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

HD

主演:布瑞达·伍尔,Kagen,Albright,Michelle,N.,Carter,玛莎·普林顿,詹森·艾萨克,里德·伯尼,安·唐德,Michael,White,Campbell,Spoor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弥撒 剧照 NO.1弥撒 剧照 NO.2弥撒 剧照 NO.3弥撒 剧照 NO.4弥撒 剧照 NO.5弥撒 剧照 NO.6弥撒 剧照 NO.13弥撒 剧照 NO.14弥撒 剧照 NO.15弥撒 剧照 NO.16弥撒 剧照 NO.17弥撒 剧照 NO.18弥撒 剧照 NO.19弥撒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信仰和狂热

教堂里的人真不知道这是吸血鬼,不是天使?当然不是。

剧中很多人所谓有信仰都是利己和自私的 —— 为了获得神迹。

而这也就形成了宗教狂热,不惜扭曲事实,

再不合逻辑的事情都可以被引用条文得以解释。

直到最荒谬的一幕,

所有人排着队喝毒药,少数人不敢喝有用吗?

出口都关上了无处可逃

喝过毒药的人一样可以把你变成同一类人。

所以,表面上是宗教故事,其实是在讲信仰狂热者。

巴塔和十字军有什么本质区别?

再延伸下去,狂热包裹的民族主义,包裹的意识形态,甚至互联网上包裹流量的瞎编自媒体,扭曲事实算什么,把人变傻瓜就行了,傻瓜同样有信众。

但这都不是信仰,黎明的阳光出现之前,修女拼命想刨一个坑,再会引经据典也要看她真正做什么,这说明她其实是没什么信仰的,倒是其他唱歌的人更有信仰。

真正有信仰的人是稀少的,首先得有爱,有慈悲心,那是真正的真善美,男主女主都算是,即便男主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无神论者。

无神论眼中的世界人不过是宇宙粒子,人的组成物质都来源于宇宙星辰爆炸产生的粒子。从一开始男主和女主讨论什么是死亡,直到剧终女主关于死亡的独白,明确的说出无神论的上帝其实是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

这段独白美得像诗一样,音乐戛然而止的时候,所有人管你好人恶人信徒还是异教徒都化灰烬。可能这是今年看剧以来,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记住你是尘土,终将归于尘土——剧终多次出现这句圣经里的句子,也是这部剧的心,上帝、或者说宇宙爱你,也不爱你。天地以万物为刍狗。

庆幸2021能看到这么有诗意的恐怖片。

 2 ) 对于此剧的一些关于人性、宗教和哲学的思考

1. 缓慢细致的节奏和人物刻画

电影的前三集是一个坎,习惯了快节奏叙事的观众很容易在前三集感到无聊。相对于一般的美剧,该剧花了大量的篇幅来铺垫整个小镇的生活基调和人物关系。

故事发生在一个生活平淡乏味的海边孤岛上。整个岛笼罩在强大的基督教教会的精神势力的管理之下,有布道了几十年的老年牧师约翰,控制欲强大的修女贝佛利,穆斯林身份的警长沙里夫,酗酒的老年贫穷酒鬼,包括年轻的男女主角们。

人物的背景故事几乎都是通过岛上村民的对话来交代的。除了男主角莱利一个人的背景是发生在离岛的大陆上,在一开场就带着强烈的基督教原罪的意味。因为醉酒驾车肇事撞死了一个女孩,在监狱服刑4年,几乎每天睡前眼前都会浮现被他撞死的那个女孩的尸体,内心的愧疚无以复加。男主角出狱后回到岛上,家中卧室的墙上也贴着电影《七宗罪》的海报。男主回乡后,发现自己从小爱恋的女人也回到了岛上,他们从教会回来的对话中,交代了两个人过去的经历。

男主在服刑期间读了包含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各种经文,即使在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长大,却发现没有一个神能解救他内心那无以复加的罪恶感,因此成了无神论者。即使他勉为其难与家人一同去教会礼拜,也拒绝服用信徒的圣餐。而女主在离开家乡的好多年中去了各种地方工作,在经历一系列的挫败后带着腹中怀孕的孩子回到了家乡想要过安稳的日子。宗教家庭出生的男主成了无神论者,而充满冒险精神的女主却回乡待产,是一种与他们曾经预期中相反的人生。

另一位男主,就是小镇的神父,在第一集的前期一直是以背影出现的,预示着他的角色具有着特殊的意义。与修女会面的第一眼,修女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第二天,他出现在村民面前,自称是一位名叫保罗的神父,因为之前的神父约翰健康堪忧,在大陆修养,因此暂时由他代替神父布道。新神父的布道为村民带来了新的感受和精神力量,也成为了小镇非常受尊敬的精神领袖。

与此同时,通过人物的对话,你可以看到每个人过去的经历是如何造成他们现在的处境的。

瘫痪小女孩和老年酒鬼:

导演用五分钟的对话就交代了这一对人物的故事关系。女孩腰后的枪伤疤痕和酒鬼墙上的猎枪,说明是酒鬼开枪误伤了女孩造成的瘫痪,而这深重的内疚感,也正是酒鬼酗酒的原因。而女孩在神父奇迹般的“神迹”之下能够站起行走后,她来到酒鬼破败的家,向酒鬼表达了原谅:“我原谅你,即使这件事依旧会让我愤怒,但我依旧原谅你。”而这份原谅让酒鬼失声痛哭,也促使了他鼓起勇气,与酒驾肇事的男主一起前往教会活动室参加神父主持的“匿名戒酒会”。

市长、修女与穆斯林警长:

作为基督教保守势力的市长和修女,几乎垄断了整个岛的管理势力,形成比法律和政府更权威的权力。因此在小岛出现大量猫咪死亡的离奇事件后,作为执法者的警长毫无任何管辖权力,只能对市长和修女的建议言听计从。穆斯林的身份和他的伊斯兰教信仰,在基督教背景的小镇上也始终处于边缘的处境,甚至面临着自己的后代也要改信基督教的信仰危机。

在警长的一段自白中,他提到了自己在911事件后曾经面临严重的种族歧视,作为美国身份的移民和警察的职业理想,他一边想为自己的国家贡献力量,另一边也面临着他作为穆斯林这种充满疑虑的种族身份危机。在做刑警的日子里,他也始终遭受着不间断的监视和质疑,直到他忍无可忍,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却依旧作为一个边缘人,不得不保持中立和被动,无法主动地行使自己的职能,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两段对话是非常精彩的,女孩与酒鬼之间真正体现了爱与原谅的情感力量,而警长的对话则体现了美国社会的非白人非基督教信仰者移民在宗教和种族问题上遇到的巨大矛盾。让这部影片不仅只是一部悬疑剧情故事,更反映了人性和社会的种种现实。

神父的故事:

神父的故事是串起整个《午夜弥撒》的核心故事线。曾经的老年神父约翰在前往圣城耶路撒冷朝圣的时候已经垂垂老矣,八十多岁的高龄和阿尔兹海默症早已让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意识。他在沙漠中误入了山洞,被一只像路西法的带着翅膀的怪物扑倒在地吸干血液。在巨大的死亡恐惧和弥留之际,他的求生欲说服自己,撕咬他的是一个天使,等待他的是上帝的考验。而奇迹般的是,他复活了,并且回到了他的年盛时期。因此在他回乡的时候,修女脸上露出的惊讶表情,证实了她认出了他就是曾经的神父。

当神父发现怪物的血可以具有返老还童的作用,便决定给他弥留之际的爱人通过弥撒饮基督圣血的方式,来拯救她的健康,在弥撒的过程中,她也认出了他是曾经的神父。

渐渐的,神父将怪物的血与葡萄酒混合,让全村人都开始饮用,也通过这种方式让瘫痪的小女孩从轮椅上站起来行走,在信徒面前创造一次次上帝的“神迹”。在这些神迹的影响下,萧条的小镇逐渐开始了宗教复兴,去教堂的人越来越多,也让神父和修女对权力的欲望开始逐渐膨胀。

尽管神父一直说服自己怪物是上帝的使者,但却改变不了它的确是恶魔的事实,路西法曾经也何尝不是堕落的天使?也许但凡能为我所用、满足私欲,恶魔也可以被当成天使。与魔鬼的契约注定会带来反噬,神父的身体逐渐衰弱,嗜血的欲望逐渐失控,终于忍不住开始残骸村民,杀死了前来参加戒酒会的酒鬼,忍不住吸尽死者的血。因为嗜血恶魔怕光的属性,神父的弥撒也只能在傍晚以后进行。

到此,剧情开始进入了高潮。终于在复活节前夜,神父和修女决定通过一场“午夜弥撒”,让人们喝下毒药和恶魔的血,让恶魔通过死而复生创造“神迹”,再将所有人从精神到身体都变成它的使徒,向人类开启一场“宗教圣战”。

2. 一些关于宗教的观点

我一度好奇为何Netfliex会拍摄如此一部讲述保守宗教势力的影片,然而剧中关于宗教的展现依旧体现了它的左派立场。

修女的故事,宗教沦为道德审判工具:

贝佛利修女一直是镇上不讨人喜欢的一个角色,她为人刻薄,但其对于基督教狂热的虔诚,也让她对通过宗教夺取对小镇的控制权力有着巨大的野心。她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始终要通过宗教信仰来占领道德的制高点,为她的所有的行为进行辩护。她无时无刻都可以从圣经中引经据典,通过经文来证实并强化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并通过这些经文对他人进行精神控制。在对所谓信仰的默认下,一些人开始分不清自己的所作所为孰是孰非,从而沦为她和神父、以及恶魔实现权力野心的工具。

对异教徒的排挤和边缘化:

穆斯林身份的警长是剧中代表宗教信仰和种族差异的核心冲突点。在学校家长会上,他强烈反对教会将圣经经文作为官方教材对孩子进行授课,小心守护着生而为人仅有的宗教信仰自由。然而在强大的基督教文化下,没有人在乎他那非主流的伊斯兰教信仰,甚至自己的孩子也不免被狂热的教会所吸引,开始去教堂做礼拜。

基督教强调全世界只有一个神,而他始终用客观而谨慎的角度表达伊斯兰教是来源于基督教。这与我们曾经一直面临的刻板印象有所不同,很多人一直认为是伊斯兰世界在攻击美国人的基督教精神,把美国放在一个受害者的角色。而事实是,在这样一个小镇上,穆斯林的信仰却真实的变为了受迫害和被排挤的角色。

假借宗教之名进行的精神控制:

男主莱利是神父利用恶魔的精神控制的直接受害者。神父始终想利用宗教的力量把他这样一位坚定的无神论者转化成最忠实的信徒。在莱利被恶魔袭击后,神父不断地向他灌输他是被上帝选中的幸运者,不断强调这种袭击是一种上帝的恩赐。

可怕的是,神父在提到被他杀害的酒鬼的时候,说自己因为这份上帝的恩赐,对自己杀人的事实已经不再有罪恶感。并不断地将这件事与莱利酒驾肇事杀人后那萦绕不去的愧疚感进行对比,逼他说出内心最深层的渴望——他同样渴望这份罪恶感可以消失,可以不再困扰着他,他嫉妒神父可以在作恶之后没有罪恶感。这一切正是因为,恶魔希望通过激发他内心的恶,激发他那份嗜血的本能,将他变成工具,袭击并召唤更多的村民成为恶魔的门徒。

而在此处,这段令人不安的对话中最毛骨悚然的是,那种精神控制的话语已经完全混淆了是非之分。让我们对比前面提到的小女孩对酒鬼的“原谅”,真正的原谅是我承认你对我的伤害,我依旧感受到这份伤害,不否认它,但我还是选择原谅。同样的,袒露内心的脆弱和罪恶本来是一件应该得到倾听和尊重的事,是为了人能够接受并认同自己身上不可避免的恶,放下执着,继续前行去克服恶,去成为更好的自我。通过神父的逻辑转化,却变成了精神控制的一种手段,通过否定恶的本质,将它反转为“恩赐”,直接合理化、正义化,并抹杀了恶即是恶的本质。这无非是基督教自古以来假借信仰之名、上帝之名作恶的一贯逻辑。

因此,在神父逐渐被恶魔反噬的过程中,他的布道词也逐渐变得激进和极端,他曾经的爱人,在带着女儿听过一次这样的布道后,感到深深的不安,并表示这不是她曾经认识的神父,希望女儿再也不要踏进这样的教堂一步。

3. 人的主观意志的选择

莱利和伊琳的死亡:

莱利的死是惨烈的,在他发现被恶魔袭击后无可选择地沦为恶魔的工具后,他无处可逃,于是带女主角伊琳来到海的中央,用那份爱克制着嗜血的渴求,对爱人说出了一切真相,并希望她能够保全自己,逃出小岛。但他相信,女主角依然会回去,拯救他人。在日出之时,他瞬间融为灰烬。在死前的那一刹那,正如他之前与她聊天时所说的,脑中会因为大量分泌DMT而产生无比真实的幻觉,他眼前那始终困扰着他的那个被撞死的少女,不再是恐怖的尸体,而成为了一个带有温暖笑容的女孩,向他张开包容的怀抱。他用它来圣徒般的自我牺牲,终于让自己从那深重的罪恶感中解脱了。

保全个人安危与帮助他人的选择:

剧中的两位女性,扮演了拯救村民的重要角色。在莱利与女主表明真相后,她并没有因为自我保全而直接逃走,而是回到岛上,尽可能的说服更多的村民与她一起逃离,在说服失败后,她选择了参加最后那场危险的午夜弥撒,始终想要帮助更多的人逃脱,直到她被恶魔袭击后,在生命的尽头,她依然抱着拯救的念头,将恶魔的翅膀划破,使它无处可逃,被太阳的光辉所燃灭。

而女医生在拯救他人的角色之外,又变成了神父作恶的救赎。被村民开枪打死后,她倒在神父——也就是她的生父的怀中,成为神父巨大的忏悔。尽管这份忏悔对他造成的罪孽来说已经无足轻重。可以说,这两位女主角,以及莱利,都用他们圣徒般的自我牺牲,践行了对他人真正的神圣之爱。而有趣的是,他们都不是完全的基督教信仰者。

狂热本能和与人为善的选择:

尽管被恶魔袭击后的嗜血本能往往能够淹没人的理性,让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作出伤害他人的举动,但依旧有非常多的人,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出于善意和恩慈而不去伤人。那些假借神性之名的人不断通过撕咬来释放自己的狂热本能,而真正具有神性的人,则小心使用着那份神性,比如莱利,比如莱利的父母。

信仰与人性的选择:

这部分有两个相反的故事。一是神父在信仰和人性之间的权衡,他说在他发现恶魔的血可以返老还童后,他只是出于想要拯救他的爱人而将恶魔带了回来,却一步步在对宗教信仰的狂热中迷失自我,残害所有的村民。而在他创造了如此巨大的恶行后,他试图用这个简单的动机为自己洗白,试图减轻他的罪恶感。而只有他的女儿被杀死后,他才感到深深的悔恨。

另一部分是穆斯林警长和他儿子的桥段。在他儿子背弃伊斯兰信仰转投基督教,并且被恶魔欺骗后,他一度放弃了作为异教徒的父亲,但在父亲想要通过焚烧庇护所来拯救人类的时候,他的亲情本能又让做出了保护父亲,拯救他人的选择。在日出之前,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血脉精神从何而来,回归了伊斯兰信仰,随着对他的神的祈祷在日出的光辉中安详地燃尽。

一个是出于亲情作恶,一个则是因为亲情去拯救。这两种相反的动机也让整部剧的价值面相更加多样。

4. 关于神圣之爱

剧中始终用各种情节探讨了什么是神圣之爱。在这里我们不去批判基督教上帝的神圣之爱是否有它自身的逻辑漏洞,但是当教义逐渐沦为权力和野心的工具、沦为道德评判的唯一准则、并被用来进行道德绑架和精神控制的时候,那份充满宗教精神本质的神圣之爱必然是被曲解的。

而剧中的几个圣徒般的人物,则用他们突破教条、出于良善本质的自我牺牲和利他行为,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神圣之爱。在影片结尾的时候,女主角弥留之际回忆起她与爱人莱利的谈话,关于对死亡的想象,是一种抛弃“自我”的时刻,我不在时我,我是世界的能量,是四散于世界的粒子,当我失去自己的时候,我也成为了世界的一部分无处不在。曾经有一句话说,一滴水最好的归宿是哪里——是它流进大海的时候。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具有东方禅宗和嬉皮精神的世界观,不再有你我之分,不再有教条和标签,一切都融为一体。就像日出之际,那些被宗教荼毒和恶魔袭击的人也不再有彷徨,他们唱着圣歌,平静安详地迎接自己最终的死亡,化为灰烬。

这部剧的结尾是我们看过为数不多的以“人类灭亡”作为结局方式的影片,可以说在及其黑暗丧气的过程中,还带来一丝人类自作自受的爽感,之前的《爱死机3》也有一些剧集表达过类似的立场。在各种政治立场、一元判断的导向下,必定产生无数的罪恶,而爱与包容、对善的选择,则是我们尽可能可以去做的理想选择,尽管这样的行为是否真的有用还有待商榷,但人类的这种恶的确是需要被反思的。

影片的最后是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作为唯二的幸存者,在海中央的独木舟上目睹整个小岛的燃烧,这个结尾让我想起了EVA《真心为你》剧场版的结尾,真嗣和明日香作为亚当和夏娃一般的角色,成为了整个世界末日人类毁灭后的幸存者。而这时,真嗣选择让一切回归原样,拯救了整个人类的存在,明日香的一句“恶心”证实了人类存在的本质缺陷。就像《午夜弥撒》的最后,女孩说,我的腿没知觉了,之前的宗教神迹不复存在,同样体现了人类存在的无可逆转的缺陷和脆弱无力。然而这就是人类存在的本质,我们无法否认这一点,即使利用毒品一般的宗教或更高的力量来麻醉自己,也无法改变这样的缺陷。这个结局至此是非常具有哲学感的,也让整部剧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尾。

 3 ) 完美的答案

用了差不多两星期的时间,慢吞吞地和H先生看完了Midnight Mass,中文翻译叫《午夜弥赛》,也是netflix上的剧,推荐给我们的时候分类在“恐怖”。

我俩以为是什么鬼故事,就看了。

并不是鬼故事,看到中途我们才意识到这是一个节奏非常缓慢的宗教恐怖故事。

我向来对他们的宗教故事没有链接感,get不到他们那种深入到生活细节里的惯性影响——只能拿自己文化里的民俗做一丢丢类比,也不准确。

这是一部只有7集的限定剧集,每一集都一个多小时左右,很多场景看起来都像舞台剧,角色们坐在一个封闭空间里面对面交谈,画面切半身或者脸部特写,大段大段充满诗意的长对白。

非常挑观众,你首先得有耐心。

我边看边和H先生讨论宗教的事。他说他爷爷年轻的时候就是教堂里唱诗班的,后来有了两个儿子(他大伯和他爸),就带着两个儿子每周去教堂礼拜。几十年下来,H先生的大伯被培养得十分虔诚,但明明是一起带在身边的,他爸却完全不吃那一套。到如今,依然去教堂做礼拜、还带着全家子女去的,还是大伯,而他爸这一家子几乎没进过教堂。

所以H先生是一个完全不信教的人。

但他对宗教故事很感兴趣,经常会对它们做一些“大逆不道”的拆解。就这一点我俩很聊得来,我也喜欢分析宗教传说的来源,很喜欢想象,时间退回到过去,当时的普通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了什么以什么样的状态编纂出了各种“信仰”的起源。

说回Midnight Mass,我俩看到倒数第二集的时候,H先生突然问我,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如果有一个可能,给你一个对宇宙全知全能的瞬间,代价是付出人生最后一段漫长的生命,你会做这个交换吗?你会用死亡去换这个真相吗——关于自我、生命和宇宙的一切?

特别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我俩还没对这讨论出所以然,屏幕上演到Midnight Mass最后一集的最后十五分钟——毫无征兆地、女主角居然、委婉又缓慢地、开始回答起了我们正在讨论的问题。

那是女主角临死前回忆到自己和喜欢的人曾经讲过的话。

我不知道身边的H先生怎么想,反正我一边听一边起鸡皮疙瘩——不仅是因为这个回答突然出现在屏幕上的巧合本身,还因为这段台词被设计出的超凡的美与哲学。

我刚才专门去重看了一遍结尾,把这段绝美的台词摘录出来了。

这就是对H先生之前提出的那个问题的最美妙的回答,我太喜欢了,也分享给你们。

’So what do you think happens when we die, Erin?‘

’Speaking for myself?‘

’Speaking for yourself.‘

Myself. My Self. That's the problem. That's the whole problem with the whole thing.

That word, "self."That's not the word. That's not right. That isn't...That isn't.

How did I forget that? When did I forget that?

The body stops a cell at a time, but the brain keeps firing those neurons. Little lightning bolts, like fireworks inside, and I thought I'd despair or feel afraid, but I don't feel any of that. None of it. Because I'm too busy.

I'm too busy in this moment. Remembering.

Of course. I remember that every atom in my body was forged in a star. This matter, this body is mostly just empty space after all, and solid matter? It's just energy vibrating very slowly and there is no me.

There never was.

The electrons of my body mingle and dance with the electrons of the ground below me and the air I'm no longer breathing. And I remember there is no point where any of that ends and I begin.

I remember I am energy. Not memory. Not self.

My name, my personality, my choices, all came after me.

I was before them and I will be after. And everything else is pictures, picked up along the way. Fleeting little dreamlets printed on the tissue of my dying brain. and I am the lightning that jumps between. I am the energy firing the neurons, and I'm returning.

Just by remembering, I'm returning home.

And it's like a drop of water falling back into the ocean, of which it's always been a part. All things... a part. All of us.. a part.

You, me and my little girl, and my mother and my father, everyone who's ever been, every plant, every animal, every atom, every star, every galaxy, all of it.

More galaxies in the universe than grains of sand on the beach. And that's what we're talking about when we say "God."

The one.

The cosmos and its infinite dreams.

We are the cosmos dreaming of itself.

It's simply a dream that I think is my life, every time.

But I'll forget this. I always do.

I always forget my dreams.

But now, in this split-second, in the moment I remember, the instant I remember, I comprehend everything at once.

There is no time. There is no death. Life is a dream. It's a wish. Made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on into eternity.

And I am all of it.

I am everything.

I am all.

I am that I am.

 4 ) 《午夜弥撒》:每个人都会在某天被剪断翅膀

“小时候,我家里养过鸽子,我妈会花好几周的时间做那种可笑的鸽笼,从内陆邮购宠物鸽,但等鸽子终于送到了,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却是把鸽子的翅膀剪掉。

妈妈把我叫去,那时我只有7岁,她让我帮忙抓住鸽子,她好剪掉翅膀。

我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她回答‘这样,它们就不会飞走了。’

接着她对我说,对她只有7岁的女儿说‘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一刻被剪掉翅膀’

然后我又问了她一个问题,一个7岁小孩会问的问题‘妈妈,那你的翅膀被剪掉了吗?’

她说‘是啊,就是你出生的那天’”

这是剧中女主的一段独白,也是我认为对整部剧点题的段落之一。

故事发生在一个距大陆48公里外的小岛上,岛上只有127名居民和一座小教堂,这是一个日渐衰落的小岛,岛上住着的都是被“剪断翅膀”的人。

-----------------------------------剧透线---------------------------------

三个归乡人

故事开始于三个人的回归。

男主莱利,在大城市打拼,事业发展顺利,一次酒驾致人死亡,一切归零,服刑4年后,带着一颗绝望的心,重回小岛。

女主伊琳,16岁离开小岛,追寻自己的演员梦,却不知不觉和一个家暴的酒鬼住到了一起,直到某天发现自己怀孕,她决定改变,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那个人,回到小岛,但与母亲不同,肚子里的孩子给了她生的希望,她怀揣希望归来。

神父保罗,80岁高龄终于在岛上居民的资助下,能够重走耶稣之路,但在旅途中迷失,偶遇恶魔(吸血鬼),却将其视为天使,重返青春后,自以为带着天启回归小岛,他还有一份私心,是希望拯救自己年轻时的爱人。

只是这时还没人知道,这位年轻的神父保罗就是岛民们熟悉的老教士普鲁伊特。

第一集有一个细节,就是神父在深夜把一个大木箱推进屋子,事后我们知道箱子里装的就是恶魔,而这时神父还以为那是天使。

这也是剧中第一次使用垂直的俯视镜头,在这里真是名副其实的上帝视角,仿佛上帝默默的看着自己的信徒亲手把恶魔带入人间。俯视镜头在整部剧中出现的很少,但每次都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神迹

如何让岛上的居民接受天启,神父保罗显然是有周详计划的,他知道,直接让“天使”现身只会让人们惊恐,所以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计划。也许潜意识里,他也清楚这个“天使”有些可疑,只是不愿放弃那美好的希望。

他把“天使”之血掺入葡萄酒中,作为每次弥撒后的圣餐分发给众人,静候“神迹”的出现。

一切都是有序推进的,先是老人的视力恢复正常,然后坐轮椅的女孩站了起来,一个名副其实的奇迹,岛上居民的信仰指数拉上新高,然后开始出现老人返老还童,最终的高潮则是起死回生,也到了“天使”现身的时刻。

一系列的奇迹已经让岛民们不再怀疑,这个失去希望的小岛,住满了折断翅膀的人,他们急于抓住一切希望,这些奇迹让他们觉得自己重获上帝的眷顾,他们不顾一切的信仰,既然有翅膀,那想必一定是天使吧。

狂信者、盲信者、虔信者

狂信者,基恩小姐,几乎是小岛的实际话事人,为人刻薄、恶毒,无丝毫宽容之心。

她几乎没有自己的语言,但她熟读《圣经》,随时断章取义,用上帝的话来为她所用,去支持她反复无常的立场,借助上帝的语言她获得了力量,也让信众无从反驳。

狂信者们知道自己的渺小与无能,但偏偏有颗贪得无厌的心,所以他们必须借助比自己更大的东西,任何宗教、组织、运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他们是集体力量的寄生者,是其中的狂热分子,他们知道离开集体自己就一无是处,所以无论集体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都不为所动,只要他们能从中获得力量,而这力量来自天使还是恶魔其实无关紧要。

盲信者,那些受益于神迹,和渴望神迹而来的人,说白了,对这些人来说,信仰只是一场交易,赐福于我,我便信仰你,而做交易,恶魔永远比上帝在行。

盲信者是数量最多的人,他们没有坚定的立场,只是随波逐流,他们多数时候如绵羊般显得弱小而善良,但只要给予适当的环境与引导,他们随时会摇身一变成为择人而噬的恶狼。

虔信者,如伊琳、莱利,莱利的父母、还有警长等人,他们的信仰不因外物而变,平时看起来与盲信者无异,但当混乱出现时,他们就是那些保持良知的人。

恶魔也许真的存在,但把恶魔引入人间的永远是人,绝望中的神父成为了盲信者,把恶魔认作天使带上小岛,狂信者基恩想成为神的代言人而把众人献祭给恶魔,最终是虔信者们没有迷失自我,阻止了更大灾难的发生。

莱利在成为吸血鬼后,选择断了自己的后路,在海上与伊琳一起迎接日出,在最后一刻他终于完成了赎罪,也让伊琳明白了岛上发生的事。

伊琳在最后一刻剪断了恶魔的翅膀,切断了危机,也与童年时的回忆形成了某种呼应。

殊途同归

男主莱利在船上与女主的最后一段对话,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莱利指了指夜空,说“那里就是一切的来源,星空。

原始人每天狩猎采集,到了晚上,他们围坐在篝火旁取暖,他们遥望远处的山谷,看到其他的篝火,像是地平线上的小小光亮,他们知道那是黑暗中其他人的所在之处。

然后他们抬头看到夜空中的点点星光,他们不知道那是什么,他们没有宇宙、星球、光波之类的概念,他们觉得那看起来也像是远处的篝火。

‘那是些什么人呢?’他们想,‘在那么高的地方点燃篝火?’他们开始彼此编故事‘那些人?他们一定非常了不起,一定强大的超出我们的想象。’

所有的神、宗教,每一场圣战,所有这一切,都从那里开始。”

最后一集,伊琳弥留之际,躺在地上仰望星空,她突然回想起之前与莱利关于死亡的对话,她在此刻开始继续那段对话

“身体中的细胞在逐个死去,脑中的神经元在不断放电,我以为我会害怕或绝望,但我没有。

因为我太忙了,在这一刻我太忙了,忙着回忆,我记起我身体中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于星辰,这副躯体几乎就是虚空,哪有什么实体?只不过是能量在缓缓的震动,并没有“我”的存在,从来都没有。

我身体中的电子旋转、跳跃,与我身下土地和我不再吸入的空气中的电子混合在一起。

然后我记起,没有哪一点是结束或开始。

我记起,我是能量,不是回忆,不是自我。

……

凭借记忆,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就好像一滴水回归了海洋,而它其实一直是海洋的一部分,所有的一切,都是一部分,你、我、我们的父母、所有曾经存在过的人、每一株植物、每一个动物、每一颗原子、每个星球、每个星系,所有这些。

宇宙中的星系比海滩上的沙粒还要多,当我们说“上帝”时,指的就是这些,那个整体,那个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

此刻,我终于想起,不存在时间,不存在死亡,生命是一个梦境,一个愿望,不断地重复,直到永恒。“

伊琳的这段独白,是宗教,也是科学,我们可以称之为信仰。

最终,在阳光的照耀下,所有死而复生的人瞬间燃烧,化为灰烬。

无论你是基督徒、穆斯林、无神论者、吸血鬼还是未及降生的胎儿,我们从星辰中来,终将重归群星之间。

外延

这部《午夜弥撒》的主创也是《鬼入侵》系列的创作者,的确保持了高水准的剧作水平。

不过这部剧属于比较慢热的类型,在恐怖片中并不常见,加上大量的宗教内容,所以可能还有些挑观众。

我个人是很喜欢这部剧,虽然可能也有大量宗教的隐喻没看懂,但它还是给了我很大的解读和回味的空间,无论是把恶魔看作真实的,还是隐喻的,故事都说得通,而且有很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在看到后面的时候回想起来,才发现前面看似没用的闲笔,都是精心安排的。

剧中最后一场午夜弥撒,集体服毒自杀的场面几乎就是“圭亚那琼斯城”事件的翻版,只不过现实中不会有人死而复生。

另外,这部剧还让我想起了朴赞郁执导的电影《蝙蝠》,里面宋康昊饰演的也是一位变为吸血鬼的神父,与这部剧中的神父有不少相似之处,而且也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只是没有《复仇三部曲》那么有名,推荐喜欢这部剧的也可以找来看下。

最近网飞新片出的很勤,前不久的《鱿鱼游戏》和这部《午夜弥撒》都值得一看,十一打算原地休息的朋友,可以囤起来了。

微信公众号:万物票友

 5 ) 上帝,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继《鬼入侵/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后,网飞(Netflix)出品了由麦克弗拉纳根 (Mike Flanagan) 执导和编写的新剧集《午夜弥撒》。

这部共7集的迷你剧单集都大约在一小时左右,前两集主要交代克罗克特岛(Crockett Island)的背景。

克罗克特岛是一个日渐衰落的海上社区,由于被大量化工石油污染而影响了本地的打渔业。男主莱利因当年酒驾伤人而入狱四年,现在刑满回家,与青梅竹马艾琳重逢。一位年轻神父保罗替代了前往圣地朝圣而病倒的本地年长主教。

从第二集开始,每一集结尾都会有一个小高潮。个人心目中全剧第三集最佳,其次是第六集,大结局反而有些拖沓冗长。

全程节奏缓慢我能接受,想着是文火慢炖后续发力。

毕竟剧集的质感很突出,演员和台词都加分不少,很多台词极具美感和力量感,剧本的广度在对白中得到了展现,从化工污染下的阶层差异,信徒们以上帝之名而心安理得地选择无作为,到911对muslim群体及有色人种的余震。

本以为能以宗教奇幻为背景刻画“穷乡刁民”的人性幽微,没想到元素过多却无一讲好,最终成了一个俗套故事,真是无语!

由于剧的背景时间就是当代,这让我对岛民们误把吸血鬼认为是天使的设定更加不理解。

或许不存疑的信仰就是偏执,这使人盲目,最终疯魔。

套用的罗兰夫人名言,“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把“自由”换成一切漂亮的口号皆可成立,最后一集说是当今美国以“黑命贵/BLM”为由头打砸抢烧我都信。

 6 ) 这部高口碑恐怖剧,真的不该被埋没

信奉上帝的虔诚教徒向恶魔祈祷着神迹的显灵。这样的情节似乎是拉斯·冯·提尔这类电影狂徒的作品里才会有的场景,但它却切切实实地出现在成长于浓重教会文化氛围下的恐怖片导演迈克·弗拉纳根的新作《午夜弥撒》当中。

迈克·弗拉纳根《午夜弥撒》

这部在《鱿鱼游戏》势不可挡的风靡下被埋没的网飞新剧,极可能是今年最被低估的剧集,开播一个多月以来,该剧在豆瓣仅有不到3000人标记看过,比上半年口碑极好的台剧《天桥上的魔术师》还要“冷门”。

同档期上线的《鱿鱼游戏》太过风靡,埋没了《午夜弥撒》

杨雅喆导演《天桥上的魔术师》同样高口碑、低关注

美剧《午夜弥撒》在国内的遇冷与作品本身的定位有着极大的关系,这是一部牵涉到西方宗教背景的剧集,没有这方面熏陶的中国观众自然不太感兴趣。

但实际上,该剧非常地平易近人,弗拉纳根在剧集播出后做过如此解释,强调这并非宣扬宗教的作品,它关注的是全人类都可能面临的“信仰”的困局。在疫情后世界格局和人类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变化的当下,《午夜弥撒》的故事甚至与现实产生某种恰到好处的呼应。

该剧所讲述的是,克罗克特岛上一位新来的年轻牧师为居民们带来了神迹,同时也逐渐走向毁灭的故事。

克罗克特岛是一个与内陆隔绝的小岛,平日里只有两班船作为连接小岛和内陆的交通工具。岛上原本人口达到几百人,但因为原油泄漏事故,居民们赖以为生的海捕变得极为艰难,导致岛内人口外流,只剩几十人坚守在这里。

如今,离家多年的莱利回到了克罗克特岛。曾因酒驾致人意外死亡,他在监狱里待了四年。身处监狱的每个夜晚,他总会看见被他撞死的女孩,这件事成为了他心里的隐痛。出狱后的他彻底一无所有,小岛成了唯一的归宿,这里至少还有父母。

原定和莱利同一班船到克罗克特岛的,还有朝圣回来的老教士普鲁伊特。基恩女士前来渡口接待,但问了船上的人,并没有普鲁伊特教士的身影。基恩女士来到教士住所,发现了早已搬进来的年轻神父保罗,保罗声称普鲁伊特教士身体抱恙,暂时由他接替几周的时间。

第二天,神父保罗在圣帕特里克教堂举行了他在岛上的第一次弥撒。前来的居民很多,莱利在父母建议下也跟着来了。

弥撒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新来的神父和别的神父也没有什么两样。唯一让莱利感到惊喜的,是在这里见到了伊琳,那个他喜欢多年的人。和莱利一样,伊琳也刚回岛上不久,她现在最大的生活动力是肚子里的小孩。

晚上狂风暴雨交加,住在海岸边的莱利一家,透过玻璃窗看到海滩上有人的身影。莱利出门追上去,那人却不见了踪影。

第二天天气放晴,海滩边全都是猫的尸体,天空中盘旋着闻尸赶来的海鸥。这种情况没人见过,大家怀疑与原油泄漏或是野兽有关,但仍旧解释不通,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神父保罗来到岛上不久后,神迹便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先是弥撒过程中,下肢瘫痪的女孩成功从轮椅上站起来,再是让病入膏肓的老妇人慢慢恢复青春容颜和活力。在这座日渐枯竭的小岛上,神迹让居民们看到了希望,人们史无前例地崇拜着这位神父,以及他身后的教堂和神。

但不幸也跟着发生,神父在一次弥撒中猝然倒地。醒来后,他的身体状况变了样,阳光会灼烧他的皮肤,便只能躲在漆黑的房间里,直到晚上才能正常出行。与此同时,他也渐渐显现出嗜血的癖好,无法再进食其他食物。基恩女士看着神父的可怕变化,第一反应并不是逃避,反而是帮神父打掩护。

基恩女士是个极度宗教狂热者,她绝对不允许这件事影响教堂在岛上的秩序,更不允许人们不再信教;她和神父保罗单独商量后,决定把弥撒从白天改到了晚上进行。

保罗神父主持的午夜弥撒,在第一晚顺利地进行了下去。但其实,他和神秘人的会面都被莱利看见了。这个神秘人就是帮助神父保罗显现神迹的幕后推手,而保罗神父其实就是身体恢复年轻的普鲁伊特教士……

这是一部事先张扬的恐怖剧集

尽管今年才得以真正面世,但在此之前,《午夜弥撒》这个名字就曾数次以其他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弗拉纳根执导的恐怖片中。在《无声夜》里,它是女主角电脑上敲打的小说剧情和出版的同名书籍,而这本同名书籍随后又出现在了《杰罗德游戏》里女主角被铐住的床头架上。

2016《无声夜》

2017《杰罗德游戏》

眼尖的观众在这两部电影的道具联动中,发现了这本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午夜弥撒》。但彼时的观众们并不知道,这竟是横跨弗拉纳根这些年电影生涯的蓄谋已久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他用恐怖片形式呈现的自传。

弗拉纳根在天主教家庭中长大,小学、中学都就读于信息封闭的教会学校,甚至还在不同的教区做过祭坛男孩。年幼时的他,热爱并深谙教堂里的事务与规矩,其成长环境和对教会社区里普通人的观察,都被他写进了《午夜弥撒》里。

迈克·弗拉纳根导演

而《午夜弥撒》的主人公莱利,一个因酒驾导致他人身亡的年轻人,更浑身都是弗拉纳根自己的影子。酗酒是弗拉纳根家族史的遗留问题,像是刻进DNA里的诅咒一般,耳濡目染的他也有过一段严重的酗酒史,直到与网飞达成长期合作后,弗拉纳根才开始戒酒。

作为《午夜弥撒》的男主角,莱利在教徒与无神论者间撕扯的身份,同样也是弗拉纳根经历过的身份矛盾。当他离开教会社区去往文化多元的大学,这里的一切颠覆了他原有的认知,让他开始有了重新审视宗教的想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宗教产生出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

由此看来,《午夜弥撒》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导演不得不拍的作品,作为弗拉纳根的乡愁,也作为他与过往的和解。

创伤的群像,疫情时代的恐怖片

电影《钛》获金棕榈,温子仁、沙马兰等恐怖名导回归,亚洲恐怖片屡屡登上热搜,经典恐怖IP续作轮番登场……我们都以为今年会是恐怖片大年。但实际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似乎每部恐怖片的实际表现都多多少少低于观众的期待。

朱利亚·迪库诺《钛》

温子仁《致命感应》

班庄·比辛达拿刚《灵媒》

而美剧《午夜弥撒》却是这当中少有的“不退反进”的例子。纵观2021年的大多数恐怖片都还活在疫情之前的俗套恐怖逻辑当中时,拍摄于疫情期间的《午夜弥撒》的叙事,反倒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当前疫情的呼应。

疫情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活,带走数百万人的生命,催化了产业的变动,世界格局正在改变。而剧集的背景是原油泄漏事故,这场灾难几乎改变了小岛的命运,人口由几百人锐减到几十人,留下来的人也只是艰难度日。而岛上的宗教信仰也在寻求一种新的转机,以求留住它的信徒。

这座小岛上的几乎所有角色,都处于创伤和受困的状态。莱利的创伤,来自于他酗酒车祸带来的恐怖记忆,以及作为无神论者在宗教氛围浓重的小岛上的归属感缺失;

伊琳的创伤来自于她在大城市里的不被接纳,从小岛逃出去追寻演员梦,最后却落了个狼狈回乡的窘境,唯有肚子里的孩子是她的救命稻草;

而小岛上艰难度日的居民们、下肢瘫痪的女孩、造成女孩瘫痪的男人,以及年迈的神父,他们都活在一种等待着被解救的状态当中,渴望神迹的显现。

在《守望尘世》中,那些失去至爱至亲、陷入痛苦的人们发展出了新的宗教;而在《午夜弥撒》中,无望的人们则把寄托从上帝那里拿回来,放到恶魔的身上。前者是在追问独自活着的意义,后者是在追问坚守信仰的意义,两部作品何其近似。

《守望尘世》

《午夜弥撒》

在疫情依然不知何时结束,甚至有可能伴随人类历史不断持续的前提下,在我们对疫情的恐慌尚未落定之前,观看这些主题深邃的影视作品,同样也可以是我们自我追问“疫情下究竟该如何生活”的一种途径,甚至幸运的话,可以从中得到答案。

网飞人才培养的开端,与弗拉纳根牵手

作为流媒体的领头羊,网飞尽管从《纸牌屋》开始,每年都会产出多部电视剧爆款。但在内部培养独当一面的电影、电视剧创作人才方面,却并没有太好的起色。这一切,直到与弗拉纳根展开深度合作开始才看到了可能性。

迈克·弗拉纳根导演

从2017年的《杰罗德游戏》开始,迈克·弗拉纳根导演与网飞的合作就一直在朝着良好的方向进行下去。在此之前,弗拉纳根还只是北美恐怖片的行活导演,作品口碑都维持在不尴不尬的及格线位置。

谁都没想到,这位在电影上始终无法搞出大动静的导演,竟然在与网飞合作的电视剧项目上顺利地走了下去。

2017《杰罗德游戏》

回望2018年的《鬼入侵》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举成为当年最成功的电视剧集之一,创造出恐怖类型剧的拍摄典范,甚至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纯恐怖类电视剧集。

2018《鬼入侵》

这部恐怖作品的一鸣惊人,让原本被冷落的《午夜弥撒》顺利拿到网飞的投资,也让弗拉纳根导演在恐怖片这个领域真正地获得了一席之地。连弗拉纳根自己都忍不住感叹,拍了那么多电影,成就自己的竟然是拍电视剧。

尽管《午夜弥撒》没有成为(显然在题材限制下,也不可能成为)《鱿鱼游戏》那样的现象级爆款剧,但这部剧集在网飞平台仍旧表现不俗。《鬼入侵》《鬼庄园》《午夜弥撒》一路参与下来,弗拉纳根已经成为了网飞恐怖类剧集领域重要的接头者。接下来,弗拉纳根还将会参与包括爱伦·坡经典作品《厄舍古厦的倒塌》在内的多个项目的开发。

合约关系,弗拉纳根未来几年仍会继续待在网飞,这件事给我们两个好的信号。其一是我们将继续看到弗拉纳根制作精良的恐怖类剧目;其二是网飞对弗拉纳根的纳贤,似乎可以看到未来流媒体的人才大战走势。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短评

午夜弥撒是这三个里我最喜欢的。部分原因是对吸血鬼题材长久的爱,没想到的是利用它解构了信仰系统,很惊喜又很合理。基督教许诺了宏大的永恒,但上帝已死,世界处在虚无时代啦;吸血鬼却能以几乎唾手可得的永生考验你。我们存在主义废物能做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在黑暗的水中央,等待日出,在晨光中燃烧自己向你证明世界已经疯了。最后一集(两集 煽的有点超过,小扣一星。

8分钟前
  • 快乐小分子
  • 推荐

一个男孩请他喜欢的女孩和他一起半夜出海划船,一直划到天亮。在海上他和她讲了一个故事,讲自己是如何被一只吸血鬼咬了。女孩问:你是想吓我吗?想让我无路可逃?男孩说:不,我是想让自己无路可逃。我知道我一直没有你那么坚强。我想让你亲眼看见,你才会相信。我希望你能一直划到大陆去,不要再回那个岛,虽然我知道你一定会回去救所有人。他看着天上的星星,星星的光晕在他的眼睛里无比明亮和美好。天边一点点亮起霞光,最后温暖的阳光照在他脸庞上。这一刻,他看见女孩小时候的样子,人生若只如初见,真美好。女孩伸出手去拉他,下一秒却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男孩在眼前燃成了灰烬。

10分钟前
  • Iron
  • 还行

意识形态大旗能让人尽情施恶而无感于个体罪孽,而每个人总有一天会被割去翅膀;就像史蒂芬金改写了《卡拉马佐夫兄弟》,又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改写了《撒冷镇》

14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需要用心去细品的好剧。这不是什么恐怖爽剧,而是讨论人性与神性,死亡与救赎。如今的末法时期,宗教早已不是原本的样子,如果上帝能展示神迹,魔鬼一样也能,路西法模样的天使就是如此利用人们的信仰,人性被曲解的教义所扭曲。宗教信仰的产生就是为了给人们指出生的意义,以及死亡时的安慰。当末日来临,真正的信仰也给了人们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救赎,一切的存在都是能量的震动,生命是宇宙中的梦境,死亡来临的时候,将会以一个最宏大的梦来谢幕。众人高唱着“Nearer My God To Thee”一起Dying in the sun。

17分钟前
  • 不可名状
  • 力荐

导演还是喜欢做很久很久的铺垫。感觉他要用一生来超越鬼入侵了。

19分钟前
  • Colee Z
  • 推荐

看海报以为是部邪典血浆片;看前几集以为是部话痨神棍片;看完发现是部主题深刻诗意优美的神作 。对于人,最恐怖的无非是死亡,而这部剧集披着吸血鬼和宗教的外衣,以每一个“我”为本,认真地讨论了死亡,并告诉观众该如何面对,因为“我们是宇宙的梦境” 。

20分钟前
  • 达斯佛™
  • 力荐

人该不该有信仰?你信仰的是否就是你信仰的?从头到尾都在让人不断反思,可能开启了一种新类型片叫哲学恐怖(笑)整体节奏偏慢,剧情推进不是个典型的恐怖片。比起对鬼怪的恐惧,人们信仰的崩塌、对生命的放弃才是最深层次的心理恐怖。可能是个疫情时代让人活在当下,珍惜所有的教育宣传片:哪有什么神拯救你?你命只由你!

23分钟前
  • "eMily"┆rehab
  • 推荐

如果天使即是恶鬼、那么神迹也是诅咒,相信重生还是选择救赎,最终殊途同归。Hill House讲家、Bly Manor讲爱、这次Midnight Mass讲信仰,多场主题深刻的辩论,强调象征、符号意义。比较起来尤其结局略不如The Haunting系列的感染力那么强。即便如此,美国恐怖故事的标杆仍然是Mike Flanagan

25分钟前
  • Redux
  • 推荐

🍅91%🍿75%(不是你喜欢的那种;弗拉纳根,质量保证。)银翼杀手的雨水、午夜弥撒的阳光,诗意地洒落,普渡,无论善恶。

28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可能是恐怖惊悚片导演中台词写得最好的一位,又是一次关于宗教,信仰,向死而生的深入讨论

30分钟前
  • 资深低阶路人
  • 力荐

我是沙砾,河流,森林与山川,是跳动的神经,流动的血液,跃动的原子。我飞过大海,翻过高山,走进黑夜,迎向朝阳,变成宇宙以及无边际的梦。

31分钟前
  • 粮食鱼
  • 推荐

有信仰的疯比和无信仰的丧比齐聚一岛,在一场伪宗教信仰复兴的“狂欢”后各自覆灭。披着怪力乱神的外皮阴阳某教+探讨人性,一反传统的吸血鬼故事拍法是优点。但我并不喜欢最后两集,或者说我喜欢的东西都在前五集。有趣的是,不喜欢这剧的人说前面拖沓,我反对;喜欢这剧的人说后面感人,然而我不喜欢。“无论在哪都不合群”确实是我的日常了……如果一定要有自己的参与在里面,我的参与就到醉驾无神论者小哥存在的时刻为止 ——他是我全剧最喜欢的角色。Father Paul有种怪异的魅力……blood-sucking Nick Cave!《God in the House》也非常适合做这部剧的outro

34分钟前
  • Virgil
  • 推荐

9/10,纯宗教和哲学剧,熬过前两集之后第三集开始就很好看,第六集群魔乱舞,只要能看进去,内核很值得细品,死亡与重生,神性与人性,信仰与执念

39分钟前
  • mills
  • 力荐

七集的体量,把“尘归尘,土归土”写得悲戚而高尚,很不容易了

42分钟前
  • SundanceKid🌈
  • 力荐

“天使”出场时整部剧的表达已经昭然若揭了:它是魔鬼也是天使,是饮血者也是供血者;可以对标的宗教也如是:是纯洁的也是邪恶的,是希望也是绝望。大量密集的宗教与哲学的台词,文学性根基由前几集缓慢扎稳,伴随着片中的血浆,却谱写出弥留之际最浪漫的诗篇。宗教即是这个世界硬币的两面,可最终得以汇聚——死亡前亲吻爱人,日出前结束一切,信仰/归宿都在熊熊燃烧,重生之前必先毁灭。两段关于死亡的谈论,简直美得要哭出来了。

46分钟前
  • 后自愈
  • 力荐

沉稳慢热,恢宏磅礴。邪恶的天使,扮成神迹的引诱,把堕落当成飞升,把杀戮说成救赎。跪向真主的人因为信仰的不同和犹疑而得救,那些不进神门的人却都被屠戮。最让人动容的其实是那位医生,宁做一个死去的人,也不当可能永生的鬼。那最后的小小方舟上留下的是世俗意义上的男孩女孩,还是宗教意义上的又一版本的亚当与夏娃呢?

48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要是抱着来看紧张刺激恐怖片可以直接退出去了,这部剧肯定不适合你。今年最喜欢的一部,镜头配乐演员台词绝对值9+,甚至觉得比团队拍的其它作品更好。

52分钟前
  • 汽水不太热tsy
  • 力荐

剧情是真的摸,高潮是真的快,说话是真的多,画面是真的美!

55分钟前
  • JsyShikka
  • 推荐

我们来自星辰的叹息,尘土是我们的归处。从创世纪到启示录,七小时剧本涵盖原初行至灭世的宗教寓言。Mike Flanagan自编自导的文本之厚重,嵌套之精巧,新世界与旧经卷的概念召回映射,梦魇迎来日出。重获光明,分开海水,第二次机会才是神迹。《圣经》如诗亦如谜,宇宙天顶是无垠梦境的剧院穹窿,圣歌吟唱同独白倾诉架出进入天堂的虹桥,唯有联觉思想与情感的音乐可以超越语言形成和音走出尘世。多少邪恶假你之名行骗,多少华美会堂借你之手以群分谎言屠戮羔羊。天使一登场,撒旦就发笑。垂死重力不断牵引我们坠向死亡黑水,徒劳划桨无法抗衡潮汐的圈禁。Deucalion和Pyrrha的方舟驶出洪水火海,911阴影尚未驱散,午夜复苏指控异教的鬼瞳正在你我之间睁眼,真正恐怖莫如人世。失去同理和良心的世界,德古拉将从废墟升起。

56分钟前
  • 嵇澹
  • 力荐

死亡是浪漫的,从来就没有“我”的存在,不过都是宇宙的简单的梦境罢了。"Remember we are dust and to dust we shall all return." (第五集的结尾最棒,最难受绝望,撕心裂肺,比第七集的冲击力要大不少)

60分钟前
  • 梵顿Kiri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