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字幕光听果然是锻炼了思维,佩恩是天才,美国堕胎制度管理严格,为什么堕胎比例和中国也相似,pro-choice几乎是女性主义的文本练习,Ruth说My body belongs to me,等同于直接呼应ecriture feminin,话语被挤压溶蚀,她要发声,是呼应Can the subaltern speak?最后携巨款逃走,基本就是A room of one's own了。
对于堕胎这个问题,我的default看法就是pro-choice,所以很不理解pro-life的支持者到底在瞎嚷嚷什么,是不是管太多?因为不理解,所以有偏见,相比于看文献或法院判决。感性的我觉得看一部电影能收获更全面、更深入的感悟。很幸运,看了部好电影。整理下笔记,理清下思路,今早继续思考:
1、body belongs to women themselves v. God
身体是属于自己的,所以我自己为自己的身体做选择。act like an individual。当然了,同时我也可以灵活change my mind不用一条路走到死。
但是对于那些宗教人士来说,身体不属于自己,那堕胎简直就是谋杀是butcher!
我觉得很搞笑的是,这些baby saver一言不合就唱歌,还超级有组织有纪律(关于这一点讨论,见下)
不过无论是哪一派,其实都挺虚伪的,因为他们全部默认现在的Ruth代表着millions of 美国女人的未来选择,需要通过她来send message。wait!女权主义者你们说好的身体是无关他人的呢?基督徒们你们说的人权呢?
2. money: a factor in decision
这笔钱数目如此诱人,所以讽刺的是,关于妈妈人权还是宝宝人权的问题竟然变成了金钱的博弈。
很明显,Ruth没有在为自己or宝宝做考虑了,完全被那笔支票左右。
谁开价高,她就做什么。
最最最搞笑的是,最后也没有人在意过程,只要那个结果就行,所以她能在结局处偷偷摸摸地走入人群,消失视线外。
这里可能值得深思的是,事情的演化是复杂的过程。步步对,最后都会错。更何况,走偏了一步呢。群体没有纠错系统,大家就会一起走偏?最后得到了一个完全变质的结果,但是外表看起来还不错,所以反倒是继续鼓励了他们下一次行动。所以啊,人要常常反思总结。一路走到底,是很容易走偏的。
3.民间高度自治的组织力(所谓民主?)
很难想象中国能有这样成熟的社会议题的两派组织。极其有纪律,大家针锋相对,每个都能连着fk,sht,把对方喷死。
很passionate的群众,在我这个中国人眼中,我会很质疑,是不是太闲了?
前几天读梁漱溟的关于民主、团体、组织的文章,没有清晰的概念。
今天看了这个电影,真是深深感悟到了。
虽然两派不是那么纯粹,但是这种社会的力量是动的、有活力的,可以推着社会辩论,由此进步。
中国的可能就死气沉沉些,大家可能各有各的看法和道理,但妥协不了,最后并无卵用。还是需要一个头头来拍板做决定。
哎呀,我这么说又把中西两种社会给框框了,希望自己的思想更open一点,兼容并蓄。
上帝子民PK自由人士,反堕胎群众PK民权群众。影片几乎没有任何正面向上的人物,尖锐讽刺热心人士的伪善,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目的。结尾升华,批判着群众的盲从与正义。
蛮有意思的处女作。露丝可以换成任何人,堕胎可以换成任何事。这不就是民主党派和共和党派争夺公民选票的再现嘛。
哈哈哈,一群神经病,结尾太亮了。不喜欢好莱坞的戏剧性,不过这部电影足够讽刺。
「公民」社會的困境。原來Ruth聽的那捲錄影帶是安麗...
这不比凯恩强多了吗= =!
也是从这部电影开始,佩恩和吉姆·泰勒进行合作编剧
失足女青年被各方利益绑架上演的堕胎 - 反堕胎闹剧。喜欢Alexander Payne这样的导演,用夸张的人物和轻快的配乐编织出一幕讽刺喜剧。07/02/14
公民被政治口号绑架,谁还在乎公民。
片子很好很深刻!各位演员也到位,太到位了,简直不能太真实了,但我见不得那表器表器的女主以及道貌岸然的某男。。。在波士顿市中心看到反堕胎组织把各种血淋淋的照片po出来,当时就炸了,这跟计划生育po出来的照片有什么区别。。大致区别的就是一个让你生一个不让你生。。。都放开3胎了,计划生育专员这个职位都要失业了吧。。。
完全出乎意料地好看!
真的是尖锐而讽刺极了,Laura Dern的表演出乎意料得好。当堕胎和爆胎成为一场政治运动,极端基督徒和自由主义者的战争,作为卑微个体的Ruth首先选择了减刑、然后是金钱,最后狡猾地从最终无人关心她的夹缝中逃出,践踏遍民主、人权和天主教所信奉的各种主义和口号。
居然是佩恩处女作,真的现代到笑得半死。最后结局超棒,完全没有后期那种向一方妥协的感觉,就是一股劲screw both, all hail individuality,喜欢。
Alexander Payne處女作敘事節奏稍有不足,但諷刺性卻已經十分強烈,故事毫不過時,代入今時今日各種立場人士為追求政治正確瘋魔撕裂之現狀亦未嘗不可。
佩恩第一部备受认可的作品,便奠定日后基调。人物刻画犀利内涵,主题符合时下背景,五黑不成影。
居然是亚历山大·佩恩的处子作,这个剧作的野心,切入的角度,叙事风格的建立以及影片整体的掌控真的很不错,情节稍有些散,没有《校园风云》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劳拉·邓恩出彩。
我算看明白了,佩恩早期就是拼了命地黑,不止是黑劣根性,黑左右派,黑伪民主,黑话语权,他更瞧不起的是好莱坞善恶分明的人物填鸭,他要讲就讲无赖乏味的人性和充满人性的无赖乏味,他看到了道德绝对主义的“价值”。
佩恩是天才
起点比较高的处女座,但相比起亚历山大佩尼后期电影更关注个人的命运,我还是更喜欢后者。
邓恩父女跟佩恩都搭过戏啊,这部处女作很大胆,讽刺了美国的堕胎问题,每个人物都或多或少地有点讨厌(佩恩的早期特色)。虽然少了一些后来的幽默成分,但的确是个很不错的开局
讽刺权力两端的拥护者,讽刺他们争夺主导权、控制权的手段和目的。利益至上,从根本上却忘却了人最基本的感受,一位女性的真实想法。最后,这些围绕堕胎事件展开争夺战新闻战的人们连她的脸可能都认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