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车站

HD

主演:费尔南达·蒙特内格罗,马里利娅·佩拉,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奥顿·巴斯托斯,Soia Lira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9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中央车站 剧照 NO.1中央车站 剧照 NO.2中央车站 剧照 NO.3中央车站 剧照 NO.4中央车站 剧照 NO.5中央车站 剧照 NO.6中央车站 剧照 NO.13中央车站 剧照 NO.14中央车站 剧照 NO.15中央车站 剧照 NO.16中央车站 剧照 NO.17中央车站 剧照 NO.18中央车站 剧照 NO.19中央车站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中央车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朵拉(费尔南达-蒙特内格罗Fernanda Montenegro饰)在这里帮人写信。但她会把看不顺眼的信统统撕掉不寄,甚至公开读信里的内容取乐。朵拉生活拮据,年纪不小却还未嫁,或许在她内心,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根本就不值得信赖。  小男孩约书亚(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Vinícius de Oliveira 饰)的出现令她开始了一段重新认识人生的旅程——约书亚很想见到远方素未谋面的父亲,不断写信给他。男孩母亲意外的车祸让朵拉决定陪伴约书亚前往东北部寻找父亲。在约书亚眼中,即使父亲很陌生,却总是骄傲地谈起父亲。而朵拉,也同样有着一段和父亲的痛苦往事。在约书亚寻父的过程中,朵拉因为往事而冰冻的内心慢慢回暖。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三餐物语暗影猎人第二季简单小生活戴夫号飞船他在逆光中告白小棉袄 2018海昏侯我的主队壹零10的秘密东北插班生2022金牌流浪狗蝉男超魔鬼武器昆仑劫之鲛人泪男人最先女人最后黄河古镇地球公民最后的愿望2018好汉两个半第六季美国之锈第一季30枚银币第二季罗根苍天少年蓝圣诞颂歌1984球手们第四季北好莱坞美女也疯狂感染她嘴唇的欲望龙棺古墓2亡灵之花那个人在想什么事情喜福会1993锁住有晴天情定巴黎国语火花《香椿》温情农村电影刺客信条(国语版)危机公关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戏说台湾之百年嫲疯还春老娘闹革命艾里甫与赛乃姆万圣节传说战刀屠狼

 长篇影评

 1 ) 微光般的希望

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刻,躺在床上以最懒的姿势看了电影“中央车站”。
两个小时的影片,没有一秒钟快进,也没有中途去打开什么网页,就这么安安静静看完了。
我给电影打星的标准向来是:故事还不错但忍不住快进看完的,三颗星;故事吸引我的注意,居然没让多动症的本人去做别的事情,四颗星;如果让我完完全全认真看完了,并且在看完之后还不想去做别的事情而是在思考的话,五颗星。
“中央车站”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之前没有看任何的剧情简介,对它一无所知,它只是不凑巧地躲在我的硬盘里,又不凑巧被我在一个无聊的晚上双击打开。像是一场邂逅。
所以当我看见朵拉小姐坐在车站流淌的人流后静静写字的样子,我以为这大概是个善良的老女人。在我的想像里,这应该是一部关于秘密的电影:孤独的老女人,在别人的信件和感情中生存,或者像是可爱的艾美丽小姐一样,收集着他人带有感情印记的东西。
错得多离谱!朵拉小姐把信件随手撕掉或是扔进抽屉的时候,我想,这个老女人真是坏极了。怎么可以这么随便对待别人的信呢,不仅仅是信件,还有信任啊。瞧她脸上的表情,冷漠、自私、坚硬、不可接近。瞪大眼睛的样子,活生生像是巫婆。

接着是一桩轻描淡写的杀人事件。杀人的人恍若捏死一只蚂蚁。这一时刻起,才注意到电影开始变得不同。每个人对待杀人事件的态度是如此之漠然,显然对他们而言,赶上下一趟列车比一个被杀死了的小偷要重要得多。画面依旧明亮,像天上的太阳一般明亮,亮得晃眼。太阳总是无辜地看着一切,不关心更不怜悯。朵拉小姐收拾着东西,挤上列车回家。是啊,她只需写那些不会寄出的信养活自己就好,哪有那么多工夫管别人的闲事。

约书亚出现的时候,觉得这个小男孩的眼神格外早熟,这种似乎能看穿一切的眼神并不来自于演技上的训练,而是真正在生活中磨砺而成。据说,小演员是导演从千余名小孩中选出的,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擦鞋童。怪不得。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孩,不会有那样清澈又倔强的眼神。还有那些自然而然的拘谨与羞涩(比如第一次去朵拉的家的时刻),非常能打动人。

故事看到一半,我想到“菊次郎的夏天”,两个故事是如此相似,以至于没办法不联系在一块。“中央车站”摄于1998年,“菊次郎的夏天”在2000年上映,因此我断定北野武一定看过“中央车站”。
同样的关于寻找的故事。朵拉与约书亚,菊次郎与正男。约书亚寻找想像中的父亲,正男则是奔向想像中的母亲。朵拉冷漠,菊次郎暴躁。朵拉有关于父亲的伤心往事,菊次郎的母亲独自生活在养老院。都在公路上漂泊,都遇到一些人,都没有钱而搭上顺风车,都能没完成寻找的最终目的却在路途中实现了自我的救赎重新获得爱与信任的能力。

沃尔特·塞勒斯与北野武不同的是,他在这一题材的驾驭上更加具有野心。虽说北野武惯常用暴力的方式表达影片的内容,但在“菊次郎的夏天”里,铁汉也柔情了起来,破天荒地玩起了小煽情,用一些可爱的细节去展开故事,比如天使书包和铃铛,机器舞还有原始人。好笑之余被小小的温情打动。而沃尔特·塞勒斯不是,他更冷静地去处理寻找的过程。从头到尾使用高亮的色调将画面变得具有冲击力,粗暴并且直接。他甚至一开始让朵拉把约书亚卖掉以激化两人之间的矛盾,当朵拉的良心在轰隆的列车声中复活中,她救出约书亚带他踏上旅途,于是,寻找在彼此强烈的不信任中开始。

对朵拉来说,她并非心甘情愿上路。一方面是自我对抗中良心稍微占了点上风,迫使其做下这个决定;另一方面,没得选择,救出约书亚后就惹上了大麻烦,不走的话大概会像小偷一样被打死。(她把约书亚卖给了前文中那个一枪打死小偷并且若无其事的家伙,所以小偷死亡事件不光是对社会现实的一个揭露,同时也是一处伏笔)
约书亚则是完全无法信任她。母亲拜托朵拉写的信,她压根就没寄出去。之后又被这个老女人卖掉。如何去信任?然而除她之外又没有可相信的人,母亲猝死,甚至不知被埋在何处。唯一能信任的只有父亲,父亲在未知的远处,能带他前往的只有身边这个凸眼球满脸皱纹的冷酷女人。没得选,于是就此上路。

路上邂逅的卡车司机,很值得一提。老好人一个,生活在车上,伴侣就是公路。(好吧,我承认我又从菊次郎的夏天里找到了类似的家伙,就是那个开着车四处流浪的光头。)有意思在于,导演在这里故意设计了一个桥段,让朵拉老姑娘喜欢上了这个开卡车的家伙。我是觉得从这个瞬间起,朵拉小姐的形象才算是完全立体了起来,她也是个女人,需要爱和被爱,长期的独身生活并非因为冷酷和无情,而是因为情感的无从获得。当有合适的人出现的时候,她的渴求变得热切和焦灼,最后活生生吓走对方。冷漠老女人一下子变成了可怜的没有人爱的单身老姑娘,即便口红涂得再鲜艳,却只能默默坐在路旁,陪伴在身边的,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尤其是,这个孩子还故作成熟地说,你涂口红的样子还挺好看的。可怜的朵拉。

一段具有浓烈宗教色彩的仪式,众人虔诚的膜拜,约书亚的奔跑,朵拉在小房间中的昏倒,都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朵拉枕在约书亚的腿上沉睡,他轻轻抚摸她的头发,她醒来,向他微笑,然后拥抱。与其说是两人关系的融合,倒不如说是宗教所带来的觉醒和安宁。安静的长镜头,一如既往的明亮色调显得很温暖。
再次写信赚钱时,一切都不同了。或许还是神的功劳,每个人脸上都带上安详和满足的深情,说出的句子都是关于感恩和关爱。朵拉和约书亚脸上一直带着笑。
约书亚扔信的动作,其实是种信任的表现。他开始体谅朵拉的感情后,已经认可了她的一切,不管那是对是错。然而,信任常常是交互的,朵拉从约书亚那里学会了信任,于是她毅然走向了邮局。这一刻真是百感交集,朵拉千疮百孔的心脏终于愈合,从寄出信的一瞬间里,寻找的意义已经实现,救赎也已经完成,是不是能完成寻找的过程,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然而意外还在后面。不得不再次感叹导演的野心。
父亲耶稣失踪了?两个哥哥,摩西和以赛亚?(带有无法忽视的宗教意味的名字)本以为故事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了,却又在一封信里发现了另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故事的男主角是父亲,女主角是已经死去的母亲。信写得如此美丽和忧伤,简直像一个童话。影片的结尾,寻找,变成了等待。约书亚和哥哥们一起等待父亲的回归,不论这等待将会有多么漫长。
而朵拉独自离开,等待新的生活如同曙光一般从地平线升起。她终于重新获得爱与被爱的能力,终于学会去相信,终于看见了希望,即使那希望渺茫,像黎明前无法捕捉的微光,但它毕竟是来了。

于是,朵拉的流泪,我以为那便是幸福了。

 2 ) 学会想念,学会回忆,学会如何去爱和相信

难得在家呆了一整个下午,独自看了两部片子。《3橘之恋》和《中央车站》。
 《3橘之恋》带来生活的悲哀。
 《中央车站》又燃起生活的希望。这是一个关于寻找希望和相信希望的故事。
  
 相比前者,我更喜欢后者。生活是有希望的,这让我感觉很好。
  
 很多时候,我觉的现在这个世界是希望被泯灭的世界。
 人们嘲讽着希望,呵,希望是什么东西。没有希望,才不会失望。
 同时也泯灭了爱,泯灭了信任,泯灭了同情,泯灭了宽容。
  
 泯灭了这些,我们是什么?一副酒肉皮囊。
  
 幸好还留存着这些电影。有时电影是人类的老师。
 它用细致的镜头,温柔的光线,沉默的表情,用泪水和欢笑来教导人类尊重一些东西。
  
 这部电影《中央车站》就是如此。
 一个老女人和一个小男孩,一次打通人类心脏的旅程。
  
 电影很平静,很舒缓。
  
 巴西,里约热内卢,躁热的城市,中央车站。
 明亮而又发黄的光线下,夹杂着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
 车站就像生命中的选择,短暂的停留是为了去向新的目的地
 人们希望或失望,快乐或伤感,来到或离开……
  
 就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朵拉和约书亚。
  
 她,韶华渐逝,面容苍白。
 在熙来攘往的中央车站
 冷漠的经手着旁人的喜悦悲伤
  
 孤独的灵魂
 失却爱与被爱的能力
  
 时间流逝着
 一日即一年,一年即是一日
  
 直到她遇到了他,一个小男孩,约书亚
  
 她为他的母亲代笔写信
 她看着他的母亲出了车祸
  
 男孩固执的想去寻找他的亲生父亲
  
 她把他带回了家。短暂的温馨片段。
 第二天,她以一台电视机的价钱把男孩卖了出去。
 爱和信任如此不堪一击。
  
 为男孩的命运捏了把汗
 幸好,她良知仍在
  
 从此,一老一少,踏上了寻找约束亚之父的旅程
 那是出于爱,出于希望
  
 旅途是漫长的,两个人在流逝的时间中慢慢地走近了。
  
 朵拉母性的爱渐渐地转移到了小约书亚的身上。
 而她在约书亚的孩子气似的劝告下,涂上了口红,找寻到了自己。
 甚至,在旅途中她找寻到了自己的爱情。
 虽然没有结果,但总算回归了真实的自己,或者说本来的自己,没有伪装的自己。
  
 小约书亚是要去找寻自己从未谋面的父亲。
 清脆的声音,清澈的眼神,倔强的神情,时而愁苦的面容,是电影中珍贵的灵动。
 小家伙执著地向着自己的目标进发,让人感动。
  
 有时候自己是多么怀念年少的时光啊。
 单纯地可以全身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单纯地可以有自己小小的理想,单纯地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
 没有顾忌地自我着自己,没心没肺地快乐和忧伤。
  
 在他们两个走投无路的时候,小约书亚想到了让朵拉继续写信赚钱。
 “亲爱的赛覃,我从巴夷亚纳一路走过来……”
 “主啊,感谢你让我老公不再喝酒如……”
 “莉欧提娜,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
 “给我母亲,玛丽亚朱赛。”
 “给我未婚夫,圣保罗的彼得。”
 “给我父亲,吉赛达席。”
 “感谢耶稣今年给我们田地雨水,我来到邦吉酥,献上十个彩色烟火,赛巴奇蒂安。”
 于是,我们看到那一个个朝圣的人们感激的幸福。
 让人唏嘘,让人动容。
 是啊,心存感激地活着也是一种幸福。
  
 电影中有好多宗教的东西我不是十分理解,但那种宗教仪式的氛围却能够感染我。
 其实,这段旅途就是某种追寻,追寻心灵的归宿,和宗教的某种作用是相通的。
      
 电影中印象深的还有天上的云朵,空旷的原野和天上自由散漫的云融合起来,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可能在这样空旷的地方居住,看着天上的云卷云舒,心情也会是自由的。
  
 小约书亚的父亲已然不在了,但他还有两个哥哥。
 朵拉给他们念了父亲给母亲的信,大家明白父亲是爱他们的,这就已经足够了。
 哥哥对约书亚是那么地亲近,他们三个在一张床上睡着的情形是那么地和谐。
 他们兄弟三人本来就应该在一起的。
  
 轻轻的掩上了门 彷佛是失落了什么 却又似乎实现了什么
 是该退场的时候了
 朵拉穿上约书亚给她买的裙子,擦上口红,上路了。
  
 最后朵拉和小约书亚分离后,朵拉在汽车上给约书亚写信。
 “如果你想回忆我,就看看我们的合照。我这样说,是怕有一天你会忘记我。”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有一种要冲出窗口的趋势。
 时间的冲涮下,有许多东西想忘掉却永远记得,有许多不应该忘记的却禁不住时间的磨耗,真是奇怪的事情。
 人们在时间面前永远无能为力,只能任时间摆布。
  
 朵拉还说她是多么想小时候和爸爸在一块的情景,这种感情其实一直在她心里,她却刻意地埋了起来。
 直到现在才最终地承认了。
  
 旅程丰富了干涸的心灵
 挂念甜美了朵拉的生命
 中央车站喧哗依旧 却再不茫然 再不寂寞
  
 小约书亚找到了归宿,她也是。
  
 分离是痛苦的。
 当朵拉和约书亚含着泪水看他们的合照时,心里却应该是幸福的吧。
 一个幽幽的结局。
  
 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女人要寻找她的归依
 而这个国家,要寻找它的根
  
 小约书亚和哥哥们生活在了一起。
 多年以后,当他长大的时候,会不会仍然记得朵拉?
 白云下的空旷的原野,有风吹过。
  
 我想会的,象杀手LEO之于小女孩玛帝尔德
 在他们的生命中总会带有某个人的痕迹,他们会一直记得那个人。
  
 看完电影,想着最后一幕那两个流泪的人。
 一老一小,各自举起圣像前的合影,他们是幸福的。
 追寻到最后,完成了自己心灵的旅程,学会想念,学会回忆,学会如何去爱和相信。
  
 而我一个人坐在底下发呆,我的耳朵边有别的声音
 很久很久以前,在海底有最清澈的水,最干净的矢车菊。
 在一条小小的美人鱼身上,相信和追求无尽的爱。
 后来的人,把她叫做海的女儿。
  
 。。。。。。

 3 ) 去似朝云无觅处

影片梗概:
《中央车站》讲述一个巴西男孩寻找父亲的故事。九岁的男孩约书亚未见过父亲,妈妈安娜又意外猝死于车祸。朵拉是一个在车站替人写信维生的单身老女人,她陪伴男孩踏上了寻父的漫长路途,尝尽艰辛,不断接近目标又失去目标。朵拉也在帮助约书亚寻父的旅途中,接受了自己残缺的童年和遥远的父爱。

相关链接:
《中央车站》(以下简称《中》)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好看的影片”之一,荣获柏林影展1998年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银熊奖,1998年金球奖最 佳外语片以及199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及女主角提名。导演华特萨勒斯(Walter Salles)是巴西杰出的记录片和故事片导演,他素以探讨“放逐与寻找自我认同”的主题而著称于世界影坛。女主角菲南妲蒙坦纳葛罗(饰朵拉)被公认为“巴西最伟大的女演员之一”。

一 / 寻找爱的故乡:约书亚的寻找
约书亚从未见过父亲,但是他总会以无比骄傲、神气的口吻谈起他的爸爸。虽然父亲这一角色在他的生活中是空缺的,但约书亚的描述却非常清晰,父亲位置的存在足以让他非常神往。当朵拉说他的父亲肯定是个不负责任的酒鬼时,他十分认真地气恼着。
但他还是缺失了正常父爱下的自信和坦然。影片中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刻画得非常细腻:约书亚跟着朵拉回到她的公寓。
“你先生呢?”约书亚慢慢进了门,左右看了一下问朵拉,
“我没有先生。”朵拉说。男孩轻缓地走几步,伸手碰着沙发,然后轻轻靠着坐下了。
“小孩呢?”他又问,双手交叠放在小腹部。
“没有。没有家人也没有狗。”朵拉摊开手向他说明。
“我可以上厕所吗?”他的双手仍交叠着放在小腹部。
“可以。”
这个细节让我非常感动,又有点难过。一个无家的孩子走进别人家里的那种小心翼翼的神情,那份过早懂事的礼貌,太让人怜惜。还记得我们自己小时的感受吗?我记得我小时候非常恋家,去外婆家或姨妈家寄住,白天的玩耍会冲淡想家的感觉,但每当倦鸟归巢、黄昏降临,心头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难抑的悲伤,回家是按捺不住的强烈冲动。我能感同身受地了解男孩这一份无家的恐慌,就如同置身于无助的漆黑的原野,周身空空荡荡。
对父亲概念的模糊不能使约书亚停止对父亲的思念,他以有父亲为骄傲,他已经在自觉地培养自己的男子汉责任感了。
“艾琳,你是做什么的?”约书亚吃过饭后,问朵拉的美丽的女邻居艾琳。
“你猜。”妩媚的艾琳歪着脑袋。
“你们都很像老师,但她是替人写信的。”约书亚看着朵拉。
“没错,我们以前都当过老师。”两位女士语调迟疑,似乎为现在的样子感到抱歉。
“你也没有丈夫?”约书亚以严肃的、甚至责备的口吻问面前的艾琳。
“没有。”她们深深对望了一眼,
“那谁来照顾你们?” 约书亚目光深沉。
“我们自己照顾自己。”
“你妈妈不也一个人,谁来照顾她呢?”朵拉问
“当然是我。”男孩一幅舍我其谁的样子。
有时候,约书亚和朵拉、和汽车司机谈论对女人的看法,谈论起身体和性,他那明明乳臭未干但又正经八百的样子,让人好气又好笑。他以为一个男人也许就是这样的,不屑地谈起女人但又照顾柔弱的她们。父亲的缺失使他不自觉地去填充家庭里的男性角色,扮演成一个貌似强硬的形象去面对他不懂的世界。

二 / 温暖你的双眼:朵拉的寻找
巴西在那个年代正式由农业形态向工业社会转变,人群向城市流动着寻找发展的机会。镜头中的中央车站,时刻游动着密密的人流,走向不同的方向,生活让人感到有透不过气的紧张。朵拉一直单身未嫁,她现在的生活不乏困窘,连电视机都买不起。她以读别人的信为乐,把看不顺眼的信恶作剧似地撕掉,或者丢在抽屉里永远不寄出。因为她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她只认同冷漠、疏离和不信任。在她的眼睛里似乎没有柔情和期待,只有焦虑、疲惫,红红的似乎总含着泪。
随着路途的展开,朵拉向约书亚倾吐了内心的童年隐痛,她也如同一个寻找父亲的孩子,
“你看照片认得出你爸爸吗?” 朵拉问。
“我有时记得他的脸,有时又很模糊。”约书亚说。
“也许没有照片,就不用去记,就可以遗忘。”朵拉又接着说:
“我十六岁离家后,没再见过爸爸。多年后在里约布兰柯,却突然撞见他。我全身僵硬,只说得出‘你认得我吗?’我一看就知道他不记得,他不认得自己的女儿,他说‘是你啊,我怎会忘记你这样的美人儿呢?’我说我认错人了,然后就走了。后来就听说他死了。”
那一刻应是朵拉对人生的最彻骨的悲凉感受。父亲对朵拉而言,也是处于缺席状态。童年时期父亲的荒唐生活,像小丑一样的酒鬼父亲对母亲的伤害,多年后父女见面却不能相认,这些都使朵拉带着巨大的童年阴影,父女间没有责任、挂念,只有互相丢弃的痛苦记忆。
而从中央车站开始的这段寻找的旅程,路边宽阔的原野和自然的风景,陌生的人群和寻找的使命,也逐渐让朵拉的内心逐渐放松。她涂起了口红,甚至还燃起短暂的爱情之火。最重要的,随着旅途的延伸,唤起了朵拉心中童年记忆的亮色:“记得以前跟我爸爸坐火车,他会让我一个小姑娘,一路大鸣汽笛。”“……我好想念我爸爸,好想念一切的一切。”她泪流满面,她终于对一直不敢面对的痛苦回忆觉得释然,对过去厌憎的父亲变得内心无比柔软。在路途的终结时,她也完成了自己的寻找。
朵拉第一次擦口红,是为了陌生的爱情。第二次,穿上了约书亚为她买来的鲜亮衣裙,在烛光中深深地看着自己被岁月雕琢的脸,那一刻,她的表情是恬淡甚至甜蜜的。她卸下了心中长久的包袱,摆脱了沉重郁闷的生活感觉,从童年往事的牢笼中脱身出来,怀着感恩的心情,在天色微明的路上她越走越快……

三 / 固植于血脉的根:一个民族的寻找
《中央车站》影片的广告是这样写的:“一个孩子在寻找他的家,一个女人在寻找她的心,这个国家在寻找它的根。”
父亲耶稣也在寻找着他想厮守终生的女人。父亲的两个儿子弥赛亚和摩西,也在等待着父亲的音讯——儿子寻找父亲,父亲寻找他的女人,女人寻找他的丈夫。这是一个完美的寻找的故事,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亲情梦想,寻找艰难生活中的安慰。
路上的长途汽车司机,一个健壮乐观中年男人,清晨在水洼里洗脸,夜晚在篝火旁宿营,在寂寞的长途中行驶,是个永远在路上的男人。他曾为饥饿的朵拉和约书亚提供午餐,帮朵拉掩饰偷窃行为。朵拉的冷漠的心解冻了,爱情萌发了。当他们在驾驶室里,约书亚坐在叔叔臂膀里摸着方向盘的那个情景,三个人笑得那么轻松甜美。我真想让朵拉嫁给她,让约书亚喊他爸爸,他们互相需要,会是一个完整的家。但爱情短暂象流星划过天边,没有结果,令人扼腕。纵使非常遗憾,同时也只能释然,因为,每个人注定在路上走着,旅途不能停止,每个人宿命般的生活有着一定轨迹。走到寻父路上的只能是两个人,一个中年女人,一个幼小男孩,走在孤单长途车路上的只能是卡车司机。而爱情,仅是“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信,在《中央车站》里是贯穿始终的情感道具,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串起了每个人物角色的脉动。影片一开始,安娜在站台请朵拉给丈夫写信;母亲死后,约书亚找朵拉索要信,想去找父亲;朵拉和男孩踏上了路途,信不断指引他们找到父亲的一个个足迹;朵拉在异地替人写信赚钱糊口;朵拉寄走了全部代写的信,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冷漠地撕掉;朵拉在兄弟三人面前读父亲耶稣留给安娜的信,他深深思念着安娜和孩子们;朵拉留下了安娜的那封信,天亮前一个人走向了车站;在返回的车上,朵拉拿起笔泪流满面地给约书亚写信,说她想念自己的父亲……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着“信”。
影片中,在不同的车站,不同的村庄和集市,人潮流动,每个人的脸孔上都有倾诉的需要,向爱人、姐妹、兄弟、朋友、萍水相逢的女人、一面之交的委托者、甚至是欺骗过自己的敌人,他们要传递,要表达快乐、悲伤、遗憾、愤恨、茫然、兴奋、苦恼……种种生的感触。信具有象征的意义,是传递感情的符号、沟通的见证,是怀念的依靠、寻找的依据。《中》片讲述的其实是信的故事,信的流转,以及信的传奇……
沿途的风景,葬礼时的民歌,山上的灵幡,集体的拜神,使影片充满了宗教色彩。尤其是夜晚狂欢式的集体拜神,更是芸芸民众一次集体的精神诉求,向未知神明呼唤,向死者传递音信,祈求庇佑自己的卑微命运,救助纯净的天空下众生的苦难。

四 / 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儿童的悲伤和成人的沉重,都在共同向童年的寻找中经历了生命的历练。
路上的孩子们表情显得那么严峻,与年幼的年龄相比,他们怀有的使命过于沉重。约书亚流泪的脸庞、倔强的双眼,表明他有无畏的决心,他要横越巴西大陆完成父亲的找寻。失去父母的巨大空间折磨着孩子,也许他们根本没有力量来面对这样大的情感缺失和依靠崩塌。当约书亚抱着臂膀在人流汹涌的车站里无助又无声地哭着,你就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多么无力的角落,角落里还有着悲哀的孩子,他们的小小身躯承受着无法受担的生命之重。
生活已经薄待了他们,失去家的遮蔽。孤苦的孩子暴露在粗糙的路面,外面的世界又向他们显露出狰狞的一角.约书亚曾被朵拉卖给所谓的国外儿童收容所,而其实是贩卖人体器官的非法组织,朵拉又冒险把约书亚从人贩子手里“偷”出来,有家不敢回.隐藏在角落里的凶险的触爪,伺机侵犯弱小的身体,而孩子,也只是以一个哭泣的背影来微弱地抗衡。这就是父母的不在场所造成的哀痛啊。
所以,为摆脱在精神无根的重压下无边际的爱的哀痛,他们必须上路去寻找,带着柔软的内心去碰击坚硬的现实。这种寻亲的生命冲动,是孩子对父母之爱的神往,对双亲庇护的渴求,是来自血缘之源的呼唤。虽然他不能明白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无奈和不完美,但一个孩子的坚持,既是向蹇劣命运的争夺,更是对童年完整性的卫护,谁能不说这是最伟大的使命呢?所以他们上路就成为必然,即使再多坚忍苦难,也总是无畏地上路。
从都市走向乡村,又从乡村返回都市。他的童年结束了,伤痛放在了内心,他们又将会承担另外的生活之重。他们人到中年不会成为朵拉之流呢?我想不会,因为,他们早早就承担了生存天空的残缺,知道如何在不完美中寻找希望。这也就是旅途的意义吧。
在这部电影中,男孩的现实任务都没有真正实现。约束亚的父亲只留有一封福音书般的家信。所以,孩子的长长路途都是没有现实结果的。但是,导演的目的并不在此,陪伴孩子的成人对童年残缺追忆的寻找,继续了影片中寻找的使命,修复了童年的精神性缺失。当他们由乡村返回城市,重新面对生活时,心里带着拾回的童年馈赠。中年的沉重,对应着孩子的上路寻找,旅程的不断展开对成人来说更像是一个象征:剥掉自己的虚弱掩饰,纾解内心之痛的过程,就像身体长了毒疮,红肿日久,终于下决心用力把脓挤出来一样,痛并轻松着。在路的尽头他们又站在了生活的原处,是终结也是开始。
因此,这部影片并不简单是孩子寻亲的主题,不仅仅是公路影片的模式,它的背后是向童年的追回,是对内心精神核心的寻找,是在这个情感流失的社会固执的价值追问。孩子的寻找,是路途中有形的寻亲。而成人的寻找,是无形的寻根,作为一个生存个体确立自我家园的精神之根。
曾经汹涌的爱与哀痛放在何处呢?曾经无法面对的缺失又如何收藏呢?或许这些都已经不需再想,约书亚终于找到了他的陌生又亲爱的哥哥们,一起等待着父亲的回来。

 4 ) 《中央车站》

不愧为“全世界最好看的影片之一”。
就摄影而言,也着实耐人寻味。
摄影师运用大量的仰视及平视,体积对比等手法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引起观众对导演所要表达意图的探索。故事伊始,画面构图便以朵拉为主,占据大部分的画面,而此时,摄影总谱也偏向冷色调及阴暗,运用大量长镜头以加强对观众的压抑感。而后朵拉与约书亚同行寻找父亲的路途中,随着双方的经历越来越丰富,感情越来越亲密,朵拉与约书亚的构图比例逐渐开始平衡,甚至还出现了,朵拉睡在约书亚腿上这一经典的一幕。此时的摄影总谱转向了暖色调及明媚,运用一些节奏性很强的快切镜头,轻松快乐的释放观众的情绪,也暗喻了导演安排的“寻根”之旅使得干涸的心灵得到了自我救赎。
约书亚是这样,朵拉是这样,巴西是这样,全世界都是这样的吧。

 5 ) 一个叫朵拉的老女人的心灵旅程。

买了太久的电影,每次拿出了都觉得假想调调和情绪不相符。今天终于看了,窗外是红色预警大暴雨。屋内安静。

生活中的一次偶然邂逅,足以改变一生。我觉得片中的主角不是约书亚,而是朵拉。一个9岁孩子的成长路可以有成千上万种,即便他失去了母亲。然而朵拉——一个不惑之年的老女人,没有家人,没有安全感,生活看似规律却漫无目的,空虚而没有寄托。她才是个典型的需要被解救的人物,约书亚的出现就像是她不值一提的生活中飞来的天使和阴霾中一线阳光。这个孩子让她有了平日里不会有的思绪和情感波折,也是让她重新找到灵魂深处美好的部分的转折。

故事不新颖也不老套。细节描述不粗糙也不细腻。印象比较深的是车站的场景。朵拉的住所。朵拉只身一人解救约书亚后的狼狈。朵拉在洗手间涂口红。出来后见卡车司机离开,胳膊搭在窗上绝望的神情。两人写信挣钱后约书亚给朵拉买的那条5块钱的裙子。朵拉晕倒后醒来发现躺在约书亚怀里时宽慰的笑。朵拉几次讲到父亲时的落寞......

朵拉在离开的那个凌晨穿了新裙子,对着镜子涂了口红。透过这些举动可以看到一个带着新的希望和美好回忆的人,拥有更多信念和活力开始以后的生活。她爱约书亚,她太需要这样的一个人陪伴或引领。然而她还是离开了。爱是不占有。

一直没有掉泪,对多少有刻意渲染的部分本能地有戒心。不过最后看到朵拉在车上独自写信,心里还是难受了。善良总是很柔软。

对原声敏感的缘故,觉得这个片子的配乐不够流畅。键盘与弦乐很难统一而形成风格。其实这样的一个故事,更多使用现场音效会更有味道。

 6 ) 寻找耶稣的过程

《圣经》不愧是一本影响至深至远的作品,从它诞生之日起不断的有人在试图解读这部作品,从宗教、文化到精神等等,不可胜数。当然也有很多的影视文学作品都在采用这样的题材。记得以前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做《逃狱三王》,其中有很多隐喻性的场景都跟圣经或者是古希腊神话故事有关。这种类似的方式我在昨天看到的一部电影中又再次见到了,这部电影就是《中央车站》。

    故事似乎很简单,就是关于一个老女人带着一个小男孩寻找父亲的过程。让我很感兴趣的除了故事中透出的浓浓的亲情之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小孩的名字叫做约书亚,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一个叫做摩西,一个叫做以赛亚,而他的父亲叫做耶稣。于是帮人写信的老女人带着小男孩寻找父亲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惯于撒谎的人在纯洁的少年的引导下寻找耶稣的过程。这让我想到了17世纪班扬的《天路历程》,基督徒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天堂。虽然电影的结局部分她们没有找到耶稣,但两个人的人性都得到了升华。或许天堂并不存在,但每个人的心中都珍藏这一个美好的天堂,只是她有没有发现了。

    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是嘈杂而喧嚣的,人心浮躁,老女人朵拉在这里帮人写信,表面热情而细心,其实把那些寄托这人们情思的信件都藏在了自己的抽屉中,让人空自期盼。人们在这里倾诉着自己的痛苦和愤怒,对亲人、情人还有“耶稣”。警察无情地枪杀了一个小偷,仅仅只是因为他偷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商品。暴力、浮躁、冷漠在这里充斥,甚至包括朵拉,无情的帮人们写信,无情地将信件收藏在自己的抽屉中,仿佛自己能够给人们的人生做主。但当他们踏上流亡的路程他们才真正地活了过来。远离里约热内卢的小镇荒芜而贫瘠,甚至连电都没有,但是人们却是那么的乐天知命,他们虔诚的膜拜着上帝,感恩的活着。在朵拉的信纸上写下的是对上帝的感激,对情人的思念,他们无一例外的都面带笑容,充满感激。耶稣没有在这个地方找到,但是约书亚找到了他的两个哥哥,他们是那么的自然纯朴,脸上是自然的笑容,让人感动。朵拉把约书亚留在了这个纯洁的地方悄悄的走掉了,而她也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朵拉了,她变成了那个有情有义的,会借用别人的口红来美化自己的女人。一个全新的朵拉出现了。在这个纯朴之地她获得了新生。耶稣不在这里,但他已经安在了人们的心里。

 短评

皱纹,肥胖的身躯,冷漠和伪装出和善的狡诈粗鄙的老女人。小孩子的早熟,瞳孔里尽是惹人厌的怀疑。回想起童年的时光时你一定会喜欢那个时候的你,连泪流满面也不惹人疼惜。这个世界充斥着腐败和狐疑的气味。无人可信无人可依赖,恶与恶之间就如此散开。但任何黑暗中都依然会有人性的闪光点将你推向温柔

7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美而有趣的人的故事,鲜活、诚恳、现实感强烈,同时具备朴素而自然的精神升华。

9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父位的缺失、以及有被最后父亲与母亲的信件相会的那幕感动到——2016里约奥运开幕式多首配乐出自于此,以及吉祥物Vinícius也与本片男孩扮演者同名。

14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很推荐这片,演员好,讲述得好.

15分钟前
  • 小約
  • 力荐

在车站做了半辈子昧着良心的事,朵拉在遇到约书亚后,让自己走完了一程心灵的轮回。

17分钟前
  • Mr.Charm
  • 推荐

感性的对这片无法拒绝,对比从里约开始一路上巴西都是那么的糟,到最后唤起的又都是那么的美好,不停地希望失望,这种反差的悬念一直留到了最后。祈祷中的人性之光,圣经里的名字用得好,感化下上帝的子民温暖自救。金熊奖影片银熊奖影后,配乐经典,小男孩有些像马德里金童托雷斯和劳尔的合体。资料馆

21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有一种最原始、真挚的情感慢慢浮现。最后孩子追着她的汽车一路跑,然后她一直难以抑制的哭泣,我也难以抑制的落泪。。。

2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一个不太好的人做好事,心里的挣扎反而更感人。。。

28分钟前
  • Jean
  • 推荐

底层狡黠小人物有缺陷的良心与从冷漠到互相靠近的剧情远比圣母题材更打动人。同为公路寻亲片,此片比《菊次郎》多了浓郁的天主教圣方济各色彩,从约书亚,以赛亚,摩西一门三兄弟的名字上可见一斑,永久缺失之父更直名耶稣。女一号长得着实像我某七大姑。另有最萌的小正太。

29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不要让值得记住的人成为那些匆匆而去的过客

31分钟前
  • 天亮天黑
  • 推荐

什么时代我们总是还需要这样的导演和这样的电影,因为他们告诉我们不管眼前多么漆黑一片前面总有什么值得期待

36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推荐

以为这种电影必然一眼看到头,也以为再大的情绪波浪,亦多少有所免疫,但原来还是有几度出乎意料,被风干的口红,被尘封的信笺,还有最后一刻被击溃的防线。总以为见够了糟糕的事情,却总有更糟糕的疾苦兴味盎然地等待下一次沮丧,总以为生离死别就是最戳的死穴,没想到笑着落泪的开阔通达,也可以灿烂得心头泣血。两个人演得真是好生动情,人与人之间的救赎,太珍稀了。不过当曾当过老师的朵拉把约书亚骂到跑掉,还是挺难过,今天跟一个初中同学聊起中小学老师说过的许多尖酸刻薄话,还有那些势利态度,都很感叹这些对敏感的小孩来说真不失为劫难,真庆幸,我们都幸存了。师德与为人父母之道,同样极其珍稀。四星半。#资料馆#

38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可能电影外的故事更打动我。小男主和“何以为家”一样,都是通过电影改变了人生。善良让他在车站乞讨时也只说真话,善良让他在试镜本片时叫上了所有的鞋童。他的善良,无需考核。

4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何处是我灵魂的家?在人生的中央车站,那些人们,爱你、怨你、恨你、念你,终究陪你走过一段路程,不要忘记他们,记得想念他们。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舒缓渐进的剧情击碎人心。

44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力荐

心冷是因为曾经受到过伤害,心暖是因为正在被感动。

45分钟前
  • 炫3D
  • 推荐

如果早有人欣赏她涂口红的样子,赞美她穿蓝色衣裳的样子,也许她的人生真的就不一样了。想想这女的远比这男孩可怜,无边的冷淡、从小缺少父爱和周遭的不信任充满其人生,庆幸的是,这一路来发现,“耶稣”就在身边。8.3

47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我想导演想追寻的并不是主人公小男孩未曾谋面的父亲,也不是老女人消逝的对生活的激情。在那个困顿迷茫的年代,中央车站,是整个巴西的缩影吧,我想影片想唤起的应该是国家的振兴。

50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把你送回家,让你找到爸爸,可我的爸爸不爱我,我只有偷偷哭泣。

52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我懷念一切。」

56分钟前
  • 何倩彤
  • 力荐

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No.1。很讨喜的公路类型片,简单的千里寻父记,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完美勾勒出巴西社会的面面观,爆棚的化学反应和充满力量的表演将情感传达直击人心,让人感同身受,平缓的节奏反而让情绪在舒缓有力的配乐及故事中缓慢发酵,最终让人泪流满面。★★★★☆

1小时前
  • yihan1010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