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言2015

HD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Erika Bauer,Ruby Bustamante,Carl Dietrich,Marie Borkowski Foedrowitz,Ea-Ja Kim,Marina Michael,Hannelore Ohlendorf,Ottokar Sachse,Ralf Tempel,Jimmy Trash,Andrew Upton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宣言2015 剧照 NO.1宣言2015 剧照 NO.2宣言2015 剧照 NO.3宣言2015 剧照 NO.4宣言2015 剧照 NO.5宣言2015 剧照 NO.6宣言2015 剧照 NO.13宣言2015 剧照 NO.14宣言2015 剧照 NO.15宣言2015 剧照 NO.16宣言2015 剧照 NO.17宣言2015 剧照 NO.18宣言2015 剧照 NO.19宣言2015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Do the acting excessively, but don't act

When there is a shortage of genuine urgency -- political or aesthetic or otherwise, an established artist makes art by finding an established actress to read out loud established art historical texts, and calls it manifesto.

It doesn't seem to be self conscious of the irony of its commercial gloss, bourgeois opulence, stylish artifice. Is there a manifesto that does not manifests anything new, raw, or real? Is there such a thing as a makeup manifesto?

Maybe there is, in the kind of art world establishment we have. Maybe there isn't, there are only make-up artists -- there is apparently an army of them here, who are the true artists of this artwork.

I used to think it is bad enough for us today to have only dead manifestos. When Julian Rosefeldt bring them back to life, I see zombies. Now I regret.

The ticket money I spent on this How Art Museum exhibition: what a regret also. How Art Museum, like many of those newly established contemporary art institutions in the past few years in this country, thinks that having a "creative" name makes it look more creative. It does, but this "creativity" has as little to do with contemporary art creation as Julian Rosefeldt's "Manifesto" has anything to do with manifesto.

This is the first exhibition (a manifesto exhibition) of How Art Museum, along with a design exhibition elegantly titled "The New Creative Future of Chinese Design," and a shop almost the size of a whole exhibition floor filled with arty merchandise, appropriately named "art derivatives", by Jeff Koons, Murakami Takashi, Xu Zhen, Xiang Jing & Qu Guangci, and their wannabes. Outside the shop is the namesake hotel filled with sculptures and paintings by even worse artists. The museum requires all visitors to exit the museum into hotel's third floor (then to its tasteless lobby), instead of the museum entrance, so that we have to endure this exhibition outside the exhibition.

Unlike Julian Rosefeldt, who does have his own merits in art, which I do not bother to mention here, this bright new How museum seems to be desperately assembling and manifesting everything that is wrong with the art world, and from its beginning we've learned that all it wants to do in the future is to assemble and manifest more. The only problem left for them is how.

 2 ) 苍白无力的生命绿洲

宣言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哲学系列的电影,是一个朋友推荐的,也是自己上网做了一些功课,电影对于我这个外行人来说,讲的很深,很深。 我知道,对于导演来说,想把他的宣言,一次性全部讲完,这部电影的时间完全是不够的,所以他应当是把最精髓,晦涩难懂,却又显而易见的部分搬到了银幕上,又以分饰十二角色为噱头,来宣告自己对艺术,哲学的一个理解。未来主义,情景主义,绝对主义,贫穷主义......... 每个人的一生所拥有的观念,都是一场艺术的流放,激励着人们真实生长,很少有人进入他们的生活,因为彼此顾念太深,又各抒己见。我本就是一个不愿寒颤之人,来源复杂,你又何苦将我淡化,归于简易。 与其说是一篇电影,倒不如说是一场生活短篇艺术,贴近生活,却又胜过生活。让人不禁觉得,一个人的苦难,极易被忽略却又在某一时刻被人记起,矛盾与纠结的综合,本就是人类意识的一种自我流放。摆脱了束缚,才能创造更新,如若给自己设限,则变相给自己栓入一个牢笼。 你们太热衷于你们被灌输应热衷的事情,太害怕失去信仰,你们理应知道,不依附,也可以生存。即便是安坐一刻,也就是舍弃一生。将虚空的各个部分弯曲,使他们无限靠近彼此,给糊上光滑的表面,让线条攻击,并温柔抚摸彼此,对于你们,对于我们,生命不过是个系统,任由大雨骤降,他们也毫不相干,只是诗意的相似 我们当惯了审判者这个角色,认识人间从无到有的一个改变,但事物本身,本就是有灵性的,而那些不理解我们,滥用情绪之人,终将会被我们审判,这是我们的宣言

 3 ) 一些不算宣言的宣言

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让艺术成为我们抵抗世界的武器。

北影节放映《宣言》,片尾黑屏到结束时,现场出现了几秒钟的沉默,然后观众很犹豫地抬起手,稀稀拉拉断断续续鼓掌,不像别的电影散场时可以听到干脆整齐的掌声。多少能看出一些不情愿的成分。

可以理解,纵然全程是凯特女神的独角戏,但是依然无法排解此片的晦涩难懂。先锋的戏剧结构让很多人都云蒸雾罩不知所云,大段大段的让人费解的艺术宣言,以及歇斯底里的梦幻独白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说文德斯的电影太文艺晦涩,那么好吧,看看《宣言》,这部电影会告诉你,究竟什么才是充斥着哲学性独白的实验电影,或者先锋艺术。

北影节上,有两部奇怪的电影看的让人有些懵圈,一部是阿巴斯的《24帧》,此片由24张照片特效合成一部电影,放映现场一大部分人对着会动的照片昏昏欲睡;另一部大概就是这部《宣言》,我想主创也许并没有打算让所有人看懂,只要你能听懂只言片语,或者无意间被某句宣言击中从而引发精神世界的山洪海啸,那么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下面是我看完后的一些凌乱总结,算不上宣言,因为不成系统,斗胆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艺术不必全部真实,但是应该讲真话,应该揭露真相。
艺术反对逻辑、理性、限制,崇尚抽象、感性、自由。
艺术不是剽窃、复制、模仿,而是发现、孕育、原创。
艺术应该关照敏感灵动的柔软内心,而不是物欲横流的冰冷外界。
艺术是个人自我革命的武器,而不是被社会政党或者某个集体利用的工具。
艺术家不光是某个具体领域的匠人,更应该成为那个更好世界发生的先知。
艺术不是死去的过去,或者被过度想象的虚幻未来,而是现在的每一个存在瞬间。

艺术不是某个阶层的专属,不是达官贵人的庸俗消遣,艺术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创造,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不是绘画音乐某个领域独有的边界性概念,而是一种无限的流动的不断生长的生存状态,一种激越的毁灭的又创造的存在瞬间。
艺术需要剥离芜杂世界的无聊表象,凿开一成不变的坚硬外壳,直接深入事物最初的本质,让本真的灵魂成为艺术源源不断的源泉。
艺术应该蔑视权威反对体制,反对一切冠冕堂皇的口号或者束缚教条。艺术不应该有任何界限,无论是政治压迫、经济封锁,或者是僵化的文化体制束缚。
艺术纯粹又不纯粹,艺术伟大又不伟大,艺术存在于在社会人群之中,并且,艺术塑造着人的性格更引领社会发展。
艺术不是金钱的奴隶,不是速度的人质,让利欲熏心的商人和研制脑残发明的科学家去死吧。

艺术应该倡导一种新的价值观引领人类的未来,而不是在小圈子里自说自话孤芳自赏。
艺术不是好莱坞商人的赚钱工具,而是惊世骇俗的法国新浪潮电影。
艺术是酣畅淋漓的做爱,但艺术不仅仅是做爱。
艺术不是冷漠狭隘,不是恐同直男癌,不是铜臭的金钱,不是歧视弱势群体,不是耍酷搞婚外恋,不是装逼的学院派,不是法西斯统治,不是花边新闻明星八卦,不是学者名人胡说八道,不是被强奸的网络,不是犬儒主义,不是带着镣铐舞蹈……艺术只是艺术。
艺术没有程式化的标准,也没有商业与文艺之分,可以流行,可以风趣,可以性感,也可以恶搞,说是一坨光鲜亮丽的屎也行。
艺术从来不介意自己是不是一坨屎,就算它是一坨无人问津的臭狗屎,我们也应该把这坨屎变成一坨五彩缤纷的充满希望的屎。

艺术是一次次潜意识活动的结果,艺术应该改造人的灵魂塑造美的心灵。每件艺术品都是一场伟大的人类创造,在心灵掀起天翻地覆的革命。
艺术是夜空的星星,不是地上的高楼大厦;艺术是孩子手中的蜡笔,不是商人赚不完的钞票;艺术是情人间的低声细语,不是无止境的工作上不完的班。艺术是对抗黑暗现实的武器,是治愈世道人心的良药。
艺术不能没有想象力,正因为有想象力,我们才能突破现实界限御风飞行,抵达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艺术属于每个新生儿,在孩子的眼里,世界尚未被物质侵蚀,所以美丽如彩虹,天空没有被残暴污染,所以永远湛蓝动人。
艺术终将带我们穿越现实的束缚,突破生命的界限,走过死亡的深渊,直抵自由之境。自由,我们永远向往的天堂。
生活中处处是艺术,一切都是艺术,艺术没有边界,宇宙即艺术,所有可以拿来用的,你用心创造出的,都可以称之为艺术。
世界已然无可救药,但是幸好还有艺术。

过去的一切已经死去,过去的艺术限制着艺术的前进,需要抛弃所有虚伪的僵死的束缚的旧艺术,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美学,让新的艺术诞生于世,多样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
艺术要进步,必须抛弃一切愚蠢的腐朽的教条,义无反顾地向着人类心灵大胆进军。同时,要敢于破旧立新冒犯权威,哪怕贝多芬、歌德、莎士比亚、波莱德尔、马尔克斯,也不是永远正确永远不可冒犯,大胆踩着他们过去,去创造一种全新的现代感艺术。
艺术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由内而外,从形式到内容,从精神到肉体。
艺术应该革命,因为艺术已经堕落腐朽沉沦,已经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否则,艺术将死无葬身之地,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拥有这么多改变的无限可能,也从来没有一段历史像现在这样,艺术贬值得如此厉害,在物质和强权面前一文不值。艺术错位如此严重,所以需要让艺术回到正轨,让艺术重新获得新生。因此,艺术需要一纸宣言,去正视艺术的尊严与价值。

波普主义、达达主义、激浪主义、未来主义……都是一次次人类艺术史上的伟大尝试,他们不拘一格天马行空,勇敢地踏过人类精神的废墟,在新的战场上插上艺术革新的大旗,即使失败也虽败犹荣。

而现在这个时代,看起来物质丰沛资讯发达,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资本化,处处都是所谓冠冕堂皇的发展进步。但实际上只是资本的进步强权的进步,这样的时代不需要完整独立强大的个人,不需要标新立异的精神,以及天马行空超然物外的艺术,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个廉价劳动力,螺丝钉电灯泡一般可有可无,一生被无聊的重复耗尽,鲜活的生命最终沦为毫无存在感的劳动力。而碎片化的网络时代究竟是在解放个体成全艺术,还是在限制个体毁灭艺术,尚且是一个待解之谜。

所谓艺术宣言,就是破旧立新的先声,开启一场自发的精神革命。

就像《宣言》里说的那样,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艺术家,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浪迹他乡居无定所,用自己的艺术抵抗世界的剥削,从自己身上努力克服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傻B时代做一个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从自己的身上开启自我革命模式,让每个人都成为真正的自己,让艺术成为最原初的样子,就像我们儿时想象的那样。只有我们的努力坚持,这个世界才不会永远是一坨狗屎,而会变成一片“精神至上”“艺术至上”的人间乐土。

你的宣言,你的选择。你可以的。

(一些零散的感想,难免有不成熟之处,欢迎补充交流)

 4 ) 独白亦对话

Park Avenue Armory, New York

电影散场后尝试想象其前身装置作品的可能观感。偌大展厅内十三面屏幕错落而立,观者穿梭其间,彼此迥异的场景在四周明暗显隐,背景乐与独白起伏涨落。行走本身即是剪辑, 言语交响而成对话。单独场景情节的淡化与宣言自身的讲演性质使得各元素得以自由组合,也决定了作品相较于线性呈现,似乎更适于打乱,此消彼长,时而共鸣,将嵌套在内的联结与对立充分展开。

作品的声名一定程度上因凯特而起,单是“一人分饰十二角”的演技与化妆术卖点就足以让人看罢预告片立即将其收入待看清单。然而也正是这卓越的化妆术与驾驭力使得那些跨越性别、国籍、社会阶层的个体都顺利消解于他们的表述,成为纯粹的言语的载体。如果抛开话语的内容不看,这些形象都是极端刻板庸常的:潦倒的流浪汉、精进的金融业者、臃肿的女工、中产家庭的女主人、玩世不恭的朋克青年,诸如此类,扁平而又使人信服。他们置身于同样庸常而典型的生活情境中,以恰切的口音、语气和精神状态说出多数角色本身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读到的词句。而这才是作品的主人公——不是切换各种角色游刃有余的凯特·布兰切特,而是借她之口嵌入日常情境又跳脱而出的话语本身。

生活在此而言及它物,有时荒谬,有时恰如其分。片中宣言分布在一个半世纪的时延内,涉及艺术理念、政治与文化纲领等各领域,经过艺术家的拆解重组构成旁白、自语或呼告。而言语和情境各执一词的割裂恰是作品的张力所在。葬礼上的吊唁人几度哽咽,宣告着达达主义摒弃意义的愤世嫉俗;俄罗斯编舞师对台上动作散乱的银色头颅们高呼着艺术与反艺术;美术教师郑重写下Nothing is original,鼓励孩子们将任何启发灵感、触发想象的内容为己所用;新闻节目的凯特主播远程连线人造暴雨中的凯特记者探讨概念艺术。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有些情境中作为指导语的宣言与接受指导的具体艺术实践几乎完全错位,说者与听者却也都以常态参与其中;有些宣言作为画外音呈现,倒也成为场景的解释,为视觉信息赋予了新意。影片或许为观者提供了前述自由组合中最接近创作者初衷的一种,但给人的感觉仍是无心插柳,冲突与交融皆为自发,也无需刻意调和。

2014年,圣彼得堡承办了第十届欧洲当代艺术宣言展(MANIFESTA 10)。印象颇深的是博伊斯的装置作品《经济价值》。作品极具生活气息,巨大的金属架上摆满了购自东德的白糖、面粉等生活消耗品,放置于冬宫风俗绘画展区1818-1883年间创作的画作面前,以呼应卡尔·马克思的生卒。这些物品年代久远,在展厅里散发着酸腐的气息,却并不惹人讨厌。两年后冬宫与生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当代艺术家让·法布尔合作,将其作品大规模安置在馆内各处。法布尔的选材与主题显然更具挑衅性,那些密集排布的甲虫、情态诡异的动物标本、难辨内容的黑色画幅,于我个人毫无审美快感可言,更像是种无礼的入侵。当然任何评判只是一家之言,往往骂声并不阻碍艺术家声名远扬,他们被争议也被盛赞。而对于当代艺术的警惕,是我的立场,也是我的局限。

以片末引自情境主义(1957-1972)的喊话作结: The situationists of which you believe yourselves perhaps to be the judges, will one day judge you.

 5 ) 存在 在别处

若用电影的角度去思考,算不上一部出色的艺术作品,宣言也显得空洞无力,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大了,根本无法浓缩成一部电影,但是对于对艺术感兴趣的人,可以当成一部对了解艺术的入门教材之一,开头的宣言有股莫名激动,有种像在某种艺术社团里得气氛,“存在,在别处” (existence is in elsewhere)一下子触动灵魂深处。或许这是大部分艺术家的迷茫困惑的问题……

萨特(存在主义),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6 ) 涉及到的所有流派

流浪汉:情境主义

股票经纪人:未来主义 工人:建筑 化工员:绝对主义,建构主义 葬礼演说家:达达主义 家庭主妇:波普艺术

朋克:神创论,条纹主义 聚会组织者:旋涡主义,蓝骑士派,抽象表现主义 编舞:激浪派,贫穷艺术(Mario Merz,感谢concis),行为艺术 人偶家:超现实主义,空间主义 新闻播报员与远程记者:概念艺术,极简风格 教师:道格玛95

 短评

13 reasons why...Cate Blanchett ROCKS!!! 满天满地各种聊,关于新闻生态、艺术史还有政治文化隐喻...有字幕了还要再看一遍!餐桌前的祷告,葬礼的悼唁,课堂上的演讲,Cate女王沉稳的声音让每段“好像很无聊”的台词都变得如此有力量。少颗星是因为无缘看到展览,所以必须承认改成电影形式上的不足。

5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前年在ACMI看到这个展览感觉很羞耻就没进去,结果证明是明智的。女王用13个角色加全程尬聊向观众展示现代艺术的无病呻吟,简直是在逗我笑。导演赶紧回您的行为艺术小天地玩耍吧,别来祸害电影~~~~~~~~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较差

这就是个贫瘠的时代无需再问,出现这样的电影本身就是个证明。凯特布兰切特真是可以拉黑了…

11分钟前
  • Rhodesia
  • 较差

我的艺术积累真的无法很好地评价这个collection,相对于电影节,这组短片确实更适合艺术展,各个艺术学派地宣言。在展览看,一个黑暗空间里同时放3个短片,同一个点Cate的角色同时读一段长宣言,surreal。Cate可能是少数几个能这么演的人。NSW Art Gallery展出到一月吧

13分钟前
  • Karo
  • 力荐

一人演了12个角色,演什么是什么

15分钟前
  • 玛雅頭骨
  • 力荐

还真有这条目……本来对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片(?)没报什么希望,然而真正震惊到我的是布兰切特一人分饰12角的自如与传神。化妆也细致,甚至每个角色的牙齿都不太一样。十二个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屏幕上,又突然在同一时刻看住镜头唱(?)出了充满仪式感的“宣言”。出艺术中心时我已怀孕。

18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推荐

全程感觉是导演请大魔王把他对艺术的看法和吐槽对着观众狂喷了九十分钟,关键是也没说出啥道道来啊,开始还行吧,听到最后变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最佳诠释“有喜欢的演员照样看不下去”的电影是啥样。不是形式的问题,是说的东西撑不起来啊,在博物馆看反而应该会更糟心因为门票更贵

20分钟前
  • 米粒
  • 较差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片,不是读艺术史、哲学史、思想史这些的别费劲了,不信中国大学有好好让学生讨论过现代西方(不只是艺术)思潮。台词翻成中文你都不知道哪段是共产党宣言,哪段是戈达尔说的,里面致敬的恐怖片都不一定看出来是哪部。

22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推荐

了不起 信息量巨大内容繁杂 戈达尔 贾木许 库布里克和dogma95 莎士比亚和歌德 虚无的达达主义 past and future is life, but present is art @Museum für Gegenwart Berlin

24分钟前
  • 乔治洗衣机
  • 力荐

观念先行,有病呻吟。

26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如果作为实验话剧或者最早的装置艺术来进行观赏会很不一样。就电影来说我可能更希望看到一个有叙事有引导的过程,而非赤裸裸地反叛以及dada, dada, dada……

31分钟前
  • 大 蜹 蜹
  • 还行

股票市场马克思宣言,葬礼现场达达主义,废物处理建筑美学,人偶复制超现实对视,新闻直播概念艺术,餐桌礼仪流行文化独角戏,小学课堂dogma95……将艺术史哲学史上的数十种宣言搭配情景独角戏展现,开心愉快

34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这部电影告诉我, 有些电影书读的不多是没法看的。由此产生的逼格焦虑需要看十遍葫芦娃才能平复

37分钟前
  • TimberNord
  • 还行

1.片段表演对于凯特完全没有难度,11天的拍摄期完成到这种影像程度确实依赖成熟高效制作团队;2. 形式上更适合装置而非电影;3. 宣言者成为宣言唯一可信/可欺媒介。3.5

42分钟前
  • Meng
  • 还行

现代艺术史名词解释合集。重新分条看了一遍,每个词条先维基下再观看,有了点背景了解就不觉得晦涩了。其实就是Julian Rosefeldt对20世纪先锋艺术各流派的注解(德国本身就是先锋派大本营),选个子高挑演技百变的电影演员来表现也选得好(赢了《天使在美国》里的梅姨)。

45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又一次被演技折服,然而,是更适合在博物馆里放的镜像。

49分钟前
  • toska
  • 推荐

人生第一次去深圳看电影——刚开业的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各行各业中的每一位都有离经叛道的艺术宣言,仿佛在看一场个人现场演出的大型装置艺术秀。台词、构图、布景均深得我心,德国这些光怪陆离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实在太适合作为此片的背景陪衬。Cate Blanchett每一句吐字清晰、字正腔圆的台词念读舒心无比,十分适合当英语听力及朗读材料使用。大魔王一人分饰十三人,不同角色和不同形象切换,连口音都不尽相同。最爱酒吧一段酷帅朋克摇滚范的大魔王。

54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意外地还挺喜欢,大概可以看作上世纪各种艺术宣言的拼贴画,内容涵盖了从达达主义到波普艺术等多个流派,致敬了包括雷内·克莱尔以及吉姆·贾木许在内的多位电影导演。饭桌上那段貌似是凯特老公和三个孩子友情出演,真·献身艺术。以及,隔着屏幕都能想象到大魔王每次化完妆后对着镜子狂笑不止的样子…

56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艺术最忌讳说教,反艺术更加不应该说教,从头到尾的口号宣言,实在让人无法忍受。相比之下,后半程会好于前半程。更何况在我看来,电影这样一门光影艺术,独白是画面苍白的无力拯救,不可能因为一个人分饰十几个角色就有好转。别的不说,在电影院的观感,实在有点糟心。

57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豆瓣居然还有这个!走到里面的厅十二个屏幕一起说“宣言”的时候还挺震撼的。其次就是一进去全部是Cate的声音,又都是独白,像是carol一直在念信😂大多声音重合了实际上多的好多话都没怎么听清,不过这主题一直在讨论艺术是什么,我只想知道没有cate一人分饰12角的噱头,还有人看吗?

1小时前
  • 蕭查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