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一家子

正片

主演:陈强,黄玲,陈佩斯,张金玲,汪用桓,方舒,刘晓庆,刘钊,陈裕德,刘国权,马季,熊塞声,李健,汪粤,江水,董子武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79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2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3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4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5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6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3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4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5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6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7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8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9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瞧这一家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曙光毛纺厂精织车间主任老胡(陈强饰),一向埋头苦干但思想僵化,觉得工作就得埋头苦干而搞技术革新是投机取巧。女儿嘉英(张金玲饰)是精织车间的挡车工,她正与车间的修理工郁林(汪用桓 饰)相恋。在车间党委书记老齐的启发下,郁林和嘉英等几个青年工人想把光电管装到织机上,利用“光电探纬设计方案”以提高产品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所以和老胡发生了矛盾,连郁林为老胡理发都搞得不欢而散。而老胡的儿子嘉奇(陈佩斯饰)因为在文革中没有受到良好教育而有些好逸恶劳,但本性不乏闪光点,一次与朋友大阮、张岚(刘晓庆饰)在逛公园的过程中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救根本没落水的孩子,这些却给孩子的姑姑一一新华书店的营业员林小红(方舒饰)留下了好印象。另一方面老胡也在工作中有所触动希望去书店找一些技术资料进行学习,却被工作态度蛮横的张岚搞得争吵起来,林小红出面解决了问题。而胡嘉奇应张岚的邀请教大家舞蹈,不仅满口白字,譬如“如火如茶”“披荆斩辣”,而且动作夸张僵硬,只有小红作为手风琴手默默鼓励和支持他,这使得嘉奇对她产生了好感,并决心用学习使得自己进步。经过周折,光电探纬仪试验成功。“十一”前夕,郁林和嘉英喜结良缘。老胡请来张岚,嘉奇请来女友小红,张岚、小红一齐来到老胡家中,老胡、胡婶错把张岚当作未来的儿媳。大阮赶来接走张岚,这时,大家才知闹了个笑话。小红和嘉奇幸福地依偎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客串扮演摄影师的正是已故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本片于1980年 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配角奖(刘晓庆),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王好为、张金玲、刘晓庆)。©豆瓣超速驾驶寄宿学校我最后一次看见巴黎刁手怪招古剑奇谭之伏魔纪玉骨遥突然成为老师的我,和她恋爱了鹿角男孩第二季成为沃伦·巴菲特罪案第六感第三季画江湖之不良人比尔和泰德寻歌记契丹王朝萨扬: 干旱之路麻木(英语版)亚特兰蒂斯 失落的大陆第十一个妈妈律政英雄2007舞动我青春克洛蒂尔达:美国最后一艘奴隶船吉人天相造梦之家北京遇上西雅图白夜行韩国版五行刺客第一季蒸发疑云妙探孖宝天地正气阳光警察夺魂索目标1968美容店重启咲良田 前篇地中海2015岁岁青莲维莉蒂安娜魔域异形姊姊非凡管家

 长篇影评

 1 ) 文革后欣欣向荣的时代图景

本片由王好为执导,于1979年上映,展现了文革风暴过后生产生活恢复正常,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图景。

本片故事比较简单,有两条剧情线索,主线是女儿及徒弟为代表的新生代工人用感应设备改进织布机器与守旧的父亲发生的冲突,辅线是被文革毒害的话剧演员儿子在恋爱中逐渐走出文革阴霾。

本片的表演有些夸张,有比较重的舞台腔,带着上个时代特有的痕迹。但几位主演对各自角色的把握是比较精准的,很好地还原了生活中的人物形象。陈强饰演的父亲非常生动地展现了人物那种一丝不苟但有些顽固的性格,几次冲突与转变也表现得活灵活现,足见表演功底的扎实。

刘晓庆饰演的书店店员张兰非常突出,尖利又具有穿透性的笑声让人过耳难忘,每场展示人物负面形象的戏都能调动起观众的情绪,与片中其他角色产生共鸣。

本片几乎全在用误会来制造喜剧桥段,儿子见义勇为但却自己差点在深不及腰的湖中溺水;修理机器的父亲被女儿认为是男友而说出真实想法;儿子的女友被父亲认为是另一个人等等,今天看来多少有些粗糙。陈佩斯在天台教书店店员们跳舞这场戏比较好,和霓虹灯牌组成的蒙太奇生动地展现出文革时代的遗毒仍刻在很多人的精神中,这也是本片想要传达的:要摆脱文革的遗毒,带着健康的精神迈向新时代。

文革结束后面对崭新时代的人是什么样子?又该是什么样子?《瞧这一家子》给出的答案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城市工人阶级,是真正的时代主人翁。他们精神焕发,正大踏步走向新时代。

身为车间主任的父亲是什么样子?为了完成生产任务,一丝不苟紧抓生产,休息日也要到车间巡视设备,阻拦改进方案也是为了避免影响生产指标。

作为车间改革代表的徒弟是什么样子?为了改进设备废寝忘食,遭到父亲阻拦也绝不放弃,只为提升生产效率。

儿子陈佩斯呢?陈佩斯热情勇敢,看到小孩不见第一时间是见义勇为,认识到自己不足后也能及时补正。

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着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为了国家进步和富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都能知错便改,及时回归正确的路线。这样一个可爱的时代,这样蓬勃的朝气又如何能不令人感到喜悦,想要进步呢。

然而脱离艺术加工下那个时代人们的真实生活又是如何呢,我们不得而知,稍微思考一番,便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当然没有电影里那么美好。片中人人都住着宽敞的楼房,休息日的活动是阅读,公园漫步,划船或是看话剧,物质匮乏的年代却可以享受冷饮和新鲜蔬果。

就如同今日我们看着部分影视剧中设定为贫穷的人却住着超一线城市的大房子,进行精致的奢侈消费。或许回到过去,真实在那个年代生活的人们,也会发出和我们一样的感叹

我只感到沮丧与失落。

 2 ) 属于那个时代的电影

闲来无事在,无意中在youtube找到了这部老电影。
典型的七八十年代的正统电影。演员一定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台词是平时我们不用的语言,例如:女演员一定要眼里喷火的看着男演员,然后深情款款的说“不!你很热情……”、演员动作幅度都很大。
我是个八零后,从小就看惯了这样的电影竟然不觉得匠气了,还能感觉出些小亲切。
说回电影。
在电影第一次提到“四人帮”这个词的时候,我就彻底明白所有人那样人掉一地鸡皮疙瘩的笑声了。
在“粉碎了四人帮”的大环境下,电影充分的表现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人人欢喜鼓舞的美好景象”!!!(汗)
着这么美好的环境下人们当然要笑,而且要大笑特笑。晓庆老师的笑声更是让人难忘。虽然我是被这样的电影“熏陶”长大的,可还是对电影里的笑点有些莫名其妙。这可能就是八零后永远体会不了父辈的那个年代。
虽然是正统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电影,可是还是有让人难忘的镜头(并且我也相信这些镜头是当年人们的真实写照):
1.那时候,小孩子掉到河里会有人奋不顾身的跳下去救人。(看看现在小月月事件……)
2.那时候,遇到服务态度不好的售货员周围的人会和苦主一起指责她。
3,.那时候,演员还只是演员,没有现在的高不可攀。书店买书的林小红(方舒饰)还配得起演员嘉奇(陈佩斯饰)。
4.那时候,徒弟上位还是要顾及一下师傅的感受的。
5.那时候,主任(陈强饰)护犊子不在自己女儿嘉英(张金玲饰)的机器上做实验,还能被单纯的理解为“主任的信任”。
PS:那时候,主任的闺女也要在生产线上干活?
6.那时候,还有人摘公园里的花。
7.那时候,买到质量不好的裤子还能给纺织厂写信。(这个真的很奇妙)
8.那时候,没买房子就能娶到媳妇!

 3 ) 美好又欢乐

陈强老师和陈佩斯老师的父子档戏剧。

守旧派车间主任与革新派女儿准女婿之间的戏剧冲突。

眼里老爸与好逸恶劳老儿子之间的戏剧冲突。

80年代小青年含蓄又不失热情奔放的甜甜的恋爱。

刘晓庆老师翻着白眼甩给陈强老爷子的《计划生育》

以及合家欢的大结局——真是美好又欢乐。

无限推荐。

缺点就是画质感人。

 4 ) 只能在荧幕上看到的时代

这部老片子看了不下三遍了,看不厌。片子里人与人之间那种质朴,纯粹的感情,让人羡慕,但是又很陌生。

演员表是陈佩斯父子,刘晓庆等老一辈影视明星的强大阵容,而故事就是简单的两代人之间关于生产创新的思想转变过程,不过情节处处都有亮点,让人发自内心地开怀大笑。

老胡一家,父亲固执,母亲和善,姐姐贤惠,弟弟有点不学无术,几个小情节就清楚地介绍了一家人的个性。刘晓庆饰演的张岚是很出彩的一个角色,泼辣,见风使舵,势利,刘晓庆用略带夸张的神情和语言,传神地演活了这个人物。

让人触动的是影片里的几个情节:姐姐嘉英“大龄”未婚,母亲有些着急,父亲气定神闲地劝慰:不急,你不也三十才嫁给我的嘛。想想现在一些孩子刚毕业就张罗着相亲的家长,影片里那个时代的家长是开明和民主的。

张岚买的毛纺厂的一条裤子质量不好,便写投诉信到厂里去,老胡亲自带着新裤子登门道歉。试问,现在有哪个商家的售后服务能做到如此地步。

老胡去新华书店买书,书缺货,营业员小红记下了书名,等到书到了,又亲自去送给老胡。试问,现在哪个书店有这么贴心的服务。

影片里的每个人都那么坦诚,单纯,甚至懒汉也懒得直白,毫不掩饰,想想现在的办公室政治,让人不寒而栗。

陈佩斯父子拍了好几部喜剧片,接地气,透过影片看时代,也挺神往。那是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每个人,都心怀希望和激情,怀着奉献的精神往前奔。而如今,我们都是社畜。

 5 ) 温暖的一家

这家人的合影让我羡慕不已,感觉好温暖。
方舒、陈佩斯、陈强、黄玲、刘晓庆等等都是在80年代-90年代中国最活跃电影人。
这部轻喜剧的电影回味无穷。

 6 ) 除了好莱坞式的幽默,还有什么能让你发笑

可以让全家人一起看,而每个人都会大笑的片子。

如果你懂得中国人的情感方式,和了解人们在80年代曾经发生过什么,
那么“这一家子”的麻烦,冲突与巧合,就会温暖你的记忆,
并让你心领神会的大笑。

 短评

1979年的五零后们,在科学的春天中挥洒青春和热血吧!这样你们终会有资格被国企当作包袱甩掉,被网络道德帝称为变老了的坏人。#世间事大抵如此#

6分钟前
  • 科学的京兆眉妩
  • 推荐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要好好学习!

7分钟前
  • houzi
  • 还行

刘晓庆演艺生涯的转折点,陈强父子对中国第一代喜剧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12分钟前
  • 寂多蔓生
  • 力荐

老片是非常有魅力的!

15分钟前
  • 少年阿满的烦恼
  • 推荐

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我们是干部,不能让人家倒过来叫成不干。5

18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还行

还是挺不错的~虽然看得出表演的生硬,其实作为佩斯迈入喜剧的第一步已经很不错了。里面的人物矛盾冲突造得很多~

20分钟前
  • U 兔
  • 还行

那个时候农民和工人是真正的主人,邮递员、文工团、新华书店、纺织工人,人人平等。教育、医疗、住房都不花钱,每个人都一股国家主人翁的精神,人人上进,虚心好学乐观向上。领导不贪腐,真正为人民服务。那个时代真的曾经来过,真的。

21分钟前
  • 慎独
  • 力荐

年代特征非常明显的喜剧电影。其实这部电影的第一主演是陈强,陈佩斯在本片只是初露头角,在片中重要性还比不上姐姐这一对(虽说演技完全无可挑剔)。刘晓庆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演这样的角色了。靠着老一辈的艺术家在那个年代的每部电影都足以成为经典。

25分钟前
  • mysticark
  • 推荐

从救错人、念错字、跳错舞到最后的认错媳妇,所有的笑点都由错位产生,此为呼应时代转变所产生的不适与荒诞。内核是转变-解放思想,反转错位。

28分钟前
  • LOOK
  • 推荐

紧跟文革,生动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其中一段快速剪辑蒙太奇简直厉害,应该也是开先河。那时候的人,纯真质朴,干部以身作则抓生产,还学习先进的科技,与时俱进,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刘晓庆演的尤为突出,还有方舒演的小红,梦中情人啊!剧情方面也是相扣,而不是现在夸张的段子喜剧。

29分钟前
  • 梅花野老
  • 推荐

演陈小二他妈的那个演员挺好的~~这么多年我一直怀疑她是不是陈小二的亲妈~~

30分钟前
  • littletwo
  • 力荐

那阵就觉得刘晓庆不太正常

33分钟前
  • 哈哈哈哈哈
  • 还行

纪念陈强,央六重新放了这部电影。居然这么经典、认真、用心的一部喜剧片。好多细节今天看来还是很动人,也毫不过时。今天哪里还有这么认真的老表演家呢?

36分钟前
  • 一又
  • 推荐

剧本编织得好。较之于其他演员都用“正统”的方式演喜剧,刘晓庆夸张的表演显得太突兀。另外,1978年首都的市容市貌得领先全国多少年啊。

41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首镜瞧这一家子,终镜再瞧这一家子!王好为导演用马季客串掌镜收尾两张醒目合家欢照片紧密扣题,都没能挡住并不在家庭阵容连女配都不是一号的刘晓庆抢戏凶猛!特别是老头买书被她爱答不理百般厌烦最后干脆胡乱拿了本怀孕知识去打发那场戏……虽然演员阵容中张金玲和方舒后来也都成为八零年代独挑大梁的当家花旦,可至少在本片她俩被刘晓庆超神经大跨度的外放演法给压制得严严实实。唯一能与之争锋的就是陈强的老胡:谁也没想到坏到骨缝里的“南霸天”能够领衔主旋律喜剧!三星半……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529021028/

42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公园误会儿童掉水救人、影院误看儿媳、修理厂误听诤言,到最后误认儿媳妇,这片子把错位情节发挥到了极致。那时候人人平等,格调多么昂扬多么向上,充满了生活气息。7.5

45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刘晓庆不停地发出淫铃般的笑声。。。

47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还行

刘晓庆那嗓门和笑声,给跪了

50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推荐

有时候,觉得拍得不错,有时候,又觉得某些情节设计很矫情和造作,刘晓庆阿姨的笑声有时真听得我起鸡皮疙瘩(没想到蛮多豆友还夸她演得好,好吧,我真没太多同感);看到好几个相似镜头转场,虽然技术上还不够娴熟,画面衔接不够自然,但有这想法也不错了;《致青春》里郑凯跳湖的喜剧桥段这片用过了!

5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电影本身的质量就不讨论了。原本看的时候也就是带着一个考古的心情,想见见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看完以后果真就是一歌颂改革开放现代化的春晚小品,按现在的角度看,俨然就是当代朝鲜模范人民生活的写照。1979年出品的电影,跟《现代启示录》《铁皮鼓》《异形》是同一年。想想建国这几十年,对文化的摧残,对电影发展的耽误,对思想的禁锢,真是令人伤感。

58分钟前
  • lu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