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女子图鉴 東京女子図鑑

完结

主演:水川麻美,阿部力,阳月华,赤楚卫二,井端珠里,手塚理美

类型:日剧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6

 剧照

东京女子图鉴 東京女子図鑑 剧照 NO.1东京女子图鉴 東京女子図鑑 剧照 NO.2东京女子图鉴 東京女子図鑑 剧照 NO.3东京女子图鉴 東京女子図鑑 剧照 NO.4东京女子图鉴 東京女子図鑑 剧照 NO.5东京女子图鉴 東京女子図鑑 剧照 NO.6东京女子图鉴 東京女子図鑑 剧照 NO.13东京女子图鉴 東京女子図鑑 剧照 NO.14东京女子图鉴 東京女子図鑑 剧照 NO.15东京女子图鉴 東京女子図鑑 剧照 NO.16东京女子图鉴 東京女子図鑑 剧照 NO.17东京女子图鉴 東京女子図鑑 剧照 NO.18东京女子图鉴 東京女子図鑑 剧照 NO.19东京女子图鉴 東京女子図鑑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你所有的一切都将被带走

从最开始你就知道,你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城女孩。

你出生的地方很无聊,在本地当公务员的爸爸、全职主妇妈妈、狭窄的人际关系、一成不变的街道……与你同样的小城女孩如同年复一年出现的季候性花朵,不是被扦插移植,就是迅速凋落在扎根的土壤里。十几岁时,你们互相传阅郭敬明的小说,熟识了不少原本陌生的大牌,而你在你的朋友把CHANEL拼写成Channel时心生尴尬。过年时你的“社交”是和不同的老朋友去影院看了三遍《小时代》,打着手法尚生疏的麻将,逛着卖天价野牌的本土商场。

你知道,你是不属于这里的,所以你暂带着片刻温存之意来忍受。

像所有把创作冲动当作才华的年轻人们一样,你有的是“野心”,你的“心气”像浮标一样按都按不下去。至于你想去的城市、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呢——“需要预约的餐厅、做代理商的男友、有意义的工作、资料馆的晚场电影、两天一夜的短途温泉旅行、Harry Winston的婚戒、幸福的婚姻……”——很详实、很遥远;很具体,也很模糊。

你或许有着标致姣好的面容,偶尔在小城的中学里受到异性的追捧,但够不上出尘绝艳;你或许有着细腻的肌肤、匀称的身量,但这青春带来的福利丢到人堆中也并不会引起注意。或许你曾与一位模特女郎擦身而过,感受过什么叫做“美的压迫”,但这也不影响你继续自我感觉良好,毕竟“所有女人都认为自己有三分颜色”。

你有一份差强人意的履历表,你英文说得不错,或者你会点小语种,有点小才艺,也曾在大学庆典活动里被熟人善意地称为“女神”。你读很多书,去过一些地方,你挺努力的,没有成为某些公众号里众口嘲笑的那种女孩。或许你周围有一些真正值得仰视的人,但你对他们的敬佩热情也不会超过三分钟,毕竟你一直在努力了,或就是“天生很丧”,或你有其他什么杂七杂八的借口。

你不是命运的宠儿,但也从来不是命运的弃儿。

毕业后你将去到向往已久的那个繁华城市谋一室之蜗居。你住在一个年轻人很多的片区,或许有一个与你境况相似的男友,他像你租的旧房子一样“既带着过去的温柔,又承载着新鲜的未来。”你们互相爱恋又争吵,你总是见不得他身上倒映出的“小市民”的影子,他嫌你“不会过日子”;或许你又足够“聪明辣手”,早早物色到了一个足以令同伴的女孩子嫉妒得咬牙切齿的对象,他会优雅地为你点餐,谈论儿时在欧洲度过的暑假,他将会极大地满足也同时刺伤着你的虚荣心。你会为这些幻想不断催眠自己,看不到他彬彬有礼的面目下的薄凉——金钱与寻欢作乐何足惜,他只是不会愿意给你婚姻。

你认真地工作,也许你运气很好,成了那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人;又或许你运气不好,沦落到用身体去换前程。在无数的可能性中你会碰到那个隐形的天花板,你会遭遇力所不逮、裁员、行业衰亡或者父母的一场大病……但在某一个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中,你撑了下来,得以拥抱城市天际线罅隙中洒落的光,然而你依然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胜利者,你仍然惶恐、焦虑、不安而且贪婪。

尽管你或许已有了不婚不育的底气,但在与昔日老友聚会的某个瞬间,你会感到孤独与迷惘。从来“很正常”甚至很优越的你忽然成了另一种被人们暗暗指涉的对象,他们说:你是被“剩下”了。你一边嘴硬还击构建着自己的“独立内心”,一边又赌气般飞速寻觅着合适的对象。或许就如你想象的一样,你的他会是一个符合指标的人,他仿佛是某个精准数据的人格化般与你匹配,然而你没来得及也没敢想,婚姻也会像嵌套公式般慢慢输出一座庞大的坟墓。

能走到今天,你断断不惯于屈于人下,然而你的丈夫可能不会理解这一点,毕竟他也同你一样。况且你是一个女人,那个价廉物美的女人,他们“约定俗成”了你应当做饭、料理家务、生育并且抚养,或者在新婚姻条例的要求下在离婚后仍负担一半丈夫的债务。你挣扎了一下,试图按照你理想的方式规划这个家,然而你发现传统是那么难以撼动,尤其是当这种传统不利于你的时候。于是你不由感慨起前人的智慧:婚姻果然是一座围城。特别是在今时今日,你的城还夹在新与旧之间,令你毫无转身的余地。

你纠结地沉沦,生完女儿还要再生一个儿子;又或者你清醒的离开。然而渐渐地,你会发现你仿佛电影里那个楚门,一不小心触到了这世界虚假的尽头。你曾以为的璀璨背后是一片虚空,你永远不可能摘取塔尖的明珠,因为那是与生俱来的——能触碰明珠的人生就在塔尖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姓氏,他们流着蓝色的血。

而且你没有理由再抱怨,再抱怨你就成了电视剧里那些贪得无厌的无耻中产。你已经够幸运了,毕竟在无数个可能性中,向上攀爬的你纷纷流着血泪坠落,你踩的阶梯是他们的尸体,虽然你看不见。这比你的性别,比你的围城还要可怕一万倍,但这就是人间,你不可能再任性地扭头离开,无论你是一个位置尴尬的既得利益者,还是被踩在脚下的台阶,你只能蒙住眼睛,告诉自己此刻即生活。

如果你执意要想下去,你会去一个陌生贫穷的地方奉献自己的生命,你会在一个冰冷的雨夜举枪自杀。但你从来不是一个圣徒,你大可以骗骗自己,退回你精致的囚笼,甚至退回你出生的十八线小城,那是你的“应许之地”。

毕竟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城女孩,与普通的我们一样,在你人生中最幸福与自由的时光,你还不知道你能选择的东西其实很少很少。

-------2.27-------- 终于看完大结局啦~

女主提起“表参道上模特一样的美人”,以及她在家乡痛哭最终又回归平凡生活的场景,和我之前在心里构想的内容有种“会心一击”的感觉。

不得不说,编剧非常了解部分女性微妙的内心感受——有些女孩可能会跳出来说,“我没有那种想法,我一点儿也不虚荣,不贪心,介入别人婚姻的人都应该被活活打死!”——好的,姑且认为她真的如此冰清玉洁惹人怜吧,但是,这部剧根本就不是给你看的。所以也别急着抢占这边的道德高地了。

女主角的形象其实并不存在所谓想要“代表一代女性"的野心,就好像《阿Q正传》一样,她也只是一个“由个到类”的“典型人物”。一个不恰当的比方:鲁迅写完阿Q时,很多读者、熟人写信质疑鲁迅是否在刻意撰文讽刺他们,这就好像观看本剧的过程中有许多弹幕出来跳脚——艺术提炼和生活真实总是有重叠也有距离。越是如此,越证明这个人物实际上很可信。

剧情其实一点也不新鲜,它仿佛走马灯般快速放映着一个普通女人的一生。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男主角或者女主“闺蜜”之类的形象,绫身边的人也和我们周围的一样,总是来了又走,等更新等到最后你甚至记不太清他们的样子。

“情感”作为一个符号,在剧中承载的是更加驳杂的意义——好像是在某些交换中产生的一个副产品。与传统连续剧中纯粹的爱情、友谊或者仇恨相比,这部剧彻底消解它们的存在,使其无意义化,却也更真实。真实的东西当然就不一定惹人喜欢,所以剧中又安排了一个“任何人物都可以从情节里突然回过头对着观众说话”的设定,有点像戏剧表演里说的“第四堵墙”,这种破墙后的“超越真实”便又增添了一重新鲜感。

至于主题,“奋斗、成长”一类积极向上的关键词似乎和这部剧的基调不太搭?记得在女主角升职加薪后,弹幕里总有人指责她“太贪心了”,要她赶紧回到初恋身边。这也算是一种发人深省的论调,和女主角在她的社会遭遇的一部分情况有种戏里戏外的重合——主流、甚至很多女性都认为:作为一个女人,奋力向阶层顶端攀登是贪婪的行径,而她们最终可见的幸福需要依靠一位男性角色来完成。但如果把主角换成男性,人们似乎就不太会有这种论调,比如对《红与黑》里的于连。

我反而认为欲望使人前进,欲望使人美丽。 大部分人所言之"梦想",其实只是这种欲望的刻意诗化,在这方面谁也没必要看不起谁。就像剧里女主角做情人的情节,本来就是假面夫妻情我愿,最多只能证明婚姻制度的日渐腐朽,用不着谁来急着把她浸猪笼。

然而绫的生活环境到底是比我们好一点,起码在剧中没有七大姑八大姨跳出来斥责她“太贪心”。当然,作为她自己而言也毋须介怀此类问题,作为一个典型人物,她只代表那些主流意义上成功的典型。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暂时没有立场去思索她的困境——因为她的机缘与实力,也因为逐渐锁闭的上升通道。

因此我感觉剧集的主题其实更接近“异化”——好像《变形记》,但是是在说一个表面风光的女孩如何在都市丛林中变成一只“甲虫”的故事。只是它没那么直接,也含有不卑不亢的一部分,比如刻画“港区”出身的优越阶级,绝不故意把他们写得势利可笑,也不会像《欢乐颂》之类的连续剧似的上去跪舔一番。绫跌撞到最后才撞到“玻璃天花板”,看清楚阶级固化后的条条框框,她就像是一个游戏中的人物,但结局已经被玩通关了,于是她一个人站在原地,回头发现自己所能走的路,最多就是这样而已。梦想、青春,什么都不会留下,它们一直追着“资本家们”吊在眼前的胡萝卜,最后被无形的手掠夺走了。

她很可悲吗?的确是的,但是在结局中她继续微笑着回过头,告诉我们“你觉得现在的我很值得同情吗?十年前的我也会这样觉得。”——其实事实更残酷,十年后的我们也不一定能玩通关这盘游戏,具有这种“触顶的迷茫”的人也太少太少了,大多数的我们被压在最底下,像一颗齿轮,最后别说迷茫,连渣都不剩。这无疑更令人不寒而栗。

看到最后几集,我简直觉得后面的内容要开始宣传共产主义才比较合情合理。人如何追求并走入自由王国?让每个人得到丰盛、公平、适得其所的发展?

不知道编剧和作者是否也认为这种传教希望微茫。在收尾的时刻,看似甘于平凡的绫又与一个穿着红色皮草、挽着更英俊丈夫的自己擦肩而过,那艳丽的红仿佛是她重燃的欲火,令观众知道她将会投入一段新的“贪婪” 之旅。初看时我觉得这简直有点像剧中探讨的“生育政策”一样在粉饰太平了,就好比十一集绕到最后,还是教大家要去追求同一样东西(而且只是个幻影罢了)。但是回味中又觉得带有无奈——不去追求这个,你还以为你自己能干嘛呢?

“一个在资本主义社会巨大矛盾中诞生的人注定无法在浪漫的理想或未来中安身立命。他们只能将绝望凝聚在自己身体内部,转化出一种怪异的能量,更加无助、无信心地依靠自己。”

 2 ) 营销号的一次自曝式发言——我想拉黑所有跟风写男女子图鉴的公号

在日本亚马逊播出的网剧《东京女子图鉴》,改编自潮流资讯杂志《东京Calendar》的连载专栏。饰演女主角的水川麻美将剧情总结为:斋藤绫因为憧憬华丽绚烂的东京而来到此地,每一天都在东京的生活中寻找人生的对与错,并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价值观。

这价值观是什么呢?故事的一开始,还在家乡秋田县读高中的女主人公斋藤绫面对镜头认真地说:“我想成为一个备受羡慕的人。”她希望在东京生活,在原宿被星探发掘成为读者模特出道,做有意义的工作,和帅气男友约会,在台场能看到东京湾夜景的知名餐厅用餐,买特定品牌的婚戒……简而言之,一种会在时尚杂志里出现的完美都市生活。

怀着这样的憧憬,绫在大学毕业后来到东京。剧情着眼于她的几段感情生活:

有野心,要更光鲜的生活,所以与只能提供小确幸的同乡男分手;

和商社精英男谈恋爱,然而对方已有未婚妻,感情夭折;

想和已婚已育的朋友们一样拥有稳定的婚姻,所以不能再做和服店老板光源氏计划里的高级情妇。

要尽快结婚生子,所以到婚介所,挑选三十岁左右、年薪千万日元、身高175左右的男士,住在丰洲的高级公寓里。

分居、离婚,与小鲜肉和成功人士交往,逃回故乡又重返东京,和男闺蜜搭伙过日子。以为自己已经看破生活真相,愿意平淡度日,却在散步时与一个贵妇擦肩而过——那贵妇有着和自己相同的面孔,只不过衣着更光鲜,眼神更傲慢,珠光宝气的长耳坠,嚣张地垂下来。

绫若有所思地笑一笑,讲出了整部剧最后一句台词:“一起加油吧,一步接着一步,因为想得到的东西还有很多。”

所以,她在兜兜转转之后,终于确立的价值观,就是继续一路高歌猛进,追求永无止境的欲望吗?

仔细分析《东京女子图鉴》里的绫在生活转折点所做的每一次抉择,你会发现,她还像高中时代一样,只想得到他人的羡慕。愿望被实现后的开心仅在一瞬间,立刻又会被新的欲望淹没。她的想法往往看似自主,实则被社会舆论、同侪压力、时尚潮流所操控。她永远追求自己还没得到的东西,被饥渴灼烧,又用“一起加油吧!”做了完美的励志包装,给自己和正在看剧的无数年轻姑娘打气。

难以置信,一个被消费主义欺骗半生,被欲望戏弄过的女主角,居然会在故事的结尾,继续赞美欲望。能干出这种事的,只有那些靠洞察人性制造欲望来获利的机构,比如广告商、时尚杂志,以及现在最为流行,将广告与媒体属性完美结合的营销号。

我怀着想一窥原作的好奇搜索到《东京Calendar》杂志的日文官网,发现它是集合了衣食住行推荐的东京生活指南。

怎么讲,这就像是一个名为“北京LIFE”的微信公众号,每天发发吃喝玩乐广告,配上明星网红们大眼小脸,一身名牌,坐在餐厅里的自拍,营造出一种“关注我!迅速摆脱土味,成为贵女孩!”的迷人教义,狂吸几百万粉丝。

粉丝画像非常明确:憧憬大都市生活的年轻女孩,18-30岁之间,收入不明,但是愿意为了成为想象中的理想自我而不断消费。她们虔诚地笃信美食专栏布道:《半颗牛油果,营造上东区名媛的完美早餐》。也要会穿衣打扮,《买她的衣服,潇洒独立还时髦》。至于感情,《不能上升到金钱的爱都不是真爱》。

运营一段时间后,粉丝们有些审美疲劳。眼看着阅读数蹭蹭下降,公号小编灵机一动,想了一个新企划:“不如,把这些生活在北京的女性,按照居住地点、职业、收入和消费习惯分门别类,冠以昌平名媛、朝阳传媒之花、上地女码农、国贸海归、东城女文青、三里屯混血野模等等title,写一系列stereotype故事,短小精悍读着不累,文笔犀利带点挑衅,背后又暗含了沉郁的现实关怀,懂得女孩子们的小小虚荣,还有在大都市打拼的辛苦。应该会挺有意思的吧。”

重点是,一定要设置一个女主角,无权无势,凭借个人努力奋斗,读时尚杂志学习潮流风向,谈会被现实摧毁的恋爱,赚更多钱、花更多钱,最终变成更好的自己。多么美丽与哀愁,戳中多少从外地来北京打拼的女孩子的心扉,提供她们自我代入的完美范本。睡前,她们敷着面膜躺在瑜伽垫上,一边做瘦腿操一边读这女主角的命运,满眼都是自己的镜像。

故事的阅读数节节攀高,早被闻到利益的IP猎手们盯上,出版商和影视公司介入,结集成书也拍成网剧,每集二十分钟,供更多年轻女孩子们在午休或者地铁通勤时看。 她们把电视剧截图一帧帧拼起来,让台词为自己发声。

故事的结尾,那努力奋斗,以为自己名利双收的女主角,撞到阶级的天花板后回到老家又重返都市。她说:我还有更多想要的东西。

这不是女主角的价值观,这赤裸裸的,是营销号的价值观。这部剧火爆的背后,也是针对野心有余老辣欠奉的年轻女孩子们,精心设计的围猎。如果华丽的广告俘获不了你,没关系,我用貌似真实的故事敲击你,供你自我代入,最后再煽动,请继续追寻你的欲望,买买买吧!

请别上当。

永远别让你生活真实的感受,由他人之口讲出来。别将自己理不清头绪的情绪一股脑加持在虚构的主角身上。我有个朋友说的特别好:代入式体验可以说是人类最为低级的情感反应,这世界比你看过的要大很多,不要容易感动,容易愤怒,没有经验是完全对的,如果有值得相信的东西,那应该永远是敢于质疑。

不过这部剧做了一件最伟大的善事:给那些虔诚笃信时尚杂志及营销号的女孩子当头一棒。即使穿上名牌高跟鞋、到高级餐厅吃饭、与月薪X万以上的男人约会、在高档街区买房……也无法得到幸福哦。如果自己的想法始终被外界所影响,最终的结局可能就会像女主角绫一样迷茫彷徨,永不满足

专门贩售纸醉金迷的时尚杂志,为了引起读者兴趣而增设情感专栏,故事被拍成网剧后,竟然真的如其所愿引起万千女性的共鸣。可这故事是明明白白地在告诉你:无脑信我们的推荐,没什么好下场。这,可以说是那些不动声色引领消费风潮的广告媒体从业者的一次自曝式发言吧。

 3 ) 每个人都有一种成为他们自己的宿命

本来没打算写一篇文来记录观后感,但就在最后一集结束后不久在朋友圈看到了大学班长晒结婚证的照片,结合最近几个月的思考与感受,觉得不记录下来实在可惜。

在影片第一集就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像当初看《布鲁克林》一样,野心勃勃的小镇姑娘不屑于小镇里浓厚的家长里短氛围,一心想要去见识更大更繁华的世界。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要从西南小城跑到东北去念大学,每次回家坐火车要三天两夜,坐飞机要两千块机票,从冬天最低温度只有-2℃的地方跑到-20℃的地方,从吃着辣油火锅还要蘸辣椒的地方跑到吃白煮海鲜的地方,从四周全是山的城市跑到环海的半岛。其实我也回答不上来,就是想要离开生活了十八年的熟悉环境,去见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也经历了从吃薯条、烧烤一定要蘸辣椒面到就着曾经最讨厌的番茄酱也能愉快地吃完一包薯条、只有油盐的烧烤也能满足的过程。大学实习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澳门,满街的繁体字和从前只在港剧里听过的粤语、葡萄牙式的建筑、东南亚的食物、穿行在狭窄弯曲巷子里的巴士、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无比兴奋,哪怕做着从前看不上的工作也觉得值得,当时觉得,只要能呆在这个城市,走在这里的街道看着这里的景色和人就很幸福了。所以完全能体会到绫初到东京时的心情。

也还是不满足,虽然已经在自己喜欢的城市拿着相对内地毕业生较高的工资,但还是想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想只做个酒店服务员,于是辞职去杭州,面试过几乎所有自己想要做的职业也接到了很多offer,学一直想学的古琴,考到高级茶艺师,进入一个高级私人茶空间做储备经理。可是,看了身边前辈的历程,并不想就这么每天琴棋书画泡茶聊天过日子,不想这么年轻就过上养老的生活,我还想去世界各地看不同的风景。离职回家,准备出国工作,当然了,还是酒店的工作,一份能让我去尽可能多的地方的工作。“可是,就算见过了所有不同的风景又有什么用呢?你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一个已经走过二十多个国家的姐姐问我,是啊,就算去过了那么多国家又有什么用呢?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并不想过爸妈希望我过的那种生活,留在家乡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朝九晚五五险一金,每天回家妈妈已经准备好晚餐,水果饮料免费供应,有房有车不用担心房租,工资就算只有三四千也能全用在自己想花的地方。是啊,为什么还不满足?

“小小的幸福,那时觉得这样的幸福太渺小而感到悲哀,于是放手了,现在已经懂得这样的小幸福多么得来不易,至今为止所发生的每一件事,大概都是为了重新认知这个道理而绕的远路吧。”影片最后绫这么说道,40岁的绫已经得到了20岁的自己所能想象到的一切——“预约不到的餐厅,代理店的男朋友,有意义的工作,六本木之丘,toho cinema 的晚场电影,一晚两日的箱根旅行,Harry Winston的婚戒”,但最想要的,竟是初到东京时和男友过的那种街边吃章鱼丸子的平凡简单的小生活。可是,如果当时的她真的满足于这样的小幸福止步于此的话,现在真的会幸福吗?在抱着孩子公园散步的间隙,是不是也会后悔当初没有继续向前争取自己所憧憬的一切呢?会不会把不得志的沮丧懊悔归罪于这平凡的小幸福呢?假若时光倒流,我想绫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因为,她可是绫啊。每个人都有一种成为他们自己的宿命,就算知道前路艰险布满荆棘。

“无论何时都放眼于高处的这个城市里,像我这样贪婪的女人们,百分百不会满足于眼前的幸福,但又无数次地劝告自己适可而止,就这样一步一步,向前走着。不知满足,贪婪的女人们,只有把这份嫉妒也当作人生调味品来品尝,才算是真正的都市女人。”

 4 ) 绫的选择

我在B站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大多时候是会关弹幕的。想先看看自己的观感,再投入争论。有些视频,则是不开弹幕就觉得尴尬。但是《东京女子图鉴》令我最为难,画面是胶片质感,我不舍得开弹幕,单从视听的制作就撑住了两颗星,只要编剧和演员稍微在线,总分肯定是及格的;而偏偏它密布了现代女性的痛点——如,事业还是家庭?总等不到我形成了自己的意见,我就想知道别人的意见。 着力于消费社会的影视作品很多,《小时代》之流是隔靴搔痒,糊弄小孩。相比起来,《东京女子图鉴》要有诚意得多,纪录片式的探索,横看成岭侧成峰。事实就是如此,你的意见是无效票。 剧情没有什么值得说,多的是意料之中又情理之中的反转。女主是实际人,她的欲望明白构成着她的每个动机,包括她所选择的爱情。 绫的心路历程展现得很详细,很多人分析她的“成长”,弹幕里有人说她是进阶版的灰姑娘。是的,她手握那几张牌,包括青春和美貌,一路换取更多,更多,踩着一个又一个的节奏点,从秋田杀进Gucci亚洲总部的品牌策划,将自己的委屈和不甘打包,喂养背后那只名为“欲望”的怪兽。 怪兽不死,她就不会停。我舍不得斥责那头怪兽,女主正因为欲望而鲜活生动。 第一集里,女主看着六本木之丘,说这是“名媛罐头”,她站在东京这座城堡的外层,张望,想象,叹息。一开始,大学生气的发型,穿衣风格不稳定,鞠躬幅度大且急,左顾右盼有小动作,做决定优柔寡断……那种局促的感觉,水川麻美演得很好。后来,女主跳槽到了Gucci,被包养,这些经历血洗了她的气质。后来,举手投足都是大方得体,卷发的弧度和蓬松度恰到好处,妆面是用金钱贴出的精致。神奇的是,水川麻美竟能将可爱感觉赋予女强人这个设定。这是观众缘。 现在时尚界大宣扬的“effortless chic”,核心是润物细无声:眉形上扬的角度与脸型配合,眼妆腮红的打法正好上镜,还有脸颊边那几簇懒懒耷拉着的发丝,脖颈笔挺又自然,脚踩三寸斗零鞋的姿态……看不出功夫下在哪里了,但你就是觉得舒服好看。在用审美驾驭这些庞杂的细枝末节之前,得交足学费。 啊,effortless,又得chic,谁发明的这词,太能了。 天生丽质的神话在踏出校园那一刻即宣告失效,新的神话是六本木之丘。 奇怪的消费社会用金钱烧熔出了一个虚幻又精致的幻象,又为身处其中的人们创造了飞蛾扑火的感性。我想起,小美人鱼承受裂腿之痛,每日踩在刀尖上,最后死在自己的理想中,成为一堆泡沫。若有人在高维世界俯视,看到的,大概是这个时代,这个地方的人们前赴后继将自己套进这个幻象中,将灵魂熔铸成最符合这个时代期望的塑料公仔。 绫妈妈对绫有这么一句判语:“女人就是从小就想要和别人拥有一样的,就这样和大家并肩齐聚一同成长。”在这个方面,绫从来未变过“理想”:成为让许多人羡慕的人,她也很清楚自己痛苦的根源——她不知道一个女人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她背后的欲望无法回答她.她的自信始终需要向外在参考体系投射个人价值来支撑。想要自成体系,却屡屡失败。 “未婚时被人说结婚才是女人的幸福,结婚之后,又被生小孩才是女人的幸福这样无言的压力压迫,被女人幸福的定义无止境的逼迫着。能生小孩的女人路上一堆,但是能在一流企业,凭着自己的判断来推动企划的女人很少。这样就足够了吧。但是,既然是身为女人,连小孩都不生……”(《东京女子图鉴》第9集) 相比之下,绫的妈妈自小在东京长大,见过世面,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坚定地选择了传统价值观,从东京嫁到秋田县,日子过得平和幸福。 第九集,绫在独身公寓里签下离婚协议书,失声痛哭。 她真的爱丈夫吗?她真的喜欢孩子吗? 她没法为自己选择新的设定,就没有定义自己幸或不幸的能力。她还会怀疑自己的价值,怀疑东京这个璀璨的骗局。 哎,这个时代的女性啊。

2017.0414更新

没想到影评写下后,生活轻轻地把我钢铁心折叠了,还揉成一团。不可预料之事悄无声息地生长发芽,心境有了改变,开始打量原定轨道以外的可能。

于是,再看这部剧,有了新的感悟。

绫始终还是理想状态啊。肯定在某个时间点里,她会觉得自己是手握无数可能的薛定谔,鲜花会有,面包也会有。但是,命运还是慢慢将她打开,原来她只有一种可能。

只是啊,将一种可能实现也是幸运。最怕的是,吃饱了面包后,偏想起当时暗香浮动。

无解。

 5 ) 戴上这副消费主义滤镜

如果世界是一个多层购物中心,那么身处其中的人选择消费作为生存逻辑就一点都不奇怪。 乘着自动扶梯一边上升一边买买买,心情大好,直到被告知顶层是俱乐部制,非会员免进。 怎么会这样?! 你大概会生气地嘟囔几句,走出这座势利的建筑物吧。 但深深浸泡在消费主义中的人是走不出来的。购物中心是他们的整个世界。事实上,只要他们对“幸福生活”的预设还在,购物中心的魔力就永不会消失,因为那正是其贩卖的终极商品。


消费主义对一个人的定义,维度相当狭窄,概括地说,you are what you spend——你是你所消费的东西。你是你穿戴的服饰,是你使用的化妆品,是你吃的食物,是你乘坐的车子,是你光顾的店铺,是你住的地方和旅行目的地,是你孩子的幼儿园,你配偶的办公场所……有人看了《东京女子图鉴》的感想是女主角“缺了点什么”,似乎“没有精神生活的追求”。这毫不奇怪,消费社会定义你这个人的方方面面,是通过你所消费掉的而不是创造出来的。一个致力于艺术创作的人是否可以被称作优雅,消费社会不知道,不过如果ta身着公认的好品味服装,就会得到优雅的评价;你一定也听过“高尚社区”的说法,路遇的陌生人是否品德良好不得而知,但如果ta从高级住宅区信步走出,就被认为可以信赖;你也不需要会演奏乐器或是作曲,只要经常去听交响音乐会和歌剧,旁人便会交口称赞你为高雅艺术爱好者。 在女主角绫眼中,世间一切坐落于购物中心的不同位置:老家秋田是摆在商场外的路边摊,无怪乎她来到东京时,首先钻入她耳中的不是别的,而是那一身土气打扮引来的窃窃私语。这个站在商场中庭四处张望的初来乍到者,看到的高级住宅已根本不是楼宇,而是金光闪闪的“名媛罐头”——如此直白露骨的比喻,只有佩戴消费主义滤镜的人才能洞悉。 但是一文不名的秋田女,只能先光顾接地气、繁华有余而高级不足,“俗气和时髦结合得恰到好处”的一楼小吃街——三轩茶屋了。 上升途径当然是有的。绫看得到,除了一级级看不到头的台阶,还有快捷舒适的“自动扶梯”。乘坐自动扶梯是年轻漂亮者的特权,对于绫及其同道,这自动扶梯就是能把她们带到更高阶层的男人。那么,把握机遇,参加一次次联谊,设法挤上一趟吧!找一个英语流利、年薪800万日元的金融男,上楼去消费吧!融入时尚人群,做一个30岁之前光顾顶级餐厅的好女人吧!女主本来以为可以就这么扶摇直上,可惜这台自动扶梯中途下了逐客令。不过在那时,绫并不明白为何自己不是被选中的那个,为何一个连正经工作都没有的“读者模特女”能够取而代之,通过婚姻直通顶层。 消费社会是一个生态系统。绫个人奋斗的部分也可以看出,她的工作性质——时尚产业的品牌策划和公关——也是依附于这一系统的。她是系统的附生者,扶梯们——惠比寿跑路男、和服男和湾区男,以及同样出身湾区的花艺淑女们则不然,他们是这个系统直接孕育出来的,是它的枝干和组织。 惠比寿男的谈吐和举止,和服男的物质品味,湾区男常去的店铺,对于绫来说是上流社会的标志,是她要学习和模仿的东西,但对于这些人来说,都是再自然不过的日常。绫渐渐意识到自己和他们位于不同的生态位后,越发羡慕和向往这种天然性。她不会从另一个方面理解,那就是,这些也是不折不扣的“阶层烙印”。她大概更不会想到,有人不但不以为荣,还想要反抗和挣脱这些烙印。例如乔治·奥威尔是上过伊顿公学的,操上流社会口音,一度跻身特权阶级,却为无法真正融入无产阶级而苦恼;同样看到了阶层和现实,有一些人看到的是不平等,关注的是弱势群体,萌生的是公正之心。典型代表是绫在Gucci的年长女上司。在上司心中至关重要的是“1985年是怎样的一年”,她气愤地指出:自己这一代人拼命争取来的男女同工同酬权利,却被年轻女孩用来轻松工作轻松生活。以上司为代表的杰出女性并不活在购物中心里,她们看到的是复杂多面的社会。遗憾的是年轻OL目睹年长女上司的义愤,只会小声嘀咕她那样子恐怕“不会幸福”。 这也是问题所在。绫及其同道把”幸福生活”挂在嘴边,视为人生至高追求。她在人生每个阶段不断问自己:我这样就幸福了吗?这样的幸福就够了吗?我大老远来到东京,想要的是不是此刻已得到的东西?她不确定,所以要通过层层攀升,看看上面到底有什么,到底在卖什么。在结识了湾区男女后,玻璃天花板的真相才展现在她眼前:不好意思,本层实行俱乐部制度,非会员免进。 看起来,这一境况是无解了。只要幸福生活这一预设还在,购物中心的魔力就永不会消失,因为它正是这个场所兜售的终极商品。绫以为早已摆脱的出身将她一把拽下:历经空中大冒险,虽然人已经到了俱乐部门口,手里握着的却仍只是张普通购物卡。 如果绫肯摘下滤镜,她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会意识到购物中心并非整个世界,完整的天地有更丰富的价值选择。剧中确有一名角色这样做,那就是出场时向联谊对象秀英语、反复强调自己年薪、私服却相当邋遢的直率金融男。他之所以向女人夸耀收入,无非是太清楚自己的生态位;他知道自己和惠比寿男不同,在这个系统里不过是附生者,因此向上攀登的过程中会被凭借家世的后者踢掉。再次相遇时,他摘掉曾经的虚荣面具,面对华服的绫姿态洒脱。他已选择脱离这一系统,投身社会公益,走入更广阔的世界。 就是这样。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世界有远比个人幸福更值得关注的事情。俱乐部成员也并非成天手持会员卡享受生活,那里有财富和特权不假,但也要面对危险,肩负沉重的责任。好比询问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人生是否幸福”这样的问题未免荒谬,女王本人恐怕也无暇思考这类问题,她太忙了。 幸福多是只关乎个人的梦幻憧憬,这也是因何消费主义贩卖的幸福之梦,其拥趸多是年轻女孩。绫能够一直活在这个梦里,也是拜迄今为止的人生太顺利所赐。 结尾处,绫回望一路走来的风景,开始咀嚼得失,似乎打算学着知足常乐。无论如何,截至此刻,她还未经历过真正的生命历练,外界的狂风还未吹进她的梦里。

图:德波《景观社会》。 根据这一观点,再次审视本剧的封面海报,你看到了什么?⬇️⬇️⬇️
近看是一回事,拿远一点看,事实不是昭然若揭吗?

 6 ) 有感于吴服屋的老板和老板娘

婚姻的形态可以丰富得完全超出人们的想象。不同的“世界”就有不同的形态,太过拘泥某一种自己认可的模样真的会窒息在里面。

这部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就是吴服屋的老板和老板娘。

老板的气质不仅仅在于钱。他身上充满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这个人物就显得极其富有魅力。他身上背负着的是家族的文化和价值,祖上代代流传下来的和服店铺,不知沉淀着多么厚重的历史。可以说,他身上的气质的来源之一,就是深厚的历史。第二部分,才是钱,多得挥霍不尽的钱,多到无聊和绝望的钱。

也就是说,他的气质,全部来自祖上。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

他用抚摸绸缎的手指抚摸着女主说,我唯一给不了你的就是婚姻,但是我会教你如何享受最顶尖的奢华。尽管跟着这样的男人可以见很多世面,女主到底还是想要婚姻的。她定了房间和老板谈分手,内心希望的是老板的不舍、挽留和修罗场。

这种男人怎么会按照你的逻辑出牌呢,女主的天真,不知道是来自年龄还是来自贫穷。当老板只是淡然宠溺地摸了摸她的头发,说“小绫长大了, 毕业了,祝你幸福”就飘然而去,内心波澜不惊,头也不回,没有丝毫留恋,女主慌神了。她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也许她认为,一个男人在自己身上砸了钱,砸了时间,给予了无尽的奢华,这样还不算有感情有羁绊,还不值得你回一下头吗?

但是她忘了,对老板来说,钱才算个鬼啊,再多不叫多啊,简直俗不可耐……

于是她在天真和不甘之下,给老板娘打电话说,您家老公出轨了咯……

老板娘的反应绝赞:“嘛~劳您大驾,谢谢您~~~”就把电话扣了,该干啥还干啥,优雅淡泊,脸上表情都没变。

女主彻底懵逼了。

其实我认为,女主boss给的解释只说对了一小部分。这种历史渊源深厚的几个大家族代代联姻,婚姻里面根本没什么感情,为了家族的婚姻,大家心照不宣,老公老婆各自出各自的轨,婚姻维系着,谁都不干涉谁。老板娘也跟小鲜肉打得火热,你举报人家老公出轨还算什么大新闻么?

说白了,老板和老板娘生活的,和女主根本不是一个世界。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认为,银座的女人,有钱有地位,感情经历复杂,生活阅历丰富,到了一定的年龄,内心存着一两个欲杀之而后快的男人简直稀松平常。老公出个轨就值当的大惊小怪么,这还算什么银座女人。

然而三十出头的女主果然还是太年轻,悟不到这一点。我也还是太年轻,我虽然猜到了老板娘会不当回事儿,却没有猜到她的情绪反应。我猜老板娘会说“啊,我早就知道了,谢谢您~~”结果人家没这么说。细想来,如果她说“我早就知道了”,这何尝不是一种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指向这个打电话的举报人,传达的信息是对对方的轻蔑。以老板娘的聪明,怎会猜不到电话那头的女人就是小三。然而她连如此的情绪反应都没有,彻底的波澜不惊。

就这么一点差别,让我意识到了我的年轻和幼稚。

老板和老板娘戏份都不多。尤其是老板娘,一句话,一个背影。然而这却成了全剧给我冲击力最大的人物。我看到的不是人物本身,我看到了时间和经历可以多大程度地改变一个人的心性。

 短评

充分满足了我们小镇女孩的都市OL幻想!

4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人生呐,只有可爱可不行。

7分钟前
  • Even
  • 力荐

教给从生下来就不知道自己是谁或对自己有误解的人怎么生活。女主角按照不知道哪里来的人生羡慕手册活下去,一边怀疑一边在手册上做标记,最后呢,编剧抽了她一个大嘴巴,你永远上不了岸,因为你没有自己,你的人生就是在过别人向往的人生,永远有比你更好的。

10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年轻的时候碰到长腿叔叔,真不一定是运气。欲望必须匹配能力,能力不到不要怨。很认真的看完了,四个字形容:短小精悍。

12分钟前
  • dondevoy™
  • 推荐

秋田的乡下平静生活,三茶平淡甜蜜的小情侣生活,惠比寿有钱有实力联谊活动钓凯子生活,银座奢侈上档次小三生活,豊州中产阶级家庭育儿吵闹生活,代代木上原高品位健康安静单身生活。什么才是向往的生活呀?

16分钟前
  • 芬妮摩尔
  • 力荐

除了主人公升迁速度如火箭蹿天之外,这部剧难得坦率,没有回避或者拔高,普通人的欲望没打高光,不美,只是也不坏。

20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远方,应有尽有/远方,一无所有

24分钟前
  • 啧啧是酱
  • 力荐

这片最可怕的不是饮食男女欲壑难填(对金钱对异性对社会地位等) 而是难以跨越并且永生无法跨越的阶级。 全片都是一种非常不讨人喜欢的价值观,但此刻的你我,谁又真的甘心呢?可怜又可悲。

27分钟前
  • 无为啊
  • 推荐

欲望不息,追逐不止。女主始终不知自己想要的生活究竟该是什么,一旦得手,厌弃即生,边走边掰,边掰边扔,但其实始终都得到了自己那一刻最想要的东西。人生不存在绕远路,因为不存在所谓原路,起跑线站着不动也未必抵达理想的自己、完美的生活,寻找的过程无从省略,“弯路”上的风景才是一生所获。

29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片名《一群日本绿茶婊的内心独白》

34分钟前
  • 豆瓣拉
  • 力荐

以前都当八卦笑谈,直到看《东京女子图鉴》上飘的那些弹幕,深切明白了“女人对女人的捆绑和恶意才最大。什么叫作死活该不安分,自己的人生甘于平庸和失败就算了,怎么还不能容忍她人的不甘平庸、不甘失败呢?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有与之相配的活法,强加不仅有罪,还有病。

39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把前几集剧中出现的好吃的都mark下来。毕竟后面几集的吃不起了。

44分钟前
  • Effie.
  • 推荐

海报害死人,其实很好看,细腻真实,各年龄段女性的内心世界都描写到位,呵呵,生活真是有点无奈吧。。。

49分钟前
  • TM1001
  • 力荐

八線小城出身如女主隻身闖東京。啊,意外地讓漂在北上廣的我們有共鳴。

54分钟前
  • 8Ave.Montaigne
  • 力荐

这部片子最好的地方就在于没有叫嚣绝对正确的三观

58分钟前
  • 古怪因子
  • 力荐

这季第三部的介绍东京的城市剧了,公主小屋、吉祥寺、然后就是这部女子图鉴,都莫名地带有一些女权色彩,但不管男女,这几部剧都是在问一个问题,你究竟要在哪里以何种方式生活?

1小时前
  • Administrator
  • 推荐

对于工作方面几乎不描述,却就这样平步青云,都市女子不服。

1小时前
  • 琦殿
  • 还行

意外的能看到自己的样子 这片中的男人只是一种符号 也是女性需求和身份象征的一部分 和衣服包包一样 别太过在意了

1小时前
  • 咖布藤
  • 推荐

这人生狭隘得跟做数学题似的,吗个鸡好烦

1小时前
  • bulevelvet
  • 还行

如果每一个选择,都是为了满足当下利益最大化,可能最后的最后会累计出一个很差的结果。。。

1小时前
  • 肖恩恩恩恩肖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