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国语版

主演:郭晓东,李佳,香川照之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暖 剧照 NO.1暖 剧照 NO.2暖 剧照 NO.3暖 剧照 NO.4暖 剧照 NO.5暖 剧照 NO.6暖 剧照 NO.13暖 剧照 NO.14暖 剧照 NO.15暖 剧照 NO.16暖 剧照 NO.17暖 剧照 NO.18暖 剧照 NO.19暖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时间的温度----《暖》

时间的温度----《暖》

导演: 霍建起 (Jianqi Huo)
主演: 郭晓冬 / 李佳 / 香川照之

我常常在想,这是不是男人眼里理想的女人,用青春等你一辈子,最后只是等着你在回忆过往的时候悄悄回眸。看《云水谣》的时候我想起了《暖》撇开时代背景和贫富差距,也许这两个片子所传达的意思就是一个公式,年轻女人+承诺=一辈子的悲哀。
可我还是喜欢这部片子的,虽然结尾拍得那叫一个煽情啊。清清朗朗的音乐,一片翠绿的山野农涧,一整片的白芦苇地,还有移动又开阔的镜头,还有郭晓东的声音,都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理由。尤其喜欢一开头那个郭晓东演的井河骑着自行车飞驰在山野农路里的镜头,白衬衣,削瘦的脸,还有低低的那一句:“从考上大学算起,我差不多有十年没有回来了。家乡没有太多的变化,我却已经成了外人。每条路都还铺在原来的地方,仿佛在等我,等了十年。”
在小溪中间的那座主桥上,井河与暖相见,这个女孩跛着脚,背着大捆的木柴和稻草艰难地行走着,不再美丽。一跛一跛走路的声音印在了井河的心上,他疑惑地一句:“暖儿?”两人在溪边重见,却已经物是人非。初恋情人-暖-是让井河不敢再见又不曾忘怀的人。暖的悲哀现状和平静的脸刺痛了井河,他决定推迟回城的日期。
    暖变得粗鲁邋遢而不在乎形象,她现在的丈夫是哑巴。井河惆怅地问一句,“你好么?”暖反问:“啥叫好?”这是时间的作用么,时间把暖曾经对生活的温度降到了冰点,可是昨天并没有走远,那时的暖漂亮出众,能歌善舞,在村里人看来,暖迟早要离开农村。很多年轻人,当然也包括井河,都喜欢她,只有放鸭子的哑巴,总是和暖过不去。
    省里的剧团乡下演出,暖爱上了团里的小武生,临走时,小武生答应有机会就接暖出去,可是除了暖之外,没有人相信小武生会回来接她。这一等就是两年,井河想方设法排解暖的苦闷,他反复说服暖专心读书,考上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他无法替代小武生暖心里的位置。
    如果不是那次秋千上的意外,暖或许还有别的机会远走高飞,如果井何真像他上大学前所说的,毕了业一定要回来接暖,暖也许不会嫁给哑巴。
    井河终于面对了自己真正的情感,他知道自己这么多年不愿回家,其实就是害怕看见暖儿。在那些秋千荡漾的每一个日子里,井河犯了所有男人的错误,“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暖的身体,也是唯一的一次。我知道我需要一点勇气,抱住她的勇气。要不然,我就永远别想取代她心目中的小武生。秋千帮了我的忙,它成全了我的勇敢,掩盖了我的惊慌,夸大了我的力量,我真想就这样永远的荡下去,那是一次真正的飞翔。”他把瞬间的激情和狂热当作了永恒的力量,他把秋千上一次又一次的飞翔变成了自己年轻的身体里萌发的力量,可是他错了,他爱着暖儿,但他离开农村之后上了大学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井河在城市里找到了他以为更重要的东西,他没有忘了自己的承诺,可他却希望是暖儿放弃了等待,这一过就是十年。
暖和哑巴结婚7年,女儿已经6岁了。井河走进他们的家,暖的平静,哑巴的生硬,小女孩的好奇,使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伤。他知道,暖一定也像等小武生一样等过自己,也像相信小武生一样相信过自己的话,10年过去了,现实已无法改变,留给井河的只有深深的歉疚。
这就是初恋,爱情再也不是我们的全部,而暖执著的两段感情,最后都深深伤害了她,充满幻想和憧憬的等待以后是无尽的失望,青春流逝后的绝望。井河和哑巴一样,他们都挨过暖儿,可是哑巴不同,在井河离去之后,他默默地,甚至是固执地帮助着暖儿,温暖着她的心,他给与了暖儿井河所不能给与的现实,他活生生地站在暖儿的面前却得不到爱情,因为他是个哑巴,这就是现实,爱情会输给灯红酒绿的城市,也会输给身体的残缺,暖儿残疾后似乎终于和哑巴平等,他们结婚了。但井河的出现打破了哑巴心中的平静,时光倒流,往日重现,他从女儿的眼睛里看到了当年的暖,哑巴当年偷偷藏过井河的信,在最后的时刻,哑巴让暖儿跟着井河走,他说不出话来,只能不断地比划着井河看不懂的语言,他想让暖儿走,带着女儿跟井河离开自己。
结尾很感人,真的。也许是因为哑巴的无声这一切才显得那么的悲哀,动人。我忘不了暖儿的哭泣。
哑巴是从始自终唯一爱过暖儿的人,在希望再次出现的时候,他宽容地让暖儿去寻找她的新生活,只是哑巴不知道,十年的现实已经变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金汤,没人能再次打破现实的力量伤害别人,而井河,也不能再带着暖儿离开,即使是曾经的承诺也不行。井河是个太沉醉于承诺的男人,太沉醉于承诺的男人是懦弱的,懦弱于这个现实社会带给他的压力,这就是男人,这个社会上大部分的男人都如此。男人是幸运的,他们只不过偶尔会因为承诺的缺失而忏悔,女人是悲剧的,她们会因为承诺的落空而搭上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
他说“以后有什么事,一定要来找我。”“等我下次回来,给你带北京的二锅头。”“叔叔一定会来接你的。”没人知道井河还会不会再回来,没人知道井河会不会忘记。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我自己的初恋了,想着想着眼泪就下来了,没有人怪为什么男人要做出承诺,这是女人们愿意听的,愿意在每个下着雨的潮湿夜里等待并为之盼望的,但是时间的温度最终会降临,会把这些承诺冷却甚至冰冻,会在男人的心底不留一点痕迹。
片子里常常涌现出潺潺的流水声,很好听,对白显得那么忧伤,那么缓慢,潮湿的爱情叫人想哭,却被现实一点一点,一点一点地吹干。小女孩哭着告诉井河,“我爸让你带我和我妈走。”井河看着暖儿随着哑巴越走越远,再次对小女孩做出承诺:“等你长大了,叔叔一定把你接回城里读书。”
我在想,井河又一次承诺了,他面对着这个漂亮的满脸泪痕的小小女孩子做出了十几年后的承诺,我们不知道这个结果是什么,或许井河在十几年后会潦倒,也许十几年后井河的老婆会不同意,也许十几年后井河再次忘记了自己的承诺……而这个转着红伞的小小女孩背负了十几年的希望,又会是什么样子……
我不知道,什么让男人变成了这个样子,也许是时间,也许是男人的本质。片子的最后有一段井河的忏悔:
  人都会做错事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过失
  如此说来 我是幸运的
  
  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
  一个人即便永不还乡
  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
  如此说来 哑巴是幸运的
  
  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
  哑巴给予暖的我并不具备
  如此说来 暖是幸运的。

也许哑巴藏了他们的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个悲剧,但是我想,不是,还是现实和时间改变了井河,这是悲伤的爱情,也是暖的悲剧,是她和哑巴相互扶持的背影。

 2 ) 暖

    霍建起是一位非常具有个人风格的导演,他的作品恬淡清雅,追求唯美的画面效果,善于制造朦胧氛围,在看似平淡的细节中感动观众。《暖》的背景发生在风景如画的江西农村,徽派建筑,潮湿的青石板路,深巷,戴斗笠的乡民,竹桥,芦苇叶,淡淡的土黄,还有绵绵不绝的雨,视觉上就给观众营造出怀旧、哀伤的情绪,更不用说一直回响在耳边大河流淌与雨水滴滴答答的声响。电影一开场,随着井河骑着自行车穿越迂曲回环的乡路,随着一曲柔美而感伤的音乐,随着远处大河哗啦啦的奔流,还有那低沉的旁白,导演就把我们带入到这种追忆怀念的基调中。关于故乡,总是有太多的故事要说。
    关于结构——
    电影采用的是一种双时空转换的叙述方式,将现实和回忆交错在一起,在回忆与现实之前来回穿梭。第一次由现实进入回忆,是井河把脸插入水盆的一个慢镜头,伴随着脸盆中水溢出的响声,回忆定格在了十年前的公社院场,劳作的人群,荡秋千的人群,暖聪慧的疑问,回忆就在这样明亮温暖的背景中展开了。这种穿插的结构有时会让观众迷惑,刹那间不知是现实还是回忆,可是沉醉在回忆中的人们恰恰是分不清时空的,而幡然省悟时眼前的物是人非更加让人体会时间的残酷和不可琢磨。我想导演没有硬生生把回忆和现实当作两个独立部分安排一方面是情节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也是在今昔的不断对比中展现苍凉与无奈的意蕴。
     关于画面——
     霍建起导演是个唯美主义者,我想从影片的画面中观众便能够感觉出来。首先是如黛的远山,随风摆动的大草甸,斑驳墙壁的徽式建筑,狭窄悠长的雨巷,檐上的滴水,灶头的热气……朦胧的意境与影片哀伤的基调十分熨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影片的用光,关于回忆的部分是明亮的暖调,而现实当中,尤其是暖现在的家,一直是昏暗的冷调。暖调的回忆,使得一切似乎都是那样的美好、恬静。无论是打谷场上丰收的人群,快乐的秋千,还是小武生给暖上妆时那种近乎金黄的晖光,都透出一种欢乐的希望之光。而现实却恰恰相反。现实的世界里,从前那个美丽的暖因为从秋千上摔了下来而变成一个不再怀抱希望的瘸子,她经历了两次没有结果的等待,只有接受残酷的现实,所以,她的世界是灰冷的,她的世界中,只有那永远也下不完的雨。——冷调和暖调的交替使用,很明显地将现实和回忆区分开来,也直接反映了人物的心情。而现实中尽管是在雨天昏暗的家中,但小丫总是处在一片光鲜的自然光中,与屋里环境显得极不协调。那是一片未受污染的心灵之地,而且暗示了小丫满怀期冀与理想之心,正如年轻时的暖一样。
除此之外,导演对单独画面的精彩把握也达到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如井河初到暖家看到那只漂浮着蔬菜的水缸,鲜艳的红色和绿色衬映在黯淡的环境中,宛若一幅静物油画。井河撑着的那把城里才有的红色自动伞,在灰暗的雨天小巷里格外鲜艳,我想那不仅是为了画面的视觉感,自动伞充当了情节的一个重要道具,它是城里生活的象征,城里对于年轻的暖和小丫都颇具吸引力的地方,可以说是她们少女梦和理想的寄托。再如哑巴追暖那场戏,他怀里发乌的旧草帽打开来,露出一个个滚圆的鸭蛋,当中一只半破,黄橙橙颤巍巍的蛋黄,晶莹剔透。我不知道导演是以那鲜艳的蛋黄暗喻哑巴的拳拳之心还是单纯的为了视觉上的精致唯美,但毫无疑问,这些细节的处理,也是影片深入人心的一个原因。
关于声音——
三宝的作曲,把管弦乐和农村题材电影融合的丝毫不显突兀。影片一开始,便是那一曲悠扬又透着忧伤的音乐,把主人公井河的情绪感染给观众,带领观众走进一种追忆、怀念的氛围。这种调子,还贯穿于整部影片,成为全片的基本调子。不管是井河在桥头偶遇阔别十年的暖,还是回忆里荡秋千的场景,还是小武生和暖在芦苇丛里拥抱,都包裹在这首曲子里。此外,京剧也是重要的配乐,小武生给暖画眉时,京剧的音乐里交织了柔美的管弦乐,使得京剧音乐与暖对小武生的爱慕之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仿佛代表了暖的希冀,柔美的管弦乐如暖,京剧音乐如小武生,二者结合正是暖的所期所盼。还有一处是几个姑娘在弄蚕时的流行音乐,几个小姑娘聊天,谈到大城市,谈到婚嫁,又谈到暖和小武生的关系。流行音乐流露出的正是暖心里的那种哀伤,同时流行音乐作为城里的象征城市文化渗透到农村,而这种渗透也冥冥之中奠定了暖的悲剧。当井河与暖坐在草垛子上,争执小武生会不会回来接暖时,井河搓草的声音,正是暖内心矛盾的写照。影片结尾,影片开头同样的音乐又响,这时所表达的,是离别的惆怅,是井河对这段恋情和暖的愧疚与忧伤,也配合观众作为旁观者惋惜缠绵的心境。
影片中除了音乐的运用,音响也是格外出色的。最耐人寻味的就是一直若有似无的大河流淌的声音和雨水淅沥的声音,一方面是环境的映衬,一方面也是主人公心理的展示,滴滴答答的雨声始终紧扣主人公井河的怀旧心理,这其实也是敲打在井河心里雨,朦胧、潮湿、连绵不绝,就是对他不愿面对但忘却不了的初恋的回忆。
关于运动拍摄——
影片中不乏运动镜头,推、拉、摇、移、跟无不兼有。这些镜头不仅给人画面的美感,更多的是在展现人物命运与心理上起了重要作用。如暖和小武生在芦苇丛里拥抱的拉镜头,由二人眼神开来,把人物置身在广阔的芦苇丛里,暗示了暖幸福的陶醉在爱情以及对未来的畅想里。在暖与井河荡秋千,最后绳断,把暖的腿摔残这一段戏中,就充分运用横移、推进等镜头,来渲染一种气氛,使得最后绳断人摔成为一个小高潮。
而片中比较有特色的运动镜头,则是模拟人物在秋千荡动过程中上升下降的主观镜头。要拍出秋千荡动中上升下降的“弧线”镜头,实在很要一番功夫。而秋千断裂时,没有对二人伤势的描绘,而只是一只断了线的秋千来回摆动,断了的秋千停止了,下雨了。这个秋千的空镜头给人更大的悲凉,秋千一断,暖的青春也就埋葬了。这里秋千的特写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暖的青春就从这断了线的秋千开始变的残缺,她的理想因此而毁灭,更重要的是她的心态,她不再因为自己的优秀条件而对未来充满幻想,她因身体的残疾而变的自卑,她在井河走之前,满腹心事的对井河说的话可以看出暖的改变。因此这个镜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于表演——
无可否认,影片中表演最出色的应当是出演哑巴的日本演员香川照之。他把哑巴的憨厚、淳朴、固执的形象表演的淋漓尽致,无论是表情、手势、身板再现,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在他的塑造下,我们看到了一个身体残疾但是心灵纯洁的年轻人,在他的心中也有爱,但一直觉得自己配不上暖而悄悄把感情隐藏,但是他也暗自怀有对暖的渴望。他故意做恶作剧欺负暖,只是为了多一次接近她的机会。他在小巷撞到暖,先是惊愕不知所措,然后挤出的那个痴痴呆呆的笑,之后追着暖跑,看到暖躲到小武生背后时他一脸失望略带敌意,然后颤巍巍的捧出一怀鸭蛋。这个情节是我十分感动的,香川照之在这短短的一幕戏中表情的变化及其细致的展现出哑巴对暖纯真的爱,就象那有残缺但非常美丽的鸭蛋,比起把暖挡在身后貌似保护的暖的小武生更加真诚、温暖人心。还有一幕戏,在一个薄雾掩映的清晨,哑巴独自一人对着暖荡过的秋千,深情的用手语做了一个“我爱你”的姿势,他似乎想象暖就坐在秋千上,于是他快乐的推着空的秋千荡起来,此时哑巴表现的异常亢奋,他张着嘴快乐的笑,他用力的近乎疯狂的推动着秋千,完全陶醉在幻想的幸福之中。香川照之用表情和简单的动作将哑巴深沉的爱和暗恋的酸楚展现的淋漓尽致。另外,在现实中井河探访暖的家,一个个小的细节都丰富的展现出情绪的变化。直到最后他发疯似的让井河带走暖和丫,他的凄楚、不舍但因为爱而成全的心境更是让人为之动容。
关于象征——
影片里有很多处象征,城里的自动雨伞。在现实灰冷的色调中,这把伞的出现带来了一抹亮色,但也是突兀的,它代表了与这个山村不同的外来的东西。暖心里清楚已经不再需要这把伞,而对于暖的女儿来说,这把伞又是一种对新生活、新生物的希望与期待。她同样会重复着她母亲年轻时的幻想,期待着有一天能走出这块地方。
秋千是本片最重要的一个道具,它不仅关系到情节的发展,同时也是暖青春梦想的象征。暖喜欢荡秋千,秋千可以让她有种飞起来的感觉,她和井河一起荡秋千的时候说:“我看见北京了!我看见天安门了!”在年轻美丽的暖心中,未来总是充满美好的希望,秋千成就了她展翅高飞的梦想。秋千某种程度上也就是暖本人的象征。秋千是村子里男女老少最喜欢的娱乐项目,它总是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就象出众的暖,也是村子里的焦点,她是女孩子羡慕男孩子爱慕的对象。而京剧团来了之后,人们的目光被代表城里的剧团吸引,秋千渐渐失宠了。在京剧团走后,暖已经不是众人崇拜的对象,其他女孩子在弄蚕时悄悄议论的话语便可看出,许多女孩子的心已经向外面的世界打开,她们不再把暖放在遥不可及的地位,暖再出众也只是个村姑,和城里的女孩子还是没办法比。而后来秋千的断裂则意味着暖身体的残缺、青春梦想的破灭,她的命运变成了悲剧,和秋千一样沉沦了。
雨也是人物命运的一个象征。影片的现实中总是笼罩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昏暗、阴冷。回忆中多半是明亮鲜艳的色彩,是暖充满希望的美好青春。从秋千断裂的那一刻起,天开始下雨,这是暖命运的转折。导演用雨这个意象暗示了人物的命运与心理,同时也为剧情烘托悲凉、无奈的气氛。
关于台词——
本片台词除了人物对话,还有井河的旁白。台词虽然不多,但有一些琢磨起来还有着深意的。比如暖和井河一起荡秋千时,
暖:井河,你看见什么了?
 井河:我看见稻草堆的尖了……
 井河:哑巴在干活呢。
 井河:暖,你看见什么了?
 暖:我看见北京了!我看见天安门了!
从他们的互问互答中可以看出:井河是一个很朴实的人,他看到了什么就是什么;而暖在回答时是望向虚无处,那时的她有着比村里一般姑娘更好的条件,所以她心怀憧憬,她的眼里,更多的是这个小山村以外的东西。她向往着城里的生活,向往着走出去,她聪慧、天真、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梦想,并且暗自相信这理想会实现。她向往着城里的生活,向往着走出去,秋千成全了她假想的飞翔。
还有一场戏,井河在暖的家里,谈起暖起初在城里的相亲,说:“以后就没有合适的?”暖说:“啥叫合适的?”然后走到哑巴跟前,说:“弯瓜对着瓢舌菜,合适着呢。”这个时候的暖经过小武生、井河还有城里的那个不愿意带她上街的年轻人,早就已经丧失了原先的自信和朝气,她不再追求梦想中的生活,现实的残酷、自身的残疾让她最终选择了低微并且同样残疾的哑巴。她把自己和哑巴比作弯瓜和瓢舌菜,相比较从前她和小姐妹们谈到被剧团选上以后的“飞上枝头变凤凰”,差距是多么大啊!她把自己比喻的低贱,潜台词井河已经“飞上枝头变凤凰”,他们是不般配的。而她的这句话也一定刺伤着井河,或许离开山村的井河也曾经这样看待暖吧,虽然他曾经也象仰慕女神一样仰慕过这个曾经美丽的女孩子。
暖还对井河说过一句话:“你越不回来越证明你忘不了”。我们可以看出暖的宽容、善解人意,她不怨井河,只是轻轻的这么一句,算是对他们恋情的归纳。虽然背叛,但只要忘不了,暖也就满足了。
结局是井河的一段独白:“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如此说来,我是幸运的。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一个人即便永不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如此说来哑巴是幸运的。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哑巴给予暖的,我并不具备,如此说来暖是幸运的。”这可以是全剧主题的升华,其实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一种开脱。不管是暖、井河还是一直默默奉献的哑巴都无法逃脱那种岁月赋予的无奈。我们看着小丫清澈的眼睛,默默希望她的等待不要重蹈暖的覆辙。

如果说这部片子的缺点,我想李佳的表演有些地方略显生硬。还有就是暖刚出场时背着草垛一瘸一枴邋遢憔悴的模样,还有她粗俗的话语与之后在家里的样子似乎有些差距。之后的暖除了腿瘸跟十年前还是一样的美丽,这样对比效果的减弱就没有一出场那么震撼人心。毕竟,美的东西毁灭的越彻底悲剧就越有力。可能导演添加了温情的元素进去,认为暖和哑巴的结合也是一种幸福,所以仁慈的把之后暖的形象美化了。

 3 ) 电影改编小说,讲究的就是一个取其糟粕弃其精华

看过白狗秋千架,里面最爱的人就是暖。(只可惜,没看过电影,没想到把编剧我最爱的小说改的这样俗不可耐)

1: 骗暖感情的人是下乡时住暖家里的解放军蔡队长,他当时住在暖家,受到全村以及暖的父亲的尊敬。他借由自己长辈身份,以指导乐理为借口对暖态度暧昧,之后还亲了暖说要娶她,回家后就没了音讯。而且小说里没有文艺团招人,暖根本没有实现梦想的机会。

2: 暖是男主小姑,十年前一直把男主当小孩子,还和男主说蔡队长才能算得上大人。所以电影里面表现出来的,男主是暖备胎,简直是无稽之谈。

3: 是男主想荡秋千并且把秋千荡太高,才导致绳子断了出事的。女主不是断腿而是瞎了一只眼。所以原著特别多描写男主对女主羞愧的场面。

4: 原著里暖的哑巴丈夫是很粗鲁的傻子,对暖没什么感情,还天天揍暖。丈夫对暖甚至没有对“城里人”男主来的尊敬。因为村里人一贯踩低捧高。

5: 暖只想和男主上床,但对男主没有任何感情。因为暖四个儿子都是又傻又哑。暖只是想要正常的能陪她唠嗑的孩子! 原著里的暖是一个可以用锐利来形容的女人,她即使在最悲哀的人生里也没有抱怨过任何人,即使被村里人骂个眼暖,也依旧保持着内心里的骄傲。她一张嘴能怼的叫男主说不出话来,不住自惭形秽。她即使坦然接受了自己个眼暖的事实,依旧能一脸狂放的问男主:“你说实话,要是我当时提出要嫁给你,你会要我吗?” 而当男主被她这狂放的脸打动,回复说会的时候。暖问男主能不能给自己留一个正常的孩子,男主却退缩了。。。这个时候,懦弱的人人是面对残酷现实依旧赋予抵抗的暖,还是看着暖丈夫害怕的想抽身逃走,看见暖找上自己浑身发冷,手脚发抖,嗫嚅的说:对不起当年不该喊你上秋千,的男主呢?呵呵

编剧的魔化改编,让我最爱的小说,变成了三角恋与渣男的故事。

暖这么一位锐利的不为生活屈服的女人变成了一个庸庸碌碌只想靠男人的俗气女人。

而代表当时大多数年轻人的来自城里,内心里存在着懦弱的男主,却变成了正面人物。

更加可笑的是,带着批判意外的白狗,在原著中可是时时刻刻敲打男主内心,叫男主羞愧,也是全文主旨的暗线啊!在电影里白狗角色变成了女主女儿,贴心小棉袄。。。。

白狗秋千架是批判的,是与现实作抗争的。人性里面的怯懦,羞愧,虚伪,城里人看农村人的不屑和畏惧,农村人看城里人的嫉妒和偏见,都从那双狗眼中折射出来。

而女主的遭遇,女主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与世俗对女主的排挤和压迫,女主的狂放与锐利,都是这篇小说最有戏剧冲击性的地方。(但是电影里全没了。。。。女主两次被渣男骗,最后嫁给老实人。。。。编剧你遭受了什么精神压迫?)

男主和村民代表的两类人,他们形成的对比与冲击,都变成了互相美化。大家都很好,都是好人,所以女主嫁给了村里最帅的傻子,女主不回男主信是不想被拒绝。呵呵,快要笑死。

反正大家都是好人,那么这个原著里被现实压迫最惨的受害者-暖,就背起了所有大锅,她贪得无厌,她不知足,她勾三搭四,她虚伪。。。。。。

我想,这部电影批判现实真的做到了,能够把故事改成这样,并且用和稀泥的手法解决故事里面所有矛盾,编剧简直是断案奇才!真是叫我领略到了现实中,大家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啊!

 4 ) 暖了时间冷了暖

霍建起的电影
最先看的是《那山 那人 那狗》
在《暖》里我们重又回到了在导演的视野里最为熟悉的生活背景
一样的清新自然甚至能耳闻目染一种洇散不去的雨水气息

奇怪的是看电影的晚上
厦门一样下着雨

但只能说电影把影象唯美化了
秋千 渗着水的建筑 还有他们在秋千架上完成这生命中唯一一次的亲密接触时周围的空旷和虚假

或者导演太过于沉迷于意象下的村庄
以至于让对话显的如此尴尬
让旁白显地这样地惆怅

我甚至希望或者故事可以更热烈一点
因为那是生活
脱离了生活
艺术化工笔化山水画连缀的场景
在我看来甚至应该为此伤悲

 5 ) 不能守诺就不要许诺

傍晚时分看了《暖》。一部关于初恋、回忆、命运的故事。本以为会在平淡、安静中度过,可心里还是起了小小的涟漪。 影片有好几场雨景,这是江南独有的潮湿气候,更增添了忧郁气氛。徽式建筑,泥泞小路,还有在风中摇曳的高高芦苇,无不弥漫着乡间气息。 井河在阔别十年的家乡遇到昔日恋人暖。很难想象那个看似邋遢、粗俗的瘸子村妇,会是当年村里最能歌善舞的姑娘。如果没有那次意外,如果他们没荡秋千,如果秋千的绳索没断,或许会是另一种结局。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暖的身体,也是唯一的一次。我知道我需要一点勇气,抱住她的勇气。要不然,我就永远别想取代她心目中的小武生。秋千帮了我的忙,它成全了我的勇敢,掩盖了我的惊慌,夸大了我的力量,我真想就这样永远的荡下去,那是一次真正的飞翔。”秋千给了井河希望与憧憬,同时也给了暖残缺。在他们跌落的瞬间,天空下起雨来。 暖经历了两次无果的等待,终于明白爱情的飘忽和不可捉摸。第一次,小武生说要回来接她,后来落空。第二次,井河要她等他回来,却在考入大学后没了音信。为了要在更好的环境下生活,可以牺牲爱情。男人的随便许诺却让女人付出青春代价。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游戏,但参与者自始自终都心甘情愿。 在细雨飘落的深巷处,井河和暖的对望,彼此无限伤感。只是在我看来,井河的眸中更多的是歉疚。生活很现实,在没有面包的前提下爱情是空谈。环境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灯红酒绿的大城市,质朴和纯真似乎失去了踪迹。 而在违背诺言的井河对面,有与之形成对比的哑巴。同样的喜欢暖,却默默地守候在她身边。推着受脚伤的她回家,在雨中背着她赶牛,甚至最后,一厢情愿地割爱要让井河带暖和女儿离开。爱情不分贵贱,即使身体残疾的哑巴,在真心付出的时候灵魂亦是高尚的。他们各自掌握着命运,却不能分担。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 人都会做错事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过失 如此说来 我是幸运的 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 一个人即便永不还乡 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 如此说来 哑巴是幸运的 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 哑巴给予暖的我并不具备 如此说来 暖是幸运的

 6 ) 《暖》的镜头语言分析

  《暖》是由霍建起导演、秋实编剧,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一部电影,曾获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男演员奖,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

  《暖》讲述了在城市工作的井河回到10年没有回过的农村老家,在家乡的桥头遇到了暖———一个他很怕见到又从未忘记的人,从而引发了一段他和曾经的恋人暖以及哑巴之间的一段回忆。全片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异彩纷呈的视觉奇观,它所表达的是只一种感受,一种追问。尽管观众对这种感受和追问抱不同态度,但是其镜头叙事风格,还是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电影采用的是一种双时空转换的叙述方式,将现实和回忆交错在一起,在回忆与现实之前来回穿梭。暖调的回忆,使得一切似乎都是那样的美好、恬静。无论是打谷场上丰收的人群,快乐的秋千,还是小武生给暖上妆时那种近乎金黄的晖光,都透出一种欢乐的希望之光。而现实却恰恰相反。现实的世界里,从前那个美丽的暖因为从秋千上摔了下来而变成一个不再怀抱希望的瘸子,她经历了两次没有结果的等待,只有接受残酷的现实,所以,她的世界是灰冷的,她的世界中,只有那永远也下不完的雨。——冷调和暖调的交替使用,很明显地将现实和回忆区分开来,也直接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影片中起用了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来配合影片主题,其中,秋千,在整部影片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它主要出现在主人公的回忆中。下面,截取几段和秋千有关的场景,具体来分析一下。

第五场 场院 日 外
全(摇俯) 场院上一派繁忙景象。井河旁白:记得暖问过我……
特 一人在扬场。井河旁白:秋千为什么叫秋千。在我们这里……
特 幼时的井河和暖在荡秋千。井河旁白:……年年秋天要荡秋千……
全 众小孩荡秋千,众人围观数数。井河旁白:这是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惟一的娱乐方式,不知道已经荡了多少年……
全 村妇荡秋千。井河旁白:好象没人关心这个问题,包括我在内……
全 老人、小孩在看荡秋千。井河旁白:可是暖……
全 繁忙的场院。井河旁白:就常常会冒出一些……
全(摇) 众人将麦桔挑上草垛。井河旁白:别人不会冒的念头。
……

    该场是主人公井河的第一次回忆,他将这个场景就设在了公社场院上,那里有劳作的人群,那里有荡秋千的人群,当然最重要的是,那里有秋千,那是暖欢乐的开始,也是暖欢乐的终止。在以后的段落中也可以发现,井河对暖的回忆,永远是和秋天连在一起,和秋千连在一起。因为那是收获的季节,是快乐的场景,所以该段落的色调也是欢快的暖色调。

第七场 场院 日 外
中近 (闪回)井河和暖荡秋千。
            暖:井河,你看见什么了?
         井河:我看见稻草堆的尖了……
大全 井河的主观镜头,随着秋千的起落有起伏:远处,哑巴正低头翻晒稻谷。
         井河(os):哑巴在干活呢。
中近 井河和暖荡秋千。
          井河:暖,你看见什么了?
          暖:我看见北京了!我看见天安门了!
          (闪回完)
  
    从他们的互问互答中可以看出:井河是一个很朴实的人,或者说是个扎扎实实的人,他从主观镜头看到了什么就是什么;而暖在回答时是个客观镜头,她望向虚无处,那时的她有着比村里一般姑娘更好的条件,所以她心怀憧憬,她的眼里,更多的是这个小山村以外的东西。她向往着城里的生活,向往着走出去,秋千成全了她假想的飞翔。

第二十五场 场院 晨 外
全 哑巴缓缓地走向秋千架
近 哑巴对着秋千打哑语:我爱你!
            哑巴疯狂地推动着秋千。
    (闪回完)

    哑巴也算是片中的一个男主角,他一直默默地关注并喜爱着暖,但是他们当时的距离是这样大,所以他就只能对着暖荡过的秋千,疯狂地表达他对暖的爱慕。时间上选用的是早晨,似乎是一种暗示,将亮未亮,但还是有希望的,寄托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五十七场 场院 日 外 阴
……
特 荡秋千的脚。
近 暖使劲地荡着秋千,井河也荡了一下,暖将头靠在井河的肩上。井河旁白:那上我第一次接触到暖的身体,也是唯一的一次,我当时……
特 荡秋千的脚。井河旁白:……不想再为这件事情和她争吵了,又没有别的办法,让她明白……
近 暖的头靠在井河的肩上。井河旁白:……自己的心情,改变我们之间别扭的状况。我知道我需要一点勇气……
全(仰) 荡秋千。井河旁白:……抱住她的勇气,否则我永远也别想取代她心中的小武生,秋千帮了我的忙……
全(移) 荡秋千。井河旁白:它成全了我的勇敢,掩盖了我的惊慌,夸大了我的力量。真想就这样永远地荡下去,那是一次真正的飞翔。
近 暖笑着和井河荡秋千。
全(仰) 荡秋千。
大全(移) 荡秋千。
大全(推) 荡秋千。井河兴奋地松开双手,张开双臂。暖惊叫着。
大全(仰) 荡秋千。
特(摇) 断裂的秋千绳。
全(仰摇) 荡秋千。
特 秋千绳从环上脱落。
全 井河和暖被抛起。
特 两人从镜前飞过。
全 断了的秋千来回摆动。
大全 断了的秋千静止了,下雨了。
特 雨下个不停。

    在井河向暖表白完他的承诺以后,两个人的希望都得到了暂时的饱和。借助于秋千,井河宣泄着内心的狂喜。镜头从不同视角,反复强调着他们荡秋千,让观众与他们一起累积情绪,那种喜悦的情绪,而在达到最高点时,绳断了。此时,什么声音都没有,甚至都没有两人被摔在地上的血流场面,只用一个秋千的空镜头就结束了这个本来很惨烈的景象。然后,开始下雨,暖的世界开始发生改变。如果没有这次秋千上的意外,暖或许还有别的机会远走高飞,如果井何真像他上大学前所说的,毕了业一定要回来接暖,暖也许不会嫁给哑巴。但这次意外,把暖所有的希望都扯断了。之前所有的暖调,从这里开始就终止了。该场戏是一个转折点,暖的转折点、回忆的转折点、色调的转折点。
    此外,还有一些道具的运用,也是具有表象意义的,如现实世界中井河撑的那把只有城里才有的红色折叠伞。在现实灰冷的色调中,这把伞的出现带来了一抹亮色,但也是突兀的,它代表了与这个山村不同的外来的东西。暖心里清楚已经不再需要这把伞,而对于暖的女儿来说,这把伞又是一种对新生活、新生物的希望与期待。她同样会重复着她母亲年轻时的幻想,期待着有一天能走出这块地方。
    又如,在回忆的片段里,哑巴总是赶着一群鸭子,这个安排也是很巧妙的。哑巴不会说话,鸭子说,虽然那种嘎嘎声很简单,却也让哑巴成了一个听得见角色,哑巴的心声犹如嘎嘎声一样简单——他就是喜欢暖,真心地喜欢,他不可能花言巧语,更不可能承诺什么,他有的只是他的真心。
    影片善用长镜头来观察人物的细微变化,镜头运用含蓄、内敛,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展示着一个个人物的命运。那种情愫如小桥流水般缓缓而过,但平淡中孕育的力量却足以打动每一个人。此外,镜头下的山村有着油画般的质感:如黛的远山,随风摆动的大草甸,斑驳墙壁的徽式建筑,狭窄悠长的雨巷,檐上的滴水,灶头的热气……加上舒缓深情的音乐,这一切都很好地配合了剧情的发展,为情节营造着气氛。
    《暖》就是这样,蕴藏着一种让人慢慢感动的情绪,一点点地感染你,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打动你。

 短评

极美的摄影,不仅呈现出偏远山村的风俗人情,也勾勒着人物轻喜轻忧的情绪和人物之间的那份哀愁之感。结尾处男主的独白不知道会不会被很多人认为是渣男的辩解,但是那句“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一个人即便永不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让我颇有感触。此外,“秋千”这一意象,放置于男女主角的情愫里面,颇有意思。

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如果说“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常常有非常鲜明的个人影像风格,那鲜明更多表现为某种视觉语言的极端偏好。” 那么霍建起导演的确算得上一个非常不同的例子。《暖》中表达的是电影永恒的主题之一:游子回乡。故事很清淡,人物关系也很简单,而霍建起用一种朴素但不失工整的手法表现出了一种流动的情绪。用冷暖两种极具反差却又互相纠葛的色调,使得过去与现在的时空缠绕交错在了一起,那是一段逝去的感情,是对错失并且无法弥补的悔恨的缅怀,而这种错失似乎最终又成为了主人公们的幸运。

13分钟前
  • 诱导师
  • 推荐

影片的旁白,力图让我们相信,井和会兑现他的承诺,以实现对自己的救赎。但暖还相信么?我即使不是女权主义者,也深觉这承诺的苍白与无力。其实每个人都无错,特别是这个影片所处的那个年代。暖自恃美丽,以为能改变人生只是她忽略了,或者她从来就不曾明白:人——只能靠自己。

18分钟前
  • 宝珞
  • 推荐

感觉本子没什么力度,双线交织叙述,但节奏感都很弱。据说原著是很“惨烈”的,倘若以此为基调,势必上个层次…我是说也是能有点老谋子的当年(…估计这是我的问题罢)。 满嘴普通话没有一点韵味儿…不过雾迷漫的画面还是很美的。这女主的一生只剩一声叹息。ps影长过去3/4我突然意识到哑巴是香川

20分钟前
  • Mmm
  • 还行

《暖》2003年的内地爱情片,讲述的是父辈那个年代的爱情,生活变迁中人的改变和感情的变与不变。叙事结构中回忆与现实的穿插很有节奏感,记忆中的一切都是发光的,闪亮而美好的,现实中的周遭是阴霾的,阴雨连绵而永不停歇的惆怅。味道很独特的一部片子,让我想起了我的初恋,小舞舞四星深情推荐!

22分钟前
  • 小舞舞
  • 推荐

7 看似近乎完满的古典村子,一开场便以陪酒镇长切入。再到社戏秋千年代的懵懂青春期对远方未知外世界的憧憬所形成的故事张力,其内核上和第六代的站台情感也近似,但后续的表现力上都略浪漫主义。

23分钟前
  • 水怪
  • 还行

香川照之演的真是好,都看哭了~~命运弄人却又公允,最后的旁白非常点题,“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莫言的文字还是很抓人的~~现在的电影也很少能这样娓娓道来,不急不慢的讲个故事了~~

27分钟前
  • 疯子抱抱
  • 推荐

3.8 郭和李都太北方太洋气, 一讲话就让人出戏. 还是香川照之比较赞~ 霍建起的乡村镜头实在是美, 娘亲也是其脑残粉. 故事到后来有些疲倦, 没有把已经预知的事情更好的展现, 还不如娓娓道来得好. 莫言的小说一直是改编剧本的良伴呐, (再看补记) P.S.女人都是爱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泪.

29分钟前
  • va bene🪴
  • 推荐

6/10。哑巴的角色改得寄托了暖人的力量,两个男人给暖期盼的假承诺,如丢入池塘的镜子般镜花水月,如撕毁的来信般毁人希望,武生给暖上妆的金黄晖光被时间冲淡,井河撑起城里的红色折叠伞那抹红色希望在灰雨中格外突兀,女儿穿极不合脚的皮鞋下楼又暗示城乡身份的不合适。哑巴说不出虚伪承诺,心声如赶鸭的嘎嘎叫一样简单,却把口中未化的糖硬塞给暖表达爱意,牵牛背暖走完泥泞路,最后比划着要井河把女儿带进城,原著的残酷彻底柔化成温情和纯净。大量运用远景和曲线构图使人物命运前呼后应,开头井河骑车的镜头由远及近,山路蜿蜒预示着直面现实的丑陋,养蚕的议论中暖跑向田埂的远景是武生代表的城市梦想在远离她,而井河紧依着暖高高荡起的大环摇证明两人关系的贴近,并无秋千断裂的悲剧征兆,考上大学全村人送行的山村远景又是一种远离的含义。

31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只有哑巴真的不离不弃,但他如果不是哑巴呢?人都一样。

33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还行

金色的阳光是她的面庞,蒙蒙的雾气是她的眼睛,细碎的雨滴是她的泪水,温柔的风儿是她的长发,而等待,等待是她的命运。

34分钟前
  • vyan
  • 力荐

普鲁斯特式回忆的柔情一同和相像于江南烟雨的懒散、潮湿画外音缓缓来临。摒弃西方私人化的暧昧呓语和充满暖湿气流的逼仄空间,所有的情感都定格于“秋千”之单纯意象。暖的两段失意情感和哑巴对前者可望不可及的倾慕两条叙事线同时含蓄地传出孤独之意,而不鹜于通过分道扬镳、岁月苦长的气息的虚声,使不同境遇的状况得到表达,相反的是不少升格镜头表达的安详之美,且不驰于一味的空想使镜头对准祥和的空想达到皆大欢喜的效果。最后井河之独白“如此说来,我是幸运的、哑巴是幸运的、暖是幸运的。”是始于不同的时代更迭,止于相同的悲欢离合的圆圈式告白,而秋千也是如此,将影像推到了转折点。

36分钟前
  • 文吉
  • 力荐

遇到一个人 你对现实生活的全部感受 就突然改变了 感伤像空气一样包裹着你 这时候 它就是要你的命 你也不会逃避

37分钟前
  • boks
  • 推荐

这部片子好就好在,兜兜转转一圈后,高攀不起,终于得到了一个看似很不堪的归宿,可是哑巴那么爱暖,从感情层面讲,这才是最好的归宿。假如暖和井和在一起了,结局会怎样?教育不同,身份不同,隔阂很深,矛盾会越来越多,最终两个人可能只是为了当初一份责任,苦不堪言。年轻时谁都如暖那样,过高地估计自己,希望找一个配得上自己的伴侣,说是配得上,其实就是高攀,但往往结局是遭到戏弄,回到原地。生活的戏剧性远比电影要强烈,十年一梦,从前那些志得意满的玩伴,已经混得不堪,从前默默无闻的人,如今却是踌躇满志。暖等待的那些金光闪闪的男孩,终究没有回来,可是上帝给了她一个深爱她的哑巴。上帝是聪明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报,一切又仿佛刚刚好,看不清自己,现实会给教训。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女版《人生》。

40分钟前
  • 小袁同学
  • 力荐

9年了从高中第一次看到现在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但这仍是我最喜欢的中国电影。也是少数认为比原著要好的文本之一。湿漉漉的乡村和道不明的情感,这一切都是因为爱。影片的情绪控制得非常隐晦,直到最后哑巴那支支吾吾的表达才让人再也控制不住这动人的情怀。我爱这电影的一切,还有“暖”这个名字。

42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力荐

挺好的;秋千是望向外面世界的道具,男主一开始只向往暖,后来也是因为她说的一番话去了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并不是坏的,只是人在一个落后世界(经济落后,物质落后)呆久了,面对花花世界,精神上思想上就没这天生抵抗力,大部分人会忘本。男主是另一个迷失的小武生,他送的伞就是小武生穿的红色格子衣。哑巴没有出去的机会,他没机会迷失。暖没机会出去,她也没迷失。他们在一起是最好的选择;哑巴当年看到暖撕信之后,也认为男主甩了暖,第二次收到信便帮她做了选择,自己撕了信陪伴她。然后这次男主回来,他看了男主很久,是认为男主回心转意了,要带走暖。

43分钟前
  • 马828
  • 还行

“等....以后,一定.....!”这种句式= =忒假别信

48分钟前
  • 可可肚子
  • 还行

一个负心男的忏悔录。很多男人都有过负心的经历吧。不过也许他们的“忏悔”和男主角一样,实质只是自我安慰罢了。虽也煽情但拍得比想象中好。男女主角演技在“优秀的日本表演艺术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香川照之面前立显逊色。香川照之居然演活了中国乡村哑巴农民的形象,演技碉堡。最后有被震撼感动到

52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

54分钟前
  • 付玲
  • 推荐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从来没有承诺让你真正相信,但总有鸟儿为你歌唱,世间百态冷暖自知;画面如诗。

5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