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医疗的真相

HD中字

主演:Robert Bridges,Angie Firmalino,Rita Redberg,Stephen Tower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2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3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4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5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6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3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4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5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6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7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8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9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看得我那个蛋疼啊。。。值得一看。。。

2018年Netflix一部老纪录片,刚看,名叫The Bleeding Edge

美国FDA针对医疗器械监管巨大的漏洞和医疗器械公司的利益捆绑下,数万人的医疗事故悲剧。。。

主线是一个叫Essure的金属条,植入女性输卵管中达到永久性避孕效果,但这是一个不应该被投放市场,对大量女性使用者造成了巨大身体伤害的产品。。。从FDA监管思路老旧,到510K审批流程漏洞,以及各种盘根错节利益共谋等系列问题导致整个系统性风险,大量女性身体遭受永久性伤害。。。

电影以上述避孕器械几位受害者家庭故事为主线,又带出强生公司的植入女性体内的网片产品同样有类似问题。。。

还有医生发现美国大量金属钴制作的髋关节替代品,植入体内后,会引发大量的钴中毒,却很多早期被误诊为阿兹海默症。。。

还有达芬奇公司的尖端手术机器人,为了方便卖机器,简化操作说明和许可操作的门槛,大量操作这个机器人的医生还不熟练,导致手术风险比传统方式高数倍。。。

本来被当做卵巢癌切除整个卵巢的有效高科技产品,但片中采访了多位手术失败受害者,因为下体过度撕裂,发生多起受害者内脏从下体滑出的惊悚事件(看到这里时,低头看我自己做的炒面都不香了)。。。

然后美国几万,还有其他国家Essure避孕金属条受害者网络团结起来,通过国会议员来推动FDA改革,要求下架这个产品,但所有片中涉及公司都不接受采访,且书面回应否认指控,其中Essure在美国也不下架。。。

直到本片首映后,Essure母公司公开说计划2018年年底下架该产品。。。

除了换髋关节替代品的有男性受害者外,其他片中受害者都是女性。。。

但因为都是生殖系统受害,基本性生活丧失,家庭破碎,很多人抑郁,失业,也是更广泛的连带伤害。。。

有一位受害者女性强行摘除部分金属条,等了几个月以为终于可以和老公房事,结果老公刚开始嗷一嗓子蹦起来,原来自己下体头部被老婆体内残存金属条隔墙。。。(看得我那个蛋疼,真蛋疼[捂脸])

总之,任何植入体内的东西都要特别小心注意,别迷信最新医疗科技产品,不见得风险最小。。。

美国FDA这么大系统性弊病,直到2020年疫情大爆发,因为试剂问题,再次又爆发了一轮。。。

无论如何,美国能有这种揭露某些行业黑幕纪录片,通过海量详实证据推到观众前,无论我多蛋疼,我也非常羡慕人家有些话题可以如此直接拿出来讨论。。。

只是这个效率的确不高,但反过来,中国同类行业啥状况,我就两眼一抹黑,大家多加小心,自求多福就是。。。

 2 ) 蒙眼狂奔的医疗器械产业

Netflix新推送的一部医疗纪录片. 片子揭露了一个现实:相比对药物的严格监管,FDA对医疗器械,特别是那些要植入人体数十年之久的医疗植入物居然不强制需要人体实验。用烂番茄上的一句影评 this film is a terrifying eye-opener!

在这样的监管漏洞下,大公司宣传的新技术其实安全系数并没有经过大样本长期验证。在商业利益和医药代表的驱逐下,这些新材料被包装为高科技被医生推荐给病患使用。影片中的例子有:金属制的人工髋关节会造成铬超标 进而引发往往被误诊为帕金森的神经系统疾病;拜耳公司的essure妇女节育器造成超过一万名妇女摘除子宫;此外还有强生的网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推荐这部片子的另一个原因还是因为导演的立场。矛头直指FDA的监管不当,企业的逐利机制只有在没有监管的情况就会失控,这和华尔街上的banker是一个道理。中国的疫苗事件也是一样,企业毫无疑问有问题,整套监管机制更需要负责任。

 3 ) 豆瓣9.0,揭露医疗骗局,这片太血淋淋

去年,一部《我不是药神》轰动全社会。

白血病患者为了抗癌,为了生存,拼尽全力寻找平价“特效药”格列宁。

作为侵权产品,价格虽低,疗效再好,没有进口批准文号,它只能是“假药”。

而真正的“假药”,却被医院包装成高价,把病人的身体越拖越弱。

《我不是药神》的出现,也正在推动医疗改革的实现,正在改善病患们的生活。

除了我们熟知的医药领域,还有更多的医疗漏洞正在侵蚀着病患们。

有这样一部片,它也像《药神》一样,记录了病人抗争的全过程——

尖端医疗的真相

网飞出品,豆瓣9.0

所谓“尖端医疗”,指的是「医疗器械」

心脏起搏器、机械手,甚至隆胸的硅胶体,这些都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

相比起药品,我们对于医疗器械的信赖度要高得多。

植入假体、钢片、晶状体,这都是再普遍不过的手术了。

但隐藏在医疗器械之下的,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残酷真相。

在美国,有一种永久节育器,名叫“Essure”

Essure像一根螺旋针,通过特殊装置将其置入女性子宫的输卵管内,形成疤痕封闭输卵管,而达到永久避孕的效果。

相比其他节育手术而言,Essure最大的优点在于时间快,45分钟做完就可以出院,也不会在身体上留下疤痕。

45分钟实现永久避孕,这让许多女性为之心动了。

做完手术的她们,都以为幸福生活即将来临,却没想到面临的却是无穷无尽的痛苦。

所有的女性在手术结束后,都发现了同样的症状——

极其恐怖、大量的出血,甚至会伴随着下体疼痛、行动不便。

但对于她们的症状,医生斩钉截铁地判断,“这些现象不可能由它们引起。”

作为拉美女性的Ana,甚至被医生开地图炮,“因为你是拉美女性,所以出血很多。”

经常发烧和大出血的Angie到医院做了超声波检查,令人震惊的是,“好像一个Essure装置到子宫里了”

为了改善身体而取出了部分Essure的女性,仍然有更加严重的症状出现,子宫大流血,不能有性生活。

残留在体内的碎片,变成无数的金属片散落在子宫,部分人需要切除子宫,一辈子都要接受妇科治疗。

这些原本意图制造幸福的避孕装置,现在彻底成为了她们永远的痛。

Ana的老公和她离婚了,工作也丢了,只能带着四个女儿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

Angie则相对幸运一些,老公依然不离不弃地陪伴着她,但老公也直言“有段时间感情特别糟糕”。

而更多做了同样手术的女性们,正因为亲密问题和老公离婚,陷入无尽的痛苦中。

对于婚孕女性而言,不仅避孕是一大难题,因为生育而出现的并发症更让人焦心。

有部分女性在分娩后体内相关组织松弛,会出现尿失禁的症状。

Ella就曾发文讲述自己的经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院同样给病人Tammy推荐了一个手术。

只需45分钟,在体内植入一种叫做“疝气补片”的产品,实际上是一种金属网片,永久植入体内后,能起到支撑相关组织的作用。

“这是简单、黄金标准的门诊手术,是目前最好的新发明。”

听从医生建议做了手术的Tammy,回到家后不停地发烧,不能坐下,全身剧烈疼痛。

她们又再次回到了医院,没有医生能够诊断出这到底是为什么。

最终,有一位医生告诉她,“你的网片有问题,需要进行移除,但我做不了。”

他们只学会了怎么植入网片,从来没学过怎么把网片拿出来。

就相当于从混凝土里取出钢筋,或者头发里取出口香糖一样,几乎不可能完全移除。

做了部分取出手术的Tammy,以为自己就此能重获幸福的自由了,却没想到,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她始终无法痊愈,也不可能再有性行为了。

长达八年的时间里,她一直往返于大大小小的医院里,做了不下19次手术。

而比起身体的痛苦,更让她难受的,是看见妈妈生病的女儿对自己的埋怨。

女儿将妈妈的病全归结到自己身上,如果妈妈不生下我,就不会有并发症,更不会植入网片。

这所有的痛苦,令这个家庭陷入了愧疚的沉默中。

随着科技进步,帮助人们解决关节老化的替代品也随之产生。

曾经热爱运动的Stephen,在学医之前,是位单车修理工。

参加各种单车越野比赛、单车旅行,都是他的爱好。

但随着年纪渐长,他发现自己的髋关节正在不断退化。医院建议他做髋关节置换术,而其中有像陶瓷、金属等不同种类的关节假体。

他开始考虑金属配金属的ASR髋关节假体,主要成分是钴铬合金

在手术一年半之后,他的身体开始出现异常。

手抖、耳鸣、重复说话,甚至严重的情绪恶化。

这所有的症状都像极了老年痴呆。

但这绝非痴呆这么简单。

Stephen检查了血液和尿液,发现在他的身体内,金属物质钴严重超标了100倍。

这次,不管医生再怎么建议,他都毅然决定要将原有的金属假体取出,换成陶瓷的。

一个月之后,Stephen又回来了,健康、爱运动,所有的不良症状全都消失了。

科技的发展,带来的还有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普及化。

有一种机器人,它的名字叫“达芬奇”

实际上,它是用来解放手术医生双手的医疗机器人。

医生站在操作台背后,只需要动动手指头,就能完成简单的手术。

当“达芬奇”开始大规模进驻医院之后,一些简单的手术,类似子宫癌的切除手术,就规定只能用达芬奇来进行。

原本只需一两天时间就能恢复的小手术,却给病人们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并发症。

不少通过“达芬奇”做了切除手术的女性,在手术后的一周内,在自己身上发现了巨大的切口。

大出血、不明物体,甚至肠子,掉了出来。

她们不得不再次进行缝合手术,这一次,就不是几天能够恢复的事儿了。

伴随她们的,便是长达一生的痛苦。

这些产生了严重医疗事故的医疗器械,都有认证许可吗?

片中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它们都通过了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认证,才被允许流通上市。

FDA认证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PMA(上市前审批),另一类是510(K)

PMA类似于新药申请,必须先在人体进行测试,编绘好一切数据,交给FDA进行审批。

但每一种器械都要进行人体试验的话,对于医药企业而言,成本太高。

于是,国会建立了510(K)流程。

只要你能够证明你的新产品,与市面上已经存在的另一种器械类似,就可以通过审批上市。

而可笑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原本存在的老产品被淘汰,而新产品却在不断上市。

FDA的管理缺陷,渐渐成为了医药企业们新的商机。

相比起药物,医疗器械上市称不上严格。

药品上市需要经济创新药或者是仿制药申请,其中还包括临床实验或生物等效性实验。

但医疗器械由于病人数量甚少,没有药品所有的三期临床实验这种严格的流程,通常也只会给FDA呈现一到两个病人的证词。

有的时候,连证词都没有,直接就批准上市了。

而对于这些器械会产生的并发症,参与FDA审批会议的官员们,竟然在录像里大笑,对这个问题不屑一顾。

他们所不屑的,却是病患们一生无法摆脱的痛苦。

而那些向患者大力推荐医疗器械的医生们,也逃脱不了责任。

暂且不谈回扣一说,新的医疗器械在宣传上对于旧技术的提升,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定价,医生能够获取的利润也就更高。

与此同时,作为医学专业的他们,大部分并非器械专业,他们无法专业地判断器械的好坏,多数都会被其宣传的卖点所蒙骗。

本来需要站在病人这一边,一同对抗病魔的医生,却成为了医疗企业的工具,无情地剥夺着病人们的金钱和幸福。

所幸的是,片中所提及的四类医疗器械经过病人们不停地抗争,销售该产品的强生、拜耳公司正面临着巨额的赔偿,产品将不再入市售卖。

不会再有人受到和他们一样的伤害了。

但,依然还有更多打着“创新”幌子的医疗器械在流入市场。

人都喜欢新的东西,新技术、新产品、新功能。

但对于病人来说,新往往意味着缺乏证明。

或许会有那么一天,创新,也会成为“杀人”的工具。

*本文作者:阿呆

原始链接

 4 ) 做完手术后从此告别性生活!这是救人还是害人?

无人捅破的医疗骗局,被Netflix 8.9分的纪录片曝光了!

两会期间,“建议狂犬疫苗强制免费打狗身上”的议题又引起人们对疫苗的关注。

去年长生生物科技公司无效疫苗的事儿还历历在目,今年权健事件又颠覆了人们的想象……

今年的315晚会上,又曝光了医疗垃圾黑色产业,很多输液瓶、输液袋等被加工成了日用品和玩具。

医疗乱象次次被揭露,是消费者权益受损的证明,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生命在医疗利益链上沦为了最不值钱的东西。医疗世界里,究竟还存在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DOCO君不能解答,但是我看了一部Netflix出品的纪录片,知道了很多故事。

知道Netflix的人都懂,拍的尽是一些敏感禁忌的题材,这部《尖端医疗的真相》将镜头对准了美国的医疗器械领域。

打着高精尖旗号的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3000亿,行业发展速度让人连连称奇。

永久绝育器、阴道网片、手术机器人等设备接连被研发出来,植入了近7000万美国人的身体。

那效果怎么样呢?走进纪录片《尖端医疗的真相》,打开你认识医疗世界的新大门。

Essure永久绝育器

先来认识Essure永久绝育器。你看这玩意儿,长相简单,4公分小环,小巧惹人爱。

Essure永久绝育器

避孕方式听起来也很方便,插入子宫,置于输卵管内就行。

它的作用原理是引发发炎从而产生疤痕组织,疤痕组织会永久封闭输卵管,阻止精子和卵子会面,从而达到避孕效果。

Essure永久绝育器放置在子宫内的位置

Essure永久绝育器作用原理

这款设备起初由Conceptus公司设计,后来被德国拜耳公司收购。

宣传广告上说它优于传统的输卵管结扎手术,不需要开刀,不会留疤痕,术后45分钟就能出院,第二天就能上班

而且人还说了,不需要麻醉就能将两个小装置植入身体,手术过程中完全不会有任何感觉。

不必开刀,永久有效,这肯定是所有有绝育意向女性的最优选啊!

纽约的Ana在生育了四个孩子后,决定做永久避孕手术,医生就为她推荐了Essure这款设备。

手术做完后,Ana前脚刚踏出医生办公室,就感觉到腹部一阵绞痛。

术后一周,她的经期出血量前所未有的多,有时严重到她不得不穿纸尿裤,还经常因为疼痛“拜访”医院,有几次工作时甚至痛到晕了过去。

Ana

Ana打给医生咨询,医生回应:“那两个小东西不会引发任何问题,你说的这些现象不可能由它们引起。”

还有一个医生这么解释她的出血问题:“大多数拉美女性经期血量都很多,所以这很正常。”

另一位做了Essure植入的女性Angie同样出现了强烈的身体不适。

她经常发烧,总是出血,一个月也就两天不会出血,子宫左侧尖锐的刺痛越来越严重。

Angie

Angie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本该呆在输卵管里的Essure装置掉进她的子宫里了。掉进去就得取出来呀,于是医生为她做了手术,还说之后一切都会很顺利。

结果术后不久她就大出血,治疗之后还常年被子宫炎症折磨。炎症又引发了头疼,有时晚上痛感能达到十级,要靠牵引设备来治疗。

经历了这种痛苦之后,Angie建立了一个脸书小组,想提醒女性朋友们远离Essure。

这个小组开始像滚雪球一样发展,每天都有女性加入小组,在这里诉说着她们的悲惨遭遇——

手术后长期头痛腹痛,行动变缓,记忆力减退,更严重的情况还有避孕失败,早产难产,宝宝生下来就有健康问题……

在美国,因为植入Essure永久绝育器而痛苦的还有几万女性。

阴道网片

说完永久绝育医疗设备存在的问题,我们再说一个同样用在女性身上的小科技。

阴道网片,学名“疝气补片”,由聚丙烯树脂纤维压丝编织而成,这个东西是用来帮助高龄或生育过多的女性的。

疝气补片

生育过多的女性,围绕在尿道、阴道和直肠开口周围的盆底肌组织机能下降,容易出现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强生公司看到医生用疝气补片修补女性脆弱的组织,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商机,于是开始大量出售疝气补片用于盆底治疗。

强生公司的广告是这么介绍的:只要在阴道切口植入网片,就能把器官固定在原位,45分钟就能做完的小手术

看,医疗器械再次打出了方便快捷易操作的口号,但是结果又一次让人失望了。

病人塔米做完手术回到家就开始感觉剧痛,还呕吐、发烧、走路困难……

塔米和丈夫

网片一旦植入后,就会产生疤痕并永久粘在人体组织上,疤痕还会带着网片一起收缩,拉扯到网片周围的其他组织。

网片和疤痕还会变成坚硬的物体,让周围的器官难以正常运转,更反科学的是,网片一旦植入,就不能完全取出了

为了取出网片,塔米做了18次手术,但还是没有取干净。残留在她体内的网片,割伤了丈夫……

在塔米做手术的时候,女儿一直陪在她身边,还会问:“妈妈,你有网片,是不是都怪我?”她知道妈妈植入网片很大原因是由于分娩,塔米的健康问题成为了全家人的疼痛。

受到伤害的女性开始起诉强生公司,十年间,强生因诉讼损失了3亿美元,而这期间它的总营收超过了6830亿美元。

阴道网片取出的难度

手术机器人

这些高科技,怎么看都不像为人们造福的,反倒是把人体当作了一块块“试验田”,用来检验科技的成果。

看看这些骇人听闻的医疗事故。

被手术机器人“治疗”过后,90公分的肠子掉出来了

被手术机器人“治疗”过后,阴道断裂,从此告别性生活,性交就意味着死亡

手术机器人何人也?

它叫达芬奇,能够将摄像头和各种工具汇集在一个小管道里,没有什么地方是它去不了的。

医生可以用达芬奇远程手术,距离病人两米开外都行,他们在远程控制板上操作,看着屏幕用遥控手进行手术。

号称“手术最稳、风险最低、恢复最快”的手术机器人,闯了这么多祸,而生产它的公司Intuitive Surgical并没有出来担责,还反过来建议医生自行决定是否使用手术机器人。

但背后的事实却是,公司为了说服医生使用,往往淡化机器人使用的难度,很多医生就这么上手了——

正式使用前,在猪身上培训操控,再在另一个医生监视下完成两场手术,就可以自行操作机器了。

这位医生说,自己是在做了两三百场手术后,才感觉能熟练操控手术机器人。所以,之前的两三百个病人,是小白鼠吗?

医疗科技是需要创新发展,但是,能不能严谨一点啊!拿着人命搞创新,开玩笑呢?

唬人的审批流程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医疗事故,刺激着患者和我们的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些尖端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没有经过考证?它们是怎么通过审批入市的?

为了得到答案,被Essure永久绝育器伤害过的女性朋友开始集合起来寻找器械获批的相关信息。

她们发现,Essure经过了上市前审批流程,即PMA。这个流程要求必须经过人体测试,汇编好所有实验数据之后,再提交FDA的科学家进行审核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管食品、药品、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

PMA审批流程

PMA流程是器械获批最为严格的方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流程其实并不完善。

它比药物审批流程要宽松得多,大多数药物必须经过两次临床试验,必须有大量病人样本。但PMA流程审批器械时,只需要一次研究,而且研究规模往往很小,有时候只有100人的样本数量,跟踪观察的时间只持续1-2年。

药物审批和医疗器械审批需要的样本数量对比

小组成员们还找到了2002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Essure的会议视频。

会议上,专家组成员提出了很多疑问:

如果触碰到金属圈的电极会怎样?有没有输卵管穿孔问题?金属过敏的人植入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然而,两位Essure发言人都没有拿出有效的数据来回答专家组的问题。

会议末尾,一位专家问道:“如果十年内出现了问题怎么办?”有人这么回答:“私家侦探会找到我们每一个人带我们回到这里,问我们为何要通过审批。”

大家听完哄堂一笑,就这样,在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回答的情况下,Essure还是通过了审批流程,被批准入市使用。

失职的医生

身为全美人民健康守门人的FDA失职了,那么治病救人的医生呢?

实际上,医生们真的不太了解FDA医疗器械的监管,对器械审批流程一脸懵

一些医生也会想当然地认为:“FDA负责管这个,这些器械当然做过人体试验。”

除此之外,很多医生都没搞懂新型的医疗设备应该怎么植入和移除,在操作过程难以把握拉扯、裁剪、伸展的力度,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设备破损,在患者体内留下碎片。

Angie就经历着医生操作不当带来的噩梦,器械破碎后,留在体内的碎片触发了免疫系统,之后又引发了结缔组织病,关节也开始恶化。

每年,美国最大的妇产科医生组织ACOG都会召开会议,会有成千上万名妇产科医生参加,但是依然有很多医生认为那些已经造成很多医疗事故的器械没有问题。

大会现场,一名患者和医生有这么一段对话。

患者:“Essure的副作用你都知道吗?”

医生:“手术做得好的话,不会有任何问题。”

患者:“如果有并发症怎么办?”

医生:“移除器械就好了,把它拉出来。”

患者:“这样不行,它会破裂。”

医生:“你又不是医生,就是在胡说八道。”

有些黑心的医生,受到金钱诱惑,成为医疗器械公司隐藏的“销售员”,他们都拿着丰厚的回扣

2016年,医疗公司支付给医生的“回扣”,超过20亿美元。

有位曾经任职于医疗器械公司的正牌销售员就曾被一位医生抱怨:“你们的产品很好,但你们为我做的不够多,我使用其他人的产品,因为他们为我做的更多。”

看完《尖端医疗的真相》透露出来的层层乱象,DOCO君诧异、愤怒、心痛、失望,五味杂陈。

那些本应该闪着科技之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医疗设备,如今只泛着冰凉的机械冷光,它们在利益的操控之下,早已变成了某些黑心之人的摇钱树。

医生知道新器械可能会引起并发症,却没有告知患者;

FDA明知新器械没有经过人体试验,却依然让其入市;

医疗公司深知很多患者反馈副作用,却还是选择无视。

无数患者承受着身体健康受损,精神世界崩溃,家庭生活被毁的打击,而更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是维权无门、投诉无用……

这部纪录片2018年4月21日上映之后引起了热议,豆瓣评分8.9,烂番茄网站上,新鲜指数达到了100%。

片子得到更多人关注后,德国拜耳公司宣布停止在美国出售Essure,同时也触发了FDA重新审视了医疗器械方面的审批流程。

11月26日,美联社发布新闻声称:“FDA 将对医疗器械审批流程进行全面整改。”

这是好事儿,但是还远远不够。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医疗器械不成熟时代的受害者,我们和每位患者能做的事情有——

1. 对用于身上或体内的器械进行调研,新的未必更好

2. 对于有风险或昂贵的手术,要询问专家的意见

3. 询问医生做过多少次相关的手术

4. 了解医生是否接受过医疗公司的报酬

5. 勇于说出伤害,让朋友或家人替我们发声

保护自己,警惕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的尖端医疗陷阱。生命是我们自己的,不要让它成为利益链上随意被人践踏的东西。

戳“阅读原文”观看纪录片《尖端医疗的真相》

文中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截图、豆瓣、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5 ) 网飞极品,这行业一年赚的钱,可以绕地球20圈

当医生往她们下体放虫子,是在放什么?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钱老板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很多人都喜欢Netflix。

因为“网飞出品,必属精品”。

不过,相比它高质量的影视剧,我却更喜欢它耿直的纪录片。

这些片子往往带有强烈的自黑属性,喜欢揭露一些不为人知的社会问题。

前不久,网飞就又双叒叕拍了一部这样的纪录片,狠狠地批了一顿美国医疗器械的安全问题——

《尖端医疗的真相》

The Bleeding Edge

在美国,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有一个行业的扩张速度夸张得有些吓人——医疗器械行业

从一个人的出生到死亡,医疗器械帮助改善了无数人的生活质量,也拯救了许多生命。

据统计,过去十年,有超过7000万的美国人在体内植入了各式各样的医疗器械,比如心脏起搏器、白内障镜片、机械假肢...

可以说,很多人的一生都是伴随着各种医疗器械。

而很多医疗器械一旦被植入人体体内,往往也意味着它们将伴随患者一生。

比如妇女之友Essure

Essure是一款用于永久节育的医疗器械,于2002年获得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使用,由医药行业巨头之一拜耳公司生产销售。

它的宣传语是:无需开刀,没有疤痕,永久有效,手术时间比你打两盘王者荣耀还短,99.9%的人用了都说好。

简直不要太诱人。

其原理也十分通俗易懂,即将Essure从子宫输入,放置于输卵管引起发炎反应,从而产生疤痕组织,达到永久封闭输卵管的效果。

听起来十分靠谱,对吧。

安吉尔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37岁的她原本是一个身体健康的邮递员,经过和丈夫商议,她决定去做绝育手术。

于是,妇产科的医生给她介绍了当时的最新尖端医疗科技Essure。

和广告上说的一样,手术很快就结束了。

但倒霉的是,安吉尔貌似中了奖,成了广告里说的那0.1%的人——她体内的植入的Essure发生了移位

很快,她就出现了诸多不良反应。

不仅一个月二十几天都在出血,还经常高烧不退,常常伴有持续性刺痛感

虽然后来通过手术取出了Essure,但只是取出了部分

拜耳公司教会了医生们怎么植入,却没有教他们怎么取出,因为公司自己也不知道。

于是,医生们只好凭着感觉试图取出Essure,稍有不慎,器械就会破损,残留在患者体内。

而在现有医疗条件下,残屑是无法取出的。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患者的余生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就像安吉尔。

她后来陆续又做了子宫切除手术、两次阴道修补手术以及三次关节手术

护士听了都不敢相信

而一切的源头,都是来自于她体内残余的Essure碎片。

她不仅再也没法像正常母亲一样陪孩子们玩耍,也没法像正常女人一样和丈夫行床笫之欢。

这还算好的,至少她的丈夫对她依旧不离不弃。

安娜更惨。

她本来拥有一份正常工作,有四个女儿,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植入Essure后,安娜同样出现了大出血,疼痛等问题,不得已,她做了Essure移除手术。

以前她从来不去医院,现在却成了医院的常客,因为她经常疼到昏过去。

她也因此丢了工作,丢了老公,不得不带着四个女儿在路边洗车过活。

然而,拜耳公司对外宣称,这些人只是少数,网上能查到的有关Essure的负面消息也少得可怜。

甚至连安吉尔一开始也相信,自己只是太倒霉了。

直到她在facebook上建立了一个Essure问题小组。

她本想借此警告自己的亲戚朋友远离Essure,结果慢慢地竟然发展到了近4万成员

她这才知道自己并非是那0.1%,也才真正开始了解到美国医疗器械行业背后的黑暗与肮脏。

在美国,大部分人都存在着一个思维误区:认为能投放到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一定经过了层层测试,安全有效。

但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未经证实其安全性的医疗器械依然广泛地在市面上存在着。

比如,片中提到的另外三种医疗器械:网片、含钴假体、达芬奇机械手。

它们同样给不少病患带来了终生难以摆脱的疼痛和烦恼。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是如何流通于市场的

片中提到的原因其实涵盖了很多方面,但有三点相对来讲比较基础,也比较重要。

首先,监管制度陈旧

都已经9102年了,但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沿用的监管依据仍旧是颁布于1976年的《医疗器械修正案》。

这一法案,早已不适用于日新月异的医疗器械行业。

其次,关于医疗器械的审批制度存在着很严重的漏洞

药物的审批流程十分严格,要经过两次临床试验,且必须有大量的病人样本。

可医药器械的审批就像是在过家家。

不仅只需要一次试验,而且研究规模往往很小,病人样本甚至可以少到只有50个。

在安吉尔调查的过程中,她弄到了2002年FDA审批Essure的会议视频记录。

里面的内容让人寒心。

在会议上,尽管有些科学家提出了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各位达官贵人最终还是儿戏般地同意了Essure的审批

他们在笑,笑科学家们是杞人忧天,笑说如果十年后发生了问题,那我们就得坐牢啦,哈哈哈。

且不说这些问题如今真的发生了,Essure植入人体关乎的是一个人一辈子健康的事情,他们为什么能笑着讨论,我真的不太懂。

FDA号称美国国民健康的守护者,各项药物、食品的标准至今仍走在世界前列。

但在医疗器械这方面,它像个笑话。

因为科技发展得太过迅速,医疗器械几乎每年都在更新,行业争辩说每次变动都做人体测试,成本太高

于是国会设立了次于原有审批流程的510(K)流程:生产商只需要证明其器械基本等同于市面上已经存在的另一种器械即可。

本来,这一规定是针对特殊情况。

却被各大医药公司钻了空子,硬生生把510(K)搞成了常态。

PMA:原有新药(器械)审查流程

而且,这一规定在本质上其实是个BUG。

一种器械获得审批的理由,是因为类似于前一种器械,但这前一种器械很有可能是类似于更早的一种器械,这成了一条循环链。

假如其中任何一款出现了问题,就意味着这一整个链条的器械都可能都有问题

比如纪录片中的讲到的另一款医疗器械——钴铬合金髋关节假体

正是因为它依葫芦画瓢,照着以前塑料或者陶瓷材料的假体制作,才通过了510(K)的审批。

但厂商们不知道的是,长期佩戴此类假体会导致病人体内的钴浓度严重超标,进而影响到病人的认知功能

大部分的病人,还以为自己得的是无法根治的老年痴呆症。

但实际上,他们只需要换一副假体就好了。

虽然生产厂商召回了一些含钴假体,打的却是“因其会引起周边组织破损”的旗号。

不仅如此,医疗器械行业仍然推荐医生和病人使用含钴假体,至今,全世界仍有1000多万的人植入了含钴假体。

厂家们的意思我大概能明白,应该是想趁还未大面积曝光,能卖多少是多少。

而这一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医疗器械事故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还是庞大资本的推动和巨大利益的驱使

医疗器械这块蛋糕有多大?

在《福布斯》杂志的一篇报道中有分析表明,到2022年,医疗器械产业的规模将达到5300亿

5300亿什么概念?

如果按100美元来算,这些钱连起来可以绕地球20多圈

在片中,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一款植入式网片,上市成本25美元,售价2000美元。

虽然片中没有提到研发成本这一项,但从此前的种种迹象来看,研发阶段很可能也注了不少水,能省则省。

而庞大利润所影响的,是自上而下整个行业链

政客、FDA、医院,一一疏通。

往上了说,绝大多数FDA的官员本身就来自于医疗器械行业,卸任后又回归到各大医疗器械公司,协助他们规避监管

在2014年美国国会联合工作人员的报告中,有人调查到FDA曾购买监控软件,用以报复秘密检举的人。

两秒钟截屏,键盘按键记录,亦或是直接找借口开除,由不得你不怕。

往下了说,大部分医生实际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查证那些器材是否危险,那不是他们的专业领域。

他们能倚靠和相信的,也只有FDA和医疗器械公司给出的数据

他们会真的以为,操作一台新上市的手术机器人,只需要十场手术经验。

而真相是,如果医疗器械公司如实告诉医院“医生们需要进行九个星期的培训才能熟练掌握”,那么,就根本不会有人愿意买。

更何况,有些医生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拿分红才拼命帮医疗器械公司推销产品。

在美国,很多回扣甚至是合法的

即便是不合法,那也保不准医疗器械公司会赞助医生开个会、出个国、洗个脚、唱个歌什么的是不是。

再比如,我觉得这个医疗器械科主任的儿子好可爱,我好喜欢,我要出10万块给他买一只镶钻钢笔,帮助他好好学习,长大了好为美国做贡献。

送钱的理由简直感天动地,无懈可击。

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他们能懂什么呢,小时候“听老师的”,长大了“听医生的”。

好在,还有安吉尔这样敢于为自身权利发声的人,她们去妇科国际会议门口游行,她们去找议员给国会施压。

她们暂时是胜利了。

目前,拜耳公司在欧洲和美国都撤下了所有在售的Essure

但公司仍不承认产品存在安全问题,坚称是出于商业上的考虑。

而且在片中,也没有任何一位FDA和医疗器械公司的成员愿意接受出境采访。

网飞和导演都很清楚,这条路还很长。

他们也只能在片尾告诉观众,好好照顾自己。

片尾的安全忠告

但至少现在你看到了,我也看到了

那么,这条抗争之路就应该算是又前进了一步吧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文/钱老板

(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6 ) 干货总结+拜耳公司的回应

先把纪录片结尾的建议放上来:

  1. 调查已经在自己体内或者将要被植入自己体内的设备是否安全,新产品不代表好
  2. 昂贵或者高风险的手术一定要多听取各方意见
  3. 询问你的医生他做过多少台手术
  4. 在医院的时候要有家人或朋友的陪伴,让他们为你发声
  5. 可以上网查你的医生是否被医药公司赞助 openpaymentsdata.cms.gov

从此以后,再也不敢相信医疗器械行业了

2018年,无论对于中国和世界,还是对于我自己,无疑都是不停地挑战我对于医疗行业认识的一年。

从疫苗事件到,《我不是药神》,从家人突然重病,到今天看了一半就已经不寒而栗的纪录片Bleeding Edge

我的确不该在午饭的时候看这么沉重的纪录片的。

从保证可以永久避孕,无副作用的Essure到特别适合运动的人使用的髋关节假体到声称安全创新的附着在女性体内的强生网片

结果,没有一样是真正安全的。

每一样医疗器械背后都有大量的受害者。

我去FB搜索Essure,看见现在Essure Problems小组人数已经多达3.9万人,她们在7.27 Bleeding Edge上映时,还举行了观影派对。

然而,今天等来的却是来自拜耳公司无情的否认。

//www.bayer.us/en/newsroom/press-releases/article/?id=123231

下图:拜耳7.27发布的声明,坚持不改变对于Essure产品对于人体健康无害的观点

这部纪录片让我再次感受到画面的冲击力,那是比文字强烈一百倍的。

当我看到副作用为“全身疼痛、手脚不自觉颤抖、下体出血、记忆衰退”等描述时,我可能并不会觉得有些什么。

但是,当我看到画面,听到那些曾经也是有幸福家庭、健康乐观的人们,如今坐在镜头前面倾诉自己的故事,还时不时笑一下,似乎是在自嘲时,我的心就像是被狠狠地拧了一下。

看的时候忍不住腿软发颤,倒不是由于片中出现的血腥的画面,因为那可能是正常的手术都会有的。反而是那些受害者的描述,看似轻描淡写地诉说着几年来摆脱不掉的,也许会伴随一生的生理心理上的折磨。这个时候,我会尤其难受。

Essure

看到Essure受害者们自发成立FB小组,然后逐渐壮大,到处搜集资料和证据,筹集900美元资金购买当时FDA审批Essure的视频,去美国最大的妇科医疗大会抗议,一起去国会寻求帮助,觉得她们好艰难,但是也好坚强。

可是,这些应该由她们承担吗?

Essure本体

Essure FB小组

强生的网片

还有因为分娩导致控制不住泌尿所以被建议植入强生生产的网片(mesh),可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但是又因为网片和器官已经裹在一起,根本无法全部取出,导致后续更多的手术。

而且,因为网片放置在阴道,所以残存的网片还会在丈夫插入的时候割破阴茎,导致女性根本不能回归性生活,可能是永远地失去了和爱的人亲密的机会。

有许多女性因此婚姻破裂,丈夫离开自己。

还有的因为经常的疼痛而无法工作,只好带着孩子流离失所。

这些医疗器械,一旦植入,可能很难取出,或者至少完整无损的取出。而且,取出之后还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并发症,然后一个接一个的手术做下去。

纪录片中提到的还有隆胸假体、震颤器、以及各种设备出问题。

也包括CT扫描仪中含有的辐射会导致某些人患癌症,但是近年来CT的使用却是原来的4倍。

据统计,每年有5万美国人因CT扫描剂量过度而患癌症。

纪录片中令我记忆很深刻的还有那位有四个女儿的拉美裔妈妈。她在植入Essure之后就离婚了,因为身体不断需要手术,丈夫离开了她。

最令人气愤的是,这位母亲在发现自己下体出血异常去就医时,却遇到了种族歧视

上学期在爱丁堡人类学课上读到关于black hardiness的刻板印象建构以及各种在医学界流传的种族歧视,即认为黑人女性的身体更加能够忍受疼痛,因此会让她们做更疼的手术,也少给她们很多本应得到的药。同样受到种族刻板印象的还有拉美裔。

这位母亲植入在Essure之后,经常下体出血,结果医生却说,可能因为你是拉美裔吧

我记得她复述的时候,就笑了。

“我从小就是拉美裔,可是以前也从来不会有这种情况啊。”

这种physician racism叠加在本来就已经十分悲惨的案例上,显得更加魔幻现实了。

纪录片中问了许多问题,也是我们需要问的:

为何一个医疗产品要陪伴人的一生,可是它的临床试验研究窗口只有12-18个月?

为什么医学研究现在大多是行业资助,而不是政府?

为什么FDA的存在好像形同虚设,受害者的声音根本没有得到倾听和重视?

当人们采访到当年参与临床试验的女性时,才发现她们的意见根本没有得到倾听,甚至公司公然修改她们的答案。

医药公司:你对产品还满意吗?

受试女性:不满意

医药公司:但你没怀孕吧?

受试女性:是的

医药公司:那就是有效,你肯定满意

而且,他们还会修改受试者的答案。本来受试者报告有疼痛,他们会划掉,变成没有疼痛。

哦,最令人震惊的是,Essure声称避孕成功率高达99%以上,可是实际数据显示,使用Essure的女性是结扎女性怀孕率的7倍。FB上甚至成立了E-babies小组,而这些宝宝们出生后的健康状况也十分堪忧,还有不少早产甚至夭折。

下面几个现实更加令人心寒:

  • 从前,政府提供资金进行临床试验,但是在过去的20年里,70%的生物医学研究都是行业资助
  • FDA的医生和科学家意识到了问题,但是当上报到缺乏医疗管理经验的上级时,却遭到了打击报复,安装监视软件spector(两秒钟截屏和键盘按键)
  • 由医疗公司派出的游说团体很厉害,专门针对政客游说以降低医疗器械行业的评判标准,从而使得自己的产品可以很轻易就上市
  • FDA的很多高层领导都和医疗公司有直接利益关系,许多甚至离职之后直接去医疗公司工作了

我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了,只是希望更多人去看一看这部纪录片,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吧。

可能就像片尾她们在国会的时候被告知,虽然国会会从内部推动立法,但是,真正的改变还是来自外部的压力,要靠你们的团结去施加压力。

所以,可能越多人知道,改变现实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些吧。

 短评

利益和态度永远在争夺,每个人只有短短几分钟来讲述他们被毁掉的一生,原来我们都是人类医学进步路上小白鼠,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是幸运的没出问题的那一个……总结:损伤性阻止的医疗用品不要选;上市没有3年以上的不要用;不要迷信权威和医生,需要更关爱自己。

9分钟前
  • 胸口碎大石
  • 推荐

一不留神就跳进别人挖好的陷阱里,花上一辈子的时间都不一定出的来。

14分钟前
  • 行走的雕像
  • 推荐

等待她们的却是一生无尽的修补

19分钟前
  • 力荐

隐约又看到了中国的绝望

24分钟前
  • 推荐

归根到底还是“资本论”的那套永不过时的理论,资本一味地追逐利益。触目惊心的背后暴露的是监管不力以及医疗企业追逐利益和部分医生的良心缺失,可怕!

26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首先要谴责这种利益驱动的罪恶资本家行为,监管力度也不到位。其次,我们还没有到普通人乃至穷人也可以随便植入医疗器械的程度,科技和医疗水平都远远配不上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连基本的中药注射剂和各种保健产品的问题都没解决,当年强制计划生育的后遗症也无人敢提。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拍这种纪录片出来,允许威胁大集团利益、允许评判有关部门、允许抨击在任总统、允许人民抱团取暖、允许揭露社会黑暗面,这才是差得最远的地方。此外,片中的有色人种和女性数量出现得相当平衡,可能是作秀,也可能我们连秀都没得作。

29分钟前
  • 白灰
  • 力荐

挺好的片子。对我们来说还早着呢,我们连疫苗和奶粉这种最基础的都不可靠,别说尖端了。

33分钟前
  • 哪端世界微尘里
  • 推荐

国内有着一样的情况,却无法纪录片的方式表达,即使拍了也无法公映……毕竟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医学的进步,本身就是踩着血淋淋的病患身上,加上利益的纠缠更加血腥……新的技术不一定是好的,不信任国内的医疗器械而自掏腰包高价采用欧美的器械,没想到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比国内的低,人生在世处处靠运气,只能瑟瑟发抖的加强锻炼祈祷自己不要生病

37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美国的制度导致了医疗器械问题的产生,也导致了这样的纪录片可以拍摄并播出

39分钟前
  • TokyoCold
  • 推荐

在高利润行业内,没有什么是资本做不到的;如果有,那一定是利润不够高。刷新认知的一部电影,面对隐藏的危险,我们能做的只有学习更多,并用辩证思维进行判断。真心不希望自己在其实是钴中毒的时候,被看做老年痴呆过完余生……

43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力荐

作为植入过钛板的人看完这个真的心有余悸,觉得当时自己的研究根本不够,还好取出来了。拜耳、强生还有那个上过 TED 的 Intuitive Surgical 罚得再多都不算多。片里有句话说得很好:新科技不代表创新。

45分钟前
  • Jin
  • 推荐

很受启发的一个纪录片,结合疫苗的国情,我想不断发展壮大的公司,实际上和超大政府是一个样的,都有无法监管的各种可能。

46分钟前
  • 春垓
  • 力荐

烂番茄上有一句评论,特别贴切。The Bleeding Edge is a terrifying eye-opener. Yes, it is. 大概之后,看待医疗界的innovative, high-tech会更加严苛,不管上市流通与否。You never know what life-saving technologies may actually be killing us. Never underestimate profit-driven incentives.

49分钟前
  • 老猫
  • 力荐

敬佩 Netflix 的原因是他真的无所不包关注生命,可能有 bias,但是总以娓娓道来的角度揭露不为人知的问题。除了赚钱的商业剧,妙趣横生的各行业纪录片,多种多样的 talk show,也会拍根本不赚钱的公益。这片子真是看得菊花一紧,不尽信也至少会提高警惕多个角度看问题。

52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推荐

FDA腐败的程度可见一斑啊……

54分钟前
  • Amanda
  • 力荐

在美利坚还能播出这样的片子已经。。。。。泪目。想想咱们的计划生育的绝育强制流产的人们,呜呼哀哉

57分钟前
  • 泥巴
  • 力荐

医学生看得触目惊心……essure是属于有点专业修养的人能看出来的瞎胡搞,相当于中国流行了这么多年的上环,再把被饱受诟病的地方放大。但是美帝资本主义包装上一层未经检验的高科技,无限放大意淫出来的优点,这属于产品本身就问题大的很,这个问题要归咎于厂商和监管。与之相对的,我觉得达芬奇的背后的问题更应该被人们所警惕。我看到的时候觉得,这很好啊,这就是未来卫生科技的方向啊,跟人亲手操作对比的话,隔着一层屏幕就能降低医生的紧张感,而且更为稳定的发挥。所以我觉得使用达芬奇操作同一台手术失败率高3到9倍的原因,也完全在于不完善的被贪婪支配的资本主义。因为造成手术成功率降低的原因应该是培训过水,给不合格的医生以合格证,科技是帮助医生更好的完成治疗,而不是降低进入医学生进入医生的能力门槛。

60分钟前
  • 水曰
  • 力荐

why are women always the ones who suffer?

1小时前
  • langhhhe
  • 力荐

给足五星是因为这个片对我造成最大的影响是:看待innovation的方式。人体太复杂了,在医疗界,新的,不代表就是好的,需要谨慎再谨慎。FDA面对药品和医疗器械时不同的审批流程,简直可笑。是代表行业,还是代表人民/公民,是一个直扣良心的问题。如果把钱看得那么重要,最好换个行业吧!片子里出问题的还是强生、拜耳这种大公司。政府、机构、厂家都不可信,调研,需要消费者自己做啊……

1小时前
  • 桃子
  • 力荐

画面看得我都觉得痛。大概这个事就是,没接触到就不关心随便看热闹,但的发生在自己身上了就完全只能听医生了,然后就只能诉求一切顺利认为那几百之几的不良反应机率肯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不会是这么不幸的。所以还能怎样,强身健体,在自己还能选择时多做研究再选择

1小时前
  • nikki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