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时光2015

HD

主演:田中幸惠,菊池叶月,三原麻衣子,川村莉拉,申芳夫,三浦博之,謝花喜天,柴田修平,出村弘美,坂庄基,久貝亜美,田辺泰信,渋谷采郁,福永祥子,伊藤勇一郎,殿井歩,椎橋怜奈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欢乐时光2015 剧照 NO.1欢乐时光2015 剧照 NO.2欢乐时光2015 剧照 NO.3欢乐时光2015 剧照 NO.4欢乐时光2015 剧照 NO.5欢乐时光2015 剧照 NO.6欢乐时光2015 剧照 NO.13欢乐时光2015 剧照 NO.14欢乐时光2015 剧照 NO.15欢乐时光2015 剧照 NO.16欢乐时光2015 剧照 NO.17欢乐时光2015 剧照 NO.18欢乐时光2015 剧照 NO.19欢乐时光201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欢乐时光201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明(田中幸惠 饰)、樱子(菊池叶月 饰)、芙美(三原麻衣子 饰)和纯(川村莉拉 饰)是非常好的朋友,一有空,四人便会结伴出游,彼此之间友情十分坚实。阿明是一名护士,至今未婚,虽然身边并不缺乏追求者,但她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走进一段稳定的关系之中。樱子是一名家庭主妇,和婆婆 一起生活,儿子进入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令她有些措手不及,忙碌的丈夫又总是缺席孩子的教育问题。  芙美和身为艺术家的丈夫即是恋人又是工作伙伴,两人虽然生活和工作都在一起,彼此之间却又一种无法言喻的疏离感。纯正在和丈夫打一场离婚的官司,这段失败的婚姻里,纯是过错方,但丈夫显然并不愿意放弃他们的婚姻。艾米加油DVD版碧海追踪2:暗礁名门二淑女之心之甄心情魂篇乱世微光九连环我是机器人青葱那年GSP:终极斗士爱上男主播我的女友是保安桃姐(粤语版)正如伊索所愿最后的审判2018宁静咖啡馆之歌单身毒妈 第四季罗布泊神秘事件潜艇总动员:外星宝贝计划大侦探波洛 第二季一路向南2015鲨与鲸T实验明天记得爱上我国语大贫民你是我的春天荒野大追捕第一季下一球成名2013人魔生死恋战火西北狼迷拳三十六招幽灵大数据时代清风朗月花正开英国制造恋爱播放列表第四季我是一个贼为了皇帝稚子骄阳我们之后的世界诸神之锤阿里巴巴大盗奇兵

 长篇影评

 1 ) 实时的堆砌:通往生活迷局的漫长捷径

滨口龙介长达317分钟的《欢乐时光》给予了我们几组日本社会平常家庭的生活样本,通过四位女主角的视角传递——家庭主妇“樱子”、深陷离婚官司的“纯”、因丈夫出轨而独自生活的“明”和与丈夫一起工作却少受重视的“芙美”。

四人是经常会聚在一起的挚友,而引发她们之间话题讨论的,往往便是家庭生活。以四个人联结的友谊出发并作为基点,滨口龙介探讨了日本社会所特有的“家之困境”和“人生之困境”。

《欢乐时光》的实验性无疑是同类议题的日本电影中所少见的。导演的创作思维延续了部分真实电影运动中的特点与诉求,又以学习工坊的环境进行了剧本写作和影片拍摄、制作。而四位素人演员(片中几无专业演员)能在传统意义上并不适合被“银幕化”的平凡人物中,贡献出克制而又能量巨大的真实表演,则又让影片的这份实验性落到实处。

在简单的场景、长余的对话中,这部电影找到了一条通往生活的漫长捷径——以形似“堆砌”的拍摄、剪辑方式,来捕捉、提炼出日常,便可以在随性的组织里举重若轻,迎来数度微妙时刻,入微地展现每个人的情感状态和所遇的困境,再从内扩散至外部社会。

电影中,“身体研习会”与“读小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两大段落群戏,给人强烈的冲击,也是滨口龙介的野心所在——模糊“电影时间”(reel time)与现实时间(real time)的界限。我们在观看时,会感受到银幕内外的时间流动,所产生出的微妙平衡。

从“虚构再现真实”的角度而言,这两个效果各异的段落的塑造令人惊喜,因为其极为有效:每个段落都对两到三个场景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完整的镜头段落和几乎同步的银幕内外时间,从而塑造出真实的电影时空。

在时间的“同步”中,观众与银幕上的人物、现实中的演员产生了近乎相似的“经历感”。这是付出漫长的时间而走进银幕之中。类似于《四月三周两天》中的聚餐段落或《让娜·迪尔曼》。

身体研习会

“身体研习会”作为第一大段落帮助这部电影找到了开篇的“重心”。

背对背坐地起立、寻找同伴与自己的中心线、听对方丹田的声音(听肠气)和靠额头接触来传达思想,四套动作循序渐进地揭示了人与人相处间亲密关系的模式,即如何从信任到平衡、从接触到相知,也象征了之后会发生的种种事件。

在研习会之后的分享会中,之前此段落中通过行为传递信息量的方式迅速被置换成通过大量场景对话——樱子不经意间透露出她通过研习会,感到自己的身体受到了关注,心情受到了理解,这其实也是其遭遇困境的原因。纯也自然地透露出自己因为单方面出轨而陷入了一场持久的离婚官司中,被价值观不合的明所反问,明出走,芙美随即告辞跟上。

段落的前半部分侧重于暗示电影的主题和随后会发生的事件,段落的后半部分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和展开情节。

读小说

“读小说”作为第二大段落,一方面对前两个章节进行了“稍显刻板”的总结,也正式拉开了樱子和芙美家庭崩溃的第三章。

在其中,我们主要站在芙美的视角上,不仅和她共同聆听了青年女小说家的辞藻纷繁、内容浅显的恋爱小说,也接收到了她对自己丈夫“爱的宣言”,并在庆功宴上听到了丈夫对小说家恋爱观的拥护并出走,换成了樱子告辞跟上。

当然,这个段落也夹杂了樱子和明各自的视角(都以一种都市孤独情绪渲染),纯则作为不在场的在场促使她的丈夫公平发出了告白。

个人其实对这个段落的喜爱有限,不可否认它完成的很好,但其中滨口龙介的“创作谈”借公平之口介入占的时间实在是有点多到过分,本来如果控制地好会产生“我就夸夸自己几句”的幽默效果,目前这个则显得有点尴尬,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这个场景中人物的失真。

仿佛有预兆一般地,在朗读会和庆功宴上备受压抑的樱子向芙美吐露自己渴望“被关心”的需求,与突然遇见的“身体研习会”上触碰过额头的男性出轨。在第二段落结束之后,这三位女性角色都巧妙地和第一大段落中的自己进行了互文。

由这两个段落可见,虽然有着已经足以走进真实的“漫长捷径”,滨口龙介依然在剧本中强调了“设计感”,有巧妙之处,亦有过火之时,自信与不自信同时出现。

由此,再说回到这部电影的主题。

在“读小说”段落中,纯的丈夫公平(这条线说实话里面的人物状态情绪真的很像直接从某部黑泽清电影中提拎出来)对女小说家的对话展现出其不会是一个没有生活趣味的人,而之后的餐桌对谈中也展现了他不为人所知的感性的一面。

是什么使这样一位并非无趣的老好人的婚姻与家庭摇摇欲坠(纯直言她的精神被丈夫杀死,而丈夫去找她时也差点被纯杀死)的呢?

这部电影与凯莉·雷查斯的《某种女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异卵同胞,电影中女人们的故事在电影外也都会持续下去。

当然,不限于“她”,不止是女性,滨口龙介在访谈中提及了此作剧本的创作仿效对象为约翰·卡萨维茨的《夫君》。

《欢乐时光》不仅仅只是给我们呈现出了这四位好友作为女性所面临的家庭困境,她们身处其中的精神状态——所感到的无力、麻木与空洞,遂以各自的方式反抗,却依然不得其所;它也并没有将这些问题以模式化、标签化的方式直接扔到电影里的男性角色身上。

每个人都陷入了生活的迷局,被自己的人生所围困,警醒、逃离或麻木,或悲或喜。

滨口龙介没法给出上面那个问题中我们需要的答案,而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也无法给自己这个答案。

欢乐的时光是否真实呢?或许,只是我们面对人生时所获得的片刻的欢愉,但那也已经足够。

电影里最迷人的片刻,莫过于四位女子在电影过半时的出游。在瀑布合影,相互开玩笑似的自我介绍,仿佛大家才刚刚相识。

往往一开始都是欢乐的,但随着这段短暂的时光过去,我们还是要进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巡回。

文/徐若风 公众号:风影电影

 2 ) 经典语录

“寻找重心的过程中,它也可能消失。这种感觉应该能比沟通更能让双方紧密连结。有点像是这样子去结合(交叉手势),或相互吸引。更进一步说,就像是婚姻。而这段经历,会是一段幸福又美好的时光。但在感受美好的同时,却也会担心,这种享受会让自己的身体消失。而崩裂自己与他人的平衡。这不太像是破坏,而是崩裂。崩裂之后你又要重新倾听身体。重新构造出属于他人和自己的关系,重新沟通。然后再度结合,探索重心,又消失,平衡再度崩裂。就一直不断重复这种过程。”

 3 ) 《欢乐时光》:论观众的“养成”

滨口龙介的《夜以继日》入围了今年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可谓又一匹从洛迦诺杀出的黑马。第一次杀入戛纳就入围主竞赛,是非常少见的。毕赣也是首次入围,但被“分配”到次一级的一种关注单元。与滨口龙介相比,毕赣不是“败”了一次,而是两次。大家应该都记得,两位青年导演上一次同场竞技是在洛迦诺,毕赣同样屈居下手:滨口龙介的《欢乐时光》入围竞赛单元,拿下最佳女演员;毕赣的《路边野餐》入围次一级的当代电影人单元,拿下最佳新导演。所以,毕赣总“慢”滨口龙介一步,这是很值得注意到的。当然有人会说,《路边野餐》是毕赣的处女作,滨口龙介在《欢乐时光》之前已经拍过好几处长片了,两人论年龄、论经验都无法相比。再加上毕赣凭现在的年龄,能入围一种关注单元已经足够厉害。当然在此,必须先恭喜毕导,为华人带来了荣光;而且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争议谁更厉害的问题;而是想指出滨口龙介的《欢乐时光》确实创造出了某种新的东西,而这是毕赣在《路边野餐》中通过设计各种“花头”创造的影像奇观所不及的。

那么,这种新的东西是什么呢?以我最直观的感受来看,《欢乐时光》创造的乃是一种更强烈的真实感,而且这种真实感是通过时间的积聚作用制造出来的。我们都知道,这种电影反常地达到五个多小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可以抵抗观众惯常的观看机制所设定的注意力时限,或者是为了进行一种极端的影像实验(比如贝拉塔尔的《撒旦探戈》),一部普通的电影绝对无法保持在如此绵长的时间(再加上它似乎还必须考虑市场压力)。但《欢乐时光》就是这么长,我们也未曾听说它原先是以一部电视剧的容量拍摄(即便是电视剧,在转为电影版本上映时也需将片长进行缩减,以适应观众的观看习惯,可可以举黑泽清的《预兆 散步的侵略者》为例),或者它还有其他的剪辑版本(比如电影节片长和影院片长的区别)。考虑到它还是对四位女性日常生活的简单记录,这种讶异就会显得更加明显,谁会愿意去看五个小时的生活记录呢?

但事实证明,这部电影就应该这么长,不可再短了,或许还应该再长些。这是由具体的观影经验告诉我们的,它最为真实地说明了一部电影所有的问题。五个多小时的片长不仅没有产生任何观影障碍,比如在观看的过程中出现看不下去的无聊时刻;相反,我们看得津津有味,唯一不足的似乎还是觉得不够尽兴,希望能够不断看下去,还想继续知道四位角色她们接下来的生活。为什么最无聊、最平常的日常生活景象具有了如此深重的魅力呢?我想可以借用“养成”这个新颖概念来进行简单的说明(这词是从《偶像练习生》中借来的),我觉得观众在这部电影中就是被“养成”的。随着电影不断发展关于这四个女人日常生活的细节,观众也不断被带入场景和情境中,他们好像和电影中的角色一起观察、体验,为生活所苦扰、挣扎,并抗拒、超脱。观众和电影中的角色生活在了一起,这样时间就具有了一种本质的绵延的意义,“记录”四位女人日常活动的影像于是以“颂歌”的样式被唱诵。正是在时间不短绵长后,情感的依赖才会显得更加深刻,如同发生在爱的关系中那样。

对我而言,一种类似于爱情的微妙情感正是在观影的过程中发生的。这就是其中那位叫“芙美”的家庭主妇,让我感觉到的舒适,一种爱怜的冲动。她不仅仅只存在于影像空间里,而是延伸到了现实生活中。当我观察她的一笑一颦,我的内心获得了某种类似温暖的触动。这很类似于一种想要和某个人说话、呆在一起的情感冲动。这是任何电影都不曾创造过的情境,让观众开始能够实在地体验一种类似现实生活中才有的情感包围。而且电影显得如此美好,根本不会产生问题。我想,我是喜欢上了“芙美”,当然不是喜欢现实生活中的那位“演员”,而是电影所创造的那个角色。她完全立体地站在我的面前,我好像知道她的敏感和脆弱,她的忧伤与无奈,想要伸出手去爱护她,让她开心。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电影曾经创造出如此强烈的情感体验。我所说的这种爱只发生于角色身上,绝不是一些观众对明星所引致的狂热。后一种爱是将现实生活中已经具有的情感投注到了电影中角色的身上,你所喜欢的一部分来自于扮演角色的演员自身“创造”的魅力。而在《欢乐时光》中,“芙美”的扮演者只是一位素人演员,我们没有在任何其他电影中看见过她的身姿,想要找到她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因此,她只是在《欢乐时光》这部电影中创造了一个叫“芙美”的角色。如果观众对她产生了爱,那么这种爱也只是完完全全由角色激发的。当然,是现实中的女“演员”填充了作为角色的“芙美”的空缺形象,我觉得这里也有部分的原因,但是占少数。相似的情感同样投注在电影中其他三位女性角色身上,虽然还没有达到“爱”的强度,但一种怜爱的感觉时刻在发生。

这正是滨口龙介高超的手法,以及《欢乐时光》需要如此长时间的原因所在。让演员即兴自然地进行表演,就好像他们将拍摄现场当成了真实的日常生活场景来体验,这让我们从角色身上看到了“演员”们真实生活中的形象。很难再去辨别人物的某些特质是角色自身携带的,还是由演员从现实生活中带来的,因为很大程度上她们在“演”自己。于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观众慢慢进入她们的生活,产生了一种与她们一同生活的感受。时间越长,这种感受会越深刻。它遵循着日常生活的规则:两个人的相处难道不也在一种时间的作用下,从陌生不断进入到熟悉,从距离不断深入到依赖?电影和生活是很不同的,生活充满了矛盾与悲伤,电影则以一种美好的幻觉触动我们,让我们完全接纳它,即便电影呈现的故事同样问题重重,我们也知道自己隔身于外,它们无法真正影响到我们。这样就使得我们能以更全然、更开放的姿态去接纳电影给予我们的情感体验,电影也在以更富足、更深刻的方式感动着我们。《欢乐时光》做到了,这是一部重置了观看机制的杰作。

 4 ) 《欢乐时光》:每一刻欢愉都像是苟且偷欢



不要被它的名字欺骗,虽然叫“欢乐时光”,但大部分时候,你看到的只有生活的细碎,和进退维谷的苦闷。317分钟的超长篇,鲜少出现印象中的那种日式温情,留下的只是一张张困在生活中的脸,疲倦而迷惘。所谓的“欢乐时光”,不过是时不时出现的那些又美又没有意义旋即消失的时刻。



然而这正是我喜欢它的地方。在导演滨口龙介的镜头下,没完没了的问题、无可沟通的压抑、不知所谓的人生,琐碎、苦闷、困境,这些才是生活的主调,欢愉只是片刻的插曲。每一刻的欢乐时光,都被拍得像是偷来的,像一次次对生活的本能逃避,像是苟且偷欢。

可这不就是生活的真实面目吗?



真实感,可说是滨口龙介在《欢乐时光》中追求的第一要素。他试图用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去展现真实,5小时17分钟的时长、全部使用非职业演员、大段纪录式长镜、大量并不承载功能的对话,这些不只是形式,也是意义所在,他让我们直接逼视生活的漫长,直接抵达生活最细碎的真实。这种直接乍看上去显得笨拙,却也是一种最真正的直接。说到底,“真实感”其实并不是一个具体事物,只是一种状态,它无从“描述”,只能“触摸”。



这种对真实感的“触摸”,不只是时长的漫长和对话的无意义所带来的生理直接体验,更通过镜头语言传达出心理体验上的真实感。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两个镜头,均产生了这种效果。第一个镜头是四人温泉度假结束后,纯独自坐公交返回,车上巧遇瀑布下帮拍照的路人女子,二人隔着过道并排而坐,开始大段对话。这里只用了最简单常规的正反打镜头,但当两人的对话从随意的寒暄进行到讲述各自生活遭遇时,滨口龙介的镜头位置发生了一个小变化,由两人的侧面移到了正中间(变成了科恩最爱用的那种对话拍法),很好得配合了角色心理距离的拉近。



另一个镜头是“小说朗读会”。除去那段略显刻意的插曲小事件,镜头大部分时间都是对准正在朗读小说的作者,用几乎等同于“实际时间”的电影时间拍了出来,好像我们也坐在其中聆听。不得不说,看起来挺枯燥的,但有意思的是,每次作者读到一些略带暧昧的段落时,滨口龙介就会插进芙美和丈夫的镜头。这种呼应角色心理反应的剪辑,让枯燥中多了猜测的趣味,并且这种猜测随即就在下一场戏“庆功宴”中得到了印证。



在我看来,仅这两个镜头,已经能够说明这部看似生活镜头“随意叠加”的电影其实一点也不随意,它们有着精心的设计和明确的用意,更重要的是,它们体现出导演对生活细微的体察,这两个镜头都触摸到了真实生活中的某种微妙感。



微妙感,正是滨口龙介试图通过《欢乐时光》展示的,并由此引申出“社会人”在现代面临的巨大沟通困境。这种“微妙感”不好说“只可意会”,但从电影来看,至少是“不可言传”。电影刚开始不久,这种用意便通过一场“身体重心研习会”显露出来。这场“研习会”时间很长,从背靠背找重心到寻找身体中线,从聆听身体肠气到额头对额头意念交流,最后再回到集体背靠背起立,所有环节被从头到尾依次完整呈现。除了艺术家的讲述,参与者之间甚少言语,只有身体纯粹的交流,但她们似乎还是完成了“沟通”这一动作,甚至体会到了比言语交流更亲切的感觉。

“每一个拥抱,都是疲倦时的一张床。”我觉得这句话很能形容这种感受。



这场游戏般的研习会,无疑是一个象征,看起来身体间的接触,打破了大家的陌生感,从而生出沟通的亲近感。可这是真的亲近吗?我们很快在下一场戏“交流会”中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因为发现好友对自己隐瞒了离婚诉讼的事情,之前看起来那么“亲近”的两个人,就闹翻了。事实上,电影中好友之间、夫妻之间出现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因“沟通”而生。每当她们试图进行真正的沟通,就会陷进一种无力感,问题便接踵而来。



她们的问题反复得到短暂的和解,却始终无法形成真正的理解。这像极了影片中那场“法庭问询戏”,三位好友坐在纯的身后,听她讲述着与丈夫之间存在的问题,她说两人之间只有表面的交流,没有真正的“沟通”,她感到无人倾听、不被理解。这之后,闹翻的好友关系得到修复,而几位好友也表示好像重新认识了纯,甚至丈夫本人也在之后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感到与妻子纯有了真正的沟通。但问题在于,他们看到的,仍旧不是真正的纯。之前的“交流会”上,纯和另一位打过离婚官司的男子共同提到过,为了赢,她们都会在法庭上编织谎言,并且纯在律师问询下也露出了说谎的痕迹。



这些前后呼应的细节,却又制造出前后对比的矛盾,不停寻找“沟通”的答案而又不断质疑它,就像在“研习会”上寻找椅子的重心和身体的中线。这种摇摆不定的困境,或许正是“沟通”的答案,一如樱子的婆婆所言,重要的是掌握分寸感。这么看起来,倒更像是这些短暂的欢乐时光,引发了生活重心的偏离,导致失去平衡,最终一路崩溃。

这种沟通面临的巨大困境,本质是人如何处理与这个社会的关系,是与他人、与自己相处的困境。它像一张无形的网,缠住身处其中的人,进也不得退也不得,进也一样退也一样。甚至男性女性也都一样,所以才会在最后安排三个主要男性一个辞职找人、一个遭遇车祸、一个蹲在马路上抱头哭泣,这也是为什么比起把本片单纯看作是描绘日本特有的女性困境,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种共通的困境,无论男女,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滨口龙介给我的感觉是,他并不相信人与人之间能拥有真正的理解,至少通过“沟通”无法实现。所以他并没有像《海街日记》那样,在温情中消解生活的小波折,也没有选择像《恋人们》的结尾那样,露出拨云见蓝天、默念三遍“好了”的希望。《欢乐时光》没有“苦尽甘来”的结局,将四个女性的困境和生活的溃败一直持续到了结束,留下的只有,从始至终梗在胸口无法排遣的压抑。这样的处理其实还挺冒险和大胆的,但无疑也是成功的。

《欢乐时光》底色暗沉,偶有欢乐,不温情也不治愈,大概这也就是生活的“真实感”吧。



                         【文/宇文少横 公众号:乱云堆里(luanyunduili)】

 5 ) FIFF16丨DAY6《欢乐时光》:漫长,琐碎,狗血,真实,这就是生活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6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欢乐时光》,下面请看前线情比金坚的闺蜜们各自面对各自生活的评价了!

George:

不想结束。

果树:

片长是一把双刃剑。不欢乐,但时光总是好的。

Polaris.J:

看了两三天,应该找个周末什么都不干看的!滨口龙介再一次惊艳我!去戏剧化去表演化。每一个角色都很饱满。

心是孤独的猎手:

刚开场的时候就很不一般,给我的感觉就不像是一部电影,反而像一个素人拍的dv一样,非常的生活化,别的片子可能是尽力再还原生活,可是唯有这一部做到了电影就是生活。

盆满钵满赵+:

慢悠悠的婚姻故事合集,四段相似的亲密关系,平静的讲诉不安的情绪,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渴望爱,说到底还是缺乏亲密关系中的沟通。 勇敢后最后剩下悲哀的男士们,他们只能懊悔,但也许他们真的就是如此的人,那原罪是决定结婚的两人或者是大众对于选择婚姻的必然性?倘若果真如此,难道这样的人一辈子就只配做孤独之人嘛。大家还是去做工作坊吧,也许是唯一的出路。

RyanRyqn:

混合纪录片式的拼接加上卡萨维茨与日本传统电影小津、黑泽清的拍摄方式和机位构图,电影在没有较拖沓的情况下体现了日本社会几个重要问题,日本后311时代、少子老年化、女性身份政治等。滨口龙介文学系的出身使电影在对话和叙事推动上更具有文学性,剧本的出色的完成度尽管在视听语言的平庸下也显得独树一帜。但问题是镜头画面上并不惊喜甚至枯燥,素人演员表演生硬。

Prometheus:

看完已经两点了,在这里时间并没有像一般电影一样被压缩,而是成为了展示展示日常的一部分。通篇其实都围绕着沟通的主题去写婚姻,去写友谊,去写人生。电影仿佛是从温泉麻将局中重新相互介绍姓名开始,开始崩塌。一场研习会,一场朗诵会,几乎都是以纪录片的形式来展示,当然后者有点出戏,却又和剧情切合,结局很赞,说到想要回到从前,然后戛然而止,一切都回不去了。

我略知她一二:

他们习惯从楼梯上倒下,在黑暗中迸发,在无数个漫长日日夜夜里思考人生,他们感怀生活却无处释放,他们害怕于她们的桎梏、她们的逃离、她们的反叛,她们不破不立,就像是浴火重生后的魂魄,破碎而又虚空,她们突破后又陷入空虚,来回往复的生活令人疲倦,但是无法挣脱,这明明是不欢乐的时光,但决不是伤感的怀念,而是温存的希冀与盼望,心愿如此简单,却不知是否遥遥无期。

飞檐:

平静流淌的生活始终掩映着潜滋暗长的内心独白,用五个小时的时间参与她们人生中矛盾密集的一个时间点,无限降低对话、事件中的情绪值,但又让观者始终沉浸,只能说太高明。除了他一向擅长的那种淡然的生活流呈现,看到了滨口龙介对于女性心理、隐匿的男权、以及根植于日本文化里的压抑成分的种种探索。他或许是一个始终用心生活的人,他保持关注作品里的人物,没有一个人在其中是失焦的,都拥有着平静强大的“存在”,甚至是一个路人。

莫扎特仑苏:

仿佛回到了那个扛着摄像机上街去的时代,省略了象征化符号,没有一个人被抽干血肉成为象征,平实的讲述有无限力量,绝不是简单记录,而是让情感在无声中爆发。它创造了不可复刻的真实,摇曳的镜头下洋溢着优美的诗意,细腻的情感和人文主义色彩。同时又颇具史诗感,在主角们完成自身的情感救赎后仿佛进行了一场革命。芙美和樱子丈夫倒下时是情感载体的崩坏,是这部电影所能承载的最大程度爆发,五个小时的电影落幕,仿佛一切已经结束又仿佛生活才刚刚开始。

给艾德林的诗:

两天煎熬完,叙述太散漫还努力虚掩了诸多实质的突破点,结构即便可能原本很凝聚干练,也在漫长的文本时间中垮落,不过即便说不定这就是人家想要的效果,其实看完全日常的戏剧化故事时间所呈现的虚假空荡感,还是即打脸又没算好,因为5个多小时还真是太短到不值一提,滨口桑需要直接开全天候直播,才能让表意附着在“没有话语”的情节上,即时的极端写实才能更贴近理论上的自然主义。但是假如视捕捉下来的表意才是未经加工过的现实为生活常态的话,那这片简直是一种只要一开摄影机就必然是现实的狂妄现实观之体现,真是细思极恐,反观各位素人的表演则必然是歪曲地虚假和做作,当然即便这样,也不能下霓虹超新星韵高才短、缺乏沉淀的论断,但内心底还是觉得拍成电视剧能比电影好若干个数量级。

Hethang:

尽管坐拥着令人惊悚的时长,但整体呈现上比《夜以继日》还是好多了。滨口龙介不把狗血作为其叙述的主线,将生活的真实性与细腻感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一点上确实做的非常不错,尤其是四位女主人公之间有机真诚的互动,更能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一种态度。但在另一些方面的处理还是有些无聊了,且不说在表面上看起来处理干净了实则在细节上无处不在的尴尬点,光是在一些持续时间漫长的活动中的处理就完全与真实体现生活奥秘与情感表达的目的背道而驰:如果说“寻找重力”一段还是好笑的,那读诗一段便是完全神游般的离题——这样的一种极端表现,真的就是我们的生活吗?如果将这些部分进行适当删节,再将几位人物的情感处理得细腻些,关系的表征再弄得丰富些,我相信这部电影会更真实更动人。

Pincent:

非职业演员表演工作坊的形式确实能达到一种表情动作具有适当迟滞感、美学运镜带有纪实感的奇特效果。深入两性关系,也未抛开对日本当代社会种种压抑问题的关注,以多种由分享作为内容的活动形式(工作坊、法庭、朗读会、饭局…)全程作为载体,迎接最终卡萨维茨式的一整夜集体出逃。试图尽可能地捕捉每一个人际关系上的真实细节,以朗读会的对谈来自反总结:呈现人与人之间身体的、感官的联结,又指出其不可总结性,每场看似顺畅的交流之后,紧接着剥开人们不可交流的属性。从开始四人同框就有不和谐的“景深闯入者”,构图机位都有被小心设计,除了意外到来180度直视镜头的正反打之外,我们也应看到饭桌上人物在镜头内所处的中心位置、人物逆光的轮廓、镜头随着视线和瀑布下跌、饭桌背后列车经过的轰鸣声…

苍山古井空对月:

片子够长,所以能够更充分地塑造和走进人物,在观看影片大量对话的过程中我会想到“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句话,影片避开了狗血冲突并尽可能客观地呈现人际与婚姻中的不同立场,让观众更充分感受到生活的错综复杂。两次活动是影片的两大题眼,一者强调沟通交流,另一者则包含关于创作态度的自反以及捕捉生活中细微处的美好。同时活动也是某种契机或者说是引发问题的中介,让活动后坐在一起人们内在的某些东西显现出来。第一个关于身体交流的活动中,有意思的地方是鹈饲的脸总隐匿于阴影之中,似乎是“消隐的中介”,他引导大家参与活动,引发大家的感悟,却又不突出自身的在场。而主角四姐妹,聚起四人友谊的人最先离开,走进婚姻的人最终难逃感情消逝,有机会修复感情的契机是丈夫出车祸,这让我想到一个词——“破而后立”。

子夜无人:

孤木难支的、密集过盛的、貌合神离的、无法修补的,各种各样的亲密与情感关系形态,用了5个小时依然让人感觉难以言说。情感专家最喜欢教育大众的话就是“多交流、多沟通”,可他们有没有想过人与人之间本质上就是不可能完成交流和沟通的?或者是一方急切地表达完另一方早就关上了门、或者是词不达意口不对心、或者是站在两个海拔永恒对吼但永远错过、或者只是短暂地达成了妥协且顾眼下再说。我们都如此热衷追求被倾听被理解的那一刻,但又有多少次在面对他人同样的渴求时,我们只是敷衍地应答着、粗暴地打断了?我们就是这样自私又偏执,在波动的情感褶皱里,时而是咫尺时而是天涯。通过训练就可以听见肠道的声音,但没有办法可以听见心里的声音;当她在法庭上说出“他扼杀了我”,这句被逼到墙角才说出的话,然而那个自救的讯号没有一个人真正听到。

#FIFF16#主竞赛单元第6日场刊将于稍后公布,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6 ) “神户女子图鉴”

一开始,“四姐妹坐登山铁轨上山旅游时,我以为这会是一部中年版的《海街日记》,看到最后我才意识到这是一部把所有人命运交织在一起的“神户女子图鉴”。故事的表叙事围绕“四姐妹”的几次聚会和背后的冲突、和解展开,而里叙事则是讨论了被社会吞没在各自家庭中缺乏沟通的生活现实。“女子图鉴”不仅仅包含主角“四姐妹”,还包含艺术家的妹妹、年轻作家能势、樱子的婆婆、樱子儿子的女友、医院的小护士柚月、艺术工作坊上出现的另一位女性……每一个人的命运在影片中都值得被观察和思考。有特殊能力、敏感且极度不自信的艺术家和极度木讷又极度执著的生物学家分数男性群体的两个极端,其他男性大多都是深陷工作并在生活中缺乏情趣的社畜。导演的文本能力非常强大,各段双人对话、聚会畅谈、庆功宴上的讨论都真实而抓人。视觉表现层面则依然体现其再现正常人观察世界的状态,比如观看地铁的视觉动线、观察瀑布眼神会随着水流下降、拍完照片手机镜头朝下的瞬间等等。片中的两场活动都非常重要,第一场是艺术家的体验工作坊,让参与者用直觉去感知彼此,直击之后现实中彼此缺乏体会和沟通的主旨。第二场是作家的新作朗读会,写作手法充满个人感官描写,朗读则是不带任何感情让听者自己去“偶遇”的方式,是导演自己表现手法的表述,属于夹带私货。

其实从神户到有马温泉并不远,但对以“四姐妹”为代表的普通人来说,似乎挺遥远,更不用说那些忙着上班的社畜们。

 短评

拍得很长,却想一直跟着看完,都是日常生活,却绵里藏针,耐心,细致,井井有条,娓娓而来,细节捕捉宽厚有趣,漫长却不失分寸,应该是2017年看过的最好的日本电影(真人)了,拍这样一部生活化的电影,写这样一个日常化的剧本,应该可以成为每个热爱生活的创作者的目标。

6分钟前
  • 烟火佳人
  • 力荐

鹈饲景的课确立了“找中线”的法则,而后一旦出现180度正反打,就必有大事发生。高级。

10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siff2016#4。三星半。这是一部反剪辑的电影,将那些被传统剧情片中认为较为琐碎、缺乏叙事功能从而一般被省略处理的场景的全过程(培训课、喝酒聊天等)全部保留,组成了生活最真实的时光。我承认这种美学手法的价值,然而想问一个问题,片长五个小时的必要性在哪里?边际价值极低。

13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还行

Masterpiece. 是滨口龙介的《一一》,用力完全不着痕迹。创作方法和最终成片共同构筑了日常的奇迹,工作坊和朗诵会两场大戏精妙至极。上一次看到这么令人心旷神怡的素人表演,是在冲田修一的《去见瀑布》里。普通人的脸也是生动的,关键是要捕捉到冰山下的情绪,因此那些正面镜头充满了力量。滨口龙介没把片名写全,应该叫“欢乐时光总是短暂”,比《家族之苦》更苦上百倍。生活就是电影,电影就是生活,生活不是电影,电影不是生活——用一部电影,说尽生活和电影的辩证法,这就是滨口龙介的境界。并不是透彻了人性,而是坦诚了困惑——没有人知道该怎样生活。人生啊,充满了煎熬和讽刺,最后一刻峰回路转了吗?不,只是一个停顿,等生活的戏剧发生,也等一个失踪的人。

17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十星。属于上一年代最好的那批电影,其出世就宛如一个奇迹,在每一位素人的面容里都久违地目睹了在职业演员脸上缺席已久,又或夸张失真的表情:它们的微妙和准确让我们忘记自己坐在荧幕以前。四位主角是面前的朋友,而我们见证的是这条她们从受害者自觉地走向健全人的漫长隧道。滨口龙介独一家就足以召回整个日本的黄金年代,既有杨德昌一样的叙事效率和画卷式繁而不乱的人物志,又有侯麦-洪尚秀一派对场景氛围精准的重现,又深得小津-是枝一脉将情绪隐入凡常间,反使情绪无所不在的技艺,还时不时现出拉皮德般震悚的镜头运动,再加以黑泽清般不可言说,又无可奈何的瞬间。他说的是在职场热血,夏日治愈背后日本的隐语,这个掩饰至死的国家从未被展示和讨论的实相,这些残破没有戏剧的外表,未见血肉,恰因它们早已撕扯入骨,无处可逃。

19分钟前
  • 白斬糖
  • 力荐

317分钟,没吃饭的从下午看到晚上,不觉得累也不觉得乏味。全片几乎都是业余演员出演,几乎都是通过坐着对话展开剧情。动作极度受到抑制,而情绪掌控极好。片中没有一个坏人或者好人,主观的价值判断是回避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实的客观呈现,呈现每一个人都在努力逃离却又逃离不了的困境。

23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形式上是利維特加卡薩維蒂加小津,故事上更借助結構對應主題,但問題係,形式的呆滯,長鏡頭的多餘(這些鏡頭下的日本人是從未見過的咁誠實,誠實到像諗對白),導演對於「時間」的處理,角色的建成由對白形成,但慢慢走向木偶化,最後更變成一場遊戲,一切都是和觀眾玩的遊戲,但來得笨笨的玩法。

25分钟前
  • 何阿嵐
  • 还行

不是日影,而是日剧,还是最好的那种。滨口龙介的镜头带着生活的温度,所有日常琐碎和两性关系的巧妙叠加,像有吸力般将观众带入四位女性的人生。虽然膀胱忍得快爆了,可是五个半小时实在太短了,真的太短了,为什么会这么短!!!

2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4.5;片长验证承载日常容器必要性,正如被时光侵蚀和惰性磨损而失去温度的婚姻一样,沉浸于时间波纹涤荡的我们,与被在婚姻中浸染庸常的千张面孔一般被推到“前亦地狱后亦地狱”的境地——“迟早要出乱子,迟早要决裂。”四种家庭模式和「交流」的无效性,「言语」和“文本性的人”在其他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现,而本片要说的是“身体比起言语更诚实地反映着人的内心。很多年后想到去看瀑布的路上新绿满眼,也会觉得那是最完美的欢乐时光,涓涓细流里蕴藏的隐秘转折(“潜文本会赋予角色们的行为合理性”),我们终将被日常稀释、被打败,终于在放弃伪饰和努力之后还能直面下个地狱;去戏剧化的剧本和表演真是令人惊叹。无数“中线”的建立,无数过肩镜头中前景的虚焦或特写,赋予摄影机和摄影对象之间的“对话”,即为“未来的他者的无穷目光”。

2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四人的出行是happy, 其余只是hour: 芙美的报复,樱子得不到回音的忠诚,明的自我拷问,纯的不停的告别(贡献了全片最动人的几个段落)。选择花五个半小时看这部电影就好像开头四人参加鹈饲的重力课程,你满心怀疑,但你最终dive in.

34分钟前
  • SaturnianAir
  • 力荐

「五小時的電影?太長了吧,我才不要看呢。」「傻子,若你連坐在舒服的椅背上聽五個小時音響講話都作不到,又要怎麼面對現實中排山倒海的話鋒與爭議?」形式本身的意義大概是如此吧,我猜。

36分钟前
  • 焚紙樓
  • 推荐

渴望有人倾听、渴望有人理解、渴望一份心灵契合的爱情...只是相敬如宾、恪守秘密的自己,又哪能走进彼此的内心呢?这在当下的社会多么的普遍啊。内心的焦灼最终也只能在陌生人身上寻找慰藉,短暂的欢愉让自己麻木与遗忘。哪有什么欢乐时光啊?只是暂时离烦恼的现实生活远一些而已。

4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屬於日常的機械式演進,卻又有屬於日常的洶湧餘味,排演的方式也許意味了某種新影像的形成,在虛構和記錄的邊界中尋找到重心。workshop后的酒桌對話突然切到Jun正面半身的類似記錄片模式的近景,還有Jun被送走以後鏡頭停在那個空的汽車副座位,這兩段調度印象深刻。Happy hour一點也不快樂

45分钟前
  • 阿树
  • 力荐

爱是层层累积成失望,在一起的时间都变得漫长,连同昔日欢愉被瓦解与埋葬。

47分钟前
  • 颜落寒
  • 力荐

目前看过的最长电影。因为长,所以哪怕是一次修习,一个饭局,都能提供足本,而足本提供了更强的在场感。日野评述能势小说,作者、主角与听众/观众,在尽量不带感情的讲述中,形成一体。而在一个即便锋芒处处却又坦率得礼貌的氛围里,其实对错早已让位给自我。有很多共情,叫人检视出判断的准头,其实要比寻找对方身上的中线要难得多。樱子的婆婆说,婚姻前后都是地狱,既然如此,不如前行。可前行,未必只有哑忍这一条路。四个女人的自我意识开始成长,或者说,终于肯去,敢去成长。不管抉择如何,死水里挣出的一点点波澜,都是壮丽。@虞社,滨口龙介作品展映。导演说前半部并无剧本,主要是演员在他的大纲下创作初稿,再行碰撞,最终两个半小时的预想翻了一倍不止。电影写的是日常,却是灾后的日常,是虚构的日常。想看宣萱黎姿佘诗曼蔡少芬演一版。

50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上海电影节展映】被这部317分钟的神作彻底征服!四个30多岁的女闺蜜,四种性格与婚姻状况。全片靠大段台词推动,尤其是两段纪录片般的群戏。不仅不觉拖沓冗长,竟然引人入胜金句频出!从小清新游玩吃饭到面对各自婚姻危机,女权主义逐渐显现。结尾神走向,戛然而止。剧本牛逼!非职业演员也很出色

53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為甚麼要有四個女主角?明明說的好像是同一件事。相識廿五年的四分之一、湯氣小說的四肢異想、以至麻雀戰局。因為四重奏,高低快慢,方為一體。

56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5小时17分钟,看到了很多熟悉的神户街景,也感受到了很多身边的事。这五小时的映像或许略显乏长,但这种完全“日常化”(全是业余演员)的手法就好像把电影时间转换成“生活时间”那样,给你带去了<Happy Hour>。何为电影,何为演技,何为幸福,看完这部作品后确实会得到新的答案

57分钟前
  • xxhhcc
  • 力荐

这根本就是“PASSION-2008”的悠长版。尤其前四个多小时是非常舒服的,看她们聚会、聊天、打麻将,坐各种交通工具会觉得日本人的生活真是干净舒适。濱口竜介把剧情冲突留到最后一小时,而且和“激情”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渣男、彻夜、摊牌、两两交心。像普鲁斯特,路人都不是路人,而是时光,欢乐时光。2020.11.21 大银幕度过这段时光,既是愉快,又筋疲力尽。尤其喜欢前半段,像是一些未知的戏剧探索,后半段则是瓜熟蒂落,或许不一定符合每个观众的预想。想到这里突然觉得应该去重温里维特的OUT了。

60分钟前
  • vivi
  • 力荐

#SIFF# 5小时17分钟,像洗了一个盆浴。四个女人的日常,渐渐蒸馏出浓度。读书会这段也很巧妙,构成一个自反式的结构。结尾也很妙。

1小时前
  • btr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