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的女人

HD中字

主演:切洛·桑托斯-孔奇奥,约翰·洛伊·克鲁兹,迈克尔·德·梅萨,诺尼·布埃诺卡米诺,沙梅恩·布埃诺卡米诺,梅·帕纳,梅恩·厄斯塔内罗,玛乔丽·洛里科,劳·罗德里格斯,卡凯·鲍蒂斯塔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离开的女人 剧照 NO.1离开的女人 剧照 NO.2离开的女人 剧照 NO.3离开的女人 剧照 NO.4离开的女人 剧照 NO.5离开的女人 剧照 NO.6离开的女人 剧照 NO.13离开的女人 剧照 NO.14离开的女人 剧照 NO.15

 剧情介绍

离开的女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赫萝西亚(切洛•桑托斯-孔奇奥 Charo Santos-Concio 饰)本是一名与世无争的老师,却因为平白无故遭到诬陷而被关进了监狱,面临着三十年的监狱生活。在这漫长的三十年即将接近尾声之时,赫萝西亚的冤屈被平凡,她被无罪释放了。原来,赫萝西亚在监狱里最好的朋友皮特罗(Shamaine Centenera 饰)承认当初正是自己诬陷了赫萝西亚。就这样,赫萝西亚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社会中。   三十年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这期间,许多事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赫萝西亚的丈夫已经去世,儿子莫名失踪,女儿背井离乡。赫萝西亚开始调查这场阴谋背后的真相,发现这一切和自己的前男友(Michael De Mesa 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谷穗黄了萤火虫鬼扯蛋因为你踏遍天涯路李四光枪缘追凶三少年滑稽时代狂蟒之灾国语当铺宠物坟场2 2023人间世2021嫌疑人X的献身(2008)美国迦顿我的家政夫渚先生:新婚大叔特别篇M博士的黑洞厄普肖一家第二季丁若镛突然回到18岁冲破囚笼赤狐书生五至七时的克莱奥东方快车1996出卖灵魂蚂蚁农场我的青春不再见小女花不弃战国妖姬接吻×KISS×接吻 ~完美绯闻~鸡皮疙瘩NO.3我的宝贝会说话暗黑杀神恋情告急(国语版)禁忌的妻子吝啬鬼老爸入侵记打工三代兽人战争即兴爵士

 长篇影评

 1 ) 离开的女人 电影并不讨好观众

<<离开的女人>>电影算不上好看,也不讨好观众,但是奈人思考。电影以讲故事开始,讲故事结束,可是故事并未讲完。固定长镜头,自然光线,单线叙事,没有配乐,黑白映像,四个小时浮想联翩,画面风格强硬、故事结构有着魔幻现实主义。最后一个镜头,女主人站在一片寻人告示传单中围着自己也不知道的什么转着圈久久不能离去

 2 ) 固定镜头显示真诚,黑白影像免于肤浅——2016金狮奖得主拉夫·迪亚兹专访

拉夫·迪亚兹(Lav Diaz)获得金狮奖

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年度压轴大戏刚刚落下帷幕,年初在柏林凭八小时长片《悲伤秘密的摇篮曲》(Hele sa Hiwaga ng Hapis)拿下一座银熊的菲律宾导演拉夫·迪亚兹(Lav Diaz)这次再进一步,擒获金狮。其新片《离开的女人》(Ang Babaeng Humayo)将近四个小时,也就是说,2016年我们在影院里跟他度过了不眠不休的十二个小时。按照两小时一部来算,迪亚兹今年就有六部电影问世。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跟他谈一谈电影和艺术,还有他的汉字纹身。 陈凭轩:听说《离开的女人》是您年初从柏林回去才开始准备的,这是真的吗?如果是,也就是说您在五个月之内就完成了一部四小时的电影,这是怎么做到的?柏林的《悲伤秘密的摇篮曲》也是这么快完成的吗? 迪亚兹:是从柏林回去以后才开始准备的,一切都发生得很快很自然,四五个月就全部制作完毕。实际上在菲律宾拍电影很容易,我有自己的摄影机和一些录音设备,所以一有了想法就可以拍。我不会去等预算到位,虽然有一个预算额度,但我不会等钱全部到位再开始,有了想法就要执行,资金也是在筹备和拍摄期间慢慢到位的。 《悲伤秘密的摇篮曲》则完全不同,从开始准备到拍完总共用了17年,当然这期间我还拍了别的片子。实际拍摄只有两个月,但是为了剧本所做的研究和准备需要极长的时间。1999年的时候我差点儿就拍了,但是政府那边出了问题,没有拍成。菲律宾的腐败问题还是非常严重。 陈凭轩:那么剧本呢?您这部片子的剧本是在柏林之前写好的还是之后才写的?或者说根本不需要剧本? 迪亚兹:有剧本,但剧本并不是封闭的,就是拍摄期间也要每天改。我会早上三点多钟起来,在开始拍摄之前改剧本,这是我的工作方式。《离开的女人》的剧本是在柏林之后才写的,但是在柏林之前我已经有了另一个剧本的一些想法,我把这些想法都用在现在这部片子里了,所以会稍微快一些。另一个原因就是,这部片子的拍摄过程极其顺利。 陈凭轩:片中的女主角Charo Santos-Concio似乎是菲律宾非常著名的演员? 迪亚兹:这是我们俩第一次合作,但的确很默契。其实在这部片子之前,Charo已经有27年没拍过电影了。她开始得非常早,跟一些优秀的导演拍过很不错的片子。但她选择不再演戏而是进入企业工作,后来做了全国最大电视台的主席,大约两年前退休。Charo加盟《离开的女人》是个巧合,有一次我们在庆祝《悲伤秘密的摇篮曲》柏林获奖,她正好坐在我旁边,就谈起这个新片。她觉得这个角色非常适合她,退休后又有了空闲,就希望出演。两天后我给了她剧本的节选,其中结合了我刚才说的另一个剧本的内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但是我也告诉她,剧本会在准备和拍摄期间有大幅修改,因为我每天都会改剧本。 陈凭轩:这部片子,就像您说的一样,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很深,有很多道德内涵和政治意义。您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迪亚兹:没错,《离开的女人》是一个伦理故事,也有很强的政治性。我试图从伦理和政治的角度来探讨一些菲律宾社会的现实,体现菲律宾人民的挣扎和探索。女主人公Horacia Somorostro在经历过磨难与不幸后,需要找回自己的灵魂和信念,我们国家和人民也在经历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所以影片也是一种社会批评,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诘问。 陈凭轩:您的上一部作品《悲伤秘密的摇篮曲》是一部历史片,大家都说是一部“史诗”。这次《离开的女人》是一部现代戏,您怎样给它分类呢? 迪亚兹:《悲伤秘密的摇篮曲》是关于十九世纪末菲律宾革命的故事,确实是历史片,算不算史诗我就不知道了。但我自己不喜欢给电影分类,对我来说,我的全部作品就是一部作品,它们都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在风格上肯定是有相似性的。 陈凭轩:比如永远用固定镜头? 迪亚兹:是的,永远固定镜头!说不定哪天我会稍微把它移动一下(笑),也许还会用手摇。关键是形式与内容要相互配合,如果有一天要拍的内容适合用手摇拍,我也会用的。 陈凭轩:如果哪天您要动镜头,请务必马上告诉我,那得是个大新闻了!不过现在我们想知道,您最初选择固定镜头这种手法甚至是风格的时候,是为什么? 迪亚兹:这就说来话长了。刚开始我也运用剪辑蒙太奇,就像所有电影学院里教的那样,拍一连串近景、中景、远景,水平摇镜、垂直摇镜、推轨镜头,然后把它们剪在一起成为一幕戏——这种电影我不想再拍了。需要澄清的是,这种拍电影的方式也是正当合理的,也许有一天我会再用起来,如果这种形式能够符合我的内容的话。但就目前而言,我会继续用固定镜头,因为我觉得它更加美丽、更加诚实。我不想在每个镜头间的剪辑上用障眼法,拍电影是创造一个平行世界,我想让观众意识到这一点,想让我的电影保持真诚,而不是表现出一种掌握技艺者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陈凭轩:您另一个形式上的特点是对黑白画面的运用。如果说《悲伤秘密的摇篮曲》作为历史片很适合黑白的话,那么《离开的女人》这样一个现代故事,您为什么也选择黑白呢? 迪亚兹:这首先还是个人审美取向。我非常喜欢黑白,大概是因为小时候看过很多黑白电影,香港功夫片、日本片子,都是老片。黑白二色是我观察生活的方式,是在我天性中的,是我的一部分——连我的头发都是黑白的(笑)——黑白是一种很不浪漫的人生观,但这就是我。对于艺术表现来说,黑白是很美好的颜色,而彩色所呈现的是一种肤浅的美。 陈凭轩:我想聊一下剧情。《离开的女人》的一个核心主题是复仇,您似乎对复仇故事特别情有独钟?女主人公最终复仇成功,但并没有亲自动手,您在这里想要表达什么? 迪亚兹:当然,因为那是人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总想纠正人与社会的错误,这是很正常的人性。受到了不公,总是想要报复的。片中Horacia的复仇是通过她帮助过的Hollanda来完成的,前者在后者生命垂危的时候救了她,并悉心照料犹如己出,她就成了Hollanda一直渴望而不可得的母亲。Hollanda孤立无援,Horacia是唯一对她如此之好的人,这从灵魂深处触动了她。所以当Hollanda知道Horacia的故事后,她是为了报恩而替她复仇的,感恩也是人性的一部分。除掉一个恶人的同时又能帮助自己的恩人,换了是我也会这么做的。 陈凭轩:说到Hollanda,这个类型的人物在您的作品中似乎还是比较新的。您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变性人的人物?这个人物和她所遭受的残暴虐待在银幕上有一些让人震惊。 迪亚兹:这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反应。针对LGBT的暴力行为在菲律宾一直居高不下,跟很多其他地方一样,这是片中要表现的一个方面。另外,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也来源于生活,我在马尼拉有不少变性人朋友,其中一些关系很好,有时还会在我家过夜。由于社会压力等种种原因,这些人的性格都非常复杂,他们很有趣、很快乐,但又无时不陷于悲伤的深渊中——他们是一种美好又忧伤的存在。我想把Hollanda塑造成一个独特的个体,把她本身的复杂性表现出来,这也是人性。 陈凭轩:我注意到一个细节,Hollanda被捕后审讯的时候被问及姓名,她报了自己的男名。这是您专门设计的情节吗? 迪亚兹:是的,她报了所谓的“真名”,因为那是被法律认可的姓名,这个法律不顾及她的自我认同。但对她来说,那是个过去的名字,是另一个存在,是她的前世之名。 陈凭轩:您怎么看待电影节的奖项? 迪亚兹:拿奖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我们是来展示作品的,同时享受电影节的氛围和观影资源。对我来说,整个威尼斯之行都非常不可思议:几个月前我们还在一个小岛上拍片,那是个很不起眼的小镇,气候闷热潮湿,蚊虫叮咬不断。整个拍摄过程非常艰苦,有时候真想干脆放弃算了。现在我们在威尼斯,非常舒适,还有奖拿。 陈凭轩:您的下一部电影准备什么时候拍?是关于什么的?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准备拍多长?还会来威尼斯吗? 迪亚兹:下一部电影明年一月就会开始拍摄。主题上是这部片子的一个延续,依然是监狱话题,并涉及终身监禁。这次片中的主人公被判终身监禁,这是个冤案,真相大白后被放了出来。我想继续探索关于终身监禁的话题。如果顺利的话,五六月份就可以完成。片长我就不知道了,这要看片子拍成什么样。至于送电影节的事情,我拍片的时候不会去想。 陈凭轩:您一向以超长片著称,那么您素材和成片之间的比例大概是多少?比如一部八小时的《悲伤秘密的摇篮曲》,您拍的素材有多少? 迪亚兹:这就不一定了,有时候长有时候段。我跟其他导演也没什么区别,有时候一个镜头一次就过,有时候可以重拍十几次。至于具体某部片子的素材,我也不会记,所以我也不知道有多少。 陈凭轩:那我们最后说点儿轻松的。我看到您手臂上的纹身是“巍巍”两个中文字,这有什么来历吗? 迪亚兹:我一直想要纹身,但纹身是一辈子的,所以我不想随便纹一个,对内容的选择很谨慎。大概是2000年的一天,我在纽约街头偶遇一位非常简单但睿智的中国老者,我们就席地而坐聊了很久,聊我们的经历、家庭、人生。所以我说,同伴是不用寻找的,因为他们会来找你;艺术也不需要寻找,因为艺术也会来找你。最后我问他中文里怎么写山神,因为我在菲律宾南部的山区长大,他说他是青海人,也住在山里。他给我写了“巍巍”,我会到菲律宾后就叫人按照他的字做了这个纹身。很可惜我没问他名字,就只好叫他无名老者了。 【本文首发于迷影网新浪微博2016年09月11日。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3 ) FIFF6丨DAY8《离开的女人》未来在回忆铺成的坎坷里风雨兼程

第6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离开的女人》,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众生相皆是蝼蚁的情感评价了!

H:

比我预想中的要好,但我还是觉得这个剧情配这个时长没必要,无意义的长镜头一直都不是我所喜欢的。

Pincent:

基本放弃了镜头的运动,摄影机在中远景的距离中沉默注视着这夜间游荡的亡魂,以及群体所处的边缘社会环境,被负的边缘人一起念诗,配角也算生动,有时夜戏越黑越接近人物。如果没有这个时长,其实关于时间的表达、观众感受角色心理上的疲惫疼痛感、以及缓慢稳定的松散质感都会受影响。没有预期的沉闷,因为复仇情节还是直白且戏剧化的,也没有那么强的文学性。

薛Tony:

离开的女人,在误解生活里不断融化。泰然自若的外表下暗潮涌动,不断溶解的情感成为他人同情的理由,过去压倒现在,回头满目疮痍。情感无法感同身受,怜悯都是自以为是。故作冷静地寻求真相,创造嘈杂的宁静,回忆冤屈的生命经历。残留的那一份真心,给予往后的岁月希望。未来在回忆铺成的坎坷泥路里风雨兼程,只有离去的人才知道,那是过往的循环。

日烦夜烦:

通俗而老套的主题,搭配已经稍显做作的电影语言,威尼斯电影节有史以来最无聊的金狮之一。

fire_storm:

拉夫达兹此次将视角从整个民族转移到了一个女人的身上,从她翻天覆地的生活转变中我们看到的依旧是菲律宾数十年的挣扎。黑白摄影美不胜收,片长也算是他最短的了。

淡水河边:

拉弗迪亚兹的片我是受不了的,本子很有野心是真的,电影和女主的复仇之路一样漫长,故事完全可以压缩一个小时,人物内容的确可以算丰富,有很多出彩一一反映社会面貌的角色,看的出想要塑造一个社会史诗。

游啊游小鱼:

考究而富有深义的镜头设计,它让人思考,却不能吸引人投入足够的情感。

Her Majesty:

在电影里消耗掉了自己的一生的,不只是那个离开的女人 ,还有窥视别人的观众,还有拍了十几部电影的导演自己。忍受这部电影的长,就像忍受生命的荒芜。

2016年威尼斯金狮奖得主。从这一部以及后两年的金狮归属(水形物语和罗马)就足以看出这个奖目前是没有自己内在固定的价值观的。相比奖励先锋、实验、政治元素和年轻导演的柏林和表彰大师或者潜在的大师(颇似诺贝尔奖)的戛纳,从威尼斯的历届获奖作品中很难找出一条规律。一年一个口味对于学院类奖是好事情,但对于电影节奖显然不是。

法罗岛岛主:

含冤入狱三十载,练就一身蛮力,却生了一颗菩萨心肠,一朝沉冤得雪,已是物是人非,家破人亡。高金购枪欲寻仇,怎料常见江湖弱小心不忍,遂行侠仗义,游于夜间。终了,寻子之路无尽头,悲乎哀哉。

心中没有仇恨和希望,又如何能熬过这漫漫余生。

用一个女人三个半小时的史诗窥见菲律宾三十年的历史,电影中不时出现的时事广播新闻如同历史车轮的轰鸣声,提醒观众把故事投射到时代的坐标轴之中,不能以一瞬的时间是横坐标,菲律宾底层生态是纵坐标,画出来曲线的是带有菲律宾色彩的喜怒哀乐。

众生皆是蝼蚁,蝼蚁亦有感情。

让人看完三个半小时的无配乐、黑白、长镜头电影而不感到厌烦,反而有点意犹未尽,这是拉夫·迪亚兹的本事。

血腥爱情故事:

大量长镜头的运用增加了视觉的美感,但同时也让影片的故事性弱了很多,不少繁琐的镜头真应该删去。剧本上长达3个多小时的电影戏剧张力如果更强点会更好。但总体而言无论是导演的风格还是影片的本身都是颇有趣味,值得一看。

斯诺-纳什维尔:

将近四小时的黑白电影,导演讲述一位女人Horacia的复仇,同时也在隐喻着菲律宾社会的弊病。Charon Santos和John Lloyd Cruz的表演太棒了,两人在荧幕里的表演足以引导观众走进这部电影的世界。

我略知她一二:

她就像暗夜的幽灵,在看不到天日的街道上游荡,看着三十年来走过的岁月,积少成多的无助和思念在苟且着彷徨徘徊,就像是夜行的动物,在黑暗中闪烁着光亮而清澈的眼神,她悲悯的双眼注视着这个羞愧而反抗的社会。

沉冤而不得昭雪,水落却没能石出,被万千尘土无限掩盖的真相在那一瞬间仿佛是那么的卑微而渺小。母女抱头痛哭的那一刹那,似乎只有背井离乡才是最好的归宿。 她在寻找的过程中不断隐藏,在隐藏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强大。强大的背后我们依然能看到她善良而坚强的最初信仰,她的余生都在等着那一刻的到来,就像电影里一样,希望总会眷顾努力而真挚的人。

了却烟硝:

近四个小时的片长,不管影片质量怎样,看完的那一刻,我总是有一种解脱的感觉。拉夫·迪亚兹这部荣获威尼斯金狮奖的超长影片,给我的解脱感更加强烈。

超长的时长主要是来源于每个镜头过于冗长的时间,再加上许多无关内容与无关人物的加入,使得影片没有重点,令人昏昏欲睡。其中宗教与文学元素的加入更是让人觉得莫名。

不过,迪亚兹的导演能力可见一斑,虽然固定镜头有点单调无味,但其中的影像魅力非常独特。整个剧本的主线也是十分清晰的,整个菲律宾社会的惨痛被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其中最值得称赞的是影片结尾的处理:铺天盖地的寻人启事,也遮盖不住这位离开的女人永世的愁绪……

#FIFF6#DAY8的主竞赛单元场刊评分稍后会在广播中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4 ) 离开的女人,复仇的天使

奥拉西奥要出狱了。她的案子的真正犯人自首了。奥拉西奥已经在监狱里待了三十年。

影片开场所呈现了监狱生活,是颇平和的,并没有表现出压抑和痛苦。三十年了,奥拉西奥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她是个坚强的女人,是个好人,除了日常的劳作,她还帮小孩上课,为狱友讲故事。


但这终究是监狱,与社会与真正的生活隔绝,处之泰然也是因为无可奈何的绝望。奥拉西奥所经历的,旁人如何去想象,连同情都是痛。诬陷她的真犯人,当初受人指使与她并无瓜葛,但在认识她之后也无法忍受良心的折磨,不仅自首最后还自杀了。监狱的看守向她说对不起,虽然看守本身并没有做错什么。女儿也向她说对不起,虽然她本身也是个受害者。

三十年时间,奥拉西奥失去的太多了。

三十年前,她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庭。如今家已经没有了。丈夫死了,儿子失踪了,女儿从7岁变成了37岁。

三十年后,她终于离开了监狱,但她依然没有“自由”。过去压在她身上,她要复仇。

造成这一切的是一个嫉妒的前男友特立尼达,因奥拉西奥嫁给别人而报复她。他出身富裕权势之家,如今住在一栋戒备森严的别墅里。

别墅的周围是一片贫民窟。这样的一景,也正是菲律宾社会的一个写照。菲律宾面临经济危机,贫富差距严重,而问题也似乎不止如此。一墙之隔,两个世界。资源丰富者贪婪麻木,为富不仁;为生计者铤而走险也不顾一切,针对富有阶层的绑架勒索案成倍增长,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人群的分裂极化以及两极之间的对立冲突愈演愈烈。

奥拉西奥混在贫民窟,伺机而动。即便她是带着强烈的甚至是唯一的目的而来,面对贫民窟里的人事也无法无动于衷。她遇到了一个卖鸭蛋养家的驼子,一个疯癫的流浪女,一个被欺负的把自己当作女人的异装男子,一个有一群小孩要养的拾荒妇人,都是社会最底层的辛苦人、边缘人。有的还在挣扎,但活得异常脆弱;有的已经绝望,飘飘荡荡。奥拉西奥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她就像一个天使。



奥拉西奥就是一个“复仇天使”,苦难与悲痛以及由此而来的仇恨并没有磨灭掉她的天使心。面对弱者、面对不幸者,她的善良与爱展露出来,同时她的付出也收到了有益的反馈,毕竟爱是恨的良药。在影片中,她已不仅仅是一个有爱的个体,而成为一个社会良心的象征。

在影片中,广播报道不时传递着重要的信息。除了政经局势、绑架新闻外,还有一条特别的讣告:印度的特蕾莎修女去世了。特蕾莎修女的事迹传遍全世界,未曾谋面者也为之感动。现在,“偶像”倒下了,世界将作何反应?还是说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爱的使者的作用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奥拉西奥跟特蕾莎修女有点像。但她无辜受害被关了三十年。奥拉西奥的不幸遭遇其实正是社会矛盾的体现,是由有钱的为所欲为者和没钱的无所不为者联手造成的。所以面对根本问题她也无能为力。她势单力薄,她可以为弱者带来一点温暖和安慰,但其实也无力引导他们真正走出自己的困境。而面对恶者,除了自己动手也成为凶手之外,奥拉西奥也别无他法。


受伤的荷兰达的出现,意外地阻止了奥拉西奥的复仇行动。奥拉西奥避免了成为一个真正的罪犯,但另一面仇怨不了她也无法再前进了,被困在那里,依然痛苦。荷兰达替她杀了人,完成了复仇。荷兰达是要报恩,也是为了自己。被这世界所抛弃也几乎被自己所放弃,荷兰达因为奥拉西奥的爱才找回一点自我。审讯的时候,荷兰达卸下伪装但又擦上口红,真实的自我,也是最后的尊严。


影片这一段情节的设置,不仅安置了人物,也是对更深一层主题(难以消除的社会矛盾)的表现,并不是单纯的完成故事的戏剧性表述。

影片中,富人与穷人唯一的连接点就是宗教。富人自知其罪恶,穷人忍受着苦难,他们都投向宗教寻求庇护。特立尼达问神父为什么他不能当个好人,为什么他被仇恨所占据并以伤害他人为乐。神父无法给他答案,因为并不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上帝。穷人心中有上帝,但仅仅是一点安慰而已,“守己”似乎也并不能改变什么。



特立尼达被杀了,别墅周围的贫民窟也被拆除了。历史的推土机滚滚向前。但是,根本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只是暂时被掩埋而已。

影片用黑白影像来呈现奥拉西奥的离开与归来,如同一幅历史画卷般缓缓展开。全片没有一个运动镜头,全是静止镜头,或长或短,一个接一个,连接成一个整体。

在表现监狱集体生活的时候,为在较短的时间内交代日常的各个方面,每个镜头都不算太长。镜头就在身旁,人物充盈于画面,而且声音不绝。广播,对话,读书,讲课,祈祷……拥挤、规范的生活。

奥拉西奥出狱后,用了一些远景和单纯的物景(没有人物)来表现。行人,马路,空旷的码头,孤竖的房子,坟墓,窗前。回归社会的奥拉西奥感到陌生又孤独,甚至有时“举步维艰”。




之后的贫民窟是影片重点表现的对象。摄影机摆在低位,静静观察着这被遗忘的角落里被抛弃之人的自生自灭。一街,一景,一灯之下,一个人的孤曲。这些人,在夜晚,才出没于各自的舞台,为生存与失落挣扎,是不同于白天、不同于正常社会的另一个世界。奥拉西奥的出现,带来了表现他们故事的切口。她既是个参与者,也是个观察者。这时候,镜头开始变长,尽管依然是静止的,但追随着他们的交谈和行为,记录着一个个点滴片段,不仅表现内容,需要的时候也通过形式上的构图与光影等呈现更强烈的戏剧性张力。

观察也好,记录也好,静止镜头虽“静”,但也“饱含”情绪,并在叙事上运动着。

奥拉西奥最后讲完了《黑塔》的故事,而她自己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她出发去寻找儿子。影片结尾时的旁白(自述)和在监狱时母亲和儿子有关天堂的对话,是奥拉西奥为自己写的故事。苦难,孤独,复仇,都无法摧毁心中的希望,但希望却也可能只存于梦中。她和儿子也许只能天堂相见了。




(首发于影评公号“星期三噪音”noiwed,欢迎关注!)

 5 ) 难道没有人觉得里面的Hollanda长得很像罗志祥吗?

全片都是黑白都是固定镜头,这也就罢了。镜头都很长,站在那里可以拍3分钟,聊个天5分钟,尬舞能拍10分钟。你说你120分钟能拍完的为什么要拍240分钟?可怕的是,全场没人提前退场,都在比谁这个逼能装得更久。一般呢,电影节这种片子放完之后都会有持续的掌声。这次放完之后,全场都是沉默的。我心想大家还是有点良知的,用沉默表达了抗议。结果坐我隔壁的那个装逼佬,看到没人鼓掌自己带头鼓掌。第一次没人理他,第二次也没人理他,第三次终于有人跟着一起鼓掌了。装逼我只服你了兄弟。

 6 ) 宽恕与救赎是人类唯一的希望,吗?

女主角被栽赃陷害入狱30年,一朝沉冤得洗,回归社会,她发现自己的家早已支离破碎,丈夫死了,女儿远嫁,儿子失踪。女主角决心复仇,做掉那个陷害她的男人罗德里格。她打探到罗德里格的行踪,买了抢,决定某天在他去教堂的路上杀掉他。但就在当天,一个被施暴的妓女意外闯入她家,为了照顾这个可怜的人,女主角没能按计划去完成刺杀。妓女后来得知了女主角的故事,为了感恩,帮她去杀掉了罗德里格。妓女被捕入狱。女主角去马尼拉继续寻找她失踪的儿子。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道德的主题。影片中的角色都有双重面貌,每个人都有潜伏在心底的邪恶欲望和救赎自己灵魂的渴望。导演意在呈现人类存在的荒谬,善与恶同时栖息在每个人的心里,无日无夜的互相战斗。

女主角抱定杀人的决心,但也是街头乐善好施的天使和铲妖伏魔的女侠。她帮助比她更贫穷困苦的人,那些被生活无限压迫与折磨的人,被踢出了正常社会生活的人,残疾的,流浪的,拾荒的,欠债的,流氓痞子,各种逡巡在夜晚的生物,他们都有自己曲折破碎的人生。他们都过着双重的生活,他们也偷也骗也忏悔也追寻救赎,时而天使,时而恶魔,他们都生活在菲律宾的悲剧中。

女主角的仇敌罗德里格带着慈善和蔼的面具也偶尔帮助穷人,但他向牧师坦承,外人看到的都是他的伪装,他其实心里充满仇恨,他毁掉了很多人的一生,只有杀掉令他憎恶的人才能让他满意。牧师劝他相信上帝,但他不知道是否可以相信上帝,因为他不确定上帝是否真的存在,牧师说只有你自己去寻找才能找到。罗德里格兀自发笑,他当然不会去找,他最大程度上也就做到承认自己的伪善,但他绝不会自己走上救赎之路。为什么要走上耶稣基督那样的赎罪之路呢,虽然有罪,但此生他过的比那么多人都好。

妓女为了报恩才杀人,她浪掷自己的人生,抱着随时随地可以死去的心态,但偶然遇到女主角像母亲一样治愈她关怀她。也许这是上帝给她的最好的也是最后的人生礼物。她带着最好的意图犯下最大的罪。人不可杀人,对此罪上帝都无法原谅。

导演迪亚兹的黑白摄影总是完美的无可挑剔,混乱肮脏的现实街头被艺术化的呈现,他让菲律宾街头的垃圾和教堂一样充满明亮的光辉,在迪亚兹的镜头里,如刀锋般锋利的光影让人惊叹那不曾被关注到的魑魅魍魉。大部分情况下摄像机几乎没有移动,十足开阔的全景镜头和景深,横纵四方,演员们在屏幕上进进出出。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女主角在一堆寻人启事的地面上踯躅,简单的黑白两色之间竟仿佛勾勒出一个迷宫,一个女主角无法走出的囚牢。

导演的叙事风格是极度简单和扁平化的,没有超出画面以外的故事,总是用台词给出所有需要的信息,完满的构造出单一的故事。从来不运用闪回,单调的线性叙事缓缓前行。动辄5,6个小时的片长,将情节缓冲弱化到近乎停滞。

很好奇菲律宾人是否接受这个导演,他总是在描绘一个濒临崩溃近乎绝望的菲律宾社会。富人被恐惧禁锢,穷人被贫穷禁锢。暴力与不公横行,没有法律,也没有上帝。影片故事发生在现代的菲律宾(始于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代背景下),灵感却来自托尔斯泰的小说《上帝看到了真相,却在等待》(God Sees The Truth, but waiting)。19世纪的欧洲道德情操在20世纪末的菲律宾是否还可以成立?要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太复杂了。简单粗暴的概括而言,道德与救赎在后现代社会已经被彻底放弃了,感谢导演将这个弥足珍贵的议题重新引入现代社会。就放一句话在这里吧:无论现实怎样演进,宽恕与救赎都是拯救人类的最后法宝。无论它现在如何被忽略被鄙夷被抛弃被遗忘。

 短评

无外乎透过一个被诬陷的女人三十年来重新融入社会的遭遇,剖析菲律宾近代史。从社会外围向个人包围,有一场戏充分展示了贵族与神职人员的长期勾结,对贵族滥用权力和政府的蔑视给予抨击。但是黑白摄影、长镜头、固定机位以及拖沓无比的节奏,实在很难让人入戏。

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8分。漫长的监禁生活后隐忍的复仇之旅,她遇到社会底层的各式人物:卖鸭蛋小贩、异装癖、精神病。像圣人般救济他们,又在其帮助下接近自己的目标。异装癖认罪时妩媚得仿若新生。在穷人抗议政府拆迁民宅时我终于泪奔。复仇结束开始了绝望的寻亲。不到四小时恰好。观影于法国文化中心,VCD主办。05/27/18

8分钟前
  • 若汐
  • 推荐

人类花三四个小时看蚂蚁,饱食终日的,劳碌一生的,命中注定?宏伟的蚁巢,秩序与战争,艺术文明?有时候发慈悲帮忙搬一粒粮食,有时候显神迹摁死几只大蚂蚁。上帝花三四个小时看人类,有时帮忙有时摁死,有时候提来一壶洪水。花三四个小时看这部电影,有一种被看的感觉

10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看完连写短评的力气都没了。(这片越想分越高)

14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单一主线叙事,固定镜头,没有配乐,可是四个小时却并不难熬,导演的构图、故事结构都很值得回味。喜欢女主和鸭蛋仔一起夜游的部分,有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反而是他和荷兰达的部分写的不够精彩。喜欢结尾,站在一片寻人告示传单中的女主围着自己也不知道的什么转着圈,令人回味。

19分钟前
  • 猫语猫寻
  • 推荐

3.5 电影突出的是节奏,最后,一场大雨结束,围坐讲述心中的故事和远方,然后选择离开,没有过复仇的复仇。突然产生一种世事皆空的逃遁感。电影相对于两句话就能说完的情节来说有点长。。

23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第一次终于排上时间看了拉夫,这四小时倒是不累~

28分钟前
  • Woodring
  • 还行

保持立场的凝滞其实并不能代表迪亚兹对待历史的冷静态度。无论对菲律宾政府有着怎样的不满他四小时呆若木鸡似的记录都不是施展庞大报复的最佳状态。苦大仇深《离开的女人》真该做些减法,也最该让貌似与事件没有关系的镜头运动起来。好在本片知道历史无需按照物理时间来构建,只可惜最终是一幅底层民生的悲观图景随着女主的生命时间线一起生成。

30分钟前
  • Muto
  • 较差

哈?搞了半天仇是别人给报的?影像和叙事还是可以,1.5倍速可缓解时长焦躁感。

34分钟前
  • blb
  • 还行

這是Lav Diaz的理想人格化身,受盡冤獄,亦能換來聖母之身捨生取義,她見證菲律賓經濟改革前,窮人和被詛咒的人的最後時刻,這是低下層女性/受壓迫的群像,她們相遇的時刻是如此美好,就算聖母降臨大地,容讓令周邊的人帶來些少改變,但對這遍被詛咒的大地,受苦的人無論怎樣得到恩賜,也洗不盡惡念。

36分钟前
  • 何阿嵐
  • 推荐

比《悲伤秘密》bearable。不少外国记者跟我表示,他们头一次看拉夫·迪亚兹,认为本片长得好长得妙,长得有理,还可以更长。(趴下

38分钟前
  • 咯咯精
  • 还行

长镜头、固定机位加上黑白摄影,很容易就能明白导演的意图。但还是疑问影片真的需要拍这么长吗...

41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还行

在电影院如坐针毡地看了四个小时毫无配乐刻意拖沓冗长的电影,最后一个镜头结束才发现这种感受的奇妙

43分钟前
  • 非青
  • 力荐

毫无突破,类型元素和时政乱象同作为噱头的边缘社会生态被简单粗暴的捆绑在一起,过往的“历史潜行”几乎不见了踪影,看来拉夫达兹真的打算在片长上把自己耗尽了。

48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如果你体会这种无助的残念,你不会觉得4小时是冗长

53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台北金馬影展展映】全黑白畫面,長鏡頭比比皆是。除兩個手持鏡頭外全部是固定鏡頭攝影。真心覺得片長可以縮減一半。但也確實有不少長鏡頭獨有韻味。故事太弱了,撐不起四小時。相比一心復仇的女主,反倒是瘋瘋癲癲的教堂女、賣毛蛋的小販和同性戀變裝歌女等配角更加生動。三星半

55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又臭又长

59分钟前
  • 橙子
  • 很差

I'm The Man Who Left.

60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还行

竟然是如此直白浅陋、概念化的故事,拍成俩小时说不准是个佳作...

1小时前
  • 徐若风
  • 还行

女主复仇行动的持续延宕和飘移在影像的广延性上打开了另一维度,一个没有预示和先定的潜在性,使影像不是循着观者的视线进入观者眼中,而是和观者一起生成。影像与观者恒常的主客二元格局演变为主客体间随机地交替和缠绕,与其说观看影像,还不如讲观者被邀约而置身时间(绵延)之中与影像共生。

1小时前
  • titw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