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

HD中字

主演:塞尔·安索阿特吉,亚历珊德拉·毕林思,杰米·克莱顿,迈克尔·D·科恩,拉弗恩·考克斯,艾略特·弗莱彻,恩斯·福特,贾兹姆恩,珍·理查兹,MJ·罗德里格斯,安吉莉卡·罗斯,海莉·萨哈尔,里奥·盛,布莱恩·迈克尔·史密斯,莉莉·沃卓斯基,Nick,Adams,Tre'vell,Anderson,Chastity,Bono,Sandra,Caldwell,Candis,Cayne,Jessica,Crockett,D'Lo,Ellie,Desautels,Zackary,Drucker,Alexandra,Gr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 剧照 NO.1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 剧照 NO.2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 剧照 NO.3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 剧照 NO.4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 剧照 NO.5

 剧情介绍

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以前所未有、令人大开眼界的方式探讨了电影和电视剧中对跨性别者的描绘,揭示了好莱坞如何同时反映和制造我们对性别最深层的焦虑。  包括拉弗恩·考克斯、莉莉·沃卓斯基、恩斯·福特、MJ·罗德里格斯、杰米·克莱顿和查兹·波诺在内的跨性别思想家和创意人士,分享了他们对一些好莱坞经典片段的反应和抗拒。  通过《弗州迷魅》(1914)、《热天午后》《哭泣的游戏》和《男孩别哭》等电影,以及《杰斐逊一家》《拉字至上》和《姿态》等节目,他们追溯了一段既无人道又不断发展、复杂、时而幽默的历史,从中可以一窥屏幕上的跨性别形象、社会看法和真实跨性别生活之间的相互影响。导演萨姆·费德尔以崭新的视角重塑了熟悉的场景和标志性人物,让观众面对未经检验的假设,并展示了曾经引起美国人遐想的事物如今如何引发新的感受。在我们如何看待和理解跨性别者方面,《揭开面纱:吸血鬼日记 第六季忘忧村独家记忆被捡到的男人小丑梦摇篮第一季一个坠入爱河的人~司汤达的恋爱论~黑名单摩登女性赌侠2:上海滩赌圣粤语版从足球流氓到黑帮崛起4俺物语凯瑟琳·赖恩说幕后第一季致郁生日生死旅途梦想之门穿越时空之大清宫祠独臂刀赵世炎埃德沃德·迈布里奇人蛇欲血战之与蛇共舞伪装夫妇生化危机(原声版)爱笑种梦室之东北佳人大村庄的热情桃花劫谁杀了她北漂明星梦之血泪史女狼俱乐部2000追凶第二季瘦虎肥龙(国语版)五魁风铃旮旯山青蛙公主火线救援第六季新罗曼蒂克重生之名流巨星海上风云:阿纳斯塔西没有港口女经骆驼蜘蛛军统特遣队曼道还魂狱中艾曼纽火山高校皇家棕榈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Changing representation is not the goal. It’s just the means to an end.

四个月前看了 《Visible: Out on Television》已经非常感动,而这部专注在trasn community的纪录片,更加specific也更nuanced.

片子里提到80%的美国人在真实生活中都不认识任何一个跨性别者。我自己也是在24岁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才认识了第一个trans woman同事,对这个群体开始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教育缺位的现实情况下,媒体上的representation really matters. 它是人们唯一的point of reference, the only template for understanding. 当你是少数群体的一员时,你真的会develop a critical awareness of YOUR people 因为你希望看到让你产生共鸣、感同身受的故事,你希望看见,希望被看见。也许我们平时打开gaydar,无非是一种想要让自己觉得less alone的企图和渴望。

But when you are a member of a marginalized community, most of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is not made with you in mind. 跨性别者被异化,被消费,被讨论生殖器。 The trans victim narrative is perpetuated. 直到你把对的人放到了writing room里,放到了producer/director/actor/creator role里面,你才会讲出真正真实深刻的好故事。

资本市场无情运行,但总有那么多美好的human being在努力TRANSform一个充满偏见的系统,有很多grace和patience来创作改变。

Having positive representation can only succeed in changing the conditions of life for trans people when it is part of a much broader movement for social change.

这部片子里的很多人我都采访过拍过,想来自己曾经真的是身处在世界LGBTQ movement的最前沿里。This film is really a timely reminder for myself. How can I create the change I wanna see.

 2 ) Changing representation is the means not the goal

Trans版的visibility,想看了那么久没想到最后看完是因为作业哈哈哈哈。有几个点很触动:

1. Kardashian式审美与gay stylists, street queens, and eventually sex workers的关系。在何不食肉糜地说某族群“迎合”谁之前先想清楚某族群在不“迎合”的情况下是否能生存。

2. 那位transfemme说看到了某部剧之后才知道原来people can go beyond acceptance, and it hurts because she starts thinking that it’s her fault that she didn’t realize this possibility before. “Children cannot be what they cannot see.”

3. “Changing representation is not the goal. It’s a means to the end.”

4. The over representation of violence and “betrayal” in trans’ stories on the screen, which naturalizes the link and reinforces the stereotypes instead of helping to explain the context and reasoning behind.

 3 ) 偏见中的偏见,骄傲里的骄傲

“一般人的身边不会认识trans,所以不知什么样的言行举止是合适的。"

这句话为本片定了一个柔和的基调,在现在全球激进左派运动中,显出难得的相互理解的态度。但细看下去,本片还是那批因为#MeToo而带起的政治正确片之一。它帮助我更加理解了trans群体的焦虑和困境,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包容多文化的自我教育; Laverne Cox作为制片却也为其带来了某种阶级限制,减一星为结尾站在她的高度对于好莱坞trans群体过于光明的预见。

片子开头,就十分具有批判性地对《一个国家的诞生》/《欲望都市》/《宿醉大丈夫2》等影视剧中对trans群体的刻板刻画进行毫无谅解的批判,但在我看来但拎出其中针对trans不友好的部分来截取,不联系其历史背景和情节背景是不公平的。

例如《一个国家的诞生》创作于1910年左右,那个年代不仅有白人演员涂黑脸扮演黑人,更有白人演员贴成单眼皮扮演黄种人的种种例子。从这一步片子,进而发展为对导演格里菲斯的个人批判,认为他电影中出现的所有trans角色都是基于他个人的恶趣味。

电影界素有“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的说法。格里菲斯的电影也是在国外大学文科生必学的,倒不是因为其有多么出色,而是作为第一个将电影讲故事的形式实践的重要历史性导演。对于我个人而言,甚至惊异于他敢于勇于将很多少数群体如此前置性地在他电影里进行表达。至于表达地是不是正确/是不是为少数群体所接受,是否可以理解为如同电影技术革新一样的看法呢:我们显然没有办法把4k/3D/120帧这类技术和1910年代的电影去相比,从而diss旧电影是烂片;那么为什么要拿100年后的当下价值观取向去和当时导演的精神境界相比,从而判定一个去世导演是否对少数人群充满敌意呢?

当然,这是一个很难解决和达成一致的辩论了;如同现在的可笑的推倒历史人物雕像运动一样的。我始终认为,恶意存在于恶人的心里,如果无法实现与当事人的当面对质和辩论,单方面的控诉是不公平的。

再说到近代的《欲望都市》里samantha对邻居trans的刻画,被本片认为“刻板印象/trans只能在片中当性工作者”,也是偏颇的。结合片中的背景故事,samantha在90年代的纽约meat package district买房之前,这里就有站街群体存在,警察也习以为常。这并不是为了推动情节而编造的,而是年代现实。在片中从头到尾,samantha对她们愤怒的点都仅因为制造噪音,而非是她们的身份。甚至在结尾,双方成了朋友。

回到片中,每个被采访者都希望社会能 “公平”地对待trans群体。那么作为社会一份子,公平承担例如制造噪音等负面所带来的责任,难道不是公平的一大重要部分么?

《宿醉大丈夫2》中的泰国trans在酒醉后与男主发生关系,则在片中作为“trans群体在电影中就是令人作呕的对象”大肆批判。这部2011年电影相对更加当代,也是大卖的主流喜剧片,如果看过,都知道男主难过的点并不在于对方是trans,甚至片中还有其他男主赞美其美丽温柔的对白,他明明是因为自己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做出不符合真实性向的事情;反而论之,同性恋如果在醉酒后和异性恋发生关系,同样会痛苦不已。

这种完全可以共通的情感,关注点放在“trans就是性工作者”上,是不是有点为了证明论点搜刮剪辑论据的过度解读呢?


总体而言,这部片子还是非常令人动容的。特别是提到偏见,trans群体除了要面对主流社会的公所周知的偏见之外,还要面对LGBTQ+群体中的偏见,可谓生活在偏见中的偏见里。太难了,真的。

我们总以为LGBTQ是团结一致的,哪知在骄傲运动开始之初,甚至运动创始人本人都很不喜欢trans群体,认为他们不配作为“骄傲”之一。但经过了那么多年,我们看到他们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一步步在各行各业站稳脚跟,是一部如何的奋斗史。他们值得为自己骄傲。

这个世界是越来越分裂的,无论在什么群体中。这是令人无比难过的一点。在各个群体之间的针锋相对中,看了此片,可能会觉得自己所经历的,不如片中人经历的痛苦的哪怕十分之一。通过观看此片产生这样的共情,相信才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

 4 ) 与好莱坞影像历史的一次互动

非影评,看的时候按序记了下纪录片所援引的一些电影和tvshow

1971 《FLIP》

1977 《SOAP》

1975 《THE JEFFERSONS》

1959 《THE LUCY-DESI COMEDY HOUR》

1997 《MIDNIGHT IN THE GARDEN OF GOOD AND EVIL》

2011 《HOW I MET YOUR MOTHER》

1983 《RISKY BUSINESS》

1975 《BARNEY MILLER》

1949 《 I WAS A MALE WAR BRIDE》

1990 《TWIN PEAKS》

1970 《LITTLE BIG MEN》

1947 《BOY!WHAT A GIRL!》

1925 《THE SEA SQUAWK》

1914 《THE MASQUERADER》

1904 《MEET ME AT THE FOUNTAIN》

1901 《OLD MAID HAVING HER PICTURE TAKEN》

1914 《JUDITH OF BETHULIA》

1915 《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4 《A FLORIDA ENCHANTMENT》

2017 《WHITE FAMOUS》

1989 《GLORY》

1990 《IN LIVING COLOR》

1994 《MARRIED WITH CHILDREN》

2000 《BIG MOMMA'S HOUSE》

1993 《MRS.DOUBTFIRE》

1982 《TOOTSIE》

1980 《BOSOM BUDDIES》

1946 《RHYTHM AND WEEP》

1980 《DRESSED TO KILL》

1970 《BEYOND THE VALLEY OF THE DOLLS》

1980 《TERROR TRAIN》

1960 《PSYCHO》

1965 《THE ALFRED HITCHCOCK HOUR》

1930 《MURDER!》

1991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3 《蝴蝶君》

1972 《I WANT WHAT I WANT》

2006 《THE L WORD》

1991 《SOAPDISH》

1985 《KISS OF THE SPIDER WOMAN》

1983 《YENTL》

1982 《VICTOR/VICTORIA》

2001 《DEGRASSI:THE NEXT GENERATION》

2018 《RISE》

2017 《BILLIONS》

2011 《BOB'SBURGERS》

1962 《TO KILL A MOCKINGBIRD》

1976 《THE BAD NEWS BEARS》

1985 《JUST ONE OF THE GUYS》

1986 《SOMETHING SPECIAL》

2011 《ALBERT NOBBS》

1979 《FAST BREAK》

1997 《JERRY SPRINGER》

2005 《GREY'S ANATOMY》

2017 《AMERICAN HORROR STORY》

2018 《Law&Order:Special victims unit》

1990 《Paris is burning》

1968 《THE QUEEN》

1997 《ALEEY MCBEAL》

1999 《BLAST FROM THE PAST》

2005 《THE 40-YEAR-OLD VIRGIN》

2012 《CALIFORNICATION》

2000 《SEX AND THE CITY》

2015 《BLUNT TALK》

2013 《LAW&ORDER:Special Victims Unit》

1993 《NYPD BLUE》

2007 《COLD CASE》

2005 《ER》

2016 《CHICAGO MED》

2016 《CODE BLACK》

2007 《CSI:NY》

2009 《NIP/TUCK》

1999 《BOYS DON'T CRY》

1998 《THE BRANDON TEENA STORY》

2005 《STONEWALL》

1982 《THE TOMORROW SHOW》

2004 《MAURY》

2012 《20/20》

1993 《THE JOAN RIVERS SHOW》

1980 《HOUR MAGAZINE》

1990 《THE ARSENIO HALL SHOW》

1990 《THE PHIL DONAHUE SHOW》

1992 《THE JERRY SPRINGER SHOW》

1991 《THE PHIL DONAHUE SHOW》

1993 《THE JOAN RIVERS SHOW》

2005 《WITHOUT A TRACE》

1992 《PICKET FENCES》

2013 《DALLAS BUYERS CLUB》

2015 《 THE DANISH GIRL》

2005 《BREAKFAST ON PLUTO》

2018 《ANYTHING》

1975 《DOG DAY AFTERNOON》

1972 《PINK FLAMINGOS》

2019 《MRS.FLETCHER》

1992 《THE CRYING GAME》

1961 《 HOMICIDAL》

1994 《 NAKED GUN 33 1/3:THE FINAL INSULT》

2010 《FAMINLY GUY》

2011 《THE HANGOVER II》

1994 《ACE VENTURA:PET DETECIVE》

1957 《WHAT'S OPERA,DOC?》

1997 《MA VIE EN ROSEIS》

1998 《 HAIRSPRAY》

1970 《TRASH 》

1971 《WOMEN IN REVOLT》

2012 《SHE GONE ROGUE》

2014 《TAROT READING WITH FLAWLESS SABRINA》

1999 《LONG SONGS》

1999 《 LITTLE MEN》

2003 《GOOD FENCES》

1999 《MENTORS》

2003 《THE CHEETAH GIRLS》

1977 《BLUE PASSION》

2007 《DIRTY SEXY MONEY》

2011 《BECOMING CHAZ》

2011 《DANCING WITH THE STARS》

2013 《 orange IS THE NEW BLACK》

2014 《THE WENDY WILLIAMS SHOW》

2008 《 ELI STONE》

2015 《TODAY》

2014 《GREATING CHANGE》

2014 《DRUNKTOWN'S FINEST》

2016 《TRANSPARENT》

2015 《I AM CAIT》

2017 《THE CHELSEA HANDLER SHOW》

2018 《I AM JAZZ》

2018 《POSE》

‘I like for people to get to know me before they find out my private medical history’
‘Children cannot be what they cannot see.And it's not just about children.It's about all of us.’
'Folks can evolve,and I think that a moment shifts and awareness shifts.'
'Changing representation is not the goal.It's just the means to an end.'

 5 ) 只是想摘抄几段话

我非常喜欢《丹麦女孩》这部电影,但我觉得下面这番评价也非常值得思考。

What’s remarkable about his performance is the transness, is the way that he’s been able to manifest those feminine parts of himself into a convincing trans performance, but it reduces that person, in this case, who was a real person, to a performance of transness, to a performance of femininity, rather than as a whole person, of whom transness is one aspect of.

临近纪录片结尾的这几段话非常有启发。呈现非常重要,但这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去改变制度性的歧视和偏见,这场跨性别革命还在进行中,因为革命应该惠及更多的普通人,而不只是荧幕上的人。

Children cannot be what they cannot see.
We cannot be a better society until we see that better society. I cannot be in the world until I see that I am in the world.
We always have to be really skeptical when a few people are elevated and the majority of people are still struggling.
Having positive representation can only succeed in changing the conditions of life for trans people when it is part of a much broader movement for social change. Changing representation is not the goal. It’s just the means to an end.
I wonder if people who watch and love these shows, I wonder if they will reach out to trans people in need and work to defeat policies that scapego at us, policies that discriminate against us, policies that dehumanize us. Because until that happens, all that energy from the silver screen won’t be enough to better the lives of trans people off the screen.

 6 ) 2022.08.20

1.在提到《巴黎在燃烧》的时候,受访者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从外面看进来”,作为非LGBTQ人群的我们永远无法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以及在这个社会里最真实的感受…前几天在感情坎坷时和两个朋友聊天时说到“对男人真的好失望,好想赶紧瘦下来当个帅T”,说完他俩都沉默了,那一刻的沉默让我意识到也许冒犯和伤害了他们,而这种不友好的冒失行为在根本上还是归结为自己没有完全用平等的态度去看待这个群体…

2.任何一个群体逐渐被认同、接受的一个关键都在于,社会中让一般民众望其项背的优秀人物的出现,可悲的是,拿国内wacking来看,拿异样眼光看小宝和AC的人还是那么多,而斗争、自强更久的黑人群体和亚裔群体却仍然受到不公待遇…无形中的高墙更难被推倒,偏见与歧视如是…

3.“文化战争”…看完这部片子最大的感觉就是,透过屏幕、书籍看到的这个世界有多虚假从未意识到,文娱产业在思想上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也未曾考虑过,这太可怕了,固定思维模式本身就是一种禁锢,应该警惕…

4.曾经很多次问自己,如果将来我的孩子是LGBTQ群体中的一员,或者爱上LGBTQ人士,我会怎么样?我当然是会接受的,但同时我也是担忧的,担忧我的父母、我的爱人及其家庭不能认同,担忧他们在这个社会里饱受歧视、举步维艰…

5.我一直认为当下的文明仍然是落后的:虚假建构的平等世界以及拒绝承认的社会不平等本质,被大多数人时常抛到脑后的尊重意识…片子呈现出的是一种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但在我看来,人类世界的内核永远不可能被改变。

 短评

纪录片组织材料的方式实在有点乱 而且因为议题本身容量完全大于了ta们所聊到的经历与反思 个体的多样的narrative很不够 不过能有这样一部片开先河是好事 representation matters

10分钟前
  • Säger
  • 还行

8.2/10。Children cannot be what they cannot see. We cannot be a better society until we see that better society. I cannot be in the world until I see that I am in the world.

15分钟前
  • Blacken.
  • 推荐

视角不错,从电影和电视剧作品中对于跨性别者的描述,去讲他们被扭曲的公共形象(被嘲讽的喜剧角色或者是变态)。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的。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10-31/11-1 因为看了drag race所以想多了解一些trans的事情,所以想起了这部纪录片。但是,竟然是6月19日在netflix release的,什么概念?我他妈一直以为至少是去年的东西,这时间过得。

19分钟前
  • xixi嘻嘻
  • 推荐

很不错的一个角度,站在跨性别者的世界,引用了多部经典电影来探讨影视对他们的冒犯(比如重点放在“跨性别”而不是“人”上)。有时候自己不知不觉会被传媒影响,然后带到现实生活。(3/5)

22分钟前
  • 豆友83908392
  • 还行

当时想在伦敦LGBTQ电影节去看这部电影,只可惜电影节因为疫情取消了。每个跨性别者对待为什么自己想要成为跨性别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我看到莉莉沃卓斯基举兔八哥的例子,真的也想到自己初中高中,所萌生的感觉。但是在东方,还好我们没有过多的对跨性别的污名化的表征,好莱坞电影史过度渲染了跨性别精神病和杀人魔的一面,可能《热情似火》那么欢快的影片是极少数了。我很感激高中的时候了解到日本文化中的伪娘文化,从《女装天国》到《守护甜心》中的藤咲抚子,对我有太大的影响了,而那年在模特界蹦出来个Andrej Pejic,为什么世界上又这么好看的长发男人,当然他之后变性了。超越两性性别的边界,是我高中最大的幻想。今年终于实现了。这只是一种身份,我想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就像纪录片采访的演员,要继续好好工作,教育更多年轻人身份多元的重要

25分钟前
  • 吃电影的番茄
  • 推荐

同为LGBTQ一员,抱抱你们

29分钟前
  • Mr.GOOD
  • 推荐

非常好的纪录片。让身为同性恋的我,以往在一些电影作品里看到的一些疑惑得到了解答。即使在LGBTQ整个群体中,Q也处在鄙视链的相对底层,遭受着来自性少数群体本身的歧视,这真的非常不OK。请不要忘记在在50年前的最初,纪念石墙酒吧事件引发的纽约同志游行,走在最前面为群体争取权益和发声的人就是跨性别以及变装皇后。

30分钟前
  • 513tattoo
  • 力荐

LGBT里面的t也并不必然认同l和g,对跨性别者有了认识。卡戴珊的审美来自男同性恋造型师的审美,对我颇有启发。以及麦当娜对性少数群体的消费。对影视和公众舆论中的跨性别者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高度理性的表达,操持的语言能够引发同理心。children can not be what they can not see.

33分钟前
  • 昆德拉密度美学
  • 力荐

中文译名叫《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让我以为纪录片里讲的基本是电影,然而却还涉及了蛮多电视剧,就像是跨性别者版的《赛璐路壁橱》+《从暗到明:电视与彩虹史》。纪录片的开头与结尾刚好都有智利电影、第90届奥斯卡奖 最佳外语片《普通女人》的画面。

3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这部拍的太棒了,从有影像资料开始的一百多年前讲到现在和未来,全都是 Trans 自己的心声,聊得也非常全方位多角度且有深度,很多话可以直接裱起来挂家里了。少数族群 be seen, be heard,but there's still work to be done,narrative 非常完整。所有不想像某个对别的族群发声诉求评价一句“可以,但没必要”的豆瓣用户一样的 privileged jerk(这个人我还能喷一年)的现代人都值得一看。

39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力荐

一句过于“政治正确”的长枪,就可以堵住我们的嘴吗?我们需要的恰恰是站出来挡子弹的勇气。今天我们也许全军覆没,但在十年后,一百年后,总有一天就可以光明正大站在阳光下,自!由!呼!吸!#LGBTQ

44分钟前
  • 松下野熊🌈
  • 推荐

[变性][纪录片]远鉴字幕组

46分钟前
  • []
  • 还行

7/10

47分钟前
  • Valuska
  • 推荐

好莱坞的小众群体和亚文化。现在能自由调侃的大概只有“white trash”和"redneck"了。5

50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还行

Jen在看到那个父亲表达之后,那段复杂的情绪,让我非常难受。身为少数,不被周围理解的痛苦,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其实自己并不认同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从未爱过,尊重过,敬仰过。而你只能选择去爱你自己。敬佩那些把正面形象努力传达出来的媒体工作者们,敬佩让我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的《pose》,敬佩沃卓斯基能敢为人先制作sense 8。每个人都值得为自己的存在而骄傲。

51分钟前
  • 中段儿尿
  • 力荐

看哭。这些人们从意识到身体和自己的性别不符的那一刻起就面对了其他人无法想象的生存困境。其实我们都渴望被理解和被关爱,但他们不但得不到这些,还会被嘲笑、鄙视、痛恨,恐惧......好在世界变得越来越透明,希望人们看到的不一样的世界越多,思想会越开阔。

52分钟前
  • 豆咪
  • 力荐

好莱坞对于跨性别人士的正常描绘远远不够,而人们对transsexual的污名化很多也来自厌女,以及直男对自己“男性特质”的不自信:他们很多人觉得男性特质好像跟他们本人无关,稍微穿件鲜艳衣裳都会令他们变得“不是男人”,进而又污名化主动“降级”为女人的人。跨性别者周围往往没有其他跨性别榜样,在电视上看到的又是“诡异恶心”的”跨性别者”付出了因跨性别而带来的惨痛代价,简直是一个个cautionary tales,将他们赶入自我否定与自我拒绝的牢笼里。在这种逆旅之下,仍愿意承认自己,仍愿意经历transition,是多么有勇气、多么自尊自爱呀!

56分钟前
  • 阿依达
  • 力荐

说起来或许有些残酷,但是电影,电视,小说,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载体没有必要体恤任何人的情感。:(

1小时前
  • 记不住密码
  • 较差

和《赛璐路壁橱》可以横向对比。最大区别在于L和G(甚至B)的形象在百年影史中是不断进化的,而T由于人们固有的二元性别理念,一直停留在刻板区间,直到近年才开始发生松动。——这也是跨性别群体戾气的来源。无论艺术如何创作、如何呈现,社会都应承认跨性别的存在。而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还打着生理女权旗号来否定性别多元的罗琳阿姨太让我失望了!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