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诗句

正片

主演:傅孟柏,温贞菱,黄迪扬,姚以缇,高群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 / 闽南年份:2017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最后的诗句 剧照 NO.1最后的诗句 剧照 NO.2最后的诗句 剧照 NO.3最后的诗句 剧照 NO.4最后的诗句 剧照 NO.5最后的诗句 剧照 NO.6最后的诗句 剧照 NO.13最后的诗句 剧照 NO.14最后的诗句 剧照 NO.15最后的诗句 剧照 NO.16最后的诗句 剧照 NO.17最后的诗句 剧照 NO.18最后的诗句 剧照 NO.19最后的诗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最后的诗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对于阿施来说,千禧年夏天是最美好的年代。他遇见青春绽放的晓萍,一同牵手走过那缤纷的年纪,写下生命之诗的开头。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两人总是乐观且有计画性的面对。直至一次阿施父亲到军营中的探访,改变了长久相处的共识,陷落○六年那躁动不安的时代氛围中。出社会后,现实的压力却磨损了原本美好的爱情,使阿施的离去成为不得不的现实,阿施与晓萍在艳阳下相爱,在日落时分开,再拥抱已是四年的时光飞逝,两人清澈的双眸已被岁月折磨地悄然黯淡,距离当年灿烂的身影已越发遥远……。历经波折后的重逢,能使他们再念起那首描述岁月静好的生命之诗吗?鳄鱼变泡沫爱情孤注一掷反物质危机不做路人甲非主角的女友去有风的地方红豆遥遥冰日常篇耳光响亮到窑湾之龙鼎风云神行太保戴宗之歃血为盟八喜临门狂暴巨兽(国语版)圣路教第一季斯特莱克探案集 第一季绞肉行动前夜地球脉动 第一季花开盛夏维莉蒂安娜决战洛城好人寥寥男人不可以穷边境法规成长的旋律颜值山海经远离杰克逊大道临时演员地球脸红了叶卡捷琳娜大帝睡眠实验鬼拳2被告人亡命大煞星放荡青春夜之死奏鸣曲心之所控血染的摇篮叠影谋杀案冰上火寅次郎的故事5:望乡篇大毒枭空泉如果爱有天意

 长篇影评

 1 ) 一场荒唐吃人的梦

2017年3月4日,台湾青春片《最后的诗句》上映。虽是部青春片,电影中随处可见的政治镜头却折射出导演的野心。

电影将时间放置在陈水扁和马英九上台的2000年到2016年。电影中陈水扁当政当晚,一些人骑着机车喊着“有梦最美,希望相随”的口号。但在陈当政的八年期间经济一直衰退,他曾给人们刻画的美梦,成了一场荒唐吃人的梦。而承诺“马上好”的马英九,也未能拯救台湾经济。经济衰退的背后,是小人物们陷入困境的生活。

在这部青春电影的青春外衣之下,男主人公的遭遇是时代衰退背景下的典型牺牲品。电影在刻画爱情之外,还有更多的内容想让我们看见。

【民国八十九年,青春】

汗水、足球、操场、联谊,这些独有的青春元素,晕开了《最后的诗句》电影的开头。

阳光高大的施人杰对晓萍一见钟情,在第二次相遇便耍了点小手段让女主答应联谊。十几人骑着电驴穿越一个个山路弯道,风将他们的青春气息张扬地扩散,一路放肆兴奋着到达山间溪流边。

由于“施人杰”这个名字,不少人叫他“诗人”,被叫习惯后,他偶尔也写诗。找到机会跟晓萍独处的他提及这个绰号,引来晓萍的好奇,嬉闹着要他念诗。流水淙淙,炽热的阳光穿透树林后具有一股温柔的气质,满满的岁月静安。

这是民国八九年的“诗人”,也就是公元2000年。还读着大学的他,有要好的伙伴,有美好的爱情,更有慢慢努力可以变得更好的未来。谁曾想,这成了他人生最美好的时刻,成了他多年以后用枪抵着自己的脑袋时浮现的画面。

电影分别讲述了四个时间点男主的经历,从千禧年跨越到民国九五年(公元2006年),再到民国九七年(公元2008年)和公元一百零一年(公元2012年),和最后的公元一百零五年(公元2016年)。

【民国九十五年,自由】

六年后,正在服役的“诗人”接到一通电话,多年不见的父亲提着一袋梨子来看望他。草草聊过几句后,“诗人”便借口离开。没过多久,警察便让他去命案现场确认自杀者的身份。破旧的汽车停在荒芜艺人的河边,车窗贴满胶布,躺在驾驶座上一动不动的正是他的父亲,因做生意失败欠下两百万走投无路。

而在“诗人”接听电话的休息室里的电视上,正放着红衫军发起的“倒扁活动”,上百万人聚集一起游行,希望将贪污事件频发的陈水扁推下台,最终活动以失败而告终。

电影中还拍了他们将要退役,前辈希望他们能够签下来继续服役三年,过了三年就能存下一百万。大家嗤之以鼻,不停强调当兵有多辛苦,早想着脱离苦海。前辈提醒大家外面就业困难,却被人戳穿自己是因为信用卡使用过度成了“卡奴”急用钱才会签下来。此时的“诗人”,想着自己退役后的生活,赚钱、结婚、生孩子,认为自己前途一片光明。

【民国九十七年,风暴】

时间走过了两年,男主被黑社会追债,让他偿还他父亲欠下的两百万。已经办过抛弃继承手续,法律上他不需要承担这笔债款,相信法律和警察的“诗人”挺着腰杆子,正面怼回他们,甚至在他们走后认为他们不敢做什么而不采取任何行动。

但没过多久,家里养的狗被他们杀害,无奈之下逃到宾馆居住的两人报警,警察却百般推脱。一次下班路上,买完晚饭回宾馆的“诗人”被推上车,活埋在石子堆中,只露出一个头。被百般折磨的他终于明白黑社会的“能力”,绝望地在欠条上按上手印,在女主的姑姑帮忙下还了两百万。

而在“诗人”买饭的小餐馆里,电视机上正放着“重申九二共识,将与大陆进行协商”的新闻,那是陈水扁结束执政的2008年,一片动荡。

【民国一百零一年,求婚】

再过四年,他才终于把欠条上的金额还清。但与此同时他已经被磨光了所有志气,挤在拥挤的房屋中介所磨着时间,不敢结婚,甚至与有妇之夫在空房间里大战几百回合。

而同事跟上司聊起房子卖不出去的原因,提到的“买房的人想再便宜三十万,卖房人觉得房价会涨不肯便宜”,还有“诗人”完事后被对方质疑卖房能力时说“卖房人多,买房人少”,寥寥几笔写出了当时台湾的买房压力

面对女主晓萍的逼婚,他借着寻找机会的理由去大陆发展。镜头扫过出租房里的电视机,上面放着马英九连任的新闻。在马英九上任前,他制定了具体的“633”的经济发展目标,即经济增长率达到6%以上,失业率降到3%以下,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然而,台湾经济并未改善,“633”一项都未实现,贫富分化加剧,失业率上升,物价上升,房价高涨。马英九连任的八年,更将这一场噩梦不断催化。

【民国一百零五年,返乡】

四年后,“诗人”蓬头垢面,偷渡回台湾。导演并未交代他落魄的原因,但从“诗人”一句“他有种就不要回台湾”可以看出,“诗人”为寻机会去了大陆,却被台湾同胞欺骗。

回到家乡,他才知道女主被富二代骗到怀孕流产并患上抑郁症自杀。他找回女主,晓萍温柔地帮他剃掉胡子理了头发,并未提及四年前他的狠心抛弃。干起出租车生意的“诗人”,在晓萍细腻的照顾下,终于体会到晓萍的好,向她提出求婚。命运不曾厚待他,本以为岁月可以安稳,晓萍却在当晚割腕自杀。

而在“诗人”跑出租的时候,导演安排了这样一个镜头:乘客打着电话说“人家靠关系靠法令扣你个帽子把你扣死”,挂完电话听到收音机里讲着“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去捍卫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还嘲讽地说“没事讲这些干嘛”。

面对晓萍的死,“诗人”联系上曾经比自己还债的黑社会人士,用钱买下了一把手枪。交易地点和当年还钱地点一样,一个废弃已久的桥洞,外面阳光普照,走进里面一片漆黑,不知掩盖了多少罪恶。枪支贩卖、威胁恐吓、人身攻击、高利贷、黑社会,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

拿着枪,他逼问富二代为何欺骗晓萍致她不堪绝望自杀,富二代笃信晓萍怀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之间什么都没发生。面对富二代在枪支威胁下也不曾更改的回答内容,“诗人”不敢面对是自己导致晓萍怀孕并流产进而患上抑郁症自杀,是四年前他嘴上说着去寻找机会实际上是抛弃了她,更是自己四年后回来,给她身上放了最后一根稻草。是自己,晓萍深爱的自己,辜负了晓萍的自己,将她推入深渊。

最终,他回到出租屋,写下最后的诗句,举枪自杀。

-The End-

《最后的诗句》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我当下平稳生活背后的脆弱,启发我去思考如何避免陷入生活的困境。

2000年台湾大选,政党第一次轮替,华人历史上首次发生的不流血和平政权转移,陈水扁成为首位非国民党的中国民选总统。那时未来一片光明,无论是台湾还是“诗人”未来的生活。

但后来,经济一片低迷,“诗人”从理财产品推销员有着一间独立办公室,到后来干起房产推销员与一群人挤在同一个空间,就业情况一年不如一年。而在生活上,年轻人只有靠家人出钱才办得起婚礼,更别说买房子。如果说父亲带来的高利贷追债是“诗人”颓废的起因,一连串生活的压力则是将他打垮无法翻身的成因。

有命运的捉弄,更有诸多政治因素的参与,我们好像离政治很遥远,但它又间接影响着我们生活。看电影时,友人说“倘若大陆的经济稍微出现点下滑,我们也有可能像‘诗人’这样生活陷入绝境”。整个社会就是一台运转着的机器,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被时代裹挟着向前,不论是好是坏。

这不禁让我想起刚刚播出的《极限挑战》所拍摄的内容:四十年前,结束十年动荡的中国恢复了高考,一大批知识青年参加,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三左右。他们在没有机会的时代,不放弃自身努力,等到机会来临时有足够的能力抓住机会。四十年后,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使得就业竞争激烈,就业机会不少,但想要拥有一份好的工作需要更高的水准。

在《极限挑战》第四季第二期的最后,他们来到崇明高中举行了一个活动。六个嘉宾各提出一个关于父母是否给孩子带来便利条件的问题,若回答是便可站在前一列的起跑线。六个问题回答完,六条远近不同的起跑线上,还有四五位同学站在最末端也是最开始的起跑线,而有的孩子已经站到了第二条起跑线。发起开始口号后,所有人都拼命往前,画面上浮现“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的字句。

人生这场马拉松,无论外界条件如何,最终决定自己人生的还是自己。

最后,附上“诗人”所写的诗句:

我孤独地 在微凉的季节

收拢双臂

等待午后的炙阳

给与我苍凉的生命

一丁点悲悯的温柔

也许走了

将不再痛苦和遗憾

醒了

又是春暖花开的一天

只盼一天清晨醒来

我们都是美好的人

有着美好的人生

阳光将拥抱我们

在风中摇曳的脆弱

我将拥抱她

像拥抱一场纯真的梦

 2 ) 一场安静的爱情祭殿

社会:整个故事以时间轴展开,展现的是一个有着欠债自杀父亲的男主与被姑姑抚养长大的女主爱情悲剧,反映的是一潭死水的台湾经济下底层台湾青年的无奈。

政治:1.这部电影试图与时代和政治相串联,其中一个场景,是台湾省大选中陈阿扁的当选,一个阿伯说的“我们台湾人终于写出了自己的总统。”这反应的不仅是对果党这个外省党的不满,更明确表达了部分的心声,阿明党是自己的党,所以现在不管这个烂党做出多大的丑闻,地位依然屹立不倒的原因,果党未来不要说当选,恐怕连最大在野党的地位也保不住。2.第二个场景是男主开出租车时接到一个大陆游客,该游客一边说着关系,一边说着罪名,广播上却播放着民主法治与此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很多台湾人对大陆的刻板印象。

剧情:剧情本身非常简单,就是围绕着时间线发展,角色也很简单,就男主和女主,不像香港电影配角都很出彩。单就角色而言,你可以说男主很渣,有一个不离不弃的对象,甚至帮自己还债,得到的却是出轨和远走他乡。你也可以说女主很深情,忧郁症的结束在一句我们结婚吧。但两人的悲剧性格早已注定,一个是看到没钱日子下婚姻悲剧的男主,一个是被姑姑抚养长大渴望属于自己家庭的女主。唯一出彩的地方可能就是那场出轨戏,虽然整部电影平淡但不寡味,但是也说不上上乘,感觉评分过高了。

 3 ) 十七八岁喜欢的人啊 要一直幸福 即使最后没有一起白头

电影的开头是晓萍在跑步 诗人一下子就注意到他了 多美好的画面啊 十七八岁 我们第一次为一个人心动 后来晓萍和朋友加油站加油 又遇到了 是注定是缘分啊 诗人的朋友约他们联谊 后来就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 电影镜头一转 就看到诗人是空军了 还有十几天就可以毕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她的上级其实觉得他是非常优秀的 想留住他 但是啊 他并不想留下 上级问他 出去了想干嘛 他说工作啊 然后结婚 生孩子 说这些话的时候 他的眼里是有光的 是那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光亮 后来诗人在工作 可是爸爸在去世之前欠了两百万的高利贷 需要他还 这是第一次的悲剧 他们拼命工作 还钱 后来又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 再一次让诗人对生活绝望 他眼里的光慢慢褪去 后来他说要去内地闯荡 晓萍去送他 送他进站 晓萍转头的一瞬间 就泪流满面了 好像是要和这个人说再见了 十七岁拼命喜欢的人啊 可是 晓萍在他不在的四年时间里经历了怀孕 堕胎 离婚 抑郁症 可是 诗人也是偷渡回来的 回来的时候头发很长 胡子也是 一副流浪汉的样子 晓萍为他剪头发剃胡子 诗人看晓萍眼里也是有光的 晓萍掀开诗人长头发那一刻 真的看见诗人满眼都是对晓萍的温柔啊 是许久不见的想念也是一直喜欢的印证啊 晓萍为诗人做饭 买了很多菜 他两在餐桌前说说笑笑 看这彼此 这是很普通的一顿饭 但诗人不知道的是 这是他们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

晓萍和诗人睡了 可是 诗人再一次醒来 晓萍却不见了 诗人在浴缸里发现了她 她自杀了 她不想诗人因为责任或者义务和她结婚 所以自杀了 一浴缸的血还有诗人痛苦的哭声 他送走的不是别人啊 是他眼里唯一的光 是他十七岁那年夏天最爱的人啊

就这样 眼看着 诗人眼里的光黯淡下来

最后的画面 诗人拿着手枪对着自己的脑袋 站在一幅画前

哪幅画 像极了他们联谊时 去过的山谷

慢慢的乌云散开了 枪声在回荡

诗人最后写下了一首诗 是晓萍所希望的 也是写给自己的

“我们都是美好的人”

为什么要让这么美好的爱遭受怎么多苦难啊

他们本可以幸福到老的 然后有属于自己的孩子

最后一张图片 是拥有的幸福啊

不要在十七八岁喜欢上谁 那个人 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哭得我稀里哗啦

 4 ) 纯爱+政治+青春,三元素叙事

还挺有趣的爱情片or文艺片or映射ZZ的片,内容量比普通纯文艺多不少,有《大佛》、《大象》那味儿,不过这个外表更纯爱。

PS:为什么男主傅孟柏总让我想到林宥嘉,不论是长相还是气质。

下面正式开始:

台上的领导换来换去的,他们每次出现都慷慨激昂,可普通人的生活依然简单,甚至把希望透支后都换不来平淡的生活。到后来大家已经对上面换汤不换药的口号完全麻木。

开头其实就有提到,施人杰(男主)父亲就和陈水扁贪污运动有关。

假如所有的美好都定格在我们初次相见该多好,懵懂、青涩还有因为年轻而获了无限的希望。

但这个世界还有我们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嘛?

刚开始我觉得施人杰确实不是东西,给李晓萍带来了无尽的伤害。他像一个永远长不大、得不到教训,但怒不可遏的幼犬。

只是这种伤害恰好落在了一个深爱他的李身上。反而李越是包容与接受,施在这种“柔软”的抵抗面前愈加无能狂怒。

前半段大部分时间,我都被这种对施的愤怒包围。

越是自作聪明去反抗命运的人,下场就是被世界无声的碾压。

从施最开始被黑道追债,他的反抗最为激烈。后面当房产中介,都不去顶嘴上司,只是对女同事输出,我理解也是一种反抗(虽然我的道德也不允许昂)。最后大陆回台后,施彻底被碾压熨烫服帖。

到施回台变乖后,大概猜得出后面李要自杀了。

李为什么自杀呢?

在施蓬头垢面在旧门前看到李后,李之前浓烈的感情变成了淡淡的“你胡子好长哦”。

这里我理解李的感情应该已经到承载极限。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感情是有限的,就像沙漏里的沙子,漏光后就是被抽空。

李当时已经来到了这个极限,所以不管她看到怎样懂事的施,都无济于事。这说明她对他的深爱。

结尾的时候,我们回到了夏天的山里,细流凉爽,青春无限。

我们看着年轻的彼此,还以为自己拥有勇气就能走遍天地,从不知晓长大的代价是被世界的规则无声碾压。

最后呼应主题整了首纯爱小诗。音乐结束后,施开枪离开了这个世界。

绝。导演把对ZZ的暗讽、人性(姑姑、黑道)还有纯爱的故事咔咔融合。🐮🐔

 5 ) 爱与现实

🎯主题主旨:

花束般的恋爱,这片名用以形容山音和小娟的故事很贴切,首先花束代表着花之含苞待放时期、花之盛放期以及花之枯萎期。

他们偶然的相识就像同一片园圃里在不同位置的被采摘一起形成花束,有着许多的共性,但其实这也寓意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其他同类的花而结合成花束,但这种偶然性下的结合就被我们称之为“缘分”。

中间的因相知相惜不断升温感情,也适合花之盛放时期,但是花是无法随时随刻保持永恒美好的状态的,如何维持感情成为两人间的难题,加之经济能力给她们带来的难题,形成了两人之间无法逾越的距离,最后大家和平分开,即是花之枯萎时期。

但故事巧妙在结尾的寓意,与已经离世的博客博主的语录相呼应,也就是“开始,也是结束的开始”,或者说剧情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预告了结局,但我相信,再见并不是花束的枯萎,而是花束的重新组合般的开始。

因此,花束般的恋爱就是山音和小娟相知相惜相爱后再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的故事。

🎥故事剧情:

山音和小娟的爱情或许是大多数恋情都会经历的阶段,尤其在我们中国,在大多数80后和90后都无法买下属于自己的房子时,这种矛盾往往会比两个人是否合拍更加重要。

涉及柴米油盐的生活可能难以再有爱情,谈及婚姻,山音的想法代表着大多数男生的想法,即所有的爱情最后都会变成亲情,而大多数女生的想法就是亲情能与爱情共存,两个人理想中的不匹配,迟早也会被现实冲垮,就像山音觉得只要两个人在一起了,什么状态都是没问题的,只要有了钱;但小娟极力争取她所期盼的感情,最终,两人并没有殊途同归,而是背道而驰,这样的感情,难以继续。即便有爱的存在,也慢慢被各自的担子磨蚀掉了。

在台湾电影#最后的诗句# 中,属于阿施和晓萍的最好的爱情也是在彼此没有负担的状态中,但被现实塑型后的爱情早已面目全非,最后落下了悲剧下场;我觉得花束般的恋爱是相对比较温和式的呈现,用一种温柔的形式把现实的残酷演绎了出来,加上结尾时,双方带着对方美好的回忆继续寻找下一半,继续生活的时候,其实是导演给大家传达的更加明朗的寓意——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即便这样的爱最终走向终结,我们也能拥有一段如花绽放如花美好的爱情,也许现实也是如此,只有我们敢于直面现实,才能从现实中抽离,才能看清现实的面目。

最后,完全相似的两个人并不一定能在一起,我认为,只有对未来达成大致相同的共识,才有可能走进婚姻,面对未来。

 6 ) 最后的诗句

年轻时候,我们总是幻想着未来的生活肆意、畅快、富足、安乐,但谁知,现实却总是一个巴掌接一个巴掌的袭来,打得你措手不及。

人杰和晓萍就在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校园第一次相遇。只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便再也没有忘掉你容颜。那一刻,人杰爱上了晓萍。之后肆意宣泄他们过盛的青春与荷尔蒙。

随着年龄的增长,影响爱情的元素也开始不断地增多,只是还踩着青春尾巴的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步入社会之后才发现,并不是两个人相爱就能幸福,金钱可以影响很多,包括爱情。被社会蹂躏到体无完肤之后,当初的爱情似乎变得廉价,因为贫穷的未来,怎敢谈现在的爱情。

这部电影中以爱情为主线,但是以往从台湾爱情片中看到的甜蜜、煽情都被导演割舍掉了。留给观众的,只有冰冷刺骨的现实。更早的认清现实。

 短评

近年台湾佳片...压抑的社会压力家庭压力个人压力,促成这个令人惋惜的悲剧故事...天花板的霉漏如同主角的心病,只能腐化...女主温贞菱很有味道,耐看,动静皆宜,带有一种病态的活力...陆台关系背景下的爱情悲剧...

7分钟前
  • pksky
  • 推荐

2017最喜歡的電影,跟推拿一樣,片尾曲讓人不斷回味。傅孟柏成功扮演隨時代沉淪 ,永無出路的台灣年輕人,雖然有點退縮、窩囊,但本質上誠懇、個性不壞,試著在社會上立足,但不知怎麼地,就再也爬不起來了。

9分钟前
  • Jumpdc
  • 力荐

傅孟柏86年的,前途无量。

10分钟前
  • 璐璐的阳台🌰
  • 推荐

人生这场马拉松,无论外界条件如何,最终决定自己人生的还是自己。

11分钟前
  • Monsieur W.
  • 推荐

好像之前就不止一次看过类似的故事,却看着看着还是心痛、悲伤、想哭。等到片尾曲结束之际,再那最美好的青春回忆结束之后,天空依旧是蓝天白云,却传来一声枪响。悲恸、绝望之后的解脱。傅孟柏演得很好,温贞菱更不用说,早已是她的粉丝。

1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原谅你的人仍会一直原谅你 只是你的错也让她背负起来了 这一点 你如何也不能被原谅

20分钟前
  • Настя
  • 还行

男主到最后可能都没有懂得相互拥抱到底是为了什么,彻底的个人悲剧

24分钟前
  • #烧光光#
  • 推荐

一直都4星,最近是不是標準太低?但我覺得我首先看就把他當成電視電影來看,章節式也無可厚非,這種觀看的方式本身就要預計我們會一直暫停跳出來做其他事,然後或許我真的本來毫無預期,但演員表演跟一些詩意呈現都滿好看的,愛上溫貞菱,好想找他演戲哦。當然離電影有段距離,但這種片還是有價值的

25分钟前
  • DINGAYIN
  • 推荐

能把这么狗血的剧情拍的这么好看,足见导演功力的深厚

30分钟前
  • aaadzy
  • 力荐

男女主角的演技在线,现实够残酷。

33分钟前
  • 气急败坏女疯子
  • 推荐

他們二十幾歲,騎著摩托車兜風的日子,怎麼會想到往後的人生能那麼苦。斑駁的牆面,漏水的屋頂,頻頻摔倒,無名怒火,任憑怎麼折騰都是在浪潮裡打滾。(很稚嫩,模仿➕套用,但太真實,真實到每一聲無奈的嘆息,每一句炙熱的爭吵都彷彿在耳邊回響。)

36分钟前
  • 还行

是好看的。我们总以为,爱和成长会把人带到更好的地方,却没想过,终点会是死亡。

41分钟前
  • Raaachael
  • 推荐

你为生活写下了一首诗,生活却把它变成了一坨屎。

43分钟前
  • 阿怪
  • 推荐

除了表演得不错,一无是处了

44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较差

是啊,这才是普通人的生活吧。总有刚刚好能拖垮你精神的灾难,总有看似年轻优秀的人最终比平庸还要落魄,总会从一开始就爱上错的人,总忍不住互相伤害,总不舍得放手,总是女人爱的更多更投入,总是分离,总是流泪,总是抑郁,总是怀念,总有撑不下去又不得不撑下去的时刻。

45分钟前
  • /name-?P=0/
  • 推荐

这不是台湾版的《后来的我们》吗?只不过是更残酷更犀利,特别是后来的后来那个部分,有一种青春无法承受的痛,悲剧的导火索没有道理可讲,却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让一片生命坍塌。

47分钟前
  • 望潮
  • 推荐

所以说,千万不要在17、8岁的时候喜欢上一个人,因为那个人会是你这辈子最爱的人。真的好喜欢这个结局,他站在旧居的一副油画前,是再平淡不过的笔触描绘的丛林溪水,但是他却不由得回想起他和她一起第一次出游的场景。画挂歪了,他把头顺着角度慢慢的往右扭,慢慢的、慢慢的就掉进回忆的漩涡。

48分钟前
  • 曼靑
  • 力荐

我说不清楚压死他和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但他的父亲或许是让他走上与父亲同命运的不归路的第一根稻草。还好那个男人在我20岁时就跟我说“你自力更生吧,就当我早死了”,感谢他的抛弃让我活了下去。

51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16年的无路可走、无梦而绝

53分钟前
  • 曼特宁
  • 推荐

最后两人吃饭的画面看着想哭,本是美好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两个人,却被现实虐的体无完肤,生活里看不到希望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54分钟前
  • 不要不开心哦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