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

完结

主演:文兴宇,宋丹丹,梁天,杨立新,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北京话年份:1993

 剧照

我爱我家 剧照 NO.1我爱我家 剧照 NO.2我爱我家 剧照 NO.3我爱我家 剧照 NO.4我爱我家 剧照 NO.5我爱我家 剧照 NO.6我爱我家 剧照 NO.13我爱我家 剧照 NO.14我爱我家 剧照 NO.15我爱我家 剧照 NO.16我爱我家 剧照 NO.17我爱我家 剧照 NO.18我爱我家 剧照 NO.19我爱我家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浅谈中国两部情景喜剧

         中国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情景喜剧(情节+影响力)乃是1994年的《我爱我家》和2005年的《武林外传》。
         前者胜在地方色彩鲜明和反映内容涵盖面广。这个作品有北京地区市民浓厚的生活气息,且每个人物个性饱满,三代人的时代特征突出。比如作为退休老干部的爷爷参加过抗战,经常搬出旧社会的革命论调,且死要面子;大儿子是机关中的小职员,大小算个知识分子,但却碌碌无为,文采也不行;大儿媳是评剧演员,这个身份极为尴尬,她自诩为艺术工作者,其实大部分时间闲在家中,经常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二儿子是北京常见的游手好闲的无业青年,没什么本事,却总自以为怀才不遇;小女儿是中文系大学生,浪漫朝气,也有些文人的毛病;小孙女上小学四年级,正是对事物说她懂懂得不多,说她不懂又懂一点的麻烦年龄,再加上家中请的“家庭服务员”,妙趣横生的事情便一件接着一件了。
         后来的情景喜剧之所以比不上《我爱我家》,一个原因是没有突破,一味的模仿《我》剧一家人的形式,更要命的是学了却没学到最精髓的部分。《我》剧人物繁多,题材涉及面才能广,《东北一家人》中有两老,没有《我》剧中的知识分子阶层,《闲人马大姐》人物更加单调,编不出什么故事也属正常。《我》剧能写爷爷老傅和死对头老胡在区里针锋相对,大儿子带着文人的天真想改行、下海、赚大钱,儿媳以为自己是一线艺人,二儿子试图暗箱操作中一回奖,甚至是小孙女也有 “早恋”,迷歌星之类的小插曲,一些每个家庭都经常出现的琐事以及由于每一类人的不同个性而普遍发生的事情和摩擦,用戏剧化的夸张与巧合演绎出来,吸引到庞大的观众群,当是意料之中。
         而对情景喜剧的编剧来说,笑料需要的是想象力,但文采与知识面也同样重要,否则只能成为毫无依托的瞎掰,喜剧语言也会变成干涸之泉。《我爱我家》具备这两个条件,继它之后横空出世的《武林外传》同样如此。
         《武林外传》胜在“与时俱进”,《我爱我家》已经是九四年的旧调调了,这么多年过去,还搬用它的老模式,当然注定失败,更何况重要的编剧梁左也已仙逝。《武》剧完全跳脱了这个壳子,开辟了新的光明大道,无厘头式幽默的加入,对时下最流行事物的调侃,现代时尚用语的敏锐把握与运用,都让该剧有自己的时代特征。
          接着文采这个话题,没有文采与知识面的喜剧只能沦为低俗的“恶搞”,当然这个“低俗”指的是“低于普通老百姓的欣赏力”,喜剧要的是大众化,不要“高雅”,也不要“低俗”。想得多一点的人看出讽刺,想得少一点的人笑笑就过,这才是喜剧。所以需要想象力与文采并重,这是《我爱我家》与《武林外传》的成功向我们证明的。它们或机智或警醒的语言和文字都给我们以深刻印象。比如《我》剧中有一集是讲述他们家的小保姆在街上被星探相中,去参演一个电视剧的故事,该集的标题为“彩云易散”,小时候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只能按字面去理解,上初中读了《红楼梦》才知道,这是曹雪芹给丫鬟晴雯写的一段判词中的话:“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彩云易散”四字正好概括了小保姆渴望出人头地,不甘“身为下贱”,又最终破灭的情状。《武》剧的例子也很多,一段吕秀才“说”死姬无命的经典对白就让我叹为观止,这段话不仅包含了哲学中关于宇宙本源问题的探讨以及宇宙本体询问,更包含了精神分析学“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无怪乎姬无命会被这样生生地“说”死了,果然是“知识就是力量”呀,而佟掌柜计划飞上火星的一段酣畅淋漓的陈述同样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所谓的大气,就是如此了。
          而《武林外传》更高明的地方是作者熟读武侠书籍,将时代放在了一个迷你江湖中,不仅使观众聆听这些现代社会深奥论断时,因时代背景感而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发出笑声,更是嘲笑了如今荧屏上充斥着的古装武侠片(当然具体内容方面它的讽刺面非常广,不只是武侠片而已,比如经典台词“我上头有人!”),收视率得到如此佳绩,自然是实至名归。
P.S.
          中国情景喜剧演员的演技都没话说,毕竟话剧演员的底子厚,工夫过硬!
          另:据说《武林外传》在台湾收视不佳,观众抱怨看不懂,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部剧所需的文化氛围与底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a4709601000odc.html

 2 ) 我爱我家经典台词

《健康老人》那集 一家人都在劝老傅戒烟时,老傅(很为难的):“唉呀~~~~~这个问题就要慎重了,你们知道,我17岁就参加了革命,在严酷的对敌斗争中学会了抽烟。那时侯的条件都很恶劣,经常连饭都吃不饱,搞烟就更困难了,真可以说是少年壮志无烟抽啊。” 志新:“那您把烟戒了不就得了”? 老傅:“(得意的笑了)怎么?向困难低头吗?不,我们是用特殊材料制出来的人就能够抽用特殊材料制出来的烟,这么说吧,凡是点燃能够冒烟的,除了导火索以外我都抽过”。 (老傅戒烟时回忆起困难时期的烟草) 老傅:香烟质量是差一点,人称“紧嘬牌”,必须“背着风,就着灯,儿子叫爸不敢应”——可也聊胜于无嘛! (和平走穴尝到甜头,回家以后) 圆圆:妈!今天演出都谁去了?全是大腕儿吧? 和平:也没什么,也就是阿敏阿玉阿英,阿东阿欢阿庆,还有说相声的阿昆阿巩阿文,演小品的阿宏阿山阿丹,唱大鼓最大的腕儿就数我啦!(喝水)怎么这么烫?再给我兑点儿凉的! 圆圆:妈!您现在跟他们……都认识啦? 和平:反正他们让我签名儿我都给他们签了,我这人从来不爱摆架子,特别是跟阿巩一块儿说相声那阿群还集邮,弄了二十多个首日封让我给签,累得我腰酸手疼! (歹徒行凶,志国被吓倒,警察来取证,一一调查) 傅明:案情是严重地,啊,性质是恶劣地!究竟恶劣到什么程度,我没有深入调查,也不好随便定性。 男警:我……这个……我们不是请您给案子定性,那、那是法院的事儿。 傅明:哦对对对对,总而言之啊,在光天化日之下,啊,发生这起持刀伤人的案件…… 男警:老、老同志,案件发生的时间是晚上。 傅明:哦……对,是晚上;晚上,就可以为所欲为吗?不管白天晚上,都要遵纪守法。啊,不要以为是晚上,就可以随便杀人哪!啊,同志,我这个话说得对不对呀? 男警:对对,您这话没错;不过……说不说都成。 —— 傅明(退休前要转任妇联主任):我刚进去就见个女工,跟办公室几个人嘀嘀咕,嘀嘀咕,我让她有话摆到桌面上说,她说这话不让我听,只能说给妇联同志她们娘家人听……什么娘家婆家,都是一统天下一家人嘛! 后来说是她丈夫打她,胸口抓得青一道紫一道,“要不是您这儿坐着个大老爷们儿不方便,俺就脱下来让您瞧瞧……” 妇联那几个女的说话也是欠妥,“没事儿的大姐,老傅咱副局长也不是外人……”你们猜那女工怎么说?“别说是副局长,就是副总理俺们也不能随便让他瞧!”你说你那个鬼样子嘛!哪个副总理愿意瞧你呀! (圆圆有一次也在背地数落志新) 圆圆:我二叔啊,是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如果还有比躺着更舒服的姿势,我估计她也不躺着了! 志新说:“二混子!” 葛优说:“你怎么知道我笔名!” —— (葛优演的骗子春生正赶上吃饺子,自己进了厨房,马上又出来了) 春生:大姐,我这样吃心里不塌实。 和平:有什么不塌实的,别客气,你就吃吧。 春生:不是客气,您这儿有醋吗? —— 有一集里,老傅被自行车撞了,刘大妈回来报信“我今儿早上去菜市场买猪肉,我听说那早上的猪肉是新宰的,可我还没到宰猪的地方呢就听见你爸叫唤了” 有一集和平失忆,刘大妈形容和平口吐白沫“志国,你见过那刚上岸的河螃蟹吗?” —— 贾志国冒充心理医生,结果来了个具丑无比的老姑娘 她进门就说“我就不明白了,你说,这人要是长的好看了,生活,它怎么就那么难呢!” 贾志国说:“别人的事儿那您就别操心了” —— 《就职演说》一集,贾志国给家人念就职演说词: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今天我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忆往昔、看今朝、想将来”,“满圆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祖国跨上千里马,改革春风扑面来”,“问取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和平:你来吧,我走了 ! —— 《死去活来》那集,和平死过去以后,家人为她写的挽联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为有牺牲多壮志,你用真情换此生”~

 3 ) 《我爱我家》其实是一部悲剧

《我爱我家》小时候根本看不懂,就觉得一帮子人在耍贫嘴。后来反反复复地看了好多遍,才觉得这部电视剧真是处处机锋,步步用典,映射了建国后几乎所有的重大政治事件。 其架构竟然是《红楼梦》式的草蛇灰线,伏笔千里,从一开始的热热闹闹,到最后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编剧梁左是个幽默的人,又是一个个人生活非常不幸的人,所以他在笑料里其实暗示了很多一个家庭里的人情冷暖。

想想老爷子一开始被反攻倒算;想想志新从海南回来,每个人都问他:你怎么还没回去?想想志国要分房子时候的前倨后恭;想想贾小凡出国前后不顾一切要脱离家庭的表现;想想老爷子最后得“癌症”时一众人的厌烦……太悲凉了。

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在笑,但是第二遍我已经笑不出来。听着现场观众在老爷子装病时候的哄笑声,真是又在戏外为本剧增加了一次悲剧色彩。人啊,真是太孤独了。

 4 ) 怎么打小三才爽?他们27年前就有答案了

谢天谢地,《三十而已》终于结局了。

刚开播时候大家特别期待。

三个都市女性一起撕掉年龄标签,光看宣传照就觉得有爽到,豆瓣上打到了8.2的高分。

然而,结局一出,令人闪腰,评分直接掉到了6.9分。

今天我就在这里回收一下被《三十而已》闪到腰的观众,整点真的爽的,安抚一下你们欲爽不得的心情。

要知道,打绿茶婊,骂小三,喊金句口号……这种小把戏的快感,转瞬即逝。

货真价实的上头是啥模样?

味道正,high点足,后劲够绵长!

现在,就拿你闪到的腰跟我换一部剧,一部观点先锋,暴打当代热搜的真实爽剧——

《我爱我家》1993年开播,当初看这剧的小朋友,现在都长成叔叔阿姨了。

不管你看没看过这部剧,但你肯定被这剧的存在感刷过屏。

技术大神做穿越视频,手工大神把剧中布景做成微缩模型,

用心程度路人都觉得感动。

更别提这剧的顶流食粮——葛大爷表情包。

仅凭一张截图,就能在27年后的今天继续引领时尚风骚。

同款T恤一炮而红,同款姿势cosplay被全民打call,顺利出道。

相比各季限定的爆款网红剧,《我爱我家》的粉丝爱得淡薄,也爱得长久

每日多爱一点点,日日复月月,月月复年年,年年复此生。

我爱我家后援会2013年注册的微博,7年如一日。

到现在还在为一部十几年前的剧蹭热点,比我们新媒体在职小编还敬业。

别人看电视剧,都是转发金句截图

《我爱我家》的粉丝,都是传阅剧本品读

玩台词梗那都不算什么,剧里的各个细节都要给你进行考究。

大到贾家住房位置,小到角色随口说的几个明星,他们都要扒上一扒。

知道答案的朋友,把名字打到公屏上

一个角色家里的房间位置,都能从2014年一直讨论到现在。

万字剧评、人物小传各个张口就来。

别的电视剧都要讨论最喜欢哪一集,《我爱我家》的粉丝只关心哪集最不好看。

互相安利看得上眼的剧,就像给失恋的姐妹推荐新欢,都是粉丝自愈意难平的证据。

从民间到官方,都把《我爱我家》捧在手心里宠。

上到《三联生活周刊》,下到粉丝自费出版,

一言不和就给你出一套专题杂志,就差把“我想死你了”写封面上了。

《我爱我家》的粉丝非常苦恼,感觉像是得了什么重病。

沾上《我爱我家》就戒不掉不说,看完这个剧,再看什么都觉得索然无味。

能让这帮粉丝爱到病入膏肓,这剧肯定有点东西。

说起来,《我爱我家》的出身非常了不得。

当时中国还没有过情景喜剧,观众走进剧场一起哈哈哈,这样的形式谁也没见过,在当时可是妥妥的先锋剧

策划王朔,导演英达,还有灵魂编剧梁左

每一个都是big胆子的剧界icon,出了名的敢写敢拍。

这几位凑一起,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有的台词现在看起来都又爽又狠,只能狂拍大腿惊叹:“哇,这也能播!”

文良:你(当官的)爷爷一失误,
我(老百姓的)爷爷就要饭了。

现在电视剧讨论怎么暴打小三才解气的时候,27年前的小凡就已经在大学进修婚外恋课题了。

贾志国:学校分你的是什么问题啊?
小凡:第三者插足问题。

这剧的观点之先进,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热搜终结者。

前几天有个热搜,林小宅分手后立刻有了新男友。

“谈恋爱无缝衔接有没有错”这一个话题在网上吵了好几天,其实《我爱我家》里早就有解答了。

傅明:有爱的自由,也有不爱的自由;
有爱你的自由,也有爱他的自由;
有过去爱你现在不爱你的自由,
也有过去不爱你现在又爱上你的自由嘛!

这可是27年前的电视剧啊,我的朋友们。

《我爱我家》就是这样,披着最家常里短的外衣,说着最怼当代杠精的实话。

宋丹丹饰演的和平女士,过着典型的中国已婚妇女的生活。

有工作,演艺工作。

有家庭,两个老人还有丈夫和一个孩子。

光看这设定,我就能脑补一万种影视剧里贤妻良母的角色。

隐忍、谦卑,不好意思,这些“优良传统”你和平阿姨统统没有。

现在的独立女性担心自己表达观点,会被说是打拳的时候,你和平阿姨就已经在嬉笑间重拳出击了。

和平:我白天上班,赚得钱交给家里。
回来还要伺候老的伺候小的,晚上还得陪贾志国睡觉。
我就是贾志国一通房丫鬟,地位还不如保姆小张呢,小张还有工钱呢。

先锋大戏之所以是先锋大戏,绝对不是说说台词,喊喊口号而已。

《我爱我家》这个“家”里,各种细节都散发着平权的氛围。

这部剧里爷爷傅明在家里年纪最大,而且是机关副局长退休,说话自带官腔。

一出场就散发着“爷是老干部”的气场。

不要说在电视剧里,就算是放在一般国内家庭。傅明这样的老人肯定是家中话语权最大的,所有人都得听他的。

然而在《我爱我家》里,完全没有

有一次傅明老人要大兴土木改造家里,包工队都呜呜泱泱杀进来了。

但是因为这件事没经过家里人同意,全家人果断合伙把他们哄走。

在这个家里,什么事都要大家一起商量,会听取每个人的意见,哪怕是保姆小张的意见。

小张:大姐,你前几天不是说让我当家作主。

这到底是个什么神仙家庭?我一点都不想去顺义富豪家里当月嫂。

我只想穿越到《我爱我家》当保姆,能管退休的副局长那种。

这部剧观点这么新潮,但是看下来并不会让人觉得说教。

家庭氛围特别美好,但是不会让人觉得悬浮。

首先是台词很口语,很真实。每一个观点都很丝滑地流到你心里,不会给你搞假大空的金句口号。

更重要的是《我爱我家》场景特接地气,厨房挂着的锅碗瓢盆,感觉都是做饭随手放的。

餐桌旁的椅子摆放也厉害。

几个椅子都不是配对的,一看就是随着家里人口增加一点点添置的,处处都是生活气。

不像现在的电视剧,一点人味没有。

住房全是高级样板间,角色设定全员精英,追的是一种完美的假象

虽然《我爱我家》里傅明老人也是个典型的精英设定,退休干部plus大家长,在剧里负责慈祥就行了。

但是《我爱我家》没有把他符号化,而是给了傅明最真实的人性

显得正里带歪,格外可爱。

傅明:让一个十八九岁的大姑娘在我眼前晃悠,我要万一……啊。
我的晚节还要不要了?后人怎么评价我啊?
我的追悼会还开不开嘛!

真正好的作品会超越时间,角色会留在人的心里。

就算是10后的孩子看了也会觉得亲切,会想去串串门。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会变的,身处的环境起起落落,身边的人会离开,会老去。

但是,经典的作品不会。

即便已经完结,即便角色的演员已经不在。

但是它营造的氛围还是会在你心里生长。不管是五年还是十年,只要你想起,他们就在那里。

为什么总有人喜欢一遍一遍看老剧?

明明剧情已经不能够再熟悉,台词说了上句就能接下句,角色每个眼神都在我们心里早有预期。

但还是想跟剧里的角色多相处一会,想要在那种生活里多沉浸一会。

听听和平贾志国打情骂俏,小大人圆圆和小张拌嘴,傅明老人拿着烟欲言又止“这个这个这个……”

看看吕秀才和小郭吵吵闹闹,小六老白翩翩尬舞……

湘玉举着酒杯念念叨叨“幻境再美终是梦,珍惜眼前始为真。”

聊聊瑞秋和罗斯漫长的分分合合,莫妮卡和钱德勒教科书级的求婚现场……

乔伊永远用不腻的“How you doing?”

在我们还不知道生活会变成什么样的时候,他们已经把生活最好的一面和最坏的一面都预演了一遍。

当我们真正遭受生活的重击,陷入无助的彷徨,无人可依赖的时候。

They'll be there for you.

给我们安慰、纾解、答案和快乐。

如同我们第一次点开播放键的那一天。

作者/ 笑 我 编辑/ 影嘤嘤

视觉 / 奥西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5 ) 无法超越的经典

回忆系列。当年说全民观看不为过吧。每天期待着新的一集,至今所有主要演员历历在目,后来看到他们演的别的剧,都很难摆脱当年的形象。
    主要演员都是话剧功底,台词、舞台表演都极具功力,客串的明星大腕之多,经常带来惊喜。葛优客串的那两集,现在还出表情包。
    反映的社会现实也特别贴近实际,金句频出,两三集反应一个社会问题,有尖锐的,有温情的,还满满正能量。编剧也是大手。
    后来的情景喜剧,已无法超越。

 6 ) 快二十年了,那一家人,还好吗?

      今年是2013年,傅老要是健在的话,已经86高龄,这位老革命是“旧社会吃过糠,抗、日、战争扛过枪,解放战争负过伤,抗美援朝渡过江”,当然是带有夸大的成分,朝鲜战场那会儿老傅应该是没参加,但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是事实。纵观这位老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壮阔的一生,1927年出生,17岁参加抗、日,随后又参加内战,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又经历了三反五反,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晚年退休后和大部分老干部一样,在家安度晚年,傅老身上既有老一辈长者严肃认真的一面,又有老顽童的一面。在50年前的初恋女友文怡找他要批文的时候,他进行了极为复杂的思想斗争,最后宁可让文怡恨他一辈子,也不愿意利用职务以权谋私,算是体现了一个老干部的高风亮节。社区竞选健康老人,老傅因为戒烟的事儿装疯卖傻让人忍俊不禁,志国夫妻俩出差时,这位60多岁的爷爷又跟10多岁的小孙女较上了劲儿,因为觉得志国一家不关心自己,他又独自在家玩起了儿童玩具,平时没事的时候就爱跟老胡打打嘴仗,怎么看都是个老顽童形象。不过傅老身上也带有一定的官、僚、主、义,喜欢搞面子工程(大兴土木搞房屋装修,未经大家允许就招来好几拨包工队,弄得鸡飞狗跳,最后志新拿着饭勺一个打七个才把他们赶跑),爱听奉承话(被车子撞伤了后,被几个肇事者轮番拍马屁拍得飘飘然,最后连赔款也不要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贪大求洋,好大喜功”。这位性格特征鲜明,集正气凛然的老同志和搞笑搞怪的邻家大爷形象于一身的老人是《我家》灵魂人物。多年以后的《圆圆》里,中年发福的志新用略沙哑的声音跟圆圆说:爷爷已经不在了,想对你好也没那份力啊。听到这句话时,不禁鼻子一酸。还好圆圆家已经重新装修了,如果还是二十年前那个布局,看到老傅经常坐的那个沙发空荡荡的,我一定会忍不住流泪的。没有了傅老,这家就好像少了灵魂一样。斯人已去,只能在此缅怀一下故人,愿傅老(及扮演者)在天堂一切都好。

    今年,1950年代初出生的志国61岁了,和平也快年近花甲了,这对共和国下成长的一代,从解放初期“祖国的花朵”到文、革时候相知相爱,经历了改革开放,生下了圆圆这个80后独生子女,目睹了90年代初经商下海大潮,也遭遇了单位倒闭下岗在家的困境,依然是相濡以沫,算是一对典型的中国式夫妻了。志国因为看到当年的发小一个个升官发财、名利双收,心里很不平衡,也曾想辞掉工作另谋出路,在经历了搞绘画将白纸涂成了黑纸、做根雕将树根劈成了柴禾、卖包子让大家避之唯恐不及之后,终于看明白了一些事情,不再好高骛远,安心做回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和平呢,因为一次机遇跟一些大腕儿演员同台演出,沾了他们的光,也开始自我感觉良好,琢磨着自己独立走穴搞场演出,结果在经历了惨淡的票房纪录后亏损了两万块,让一家人“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了解放前”。这些事情反映了那个年代下很多小人物不安于现状,想逆袭而又无望的经历。虽然在《圆圆》里,志国当上了局长,和平成了知名演员,但总觉得这是为了配合和谐小康的主旋律而给设的剧情,有点狗尾续貂的意思。我心中的志国依然是那个穷酸却又有点清高的上班族形象,和平依然是那个没见过啥世面却善良有时还爱贫嘴的大鼓演员,这些小人物所具备的本质才能演绎出一幕幕精彩的故事,大时代作背景、小人物来演绎,这就是《我家》的独特之处。
        
    今年,1963年出生的志新50岁了,过了知天命的年纪。这位曾经吊儿郎当、袜子上破洞懒得补的年轻人,算是那个年代较早下海的一帮人。做生意的人三朝富、五朝穷,失意时,他被志国夫妇挤兑,说他“文不能测字,武不能卖拳”,得意时,他带着一家子花5000块吃了一顿大餐,让志国夫妇羡慕嫉妒恨。虽然做生意也没赚啥钱,生活总是起起落落,但比起中规中矩的志国,他的生活要精彩得多,尽管“待业在家三年”却依然“花钱如海”,志国拎个人造革的皮包去上班的时候,他也许一身西装革履,头发梳得锃亮,装模作样做起了皮包公司的“假总经理”,当志国夫妇晚上没啥活动只能看电视的时候,他也许在跟胡三儿在“玩拱猪”,当志国周末在家写就职报告的时候,他也许跟溜达姑娘在约会,也许跟艳红在打情骂俏...不过,尽管生活上比志国精彩,但是感情上却遭受了不少挫折。尽管跟艳红青梅竹马,彼此心里也都有那么点意思,可是俩人都不愿意说出来,而且还喜欢对着干,成了一对欢喜冤家。志新谈了各种类型(猪马羊猴鱼)的女青年,都被艳红一一搅局或吓跑,好不容易勾搭上一个溜达姑娘,又是个犯罪分子。看上了富有江南气息、小家碧玉的小晴表妹吧,却又牵出一个不愿意接受的真相。另一头,艳红对风流倜傥的阿文一见钟情,随即双飞去了海南,这一下让志新觉得心里被掏空了一样。实际上,对于志新,我一直比较关注他的个人问题,如今年过半百的志新,是否还是单身一人呢?最后是跟张总结为秦晋,还是跟艳红再续前缘,从头再来?--恐怕只有茶餐厅里的那个西装革履的中年贾总自己知道了。

    今年,70后的小凡也44岁左右了,那个曾经青春靓丽的90年代女大学生,那个曾经对自己导师产生懵懂情怀的美丽少女,如今应该是一位美丽依旧又不乏知性的美籍华人女性了吧。我大概能想象出,在美国的别墅里,小凡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着儿女们在草坪上玩耍的场景;或是周末跟先生一起开车前往百老汇看歌剧的情景;抑或夫妻俩在学校里坐在观众席上观看孩子参加橄榄球比赛的场面。一直觉得,小凡这样的知识分子还是比较适合生活在国外,换做家里其他人都不适合。根正苗红的老傅自不必说,志国和平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男女,加上深受傅家的革、命思想影响,也许对国外生活存在一定的向往,却又有很多的顾虑,志新身上特有的市井味儿和老北京气息,注定剧情只能安排他创业,不可能安排他出国。只有小凡,那个年代具有新潮思想的大学生,敢想敢做,敢于面对面跟固执的老傅叫板,大胆说出自己要去美国的想法,并在志国和孟老师的帮助下争取到出国的机会,尽管当年说“一定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不过还是被老傅给不幸言中:“放你出去,你还回得来吗?”“美国那是什么地方?凶杀贩*毒,卖银漂昌,一贯的歧视有色人种,白天让我们戴着手铐脚链,晚上还把我们关在汤姆叔叔的小屋里...”可惜老革命老傅口中那洪水猛兽一般的美帝国实在吸引力太大,不仅是对门“假洋鬼子”老胡年轻时留学的地方,也是他姐姐贾淑芬跟随国、民、档丈夫晚年定居的地方,至今依然吸引着不少中国人移民到那里。

    今年,80后的圆圆31岁了,已经步入而立之年,应该已经结婚有了孩子。就像那个曾经套着红袖箍爱管闲事而今满脸皱纹的余奶奶回到杨柳北里说的那句话一样,“圆圆长大了,出息了,可惜老傅同志看不到了”。其实自己也是个80后,圆圆的生活似乎是所有80后的缩影,小时候也爱顽皮捣蛋,但总归是中规中矩的一代,那一代开始大多是独生子女,曾被父母老师们称为“小皇帝、小公主”,“二十一世纪中国的主人”,“未来四化建设的接班人”,那一代人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80后大学毕业,开始踏上社会,然后一个特殊的现象出现了:这是两极分化的一代人,一部分80后已经早早婚嫁生子,孩子都已经上学了。另一部分80后依然单身,90后结婚了他们依旧单身,00后开始恋爱了他们照样单身。也许是物质原因,也许是观念原因,这些人一直单着,于是当年小张口中的“大龄男女青年的个人问题”演变成了“剩男剩女”这个社会问题。圆圆自然是不属于后面那部分人,也不必担心这些问题。和很多80后一样,放下了当年想当航海家、科学家的雄心壮志,全身心投入了到事业和家庭中。白天为事业拼搏,晚上在家理享受天伦,平凡而幸福,这也是很多80后向往的生活。
        
    时间总会流淌,人生总会有聚散离合,那个客厅里不可能永远会有那么一家人坐在那里温馨地看电视。一晃快二十年了,那一家子,你们还好吗?

 短评

这就是我的圣经,思想启蒙之作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望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母们母们母们!

12分钟前
  • 普通美
  • 还行

大陆情景喜剧的最高峰,120集遭遇大量的意外却仍然坚持下来。英达英诺诚父子最广为流传和受好评的作品,可惜收尾偏弱

17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我说我看过会不会暴露年龄。。。

20分钟前
  • shield
  • 还行

这一家子人就是陪着我成长的一家人,有感情。

23分钟前
  • 元宝宝
  • 推荐

最好的情景喜剧。可惜文兴宇老爷爷已经去了。

24分钟前
  • 星尘战场
  • 力荐

100星

2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那时他俩还在一起~

27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比内什么家有儿女档次高多了 起码嘎们的笑声都是真心的 八是配音!

29分钟前
  • 螺丝இ
  • 力荐

有多少星打多少星

32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力荐

你是我记忆中忘不了的温存 你是我一生都解不开的疑问

33分钟前
  • 南桥下午睡
  • 力荐

他们有老友记,他们有请回答1988,我们有我爱我家。

34分钟前
  • 津五渡
  • 力荐

欣赏不了大多数情景喜剧,这个东西我没刻意看过,但是在各个地方被动的看过,简直是我最讨厌的背景了..其他所有被我评低分的情景喜剧理由同.

39分钟前
  • 球宝宝
  • 较差

中国最好的情景喜剧

43分钟前
  • 自燃,风月同天
  • 力荐

从《我爱我家》到《爱情公寓》,这是个怎样的倒退过程啊???

46分钟前
  • 力荐

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平淡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光阴的眼中你我只是一段插曲,当明天成为昨天,昨天成为记忆的片段,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

49分钟前
  • 少数豪
  • 力荐

伴随我成长

54分钟前
  • 器官坏死
  • 还行

很早的喜剧电视剧,宋丹丹演技真好,特别是喜剧演得自然流畅!

57分钟前
  • 婷婷爱八卦
  • 推荐

很小很小的时候电视总播这个

59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推荐

确实一看就巨想家

60分钟前
  • 晚晚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