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鱼

HD中字

主演:韩石圭,沈惠珍,文成根,明桂南,郑镇荣,吴智慧,宋康昊,李文植,郑在泳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199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绿鱼 剧照 NO.1绿鱼 剧照 NO.2绿鱼 剧照 NO.3绿鱼 剧照 NO.4绿鱼 剧照 NO.5绿鱼 剧照 NO.6绿鱼 剧照 NO.13绿鱼 剧照 NO.14绿鱼 剧照 NO.15绿鱼 剧照 NO.16绿鱼 剧照 NO.17绿鱼 剧照 NO.18绿鱼 剧照 NO.19绿鱼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绿鱼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刚服完兵役的莫东(韩石圭 饰)坐火车回家的路上认识了美爱(沈惠珍 饰)。不知为何,莫东感觉自己以后的生活都会跟美爱有牵连。回家后的莫东正找工作,他再次遇到了美爱,美爱是在夜总会唱歌的,更是黑帮老大(文成根 饰)的女友。莫东也因为美爱的关系加入了黑社会。  忠心耿耿的莫东对美爱却有一丝丝的好感,而美爱冷酷的外表后面是一颗炽热的心。没想到,他们的组织面临解散,莫东打算付出自己的所有以及心爱的女人,他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平平安安下班抓紧谈恋爱我们在这里生活久别重逢李察王三世我盛大的土耳其婚礼2我想看到你刘昌毅决战宿县火爆教头四大探长海滩怨妇枪神赵子龙生活是甜蜜的约束皇家女将彗星来的那一夜2辣妹梦幻组轩辕战纪幽幻道士4孩子王僵尸世界大战(粤语版)帕顿·奥斯瓦尔特:尖叫有理战将周希汉底比斯七勇士千面特务 AKA四重唱2012指尖2023萨克雷传灵魂梦飞翔荒雪喜剧之王2014魅妆珠峰:神之山岭鬼追人3转角遇到爱失宠怕见你的泪来自星星的你日版加点浪漫东方2020你是我的命艺者对忍者人类登陆火星 - 前往红色行星的任务美里藏针

 长篇影评

 1 ) 我是谁?

       几年前看《绿鱼》的时候,几乎没有耐心看完,可见影片的娱乐性和商业性是有些匮乏的,就此减去一星。

       李沧东出生前一个多月,梦露到韩国劳军,一时间歌舞升平,驻韩美军倾巢观艳,这一香艳的场面,是不是可以代表着美国模式下的韩国社会正式“平稳”开始?

    李沧东在这种“平稳”治下出生、成长,以至于以笔成名,所有作品里都影射韩国社会在“平稳”治下的无奈和彷徨。看了之前的影评,大家都觉得在《绿鱼》里讲述了韩国社会城市化进程中的无奈,其实,那些低矮却有着“那么大的树”的温馨之家,那个“我希望开个小餐馆,一家人都生活在一起”的家……

    其实又何尝不是在讲述在美国模式,也即背后那片城市森林映射下,韩国传统社会的彻底沦陷呢?作为一名作家导演,李沧东讲了自己的悲伤,也讲了韩国的悲伤,更讲述了朝鲜半岛“始终无法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悲伤。

    在《绿鱼》里,莫东用军功碑砸了流氓,是对军营生活的无所谓;他执拗地去报复每一个小仇,但是最后都付出更大的代价;他爱着一个女人,可是她属于大哥;他可以带着女人私奔,可是最终还是要回到大哥的身边;他永远都没有安身立命的存在感,因为“这原本不是我们的土地么?”根本就没有任何决定的权力;他的一切等待给予,百无聊赖的等待中,他用镜子审视自己,他无力地去挑战权威,大声喊着“还钱”;他无奈地看着权势之间的勾结,权力的交替,但是他付出所有牺牲了自己,却也只是保护了能轻取他姓名的权力。

    所以,我们看懂了么?

    那些让他无奈的无形力量,是黑道大哥(美国模式)对自己大哥(韩国政府)的重压。那个几年前还是个流氓的大哥(韩国政府),靠着出卖土地开始酒醉金迷,却依然只不过是一条哈巴狗,它面对自己还有一裤兜子屎的权势(联合国)哭诉,但是得不到任何有力的回应。那个掌握他深爱着的女人的大哥,只懂得用漂亮的衣服和恐吓、出卖来控制女人(韩国社会);大哥似乎爱护手下(民众),但是手下只是他用来利用的武器,用过了,就扔掉了。


    我是谁?李沧东悲伤地看着莫东,留下一个“全家人一起生活在一起”的凄美希望,却在女人的哭泣下,变得越加不可自拔。

    我是谁?我这么看《绿鱼》。

    

        

 2 ) 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

                                                                                                                                                      ———《绿鱼》浅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加速,高大的楼房与低矮的平房则显得格格不入、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时代改变了。

 

                                                                                                    城市化进程

             影片看似是帮派片、而在帮派片的包装下、隐含了社会的改变、城市化的进程。写实的镜头下无疑增加了一中忧伤。在城市的街道中、莫乐这个乡村形象则显得格格不入。身无长处却像在城市中打出一片天空、对城市的陌生、浓重的家庭观念在这个喧嚣进步的城市中显得甚为突出、一次次被城市人揍、擦摸着嘴角的血痕。城市vs乡村,莫乐输的一塌糊涂、在庞大的城市中、莫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美爱得到了培社长的启用、而莫乐通过努力得到了培老大的赏识。培社长却是城市最大的象征、他代表了城市、就像莫乐代表了农村一样、莫乐叫培社长哥、这是乡村向城市的妥协。城市人的表现功利社会向莫乐推进,莫乐的生活方式、乡村的价值观念被这些所影响。莫乐只能通过从镜子中来辨认自己。镜头则通过莫乐在镜子前的自我审视来传达信息。在乡村的自己和城市的自己有何不同?莫乐在寻找着自己。城市的推进、城乡结合的形式,莫乐有乡村的一面也有城市的一面、自己到底属于哪?

             导演多用全景展现城市的对比、莫乐回家时河岸的两旁、一起聚餐时城乡的对比、培社长去莫乐家城乡的对比、这种对比在影片中不胜杖举。当莫乐完成培社长的任务去见培社长时场景安排在了废墟。莫乐倒在废墟时,代表乡村薄弱的力量无法阻挡城市化的推进、乡村的阻挡是无力的,就像莫乐在车中和三哥说:“以前这里有好多槐树,现在却成了小区。” 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莫乐显得无能为力,而培社长的一句“我们不是流氓”则展现了城市化不是用暴力手段在推进而是在不知不觉中乡村的记忆只能靠那些泛黄的照片来保存。

 

                                                                                              家庭观念的改变

            年迈的母亲,瘫痪脑子有问题的大哥,殉酒的二哥,有不断的家庭矛盾,三个开着破车卖鸡蛋,而小妹是一个陪酒女郎,而莫乐则要努力攒钱完成自己开饭店一家在一起的理想。家庭是本片重点,莫乐强烈的家庭观念从钱包中的照片可以体现出来,照片贯穿影片,不只是城市化的符号、也是家庭的符号、当莫乐一家聚餐时,无休止的争吵、事事不断、家庭观念极强的莫乐、形成了极大的讽刺、传统的家庭观念在二哥家庭矛盾及一家人物欲中流失了。“大哥别挂电话,别挂电话。红色的桥、绿色的鱼、丢失的拖鞋、被蜜蜂叮蜇了的小妹、大哥你还记得吗?”莫乐就在大哥挂断电话中结束了与家人的最后一次谈话。当得到莫乐死讯的消息,一家人才有了一家人应有的表现、莫乐用死,完成了家庭观念的改变时代的发展、改变了我们家庭的观念、物质与情亲的选择、影片的家庭映射出现实的家庭、我们缺少家庭应有的、只因时代在进步。

 

                                                                                            追不住的爱情

            人生上出手相助、在城市中寻找美爱、送还围巾、多么浪漫的爱情、却在本片中增加了忧伤的气氛、只因他是老大的女人、就像莫乐无法追住载有她的火车一样。没有结果、追不住的爱情。在她冷漠的外表下,有一颗炽热的心、美爱爱着莫乐,感激莫乐的一次次的出手相救、无奈的她是培社长的情人、他们地位不同。而美爱作为本片中戏份较多的女角,她展现出了女人的地位低下、只是男人的附庸。无奈的上培社长床、他只是性客体、美爱对莫乐说:“谁都来做、你有什么。”透露出她的无奈与低下的社会地位。因为美爱的地位低下,更突显了两人爱情的悲哀、迎面吹来的紫色围巾、就像他们这段不经意的感情。烧毁的围巾象征着他们爱情的结束、美爱保存着你泛黄的照片,在未到你家庭开的饭店,看到那颗与照片中一样的槐树时、将这股悲剧爱情推向极点。物是人非,唯一的留念只剩照片。

            最后的定景镜头,大镜头将影片推向至高点、幽灵视角的镜、代表着我们的眼睛也代表莫乐的眼睛、看着美乐坐车远去,他希望开饭店一家团聚的景象出现、家人忙碌又其乐融融、而电影城市化的突显、莫乐家的小房子看着河对岸的高楼、城市化的推进,这里终将被改造、时代变了。
  

 3 ) 《绿鱼》:诗•狂乱

许多人将李沧东的这部处女作与贾樟柯的处女作《小武》进行对比,它们都将镜头对准了底层的边缘人物,一个是黑社会,另一个是小偷,通过他们的爱情、亲情、友情遭遇表现社会的结构性失衡,富有人道主义精神。

《小武》所散发的兴味是孤独、压抑、失语的。

《绿鱼》通过黑帮片的类型融合,使得影片体现了英雄孤悲的现实反讽、声色犬马的都市倾扎,仿佛一首狂乱的现代诗。

相对于李沧东之后的几部作品,《绿鱼》显得有些普通,但完整的情节线索和复杂多义的剧作内涵,使得这部处女作有了不一样的高度。

【人的讲述】

主角莫东是一个勇敢、有担当、有野心、讲道义的人物,开头交代了买鸡蛋艰难维生的兄弟,无力于现实的酒鬼哥哥,出卖色相的妹妹,莫东看到了家庭的困难,希望自己早日挣到钱养家,这成为了莫东进入黑社会的动因之一,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女主美爱对他的吸引。在那样一个人鬼颠倒的城市崛起年代,这样的品质反而成为了致命的缺陷,这正是影片所令人嘘唏之处。我们喜欢浪子回头,更感叹好人蒙冤。

《薄荷糖》中的永金浩服役结束后,当了警察,又加入下海大潮,但最终被时代抛弃。《绿洲》中的洪钟都为哥哥背罪入狱,出狱后对患脑瘫的女主情有独钟。警察、犯罪、病患、死亡、宗教等颇具有戏剧色彩的元素多存在于李沧东的影片当中,但苦难的境遇、真实的人物情感将戏剧的元素无间离地纳入了整体创作中,使影片获得了一定的观赏性。

我想这是李沧东与贾樟柯的最大区别,也与韩国386世代强调优质电影创作、风格化创作的整体氛围有关。

【意象的反复】

在看完李沧东导演的所有作品之后,会发现他的创作有着一个稳定渐进的成熟过程。《绿鱼》所包含的意象、场景、情节、隐喻在往后的作品中也反复呈现,形成了美学上的连贯呼应,清晰而余味绵长。

野餐上的个人狂欢:在家庭聚会一幕戏中,莫东的大哥被媳妇儿阻挠喝酒,一怒之下将她推倒,突然家里的每个人都变得情绪化,只有“喝醉”的大哥独自狂欢,形成一种尴尬的冷场,一种个人与时代背道而驰、集体与个人的无法交流的冷漠感油然而生。

这一场景的运用在《薄荷糖》中的运用尤其经典,那是开头男主角即将寻死的一幕,他失落地穿过野地小溪边狂欢唱歌舞蹈的人群,但人们对他绝望的表情视而不见,荒诞感由此产生,在长达几分钟的反复交代中,空气中的冷漠令人崩溃,男主角跑上火车轨道,对着逆风疾驰的火车大喊要重新来过,镜头转向了他生命的上一个阶段。

绿的元素:电影将绿色作为基本色,不是像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部曲那样大块地使用颜色板来强调自由、平等、博爱的主题,而是犹如黑暗中的一道微光那样时隐时现。唯一一次在台词中出现的“绿鱼”是莫东杀了人之后打电话给大哥提到的,绿鱼是莫东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也是他希望将一家人聚在一起,一起开小饭店过日子的理想动力,在莫东生命的最后时刻,导演告诉了观众,这样的设置让人想起《公民凯恩》中玫瑰花蕾之于凯恩的意义,一种童年的无忧无虑与成人世界的残酷对比。

同样在《绿洲》中,绿洲只是一副墙壁上挂着的画,是脑瘫女主微弱生命的牵引。绿色是生命色,绿色是大自然,也是人性最初的本色,生向往之,死亦如此,我将这种人性向往之美好与现代的权力暴力形成的反差视作李沧东阐发人性美的动人力量。

权力的诱骗:美爱有时是一个纯真的女孩,有时是一个堕落的傀儡,在面对莫东的纯真,她对这种稀有的人性产生了爱意,但她的爱却仅限于肉体,以及时而的良心愧疚,莫东最终的死到底与美爱是否有关导演没有明确交代,也许是莫东对美爱的拒绝,使她心生恨意将此事告知老大,才导致了莫东的死亡,突如其来的、不明就里的死更突显了命运的不可知。而莫东在黑帮认的大哥不过是一个自私自利,报复心、控制欲极强的权力者,只有莫东才会受他所谓“成功学”、三问理想为何的诱骗。

在《燃烧》中,导演借“燃烧塑料棚”隐喻了上层对下层的压榨与侵蚀,女主申惠美也是一个被上层捕食者通过名媛圈、名牌、豪华旅游俘获的猎物。

《诗》是李沧东六部影片中个人最喜欢的一部,也是李沧东晚期创作的一部电影,之后便是2018年上映的《燃烧》,《燃烧》将故事的时代背景前置到更加现代,也体现了导演的探索。

《诗》相对于之前的作品少了很多戏剧性的元素,人物的状态也不再是歇斯底里、压抑的扭曲状态,以一位爱美的老太太为主角,诗、花、安静、平稳的镜头语言配合得恰到好处,另一面是无所事事、伤害少女的孙子,但叙事的重点在于救赎的过程,而是不故事的情节发展,由无处落笔的诗到片末少女到旁白诗,人性在一个无法假释的状态下得到了抽象意义上的假释。

李沧东的文学在电影世界得到了另外一种诠释,质朴的讲述很重要。

 4 ) 他

即将脱下军装 站在返乡的火车车厢边上 迎风飘来的红丝巾遮住了他的脸 那个神秘的女子从此烙在他的脑海里

回到老家 母亲看着电视 无遐搭理他 傻哥哥听不懂他的话, 他每天踌躇满志的照着镜子 现实中吊儿郎当的混着日子

再次遇到那个女子 黑道大哥的情人 女子的妩媚多姿诱惑着他 她在火车上教他接吻 让他意乱情迷 他可以为她头破血流

黑道大哥的心灵鸡汤蛊惑着他 他在酒席中教他要有理想 让他赤胆忠心 他可以为他的新大哥肝脑涂地

"你的理想是什么?" 这是黑道大哥的追问 他也许搞不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对那个女子多一份保护 对大哥多一份忠心 还是一家人在一起 有红桥和绿鱼?

90年代的电影 那个年代中韩何其的相似 淳朴贫穷的农村 灯红酒绿的城市 那些怀揣梦想进城捞金的青年 他们得到了什么却又失去了什么 院子里那只四处逃命的鸡 怎么跑也跑不掉被吃的命运。

他是谁? 那个懵懂混世的莫东? 那只院子里被围追堵截的鸡? 那一个个怀揣梦想进城的青年? 那个被城市篡改的农村?

影片末尾,喧闹过去,镜头降下来,重回那张老照片的视角:

远处起来的高楼告诉你时代的车轮继续滚滚前行,个体的忧伤,不过是滚滚红尘中的一粒尘埃。

垂柳依旧在,那人今何在?

 5 ) 记一下

一.火车的延伸
我对被线条分割的画面很偏爱 一面是绿色的围墙,一面是自然世界,中间的桥是紫红色的美延.
二.丝巾
风带来的丝巾我倒并不太喜欢,莫东拿着它寻找美延我也不太喜欢,就跟古时候的小姐故意落下的手绢一个性质.但是它湿透了粘在莫东脸上时很有意思.莫东成了紫红色的蒙面怪物,他的脸不再被人看见,但是我们知道它湿漉漉的.他对美延的幻想和我们对他的脸的幻想同时产生.
丝巾最后的命运是作为莫东对美延感情的象征被火烧掉,燃烧在他的墨镜上,虚幻,无法触摸.
三.迷失的男人
美延让莫东坐丢了回家的火车,在这个变得陌生的社会里寻找回去的路
四.大哥的目光
等待莫东的大哥傻傻的盯着每一辆路过的车,镜头追随大哥的目光,跟着一辆面包车运动.车退出画面,车后的莫东突然出现在大哥的身边
五.兄弟
认为自己是个“不错的男人”的莫东对着镜子打量自己,大哥从镜子旁探出头来傻笑.兄弟俩在同一个画面中,却在不同的平面,距离遥远.男人照镜子总是在对自我男性气质无限意淫,不知为何每次我都觉得特别好玩 哈哈.
六.莫东向前的一步
环顾四周的莫东在镜头追随他目光的时候向前迈了一步,镜头回来时成为了特写.
六.白车靠右
说的很多,社会腐坏,莫东当兵时被压抑的个性的解放.用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方式.一,我们需要一个权力代表来承受莫东从军队压制中解放后的发泄,同时它要具备及时的压制性和易接近性来预示莫东即将踏入的社会的压制,那就是警察了.二,我们需要一个相同的压制手段以产生戏剧性趣味性,那就是对讲机.三,我们需要一个推助莫东完成心理过渡的人,那就是三哥.所以最后三哥成了一个卖鲜鸡蛋的人了 哈哈~
七.牧师的阳具
牧师的阳具因有罪而受到炙烤,牧师的阳具使他受苦,但火烤的疼痛同时也带来快感,尿和射精都是液体排出,受苦的牧师是处男莫东的化身.
八.美延的火车
美延坐着火车一次次离开培太昆又一次次回到培太昆,他们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培太昆的控制与美延的依赖使美延的火车的终点站永远是培太昆.至于莫东,只是一个比美延干净漂亮却同样无法摆脱培太昆赋予他们的命运的存在,与其说他们是恋人不如说是同样的病人.
美延的塑造很成功,导演和演员都功不可没.同样是黑社会老大的女人,同样是外表冷傲个性倔强的类型,李沧东对美延的塑造比前几天看的姜文对米兰的处理好得多.美延的冷傲跟着几分男人的豪气表现出来,美延的强烈个性依托着剧情,美延的神秘由导演的娓娓道出衬托,而姜文在这几个方面对米兰的处理却只是一律苍白地选择拒绝或者依靠语言.
九.旋转
终于如莫东的向往相聚的家人之间爆发了巨大的矛盾,莫东开着车围绕扭打在一起的家人打转.此时莫东是被孤立的个体,拼命想要全家团聚的莫东却成为了家庭中最疏离的成员.
十.扭曲的脸
莫东看到车中的美延后内心扭曲的外现.
十一.杀鸡
莫东在家庭社会情感压力下被抹杀,成为了滋补美延和培太昆的营养汤
十二.绿鱼
莫东梦想全家一起开一家家庭食堂,也许一切都可以从他赚到足够的钱开始,然而为了绿鱼迷失的莫东最后沉到了河底.培太昆要他杀人时说的话时骗人的,却真的应验了.莫东没有得到绿鱼,河底的绿鱼却被家人打捞莫东尸体的网捕获,被家人吃进了肚子.
十三.黑
李沧东的诗是一片的明亮,这种明亮直到绿鱼的末尾才出现.绿鱼是黑色的故事,美延是黑色包裹的女人,只要莫东不完全沉到黑暗的河底,画面就永远不会明亮,美延就永远不会穿上白纱.个人的牺牲永远是时代变革的必定产物.
绿鱼充满初生牛犊的挑衅和对自我才华的肯定,与诗的故意淡化而产生的诗意对比强烈.碰巧黑白都是我的最爱.


 6 ) 因为我们太怀旧

几乎是倒着的顺序看完了李沧东所有的电影,最后一部就是其处女座绿鱼。李沧东用黑帮类型片的外壳讲述了当时迅速变化的韩国社会所带来的人格和传统价值观的沦丧,一如当今的中国社会。相比其之后平淡写意的作品,这种类型片的方式还是略显逊色。但也同样诠释了李沧东由其处女作一步步走向登峰造极。
李沧东的主角总是在片中处于一种突兀的异于他人的非正常状态。绿鱼中的退伍军人,绿洲中刚出狱的犯人,薄荷糖中精神崩溃的主角。。。他们身上有统一的符号特征,跟社会脱节,无法适应新的社会规则,以至于沦为大家眼中的另类。无论是绿鱼中的哥哥还是绿洲中的恭洙,患有脑瘫的人都成了李沧东的天使。当我们都觉得一个人有病的时候,也许是我们都已经病入膏肓,这就是李沧东的讽刺。李沧东的讽刺是残酷的尖锐的,但也同时是悲观的。所以他的主角最后都会落以悲惨的境地。想起三峡好人里“小小马哥”说的一句话:这个社会已经不适合我们了,因为我们太怀旧。这看似是一句耍酷吹牛逼的闹话,但又何尝不是像李沧东和贾樟柯这一类人发自肺腑的哀吼。
如今物欲横流,人情世故,看看莫东,小武,树先生,你是不是也看到了本真的自己?唉,那是因为你太怀旧。

 短评

节奏慢到看不下去,韩国当过兵的都那么怂,黑帮也那么软,真不知道跆拳道是怎么发展的。

5分钟前
  • 较差

李沧东控。把一个小混混拍得纯粹真切。在火车上和女主角玩猜瓶子的无聊游戏,理想是和家人一起开一间餐馆。杀人后,惊慌失措,却给哥哥打电话说起了关于钓绿鱼的童年趣事,用一件趣事来缓和和过渡严峻的剧情,还有什么比这处理更让人惊喜的呢?每个诞生在李沧东电影里的边缘人,都是永垂不朽的。

8分钟前
  • 泽帆
  • 力荐

一个好人的死亡解决了所有问题——典型的黑色电影命题。很遗憾,电影没能把普遍的后现代问题准确嵌入韩国的风景之中,但那抹杀不了李沧东所达到的高度。

13分钟前
  • godannar
  • 推荐

恍惚间还以为李沧东学着吴宇森或是北野武拍了一部黑帮片,但最有意思的(非主线)其实是男主报完仇想追火车却没追上、让警察靠边却没了下文,像男主这样睚眦必报且处境艰难的小人物贯穿了李沧东之后的每一部电影(《绿洲》中的禁爱、《密阳》中的苦难),他冷眼旁观、如实记录,尖刀永远对准韩国社会。

17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智障的大哥,黑道的大哥,大哥的大哥。憨小弟三燃打火机,智障哥抓住了那只鸡,兄弟们总掏小鸡鸡。自照镜里闪过痴呆的脸,挡风玻璃抵蹭着扭曲的脸,墨镜里的纱巾灰飞烟灭,黑暗中的火苗微光转瞬。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后来我用一张相片留住了记忆留住了最后一点真。

20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感觉宋康昊的花衬衫简直太浮夸了!某些地方颇有北野武的调调,但是言而总之这个故事蛮普通的。关于城市的主题做得比较深刻,偶尔会想起杨德昌。酒吧里有个妹子唱歌的180°复合长运动镜头简直帅呆了!

2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1.沾湿的红色丝巾蒙住的脸、被刀捅之后倒在挡风玻璃上的脸,开始与结束的呼吸困难;2.黑帮除了我们经常在影视里看到的忠与义,还有冷血的背叛、利用与残酷;3.逃窜的鸡与一家人的热烈欢迎是一组很伤感的对比;4.韩石圭和沈慧珍都演得很好。

2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8分,正如短评区里所说的,这电影的剧情很普通啦,但很富有生活气息,偏文艺向的黑帮片?作为97年的老电影要求我也不会放的太高了。厕所中杀人的镜头会不会被《卑劣的街头》借鉴了?这两部电影也有相通之处。

29分钟前
  • 初音喜气洋洋
  • 推荐

李沧东处女作。冷冽的诗意写实主义初露端倪:长镜头,无画外配乐,含蓄克制的叙事,省略暴力及戏剧性场面。可惜与韩国特定时代社会问题的联系不够紧密,未真正跳出黑帮类型片框架。退伍军人,火车,镜子,野餐,驾车转圈等意象在[薄荷糖][密阳]中复现。多处横摇与甩镜代替剪辑,团圆结尾与杀鸡隐喻。(8.5/10)

3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虽然剧情有点脱线,但是李沧东的东西永远那么高级,一方面是每一场戏的情绪铺陈都非常稳健,另一方面是用光的精到。嘴贴在车玻璃上一口一口呼气的镜头设计真是绝了。李东俊的音乐很好听。

36分钟前
  • 小A
  • 推荐

李沧东总是这样.让看完后的观众的心,总是揪的紧紧的.莫东是个傻汉,善良多情又忠诚.可这样的人注定是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的.就像肮脏的深海中一尾青色稚嫩的幼鱼般,不能存活下来.

38分钟前
  • joanne
  • 推荐

李沧东处女作的首个场景里,女人飘落的纱巾蒙住了男主角的双眼,李作品中常见的迷离感和主体在世界中无处可存的Weltschmerz便这样得以开宗明义地呈现。《绿鱼》主角的悲剧在于在两个“家庭”之间失去了方向感,为了在原生家庭里实现平凡渺小的开餐厅愿望,他被卷入了另一个家庭里,其中的兄弟情谊建立在更赤裸裸的权力关系上。最终两个家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见面,男主角则有如那只被捕杀的鸡,把两个世界连接在一起,却难逃被吃掉兑现的命运。李一出手就展现了纯熟的导演技巧,特别是能在不过度戏剧和风格化的前提下拍出个人气质来。但早期李的重手痕迹非常明显,本片显然是先有的主题架构再进行的人物创作。而其中粘合剂作用的女性角色则非常弱,在剧情逻辑和主题进行两方面都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地位。

41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越往后越喜欢这个不急不缓、小起小伏的如诗般的故事。老屋与高楼并置,高速的城市化逐渐让我们远离了绿鱼那样的生活,却又因它的不完善,生活并不能稳妥。韩石圭太善良、忠诚、专注,注定了他的追逐只能像片头赶不上列车一样,独自消亡。最怕喜宴变成闹剧,结尾的安宁略微让人缓心。

42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李沧东是调动情绪的大师。蒙住脸的丝巾,叫嚣警车靠边停,火车上的初吻,杀人后给哥哥打电话时的痛苦掩饰,墨镜里烧成灰烬的丝巾…配合萨克斯曲调,没有出路的悲凉爬上心头。开始和告别,冷漠与利用,结尾的欢乐氛围像一张可怖的大网,令观者窒息。PS观影时总想起贾樟柯的《小武》。

45分钟前
  • 局外人psy
  • 推荐

绿鱼指儿时记忆,是人的潜意识中对于美好的定义,是永远回不去的童年往事,在时间的推移中,绿鱼指向人生中所有美好却又实现不了的事情,如静静燃烧的红色爱情,这团火小到只能燃烧自己,注定不能同爱人一起燃烧,绿鱼还指向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未来,李沧东一直在进行着一种如薄荷糖一样回溯的人生。

49分钟前
  • 炯之
  • 推荐

权力关系全部反转:交警怕司机、混子变老大、士兵成手下……经济发展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每个人都卷入其中。女性角色虽然是附庸,但这不正是韩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很像黑帮电影,但又完全不是。结尾镜头稍稍抬起,远处就是成排的楼房,里面不知道还有多少血色。

53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黑社会。李沧东偏儒,北野武偏法,吴宇森偏侠,贾樟柯偏道。

5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C / 城市化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悲欢,散文般的节奏注定使得情绪的呈现比题旨的挖掘更到位。偶尔有几个镜头太突兀(包括那个旋转镜头),但整体已经把握得十分沉郁稳健。结尾高楼崛起中的家庭世外桃源与突如其来的心碎重逢都仿佛梦境。电话亭里的那段,韩石圭的表演可真是太震撼了。

59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小武。。。这是李沧东风格初成的少年,他是个内容和形式上都重复探讨和实施的导演,只不过越来越稳健。绿洲和薄荷糖是青春的巅峰,密阳是少言寡语却有力道的中年,可到《诗》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无太多惊喜的完美老绅士了。准确而诗意,稳定但陈旧。

1小时前
  • 原来是西门大嫂
  • 还行

李沧东在看完侯孝贤的电影后,说“他怎么知道我的秘密?”于是就拍了这部处女作。讲的依然是小人物迷失在大时代的生存法则下步步走错的人生,虽然黑帮情节略无趣,但火车、KTV、树枝都成了他日后电影的标志符号,萨克斯配乐有几个瞬间竟然恍惚穿越到了《出租车司机》。 3.5

1小时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