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样女王

HD中字

主演:玛格特·罗比,塞巴斯蒂安·斯坦,艾莉森·珍妮,凯特琳·卡弗,麦肯娜·格瑞丝,鲍比·坎纳瓦尔,博亚娜·诺瓦科维奇,朱丽安妮·尼科尔森,凯萨琳·戴尔,保罗·沃尔特·豪泽,约书亚·米克尔,埃文·乔治·沃拉泽里斯,卡拉·曼泰拉,杰森·戴维斯,凯莉·弗雷泽,安东尼·雷诺兹,杰森·麦克唐纳,迈尔斯·穆森登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2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3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4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5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6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3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4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5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6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7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8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9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导演手法高超的悲悯之心

真没想到这么好看呀。。。

从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刻,对我,全程高能。。。

我预告片都没看过,前半小时以为是个喜剧片,但看到最后,非常非常伤感。。。

人是得有多坚强。。。

破碎的家庭,离家的父亲,变态暴躁的母亲,后来家暴+智商二货的老公,傻逼透顶的保镖。。。

就这样,连高中都没毕业,没受到什么良好教育的Tonya,还拿了全美花样滑冰大奖,杀进奥运会。。。

电影当然不会讲太多训练的事,但只要接触了解一些竞技体育,能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拿名次,曾经全美第一,世界第二,可见背后付出了超过我们想象的努力和拼搏。。。

如果故事戛然而止,那就是典型的美国梦,但最终却是最讽刺、最荒谬、最难以置信的方式变成了“美国噩梦”。。。

最搞笑或是让我感慨的是,这些都不是编的,都是真事。。。

拍得好,演得好,每个角色都挺神还原的。。。

反讽、自嘲、高级黑,全片随处可见,使用叙事技巧也丰富,导演相当有才华。。。

但最后五分钟,导演在克制中,给予了这个人物最大的悲悯心,我被深深打动。。。

推荐给每个觉得自己生活或多或少正在经历不如意的人。。。

这部电影导演手法的精彩,如同三块广告牌编剧的精彩,他打破了传统体育励志人物传记电影的俗套,甚至大胆打破第四面墙,直接对着镜头跟观众沟通,而让人不厌烦。。。

这部电影与三块广告牌,在过去一年,无疑是对我的创作启发最大的两部。。。

作为电影创作者,对人物与故事的在强大共情基础上的“悲悯”之心,可以让你超越一切窠臼,发挥最大的潜能,拿出优秀的作品。。。

再次鼓掌,为导演编剧,也为Tonya Harding...

 2 ) 在分裂中透出的光和温度

Tonya是一个巨大的裂口

首先,自我认知上。她是来自于一群被成为红脖子的人群。美国有非常广袤的土地生活着这样的被人们称为红脖子的人群,他们教育程度不高,收入也不高,过着一成不变,闭塞的生活。他们和世人眼中的“美国”没有太多联系,除了说同一种语言,估计他们自己在电视中看到“美国”也觉得和自己没多大关系。当红脖子Tonya因为滑冰进入了“美国”的圈子,甚至代表“美国”去向世界展示她自己都不熟悉的“美国”时,断裂出现了。

另外,情感上。她一生没有被人正确地爱过。我不觉得她没有被爱过,但她没有被正确地爱过。(其实多少人被正确地爱过呢?人类的爱充满的条件和judge,程度轻重而已)以至于她以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一个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的人,是不会看到自己价值的,她会原谅不该原谅的,她会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是被否定的,所以她不断地强调,不是我的错,我没有错。这是本能。她周围的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形成一个扭曲的缺爱不懂爱的情感链,没人觉得自己错了,每个人都委屈,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付出了全部的爱,但不被感激。这样一个没有感受过温暖的爱的Tonya,突然间获得了声望和全美国的爱戴。这是另一个断层。

在这些断层中,一个毁灭性的incident出现了。人的灵魂如此复杂的,真相也是。导演用一种多人叙述的方式,把能搜集到的素材都摆在观众面前,把灵魂的一些面摆在观众面前,尽量不下结论, 尽量不动声色。真相是多面的,比真相更动人的,是那断裂中闪现的温度和光,灵魂的复杂。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太过于残酷,甚至有影评说这电影在不厚道地嘲笑可怜的tonya。说这话的人我怀疑ta到底有没有看电影。

尽管导演非常尽力地客观冷静陈述着一切,但我依然感到了他的同情和不知对谁的悲伤。

Margot Robbie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绝对不是一个花瓶。点一个赞。

 3 ) 我亲爱的妈妈,我操蛋的人生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公平的。

总有人一出生就是人民币玩家,也总有人在娘胎里就被设定了hard模式。

Tonya Harding的人生显然是后者。毕竟她连名字里都带着“hard”。

只不过她看起来似乎要幸运一些,过人的天赋像是上帝为了弥补她而开的另一扇窗。

虽然这扇窗子并没有变成Tonya升级通关的捷径,反而成了她与生俱来的诅咒——让红脖子出身的非典型女花滑选手,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冰上三周半的运动员,你说天上那个老头到底是好心,还是恶趣味呢。

打人事件的真相早已成了罗生门,谁也不敢断言电影的还原有多少真实多少虚构,所以这里讨论的Tonya都仅限于电影。

除了挥舞棒球棍的致敬片段,玛格特罗比在本片中丝毫不见小丑女的影子,表演也与电影的黑色喜剧风格十分契合。

个人非常喜欢本片的风格以及在形式上的选择,特别是Tonya与Jeff相爱相亲的夫妻生活部分,配合BGM,颇有昆汀式的浪漫意味。

影片里的Tonya家庭不幸,婚姻糟糕,连唯一引以为豪的滑冰都与她余生绝缘,她的三个身份,女儿,妻子,与运动员,都用了一种荒诞可笑又让人心痛的方式,宣告着她彻头彻尾的操蛋人生。但归根溯源,大概逃不脱四个字: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这个词,这几年被提的越来越多,随便搜一搜相关问题,绝对能让人对亲情的认识打开新大门。

虽说它不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唯一因素,但一个不幸的家庭对子女造成的创伤,时常都会伴随一生。

混蛋不会因为成为父母就不再是混蛋,电影中Tonya的母亲Lavona,绝对算是混蛋母亲届的个中翘楚,这个形象几度让我想起马男波杰克中的母亲。

Lavona聪明,冷漠,自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更懂得如何伤害别人。她满口脏话,举止粗野,是精英阶层所鄙夷的“白人垃圾”,而那些所谓的精英阶层,又时常遭到她的无情嘲弄和反击。

只是这样的反击,往往只能停留在往牛奶里吐吐口水、在门口拉条红绳的地步,一旦遭遇现实,就不得不偃旗息鼓缴械投降。

就像那个装在口袋里的录音机。

支持Tonya滑冰,是Lavona做的最母亲的一件事。但这并不是单纯出于爱,而是出于对Tonya天赋的期待,或者说,是对自己的期待。

她认为Tonya的天赋是她赋予的,而Tonya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她自己的成功。

那些养尊处优高贵精致的小公主,不照样是我女儿的手下败将。

可Lavona又嫉妒这样的成功。

Tonya的天赋,给了她一个机会跳出底层,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Lavona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

她所谓的“Tonya生气时滑得更好”只是自我催眠的借口,这个借口让她可以理直气壮地贬低与辱骂Tonya,践踏她的自尊与爱,还能冠冕堂皇地称Tonya对她的恨,是“一个母亲的必要牺牲”。

简直是个残忍又可耻的笑话。

她得意于自己的教育让Tonya成了冠军,但真的是她造就了Tonya的冠军吗?

Tonya骨子里,有种不服输的反叛精神,这种精神在Lavona日复一日的打击下不减反增。Hard不仅意味着困难,也意味着坚硬。Tonya就像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狠狠砸在那些优雅端庄的花滑评委面前。

她不是美丽乖巧的淑女,没有幸福美满的“American family”,不走传统的风格,坚持自我,为了得到公平对待和权威据理力争。她日复一日地训练,滑冰是她唯一热爱的事业,在赛场上的每一份荣誉,得来的都比别人更艰难,也更沉重。

这样的设定,换个剧本,就可以是开创花滑新时代的励志天才。

但电影要跟着现实走,而现实中的Tonya,是个被命运截胡的天才。

在那个意义重大的三周半动作前,电影里的母亲雇人在赛场旁疯狂辱骂Tonya,也许正是这件事,让Lavona更加坚信自己选择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

她刻意忽视了Tonya的努力与天赋,在这件事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那么作为母亲,Lavona到底对Tonya产生过怎样的影响?

从未感受过母爱的Tonya,嫁给了第一个夸她漂亮的毛头小子,哪怕她时常遭遇毫无理由的殴打——没关系,母亲不也经常打父亲吗。

前面说过Lavona很聪明,看人很准,她看不上Jeff,不会和打自己的人在一起,不会嫁给一个傻瓜。

但Tonya有得选吗?Jeff递过来的零星爱意,从父亲离开起,她就再也没有感受过。Lavona那几句理智的劝告,就像是站在岸上对着快要溺死的人喊,你怎么这么蠢?稻草救不了你的命。

可那稻草是Tonya唯一抓得住的东西。

作为妻子和女儿的Tonya,从未得到应该得到的爱,而当作为运动员的她成为受众人爱戴的宠儿时,她的自我意识才彻底觉醒,她第一次感受到被爱,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值得这样的爱。

所以才有了她在比赛后与Jeff的分离,以及最后一次目的性极强的复合。滑冰已经成为她唯一的快乐来源,也是她唯一获取爱的方式。

只是这唯一的方式,也被彻底断送掉了。

Tonya前23年的人生,几乎被不停抗争、不停失败的操蛋经历塞得满满当当,而她那亲爱的妈妈,更是为这操蛋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以我愿意相信故事最后有了一个美满结局,Tonya值得这样的结局。

如果重来一次,我亲爱的妈妈,请你别再爱我。

 4 ) 是谁毁了Tonya? 关于家庭教育、早婚和家暴的反思

绝对是年度最值得推荐的电影!已经几乎肯定Margot Robbie将在今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上获得一个提名,演得太好了!Sebastian Stan和Allison Janney 也相当出色!这部很恰好地符合了目前好莱坞最热潮流的电影。为何呢?因为这位Tonya小姐的经历还真与目前好莱坞整风运动的各位被告有相似之处。虽然看过本片你可能会觉得她其实很可怜,算是整个事件的受害者,但本片正是告诉你,道德上的一点点瑕疵都可能导致前途尽毁。所有的才华,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成就,就因为人生中某一时间的错误决策都可能成为泡影。这,让本片成为颁奖季可能最有共鸣的电影,预计将在奥斯卡上发威。

影片做对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了一个十分颠覆传记电影的方式去呈现整个事件,那就是黑色喜剧。没错,又是喜剧,今年颁奖季几乎每部优秀作品都是用喜剧的方式去讲述一个悲剧。然而这却成为了影片成功的关键。因为这种幽默感恰到好处地呈现出了整个事件的荒谬性和疯狂性,也特别贴切地呈现出几个主要人物的特点。这种幽默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也就特别容易引起共鸣。这会让你觉得本片与#三块广告牌#风格非常像,都是美国平民百姓的真实再现。

影片通过还原这些人的采访让观众看到,这几位主角本来生活里就是脑子缺根弦的市井小民,言行常常不顾及后果。他们会闹出这样荒谬的事,也就不奇怪了。但从中也能让人们清楚地看到这些人在哪里做了错误的选择,对任何年轻女孩和她们的父母都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通过本片,我们也清楚看到,Tonya做的最错的事,就是嫁错了人。她那家暴还蠢到家的前夫及其狐朋狗友是整个事件的罪魁祸首,彻底终结了Tonya的事业。但有句话说的好,物以类聚。当你看到Tonya不断被家暴依然忍受或无法与前夫彻底断绝关系,及她母亲对她不断的精神摧残,就明白这个女生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悲剧,性格上具有很大的缺陷,而这又是家庭造成的。成名早、受教育少、结婚太早都导致了她事业的提早夭折。她的经历简直就像一部教科书,值得每个女孩去从中吸取教训。同时,也会让人感叹,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真的太大。如果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注定会走上悲剧的人生。

Margot Robbie很显然需要把自己丑化才可以演这个角色。无论是滑冰还是最后情绪上的极度崩溃都表现得十分出色。除了一两个笑容还会让人想起小丑女外,是脱胎换骨的一次表演,完全不会让人感觉与当年华尔街之狼里的美艳女郎是同一个人。唯一让我觉得比较难以被说服的是,她看起来比当时人物原型要老,难以置信她的角色才23岁。384包子的造型也十分颠覆,声音上也发生了改变,估计会有很多人不看演职人员表不会发现他是”冬兵”,是对他个人来说非常有突破的演出。Allison Janney 饰演的凶狠母亲占据了全片最精彩的台词,句句语出惊人,是十分抢戏的角色,也是最佳女配角的热门。



本片涉及到对家庭教育、家暴和道德的关切,又具有最棒的表演和剧本,不出意外,我们会在明年奥斯卡上看到本片成为热门

 5 ) 洪流中的困兽

1.玛格特最后化妆间里的那场哭戏太动人了,内心的苦涩和悲恸一次次冲破控制力的防线,面部肌肉的每一次抽搐都好像是残喘的困兽在和命运做最后的挣扎。阶级的壁垒,原生家庭的拉拽使个人与或明或暗的竞技规则之间有种近乎残酷的疏离与冷漠,而这只是社会异化光怪陆离的一个究级角落。 2.很多影评里提到的“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在电影里显得有些突兀,剧情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看到使用这种手法的必要性,与其说是随心所欲的灵动,不如说是技巧滥用的违和。

 6 ) 生而为人,我没有优雅的权利

I, Tonya看得太让人难过了。整个Tonya的故事,就是一个从原生家庭、两性关系、家庭暴力、阶级分化、性别歧视、行业潜规则到大众传媒的消费文化全方位的,一个女性在社会中可以遭受到的所有不友善和伤害的标本。

这个社会信奉“相信自己”、“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但其实只是个骗局,这些信条只对类似Nancy那样外型符合主流价值观、出生优渥、有私人溜冰场和上千美元比赛服的甜心适用。在这么多条件辅助之下所取得的成功,究竟才华其中占据了多大决定性的因素?而Tonya的经历却证明,才华算什么,就算有天赋异禀的才华,如果没有友善而平等的社会支持,在社会的教条和禁锢之下,根本脆弱渺小得不值一提。

片末历史性三周半回旋跳和拳击赛慢镜头的穿插闪回处理得非常巧妙。同样都是凌空旋转,一个是创造历史的辉煌一刻,一个是狼狈得被打飞在地,人生的巅峰与低谷莫不相似,在场观众的起身欢呼,亦是历史的重叠。其实,看客从来都只是为好戏连台欢呼,根本不在乎台上的人与背后的真相。三周半的跳跃对Tonya来说,是自我肯定的重大突破,尽管人人认为她做不到,但她向全世界证明,别人不敢尝试也做不到的事,她做到了。但这些,其实旁人并不在乎。

有人说电影似乎是在“洗白”Tonya,我并不认同。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多年,Tonya的职业生涯彻底毁了,所谓洗白了又有何意义?更何况,这部影片并不是为了还原袭击Nancy事件的真相,或者还谁一个公道。只不过是,一个承受了那么多伤害、攻击和失败的人,一个被社会捧上天空,肆意围观揣测,随意攻击标签,又无情抛弃的女性,当她的声音被大众和传媒盖过那么多年之后,无论是否有失公允,她的声音都值得被认真倾听。

时至今日,谈起Tonya人们总是会习惯性地提起Nancy,好像Tonya职业生涯的巅峰和坠落都不过是两个劲敌之间的角力。在俗套的叙事中,Tonya的生命中不能没有Nancy,而Nancy也不能少了Tonya的存在,就好像每个故事中,总要有一个人人喜爱的正派角色,一个人人憎恶的反派角色,这样才有嚼头。所以,人们不断回顾品味袭击事件,采访当事人,找爆料,不过是一再咀嚼,究竟这出戏的反派是谁?究竟Nancy是无辜的小白兔?还是装模作样的白莲花?Tonya究竟是心狠手辣的大boss?还是无辜受牵扯的牺牲品?

电影处理得最佳之处,就是摆脱了这种八卦式的视角,彻底淡化了Nancy在故事中的角色。因为,Tonya的故事,Tonya的人生,只是她自己的,不是供看客消费的狗血剧情。女性之间的勾心斗角和彼此中伤一向是大众最受落最热衷的,但导演直接告诉大家,人生不是女子拳击比赛,围观女性之间互殴,并不是什么体面的事。

Tonya的人生,不正如拳击台一样?从出生开始,母亲、前夫、花样溜冰协会、媒体、舆论、整个社会都一次又一次地给出重击,即便被打得头破血流,也得不停反击。生于此世,身为Tonya,别无选择,挨了拳头,就要揍回去,被打趴下了,也要站起来,鲜血溅了一地,不要哭,勇敢地走下去。

 短评

太残忍了,真是一出黑色喜剧。生活是一碗狗血,Tonya喝得真干净。老妈表演真是秒杀众生。冬兵贴个胡须难掩帅气。不断转换角度,多角色插叙,以及打破第四面墙,喜剧化手法让电影看点十足。最后还要说下罗比,她可是和罗南一样是90后!

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用一个十足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毁灭性的悲剧,前半段全程都在哈哈哈,后半段事件爆出后越来越心酸凝重。第四面墙的手法用得很6很得宜,给你看一群欢乐的傻逼,如何深陷在一出罗生门之中。而艾莉森的演技又给极品老妈升级出另一个旷世奇葩的新版本。父母皆祸害,渣男毁一生,上帝是幕后的傻逼大boss。

9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直觀的疑惑是:譚雅的穿著不像冰場淑女,究竟是她不想,還是不能?畢竟外行如我無法想像,一個全美紀錄保持人兼奧運先發,會拉不到贊助商贊助一件也就五千美金的賽服。連帶的疑惑則是:何以本片視角層層,唯獨不去訪問譚雅的任何一位同行呢?例如斷腿的那位?她們不也是清楚美國夢真相為何物的證人嗎?

12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被禁止自己终生追求的东西,因果轮回,世事无常,别丢失自己。

1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Domestic violence isn't funny

15分钟前
  • 粉色林宝
  • 还行

算是普遍无趣的传记片中有点意思的了,超级喜欢艾莉森·珍妮扮演的母亲,毒舌、冷漠、控制欲强,气场满分,酷到不行。

19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本年度最带劲儿的传记片,美国梦的阴影面,想被全世界爱,却被全世界恨甚至沦为笑柄,绝不讽刺,非常矛盾,完全真实。花样滑冰的世界里当不成公主,搞女子拳击又发现自己不是怪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相,生活总他妈随心所欲地整你。”

22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看完五味杂陈。天才选手穷极青春去追求的事情,败给了性格和家庭。面对裁决的时候她才23岁。就像每一个难度跳跃一样,在起跳时就知道是否能成功落冰,但是在空中一定会尽力挽救,在摔倒后也要一秒爬起来。大概生活就是这样,也只能这样。

26分钟前
  • 小慢
  • 力荐

3.5 合格的娱乐片,剪辑和镜头组合炫酷,演员也很卖力,罗比很不错。但是我希望看到不止是目前这样一个“没文化的倒霉红脖女恰好会做三周跳”,而是说多一些,这样一个能用身体表达音乐的天才运动员,付出了和才华匹配的汗水,却败给了保守的美国和难以摆脱的家人。但那样可能就不是喜剧片了吧

2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歌有点多不过还挺好听。Janney演得不错。整部片看下来感觉有点大杂烩,要说是David O. Russell拍的我会信,最后比赛那整段拍法演法又照搬黑天鹅。作为制片人的Robbie还是演员私心过重,太想趁高人气一步登顶,导致整部片都隐约弥漫着一股“老娘也要像表姐石头一样拿奥斯卡”的味道。

3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聚光灯只有一束,污点从四面涌来。

3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她的经历本来非常美国梦,但在她的故事里,正是大众对美国梦的定义,毁了她的一生。它的每个环节都很优秀,特别是剪辑和剧本,这部电影想要的表达的让人觉得很复杂,是童年毁一生,女主角自身的性格使然,还是遇人不淑,嫁了个渣男,还是体育世界的潜规则和偏见,原因确实“非常矛盾,非常真实”。

3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红脖出身,女性被施暴,一个黑点毁掉整个职业,这片简直踩中了当下所有的热点话题,母女的表现太亮眼了。伪纪录片以及打破第四面墙的形式看似突破,实际上在大空头之后这个花样也有被滥用的嫌疑,中段人物的塑造也不够好。另外全片的“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还说“不存在真相”,洗白姿势不要太难看

42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笑点无比密集,但暴力的部分也很惊人。角色塑造都很棒,妈妈尤其突出,Alison有希望拿奖。可以说很好地描写了红脖的生活状况,挺让人唏嘘的。营销号可以用的标题:冬兵竟敢家暴小丑女!…之类的吧

45分钟前
  • 兔安叽
  • 力荐

《I, Tonya》,又名《老娘,唐嫣》,以及《溜冰吧!妈妈》。编剧是Steven Rogers(不信你看看编剧是谁),讲述冬兵背叛他、和小丑女相爱的故事,于是,后来,冬兵这个负心汉遭到了报应,被朋友陷害,成为了全世界最憎恨的人。

4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毁掉一个天才需要分几步?需要几个人?

51分钟前
  • 张天翼
  • 推荐

餐刀入臂流出的血,让人明白亲情的冷酷;子弹擦枪弹出的血,让人懂得爱情的残忍;拳台痛殴咳出的血,让人饱受命运的玩弄。在这个只相信鲜血不在意眼泪的舞台,流着泪向评委或法官哭诉,都毫无用处。冰面旋转三周半,却永远活不出模范人生。在血与泪之后终于明白,原来自己才是被命运踢碎膝盖的小女孩。

5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小丑女演得好,她妈演得好,那死胖子演得更好……艹!干!那死胖子!

54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很酷的妈妈,很帅的老公,有趣的解读。如果是请艾米亚当斯来演女主,就是神还原了。

55分钟前
  • 竹和
  • 力荐

不断打破第四面墙与观众的互动是亮点,小丑女塑造的Tonya可以说是美国梦最好的正/反面教材。真相不只有一个,恶人并不是怪物,能在不知不觉中洗白这点比较厉害!

6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