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气盛

HD

主演:蕾切尔·薇兹,简·方达,迈克尔·凯恩,保罗·达诺,哈威·凯特尔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语言:英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年轻气盛 剧照 NO.1年轻气盛 剧照 NO.2年轻气盛 剧照 NO.3年轻气盛 剧照 NO.4年轻气盛 剧照 NO.5年轻气盛 剧照 NO.6年轻气盛 剧照 NO.13年轻气盛 剧照 NO.14年轻气盛 剧照 NO.15年轻气盛 剧照 NO.16年轻气盛 剧照 NO.17年轻气盛 剧照 NO.18年轻气盛 剧照 NO.19年轻气盛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以轻盈对抗死亡之重

《年轻气盛》是一部关于减轻重量、跃升轻盈的作品。导演保罗·索伦蒂诺今年45岁,却接连拍摄了两部老年主题的电影,这并不奇怪,因为无论处于哪一个时间点上,我们永远受到来自生与死两端的牵引;就像一块毛巾似的,一端浸在红色的颜料桶,另一端浸没在蓝色的颜料桶里,两种颜料同时沾染着我们;我们被(向上的)生之引力与(向下的)死之引力拉扯得摇摇晃晃,跌跌撞撞在每一个片刻里。

衰老是肉体在渐渐下沉。起先我们漂浮在羊水之中,随后被人倒提在手上、享受离地的怀抱,然后我们及地走路,开始被地心引力拽引向下;银线似的皱纹慢慢冒出;接着肉体的疾病浮现,那些出现问题的部分像是石化了,身体变得更沉,越发无法承受引力之重;直到泥土覆盖到脚背、膝盖、脖子,乃至头顶,最终,一块仅仅书写着名字与日期的石头取代了我们的肉体在地面之上的位置。

追随衰老的进程,死亡越来越频繁地逼迫我们与它直视。影片中的老导演米克对死亡感到恐惧,于是他长年畏缩在电影创作的行为里,因为稳固住这种创作形式的惯性(原样复制他年轻时的行为),能够使他回避死亡正在逼近的事实。哪怕灵感早已枯竭,他仍然紧拽着形式不放,如此创作出来的作品只能是丧失其核心魅力,而沦为“遗作”这般名词概念。当泡影破灭,他第一次直面自己的真实状态:几乎近到能够端详死亡之脸的肌理。无法回头跨入日常生活之流,他便只能屈从于死之引力,一头向下坠落在地。

与坠落的米克相照应的,是向上飞升的喇嘛:他飞升的肉体直接抵消了向下的死之引力。《绝美之城》的修女、《年轻气盛》的喇嘛,对圣人角色的刻画,显示了导演的宗教兴趣与倾向。这些着墨不多的形象却仿佛为密不透风的电影凿出一个窗口,将一副来自无限外部的永恒图景,投射进我们视线可及的有限之内。这些反世俗性的形象,仿佛在电影里在诉说着:宗教所拥有的轻盈品质,或许是唯一能够与死之沉重绝对抗衡的东西。

宗教的轻盈,可以是佛教的“空”,道教的“道”,基督教的“神”,是瑜伽行者的灵修体验,或者任何宗教派别的达成。然而,只要我们尚处于世俗的轮回,宗教所描绘的一切,它所指涉的“神”,对我们而言更像是一种象征,仅能将其定形在一种不确定之中。毕竟,真正的宗教是在无言中的切身体会,而能够被言说的那部分所谓宗教,仅仅是语言概念的碎片。虽然并非每一个个体都拥有宗教信仰,然而,对轻盈的诉求始终在意识里牵引着人类。就某种程度而言,对轻盈的向往就是一种具宗教性的行为。

在最终且最绝对的死亡真正到达之前,它早就以各种负面信号的形式出现,召引我们堕入暗面。幸而,轻盈向上的生之引力也以同样的方式出现,它们是帮助我们上行的台阶,哪怕是在死亡远未真正到来但已隐形兆临的那些时刻。遭遇丈夫出轨的莱娜,在浴室绝望大哭,一种形式的溃败加速了生命的重负,但最后当她顺从自己的真实与自由时,与她坠入热恋的恰是一位登山者,能够引领她身体悬浮至高处。

在电影海报的场景中,米克与弗雷德处于画面下方,而他们的视线是向上的,注视着走入泳池的丰美肉体;衰老的肉身是无法摆脱的重,而灵魂将追随视线向上,漂浮到空中。当人们单纯地顺从于美的吸引,那一片刻是轻盈的。

青春是轻盈——年“轻”。影片中,年轻的女按摩师仅有的台词是在表达:“我总是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语言、身份、作品,为人们托扶住渐渐下沉的肉身;当一个人感到虚弱与匮乏,他需要借助于形式来反照出自身的形象,同时也将为形式所累。青春不曾感到匮乏。虽然同样受制于死亡的牵引,但是青春本身所具有的轻盈,足够它结构出一个以“我”为核心的力场。依靠着这一股向心力,青春划着圆润的圈,漫出涟漪不断。无论是指尖的舞蹈(按摩),还是独自扭动在房间,或者无所事事的,她总是轻盈地荡漾在自我的舞蹈里。

片中刻画了很多人们在水池里漂浮、沉醉的状态。紧缩的灵魂舒展开来;战栗渐息,畏惧不再,欲念蛰伏。当思想归零、灵魂放空,肉体轻盈地漂浮在波浪里,回归母体。

与米克执着于“遗作”不同,弗雷德对待外界的态度是“忘了我”。他抛却作曲家的身份负担,而始终粘连在实质之上:仅仅通过一片捏在手里摩擦的糖纸,就可以重温音乐对于他来说那私密无言的美。生活在真实里,对美的敏锐度最大化时,便能通过某种捷径,随时捕捉到空气中那些轻盈漂浮着的美。

电影的末尾,当弗雷德获得了健康的体检报告,他才意识到之前所有对身体疾病的担心都是多余的。而与此同时,医生说道:“就算现在没有问题,以后也会慢慢有了”。死亡的确是无法摆脱的重负,人们却善于成为它的帮凶:揣摩臆测着死亡的脸,丰满它的形象,反过来将自己恐吓。

当肉身变得沉重,汲取轻盈的行为将变得越来越艰难,但只要尚未被死亡完全覆盖,我们终究能够将干枯的手指伸探进时间的细缝,扣掘出一切些微的可能。

 2 ) 年轻与衰老的混合体,真实与现实间的对立

原载公号“文慧园路三号”

作为今年征战戛纳的“意大利三雄”之一,年仅45岁的保罗·索伦蒂诺除了处女作《同名的人》之外,6度入围主竞赛单元,是从戛纳成名的“戛纳嫡系”。《绝美之城》错失金棕榈大奖却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总被人们拿来和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八部半》甚至是安东尼奥尼的《夜》相对比。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也不全对,索伦蒂诺片中那种暧昧的人物关系,主角构成的小群体被更大的空间与人群包围状态,以及对意大利景观空间的展现,在局部上的确与费里尼和安东尼奥尼的作品有相似性。

但若将此作为对索伦蒂诺作品内核的认知,显然是不够合理的。正如索伦蒂诺自己所说“《绝美之城》不是关于罗马的,但是它包含了罗马”一样,《年轻气盛》也并非如其片名“YOUTH”,它不是关于年轻的,但它包含了年轻,是在年轻与衰老的含混体之下,展现的真实与现实间的对立。

与费里尼、安东尼奥尼那种对现实社会、上流阶层的明显的批判性不同,索伦蒂诺对社会与时代的影射是更加隐没的。从处女作《同名的人》到《绝美之城》,再到今年的《年轻气盛》,那种继承于意大利电影中段落化组合、碎片化叙事的结构导向了一种隐藏的开放性和连续的对立性。主人公弗雷德和米克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游离在去情节化的电影里,社会面具与地位在这个阿尔卑斯山的疗养院里后退,浮上台面的是一种被解构、碎片化和重新赋予意义的生活。顺序的叙事模式中缓慢展开的生活真相,同时走向了回忆与未来的两个维度,同样也指向衰老和年轻的维度,一方面是对回忆中生活记忆(年轻)的推翻,一方面是假象剥离以后面对未来生活(衰老)的重建。这也对应于了片中那句台词“当你年轻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切看起来都非常近,那就是未来。当你老了看到的就会是这样,一切都那么遥远,那就是过去”

泥疗段落女儿长达3分多钟的独白固定镜头,酒店大厅中简·方达和导演米克的撕逼的谈话,音乐家弗雷德对女王特使的坦白,都承担起了对过去的推翻功能。这也是索伦蒂诺电影的另外一个共同点——由他电影中主要角色提出的生活主观与现实客观间的距离的质疑,类似的质疑同样在《绝美之城》中由主人公捷普·甘巴尔代拉提出,索伦蒂诺说“言语为客观乱序和无意义的世界提供了秩序与意义”,他通过影像复制了生活段落,音乐作为时而现实时而非现实的元素穿插其中,又让语言对生活段落做新的解读,现实与真实、主观与客观间的距离就这样被拉开来。
 
与隐藏的开放性相呼应的是连续的对立性。《年轻气盛》里,衰老和年轻构成了一对明显的对立元素,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连续的对立:酒店现实空间与外景山间幻想奇观的对立,电影导演米克及其团体创作时的热情与简·方达饰演的旧日情人所代表的过气现实之间的对立,以音乐家弗雷德为代表的古典音乐和抢走女儿丈夫的歌手为代表的流行音乐,穿插在平移镜头间的蒙太奇想象甚至也可以被放到这样的序列中来。所有这些元素都是“老”与“青”的外延,巡弋在身体和皮肤上的镜头仅仅是最表层的描绘,两位老人对每天撒尿撒几滴的讨论,对年轻时代性生活的回忆,对衰老不加掩饰的写实、认同、自嘲、乃至玩味与赞扬成为一种以“悲剧性有趣”来设置影片基调的态度,在这样的态度之下,年轻与衰老被混合在了时间的序列里。

而对于我们观众来说,则是在年轻与衰老的混合体中,走入了现实与真实模糊的界线。我们都在寻找真实,但寻找的是属于自己的真实,而真实的想象与现实之间所有的距离,就像片中的导演弗雷德所感受到的生活和他能在银幕上再现的生活一样,有着巨大的差距,这是在年轻与衰老的对立背后,更让人饱受折磨又充满迷人魅力的对立。

----------------------------------------------------------------------------------

最后说说人物,片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有现实对应者,最后被唱响的《简单乐章》是被现代主义、极简主义以及摇滚影响的后极简主义作曲家大卫·朗(David Lang)写的,他呢,就是《梦之安魂曲》里面那首听起来像嗑药一样的summer overture theme的提琴四重奏的编曲。唱歌的是韩国著名的女高音曹秀美,是被卡拉扬钦点过的人。但片子里的音乐家弗雷德影射的人又是谁呢?

影片中,年迈音乐家弗莱德谈到了自己对和著名的现代派音乐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才华的羡慕,以《春之祭》闻名的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除了有“超过弗雷德十倍的才华”外,也是个感情生活风头无两的人,影片《香奈儿秘密情史》讲的就是那个贵的要死的包的创始人香奈儿女士和这位音乐家的风流韵事。而这位音乐家除了和香奈儿姐姐有一腿外,还是同性恋圈子的红人,那他到底和和谁搞过基呢?

女儿说弗雷德给自己搞过基的男人写信,虽然没有指明是谁,但弗雷德说自己和斯特拉文斯基关系很好,而斯特拉文斯基本人也是巴黎艺术界的同性恋群体中的红人,还和当时在巴黎创办俄罗斯舞团的塞尔戈·佳吉列夫传过绯闻,而著名音乐家拉威尔和拉威尔的学生德拉格,则都是和史特拉文斯基关系密切且传闻中搞过同性恋的人,德拉格还有和斯特拉文斯基言语暧昧的信件被爆料,信中说“我讨厌你躺在佳吉列夫的臂弯里”之类的,至于到底是谁,你们自己脑补吧……

 3 ) 有所热爱 有所追求 无所畏惧

        刚看了《年轻气盛》,非常喜欢。影片由各个主要人物的潜藏的恐惧入题,最终探讨了年轻精神这个命题。

        每个人,或通过言语,或通过行为,暴露出内心的恐惧。指挥家恐惧失去,所以多年不去探望疗养院的妻子,仿佛逃避现实,她就能一直以最美的姿态活在心里。导演恐惧自己过去的作品可有可无,所以一定要拍出一部情感智慧精神上的终极遗作。演员和世界小姐,他们都是通过一个角色、一次选秀改变了人生。一方面希望摆脱角色的烙印,另一方面又恐惧没了这个标签他们还剩下什么。世界小姐最开始的素颜出场与演员的对话设计地非常巧妙。指挥家的女儿恐惧失去爱情,执念于自己到底哪一点比不上老公新欢。昔日球王恐惧失去健康,才会在左撇子小男孩得到指挥家的练琴指导有所进步时,冲上去说他也是左撇子,仿佛他的身体也能在指挥家的言语中得到救赎。

        是恐惧也是执念。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然而若止于此,这部片子就不会叫<Youth>。年轻的本质是什么?有所热爱、有所追求、无所畏惧。最终几乎所有人的恐惧都因此得到某种程度的化解。指挥家的女儿与老公分开之后反而感受到自由。演员被小女孩的话治愈,决定以后只去演绎自己真正渴望的角色,纯粹的不现实的哪怕不道德的,因为那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导演永远不能像指挥家一样尘封音乐回归日常,所以他选择以生命的代价完成自己最后的作品,如他所说,“情感是我们的一切”。至此,指挥家终于卸下冷漠的面具,在树林里哭了起来。他最终还是去了威尼斯看望妻子,并接受了王后的邀请指挥演奏自己最为人乐道的作品《简单乐章》。他也可以释怀由不是妻子的人来演唱了。

         整部片子中的成年人中,按摩女算是年轻精神的外化。她不善言语,通过肉体的触感了解别人,她还玩体感跳舞游戏。而导演是Youth这个主题最极端的表达,也是他的死亡重新点燃了指挥家冰封的心。如果说医生宣告了指挥家身体上的健康,那么对按摩女的会心一笑就是在心理上认可自己并不算老。作为一个身体欲望随着衰老减弱,对美好肉体视若无睹的人,在这一刻才发现,自己实在无需恐惧,更不需要压抑自己只在树林里给大自然的音乐做指挥。他可以再次回到舞台演奏《简单乐章》,尽管歌唱者是别人,独一无二的梅兰妮在心里。

        日子一天天过去,得到的越多,就越害怕失去。于是我们企图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挽留,也许逃避,也许自我麻醉,也许怨天尤人。这个时候,请记得自己年轻气盛时的样子,有所热爱、有所追求、无所畏惧,然后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也许从来都不是问题。

 4 ) “我们都是临时演员”——《年轻气盛》中的经典对白

1、

i find Monarchies so endearing. 我发觉君主制很讨人喜欢
because it’s so vulnerable. 因为它很脆弱
you eliminate one person. 你们干掉一个人
and all of a sudden, the whole world changes 忽然间,整个世界就变了
like in a marriage 就像婚姻

2、

i work with all the great European and American directors
我和所有伟大的欧美导演都合作过
but i’ll be remember forever for Mister Q . 但是我却总是因为Q先生被人铭记
for a fucking robot . 一个他妈的机器人
i had to wear suit of armor that weighted two hundred pounds
我不得不穿那个200磅重的盔甲
you couldn’t even see my face 你甚至看不到我的脸

3、

女儿:to help you get back in shape . 帮你恢复身材
父亲:at my age, getting in shape is merely a waste of time 我一把年纪,保持身材等于浪费时间

4、

治疗师: after pain come pleasure 疼痛之后是愉悦
ballinger:and then…..pain again 然后又疼

5、

A:you’ve been watching too many movies, you idiot, you’ve forgotten what life is about
你看太多电影了,白痴,都忘了生活是什么样子
B:well , movies are life 电影就是生活
A:didn’t they teach at the film school that inspiration does not exist? inspiration is a lie . 电影学院没教过你灵感并不存在吗?灵感是一个谎言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inspiration. only fermentation 不存在灵感,只存在构思酝酿
B: inspiration exists, all right….. you just don’t recognize it because you have zero talent.
灵感是存在的好吧,你不承认只因为你没有天赋。

6、

ballinger: sixty years ago you sore you never slept with her, out of respect of my love for her. now you’ve changed your tune.
60年前你发誓说没和她睡过觉,出于尊重我对她的爱,可是现在你却改口了。
mick:the real tragedy is that i can’t even remember if i slept with Gilda Black
可现在真正的悲剧就是,我甚至都不记得我有没有和基达尔·布拉克上过床了!

7、

and i was thinking about all the thousands of little things that i done for her as her father. and i done them deliberately so that she would remember them when she grow up.
我想着我作为父亲为她做过的千万件小事,指望她长大后会记得
but in time she won’t remember a single thing.
可是到头来她一件都不记得
tremendous efforts, mick, with a modest result .
纵你用力击水,依旧了然无痕。
8、

what the fuck do you see in her? 你他妈到底看上她什么了?

she’s really good in bed 她在床上真的很厉害。

9、

女儿:she’s a prostitute? 她是个妓女?
父亲:worse, she’s a pop star. 比妓女更糟,是个流行歌星。

10、

never a caress, never a hug, never a kiss, nothing. 从不关心,从不拥抱,从不亲吻,都没有
you never know anything about your children. 你对你的孩子们一无所知
you never knew if we were happy, if we were suffering , nothing 你不知我们是否快乐或痛苦,不知
everthing was on mommy’s shoulders,一切都是妈妈扛着
at home the only thing you would say to her were the two words: quiet, Melanie 在家你只会说:安静,梅勒尼!

11、

this morning i did this big, powerful piss. 今早上,我狠狠地尿了一次
i haven’t been so happy in a long time 好久没这么开心过

12、

this is what you see when you’re young 这是你年轻时看见的样子
everything seems really close 一切都看上去触手可得
that’s the future 拥有未来

and that’s what you see when you are old, everything seems really far away.that’s the past
可是当你老了,看什么都觉得遥不可及,因为已经逝去

12、

if you know how to steal, you don’t need training. stealing becomes your education.
如果你会模仿(偷窃),你就不再需要教育,因为模仿会成为你的教育

13、

intellectuals have on taste 理智的人没品位

14、

i want to tell about your desire, my desire. 我想表达你的欲望,我的欲望
so pure, so impossible , so immoral. 如此纯粹、不切实际、不道德的欲望
but it doesn’t matter because that’s what makes us alive. 但没关系,正因如此,我们才活得有意义

15、

i’m going to make this movie without you. 没你我也能拍这部电影
life goes on even without all that cinema bullshit 没有那些烂电影,生活照样继续


16、

men, artists, animals, plants….we all just extras
人,艺术家,动物,植物,我们其实都是这个世界上短暂存在的临时演员而已。

 5 ) 走出魔山


几乎可以肯定索伦蒂诺是《魔山》的读者,不仅因为这部名为《Youth》(私以为译作“青春”比“年轻气盛”更为贴切)的新作和《魔山》一样,大部分情节发生在瑞士达沃斯的一家疗养院/酒店中,更因为这部电影探讨的正是托马斯·曼小说中的核心话题:时间。影片用两个小时的镜头语言,让时间、艺术、音乐、生活、爱与性、欲望和恐惧等大量复杂的主题在瑞士旖旎的田园风光和现代化的酒店间穿梭流泻,即便其中一些主题只是点到为止(如“欲望和恐惧”,仿佛贯穿全片,实际上只通过保罗·达诺扮演的演员提及过一次),却与其它主题浑然一体,不赘述也罢,如果有心,倒可以此为关键,切入电影文本的又一意义层次。观此片,真有几分读战前欧洲知识分子小说的感觉。

《魔山》或许是《青春》的源文本之一,倘若如此,后者应是对曼氏小说内容和结构的一种有意为之的背离(Kontrafaktur)。《魔山》的主角汉斯·卡斯托普上山去疗养院探望表哥,原本打算只住三周,却被断定得了肺病,一住就住了七年,最后因为一战爆发,不得已离开疗养院从军,(十有八九)死在战场上。也就是说,《魔山》讲述的是一个青年从生到死的过程,《青春》的主角弗雷德·巴灵格则是一个获得了新生的老年人。不过两个作品的“时间观”是相似的。《魔山》提出,疗养院中闲散的时间过得既快又慢。慢,是因为修养的生活空洞单调,让一瞬或一个钟头无止境地延伸,变得“长而无聊”(德语的Langeweile真是个很贴切的词);这是时间流的微观,如果宏观人的一生,那些空洞单调的时间段就可以被病态地压缩甚至化为乌有,因为它们没有“充实着自己”的内容,是空虚无用的。因此,卡斯托普下山时年仅31岁,却变得毫无生命力,仿佛一个已经度过了一生的老朽,同时,他在山上的三周延伸成七年,无数岁月翻页间就过去了,花了七年的时间也没做好下山的准备,七年因为空洞而缺乏分量。

《青春》的主角弗雷德·巴灵格是个音乐家,自称自己“只懂得音乐”,从不热爱也不了解生活。可以这样说,弗雷德活在音乐和艺术里,他用音乐取代了生活,一生中的无数次恋情都是“试验”——对他最不屑的情感的试验,在试验室中制造出来的情感中捕捉音乐创作所必需的灵感,让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人生变得虚假而玩世不恭,弹指一挥间,昔日惴惴不安地追求年轻貌美的女高音的青年已经成为耄耋老人,一心念念不忘的仍然只有未成为作曲家前那两次羞涩的恋情。其间的人生呢?大概都被弗雷德自己折叠在所创作的一首首乐曲中了吧。《魔山》对音乐也有一段有意思的探究:音乐可以让几个钟头变得充实而有益,“它把时间分成一段一段,分别将它们填满,使里面总算有了点什么[...]眼下这支不起眼的普通曲子大约要奏七分钟,不是吗?这七分钟可就自成一体,有开端,有结束;它们将自己显露出来,避免了不知不觉就消失在永远一个样子流逝的时间里。”另一方面,音乐虽然看似赋予了空虚的时间段内容和意义,可这种内容和意义同样是不实际的、镜花水月一般的,因听音乐而体味到的情感波动,可以说是被作曲者和演奏者的情感波动诱拐,从而沉陷在一种不属于自己的感性漩涡中,被麻痹和催眠,被阻碍了行动和进步。

所以尼采认为,好的音乐“具有一个种族的而非一个人的精巧”(《瓦格纳事件》)。弗雷德的《简单乐章》无疑是”个人的精巧“,他不允许别的女高音歌唱家演唱这首曲子,因为它不是为了表演给大众而创作的,它是一个日记一样的作品,由自己写给自己,作者和梅兰妮那段有头无尾的爱情被承载于这段乐章之上,被密封在时间的罐头中。这样的作品,很容易用它那纤巧的美丽音色和浓郁的情绪旋流诱导听众,可是听众无法也不应该解密它承载的全部信息,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藐视”听众的作品,弗雷德是一个“藐视”听众的自私艺术家。作曲家在脱离听众的同时脱离生活,他那封存在一段段乐曲中的岁月被折叠了,不留痕迹地过去了,在放纵的情欲和匮乏的情感之间轻捷地飞过。弗雷德活到了八十多岁,却仍然未经真正人生,他也不知自己为何就到了暮年(电影用不知自己“怎么降落到这里”的跳伞者做了比喻)。

离开酒店前,医生对弗雷德的一番话颇有意味:作曲家身强体壮,连他一直担心的前列腺也毫无问题;但是从此以后他的身体将慢慢地出状况了。弗雷德即将离开疗养酒店所代表的空虚,走进生活,将他那些封闭和自私的乐曲开放给听众——单独献给自己和梅兰妮的《简单乐章》会由另一位女高音诠释,献给女王和她的丈夫,从而获得了超越自身的新含义,迈出走向大众艺术第一步。而对于作曲家自己来说,这首年轻时写下的乐曲也不再仅仅维系着新婚燕尔的当年甜蜜,更兼之了岁月忽已晚的深沉和不舍,弗雷德人生中不多的几段感情之一,总算可以圆满终结。

酒店外面的“青春”,可以指大千世界蓬勃的生命力,但也可以指弗雷德自己的第二个青春:他在女儿的斥责中感悟到自己从未生活过,又在为艺术而自杀的老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决心离开空虚的净土,开始一段全新的、真正的人生。思君令人老,此后大概真的要走向衰老了吧。

 6 ) 回忆永远遥不可及

最有感触的一段台词,是编剧们躺在草地上讨论他们电影《生命中最后一日》结尾的台词:
他奄奄一息躺在床上 咕哝着对她说:“我真该花时间好好对待你,珍惜我们的爱,而不是把一生都浪费在卖保险的野心上”
或许他跟她说了很平常的话,比如:“照顾好自己”。
不我们得把他肉体的痛苦延续到最后,不如就说:“现在吗啡也不能减轻我的痛苦了”。
也许他最后说了些无关紧要的事呢,或许他会说:“我想知道25年前你给我的那个钥匙圈去哪了,像马蹄铁似的那个”。
不,他临死前什么也没说,开口说话的是她,布兰达,她说:“我因为你浪费了太多时间,麦克,我失去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未曾料,米克临死前说的话是:
我现在想明白了一些事,弗莱德,人要么就是好看,要么就是丑陋,中间不美不丑的,只能说可爱。
你说过,情感都是被夸大了的,那是扯淡,情感就是我们的一切。
你知道我要做什么吗,弗莱德?我要重新开始筹备一部新电影。
说完之后,米克便走向阳台借着凳子一跃而下。
弗莱德懂他,坐在椅子上不说话,身体颤抖。
这我看来,我甚至觉得不是一部老年人的题材,它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生活意义的写实。
弗莱德年轻时一心扑在音乐上,作为大音乐家,隐退江湖不问世事,拒绝女王的邀请。原因在于他闻名于世的“simple songs”是为妻子所作,妻子再也无法歌唱,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她就是这些曲子的唯一演唱者”。多年来说过的唯一浪漫的话却对女王的特使说了。
米克,一流导演,捧红过50个女明星。他带年轻的编剧们上山,让以为年轻的女编剧透过望远镜看对面,说:“看见对面的山了吗”?
“看到了,看起来非常近”。
“没错,当你年轻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切看起来都非常近,那就是未来”。
然后米克把望远镜反过来让她看身边的伙伴,说:“当你老了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切都那么遥远,那就是过去”
这就是人生的残酷,只能向前,从来没有回头路。已经发生的就是唯一发生的。而那些回忆再清晰也离你无比遥远,远到一个人永远也不可能够着,只有未发生,才是触手可及。
两位老人曾经都喜欢过一个女孩——吉尔达,弗莱德不止一遍的想,如果曾经跟吉尔达上过床会怎样,米克表示他也十分想知道,弗莱德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看着米克说:“骗子”!而那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遥不可及。
米克捧红的女明星之一布兰达,也是米克最后一部电影《生命中最后一天》的女主角,她选择向前,选择更好的机会,临时变卦拒绝出演米克的电影。米克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生命中最后一天》也是他生命中最后一部电影,布兰达的拒绝意味着这部电影再也拍不出来了。她牵着妓女走了一段路,试图尽可能的感受一些青春的回忆——米克曾经对弗莱德说,我老了以后再也想不起来以前发生的事,我的父母,我的童年,而唯一记得的,就是自己小时候学会骑自行车的记忆——后来弗莱德才得知,米克将自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跟吉尔达牵手的事情比喻成学会骑自行车。牵上妓女的手也暗示着他已经接受,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再感受一次与吉尔达的回忆。
波澜不惊,送走年轻编剧,并告诉他们,无非就是延迟拍摄而已,不要抱怨布兰达,布兰达是墙头草,我们都是,如果想要在这片丛林生活下去,你就必须得这样,好的剧本才是我们的热情所在,我们都是群众演员罢了。
说完这些,送走年轻的编剧们,米克就看见了他这一生捧红的所有女演员,她们在他眼前出演一个个经典镜头。那一刻他明白,不仅仅是他成就了她们,她们也成就了他。最后他看到了布兰达放弃他的电影选择出演的墨西哥老婆婆的形象。那一刻他彻底释怀了。他理解布兰达,他接受,他明白,他的最后一部“遗作”只能靠他自己完成。
弗莱德跟医生谈话时,说:“我慢慢老了,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老的”。
村上曾经有句话也说:“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而医生说:“你知道这外面的世界是什么吗? 青春”!
也是这次谈话,弗莱德才得知关于吉尔达,米克从来没有骗过他,他个吉尔达最亲密的举动就是小时候的牵手——被他称作“学会骑自行车的那一刻”。
所以弗莱德开始释怀,十年都未去看望妻子的他,先去墓地看望了特斯拉文斯基(俄罗斯大音乐家)与妻子维拉的墓——他们葬在一起,互相依偎,再去看望了妻子。也暗示这弗莱德坦然接受,他也想自己以后与妻子葬在一起。坦然面对了这一切,他接受了女王的邀请,最后一次表演了“simple songs”。
弗莱德最后在痴呆的妻子面前回忆了两人甜蜜的年轻时光:
“他们不知道,我们当时已经在一起了,我们顶住了所有的疲惫、痛苦和艰难,他们肯定从来不知道,你和我,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将彼此视为‘a simple song’”。
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青春、友谊、爱情、婚姻、儿女、事业、未来、过去,人生这个复杂的舞台上,充满了情绪,emotion,米克死前说,emotion is all we got.导演将这些情绪缓缓道来,不过分渲染死亡的悲痛,不煽情逝去的青春,在你面前所有都遥不可及,可是在外面,在外面有的是青春啊。
保持青春的热情,接受一切即将到来的情绪,待老去时,不致于叹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还可共同敬一杯酒,敬永远遥不可及的回忆。

PS.插个题外话,弗莱德说聪明的人没有品味,所以我这一生都在避免成为聪明人。抖得一手好机灵。

 短评

索伦蒂诺美学,站位、构图及肢体动作也是苛刻,总体感觉却依然生活化,剧情也好理解,容易带入情感。一切都近在眼前的青春与一切都遥远的老年的反复对比呈现,梦幻与现实的交织,衔接与表现都气定神闲。其实片子没有刻意去区别年老与年少,他们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切磋互相作用。[B]

3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索伦蒂诺会把一个大主题分成几个分支主题。年老由心而生:失去了感知的能力(妻子与按摩师女孩对比);喜欢怀念旧事但不拆穿;摆出一副“你不懂”的姿态轻视年轻人,却被“年轻”本身所打动。马克思-集体主义-婚姻的隐喻。年轻具有弹性(女儿与登山者),两位老人最后都站了起来。黑色幽默讽刺十分精彩

8分钟前
  • 半弦月
  • 还行

这样一个轻松漂亮的故事,在现实的残酷与幽默和荒诞中流淌着生命的美与哲,诗意与建筑,生命是想象的世界,虚构的短篇,无为与万物,圆融无间。

13分钟前
  • 薾苨
  • 力荐

到处都是随意却又标志性的典型导演签名。每个细节都有解读的空间。非常有意思。

16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电影院赞爆了。是那种你看过一遍,觉得还可以再看上一遍的电影——无论是为了电影形式上的美,还是音乐旋律的美,无论远看还是近看。老套的人生命题,却讲得新颖且潮,从音乐、电影导演、编剧、表演乃至爱情、婚姻、生命都提出了看法(尽管有些观点挺教化世人的),但我选择无视它的缺陷。

20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成长是污泥,爱情是不染。死亡是解脱,老去是惩罚。

21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上次是罗马,这次是阿尔卑斯山,调子却出奇地一致。没有什么比艺术家回溯自我更能表达对人生的嗟叹了。这种氛围,很容易就浸入,沉迷,然后,也想去欧洲逛一逛。

25分钟前
  • Bejdlxl
  • 推荐

索伦蒂诺的构图依然绝美,只是剧本有种筋疲力尽的感觉。没有时间的重量,只有青春和苍老之间的浮光掠影,这样的电影比较适合在养老院看~(两个絮絮叨叨的老头直接去扯证吧...)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电影不错,妓女演员很漂亮,有感觉。关于老年,不太好拍,很多人没注意到,这种电影如果拍好了就是对年轻年老亲人朋友总之自己一生的觉悟,如果拍不好,就是对年轻和生命的贪婪。

34分钟前
  • 子哉
  • 力荐

“年轻时看什么都很近,那是未来。年老时看什么都很远,那就是过去。”

39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推荐

看完突然明白一些事,艺术,你比如电影,年轻时你是凭直觉去喜欢,当你决心投身其中,你想学的尽量像它们,像那些你喜欢的,好的,再那之后很久,你才会慢慢明白当初和现在你喜欢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这之后,属于你自己的创作也许才真正开始。道理跟炒菜做饭是一样的。

41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基本上就是前作《绝美之城》的姊妹篇,而且还不如前作,碍于这个关于年轻与衰老,恐惧与渴望,情感与音乐的主题算不上深刻,好在导演的匠气还在,匠气十足的剧本加上美学风格,就算片子这回拍的再怎么山寨费里尼,索伦蒂诺这套作者化的风格依旧可以很打动很多人。★★★☆

4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配乐画面依然无比美妙,欧洲电影之光啊。比上一部《绝美之城》还要脑洞大开,然而叙事和格局都更小了,不够大气,总体也弱。估计会有一堆人说生涩难懂不好看,没关系,导演本身也不是打算拍给所有人看的。

4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好棒的卡司,好棒的演技,但是看过了费老师再来看这个真是平庸啊……某些笑话还挺好笑的,但是大多数时候说教意味浓重,而且确实不够简洁。所谓高潮段落全部女主角现身草坪那场戏能更low一点吗?(我猜这个是[深喉]那个导演的梗)一看这位老兄就是个拍烂片的……

49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理智的人没有品位可言。

50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推荐

一点非常非常高级的......艺术鸡汤,花了大力气整出小觉悟,活在费里尼的阴影下真是惨呐

55分钟前
  • 外外
  • 还行

想到自己老了也不可能住到这么好的地方缅怀青春和人生,不禁伤感了起来。

60分钟前
  • 荞麦
  • 力荐

八部半(导演、疗养院、拍不出片),年轻气盛(音乐家/导演、度假酒店、拍不出片)

1小时前
  • 把噗
  • 还行

已不行,被一种莫虚无的做作形式感限制

1小时前
  • XU
  • 较差

4.5 一改索伦蒂诺上一部的绝美之城的节奏问题,这次整部电影铺的很均匀,同时因为这种均匀也削弱了整部电影的力量和气质。当然,意大利导演讲故事依旧能讲出一种特属意大利民间传奇的幽默。男人与女人,音乐家与导演,人生吧,也终究是一场旅行,爱和幽默是手里拿着的行李箱和头上戴着的帽子。

1小时前
  • Dann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