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弗朗西斯之花

HD中字

主演:阿尔多·法布里齐,詹弗兰科·贝利尼,佩帕罗洛,塞韦里诺·皮萨卡内,罗伯托·索伦蒂诺,Nazario Gerardi,Arabella Lemaitre,伦佐·罗西里尼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5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圣弗朗西斯之花 剧照 NO.1圣弗朗西斯之花 剧照 NO.2圣弗朗西斯之花 剧照 NO.3圣弗朗西斯之花 剧照 NO.4圣弗朗西斯之花 剧照 NO.5圣弗朗西斯之花 剧照 NO.6圣弗朗西斯之花 剧照 NO.13圣弗朗西斯之花 剧照 NO.14圣弗朗西斯之花 剧照 NO.15圣弗朗西斯之花 剧照 NO.16圣弗朗西斯之花 剧照 NO.17圣弗朗西斯之花 剧照 NO.18圣弗朗西斯之花 剧照 NO.19圣弗朗西斯之花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清新怡人

电影由一连串关于圣方济(St. Francis)及其弟子的轶事、趣闻片段组成,虽然和天主教信仰有关,但全片宗教气息不强,拍得清新怡人,兼富趣味人情味,可以普通人物传记片看待。导演罗西里尼依旧选用大量非职业演员,甚至有真正的修士,其用人之得宜,焉能不赞?(4/06)http://mcyiwenzhi.blogspot.com/2009/01/francesco-giullare-di-dio-1950.html

 2 ) 圣方济各:主的吟游诗人

giullare按《意汉字典》有两解:一为吟游诗人,二为【贬】江湖艺人,小丑。

英译为flowers 则是取电影所据之原著《I fioretti di San Francesco》,然将fioretti直译为flowers,已大谬,汉译小花,诚不知所云。按《意汉字典》,fioretto不同于fiore(花),有小花、精华、【宗】苦行、润饰等五义,其复数fioretti特指突出生平事迹、诗集、诗选。

职是之故,译为《圣方济各行状》庶几近之。
方济各会乃四大修会之一,“圣”号不可略。

《I fioretti di San Francesco》共53篇,第一篇悍然指出:当圣方济各与他的同伴们开始事业时,计13人,其数恰如基督耶稣与其12门徒共。读书至此,猛然想起我党成立之初,亦13人众,欢喜赞叹。

吾国先贤有云:孟子生孔子五百年之后,愿学孔子,至今人称孔孟。圣方济各生耶稣基督1182年之后,愿学耶稣,至今无人将其与耶稣并称。何也?一非大卫王血脉,二非圣灵成肉身,三非童贞女受孕。然其奇迹有类于耶稣乃至过于耶稣者:

类于耶稣者,五伤也。耶稣钉十架,手足伤四,肋上为罗马士兵伤一,圣方济各未钉十架,晚年身现五伤,世人异之,以为奇迹。然此后山寨不断,最远竟出于美利坚,最近者为二十年前一意大利神父,惜教廷民众皆审美疲劳矣。

过于耶稣者,布道于鸟也。据《行状》,圣方济各向群鸟布道,众禽俯伏,莫敢仰视,无一喧哗。训毕,众鸟齐飞于空中,既不排“人”字,也不排“一”字,而呈圣“十”字。伟哉,美哉,此等奇迹,耶稣所未行,一切荣耀,皆归于主。

 3 ) 传播福音

传播福音
传播绝对是行动
是一种高姿态
不压于革命者

传播一定要用心灵说话
只有这样人民才可以感到你的热情

 4 ) 《圣弗朗西斯的花束》圣徒的足迹



题记:
如果你使电影的成本更加低廉,就可以关注更多的声音,能打动人的永远不会的技术本身
----卡夫卡·陆(KavkaLu)

[img]http://images.amazon.com/images/P/B0009WIE2U.01.LZZZZZZZ.jpg[/img]

意大利电影有着自己特定的风格,作为天主教国家它的电影往往把人性放在首位,这五部来自不同年代的电影,是意大利老中青三代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意大利的历史以及优秀的文化传承,大多数作品具有意大利电影特有的喜剧效果,让观众在笑声里得到人生启迪。
 弗兰西斯科·罗西的《三兄弟(Three Brothers)》和塔维亚尼兄弟的圣·米凯莱有过一只公鸡(San Michele Aveva un Gallo)》是现实主义的力作,他们都反映了意大利历史进程和个人的关系,有着很大的震撼力。里娜·维尔特米勒(Lina Wertmüller)是意大利当代女性导演的代表,她的《平民天仙(Ninfa plebea)》和《费尔迪南多与卡罗莱纳(Ferdinando and Carolina)》从女性角度分析了意大利女性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而罗伯特·罗西里尼 (Roberto Rossellini)的《圣弗朗西斯的花束(The Flowers of St. Francis)》是他一生最唯美和善意的影片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影片根据意大利阿西斯镇上一个圣芳济修道院的壁画改编,它以11个片断表现了弗朗西斯传道的故事,影片开始是圣芳济会的祷告,这些苦修士正跟着弗朗西斯在大雨里去往罗马,这些故事段落包括为穷人施舍所有衣服的善良修饰、离家的老修士、克来尔修女来访、为病中修士谋得猪蹄、路遇麻风病人,向野蛮人布道,这些段落反映了宗教和现实的关系,也充分说明了生命超越卑微和私利的艰难,最后弗朗西斯和修道士继续上路,传播福音。

在这部影片里导演延续了新现实主义的传统选用了非职业演员的僧侣们扮演苦修士,这是他们继《游击队》之后的再度合作,这些现实里僧侣本色的出演让我们看到了真正平和的脸庞,这些善良得有些迂腐的修道士总是把微笑带在脸上,对于发生逆来顺受,他们甚至不愿和一头驴子争夺避雨的地方,在雨中他们高唱颂歌毫无埋怨,导演以这样的开始让我们看到他们对于宗教的虔诚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本片是导演最有诗意的一部电影,好听的圣咏,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和福音的念白,让这部影片讲述宗教意义的影片不显得枯燥,起到了陶冶情操的作用和宁静的效果。长镜头让僧徒的状态得到了充分表现,观众可以从他们的行动里体验内心的平和,这样的影片就算在今天也值得一看,导演没有神化这种宗教感情,他展示了宗教自修和现实诱惑的关系,社会的取舍和宗教的关系,跟随和盲从的关系,它让我们在弗朗西斯的平和里感知生活的真谛。电影涉及了对于私产、施舍、俗世情感和宗教的相对性的认知。作为不相信宗教的导演他对于宗教的看法无疑更加接近常人的目光,他将修士们对于宗教的情感通过日常生活表现出来更加使人信服。那个几度将衣服施舍给穷人的修士以及为了救病弱兄弟修士去偷割猪蹄让人们思索虔诚的相对应,这样的思考将两难里的人性充分显露,精神升华和俗世困扰的协调就是现实宗教的大问题。
弗朗西斯夜遇麻风病人是影片最有意义的一幕,我们看到了弗朗西斯的胆怯和超越,面对麻风病人的无助孤独他失声痛哭,在现实里,他除了祈祷和拥抱没有任何的可改变的力量,导演以极端事件回应了宗教在存在里的局限性。
吉纳普罗修士向暴君尼古拉布道导演是精心设计的,尼古拉肥硕
样子还装着巨大的盔甲却正表明了权利的羸弱,你甚至可以看见尼古拉眼睛里充满着恐惧。他的粗暴被修士的微笑平和折服,这种发自内心的力量是导演对于处事之道的理解。而修士也通过和他的较量最终明白行动的重要性。他们一路行走施舍于人的精神是值得赞美的,可是对于大众贪婪的揭示却让我们看见了人性的两难。
此碟最有意思的是三个访谈,影评人维吉里奥方图奇神父的《我与罗西里尼的谈话》、电影学者回忆导演和英格丽·褒曼的关系、
罗西里尼之女伊莎贝拉·罗西里尼谈论父亲,这些人的回忆让我们知道导演拍摄此片的真正动机是因为现实里爱情受到社会指责而希望内心平和的解脱之道,这部不会有答案的电影是导演精神世界的一次休整和讯问,这些话题将永远伴随着人类存在。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指出不仅是她父亲关注宗教救赎以及宽恕的主题,这是欧洲电影经常的话题,战争里的人性以及存在主义影响着欧洲,阿佳尼认为她父亲的电影使得世界重新认识了有道理。他以和人平行的视线描绘人的眼见,这样的选择让画面显得真实而亲切。罗西里尼认为蒙太奇要克制,不要让摄像机过度侵入画面本身。这样的选择让他的影片真实而感人。

【附录:影片资料】
片名《圣弗朗西斯的花束The Flowers of St. Francis》意大利1950
导演:罗伯特·罗西里尼 (Roberto Rossellini)
演员:Aldo Fabrizi, Brother Nazario Gerardi
片长:87分钟
个人评价:艺术性8.5,欣赏性8(诗意和信仰的片子)

2006年5月2日 星期二 下午17时49分 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
邮箱: [email protected]

 5 ) 圣弗朗西斯之花影评

《圣弗朗西斯之花影评》

巾城

在意大利语中“花”也有传道者的意思。影片描述了11世纪的传道者弗朗西斯的故事,意在告诉人们灵魂的高尚与谦卑高于一切,他不仅仅改变一个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种力量,能带给愚昧或绝望的人以新的希冀。
以上评价是几乎所有的影评人所公认的,与此同时,影片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如其中一位弟兄为经另一位弟兄的要求(他病了,不想喝汤,想吃猪蹄)去割猪蹄,当他使唤猪时用的“弟兄”之称谓(正如其称呼其余自然万物),最后却毫不犹豫割掉了它的腿。又如传道队本身,他们的立意是将施舍与谦卑以神的名义传给众人,但弗朗西斯本人(在此无诋毁之意)却在多处细节中显示出救世主式的明显高人一等的尊严①。如果自然是平等的,那显然,割猪蹄的例子是荒谬的。同样,如果谦卑也是平等的,弗朗西斯本人至少带头触犯了这种平等。
个人认为,看电影忌讳在观后审视自己的时候带着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②,它会抹杀很多你本可以得出的思考、怀疑和雄辩。另一层面上,基督耶稣死去两千多年,至少至今未能证明基督教是能有效解决这个世界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可靠手段③。因此,在分析一部以此为题材的作品时,更不能局限于它所给出的信息及内容而失去自己对此的判断。我们判断一种宗教本身及它所展现的说教,也应从更多元,更宽广的角度去理解它所提倡的“正面”,及它所反对的“丑陋”的东西,继而产生自己的见解。信仰,这个词的意思永远不是以丢掉个人意志为前提④的盲目跟随并得到一种集体狂欢的快感⑤。也许比从一部电影里发现一种高尚与谦卑更重要的,是寻找到这种高尚与谦卑真正的价值与它存在的意义(即使继之而来的对其的定位是几乎不可能的)。而最可怕的事情就在于我们常常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思考,拒绝接受不同的东西,恪守着自己有限的对这个世界肤浅的理解不松手,还常常自以为手握真理,理直气壮、正义凛然、坚不可摧。如果它不是体现了你对生活的惧怕,它就是体现了你对此的无知。



注释:
①:他也多次不顾众弟兄的个人意愿(我们假设这是本应该存在的)而要求他们去做他希望他们去做的事(令人联想到在基督教中,教徒们常言“神希望你做的不是要你按自己的旨意生存,乃是按神的旨意生存”,不排除导演在此有将弗氏神话之意——但同时,我们又可以认为这种立凡人为偶像的做法是违背神的旨意的)。
②:比如,这是一部基督教宗教电影,就应该站在基督教的角度去放大它主观传送的德行。、
③:这和信仰本身无关,从选择的平等性的角度讲,宗教的信仰是每个人的自由
④:因为当所有的人都丢掉自己的意志,世界也就不存在了——我不相信这是万能的主所希望的。
⑤:如果仅仅是这样,摇滚是最好的选择,而讽刺的是,摇滚常常是最具有个人意志的,而某种程度上,它恰恰也是带有宗教性的——它是一种对生活的赎罪;它自以为自己是灵魂的出口;它常以集体崇拜的面目出现;它在大的定义之下带有无数个子系,每个子系都拥有众多狂热的信徒;同时,它作为一种精神载体,存有明显敌视的“世俗”目标等等。

 6 ) 《圣弗朗西斯之花》:以神的名义走向谦卑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684.html

他们离开了圣母堂,他们开始了真正布道之路,他们把东西分给穷人,当站在岔路口的时候,圣弗朗西斯要求信徒们在原地转圈,直到感到头晕。大家在转了几圈之后纷纷因为头晕而倒地,只有最年长的吉瓦尼还在转圈,大家等待着他也倒在地上,终于,吉瓦尼说自己感到头晕目眩,当他最后倒在地上的时候,圣弗朗西斯才对大家说:“你们倒地朝向的那条路就是你们前往那里传道的那条路,因为这是上帝的旨意。”有人从右侧石碑那里转道过去,有人从左侧的小路过去,有人则趟过了河水朝那条大路过去,而圣弗朗西斯则转身走向刚来的那条路。

走上布道之路,是用原地转圈这种充满游戏意义的方式决定的,无论是转晕而倒地时刻,还是倒地时头指向的方向,其实都是随机的,偶然性并不是消解了布道的庄重性,而是在偶然、随机意义上,使得布道变成一种不需要选择的选择,或者每一个方向都需要有人布道,每一个城市都需要信仰的恩泽,就像最后倒地的吉瓦尼,他的头朝向树林,他说:“我朝向的是麻雀在树上跳跃的那条路。”选择麻雀的方向也是上帝的旨意,在鸟语花香中,似乎一切的圣灵都可以变成兄弟。

这或者就是圣弗朗西斯身上具有的一种品质,“圣弗朗西斯之花”的意义就是让爱成为一种普遍的信仰,在动物、植物和人的平等关系中映照出信仰的力量,在其中的一个小段中,在树林中向上帝祷告的弗朗西斯就听到了鸟鸣的声音,而那些鸟似乎也没有把他看成是有可能给自己造成威胁的人,于是它们鸣叫着爬上了他的肩头,而弗朗西斯也把鸟捉进自己的手里,然后对着它说话:“请给我一些安宁……”他把鸟叫做鸟兄弟,后来的吉那普罗也把猪叫做猪兄弟,似乎都在圣弗朗西斯之花的唯美故事里展开了信仰的力量。而关于弗朗西斯的一则故事是说,当圣弗朗西斯和同伴在旅途中看到树上有很多的鸟,于是他便说:“你们等我,我要去对我的鸟兄弟传教。”那些鸟似乎都没有飞离,圣弗朗西斯于是和他们说:“我的鸟兄弟,你们受助于天主太多了,所以你们一定要随时随地感谢上主。为了他给你们自由在天空飞翔,为了他给你们衣裳……你们不用耕种不用收割上主就喂了你们,给你们河流和泉水止渴,给你们山谷遮荫,给你们高树筑巢。你们虽不知道如何缝纫或编织,上主就帮你和你后代制好了衣服。因为主如此爱你们,他对你们满是恩惠,因此,永远要赞美天主。”

一种传说,被记录在圣弗朗西斯的传闻和民间故事里,而罗西里尼的这部电影就是根据这些传说故事演绎的,实际上,罗西里尼并不只是用影像的方式展现一个宗教人物,并不只是用电影记录一段宗教传闻,在好听的圣咏中,在鸟类清脆的鸣叫中,在大自然的风光里,在故事的趣味中,历史上的人物和故事或者只是一个外壳,透过这些故事,罗西里尼要挖掘的是圣弗朗西斯身上的那种精神和品质,而这种精神和品质就像电影里非职业演员的演绎一样,是自然的,是现实的,它的意义也指向了新现实主义所关注的现实:如何寻找信仰,如何得到同情,如何做出牺牲,如何获得幸福,又如何感召一些迷失的灵魂。

弗朗西斯是宗教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之一,1182年出生于西西里的弗朗西斯,原本是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但是在虚度了25年光阴之后,突然被基督所感召,于是他放弃财产,苦修传道,帮助穷人,1226年去世,在第二年被教皇封为圣徒,1939年又被封为意大利的主保圣人。作为天主教方济各会和方济女修会的创始人,弗朗西斯是动物、商人、天主教教会运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守护圣人,恩格斯说:“如果每个人都和方济各一样,世界就不需要革命了。”而一向对基督教贬损的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上也认为弗朗西斯是“历史上最可爱的人物之一”,他有着“乐天的态度,博爱的精神,诗人的才华”。

关于弗朗西斯如何从富裕的世俗生活中悟道而被感召,如何放弃财产苦修传道,罗西里尼在电影里并没有进行交代,在电影开始的一幕,弗朗西斯已经和信徒们一起去往罗马,在某种意义上他已经是圣弗朗西斯了,在大雨滂沱的路上,当有人问他上帝为什么选中了你,弗朗西斯的回答似乎在阐述自己被感召的原因,“因为上帝在世界上没有找到更为谦逊的生物,因为他在有罪的人当中没有发现比我更微不足道的人。”被上帝选中,是因为自己是谦逊的,而且是最谦逊的,“谦逊”是弗朗西斯成为圣弗朗西斯的一个关键词,什么是谦逊?不是放弃了财产一无所有是谦逊,不是抛弃了富裕的生活苦修传道是一种谦逊,谦逊是因为谦卑,是因为低到尘埃里了,只有低到尘埃里才会有向上的仰望,才会有仰望上帝时的信仰,而谦逊的另一个意义是承认自己有罪,只有有罪才不会傲慢,才会低下头,也只有有罪才会为这个世界,为所有人做出牺牲。

在大雨之中,大家没有躲雨的地方,身上被淋湿了,又感觉到寒冷,当他们看到路边有一个茅屋时,便走了进去,那里躺着一个老人,还有一头驴,当弗朗西斯和同伴进去之后,驴被牵到了外面,而这一幕之所以发生其实是因为他们还不谦逊,还有着作为人的高贵,是那个对他们发怒的驴主人让他们审视了自己的行为,主人拿起了棍子把他们赶了出去,然后把自己的驴牵了进来,然后关上了门,让弗朗西斯和同伴们继续遭受大雨的侵袭。而此时,弗朗西斯非但没有向主人争辩,而且在离开之后也不再重新寻找避雨之处。这里便有了关于谦逊的两种含义,第一,那间茅屋本来有躲雨的人和驴子,大家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个结构,所以弗朗西斯在走出去之后对大家说:“我们应该高兴,因为我们帮助了别人。”这是因为自我牺牲而得到了谦逊的快乐,而当他们坐在雨中的时候,弗朗西斯又开始忏悔:“愿上帝原谅我利用了你的顺从。”然后让大家惩罚“自己的傲慢”,于是他躺在泥水里接受惩罚——从坐着到躺下,是身体谦卑的表现,而放下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傲慢,更是在精神上要让自己感觉到有罪,而在这个时候,同伴们将他扶起,对他说:“我们明白了,服从你就是服从上帝。”

在谦卑中更能接近上帝,无论是自我牺牲也好,还是因为有罪而被惩罚也罢,弗朗西斯就是向大家传递了一种教诲:谦卑、同情、信仰和牺牲。同样表现这个教诲的故事发生在弗朗西斯和利昂出去传道的时候,他们先是在路上看到了一个试图偷金子的小偷被骑马的人杀死,弗朗西斯看见人死去,质问骑马者:“为什么因为金子而杀死一个人?”金子比生命更重要?骑在马上的人是一种傲慢,是一种暴力,而死去的人脸金子的价值都没有,于是弗朗西斯开始哭泣,因为他看不到同情,看不到牺牲,看不到信仰,当然更看不到谦卑。弗朗西斯还有一次哭泣是在夜晚祷告的时候,看见一个孤独的麻风病人,他先是听到了麻风病人走路时发出的声音,然后躲在草丛中观望,黑夜里,麻风病人的脸是丑陋的,于是弗朗西斯跟随着他,慢慢靠近了他,但是又犹豫了一下,接着他鼓起勇气再次赶上他,当他伸出手的时候,麻风病人却拒绝了他,他再次鼓起勇气,这一次他抱住了麻风病人,而麻风病人也抱住了他,最后,病人依然走着自己的路,在黑暗中独自前行,或许对于他来说,这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旅程。

弗朗西斯陪他走了一段路,拥抱了他,给了他安慰,他已经尽到了一个传道者的义务,但是当麻风病人走远之后,他却掩面而泣,然后倒在地上,大声喊道:“我的上帝啊!”喊出“上帝”是不是一种无助?哭泣是不是一种悲伤?无助和悲伤或者正是对自己有罪的一种表达,因为弗朗西斯在整个过程中还有犹豫还有害怕,最后鼓起勇气不是战胜了自己的不安,而是强化了自己作为一个健康人的傲慢,所以那个时候他感觉自己离谦卑的教诲还很远,离牺牲的精神还有距离,所以内心是痛苦而不是快乐,是悲伤而不是幸福。而在和利昂去传道看见了被杀死的小偷之后,他却重新找到了对于幸福的定义,他对利昂说,能够使盲人重见光明不是幸福,能够使瘸子重新站起来不是幸福,能够驱逐所有的恶魔也不是幸福,能够遇见未来、洞悉自然的秘密,也不是幸福。而利昂便问他,“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弗朗西斯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和利昂一起走到了一座房子前,然后敲响了门,里面的主人对于他们的打扰很是生气,开门骂他们是小偷,而且用棍棒把他们赶走,弗朗西斯和利昂在门前呼喊着,是让主人能够效忠于耶稣,而主人的拒绝甚至暴力,当然和信仰有着遥远的距离,但是在被驱逐之后,弗朗西斯对利昂说:“哦,利昂兄弟,上帝的小羊羔,我们为了我们可敬的上帝,忍受了所有的这一切,这才是真正完美的幸福。因为耶稣基督赐予他仆人最重要的礼物,就是战胜我们自己,忍受所有的邪恶和苦难,这就是完美的幸福。”

这一种幸福观便是谦卑的、自我牺牲的、作为罪人应该忍受的精神,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拥有幸福。看起来,这种幸福观纯粹为了追求自我的感受,那个主人是暴力实施者,也不会信仰上帝,作为传道者似乎应该用行动感化他,而他们却无动于衷,只是忍受着辱骂和殴打,这样的幸福观是不是反而变成了一种纵容?其实弗朗西斯获得幸福的自我感受,一个最大的原则是谦卑,因为谦卑而感到自己有罪,因为谦卑所以能够牺牲,也因为谦卑他们自信能够使他人获得信仰。对圣弗朗西斯的这些信仰,罗西里尼其实更直观、更具体地通过两个同伴来诠释和演绎的,一个是吉瓦尼,一个是吉那普罗。吉瓦尼是当地的农民,是个愚笨的人,那天他牵着一头牛过来,告诉弗朗西斯自己要加入他们,于是他把牛送给了他们,于是他离开了自己的亲人,牛是一种财产,亲人是一种爱,当他作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想要传道,“我想成为像弗朗西斯一样的人。”的确这一条路正是弗朗西斯以前所走过的路,而弗朗西斯也接受了他,尽管愚笨,尽管一举一动只是模仿弗朗西斯,甚至会在吉那普罗煮食物的时候讲用于烧火的木柴扔到食物桶里,但是吉瓦尼身上却也体现着谦卑,体现着牺牲精神。

而吉那普罗的经历不妨看做是对于谦卑的做生动演绎,他跟随着弗朗西斯,和弗朗西斯所讲的那样把自己的衣服都送给了穷人,最后自己光着身体回来了,弗朗西斯给了他衣衫,对他说,以后没有我的命令不能将衣衫送给别人,这是自私?其实不管谦卑也好,还是自我牺牲也罢,那种让自己一无所有的举动并非是一种信仰,它是表象的,甚至反其道而让自己失去了传道最基本的意义;接着,一个本来绝食的兄弟想要吃猪蹄,于是吉那普罗去找猪蹄,在树林里看见了一群猪,他叫他们“猪兄弟”,然后把其中一只猪的猪蹄割了下来,但是主的主人过来找他,骂他是小偷,而吉那普罗却说自己做了善事,猪兄弟也一定会开心的。但是弗朗西斯还是让他去向猪主人道歉,最后猪主人背着那只被割了猪蹄而死去的猪,扔在他们圣母堂的旁边。吉那普罗把猪叫做猪兄弟,而且还割了一只猪蹄,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善举,但是善举却牺牲了别人,这无疑是违背了弗朗西斯所说的牺牲的本意。

吉那普罗在经历中成长,他准备了两周的食物而得到了弗朗西斯的肯定,于是让他单独去传道,而这也是吉那普罗从说到做的转变。他在树林中遇到了残暴的尼古拉率领的军队,大家发现了这个矮小的闯入者,于是开始嘲讽、嬉戏他,吉那普罗一直没有反抗,没有逃离,后来尼古拉以为他是来刺杀他的杀手,于是命名处以极刑,但是在随军牧师听说他和弗朗西斯一起,于是告诉尼古拉他是一个无辜的人,尼古拉脱下沉重的盔甲,单独审问吉那普罗:一个是高大的暴力分子,一个是矮小的传道者,一个是充满了凶相,一个始终带着微笑——无论尼古拉将他摔向地面,还是单手举起来,无论是怒目相向,还是揪他头发,吉那普罗始终带着微笑,始终不反抗和逃离,“我是一个罪人”成为他对于自己的唯一注解,于是,最后尼古拉选择了撤兵。

承认自己是罪人,在别人的嘲讽和欺负中,在别人的谩骂和殴打中,都以有罪者的姿态成为牺牲者,也正是这种有罪和牺牲才使得再强大的力量,再残暴的手段,都对他束手无策,所以吉那普罗的谦卑正是实现了弗朗西斯所说的幸福观:在一种谦卑中获得信仰的力量。从说到做,吉那普罗慢慢成长起来,也渐渐得到了弗朗西斯的真谛,最终走上了独立传道的道路。谦卑、同情、信仰和牺牲,使弗朗西斯成为圣弗朗西斯,“乐天的态度、博爱的精神、诗人的才华”,使得革命都变成了笑话,罗西里尼也许正是从弗朗西斯传道的故事中探寻人真正的信仰,从谦逊的教诲中避免暴力和革命,一种宗教观变成新现实主义,意大利的未来也许也是最后在转晕之后选择“麻雀在树上跳跃的那条路”,因为这是上帝的旨意,因为这是普遍的信仰,因为这为了感召迷失的灵魂。

 短评

Copie en mauvais état/« Le "drame" ne réside plus dans une "action" qu'on pourrait détacher des événements comme un squelette, il est immanent à l'événement lui-même, contenu à chaque instant en chacun de ces incidents, indissociable du tissu de la vie. Cette définition générale du néoréalisme s'applique à n'importe quel épisode des Fioretti. » (André Bazin)着实忘记上次看为何时 亦无踪迹可寻...

7分钟前
  • Muyan
  • 还行

短故事集,影片有着明确的对天主教权持认同的态度。何止是有教诲性质,这完全就是自我和人类相互的对精神与道德的追求原则。

12分钟前
  • 杨小槑
  • 还行

真的有被这些僧侣纯粹的虔诚的宗教信仰感动,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力量。

17分钟前
  • spaceman
  • 力荐

对我来说就是宗教故事的正确打开方式,有如避雨到一所小教堂,在惊奇中发现了那里的中世纪壁画。业余演员制造出非常humorous的效果,很多时候让人想起《炼狱篇》里的灵魂跑来跑去,互相亲吻,被比作绵羊和鸽子

22分钟前
  • 重生之我是兔狲
  • 力荐

罗西里尼导演,费里尼编剧,影片根据意大利阿西斯镇上一个圣芳济修道院的壁画改编,它以11个片断表现了弗朗西斯传道的故事,传达了谦逊、善良、同情、信心和牺牲等圣徒的思想。通过片段式的故事来表现显得比较有趣味性,这些段落反映了宗教和现实的关系,也充分说明了生命超越卑微和私利的艰难。

27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他用卑微的生命显明基督之爱的芬芳气息,但当方济为麻风病人而哭泣的时候,那种凡人在现实与信仰之间的艰难难以言书。

30分钟前
  • 墨格
  • 力荐

阿西西的方济各。意大利电影的黄金时代正适合拍这种片。

33分钟前
  • 曳尾于涂
  • 力荐

虔诚的信徒。心门关闭,不让魔鬼进来。想要猪蹄,就砍了猪蹄,不再多求,而农夫把整只猪都给了他们。夜晚拥抱一个路过的麻风病人,为其感到痛苦。对视暴君,使其驯服。完全的幸福不是掌握科学一切,不是让所有人都信奉基督,而是能够接受不幸和异教徒的冷落。如此清幽简单黑白的电影难得了。

35分钟前
  • 拾贝壳的猫
  • 推荐

弗朗西斯,為什麼上帝選中了你? 因為我是謙卑之中最微不足道的那個。弗朗西斯,什麼是至高的幸福? 經受你現在的所有苦難和失敗便是最高的幸福。

40分钟前
  • 毛筆小馨
  • 力荐

当看到弗朗西斯向barbarian布道的最后跪倒在地上的嚎哭,我的心也碎了,和他瞬间有着强烈的resonance,那是福音,那是心怀信仰的人才能感受到的恸哭。 不愧是基督教是国教的罗马,拍得很有感觉。顺便吐槽一下传教士的发型。第636人看过。

44分钟前
  • royalwyx
  • 推荐

The best preach is not to talk but to give an example.

47分钟前
  • Coco
  • 还行

我费参与编剧,清明朴素的章节体意大利陈仲子苦修史。夜戏,麻风病人木然行远,弗朗西斯掩面于花野之中,镜格升天。尾戏,众僧各得其所,渐行渐远,镜格再度升天。 (你想对火兄弟做什么?猪兄弟... 花兄弟... 暴君兄弟...) #真正的幸福,在为主受苦

51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您知道怎么祈祷吗?—是啊,“圣母玛利亚”。

56分钟前
  • il
  • 还行

平静地展示有时会比批判来得更加深入,虽然这并不是一部致力于批判宗教的作品

57分钟前
  • 雲無憂
  • 推荐

人应该怎么存在于这片土地上,这是所有宗教在关注的问题,圣弗朗西斯是如此圣洁又坚韧的走在泥泞道路上,精神抵不过现实,但是却可以超越其上。

58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罗西里尼,虽然你总是一切从简,但是你从来没有如此纯粹,热烈,粗粝和质朴过,以至于我分不清那些微笑的圣人到底是聪慧还是愚昧。你把他们的衣服,房子和食物拍的让人不忍卒睹,却又将这肮脏和粗糙放在油画一般的乡村美景前。据说信仰是很难很难的,在我尚未获得信仰的能力之前,暂对一切保持敬畏。

60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推荐

9.0/10。①以11个章回体片段讲述了谦逊而虔诚的弗朗西斯传道的故事。②通过非职演和简朴的剪辑/场面调度营造了谦逊、真诚与淳朴感,但同时又通过唯美的高水平黑白摄影(光影/构图)和庄重的章回体结构营造了神圣感与诗意。虽然前后两者融合地挺好了,但终究不够圆融。

1小时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力荐

7.2 虔诚信徒的面孔纯洁无辜、人畜无害,甚至常有白痴智障的神色,罗西里尼对宗教的态度让人困惑,印象里他是个共产主义无神论者(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也常调侃(现在看来更像是调戏)宗教,本片中有类似教士追着“猪兄弟”捐蹄子等让人忍俊不禁的片段,然而怎么他又拍出了夜中遇麻风病人这样无言而动人的虔诚片段呢?

1小时前
  • 失意的孩子
  • 还行

D9 HM-671

1小时前
  • 风之影
  • 力荐

用新现实主义格式拍出的宗教片:极其简朴的布景、严酷的自然景色、大量非专业演员……这队圣徒们的确是可爱得让人怜惜(特别是那个负责做饭的小随从),不过这种过于久远的故事还是很难能引起我这个彻底的现代人的共鸣。(评论说《 一九五一年的欧洲》里的褒曼就是延续了这部里的方济各的精神,我觉得,呃,还是差挺多的好吧……可能对罗西里尼来说是同一种思考的延续,但毕竟,从十三世纪到二十世纪,中间隔了不知道多少波惨剧多少种主义啊……)

1小时前
  • 昵称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