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珊瑚

HD中字

主演:Andrew Ackerman,Pim Bongaerts,Neal Cantin,Phil Dustan,Mark Eakin,Ruth Gates,Manuel González-Rivero,Ove Hoegh-Guldberg,Joanie Kleypas,Justin Marshall,Trevor Mendelow,Rupert Ormond,James Porter,Morgan Pratchett,Zackery Rago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追逐珊瑚 剧照 NO.1追逐珊瑚 剧照 NO.2追逐珊瑚 剧照 NO.3追逐珊瑚 剧照 NO.4追逐珊瑚 剧照 NO.5追逐珊瑚 剧照 NO.6追逐珊瑚 剧照 NO.13追逐珊瑚 剧照 NO.14追逐珊瑚 剧照 NO.15追逐珊瑚 剧照 NO.16追逐珊瑚 剧照 NO.17追逐珊瑚 剧照 NO.18追逐珊瑚 剧照 NO.19追逐珊瑚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探讨死亡的纪录片

这部电影在视觉上有很不错的体验,尤其是那些濒临死亡的紫色珊瑚和荧光珊瑚,无数个水下镜头甚至让人感觉到大海的味道。不得不说,加入人类情感后,珊瑚白化死去的过程的确让人难过,而将生命树一部分变白消失的图解,以及展示全球珊瑚白化的范围,预测珊瑚消失的速度,都挺让人震撼的。从纪录片角度,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影片。如今,很多故事片都会拍摄成伪纪录片以增加真实感,而纪录片也加入更多的故事情节以及情感元素,以增加观者的代入感。这部纪录片以珊瑚的逝去作为情感的源泉,极大地触发了观众的共情。很多忽视是因为真的看不到,这部片子利用缩短时间轴,直观地呈现出珊瑚的死亡过程,让人难以忽视。

而影片的缺陷是前半部展示的拍摄过程,这部分分散了影片的焦点。看着每天飞机往返,高级的拍摄设备等,易让人思路偏离,甚至觉得生态保护似乎变成了富人阶级的无病呻吟,好像看见一位公子哥在嫌弃肥料的臭味一样。实际上,发达国家是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主要责任者,因为他们主导着人类绝大部分最为奢侈的能源消耗。

深层思考:死亡,消失,是一种动态转化的过程,一切动态过程中的静态美总会有消失的一天。人类从出现,不断发展,不断追求着对自身生存环境的主导权,一直伴随着挤压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现代世界的我们对其他生物灭绝的同情,是建立在已经高高在上的思维形态里,在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影响力后,我们才开始同情弱小,并以人类自身不愿死亡和消失的情感来共情感叹弱小物种的逝去。换言之,如果面对的是对人类有威胁的物种,人类会以完全不同的情绪尽全力加速那些物种的消失过程。实际上,影片中宣传的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实际上是人类看到了不希望出现的生态变化,并找到了与自身因果缘由的连接点,这是一种人类视角的所谓“破坏”。一切生物和物种的死亡、消失,都是物质世界中不以人类喜恶而为的变化过程,或许和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是因为人类是这个时代、地球这个舞台的主角。但人类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名演员,而不是导演。人类,在这一过程中也必将面对自己种群的消失。感叹生态被破坏的人类,感觉就好像在时光的长队中,看着排在前面的上帝创造的其他孩子一个一个消失,而自身感到恐惧的孩子。地球经历了46亿年的成长,他冷冷地面对着自己的变化,以及依附于自己身上无数生物种群的生灭闪烁。死亡,消失,对于他来说只是最普通的新陈代谢。

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肯定会有无力感,是的,一个人,一群人,一个国家,整个人类群体,都改变不了这一过程。只因为渺小的我们在有限生命和视野中,只能把大部分关注力放在我们身边,更加关注自己和自己爱的人是否能相对快乐地活着。我们每天都在无数身边看不到的死亡中默默迈向自己的死亡。人类就像风,风却有时会感叹云的远去和消失,想一想会有些滑稽。这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让人类一直幸福安康的生态平衡。当然,我们看完这部电影后,应该有些改变,如生活方式,但不要寄望人类可以维持现有的生态。也许,我们就是一幅油画布中那种只能淹没别的颜色的黑色颜料,纵使能放慢我们吞噬的速度,也许也只是使画布被更换的时间稍微推迟一些吧。

 2 ) The Magic Ocean——Scientists save corals

这部作品结尾的名单上,起码有30个博士和教授,他们的名字前面都是Dr.开头。

这基本就展现了本篇核心内容的主要阵地和主要工作人员,他们主要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最顶尖的精英阶层,他们都是海洋学家,生物学家,气候学家,还有珊瑚学家,就这一小部分人和他们的学生两代吧,三代接力的来从事这个事业,这才是中国最重要的阵地和最主要的前沿人员,也是最核心的力量。

我就是和普通人最不一样,他们是保护珊瑚,研究珊瑚这个事业的核心人员,是可能是唯一的从事人员吧,结果他们说这个世界上他们不缺不缺钱,不缺不缺资源,不缺知识也不缺技术手段。你所需要的可能是所有人都关注起来,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这个陆地生态系统很丰富,海洋生态系统也很丰富,甚至更好,那海洋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一个局部的核心基础就是珊瑚礁,那珊瑚礁是近30年来便大范围的死,那肯定是向我们展示了一种预兆,说这个科学从事研究的科学家肯定是前沿的科学探索人员,他们会触及到一些危机到来的先兆。这是普通人注意不到的,他们就是想文明社会发出预警的哨兵

气候变暖,栖息地破坏海洋污染知道是珊瑚礁灭绝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珊瑚是一种海洋中的动物和植物组合的生态群落,呃,珊瑚虫作为一种动物,它们和海藻这种微型植物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聚合体吧,就成千上万的珊瑚虫构成珊瑚礁,他们构筑珊瑚,骨架堆积成山胡椒,然后山胡椒就成为一个巨大生态系统的基础。

这种基础的破坏一定会摧毁海洋生态系统,要像陆地生态系统里头没有土壤,没有山林,没有水一样。这样的破坏都是在大部分人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这是气候变暖最重要的证据,证据不但会摧毁生态系统,还会对人类社会最基础的生产造成巨大的破坏,全世界至少有十几亿人依靠海洋里提供的食物支持生活,是海洋产业的来源,就像陆地产业,农业的是空气,水土壤肥料一样,海洋中也可能正式依靠山呼叫,提供如此众多的鱼类蛋白质,没有珊瑚礁海洋产业可能会遭受巨大损失,会产生生态灾难难民吧,对政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不可能会启动跨国赔偿,跨国支付来赔偿,支援珊瑚礁的重建,然而这可能是一种无法扭转的趋势了,珊瑚礁的灭绝已经成了一种必然,以后我们只能在水族馆里看到他们,我相信以后的基因工程技术可能会帮我们重新在线,让人类要去修复更加先进的力量去修复这种产业,这是一种没有回报的产业,可能需要全世界各个国家几十年的财政持续投入。

普通人嘛,可能就是随着大溜参与一下环保行动,采用清洁能源或者或者看这样的片子也可以。

这是16年的片子,我觉得我国有如此漫长的海岸线和大片的海域,海洋作为一个生巨大的整体的生态系统,局部的某些重要的核心部分发生矛盾尖锐的人与自然冲突一定会对整体造成一些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不会立即出现,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出现。气候变暖显然已经出现了巨大灾害的预兆,然而我们却还在不知不觉咱们会不会累积到一个重要程度,然后突破一点点发生巨大的灾难,滨海城市滨海产业会发生什么?会不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然后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改变,那个时候我们再回头看,原来16年已经发出了如此巨大的警告,这可能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命运,这种片子给未来造成的阴影。

使用清洁能源阻止气候变暖已经刻不容缓,这需要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做出巨大的调整,环保产业,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经济将是未来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

 3 ) 「追逐珊瑚」即将消失的海洋城市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部关于「珊瑚」的纪录片。

「追逐珊瑚」

提起珊瑚,也许你首先想到的是,色彩鲜艳,有美丽的外表。 你印象中的珊瑚也许是这样的

然而,现在的他们或许是这样的。

我们生活的地球,也可以称作是“蓝色的水球”。在地球上,有71%被海洋所包围,而海洋掌控着天气变化、气候变迁,也掌管了我们呼吸的氧气含量。

可以说,没有健康的海洋就没有健康的地球。

大部分的人凝视太空而感到惊叹 然而在我们自己的地球上,就有最特别的世界,充满生机。

这就是大部分人从未探索过的-----海底世界

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热爱着海洋,被海底生物的魅力所吸引。

于是,他们拿起摄影机,历时2年,走遍21个国家,用360度视角拍摄了大量海底的高清照片,为我们揭示了海底全貌。更是为我们记录下了那些珊瑚,从美丽绚烂到白化、枯竭死亡的过程。

今天,我想通过追逐珊瑚这一纪录片,带大家走近珊瑚,听珊瑚诉说他们的故事。


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部纪录片的制作团队。

纪录片的发起人兼水底摄影师,名叫理查・威尔斯。

曾在广告行业工作十年,16岁开始潜水,深深地热爱着海洋,常常会去寻找一种名叫草海龙的海洋生物。直到有一天,这个海洋生物彻底的消失后,理查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于是,他开始寻找,除了自己喜爱的生物消失外,还有哪些海洋生物也正在消失,于是,他找到了「珊瑚」。

草海龙

导演是杰夫・奥洛维斯基。

杰夫曾经拍摄过一部叫做「逐冰之旅」的纪录片,这部影片曾在第85届(2013)年,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是一部以冰川融化为视角,捕捉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与「追逐珊瑚」可以称得上是姊妹篇。

「逐冰之旅」海报

其他的主要成员包括水底摄影工程师崔佛・曼德罗。

担任水底摄影技术员的查克・雷哥

查克从小接触海洋生态,非常爱珊瑚,喜欢到家里有珊瑚水族箱,里面甚至没有半条鱼。 每次说起珊瑚都是滔滔不绝,满脸兴奋,是个幽默又可爱的人。

潜水师兼摄影师安德鲁・阿克曼

有着丰富的潜水经验,在影片中也直言了这次拍摄是不同于以往的,是非常艰难的。

除了以上直接参与拍摄的人员外,影片中还出现了许多海洋生物学家以及珊瑚礁生物学家。他们会时不时的对纪录片中的一些概念以及现象进行讲解,非常有趣和形象。 对于参与本次拍摄的人员来说,珊瑚并不只是他们所拍摄或研究的对象,更像是一个个的生命个体,他们热爱且尊重珊瑚。


影片的开头,发起人理查四处奔走,通过一些专业的学者,他重新认识了珊瑚。

和很多人一样,理查最初对于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这一非常朴素的充满了疑问。

专家给出的答案是

珊瑚是由很多珊瑚虫组成的动物

珊瑚就是通过珊瑚虫,不断的聚集,和一代代地新陈代谢,而不断壮大的。

同时,珊瑚虫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珊瑚礁

最为大家所熟知的珊瑚礁,就是位于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甚至在太空都能看见一整片的珊瑚礁。

大堡礁

而珊瑚礁被称为是「海底的热带雨林」,为许多的海洋生物提供住所,有健康珊瑚礁的地方,就是海底城市的繁华区。而且还是已知25%海洋生物的生命来源,也是5~10亿人的食物和收入来源。 不止如此,有许多的药物提取以及科学研究都需要仰赖珊瑚礁。

珊瑚是没有平均寿命的,只要不出现意外,他们可以永远的活下去。

而就在我们生活的年代,我们的眼皮底下,大量的珊瑚受到威胁,出现白化现象,失去了美丽的色彩,面临死亡。

白化后的珊瑚

科学家们做了大量实验寻找珊瑚白化的原因,最终证明了,只有在温度升高摄氏两度后,才可能出现珊瑚白化。

这个实验表明,珊瑚的白化现象与地球温暖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果放任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无视,取近几年海洋温度的平均值,大约25年后,所有海洋,对于珊瑚礁来说,都因为温度过高而难以生存。

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全球珊瑚白化。

科学家们对珊瑚的现状感到担忧,却无能为力。

而有十年广告人经验的理查意识到

大多数人对于海洋的现状多是持有视而不见的态度,而唯一让大家引起重视的方法,就是将现状呈现在大众的面前

于是,他找到了纪录片导演,开始了拍摄。

拍摄的过程并不顺利,或者是因为水下建设成员间交流的困难。

或者是因为设备问题,或者是因为天气原因。

本来最初团队的计划,是将照相机放置海底一个月,拍摄珊瑚白化的过程。 后来发现行不通,于是在海底举着沉重的相机,每天都对着一些相同的地方进行手动拍摄,一天要拍摄60个地点,重复25遍。

划伤,对于这个团队的水底摄影师来说也是家常便饭。

而比起身体的伤痛,让队员们最难以接受的应该是精神上的折磨了。 在水底摄影师中,有一个珊瑚迷,查克・雷哥,从小就守在电视机旁,每天听着珊瑚大师查理维隆教授讲解各种珊瑚品种。

最开始当听说要去大堡礁拍摄珊瑚时,查克的兴奋和快乐都要溢出镜头了。

而在大堡礁拍摄完白化珊瑚,最后一天准备离开时,他却说「终于要离开了」

这些,是他们镜头下的珊瑚。

当亲眼见证了自己喜欢的生物慢慢消亡的过程,无论是谁,都会这么想吧。

海洋温度的升高、珊瑚的白化,与人类无节制的工业活动所引起的气候变迁有关

可以说,是海洋生物,在为人类的错误承受着惩罚。

某一天,拍摄团队的其他成员,接到理查的通知,说在新喀里多尼亚(法国)的珊瑚,出现了非常奇特的现象,那里的珊瑚发出漂亮的荧光。

这是珊瑚所产生的化学遮光剂,用于保护自己受到高温伤害。

也可以说是珊瑚无声的呼唤

仿佛是珊瑚在说 “请看我” “请注意到我”

可悲的是,人们在漂浮餐厅上热闹嬉笑,却对于自己脚下所发生的一切浑然不知。

人类的祖先,从很久以前,就已经知道,自然与人是相互影响的,古代的人们对待自然都会存在一颗敬畏之心。

而现在,我们对于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也很难再看得到自然景观。

陆地生物的灭绝,在最近的十几年中也经常被报道。

我们地球上的一切都息息相关,没有了珊瑚,海底将失去色彩。

而在那个我们并不熟悉的海洋中,珊瑚的白化,正是海洋生态崩坏的开始。

珊瑚的白化,是对我们的警示,残酷却真实。

在夏威夷檀香山会议中心,世界顶尖珊瑚礁科学家参与国际珊瑚礁研讨会上,理查将自己的团队所拍摄的影片进行了展示。

在场的科学家,无一不被其所震撼、感动。

两年的拍摄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团队成员们的行动却从未停下。

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且参与到了珊瑚礁的保护当中。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在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吧。

愿美丽的珊瑚能够这样永远的存在

永远的美丽下去

感谢这个团队,为我们带来这么棒的纪录片~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扫描关注我的公众号“钰知电影”吧~

 4 ) 豆瓣8.8分?但我想打十分!只为让你重视珊瑚的死亡

用纪录片看世界,今天我们要聊的纪录片是《追逐珊瑚》,豆瓣评分8.8

网飞Netflix出品,2017年1月上映,提名了第29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最佳纪录片制片人奖

导演是杰夫·奥洛威斯基,他的上一部作品《逐冰之旅》获得了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 杰夫·奥洛威斯基

▲ 《逐冰之旅》海报

这位33岁的青年电影人,将他的作品主题立足于环境保护。

《逐冰之旅》聚焦于正在慢慢消融的南极冰川,而《追逐珊瑚》的主角是处于死亡进行时的珊瑚

壹 | 珊瑚和我们

珊瑚,一种距离我们比较遥远的生物。

不少人搞不清珊瑚到底是动物还是植物,先简单科普一下。

珊瑚是动物,是由珊瑚虫的骨骼形成的。

▲ 珊瑚虫

珊瑚虫分泌出来的碳酸钙,形成了珊瑚的骨骼。

老一辈的珊瑚虫死去后,新一辈的珊瑚虫又在它们的躯体上诞生了,代代相传就形成了巨大的珊瑚礁和珊瑚岛。

▲ 澳大利亚大堡礁

珊瑚礁平均每年只增长2厘米左右,最年轻的珊瑚礁也需要几千年的时间才能形成。

珊瑚的种类和形态相当丰富,热爱潜水的朋友一定深有体会。

只要有珊瑚的地方,总是流光溢彩、五光十色,各种鱼儿也会穿梭在珊瑚里玩耍。

目前珊瑚礁的面积不到海洋总面积的千分之二,但是却养育着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

可以说,珊瑚礁是海底的森林,是许多海洋动植物能够生存的基础。

但是,珊瑚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珊瑚礁是5亿多人的食物和收入来源;

很多治疗癌症的新药物,也和珊瑚礁有关;

珊瑚礁还能保护我们免受巨浪侵袭。

然而,就是这么美丽的生物,它现在面临着死去的危险。

贰 | 珊瑚为什么会死?

从《追逐珊瑚》的镜头中,我们能够看到——

南太平洋的美属萨摩亚,有名的机场珊瑚礁,6个月内,全部白化而死

2016年,澳大利亚大堡礁就有29%的珊瑚死去。

而这并不是个例,这是全球的珊瑚白化现象。

历史上第一次全球珊瑚白化,发生在1997-1998年

12年后的2009年,第二次全球珊瑚白化。

现在,我们或将面临第三次全球珊瑚白化,而且是无法复原的。

▲ 珊瑚白化过程

白化,是珊瑚死亡的第一阶段。

如今全球的珊瑚礁,都面临着这个巨大威胁。

为什么会白化?

因为全球变暖

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排出、困在大气层中,而这些热量中的93%,都被海洋吸收。

海洋持续不断升温,生存环境首当其冲受到威胁的就是珊瑚。

根据现在的海洋温度估计,如果放任地球继续暖化,大约25年后,所有海洋珊瑚礁,都将因海底温度过高而死亡。

叁 | 珊瑚守护者

有没有人注意到珊瑚的生存现状呢?是有的。

水底摄影师理查·维尔斯在全球为珊瑚白化四处奔走,拍了很多照片,想让全世界都看到。

▲ 理查·维尔斯

多年的潜水经验让他意识到,海洋最大的问题在于:

它的问题,人们普遍都看不到

为了让人们不再视而不见,他将两张珊瑚白化的照片寄给了纪录片导演杰夫·奥洛威斯基。

一张是健康的珊瑚,一张是死掉的珊瑚。

深受震撼的杰夫,立马组了个摄影团队,历时数月,寻访了世界各地的珊瑚礁——

弗罗里达群岛、牙买加、夏威夷、百慕大、巴哈马、澳大利亚大堡礁……

拍摄珊瑚的过程,不只是为了完成一部纪录片,更是出于对珊瑚白化的焦虑

片中还有很多因为热爱珊瑚而聚在一起的人。

有转行的广告大牛, 有半途加入拯救队伍的珊瑚爱好者, 有做了一辈子珊瑚研究的科学家。

他们都为了同一个目的——保护珊瑚。

片中还有一位从小就是珊瑚迷的年轻人查克,他负责扛着摄影机和三脚架在海底不同地点拍摄记录珊瑚。

▲ 查克

两个月之后,初来的兴奋被痛苦和无奈代替。

因为他每天都要看着珊瑚死去,昨天还是五颜六色的珊瑚,今天却全部白化。

《追逐珊瑚》在片中也呼吁了能够接触到珊瑚礁的人,邀请他们共同记录下珊瑚白化的现象。

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人,目前已经慢慢加入了这场珊瑚救助行动。

珊瑚礁是大自然的馈赠,当我们见识了美,何不竭尽所能留住美?

从《逐冰之旅》到《追逐珊瑚》,我们看到了共生共存的自然极速的变化。

环保的口号喊了多久,就证明地球的环境污染存在了多久。

然而人人又都知道,真正有能力的大国不愿意去做这些没有收益的事情;

而发展中国家又因为经济发展需要,很难改变传统的能源消耗模式。

但即使这样,我们就要放任不管,让环保成为一个又大又空的口号吗?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人类不及时采取行动,那么我们终将失去整个生态系统,每个人都难以自全。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DOCO热纪录 | ID: docochina

知乎 | 豆瓣 | 爱奇艺 | Bilibili 平台均已入驻!

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咨询微信:docokun

官方APP:DOCO热纪录

 5 ) 我想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了

“珊瑚发出荧光,它们产生化学遮光剂,保护自己免受高温伤害……这是大自然最美丽的转变,是美到不可思议的死亡阶段……仿佛是珊瑚在说,”看着我,拜托注意我……”

看到这儿,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大片大片色彩斑斓绚丽的珊瑚在白化前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似乎要努力把最美的样子留下,然后再死去……这样悲壮的时刻在今晚彻底撼动了我的心灵。

临死前的绚烂一瞥

片子从一开始就很吸引人的注意,一个风趣开朗的珊瑚学家兴致勃勃地向镜头介绍什么是珊瑚和珊瑚虫,配以大量绝美的珊瑚礁照片(btw似乎竟然治好了我的密集恐惧症),我认认真真记了好多笔记。“别管外表的复杂程度,我们走精致沉默的路线。”——喂,明明你们外表也很光彩夺目好不好!

……真的治愈了我的密恐

油画都调不出这么丰富的色彩

渐渐了解到,珊瑚礁就像一个复杂的多样性的城市生命体,它在自给自足(体内的植物光合作用使其拥有自己的“食品加工厂)的同时大方地接纳了那么多形态种类各异的生命跻身于其中,一片繁荣,多么美好的大家庭啊!并且,它的重要性足以成为整个海洋乃至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动物繁殖,人类食物来源,甚至影响到人类的文化生活经济方式,药物,防波堤……海洋没了珊瑚,就像陆地失去了森林。

扎克小哥刚现身的时候,只是一个看起来有点呆萌的设备技术员,没想到他才是全片的灵魂人物……他向镜头展示了自己家的水族箱,全是珊瑚,甚至没有鱼类……原来他是一个狂热的珊瑚迷(coral nerd)。他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珊瑚种类,他说,只要环境控制好,珊瑚没有寿命,可以一直存活在去……他痴迷认真的讲述珊瑚的样子,还有为了不让数据线断掉一个翻身扎进海里徒留一顶草帽挂在船边的样子……真是又可爱又酷毙了。

扎克和他的宝藏

帽子:我是谁我在哪???

从小就喜欢研究奇奇怪怪的东西hhh

随着篇幅的展开,扎克的团队开始研究在海底架设延时摄影机,以期拍下珊瑚最大的生存危机——白化的过程。调子开始沉重起来,设备进水,镜头失焦导致两个月白拍,亲眼看着珊瑚群在身边死去,扎克手里捧着覆满海藻灰的珊瑚尸体,“这是我最艰难的潜水体验”——扎克在海底的笔记本无声抗议着。会议上,扎克展示着他们千辛万苦手持延迟摄影拍下的图片,上几张还是灵动绚烂的珊瑚礁,下几张就是一片死气沉沉的“坟墓”……所有人脸上的笑容随着珊瑚接二连三的白化逐渐隐去,震惊,焦灼,伤心刺痛混杂在心头,眼泪不停地掉,尽管隔着屏幕,也仿佛亲身见证了那一场又一场巨大的死亡……

珊瑚白化的原因,也是让我对气候变化有了更切身体会的关键。原来,当我们在燃烧化石燃料时,二氧化碳会上升至大气层,因二氧化碳有困住热气的特性,所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越多,地球上就有越多的热能,“就像把多余的羊毛塞进毛衣里”。然而,93%被困住的热气,都进入了海洋。如果海洋不吸收这些热能,地表的平均温度就会达到50度,但海洋吸收了大量的热能,自身的温度调节就会失衡,海洋升高2度,珊瑚就会因无法适应高温而白化,死亡……换而言之,这个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为了守护自己的孩子们,发烧了……好心疼啊,终于意识到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呼吁重视全球变暖的问题,其实就是要拯救我们所有生命有机体的母亲啊。

好像努力做点什么啊!这个世界如此美丽,却在毁灭的道路上越走越快,我们再不做点什么,真的来不及了……人类在智力上进化更快,就更应该有责任去守护我们的星球才对,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不是反其道而行,用无知的傲慢亲手毁掉自己的家园。

笨拙努力的小海龟,正向这个美丽的新世界打招呼呢。它的生命才刚刚开始,这个世界看起来多棒啊。

最后记两段泪目的话。

“我们需要森林吗?我们需要树木吗?我们需要珊瑚礁吗?还是说我们可以住在一片灰烬中?”

“我很庆幸自己已经不是你这个年纪了。当我看到大堡礁被破坏的时候,我做好了心理准备。它是我生命中…物质世界里最爱的东西。我潜水潜了45年,我绝对不会在年迈以前停止做这件事(豪爽地笑声),我会一直做下去。只要我还能影响人们,我就会去做。因为我们必须做,我们别无选择。你必须继续坚持,不然等你老了你不会喜欢自己。你会更喜欢自己,如果你可以说“我已试图扭转局势”,“也许我真的影响了人们”……别让任何事阻挡你。”——已经变老的查理·维隆,对沮丧的扎克如是说。那一刻,我想起了《海豚湾》里,把显示屏挂在脖子上冲进会场,站在街头迎接人流的理查德·奥巴瑞。

心怀大爱的人,永远纯真,永远充满勇气。

 6 ) Chasing Coral

作为渺小的人类一直被大自然的壮美所征服. 然后会被人类毫无节制的破坏力所震撼. 供养了海洋四分之一生物的珊瑚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白化. 从80年代第一次白化高峰到现在全球约有35%的珊瑚已经死亡. 纪录片到后面. 看着世界各地的白化严重程度. 给人的感觉就像海洋版电影<Contagion>活生生地上演. 海水升高2度就足以杀死斑斓绚丽的珊瑚. 试想一下要有多少CO2的排放才足以让这盆覆盖了地球面积71%的水升高这2度. 如果没有这片汪洋一直以来吸收大部分来自人类排放的热量. 如今的地表温度可能高达50°. 就算你没有亲眼目睹Great Barrier Reef至少也听说过她的美. 而这片34万平方公里的世界奇迹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死亡. 总觉得环境恶化全球变暖什么的好像不是我们这代人的事. 而以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20年后这片绚烂就会死亡殆尽. 这种速度难道不会让你觉得不寒而栗吗?

 短评

我们的下一代可能就看不见珊瑚礁了…嗯,我TM一点也不乐观!

3分钟前
  • 有点迷人
  • 力荐

又是一个环境问题影响的不可逆转的结果,看到缤纷绚烂的珊瑚礁群大片死亡真的很痛心。

4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不是所有的说教都能让人心悦诚服,但这部纪录片我全盘接受。多少人儿时就渴望有能力去拯救地球,现在机会来了,做一个别人眼中的怪咖又如何。

5分钟前
  • Oasiis
  • 推荐

【上海电影节展映】环保题材纪录片。展示因全球变暖而导致的世界各地海底珊瑚大面积死亡的危急状况。巨幕上的海底世界美得让人惊叹。悦目,但不赏心。纪录片深入浅出地介绍珊瑚的各种知识,不仅大开眼界,也让观众了解摄影师们的艰辛。片尾珊瑚死亡对比画面有着无声的震撼力量

6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问题的紧迫性,纪录片把问题说明得很清楚了。采访的人,纪录片主角的选择上,我个人认为可以改进的。

10分钟前
  • bugz
  • 推荐

主题:环境的,生态的,建筑的;画面:瑰丽的,壮阔的,暗淡的。一方面让人看到珊瑚的美好与海底的瑰丽,另一方面,也让人反思环境变化带给珊瑚的危机。事实如此,但为了利益,没有国家会做更多的改变,我对这一切感到无奈又悲观。

15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Netflix真是良心,水下摄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此片也有很强的呼吁大家的环境意识。然而最吸引我的却是这个project的发起人。他曾经是个做广告,然后看着同事们整天讨论这个卫生纸到底是用2层还是层,突然觉得自己做的毫无意义,于是开始着手于自己关心的问题的。

19分钟前
  • 欲圣
  • 推荐

大开眼界。人类发明出各种新技术却用来记录死去中的海洋真的太可悲了。个人觉得比逐冰拍得更好,那个叫 Zack 的小伙子也很可爱。希望能拿这届奥斯卡。没法在官网下到行动指南的内陆居民,总结一下你能做的:支持清洁能源;减少购买动物制品;减少一次性塑料;绿色出行;使用无氧苯酮的游泳潜水防晒剂。

20分钟前
  • Jin
  • 力荐

2017.6.18@ event,SFF2017。挺触动的。活在当下,潜水要趁早,做想做的事儿要趁早。

22分钟前
  • 小雪
  • 推荐

珊瑚仿佛深海的馈赠,自然给了它最美的模样,它却在热浪里成了手无寸铁的难民。他们是地球上最沮丧的人,直视珊瑚白化后的森森白骨、自我保护进化出的荧光,难过地从一片祥和的潜水餐厅入海,绝望着一遍遍拍下美丽的消亡。如今这里只有顽固的鱼儿不肯离去,它见过最瑰丽的深海,仍幻想珊瑚曾经的模样。

2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奶飞是我在追《纸牌屋》时遇到的品牌,这些年逐渐看了许多奶飞生产线的作品,印象非常好。没有流水账的僵化、刻意、手足无措,很有灵气。很想结识背后的团队。片子内容来说,前行者值得尊敬,但要改变,需要发挥催化剂作用,撬动不易变化但拥有能量的巨大实体。8.5

32分钟前
  • 妍春
  • 推荐

这片成功的地方在于,片中每一个鲜活而充满热情的人物对于海洋生命的尊重、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担忧能恰到好处地引发观众的情感和思考共鸣,这也是很多其他同类影片没有做到的,同时这部片子也让我看到了摄影师的伟大之处和摄影的魔力所在。★★★★

33分钟前
  • yihan1010
  • 推荐

擦干眼泪,回到未来~

36分钟前
  • 適時詩士
  • 力荐

2018年奥斯卡最佳记录长片。

3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与《追逐冰川》的作者,一起再追珊瑚,这个有可能在未来25年内就消失的物种。

43分钟前
  • 神哥
  • 力荐

他對他說,「你要一直做下去,老的時候才不會厭惡自己,我會一直做到生命盡頭那時,我沒有辦法不去做,我們別無選擇。」

45分钟前
  • 慧月
  • 力荐

从头哭到尾,我已随珊瑚死去

47分钟前
  • fro🌈t
  • 力荐

又一部看哭了的海洋纪录片。因气候变化导致海水温度上升,大堡礁近三分之二的珊瑚在两年内白化甚至荧光化,仿佛是珊瑚大声疾呼“注意我们吧!看看我们都在经历什么”。近30年间,地球失去了50%珊瑚。按这个速率,在我们有生之年珊瑚就会灭绝。它们是海底多样性的基础,多米诺骨牌一倒,后果不堪设想。

49分钟前
  • N
  • 力荐

结合最新技术4K+HDR出来的效果的确震撼,是我目前看过的最漂亮的珊瑚!第三次全球珊瑚白化,没想到比率如此之高,而且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如此之深远。真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还能亲眼看见美丽的珊瑚礁!

53分钟前
  • Vince
  • 推荐

新喀里多尼亚的珊瑚产出化学遮光剂来保护自己免受高温伤害,那情景美丽又悲壮,看一眼就没忍住哭了,全球变暖的脚步太难止住了,逼着珊瑚进化求生实在抱歉,但是请一定加油,看着它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死去太让人难受了。

55分钟前
  • 胸口碎大石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