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2016

HD中字

主演:莎拉·加顿,罗根·勒曼,崔西·莱茨,琳达·伊蒙,本·罗森菲尔德,蒂胡纳·里克斯,诺亚·罗宾斯,皮可·亚历山大,乔安娜·巴隆,丹尼·伯斯坦,菲利普·埃丁格,理查德·托普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愤怒2016 剧照 NO.1愤怒2016 剧照 NO.2愤怒2016 剧照 NO.3愤怒2016 剧照 NO.4愤怒2016 剧照 NO.5愤怒2016 剧照 NO.6愤怒2016 剧照 NO.13愤怒2016 剧照 NO.14愤怒2016 剧照 NO.15愤怒2016 剧照 NO.16愤怒2016 剧照 NO.17愤怒2016 剧照 NO.18愤怒2016 剧照 NO.19愤怒2016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观影的同时思考人性和社会

《怒》作为一部悬疑罪案片,牛就牛在不仅悬念做得好,还把触角伸向社会和人性层面,从而让影片超越了商业类型片的范畴,具有丰富的艺术含量和思想含量,前几年韩国的《追击者》也是这样的影片,而《怒》显然比《追击者》做到的更多!日本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和情感创伤,在日本这个“礼仪之邦”里底民众遭遇到各种羞辱与冷漠,驻日美军基地给当地日本民众生活带来的影响,日本同性恋群体的生活和情感状况,以及爱、冷漠、怀疑所交织的人性,都被这起凶杀案所引发的电视追凶所放大。悬疑凶案、社会问题、爱与信任这“三驾马车”共同将影片推至酣畅淋漓、回味良久的高潮,同时亦催动观众反思自身与社会

 2 ) 节奏失调,浪费这个阵容

这部片开拍的时候就满满期待,新闻一出看到阵容简直吓到了。我想大家都了解,就不一一列出来了。左盼右盼,5号晚就下载,昨天看完,刚又看了一遍,确认不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而确确实实是导演可恶地浪费了这个阵容。
【尽量少剧透下吐槽】
三条线,一个悬念,按顺序
1.父亲·轻度智障女·神秘男(疑犯A)
2.绝症母亲·白富帅儿子(全片最强吸粉点,不好意思没有“高”)·沉默同(疑犯B)·神秘女
3.少男·少女·流浪汉男(疑犯C)·美军
4.警探·凶手·凶手旧同事
三条线,小说里都丰满到啰嗦,哪条线单独拎出来其实都足够拍一部电影
然而时间有限,接近两个半小时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已算较长,但对于有3个完整独立的故事来说未免太短,还要除去小说本身的案件侦破部分,每个故事分得的时间就只有30-45分钟,和短片差不多,却要演出“陌生--交好--信任--不信任--?”的变化。线1完成度还比较好,线3小说中着墨就比较少,然而线2就是G线真是被砍得不忍直视,全靠演员+配乐强行推进……

是真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或者不是。本来时间就紧,作者偏保留甚至添加了不少内容。例如警部吃便当/脱袜要来干嘛?!男装女装的调侃很必要?明日香问松山去了哪(答:便利店)不多余?和母亲对话偏偏挑了旅游一段?强加的一段打砸是为了带出高潮?……
本来电影因为时间紧,因而大大弱化了悬疑部分了,但到了“揭秘篇”时却还是着墨了这件凶手的起因经过,不放过对底层扭曲(变态)的思考,留给另2个“无关故事”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后半剧情就是在铺垫不足下失控,各种嚎哭,所以看下来节奏就会觉得很散很乱

总而言之,就是导演功力不足,对于内容枝根极多的故事一点都不舍得省略,于是戏骨们飙戏的时间被大大压缩。佩服宫崎葵和小七这么跳跃的内容用眼神和眼泪强行推进情节,但要是剧情丰满些演员的发挥会更好吧
(我不是原著党,是演员党,等久了忍不住先看了小说)
-------------------------------------------------------------------------------------
后补一段,个人“你行你上”的构想一些修改方案:
一、最有效的感觉是分上下篇……小说也是分上下,时间扩充为4小时,让3条线都充分发挥。不过,以导演的功力,说不准只会又长又臭……
二、
1、前面3组人物相识部分再压缩紧凑一点,用于增加“相识到相知”戏份,这样才会为后面的怀疑/后悔做好感情铺垫。你知道“开场”就用了50分钟么
2、既然凶案悬疑部分砍得差不多变成爱情?片,那揭秘部分也不要那么啰嗦了好么。要是节约警探、凶手同事戏份,完全可以砍出20-30分钟来,匀给3个故事可以增加好些细节了……(反正现在也没看出多有用,反而看得尬症发作)
——我好奇导演是不是跟天朝中学语文老师学过,写好“龙头凤尾”:前面3段排比(相识),后面强行升华(嚎哭)。中间?中间你有时间就写,没时间忽略……唉。

 3 ) 信任无能,是现代人游离失所的本质

/ 1 /

最近沉迷排位赛,电影看的不多。但还是抽空把期待已久的李相日导演的《怒り》看了。

这是李导继《恶人》之后第二次翻拍吉田修一的作品,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因为之前看过原著,所以对我来说“谁是凶手”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不过电影还是把小说里的一些需要想象的东西成功的具象化了,比如那张犯罪嫌疑人的照片,电影里应该是拿森山未来、松山研一、绫野刚的照片做了合成,让照片看起来确实跟几位都有些许相似。另外,小泉的强奸戏和爱子的哭戏,也在动态影像和演员表演的强势渲染下变的更为震撼。

就我而言,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翻拍,如果满分100分,那我可以给出70分。在原作基础上,李相日加入了韩裔导演所特有的硬派,并且删去了一些无关主线的桥段(比如那个警察的感情戏),基于电影2个半小时的篇幅限制,这也是难免。

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电影其实并不友好,这也是翻拍电影的通病,很多前因后果来不及交待。比如泉的妈妈为什么要带着她去往千叶、田代为什么连夜逃离了千叶(要债的戏完全舍弃了)、优马那条线算是其中最完整的,感觉导演也更偏爱这一对,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到。

《怒り》在2016年拿到了旬报十佳,除了这一部之外,我还很期待能年玲奈担任CV的《在这世界的角落》。不过我其实是对这两年的旬报口味保持怀疑态度的。比如去年排名第一的《恋人们》,除了让我在北京电影节睡了一个好觉之外,真看不出哪有亮点。话说回来,这次只拿到旬报第10名的《怒り》,无论是完整度、演员选择还是坂本龙一的配乐,全都可圈可点。

我认为,全片表现最好的三位演员:妻夫木聪、宫崎葵、渡边谦,排名不分先后。特别是最后宫崎葵和妻夫木聪的两场哭戏,真的是哭到屏幕外面的人都心痛,这不是用力过猛,结合他们的处境和经历,爆发出这样的情绪一点都不过分。

吉田修一向来喜欢用文字呈现日本社会的边缘人群问题,而这部电影的主题,也已经不能再明显。吉田修一在书名就已经告诉你,这是一部关于“愤怒”的作品。

/ 2 /

一起东京的入室杀人案,杀人动机不明,凶手没有偷走任何值钱的物品,却在墙上留下了骇人的“怒”字。在案发之后不久,警方便锁定了凶手的身份 - 山神。

看到这里你会纳闷,作者为什么这么早就认定了凶手,难道之后的篇幅就是全世界通缉追捕这位山神先生么。然后吉田修一的手法高明就体现出来了,他在日本的东京、千叶县和冲绳三个地方埋下了三个和凶手山神都有一些相似之处,又都不明来历的男人—— 也就是直人、田代和田中。

三个男人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中,但随着案情的一步步发展,警方在电视台多次公布嫌疑人的画像,让三个男人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怀疑。此时吉田修一又下了一招好棋,当你觉得嫌疑人长的好像田中时,他马上告诉你直人脸上原来有跟罪犯一样的三颗痣;当你开始怀疑直人时,他马上揭穿田代对于自己身份的谎言,让你不得不怀疑他们谎言背后的真相。

故事就在这样打太极的过程中穿插交错着,看似混乱,却总是能在几个关键点上高度一致,也体现出了导演在时间轴上的精准控制。(细心你会发现,几条线的人物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沦陷、同时怀疑、同时伤心)

据说,吉田修一在写这本书时,直到最后都没有下定决心让谁成为凶手,这样一种随性的写法,也让读着在阅读过程中更加难以猜中“谁是凶手”。当然,也许你和我一样,越往后看,越对谁是凶手没有兴趣,因为你会明白,这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悬疑推理作品,如果你硬是拿“我猜中了谁是凶手”来标榜自己看懂了这部作品,那我对你表示遗憾。

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我甚至产生了一种很大的脑洞:这几个男人都是山神,但作者故意打乱了时间线,将时间线作为谜题,且将小的伏笔和暗示埋在其中,最后再通过整理将事件像拼图一样完整复盘,这样写出来会不会更让人意外?不过终归只是脑洞而已,吉田修一根本就没想把事情搞的这么复杂。

吉田修一的作品,向来是在诉说人个体的孤独和人与人的疏远,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并没有预设谁才是凶手。这个故事的主题也并非‘寻找真凶’。执笔时一直存在于我脑中的想法是‘能否信任对你来说重要的人’。无法完全相信重要的人,这样的自己令自己愤怒。这便是书名的奥义所在。”

/ 3 /

你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脑子里可能也曾蹦出问号,墙上的“怒”到底代表什么?山神一也杀害被害人一家的动机是什么?结尾写在星岛废墟上的“怒”又是什么意思?作者想通过“怒”来表达什么?其实你大可不必太过在意两个“怒”的用意,我认为吉田修一只不过是用疑犯山神之怒打出一波AOE伤害,牵引出群体之怒,怒的本质,就是孤独。

这种接近失控的愤怒充斥着全片,有些指向明确,有些却不明所以。

山神一也是愤怒的,他悲愤自己被社会愚弄,于是杀掉了给他送水的女人,因为他不想自己被同情;爱子的父亲是愤怒的,他怀疑自己曾经失足的女儿终身得不到幸福,且痛恨着这样怀疑着的自己;少女泉是愤怒的,他悲愤自己在冲绳被美军凌辱,同伴哲哉却在旁边冷眼旁观不敢帮手,这也代表一个群体的愤怒,也是哲哉的父亲为什么要在那霸参加游行;泉的同伴哲哉是愤怒的,他悲愤自己完全信任的男人,背地里却在墙上写下“看美军强奸女孩,真好笑”;优马是愤怒的,他悲愤自己因为猜忌而失去了爱人,都没有来的及好好告别。难道直人就不愤怒么?天生没有父母,且注定短命,他的悲愤只是盘踞在灵魂深处,不露痕迹。(从他姐姐的话,可以看出他因为男同的身份也曾受到过伤害)

越是温柔的人,愤怒就越是不露痕迹,可一旦爆发出来,将注定无法挽回。前不久,我的一个老朋友自杀了,在旁人看来他是一个时刻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的人,但抑郁症和不可言状的愤怒却让他选择了告别这个世界。

你会注意,在评论电影中人物的时候,我用了悲愤这个词,这明明是一部讲述愤怒和凶杀的电影,看到最后却犹如顽石哽在胸口,非但没有因为真相大白而豁然开朗,还陷入了更深的难过。或许我们难过,是因为在感知作者意图的同时想到了自己。生活中那些我们无法掌控的,时时刻刻准备击溃我们的隐疾和人际关系,也时常令我们陷入无常的愤怒之中。我们和剧中人一样,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来安放愤怒。

曾有人这样评论吉田修一笔下的人物:“吉田的哲学非常简单,所有的恶人恶行,并非单一来自个人的本性。而归因于无人善待。一个没有被善待的人,你如何能期望他或她亦会善待于人?而那种无意识的对他人的恶意行为,引发的恶果会是剧烈而不可预期的。”

这一点在《恶人》中更为明显。在电影中,你以为会看到“恶人”,实际上却只看到一群孤独的人。

说起愤怒,我们总能联想到所谓的情绪管理,也就是情商。如何克制你的愤怒,不让你的愤怒对他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处世之道。网络就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现代人膨胀的愤怒,在微博评论逛一逛,你会好奇现在人的火气为什么这么大。其实,这无处不在的骂战背后也都是一群经常被愚弄、被忽视却无能为力的可怜虫。看完电影,你应该理解和庆幸,他们只是在网上喷喷粪,而没有对身边的人做出更为暴力的伤害举动。

/ 4 /

“我们要互相了解到什么程度,你才会相信我。”这是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也揭示了电影的另外一个主题:信任。

作者把三个神似山神的男人,分别扔到三个社会边缘人(这个设定很重要)身边,让他们产生感情,然后通过一组嫌疑人的照片,再让他们对身边这位来历不明的同伴产生怀疑,以至于他们不停追问:我可以相信你的,对吧?

其实在问出这句话的同时,就代表已经选择了不信任。“因为自信,你才会信任他人;因为缺乏自信,你才会对他人心生愤怒。”电影中的悲剧,并非来自“不想相信”,而是因为没有去信任——的能力。

我最心水的一条线,不是大家公认表现最好的LGBT线,而是宫崎葵所饰演的爱子那条线。前面也说过了,她是一个失足少女,且智力上有些缺陷(电影中表现的比较隐晦),虽然表面上和普通少女无异,但打心底觉得自己不配更不会拥有别人一样的幸福生活。她的父亲也一样,一看到有男人接近爱子,就会去探查对方的底细,怀疑对方是不是另有所图。就是这样的她,虽然嘴上一直说自己愿意相信田代,但还是在最后时刻报警了,这让他险些失去了爱人。

归根结底,是因为不自信。一个相信自己的人,看待周围一切事情的目光都会改变。你自卑,才会总是在第一时间做好最坏的打算,想好自我保护招式,并且觉得周围所有人都面目可憎想害你。

选择不相信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想自己受到伤害。因为现在人太脆弱,说起来也奇怪,再多的快乐也不及一次受伤来的刻骨铭心。所以有些人选择赌,就像妻夫木聪饰演的优马,他真的完全不相信直人吗?未必。但他不敢冒险,他害怕“万一”的可能性。宁愿失去一个爱人,也不能让自己受伤。在矛盾和抉择中,他选择了保全自我的方式。当然,这支自卑的箭,最终还是射向了他自己,扎出了澈心之痛。

当今社会中,我们有千百种方式可以和陌生人获得联系,但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形态,我们却变的更加难以相信别人。身边几个朋友不止一次跟我说:“感觉已经好久没有交过新朋友了”,如今我们的社交生活看似生机勃勃,但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跟他人形成亲密联系的能力,以前的那种密切的连结和沟通,全都不见了。

在洞悉了爱与信任的脆弱真相后,相信吉田修一还是呼吁我们去坦诚、去相信的。不然也不会留下一个寓意希望的结局。在看小说时,我一度以为结局会是爱子追不上田代,然后像优马一样用很多年去后悔自己的决定。

借由直人之口,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愿景:“你在乎的东西太多了,真正值得在乎的东西,并不会一味增多,而是会慢慢减少。”关于这一点,相信你一定深有体会,看看自己身边还剩下什么,现实总是比文字更让人无力。对吧?

/ END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阴翳映画馆(sadmovie2017)
欢迎订阅。

 4 ) 愤怒的回响

《怒》的镜头很平淡,配乐倒跟我想的一样。小说里喜欢优马和直人这对,他们之间有许多反差,优马表面虚荣自负,内心一直有自卑感,藏起来的自卑和直人勾起的回忆常常刺痛他。直人沉默又敏感,很容易戳到优马内心柔软的那面。剧情分成三条线,造成每条线索的篇幅压缩,就很难让人物情感更深入发展,只能靠一些细节打动人。三条线各有缺憾。

渡边谦演的父亲,在诉说他人背后议论女儿的丑事自己却无能为力时那种沉痛,表演太过了。光石研更适合软弱的父亲一角,形象也更贴近普通人。渡边谦不像没能力保护女儿的男人,尽管造型弥补了些。这是最初的印象。后来重看这场戏发现,一方面父亲很难去跟外人争辩,女儿智力的残缺造成他信心不足。他很爱女儿但又因为她在人前抬不起头,很憋屈,这种矛盾和憋屈,在表演的时候没有彻底演透。所以不是过了,是演得不够。

另一方面父亲对田代这样一个外人聊起内心的隐痛太突然,他对田代又谈不上信任(没有铺垫这方面)。警察这条线完全可以拿掉,后来验指纹,单独一场就行。警察线起到压力的作用,用电视播出的通缉新闻也是一样。明日香这个角色可以去掉,只有一场她戳穿父亲的心结,觉得女儿有人爱,这人肯定有问题,父亲有这样的阴暗心理,如果这场戏是女儿跟父亲的对手戏,感情就更强烈了。父女之间、爱子和田代之间的交流戏都不够。砍掉那些旁支戏,就能做足必要的铺垫。

绫野刚和妻夫木聪互换角色就好了,两人都很努力演,但就像他们的性戏一样别扭。并不是强吻、抚摸就能表现性爱的。两个互相深深吸引的人,那种欲拒还迎、抵死缠绵,演不好就假。直人跟优马的母亲交流那场戏,本来是加深两人感情的,偏偏配了画外音一带而过。

爱情戏,无论交谈、吻戏、性戏,终归他们内心感情的逐步加深是通过各种互动交流,攻和防(不光是同性恋的攻受,其实异性恋一样),两个陌生人在加深接触、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很多攻防战,信任是在逐渐撤除戒备之后产生的。我以前不懂,因为我能很直接说心里话,对任何人,只要我想。所以悟不到这一层。

小说有很多优马童年的回忆,电影都没提,这样优马在母亲病房外痛苦爆发那场就缺乏铺垫。即使不用闪回,他跟直人说起小时候的事情,也能体现他对母亲的深情,可惜没有一场戏交代。

表演很出彩是山神的工友,深陷在最底层长期被碾压而积蓄的怨愤与狰狞。森山未来演的山神前半段太过开朗,即使天真少女使之放松警惕。但联想因为一杯水引发的凶案,他的表现难以令人信服。后来的暴怒就更突兀。他跟少女男友谈论美军暴行那场戏,当对方说出他内心的感受,他平静克制的表达就更自然。结果看到后来发现原来这场他的感情是假的,在撒谎。

对山神这个角色的处理,有些细节很模糊,他到底是由于愤怒失控冲动杀人,还是彻底心理扭曲在极力伪装?从杀人之后整容潜逃分析,是后者,为了逃案不惜一切。他已经对人没有一点儿感情。那么他在听泉诉说烦恼,说着宽慰话,是对这个女孩有所同情,还是仅仅在骗取信任?前后有些逻辑不通。

山神被杀后的戏,演员们都感情爆发了,尤其少女在海边狂暴呼喊着发泄怒意。这几对前半部分的情感交流比较弱,幸好结尾收得足够有力。情侣相处的戏怎么拍?像优马痛失爱人在街头痛苦想起的那段,气氛很平静,说着很平常的事情,淡然倾诉内心埋藏的深情,待回忆时才深知其中的苦涩和无限依恋。

辰哉爆发杀人这场处理得比小说更强烈。小说是看到山神偷偷写的话,发觉他内心的恶意就突然冲动杀人,处理有些潦草,片中强化了山神对辰哉的刺激和羞辱。但是山神乱扔行李、乱砸厨房这些戏缺乏铺垫,他的恶意到底是怎么被激发的?为什么突然不隐藏自己、肆意暴露内心的恶意和疯狂了?后来他跟泉之间也完全断了联系,没有对手戏。

其实美军的戏可以改成山神强暴。美军在强暴戏里的表现,完全沦为一种符号,纹身特写、轻浮的下流话……缺乏冲击力。剧情这样设计:山神看出泉对自己有好感,为了掩饰身份,逐步与之接近。他们去那霸玩的时候,他故意灌醉辰哉,恶意强暴了泉。因为山神内心对那些天真、容易轻信的女人有种蔑视和肆意践踏的冲动,在恶劣环境中长大,他很看不惯这些温室花朵,她们能够天真生活的土壤,是他生来就匮乏的,强烈的嫉妒和怒意让他想要毁灭她们。不幸的人因为对自身境遇的愤怒,对幸福生活的人产生了深深的恶意。这就是山神的犯罪心理。

 5 ) 信任的边缘,怒的起与终

在电影开始出现几个不同主人公时,我还故作聪明地认为三个主人公是杀人犯不同时期的样子。每当一出现他们的脸,我就在看他们脸上有没有三颗痣。被导演欺骗自然不好受,可也正是它的迷惑性升华了影片本身所要讨论的主题——信任。 作者吉田修一本人也曾说过这一问题,他无意探究真凶到底是谁。“我并没有预设谁才是凶手。这个故事的主题也并非‘寻找真凶’。执笔时一直存在于我脑中的想法是‘能否信任对你来说重要的人’。无法完全相信重要的人,这样的自己令自己愤怒。这便是书名的奥义所在。” 观影中,第一次想到信任一词是在广濑铃饰演的高中生泉对田中这名奇怪的背包客的态度。田中突然出现的身影吓得她摔倒在地,她爬起来后仍与其进行对话。若我孤零一人,碰到这样奇怪的男子,又被他吓到,早已逃之夭夭。而泉却能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恐惧,不断地与之对话。她对陌生人这么没有防备心,让我想到“信任”一词。 接下来是妻夫木聪饰演的优马对一夜情的直人(绫野刚饰)的信任。优马对直人的情况完全不了解,却可以仅凭一夜情的快感邀请他一块儿入住进家中,甚至问起直人的一些情况他不愿说也并不追究下去。优马似乎对直人有天生的信任感。而导演也不忘误导观众,屏幕上方播报着“嫌疑犯真的隐身于日本最大的同性恋聚集地吗”这样的消息。 再后来是宫崎葵饰演的爱子遇上田代(松山研一饰)。两个人第一次对话,爱子看见田代的午饭就提出以后要为他做便当。“可以吗?”“可以啊。”连续两个这样的问答,本是很甜蜜的对话。但就第一次观影无所知的情况,始终无法摆脱掉田代是真凶的想法,还会替爱子担忧起来。 在我怀疑他们是凶手时,电影中的他们也在逐渐丢失原来建立的信任。 优马见到直人在咖啡厅和一女子有说有笑,回到家中并不直说,而是拐弯抹角东扯西扯。说出了一个又一个猜测,却又装作无所谓,实际上心里头怀疑得要死。装出的信任,没法让直子说”谢谢你信任我“。到后来,警局一通电话,信任崩塌。他以为自己一直在和杀人犯生活,把直子所有的物品通通收拾扔掉。 爱子父亲一直认为不洁身自爱的女儿再也难以受到疼爱和珍视,所以田代的出现让他一开始就不抱信任。爱子与田代二人的信任本是无坚不摧的,却也奈不住自己父亲在身边“说三道四”,还有嫌疑犯的信息与之吻合。她信他,爱他,却也开始慢慢去怀疑。

喜欢泉的辰哉,见到泉被性侵,什么都没有做,只在原地发抖、恐惧。他相信田中,让田中在自己家里打工。和泉约好不告诉任何人,却依然忍不住和田中商量要怎么办。后来田中病态地扔掉房客的行李,说出辰哉藏了好久的秘密,让辰哉误以为他一样处于痛苦之中。他像一个戏子一样在演给辰哉看,病态地看着辰哉在这场悔恨中痛苦纠结。之后,田中也觉无趣,主动告知内心想法。辰哉这才发现田中的“变态”,一怒之下,刺死了田中。信任崩塌,怒到极点。 看到里头的人物,一个个曾经那么深信,之后却还是去怀疑。而选择深信的人却又被遭受背叛。内心无法不起疑惧:信任一个人,真的那么难吗?作者吉田修一显然并不局限于揭露信任的难存,还给我们留了点希望——爱子挽回了田代,重新信任,重新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泉,她身上更多的不是信任问题,而是反映了驻扎在日本冲绳的美军对当地少女的性侵问题。在网上一搜此类消息,跳出的新闻跨越年份惊人,17年、16年、15年、12年、11年、10年......无关政治正确,性侵在哪里都不应该被允许。泉无法发怒,我们一样无动于衷吗?“无论我怎么哭,怎么发怒,也不会有任何人理解我。”请试着去理解泉这样的人,让泉“发怒”。 正如书的作者吉田修一所赞赏的,并非“不怒”,而是“善怒”。他接受访谈时曾说过:“有些人可以更多地发怒。‘怒’是多种多样的。”一个能妥善处理与表达“愤怒”的人,也是一个能妥善处理与表达“关系”的人。“怒”存在生活方方面面,无法逃避,我们应该好好处理自己的“怒”,以免造成更大的悲剧。

 6 ) 把吉田修一的《怒》改成这样,也是一件叫人怒的事情

作为一个将吉田修一的《怒》列为去年“年度书籍”的人,一直在等待它的电影版。 差一点就为它加入激烈的北京电影节抢票大军。据说该电影票的厮杀程度特别惨烈,有人想看导演李相日在《恶人》后会如何将吉田修一的小说再次搬上银幕;有人想看渡边谦+宫崎葵+松山研一+妻夫木聪+绫野刚+森山未来这样华丽的明星阵容;有人想看妻夫木聪演Gay,而且还大尺度,露了屁股……

《怒》是一部宏大的多线叙事小说。 一桩残忍的凶杀案,凶手山神杀害了一对夫妇后,在对方房子里待了长达6小时,留下一个血写的“怒”字后离去。 一年后,警方仍在追捕山神。 而此时,三个不同地方出现了三个来路不明的陌生人——东京市区的直人、冲绳离岛的田中、房总渔港的田代。 他们好像都与全国通缉的犯人山神有着若隐若现的相似。 到底谁才是真的山神呢? 那些和这三个陌生人逐渐熟悉起来的身边人们,此时该选择相信他们(或者说相信自己),还是选择不相信呢?

作为原著粉,先来说说电影到底做了哪些地方的改编吧。 警察北见和美佳以及那只猫的故事线完全被删了。 毕竟要拍成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相较于其他三条复杂的故事线,这个确实只能首当其冲被牺牲掉。 优马(妻夫木聪)、直人(绫野刚)这条线中,优马的哥哥和嫂子友香被删,优马变成了独子。

于是这条线变成了一个略显单薄的BL故事。因为在吉田修一的设定中,友香还是优马的闺密,两人经常互诉衷肠。 电影里优马妈妈去世,却是直人守在身边,然而妈妈的葬礼,优马并没有让直人参加,只是简单的一句台词交代。 但在书中,友香在殡仪馆质问了优马:“……优马,平常总是摆出一副‘我就是同性恋,同性恋有什么不好’的样子,但是就是害怕被龙太他们知道,对吧?其实你根本就没有自信,对吧?” 于是你知道,这才是后面优马与直人之间发生那样生死永诀的错过悲剧的根源。 吉田修一在接受台湾《联合文学》访谈时说:“相信自己,就能够信任对方;而没有自信,就会转变成愤怒”。 泉(广濑铃)、辰哉(佐久本宝)、田中(森山未来)那条线被改动得最大。也是我觉得最不满意的一部分。

首先,泉的女生朋友若菜被删,妈妈也仅有一场戏份。 我最吃惊的是泉被美军侵犯那里。 吉田修一写这一段的时候十分克制温柔,前面写泉的嘴巴被人堵住了,“那是一双又大又湿的男人的手”。一章便戛然终结了。 等到下一章,已经是泉和妈妈在早晨的阳光中醒来…… 就像张爱玲写《半生缘》里顾曼桢被祝鸿才玷污,她独自在黑暗的房间渐渐嗅到了由淡转浓的香水味,“她突然坐起身来了。 “有人在这间房间里。”也是一章便戛然终结。 再下一章,已经是祝鸿才来和曼璐抱怨曼桢的反抗激烈……不该发生的事情就已经发生了。 而在《怒》的电影中,近乎直白的展现了泉被侵犯的过程。但书中泉被拽下内裤后,“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个男人的怒吼声。我听不清他在说什么。按住我的那两个男人听到那个声音,突然丢下我逃跑了。”所以书中这件事情是未遂的。 书中,这里吉田修一用了泉的第一人称回忆这件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因为疼痛睁开了眼睛,看到脸色苍白的辰哉。他在颤抖,惶恐不安。”事后赶到的辰哉给泉的妈妈打了电话,并答应泉“不要跟任何人讲”。 电影这里的改编让我大吃一惊!电影里的辰哉在泉被侵犯的过程中并未不知,而是一直是躲在一边,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发生却不敢出来制止!! 书中并没有这一幕呀!我翻遍了《怒》也没有找到吉田修一写辰哉是目睹了泉被侵犯而不敢上前救她的呀! 而且他后来在田中向他讲述自己那晚所谓的经过时,心里还泛起了对田中的无数“为什么?”其中就包括:“为什么没有马上去救泉?为什么把泉一个人丢在公园里?” 我想,如果他自己也胆小到目睹而不敢上前,应该不会有这样理直气壮质问田中的冲动。 我完全不懂电影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 保留得最完整的是洋平(渡边谦)、爱子(宫崎葵)、田代(松山研一)这条线。

吉田修一的原著分为上下部分。 他去年来中国参加上海书展,曾说:“在故事真正写到了三分之二了,才决定谁是犯人。” 前面都在默默蓄力,后面开始爆发。那些信与不信的后果之惨烈,如烈焰般开始灼伤每一个人。 电影就算要讲清楚三条线的故事,都还是铺垫不够。 比如优马为什么会对直人不信任,对彼此的关系那样的不确信?除了自身原因,还因为外界对同性恋的偏见。 比如,书中写说:“据说警方在犯人家里偶然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家举办同性恋聚会的酒吧的名字,所以他们就决定制作一张犯人的女装照片。”对此优马很无奈,“没想到现在社会上对同性恋的看法还是如此。” 还有后来优马因为害怕直人真的是杀人犯,于是在警察打电话找他时说并不认识直人。他的担忧里还包括他的哥哥、嫂子甚至侄女,“如果哥哥被人知道他的亲弟弟不仅是个同性恋,还窝藏杀人犯,在保守的职场工作的哥哥肯定会被开除。友香和花音(侄女)也会流落街头。” 书中,他在这里其实纠结万分。 他后来又自己打电话去警察局试图找过直人的。 电影里的结局是得知全部真相的优马在大街上哭得泣不成声。 而在小说中,吉田修一后面还有一个比较温暖的结局:优马将直人迁葬到妈妈的墓旁。 那段他们关于墓地的对话,之后想来真是又温情又伤感。温情在于真情流露,伤感是因为怀疑掩饰。 “反正你跟家里人的关系也不好,不如我们一起葬在这里好了。” 当然,他只是开个玩笑。但直人却停下擦头发的手,垂下眼睛点点头,说道:“嗯,好啊。” 他的侧脸一脸认真,优马急忙掩饰,“开玩笑啦。”于是,直人也笑着说道:“我知道啦。” 然后,优马又说道:“不过,就算葬在一起,我也不介意啊。”直人又笑,说道:“我知道啊。”

前面说了,泉和辰哉的故事最被改得七零八落。 田中突然在辰哉家的客栈疯狂砸东西后跑走。辰哉去岛上找他,发现了写着“怒”字的墙,并在墙上看到了田中写的另一行字,才知道可怕的田中原来并不想救被美军侵犯的泉,而是希望“美国兵 干到最后啊”! 然后,辰哉被田中发现,辰哉杀了田中。 但这堵墙,在小说中是泉先发现的。发现后怀疑田中便是通缉犯山神,于是告诉辰哉。辰哉去看时,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又看到了田中写的那段话。他让泉不用担心。然后回到客栈,杀了田中。 后来泉再去岛上,才发现了那段话,也才知道辰哉是为她而杀人。 我又忍不住想怼电影的改编了。既然辰哉都能为泉杀田中,如果泉被侵犯时他真在旁边,为什么他不能冲上去杀美国兵呢? 电影中只有爱子和田代那条线的结局是完全和书中一样的。 渡边谦和宫崎葵也是我觉得电影中演得最好的。 小说中的爱子是个胖胖的有些迟钝的少女,宫崎葵在外形上并不符合。但是当她举报了田代,结果警察比对指纹后告诉他们,田代并非山神时,吉田修一在书里这样写:“女人的哭声非同一般。那惨烈的哭声让人感觉原来人竟然能哭成这样。” 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也完全被宫崎葵在这里的哭给震到了,真的是哭得惨烈。

我当初看小说《怒》的时候,也是有好几个地方把自己给看哭了。 当时刚好去日本,项老师就把这本书借我带去看了。比对吉田修一对现在日本的描写,会发现真的是细致入微。 大概是作为一个同样不喜欢麻烦别人、需要和人保持安全距离、从小就拿“谢谢”作为对别人的拒绝、被EX都评价为“固执而冷漠”的我,很容易就窥见到他们礼貌的背后。 他们看似温和有礼,其实充满了克制,防备和疏离。这种态度,和欧洲人简单的热情是完全不同的。 我去欧洲时,和朋友在飞机上被分在不同的座位,因为很多欧洲人都是携家带口的坐在一起。 去日本时,和朋友也被分开了,但是坐在前后座的两个中间位子。两边的日本人都恨不得把自己缩进座位里,全程散发出“我不理你,请你也不要理我,当然如果你理我了,我也就只好礼貌地回应你”的气场。 走在欧洲的小城里,经常会遇到阳台上的陌生人热情地和你打招呼。 走在日本的社区,房子小小的,街道很干净,几乎没有人,有一些死寂。然后我看到一户人家外面的紫阳花开得很美,就过去合影,结果听到背后窗玻璃被敲击的声音,主人在屋子里以此表达不满。 《怒》中的山神大概也是在这样的一个社区人家门前歇脚。天气燥热,工作被骗,浑身乏力,然后女主人回家,出来给他端了一杯茶。再然后,他尾随进屋,杀了女主人,又杀了男主人。

一个过分强调自律,强调界限,强调不给人添麻烦的人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与人好好相处。要么过近,要么过远。 要么,怎么都无法建立信任,要么,就建立了不能被摧毁的信任。一旦信任破裂,宁肯使用极端手法。 吉田修一当时在上海书展上和史航有一场对话。史航说起当年其实张艺谋看中过东野圭吾的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但最终放弃了。放弃的原因是觉得这个故事无法中国化,中国人的情感里不能认同这个故事(言犹在耳,结果人家苏有朋导演的中国版电影现在正在上映了,果然初生牛犊乖乖虎啊!)。 在中国人的情感里,不至于一个邻居给你的温暖,让你愿意去掩饰对方杀人,然后又为了掩饰对方杀人,还杀了人。

小说《怒》中,那个被电影删掉的警察北见最后向美佳求婚了,结果却让他从此失去了美佳。 这一段在我看来正是吉田修一最想要说的。 当时,北见对美佳说谎,说他查了她,因为想要在了解她的基础上一辈子对她好。说: “不管你经历过什么,我都无所谓。”结果美佳的回应是飞奔而逃: “……别过来。” 吉田修一这时候写道:“北见不知道自己刚才说了什么。他认为自己说出的话其实是‘我爱你’‘我相信你’‘请相信我’。” 拒绝就拒绝,为什么要说谢谢? 讨厌就讨厌,为什么要说谢谢? 不见就不见,为什么要说谢谢? 小说《怒》中的少年泉和辰哉的结局,是我看的时候觉得在信任动荡的黑暗中的一点希望的微光。 书中泉最后知道辰哉杀人的真相后,告诉了妈妈。以为妈妈会让她说出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救辰哉。结果妈妈却对她这样说:“妈妈不想让你再难过。你把妈妈当成坏人好了。是妈妈不让你说的。你为辰哉着想,想说出实话,但是妈妈不让你说。妈妈求你了,就这样。” 这是成人的理念。 但最后,泉还是在警署向刑警讲出了真相。 她给辰哉写了三封信,辰哉只回了一封,信写得克制而疏离,但背后又是深深的感情。 他说:“我这次做的事跟你没有任何关系。我做这件事不是为了你。所以,希望你能尽快忘掉这件事。” 这是少年们的选择。 这是吉田修一。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短评

以一起凶案为起点,三段故事并行展开。原以为三位外来者都不是犯人,或者三人其实是同一个人,但终究真正的犯人因为谎言得到了信任,而其他两位外来者则因为不信任受到了最爱的人的怀疑。演员的表现非常有张力,但影片后半段煽情过度,用力过猛。私心最爱BL组的故事。

6分钟前
  • 弄死当睡着
  • 推荐

所谓「怒」,即对自身软弱无能的愤懑与绝望的不甘,由此产生对生命的倦怠消极,外化为撕碎世界的火焰;每个人都处于「怒」的深渊,常怀不安犹疑,只爱陌生人,幸福是幻影;抹去关键信息,悬疑核心的推动,三段式互相嵌套,声像剪辑互为关联;小七贡献年度最佳表演。

1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拜托李相日不要再碰吉田修一了。情绪推动基本靠配乐。情节的安排取舍,剪辑节奏都是蜜汁瞎来。原著提出的信任命题,真是个无解之题。信任从不会凌空创建,它要求时间成本的注入,要求深厚了解来奠基。又因是贵重之物,本身就不该是无条件、无差别任意发放的。剧中每段关系里的怀疑,其实都属合理怀疑。

15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居然毫无心理准备的在那么巨的巨幕上跟好几百号人一起围观了小七上刚哥!还一上再上!上了又上!怎么说!简直视觉奇观了!(八十块钱花得值,一百二打车花得值

19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一个通缉犯,影片给出三个嫌疑对象,扯出三个撕心裂肺的故事,关于信任,关于谁可依赖,关于无能为力。在这些烟雾弹下,影片很可能真正刺向的是美国——这个在日本本土驻军的爷。怒而无能为力,怒而无可依靠。

23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顺着剧情的肌理切开真实,李相日这次的新片真是较《恶人》全面升级,非常精细的将三段不同的故事由一起事件连在一起。取景、剪辑、景别的选取、自然光的运用非常考究,被不少突如其来的镜头惊艳到。匠人的精工细作。

27分钟前
  • 力荐

若即若离的同性情侣、互相取暖的边缘夫妻、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每个人都是主角。三地同时发生的信任危机、爱与背叛,对自己对他人的愤怒……到最后,所有人的情绪仿佛随着坂本龙一的音乐一同喷薄而出。演员们都呈现了最好的演技,妻夫木聪太适合演gay了。

31分钟前
  • 晴蘭
  • 推荐

作为原著粉,算是能满意,导演非常稳,完成度很高,三条线的改编都有些小问题,剧本改编最大的在妻夫木聪这条线上,一切可有可无的都被去掉,只留下干净利落的叙事主线,完成度最好的算是宫崎葵和渡边谦那条线,不过话题性更强的还是那条同志线。要有多爱一个人,才敢说信任。

3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原著应该不错,人物错落纷杂,空间无限开阔,一点点收回去还是讲小小的人心,拍得还是笨拙了一些,中规中矩,这么棒的演员阵容,可以很好更好的,大哭特哭这种戏太多,反而减轻了电影本身的压抑沉重。李相日不愧是韩裔,有一些日本电影少有的硬气,直接拍摄驻日美军强暴日本女性,就这一点,要点赞。

3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谎言击中柔软深得人心,真诚却让善意变得僵硬教人将信将疑,说到底我们都不自信从天而降的温柔会属于自己,宁愿猜疑你脸上的痣代表邪恶,忘记了你迎着夕阳笑笑说想和我葬在一起。啊!真想死死抱住妻夫木聪不撒手。

39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不知道为什么评价这么高,过度煽情又没什么力量的三个故事,无法拯救的节奏加过度的表演,很不好看,这么点事小说怎么那么厚

41分钟前
  • 赵启辰
  • 较差

看到广濑铃那段【为了不剧透我不能说的戏】时完全崩溃了,真的很难接受这种眼看着她长大的演员演那种【为了不剧透我不能说的戏】吧!日本导演都是秃鹫吗,广濑铃也是桥本爱也是,完全是守在那里就等着满十八岁拖去演那种【为了不剧透我不能说的戏】啊!

46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一个简单的“怒”字,把三个平行故事拧作一团;这个字,也把人们惯用的假面层层撕裂,直到人性最黑暗脆弱的一面被赤条条的暴露出来。导演残酷,把懦弱,失信,自私,欺骗全部抛给观众;导演又温柔,因为他最后还是留了一条“回家”的故事做结。夕阳下的列车里,回家的,是人性里最后的一丝温暖和希望。

49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西门町威秀)怕是今年最佳。宮崎葵要拿影后。

50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力荐

天妈了,妻夫木聪做攻!

53分钟前
  • 海是天的颜色
  • 推荐

入选年度个人日影十佳。人物形象饱满,个个都在飙演技。宫崎葵扮演轻度智障女,广濑铃扮演被美军强暴的少女,妻夫木聪从背后硬上凌野刚的BL组合。。这七张脸的印象完全被颠覆。坂本龙一音乐助力不少,李相日×吉田修一完胜(以上都是废话,正经的写在下面了 ↓

56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李相日就没把剧本改成功过!吉田修一是不是傻!

60分钟前
  • 库索
  • 还行

坂本龙一静静的钢琴独奏把本片的“沉重感”提升到了小说无法达到的高度,不过或许是剪辑的问题,和小说一样让最后的“爆点”变得过于刚猛。关于“怒”的描述,几个演员几乎都达到了原作的追求,人性懦弱,自卑,自私,背叛才是真正的“怒”!豆瓣第4000部日本电影

1小时前
  • xxhhcc
  • 推荐

喜欢这个不均等的剪辑,不刻板。细究起来瑕疵不少,日影的通病没能避免,但你聪哭的那场戏我是真实的看哭了…所以没法理性给四星。宫崎葵演这个神经质角色也出彩,只是没想到她和松山研一这对十年前的青少年还能演青少年。

1小时前
  • zitsunari
  • 力荐

最后半小时的高潮戏拍的很带感,坂本龙一的配乐妙不可言。每个表演都堪称脱胎换骨,悬疑包装下的爱情骨心,对挚爱的信任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