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

HD中字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森,鲁伯特·格林特,海伦娜·伯翰·卡特,加里·奥德曼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 剧照 NO.1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 剧照 NO.2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 剧照 NO.3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 剧照 NO.4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 剧照 NO.5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 剧照 NO.6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 剧照 NO.13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 剧照 NO.14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 剧照 NO.15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 剧照 NO.16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 剧照 NO.17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 剧照 NO.18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 剧照 NO.19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I feel my age

2001年的上半年,我还在念高一,在小学五年级的表弟订阅的《课堂内外》上读到一个正在连载的故事,它是如此的吸引人,以至于连载停掉后,我用零花钱按照杂志的提示邮购了这本叫《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书。那年暑假,我和姐姐争抢着看这本书。后来这本书借给了表弟,表弟又借给了同学,再也没有回到我的身边。

县城的新华书店引进了全套的哈利波特。姐姐忍不住用零花钱买了一本《阿兹卡班的囚徒》,这本书我大概看了27遍。记得书里有一张哈利骑着巴克比克的书签,这个书签用了很多年。《火焰杯》实在是太贵了,要39.8元。那时候在食堂吃一顿中午饭也不过2.5元。于是我就在新华书店站着把《火焰杯》看完,知道伏地魔回来了。

后来就有了电影,县城的电影院什么功能都有,就是不放电影。班里的同学看的是盗版的画质很差的VCD。总之,对电影没有对书那么痴迷。唯一一次在电影院看哈利波特是工作以后的事情,表弟来南京玩,带他去龙江的上影华纳影城看了《混血王子》。觉得混血王子不管是书还是电影,完成度都还不错。我没有那么痛恨大卫耶茨了。

在图书馆读到正版的《死亡圣器》已经是大四快毕业。之前觉得哈利波特什么都好,就是每年待在学校里,主角没有在真正的世界里冒险,太不像一本奇幻小说了。《死亡圣器》终于有了闯荡冒险的情节,但是太晚了,我不再沉迷于故事了,甚至觉得死亡圣器出现得有点突兀,书也没有买来收藏。但哈利波特系列在我生命中留下了如此重要的痕迹,以至于在2020年的元旦,35岁的我为了回到霍格沃茨,开通了腾讯会员。

鲁伯特有了肾结石和孩子,说I feel my age。丹的发量可以,隐隐有王者气度。艾玛颜值过了巅峰,但谁在乎呢,她永远是赫敏格兰杰。艾玛和汤姆双向暗恋,全世界都知道了。德赫党成最终赢家。其实哈赫,罗赫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哈罗。阿方索一头白发,说着很多年前的梗。内维尔快八十岁了,还在说六十岁的时候肋骨被打断的事。加里奥德曼老了,拉尔夫费恩斯还不算太老。

弗农姨父在2013年去世了,马尔福的妈妈在2021年去世了,斯内普教授在2016年去世了。" 我刚从配音录音室回来——这绝对是最后一次为西弗勒斯-斯内普配音了。屏幕上闪回了丹尼尔、艾玛和鲁伯特十年来的画面。那时他们才12岁。最近我也刚从纽约回来——在那儿,我看到丹尼尔在百老汇的舞台上又唱又跳,无比闪耀。似乎在几分钟内一生已过。自从和罗琳的一个电话之后,我意识到斯内普的意义不仅在于一成不变的戏服——三个孩子都已经成人了。即使那时候只出了三本书,罗琳也掌握着整个宏大但精致的故事叙述线。聆听故事是一种古老的人类需要。但故事需要一个伟大的述说者。感谢这一切,罗琳。阿兰-里克曼 "。

很多素材来自纪录片《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甚至现在聊的话题和纪录片里的也差不多。但意义在于,让我们看到当年的那些人变成了什么样子。我们自己变成了什么样子。纳威当年还是个小屁孩,现在都三十多岁了。罗琳用2019年的采访出镜的,好像没怎么变。而我的表弟快要结婚了。

我无数次地想过,为什么哈利波特会这么吸引人,可总是找不到答案。正如英式摇滚是英国音乐的集大成一样,哈利波特可能是英国儿童文学的结晶。 英国的儿童文学里充满着魔法、精灵、矮人和古老的森林。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开始,《柳林风声》《玛丽·波平斯》《霍比特人》《借东西的小人》《汤姆的午夜花园》《魔法生活》等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没断过。

 2 ) Expecto Patronum, Always!

在“假期”最后一天看完了Return to Hogwarts, 看到马尔福提及饰演自己母亲的角色离世而哽咽那里真的泪目了!看到熟悉的角色,不停地在想如果Rickman还在世,和Daniel的对话将会是怎样一番场景。

看这部纪念影片的好处就是可以跳出电影去感受。对于我而言,这部片子也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工作。

拍摄前两部的时候,所有主演都是一群小P孩,但所幸遇到了一个非常懂得和小孩子相处的导演,让孩子们天真爱玩的年纪并没有感觉自己是在拍戏,而是在游戏。

拍摄第三部的时候,从小P孩进入青春期,面对的世界开始改变,有很多自己无法理解的事和人,而导演也开始采取一些不同的方式让小演员们意识到,自己应该主动尝试融入角色。

这和现在的孩子们的成长何其相似。进入某个不同学段的第一年,往往被各种新鲜事物环绕,就像电影导演说的“can’t feel the gravity of what they are facing”, 而作为家长和老师,是否可以像那些导演一样,多去倾听、尊重孩子们,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相处。

到这个学段的中间阶段,会遇见迷茫、压力,不管是来自学习还是情感,像是导演提到的“a big cloud that overshadows everything”. 在这个阶段,会有自己的探索和领悟,再到最后适应这些压力和快节奏,取得最后的成绩。

不管是故事本身,还是拍摄电影的这20年,都是一个人在一生最初的阶段所要经历的,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部作品影响如此巨大。

不太喜欢去卷入到前一阵子作者的风波中,只想用心去感受这部作品。

最后,end with my favorite spell: Expecto Patronum. Always!

 3 ) 即便不见天日,我们也会重回璀璨.

哈利波特 20 周年:重返霍格沃茨 是华纳兄弟工作室旗下 HBO Max 的特别节目。将观众聚集在一起,重温美好时光。并采取麻瓜追溯到2001年,在一开始的电影改编,第一部分从该书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插曲。

观众将看到的是三位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特森和鲁伯特·格林特饰演哈利·波特、赫敏和罗恩·韦斯莱的选角镜头揭晓,从我们所看到的来看,就好像他们真的天生就是为了演戏一样这些字符《重返霍格沃茨》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向观众展示事件的幕后花絮。但是作为这部电影专营权一部分的主要演员 有机会像聚会一样坐下来聊天,结识许久未见的老朋友 观众可以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感受到他们对彼此的“思念”。在最后一部电影关闭相机之后 作为演员,他们都成功地分开了。 以列表的形式呈现 回到第一部电影。并逐渐向观众透露 哈利波特系列的结构改变了每一期的导演。这是人物随着年龄增长的故事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 1-2 期间,哈利还是个孩子。故事的基调因此充满了纯真和奇妙的魔幻世界。但随着电影进入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3,他们成长为青少年,黑暗逐渐开始蔓延。该工作室主任交换克里斯·哥伦布到阿方索卡隆给电影更严重的,成熟的基调。 除此之外,《重返霍格沃茨》带领观众探索电影迷们一直期待的汤姆·费尔顿(饰演马尔福)和艾玛·沃特森等有趣的方面。你们会交往吗?但最终,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关系更像是一个有爱心的朋友。不包括带观众向今天逝去的演员致敬。为什么我们还要考虑它们? 总体而言,《哈利波特20周年:重返霍格沃茨》是一部将吸引哈利波特电影迷的作品。波特重温了我们在这个系列中长大的美好时光。当我们看完这个节目时,这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想让我们回去再看第一部电影的哈利波特。

 4 ) 哈利波特系例电影演员去世人员名单(截止至2021年8月21日)转自B站up主 星下野

去世人员名单: 第一任校长,演员:理查德哈里斯。2002年去世,72岁 西弗勒斯·斯内普(魔药教授),演员:艾伦·里克曼,2016年去世,69岁 老巴蒂·克劳奇,演员:罗格·洛伊德·派克 ,2014年去世,69岁 霍格沃茨专列售货女巫(火焰杯) ,演员:玛格里·梅森,2014年去世,85岁 埃菲亚斯·多吉, 演员:皮特·卡特怀特 ,2013年 去世,78岁 埃菲亚斯·多吉,演员:大卫·赖亚尔, 2014年去世,79岁 厄恩·普兰(骑士公交司机) ,演员 :吉米·加德纳 ,2010年去世,85岁 阿芒多·迪佩特 ,演员: 阿尔弗雷德·布莱克, 2011年去世,92岁 胖夫人(第一部),演员:伊丽莎白·斯普里格斯 2008年7月2日去世,78岁。 马库斯·贝尔比,罗伯特·克诺斯 , 混血王子后因伤去世,18岁。 芬里尔·格雷伯克(狼人),演员:大卫·勒格诺,登山死亡50岁 费兰克·布莱斯(里德尔府管家),演员:埃里克·赛克斯 ,2012年去世,89岁 克里切蒂莫西·贝特森,2009年去世 血人巴罗,演员:特伦斯·贝勒,2016年去世86岁 皮皮鬼,演员里克·马耶尔,2014年猝死(晨练) 弗农·德思礼 ,演员:理查德·格利菲斯 ,2013年手术去世 酒馆老板汤姆(第一部),演员:德莱克·戴曼,2014年去世,74岁 巴希达·巴希特,演员:哈泽尔·道格拉斯 ,2016年9月去世,92岁 奥利凡德,演员:约翰·赫特,2017年1月25日去世, 康奈利·福吉,演员:罗伯特, 2017年去世,91岁 妖精拉环,演员于2018年4月21日去世,49岁 纳西莎·马尔福,演员:海伦麦克洛瑞,2021年4月16日去世,52岁。 埃尔德·沃普尔,演员:保罗·里特,4月6日去世,55岁

 5 ) 魔力到底是什么?

哈利波特系列的魔力到底是什么?在哪里?

这是我二十年来一直都没弄明白的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这部书,这部片?为什么全球不论男女老少,都对它有致命的吸引力?

刚刚看「20周年」,一直眼眶时不时地被湿润着,被激动或是感动或是不知什么东西打动着……直到海格说,“我已经不在了。但海格还会在。”下一秒,他的表情肃穆了下来。我眼泪开始落下。

又到最后的最后——"Always"——一切崩溃,哭成狗。幸好我现在一个人在家,哭出声音来也没关系。

是的。这就是有一种你根本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但也突然觉得,可能是这永恒的"Always"把一切都联结上了。

用爱,把你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把你的脆弱与不惧,把你的幻想与生活,把你的过去与现在,把 生 与 死 都联结上了……

我一直标榜自己很喜欢哈利波特系列,说它正是陪伴我青春期的书籍,我如何如何废寝忘食地阅读它,是我十五岁时的我妈送我的生日礼物等等。连如今我三十五岁了,装修房子,家里的地垫都搞的都是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我对来访的人介绍说:“你看,这地垫,跨过去就是饭厅厨房,有生活烟火气的地方,而这另一边,就是我做梦搞创作的地方。”我利用着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含义,赋予进了自己的日常里。

可是,我心底里,又一直有一个其实很清晰但又不太敢面对的疑问:“我真的如此喜欢它吗?我到底喜欢它什么?”

我害怕,我其实并没有真的那么爱它。一切都是为了表达热爱而做出来。

而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这套书,似乎是我青春成长期的记忆里,唯一一件,我妈给我的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礼物。

之所以,她会送我这个作为礼物的原因,是因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时,她带我去看了,这是她唯一一次也是第一次主动问我,想不想去看最近这部电影——她以一种主动的态势和我共赏了这部电影。我心中激动万分。

这对我妈妈来说,是相当难得的。我如同旱地,被久逢了一场甘霖,迫不及待地和她一起在魔法石的精彩世界里滑翔。

电影后,她说这电影真好玩,我也拼命表达出也觉得很好玩的样子。然后她说,你喜欢,老妈把这套书买来送你吧。(那时好像出了四本,到「火焰杯」)毫无疑问,我来不及地点头答应……

我想,那时的我,已经在潜意识里十分清楚,这是与我妈多么难得的联结方式啊!作为从九岁开始她就不在你身边陪伴你的人,作为个性本身就比较偏坚硬不怎么谈感情的人,我这个哪怕已经是十五六岁的孩子,也深深知道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和妈妈保持同调”的机会!

是的,所以我“爱”上了看「哈利波特」。深深地沉浸在了魔法的世界里。

二十年来,那套书如今依然在书架上。几个月前搬家,我妈问我,“那套哈利波特,你还要了啊?”(因为这两年我有卖书的习惯)

我立即本能反应地应她:“要!那个当然要!!!这怎么能不要。”她笑笑,点点头。

是她觉得好看。所以我才觉得好看啊。

-

今晚,「回到霍格沃兹」,从一开始,我的眼眶就莫名湿润着,心里激动着。一直到最后的"Always"……我好像有了几分明白了,明白这个电影/书里的魔力、吸引力到底是什么了:

它创造了一个完全虚幻的假想世界,但其中填充着满满的真实成长生活、孤独又勇敢的共鸣心境,然后用 爱 联结了所有。

一切在“假想”里,落了地。

我的感动、激动、哭成狗,有我对我妈的爱、也有一个女儿对她母亲独特的爱的方式、还有我对这部影片/书,真诚的共鸣之爱。

还有许多深深的缅怀……

 6 ) 魔法与肾结石

罗恩:“我多了肾结石和一个孩子”。鲁伯特是在有相关经历的人之中,少有的活的明白且真实的,他是那么真实且洒脱,很适合做采访主持或者纪录片导演

丹尼尔则很真诚,他感谢这段经历,也明显跟个别演员保持了联系,但他并不再愿意深切的怀念这段日子。例如一个细节,当克里斯说到《魔法石》结尾拍摄哈利·波特说台词:“我不是回家,不算是”,而夸赞丹尼尔是个了不起的演员,丹尼尔明显有一种介于感谢和感动,却又尴尬和抵触的微妙情绪——我想对于热爱演戏,又在努力摆脱“哈利波特”形象的丹尼尔来说,这句话是一种带有杀伤性的鼓励

荧幕上的赫敏是我理想的完美爱人形象之一,刚结束系列时的艾玛也仿佛是兼具古典优雅、时尚现代和超然洒脱这三种极具美感的天之骄女。可如今她本人则是我在现实中最讨厌的那种人:功利、极端、虚荣、做作和易情绪化。我始终无法抛开赫敏的光环去看艾玛,也无法无视和理解艾玛的所作所为。在本片上映的几个月后,艾玛颜值崩塌的照片有让人怀疑她已经踏入毒窟,又或者是三年没有新作品的她,已经间接把职业生涯结束在了《小妇人》

意料之外的是奥德曼和海伦娜两位演员,作为和丹尼尔有互动的前辈,只言片语中仍然体现着当年自己作为偏于青年的长辈对他们小演员的喜爱和关怀。两个人的状态是全片中最自然的,该说底蕴使然还是“姜是老的辣”

除去拍摄中的花絮外,最令人感慨的就是对逝去的演员们的怀念,在剪辑上,华纳是找了最顶尖的团队来做,光录像和电影片段就把情绪带动起来

全片的定位是“回到霍格沃茨”,然而没有想象中全员回归的盛大场面,再没有初入霍格沃茨时的震撼华丽。即使似乎找来了所有的主要演员,看到了各种现状,也看到了支撑格兰芬多的东西在消失

就像本应出现在霍格沃茨的JK·罗琳

就像《哈利·波特》本应存在的、吸引无数人的魔法

就像《HP》是一个儿童渐成长为少年,少年认知世界变成青年,青年却在经历残酷的死亡后一夜长大成人,最后在背负了宿命论中战胜自我心魔与他人邪恶的故事,这些少年少女们也再也回不去海选之前,回不到面对现实前的他们

我们也回不到走出童年的我们

“电影本身就是魔法”

希望我永远做个能感受魔法的麻瓜

-----

只能说华纳是因为找到了IP电影的流量密码,情怀回忆炒冷饭,本来在系列结束的3-5年里就应该有一部本片定位的纪录片出现,如今却才迟迟到来

过了十年了,我相信他们在系列拍摄中的经历和感情都是真实的,也相信摄制组的每个人都曾把对方当家人看待,因为我在氛围好的剧组里也有同样的感受,更不要说一个十年的剧组。

然而如今的他们早已从霍格沃茨走出,不再是当初的少年,所有人懂得了藏头露尾的话术,都懂得了真话不说圈不等于撒谎。

跟《老友记》的重聚相比,他们之间如此的陌生又冷漠,哈利沉浸在自己的回忆,罗恩则在回忆现实,赫敏一如即往的做了优等生把一切都准备好,在嘴上回忆——以至于她无法应对鲁伯那句似真似假的“我爱你,像朋友一样”

-----

如果在三年、五年、八年的节点拍摄本片,恐怕都会大不相同吧

“我带着孩子一起看这部电影,孩子会带着他的孩子看…或许在五十年后我死了,但海格还活着”

电影本身就是魔法,纪录片本身就是纪录

【7.6】

 短评

我与《哈利·波特》的时光:8部电影(每部都看过至少4遍:《死亡圣器(下)》是我人生中第1部在电影院观看的电影,2013年北影节在影院重温过,后来也给小朋友们放映过 …) + 7本书(加1本《诗翁彼豆故事集》,已珍藏10多年)+《哈利·波特系列的50个精彩瞬间》+《再见,霍格沃茨》+《哈利·波特:一段魔法史》+《哈利·波特故事中的女性》+《J·K·罗琳:生命中的一年》+《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系列纪录片 + …… +《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

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我以为我会很冷漠,看完还是哭了十吨眼泪,这是伴随着岁月的情感。我永远都记得在无望而寒冷的中学寒假,被迫补课的课堂上,我们传阅完了前四本哈利波特,黄油啤酒和巧克力娃如何温暖一个孩子的冬天,也记得和发小们一起在院线看了每部电影,幸运的是我们还是好朋友,成长的岁月无价,blessed

12分钟前
  • 高峰秀秀子
  • 推荐

被尾声时“海格”那番话深深击中

16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初中毕业同学录 “你的愿望” 一栏我都重复写着“嫁给Rupert Grint”

20分钟前
  • Lady Midnight
  • 力荐

单从纪录片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使用部分现在的镜头来穿插了大量曾经的蓝光盘纪录片内容,很感慨曾经多年的拍摄回忆与趣闻往事,也是对曾经那段快乐岁月的向往。影片中大家在片头依旧对罗琳女士充满敬意,我也很感慨,真的希望这么好的一个大家庭不要被舆论与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所打扰,盼望着大家真正意义上重新聚在一起时的一天。

25分钟前
  • 格兰芬多
  • 推荐

首先说,这部纪录片里面有罗琳,别瞎杠。也许这就是电影工业的魅力,从气质上来说,HP系列大致可按三个阶段划开,每个阶段其实都需要不同导演来lead,这个事虽然不大会是换帅时要考虑的唯一因素,但足够见出制片人的英明,这个才叫合理的IP开发,不是说看谁导了哪个类似的片子出名了就拿过来用,OK?全片按八部的顺序分章节串连对各主要角色、导演和总制片的采访,除了海报上的那几位之外还有海格、小天狼星、亚瑟韦斯莱、伏地魔、贝拉特里克斯、多比和马修斯的采访,都是在影片中的实景拍摄的。汤姆(马尔福)对艾玛(赫敏)的表白让主角三个人之间的尬聊更显得假了。奥德曼提了我才想起尖叫棚屋那场戏有多经典,那是三个老戏骨PK的华彩时刻啊……以及不得不说拉尔夫费因斯太好了,好演员真的值得高价。结尾是斯内普,差点泪崩。

30分钟前
  • Superhat
  • 力荐

和《老友记》重聚的观感不同,和《老友记》的初次相遇是结束多年后的偶遇,而HP的所有人物是伴随着我整个高中到大学到毕业到工作的大段大段的青春生涯,随着角色悲喜,随着主演成长,曾经的美好与不完美都早已封存在了自己的记忆里,偶尔拾起,依旧感动常在。

33分钟前
  • Hachiko
  • 力荐

哈利波特对我太重要了。十年前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读到邓布利多死的时候,我都没察觉到自己哭了,只觉得眼前越来越模糊,无论怎么努力也看不清后面的字了。那时恍恍惚惚地难受了一周,想起来就能趴在桌上大哭一场。再者就是小天狼星的死,我到今天还能感受到那种撕心裂肺的伤痛。大概是哈利波特首先教会我友谊和死亡。也可以说20周年纪录片也是回顾了演员们的友谊和死亡。我们的斯内普我们的纳西莎……无论多少岁我都相信这个世界有哈利波特,真的太好了。

34分钟前
  • 不见山
  • 力荐

海格演员:"50年后我不在了,但是海格一直都会在。"没想到才过了半年多,就那么快走了,百感交集。

37分钟前
  • 退了退了
  • 力荐

20年: 12—32岁,和罗恩一样“多了一个肾结石和一个孩子”…… 豹哭

41分钟前
  • 车百万
  • 力荐

非常幸运可以和哈利波特活在一个时代。像Rupert说的,“我用这部电影丈量我的人生。考驾照的那年,哦,是凤凰社”。片子用海格和斯内普教授做结尾,无论是看见的还是看不见的地方,无论是活着的还是逝去的,都有人在守护着你,always。😭

43分钟前
  • 紫苏バジル
  • 力荐

“等孩子到了年龄,我们会带着他们看,然后孩子带着他们的孩子看。这个电影会代代相传。所以50年后我不在了,但是海格还在。”

45分钟前
  • K.H
  • 力荐

Feel magical to be a small little tiny part of this after all these years. 最感动也最欣慰的是看到最喜欢的罗恩变成了最成熟最稳当的那一个。

50分钟前
  • 杨欢喜Metiche
  • 力荐

新的一年从暴风哭泣开始了。

55分钟前
  • 荆棘
  • 力荐

现在回想起来,都是神奇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它始终在脑海中滚动播放着。会感慨海格、小天狼星渐露老态,也会缅怀那些逝去的人。深爱我们的人永远不会真正离开我们,你总是能找到他们,就在心里。

59分钟前
  • Leo🌊
  • 力荐

一群白眼狼的聚会,就像一群久未归家的孩子回家团聚,吃着妈妈做的年夜饭,却把妈妈赶出家门。西方人所谓的政治正确,只是少数不食人间疾苦的精英狂欢,少数人的权益获得却意味着大多数人权益的丧失,这是特权,绝对不是平权,西方真是越来越魔怔。

1小时前
  • 本心
  • 很差

大卫叶茨瞎改剧本石锤!为什么把最后的决战弄成一起跳楼!还得意地讲讲讲,恨死。

1小时前
  • Dec
  • 推荐

聊的尴尬,明明不熟了强装作 we're family,丹尼尔还算真诚最后说他的一切都是哈利波特带来的,贝拉真的是青春期男孩的爱慕对象,最后的镜头是斯内普节目组没有心,华纳是找到了财富密码,一部部IP拉出来炒冷饭,四星只给那个魔法世界。

1小时前
  • Ben
  • 推荐

- After all this time? - Always.

1小时前
  • Julianne
  • 力荐

海姨部分前后不超过十分钟,作为贝拉毒唯我觉得OK。其他无所谓,I don't care.p.s.《娱乐周刊》报道称该节目曾邀请罗琳参与,但罗琳的团队认为使用她的旧视频就足够了。消息源表示团队的这个决定与她关于跨性别群体的发言和引起的争议无关。

1小时前
  • 小枫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