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波兰斯基:传记电影

HD

主演:罗曼·波兰斯基,Andrew Braunsberg,凯瑟琳·德纳芙,帕维尔·爱德曼,Samantha Geimer,芭芭拉·拉斯,艾玛纽尔·塞尼耶,莎朗·塔特,安杰伊·瓦伊达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罗曼·波兰斯基:传记电影 剧照 NO.1罗曼·波兰斯基:传记电影 剧照 NO.2罗曼·波兰斯基:传记电影 剧照 NO.3罗曼·波兰斯基:传记电影 剧照 NO.4罗曼·波兰斯基:传记电影 剧照 NO.5罗曼·波兰斯基:传记电影 剧照 NO.6罗曼·波兰斯基:传记电影 剧照 NO.13罗曼·波兰斯基:传记电影 剧照 NO.14罗曼·波兰斯基:传记电影 剧照 NO.15罗曼·波兰斯基:传记电影 剧照 NO.16罗曼·波兰斯基:传记电影 剧照 NO.17罗曼·波兰斯基:传记电影 剧照 NO.18罗曼·波兰斯基:传记电影 剧照 NO.19罗曼·波兰斯基:传记电影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无题

原来这片豆瓣可以全片播放的呀。。。

看的纪录片不太多,因为特别喜欢波兰斯基专门跑去百老汇看了。说实话跟期望有落差。

因为一直是同一个采访者在提问聊天,整个片子的节奏可以说都是跟着采访者的问题走,先是大篇幅讲述了罗曼儿时亲历的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惨剧,一家人如何骨肉分离——当然这对于理解《钢琴师》提供了不少支点,片中的很多细节都来自导演自己的亲身经历,比如父亲戴着犹太人袖标在华沙街头被德国士兵殴打,还有钢琴师躲在阁楼里找到一个豆子罐头费劲力气打开后罐子滚到地上汤汁从里面汩汩流出,这些曾触动我们的神经令我们难忘的场景,在导演那里,其实是从童年时代就深埋在记忆里的终生烙印。
接着就是青少年的波兰斯基如何进入“演艺界”,先是表演,后来又成为导演,之后如何离开波兰去到法国,伦敦,好莱坞,与塔特相识,结婚,怀孕的妻子遭到杀害,几年后自己身陷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关系成为被告的窘境,逃到瑞士,继续拍电影,与现在的爱人艾曼纽相恋,生儿育女,去领奖的时候再次因为自己三十年前的旧案被软禁,最终被释放。这一连串众所周知的跌宕人生。

人们说他的一生比电影更传奇。或许是这样。我记得以前在书店写过一小段话推荐他的传记,很多人因他所经历的种种对他充满好奇,毁誉参半,但是真正热爱他的电影的人只会把重点放在他的艺术成就上,他奉献给观众的是电影,不是新闻。
这部纪录片仍旧是把重点放在讲述波兰斯基一生所经历的这种种事件上,对他所拍过的电影都是匆匆地一笔带过,而且主要还是为了串连他的经历,对于他拍电影的初衷啊经过啊以及与电影有关的种种几乎没提。不过对于一部九十分钟要概括大师一生的片子似乎也不能要求过多,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无甚新意的拍摄角度吧,看了收获不大,至少没有损失什么。想要了解波兰斯基的艺术人生,我们还是去看他的电影吧。

对了,全片最有意思的应该是,当谈到他在伦敦事业的起步《冷血惊魂》时,老头说,我从来都不喜欢这部电影,这是我艺术生涯中唯一一部妥协卖身之作(It was a bit of a prostitution)。哈哈。

 2 ) 人性的本来面目

罗曼波兰斯基早期曾拍摄过一部名为《灯》的短片,他一贯秉承的电影风格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基本定型。

倾诉一个故事,可以表达的浪漫、美好到极致,也能用最残忍的手段将美好的事物毁于一旦,往往当你沉醉于他制造的美丽陷阱时,电影便会画风突变,总是在不经意间将观众牵引到两个极端的边缘。

一开始,镜头里展现的是摆放在橱柜上的人偶,再搭配上俏皮的音乐,氛围轻松到让人根本无法联想到之后的反转,其中有一个工匠制作人偶的特写,或许是导演别有用心的在暗示自己对人性的剖析,玩偶的外形就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工匠将一对眼睛安在娃娃的脸颊上,再用头发将娃娃的头顶上的大窟窿遮住,娃娃的躯壳里什么也没有。

在导演看来,人从一开始本来也是空空如也吧。

当工匠离开,玩偶们发出了可怖的私语,黑白电影粗糙的画质和单调的颜色使画面多了一丝诡异感,墙上挂着的水表愈发像是张着嘴巴的狰狞面孔,突然就起了大火,空洞的娃娃不会惊恐的大叫,而是静待火焰将自己一点点吞噬,一个个可爱的人形玩偶渐渐变的扭曲而又丑陋,镜头聚焦向被火焰包裹的水表,它则依旧像一个在大火中惊慌失措的人脸。。。

 短评

他说如果可以把一部电影带入坟墓,他选《钢琴家》。

5分钟前
  • 没有鱼谁会游泳
  • 推荐

波兰斯基的一生抵上别人几个人生

6分钟前
  • kiki
  • 推荐

在瑞士软禁期间接受的访谈配以新闻影像回顾他私生活比电影要受关注得多的那些惨痛事件,动情之处老泪纵横,他的人生真是比电影还要传奇 ,一部片子真是很难概括,这部记录片也只是很表面的简单介绍。其实也完全没看进去,就顾着看我前边的

11分钟前
  • seabisuit
  • 还行

260313 37th HKIFF UA CITITYPLAZA

14分钟前
  • Zackiemad
  • 推荐

适合初次想了解波兰斯基的人梳理脉络。对话访谈的形式。当别人怜悯其悲苦的一生时,他沉静自述是跌宕起伏的人生,假使没经历那些不好的事,又怎么能收获现今的美好?坦率、冷静之人。

15分钟前
  • 终结者
  • 推荐

和黑泽明一样,把经历电影化;让我震惊的是,波兰斯基,这个自我约束自我强迫力如此卓绝的波兰斯基,居然也会有小肚子,时间啊;忆及儿时的废墟和父亲,波兰斯基一度抽噎;关于芭芭拉,他就两句话:我们结婚,不久我们就离婚了;“若要挑一部我的电影陪我入葬,我会挑[钢琴师]”;p.s.迪斯普拉特的配乐

19分钟前
  • 发不沾霓
  • 还行

一部电影根本无法承载波兰斯基苦难和毁誉的一生,但在波兰斯基轻言细语的讲述着,能感受到传奇背后的坦然是多么有力量。

23分钟前
  • 铁旦
  • 推荐

年76的他数度哽咽,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成就与灾难。“我遭遇过许多悲剧和厄运,但也有许多足以弥补的时刻,并没一直每况愈下,而是起起伏伏。”

26分钟前
  • 讼懿
  • 力荐

罗曼·波兰斯基的一生真是经历了太多,幼时以犹太人的身份经历二战并丧母,导演成名后又经历了曼森案的致命一击,以及后来的性侵事件种种... 但他不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很糟糕的,依旧有很多幸福的时刻,从他身上看不到一丝伪装和做作,对于命运他选择承受,对于错误他选择承担,就像他的电影始终传达出的气质:绝对的冷静和坦率。以及波兰斯基希望自己死后坟墓上播放的影片是《钢琴家》。

31分钟前
  • uncannyblue
  • 推荐

2013/4/27 20:00 bc

35分钟前
  • 陳甜寶
  • 还行

没有比阴冷彻骨适合形容波兰斯基的电影。印象中,波兰斯基有着被诅咒般神秘坎坷的命运,让人揣想他必有异于常人的神经和智商。但从他口中说出来,一切显得那么平凡又偶然。他诚实又无奈,坚定承认错误。在他身上你看不到聪明人的自得与常人的犹豫。他似有全知者的笃定,无论选择什么,他都能承受都能承

37分钟前
  • 雲豆子散步
  • 还行

波兰斯基崎岖坎坷的一生,虽然依旧备受争议,但好歹也是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钢琴家》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注解

42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在访谈当中切进了资料片、波兰斯基的私人录像以及作品,以波兰斯基的个人回忆为主。经历太跌宕,以至于很多人无法相信,痛苦太深,没有人能感同身受。他这一生,太多不幸无法跨越,只能live with it.

43分钟前
  • 豆友2048460
  • 推荐

他要做一艘简易潜水艇,逃出去,还画了草图。

46分钟前
  • 萧莎
  • 推荐

波兰斯基在访谈中抽泣了两次,因为他的电影和人生经历,一直觉得他是个很阴郁的人,看了访谈,却觉得一个经历了那么多事的人,更是内心平静,更懂得和自己、和世界相处

51分钟前
  • 闹闹的小公主
  • 推荐

3.5 对谈,经历和作品相对应。 #7775

55分钟前
  • vivi
  • 还行

波兰斯基访谈录。经历了一生中的悲剧,他仍然说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59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其实就是一个访谈节目,波兰斯基一生发生的事太多了,这种面对面采访形式难免显得过于单调。

1小时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不过他的人生真是挺惨痛。

1小时前
  • 文文周
  • 还行

3.5。

1小时前
  • Ocap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