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帕格

正片

主演:奥逊·威尔斯,Ugo,Tognazzi,Rosanna,Schiaffino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 / 法国语言:意大利语年份:196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罗戈帕格 剧照 NO.1罗戈帕格 剧照 NO.2罗戈帕格 剧照 NO.3罗戈帕格 剧照 NO.4罗戈帕格 剧照 NO.5罗戈帕格 剧照 NO.6罗戈帕格 剧照 NO.13罗戈帕格 剧照 NO.14罗戈帕格 剧照 NO.15罗戈帕格 剧照 NO.16罗戈帕格 剧照 NO.17罗戈帕格 剧照 NO.18罗戈帕格 剧照 NO.19罗戈帕格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帕索里尼的十字架

合拍片往往带有玩票的性质,帕戈罗格确是其中难得的经典。四个故事毫无关联,罗西里尼的空姐,戈达尔的巴黎核变,帕索里尼的软奶酪和格莱高莱蒂的一个家庭的天购买力,四个故事都是对人生荒诞性无情地戏弄。片中不乏对资本主义的冷嘲热讽,面对资本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下,活着的几位导演应该暗地里叼着烟骂人吧。
四个故事中,软奶酪最精彩。片中奥逊维尔斯扮演导演,正拍摄一部严肃的基督题材电影,私下里浪荡的演员们故作严肃地表演。一个配角扮演与基督一起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强盗,他生活中贪吃,懦弱,不断被同事戏弄,最终因吃了过多软奶酪在被钉上十字架时死去。
帕索里尼是一个同性恋,共产主义者,他的影片多涉及古典题材,曾凭借一部马太福音,打动了美国的宗教团体。倘若他们知道老帕的真实人格,应该会立即昏倒在地。也许正是由于老帕不信神才更接近神的旨意。老帕是有骨气的,他敢在意大利拍这部戏谑宗教的电影,将自己的名誉和安危置之度外,完全献身电影。之后罗马检察官没收了影片,并将老帕关进牢房。基督看到这部电影会惩罚他吗?我想不过置之一笑罢了。
而今天,共产主义神奇地和资本主义成了兄弟,和同性恋成了敌人,进步或是倒退留给后世评论。人世间本是一场荒诞剧,荒诞在于人给自己赋予了一个价值,短期内的意义,为了它们奔波劳累,苦心经营,挤眉弄眼。回头看看自己,看看他人,有幽默感的人一定会捧腹大笑。这样想来,片中最接近神的反倒是最后一个故事中的孩子们,没有任何目的,只靠官能活着,嬉戏打闹,多么痛快!
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荒诞的,每一个看似寻常的举动背后,都是无尽的滑稽和空洞。而当一个新的潮流出现时,起初人们会质疑它,认为它毫无道理,保守主义者猛烈地抨击它,但到最后每个人都习以为常。举例来说,现在爱用一个“求”字,甚至“跪求”。理性地看,这是没骨气的人才说的出口的话,但大家都无所谓,没觉得有贵贱之别。在英语里是please,这种求至少还有尊严和礼仪,而一到中国,还没怎样就跪下了,骨子里的奴性暴露无遗。荒诞与平常,正像自由与奴役,本是一回事,在时间和空间的断层里才有了分别。人始终是人,成不了神,修仙的人也要吃饭。人的幸运是人的局限性,短暂的快乐和痛苦麻痹了终极的虚无。
老帕的十字架是基督徒的十字架,是他自己的棒棒糖。

 2 ) 笔记

新浪潮风范的拼盘电影,四部分分别由罗西里尼、戈达尔、帕索里尼及格雷戈雷蒂独立指导,尽管四位导演风格相异,但均对电影本体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帕索里尼在“软奶酪”中甚至直接将背景设置于片场之上,借用元电影式的套层叙事结构,其间穿插着对意式肢体喜剧的自觉戏仿,策动起观者的主动的联想意识,接续在片场的一个神圣段落后,在引起捧腹大笑之余荒诞感也在不经意间结束了宗教的庄严气氛,摄影机内画面总是以艳丽的彩色临摹文艺复兴式的天主教画,而镜头外的现实世界却是一片黑白,不合时宜的现代音乐与演员的哄笑流窜入肃穆的宗教活人画中,作为帕氏所谓“风格污染”的初次登场,成功消解了天主教义里压抑人性的神秘主义,以对宗教的“亵渎”解放无限的人性,而现场排演中“基督”的扮演者在片场外却是一个“无耻的小偷”,以至于触犯了七宗罪的戒条——暴食而亡——于是基督戏里戏外人格的反差也成为“亵渎”的巧妙安排,这也是帕氏的一种矛盾的含混体,其游走在异教徒与虔诚信仰者间的灰色地带,色彩间的转换也暗合帕索里尼的电影观念:颜色不应仅被处理为银幕现实的补充物,同时也揭示了导演工作的本质(导演答记者问时手中所持书的封面正是同年上映的《罗马妈妈》,且沿用了《罗》的男主角,二者也藉此形成了奇妙的互文)。

2022.10.31

 3 ) 六十年代有多绚烂,这四位导演带你看看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载体,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一般艺术载体所不具备的属性。一部分人认为电影是一种表达导演创造力的载体,另一部分却发现了其中的宣传的奥秘。任何一种载体,一种可以传达信息的载体,在不同程度上都具备着一些宣传的作用。

电影在最初被发明的时候,起初展现给大家的则是一些文字,将原本书卷上的文字变成影像资料展现给观众,后来才逐渐的转向记录单纯的影像了。可见,电影是具备一些宣传记录作用的。

而在其发展了百年之余,对于电影,我们逐渐的司空见惯了,而当今社会,我们对于电影则是更趋向于娱乐消遣,而忘记了电影的那种记录展现功能。

然而纵观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的导演和电影,我们不难发现,原本的宣传记录作用一直都没有被遗忘。我们从一些老电影中看到娱乐故事的时候,那些记录的意义也被一点点地发现,原来影视作品或者说,任何的记录性质的作品,最终都具备对于时代的核心点的描写的作用,比如今天想给大家推荐的这部影片《罗戈帕格》。

这是上世纪四位意大利名导演合作拍摄的四部短片的合集电影,本片的命名上分别取了罗西里尼,戈达尔,帕索利尼以及格雷戈雷迪四个字,他们合起来,这部影片的名字也有了。本片分别讲述了四个小故事《空姐》、《巴黎核爆》,《软奶酪》以及《购买力》。

当然,你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是四个讽刺的小故事,然而用当初的的眼光来看,或者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这四个小故事无一例外不体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现实。

《空姐》主要说了人们对于未知对象的想象的来源仅仅是靠着自己的理解力以及想象力。换言之,我们期待一个异性与自己邂逅,当我们看到这个理想的异性出现后,就会用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去套用这个异形,最终衡量后得出来结论。

他或者是她究竟是不是我们想要找的人。对于别人的喜欢,我们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判断,对别人的讨厌,同样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判断。至于喜欢或者讨厌的根本是什么?没人关心。

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去当作和整个社会或者是人的接触的法宝,这在当时属于人们一种惯用的思维方式。然而这四位导演都是西方导演,他们所看到的社会现实也是西方的社会现状的折射。这是否说明了他们也在深层次抵触这种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的冰冷和虚伪呢?

《巴黎核爆》将着眼点带到了都市人们的焦虑当中去。因为对妻子的怀疑引发的惴惴不安,一个男人一直让自己处于焦虑之中,一方面对于妻子的任何行径都持一种怀疑态度。

另一方面,对于妻子却有一种特殊的渴求,他希望自己是妻子独一无二的爱,然而事实上,每当妻子表达自己的爱意的时候,他总是一种拒绝的模样。渴望与拒绝成为了一种伪命题,他让自己纠结其中不能自拔。

《软奶酪》是对于宗教的一种嘲讽。作者群演工作的影视从业人员一直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在戏中他是扮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高尚的人,在生活中,他扮演的却是一个被随时随地呼来喝去的底层人。

他经常挨饿,以至于一直吃不饱且没有任何的时间去吃点东西。某一天,当他费尽心机地用一条狗换取了软奶酪大快朵颐。而后因为暴食,他在演戏的过程中却意外死去。这是一种讽刺,因为导演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在说他很希望有一个人死去来让自己的戏充满宣传效益。当结局来临的时候,我们却哑然失笑了。

最后一个故事叫《购买力》,这个故事说的是消费主义的盛行的时候,人们日常生活总是处于一种被牵着鼻子走的状态。没有人会觉得自己仅靠眼前的所拥有的一切就能获得满足的状态。

事实上,人们一直处于一种非常不满足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始作俑者是谁呢,自然是消费主义的,消费主义从不在乎人们究竟需要的是什么?而是在乎自己所生产的商品的库存,当库存需要被清理的时候,消费主义总是会适时的提出来一些新的消费观点,最终促使消费者发生购买行为。

而这些新的消费观点,在现在看来确实是很滑稽。不论是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对于现有产品的更新换代,还是说人为制造恐慌,以至于达到让现有的产品具备核心卖点和吸引力,这些其实都是非常滑稽。

消费者可能会因为一时洞穿这种滑稽的骗局而沾沾自喜,然而事实上,你总有一天会再次上当,因为当资本主义掌握了整个社会的时候,你是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的。

这四个导演风格迥异,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那个时候的众生相,这些矛头其实都指向了一点,那就是资本主义。因此,想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看电影不失为一种良机。

……

你好,再见

 4 ) 《Ro. Go. Pa. G》影评

《Ro. Go. Pa. G》影评

巾城

影片由罗西里尼的《空姐》、戈达尔的《巴黎核变》、帕索里尼的《软奶酪》和格雷高雷蒂的《土鸡》四个并无直接联系的故事组成。
《空》描写了人在追逐异性时性格上的劣根性,及这种劣根性造成的看待他人时的虚伪并最终导致异性间从吸引到违和的过程。
《核》用了颇多固定象征(报纸上的核爆炸、不同的人吃药的动作等)和大量旁敲侧击的对白表达了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冲击,片子在画面安排和处理上是用了工夫的。总得来说,电影带有一定的悲观性(精神的世界末日作为一种可能性被多次引出),但事实上它的想法还是比较简单的:人际关系上的善变、口是心非和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僵化,这些课题并不新颖。而在这之上,影片并没有展现出更多的启示性的内容。
《软奶酪》,这是一部天马行空的荒诞片。由于其对宗教游戏般的调侃,导演被送进监狱四个月(而这件事情仅仅发生在距今50年之前的西方)。事实上,它具有一个严肃的内核:堕落。帕氏没有像大多数导演那样,用大量往往带有色情内容的故事情节和扭曲的人与人的关系拍一部冗长、沉重、艰涩的电影;相反,影片轻松、愉悦、干净利落、不留情面,时常令人捧腹大笑。直到最后一组镜头,这都像一部纯喜剧片。但肥胖的导演(片中一角)的最后一句话揭示了影片的含义(这是他对因暴食而死去的饰演强盗的配角斯特拉蒂说的):他用行动回应了上帝的召唤。
结合全片,形形色色的人为拍一部宗教电影(戏中戏)活动在不大的场地上(讽刺的是,在一个固定机位的镜头中,帕氏将空地后的现代高楼一并扫进,用来对应大多数基督影片中常出现的加利利的平房),作为一个小小配角,斯氏以各种方式被其他演员调戏,但他依然兢兢业业地为大家准备伙食,虽然自己长期未吃东西,好不容易分到一次食物,还被女主角的狗吃了。最后,他通过将狗卖给一个记者换来大量软奶酪,一次性吃完,在随后的一场戏中(正好是他与基督同被钉十字架)因暴食而不慎离去。
影片暗示了小人物的悲凉,而更多的,它揭示了现代人群体性的自私和无情。用长期在西方文明中自诩为灵魂拯救者的基督作为背景,更加深了其残忍性。片中没有凶手,凶手没有同谋,因为一旦两者成立,则死者之外的所有人都同为凶手。帕氏的利剑这次没有讨巧卖乖地通过“艺术”地揭示一点点精神或社会“负面”来博得声誉和人们的赞赏(这恰恰是很多艺术家和公知特别乐意做的事情);相反,他毅然决然地站立在所有人的对立面。他向我们一个可怕的信号:你们都是杀人者!你们用各种各样的外衣为自己编饰漂亮的外形,却对真正正在发生的惨剧视而不见。从某种意义上,这部短片是反社会的。也许正是这种力量有意无意震颤着审查者的心,才令他的导演不得不面对牢狱生活。
《鸡》,这是一部比《软》更具调侃性质的片子。它主要描绘了生活速度的提升从另一个侧面反而僵化了人的思维,导致一种被放大的不可沟通性和在其表皮之上的令人作呕并时常带有强烈的附庸风雅成分的客套。片子的其中一段对白还对土鸡及科学养殖鸡(大概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激素鸡”)作了一番拟人化的对比,这很有意思。因为最近几年我国正在热议这个话题,振臂高呼一惊一乍的大有人在。而事实上,它作为一个科学课题,早在几十年前就被提出了。
纵观四部片子,其实还是有一些相通点的。如它们都对冗长的拥有“学术气质”语句进行了讽刺(《空》中女主角丈夫的朋友的话、《核》的旁白、《软》中记者采访导演的桥段和《鸡》中的电声演讲);它们(除了《核》)都看起来像喜剧片等。而影片奇怪的名字其实是四个导演姓氏首字的串联。

 5 ) 无法生存,我们怎有资格拾起尊严

不曾见过如此简洁有力的作品,帕索里尼在35分钟内掌握着冲击人心的力量。配乐如此欢乐,镜头如此简单,故事如此短小,出现的人物却如此形形色色。

在生存面前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尊严,而忽略尊严我们也并非有权生存。跑龙套的卑贱之人靠欺骗得来的食物沦为狗的粮食,被欺凌被侮辱被忽略的最底层的草根着实比不上明星的宠物,而吞食奶酪的小丑状却意外获得大量嗟来之食,无止境地吞吃只因饥饿太久且不知下顿在何处。

道德有多高贵,尊严有多重要?当人最基本的生存权都无法得到保障,道德与尊严像是落了一地的玻璃球,漂亮易碎无法拾起,听来只是奢侈的玩笑——一旁养尊处优的小狗以及傲慢肥硕的导演更显滑稽。最后龙套撑死在十字架上,如此卑贱又如此让帕索里尼深爱,而这样的死者,留给片中导演的怕是只有宣传之效。

帕索里尼之所以早亡,或许只因为太过诚实。

 6 ) 《软乳酪》:奥逊·威尔森与帕索里尼的对话

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主演:奥逊·威尔斯 等

于帕索而言,“新现实主义”时期的费里尼是强大的,而后那个想象力恣意横流的费里尼更是他可望而不可即的伟大“超脱”。帕索亦一度妄图藉由《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抑或《一千零一夜》以“神话”其影像中残酷而隐晦的乳源,却至终都拗不过“萨罗城”的死亡诱惑。——陆支羽

借《软乳酪》之名,帕索里尼重新搬演了蓬托尔莫的耶稣受难油画,片中的默片式喜感与其悲剧性的宗教内核隐隐对峙,思维与灵魂碰撞而出的火花令人惊叹。
短片中,关于奥逊·威尔森(饰导演)与帕索里尼(饰记者)的那段对话曾一度令我着迷。它就像一个统领性的序曲,择录了帕索里尼伟大而悲剧的一生。其一,帕索的宗教情结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痂,在我以为,这是作为诗人的帕索里尼最崇高的影像表达,无论《马太福音》的旷远诗意,抑或《俄狄浦斯王》的高度抒情,都传递着帕索内心对未来的热望,即便这种热望终将已“萨罗式的屠戮”而终结。其二,帕索对意大利社会的“两重看法”主要彰显于其早期的写实作品《乞丐》、《罗马妈妈》等影像中,而其另一部纪录作品《幽会百科》更以“性行为调查”的可笑方式来呈现工人阶级的“愚昧”和资产阶级的“浅薄”,至于那部极具隐喻色彩的《定理》,则是一次高度理性化的总括;其三,帕索如此痴狂地昭示着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身份,至终却因一个暧昧的质疑(同性恋)被红色政权所驱逐,并至终酿成死亡的祸根。其四,于帕索而言,“新现实主义”时期的费里尼是强大的,而后那个想象力恣意横流的费里尼更是他可望而不可即的伟大“超脱”。帕索亦一度妄图藉由《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抑或《一千零一夜》以“神话”其影像中残酷而隐晦的乳源,却至终都拗不过“萨罗城”的死亡诱惑。
对话如是。

帕:“第一个问题,你准备如何开展你这个工作?”
奥:“我将自始自终贯彻这悠久的、深远的、详尽的天主教义。”
帕:“你对意大利社会有何看法?”
奥:“这里有欧洲最愚昧的工人阶级和最浅薄的资产阶级。”
帕:“你如何理解死亡?”
奥:“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
帕:“第四个问题,你是如何看待伟大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的?”
奥:“他才华横溢!他才华横溢!”
    

 短评

看了《软奶酪》,11排9座那位大姐你全程咳,都快把肺咳出来了,你戴个口罩行吗!?!?

9分钟前
  • 展世邦
  • 还行

四部短片组成:罗西里尼的《空姐》,还有点趣;戈达尔的《巴黎核变》,内心独白,没有什么故事 ;帕索里尼的《软奶酪》,奥逊·威尔斯主演,片中向费里尼致了敬,一向激进的帕索里尼因为这部短片以亵渎罪被囚禁了4个月;格莱高莱蒂的《一个家庭的天购买力》,前三位导演都是大师,就这位不熟悉

10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母亲”都是圣洁的;《阿尔法城》的雏形,核恐惧版《人体入侵者》;撑死者归根结底是穷死的;新消费主义的铺张和自由意志的弘扬

1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韦尔斯沦落至三线演员...悲剧啊

18分钟前
  • 三川大地主
  • 力荐

超级喜欢第三个短片,表现手法多样,对比明显,讽刺现实的意义很深。第四部是神预言,不知道为什么过去的影片拍得总比现在的残酷的多有一种机械的冷酷感。第一部那个美国男人拥抱着投影仪放出的少女那一段放在那个年代算不算超级新颖啊总之很棒。至于戈达尔,真的不知所云,除了很美的画面和很醉的旁白

19分钟前
  • アカ
  • 力荐

软乳酪,帕索里尼的耶酥受难记。

22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力荐

rogopag不好么,非要pagrogo。难道是译者无意间已经袒露了他自己优良中等差的排序?(是为了什么主题搞了这个集锦,接在一起总觉得怪的很。物理连接是真的无意义啊……4个不同世界神仙墙角晒太阳缩着手脚絮叨一些闲言碎语而已。#阴天午后缩沙发#

24分钟前
  • 𝓜𝓪𝓷𝓰𝓸𝓲𝓵𝓪
  • 推荐

Let's Have a Brainwash... 每个人都有病,大把大把地吃药。原来60年代的飞机上行李架是没有门的...

25分钟前
  • vivi
  • 推荐

据说帕索里尼极度讨厌前两部短片,曾试图联合第四篇的导演Gregoretti拒绝出席整部影片的宣传活动,甚至鼓动制片人单独发行PaG的部分。支持他。尤其厌恶戈达尔的油滑、轻浮,整个就是篇旁白串成的文章。对法语片最初的反感应该就来源于他的作品

28分钟前
  • Nightwing
  • 推荐

第三个故事最好,第四个也不错。①秃头咸湿佬、联系过于频繁的异地恋、(女人)被远程遥控、男人的恋母情结②神经质的善妒男友③被嘲笑被侮辱的底层人之死④讽刺消费主义("自由意志的鸡仔肉比较好吃")

31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帕索里尼[软乳酪]足以五星,大概也就是他真正花力气拍了……不说这个精巧的片场后台故事和片中片结构,仅说里面片中片的圣像画构图和打光就相当之强悍了。奥逊威尔斯的吐槽也很犀利。名气最小的格雷戈雷蒂的[散养鸡],也不露怯,虽说是个消费主义理论的图示,但也颇有元叙事的意味(想起[我的美国舅舅])。罗西里尼那段,泰国段落用了不少背景播放,不过比较概念先行;至于戈达尔,拍了个科幻!可以看做是1965年[阿尔法城]的一次试片,不过显然是做的比较粗糙,全靠旁白结构,声音方面很有个人风格但是并没有什么新手法(是不是得要求他每次都玩点新花样才可以……)

3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首先:是《罗戈帕格》而不是《帕戈罗格》。《罗》具有某种意义上的生成—科幻意识且早于《黑镜》、《十诫》:1960s的现代—后现代消费景观社会罗西里尼的天主教色彩与帕索里尼的"亵渎"并置,在后者中,奥森威尔斯"饰演"西席·迪米尔或奥托·普拉明格:保守的主流:特艺彩色宗教史诗剧

36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四位导演短片的拼盘合集,初衷是罗西里尼发起,旨在展现意大利经济奇迹和消费社会对个人的影响,片头字幕打出“世界末日的快乐开端”。①罗西里尼《贞洁》:飞往泰国的航班,空姐如何拒绝乘客性骚扰,面对恋物癖和黑发控,改换发色妆容扮成妓女,用低俗打败低俗。演员出现在泰国的外景太假,拿平面照片纸板冒充(三星)②戈达尔《新世界》:核弹影响女友不爱我了。引入两个历史背景,1960年2月13日法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男主看的报纸上新闻是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三星)③帕索里尼《软奶酪》:戏中戏结构,奥逊威尔斯饰演导演,内层的圣经电影是彩色片,外层的片场是黑白片,顺带吹捧下费里尼(四星)④格雷戈雷蒂《散养鸡》:导演名气最小,拍得却最点题,直指当代消费主义陷阱和非理性过度消费问题。(四星)

40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还行

讽刺大片。第一个和第二个让我越发的厌恶男性。第三个太讽刺,帕索里尼实在太可爱,里面也不乏他喜爱的美少年。最后一个最讽刺,当今的消费社会,以及中产阶级的自私嘴脸,刻画的真实入木三分啊,简直就是把当代中国人的利己主义搬到了我眼前。

45分钟前
  • 气急败坏女疯子
  • 推荐

Pa>>>>>> Go> Ro> G。高達拍的這是《阿爾法城》概念短片?空鏡頭多且繁,對比八零年代高達說自己討厭空鏡頭多的轉場,挺有意思的轉向。

49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罗西里尼:男性性压抑的病相报告,4.0。戈达尔:依然在自我迷醉,3.0。帕索里尼:结束了前两部的新现实主义,自此开始戏谑的疯狂之旅,4.5。

50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羅西里尼差遠。雖然主題也在那但就是沒高傲的氣質。氣質必須高傲。戈達爾整體一股清流淌出來;半死不活無意義的生活愛這樣那樣沒有愛只剩下一些流動的色塊和口紅。這最有同感。現在這個世界本質未變同感還可以更多。聖餐一直留到現在。海子講食量都是豪情壯志,帕索利尼一講麵包都是歷史性悲哀一笑。凡人是終於駡出來了。關於第四個短片應該問的問題是現在在購買什麽生產什麽。老帕和戈達爾鏡頭往那一放都激動人心。

51分钟前
  • NVHZ
  • 力荐

能把“费里尼他在跳舞”翻译成“费里尼他才华横溢”,字幕这私货夹带得真是丧心病狂。

54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帕索里尼这段真是牛逼闪闪!配上潘若简教授的解读,收获良多。国内首映CFA帕索里尼专题2023.3.11

56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力荐

第一个:美的错、第二个:一如既往的戈达尔、第三个:费里尼式的讽刺、(五星)第四个:欲望的代价。

58分钟前
  • 冰与火之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