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工

HD中字

主演:Михаил Скрябин,Юрий Матвеев,Александр Мосин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其它年份:2010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锅炉工 剧照 NO.1锅炉工 剧照 NO.2锅炉工 剧照 NO.3锅炉工 剧照 NO.4锅炉工 剧照 NO.5锅炉工 剧照 NO.6锅炉工 剧照 NO.13锅炉工 剧照 NO.14锅炉工 剧照 NO.15锅炉工 剧照 NO.16锅炉工 剧照 NO.17锅炉工 剧照 NO.18锅炉工 剧照 NO.19锅炉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锅炉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苏联解体后那个“疯狂的九十年代”,在俄罗斯北方一座工业城市。主人公伊万是一名雅库特人(少数族裔),因为20多年前那场不光彩的茹侵阿富汗战争留下了脑震荡,现在是一家锅炉房里的工人。一位当地的黑道大佬是伊万从前的战友,常常利用锅炉房来毁尸灭迹,“没关系,他们都是一些坏人”,如此,他安慰伊万说。但直到有一天,当Skryabin的女儿因抢走了这位朋友女儿的男友而被送进锅炉时,伊万才开始醒悟。战争并没有结束。  影片是一部极端残酷的暴力现实主义作品,可谓延续了阿历克塞·巴拉巴诺夫一贯大胆黑色的风格。他执导的《兄弟》、《畸零与色情》等片让主流媒体难以接受,克里姆林宫最喜欢的导演Nikita Mikhalkov(《毒太阳》)也曾出面攻击称《兄弟》的主人公“充满破坏欲”,“荼毒青少年的思想”。不过在2010年底俄国影评人们颁出的“白象”奖中,《火炉工》摘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四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家庭时间三个奶爸一个娃浮生录缘是一家人灰色地带无穷之路3:无垠之疆粤语暴走财神5多彩庄家院 第二季东京、爱啦、恋啦夏至廊桥恶魔律师·御子柴礼司地雷战传奇之锄奸行动生命之忏橙红年代故乡之光战火家园第二季忠贞2022大明锦衣卫2玩命直播伊瓦鲁苍兰诀灭灯军团警察2011社区当家人B计划泄密者死林恩与露西老板娘3 普通话版死亡诗社一千零一夜第2部:凄凉之人暗箭难防不伦之恋1981百变艾琳星球大战:异等小队第三季不伦之恋冷血惊魂捉妖记2海盗2014殉难者

 长篇影评

 1 ) 配乐有意思

野牛,后入大奶的萨沙,女上小奶的玛莎,枪用多了就不好用了,保重身体呀。俄罗斯,还有希望吗?曾经有过,以后绝对没有。39.9的肯德基单人套餐是真的坑,一个汉堡一个薯条一杯牛奶然后再加一个玩具,今天真是脑子被驴踢了才去那里吃午饭,去超意兴吃把子肉鱼鲜肉丝也比这个强。还有就是,多和那位女士聊聊天,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2 ) 影片触及俄罗斯的种族、政治、人的处境等历史与现实。

一位在阿富汗战场受重伤的苏联少校退役归来后做了一名锅炉工,他一边烧锅炉一边写小说。他的下级战友们回来后参与了黑帮,他们时不时的运来被杀害的人在他的炉道里焚烧灭迹。有一天,他发现,这次烧的是他的女儿……影片触及俄罗斯的种族、政治、人的处境等历史与现实。导演阿历克塞•巴拉巴诺夫于今年5月18日去世,享年54岁。

 3 ) 一篇暴力现实主义风格的社会分析


这部片子从听闻起就惦记着,奈何一直没有资源,直到前些天朋友在国外找到了传了给我,才了却了一桩心愿。

影片没有让人失望,比起导演之前的作品,感觉少了一些狂放,多了一些冷静,从头到尾都以客观清醒的笔触去映射现实,却又让人无时无刻不感觉到一种炽热的情绪。既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也是一则犀利的政治寓言。鉴于后者的感受过于强烈,所以只能尝试从阶级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部影片。水平有限,难免错讹,勉力一试,意在抛砖。

开始的烧炉戏,瓦西里边说话边不停地玩弄刀,暗示着弱肉强食时代的到来。

狙击手和单线的上级赌钱,意味着并不认同其行为方式,只是为钱工作而已。

狙击手的直接上级瓦西里,沉默寡言,异常冷酷,暗示力图崛起的阶级正是这样一类人。他们不择手段,暗箱操作、背信弃义,唯利是图。

瓦西里以同等的态度玩弄了当权者的女儿和锅炉工的女儿,而这两者都不具备任何实质的权力。说明其只对握有实权者卖命效力以求获取回报,而无实质权势者则视如草芥,同时暗示了当权者和瓦西里的联盟其实并不稳固,只是建立在各自的需求上,没有任何情感依附。

在开门时,瓦西里将当权者女儿拒之门外,最后却毫不犹豫的杀了锅炉工女儿,暗示着情感向权力的屈服和人性在利益面前的泯灭。

在瓦西里处死锅炉工女儿时,死者的鞋子掉在地上,他却没有清理,这并不代表其不够职业水准,而是意味着同样出身底层却已变质的他对象征底层人民的锅炉工在根本上已经是蔑视的,不但不信其会有所反抗,就是对其反抗力量也丝毫不放在眼里。同样在处理锅炉工女儿尸体时却可以对锅炉工面不改色信口雌黄,说明他们如果需要,不在乎对任何人撒谎以及给任何人扣上任何帽子,哪怕是自己“亲近”的人。

瓦西里是一位著名英雄的名字,在俄语中的意思是统治者,用它来为片中的反派命名,似乎在影射一种精神的堕落,并且是对当权者微妙的嘲讽。

瓦西里的上级,一边和自己女儿说要讲道义,一边却下令除掉锅炉工那富有创意的女儿,暗示当政者口蜜腹剑,不可信任。

锅炉工的女儿,虚荣而单纯,富有创意但无防备之心,搭上俄罗斯人却幻想结婚,暗喻那些对社会本质缺乏深刻认识,只是抱有好的愿望和想法以积极适应,却过于幼稚无知而终于难逃被食物链上层玩弄出卖剥削命运却尤不自知的年轻一代。他们积极努力,抱有幻想,一厢情愿的想要投奔他们所向往的世界,却没有看清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接纳他们的打算。

锅炉工对瓦西里的行为虽也简单过问,却一直是听之任之,而瓦西里一直对锅炉工说死的都是坏人,以安慰锅炉工。这意味着底层人民在一味明哲保身的同时,也想获得心灵的安宁,但是这种安宁却是通过鸵鸟式的自欺欺人来实现的。其原因或许有对同时代经历者的血缘认可,也有对自己利益的现实衡量。瓦西里送上的稿纸,暗示着两着之间存在着交易关系。而作为底层代表的锅炉工则为了自己写书的欲望而欣然接纳了,暗示底层人民只顾自己一方天地的狭隘,和对自身价值认识不够的愚昧。

瓦西里服务于多方,而在锅炉厂杀了赌钱的单线联络人,则说明其团体不过只是利益的结合,没什么感情关系。

锅炉工因为现役上校的女儿常来自己这里玩而被现役上校盘问,暗示尽管出身相同,但是红色贵族不会允许阶层壁垒的打破。

锅炉工最后报仇时说到当权者不曾打仗的一段话,暗示着当权者多是玩弄政治,不曾有过真切的底层体验,也不会为底层人民利益着想。

当权者派瓦西里暗杀原先合作伙伴,说明了当权者面对异己的残酷。也暗示了其不允许自身的垄断被打破。

特种部队狙击手执行任务,以及狙击手展现出的漫不经心和驾轻就熟,说明了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底层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得出卖特长,为人所用的现状。

民族差异暗示着阶级差异,锅炉工的小说涉及历史上强大民族对弱小民族的压迫,实际上暗示这种情况没有改变。

锅炉工在美国底特律的妻子不断恳请女儿对父亲好一点,暗示了自以为可能跻身新贵的女儿其实和父亲一样的底层本质,并且应该团结起来。

当权者,锅炉工女儿、锅炉工生活场景中都存在的燃烧的锅炉,暗示着其出身并没有不同,只是当权者背叛了底层。
 
当权者可以回忆同甘共苦的经历,却依然心狠手辣,反衬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都可以不顾。

锅炉工女儿和当权者女儿各自的对话台词,说明了当权者在需要利用底层时会做出一些平等的姿态,但这种表演往往被底层一厢情愿的误认为平等和亲近。

当权者女儿说锅炉工女儿拿了很多钱,而当权者则说那是应该的,创意值钱。但实际上锅炉工的女儿很贫穷,钱还要找爸爸要。说明底层出身的人,纵然有智慧能力,但是在当权者的掌控下,也只能廉价贱卖,甚至要被过河拆桥。

锅炉工最后的奋起,暗示着底层人民只有遭受到深切的痛楚才会觉醒,但是复仇之后的却选择了自我毁灭,象征着社会没有给底层人民留下多少出路,而底层由于自身只求温饱度日自安自足的软弱性和见识谋略的局限性,早已经放弃了抗争的道路,就算爆发也多是一时之勇。这种觉醒是短暂的,不可靠的。

锅炉工最后从身边拿出带刀鞘的刀来,影射底层其实并没有失去自己的力量,并且一直保存完好,只是因为自身的软弱和无知而放弃了。

小女孩看着锅炉工流血死亡无动于衷,只是说了句你在流血,意味着上层对于下面的现状非常清楚却并不在乎,而且这个血恰恰就是他们放出来的。同时暗示了崛起的红色贵族二代一样漠视底层,虽然看起来双方也有些交流,但是这些交流也是建立在自身的需求上(比如听故事,看锅炉),并没有任何建立感情的想法。

最后那张拍摄的身穿制服挂满勋章的照片,则是对一个英雄阶层就此灭亡的缅怀和留念。而借助红二代小女孩儿的手来完成并且将之拿走,则说明了底层只是在当权者需要的时候才会记起来,当权者也会把英雄情结当做一张牌好好利用。

小女孩儿拿走了锅炉工的故事并且最后展示了出来,意味着导演虽然无力改变这种由权贵内部继承的执政模式,还是愿意保留一点点希望,同时通过故事暗示了底层人民也正在逐步觉醒。

故事最后说锅炉工没有再写下去了,暗示当前的底层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而从根本上不具备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

结尾故事,丈夫不断的示好,意味着无产阶级对压迫者的心存幻想的献媚,但是压迫者依然盯着妻子,意味着其不达目的不罢休,只求满足自己私欲的贪婪本性。

凯尔曼之顺从的脱下衣服,意味着底层人民的大幅退让,相当于因为渴求安稳而屈从强权并甘愿主动卸下防备,以妥协投降换取和平生存甚至些许好处的特性。

妻子最终依然遭到强暴,意味着压迫者的冷酷无情得寸进尺。

丈夫责打妻子,意味着被压迫者无心抗争却又不负责任,惯于自我倾轧的软弱性和劣根性。妻子的求饶则象征其牺牲自身以求生存,在失败后却又不被同类接纳的困境。

多次出现的陌生路人和剧中人物的碰撞镜头,暗示着社会隐藏着深深地不安,暗流涌动。

剧本赋予了每个人物以鲜明的利益阶层代表性,同时又给同一阵营中的不同类别分别配以合乎其行为特点的细节加以区分。看起来层次分明,杂而不乱。手法上则简单有力,干净直接,基本看不到什么矫饰的手段,也没有主观情绪和意志的强加体现,只在配乐中隐隐透出一种跃跃欲试的不安定感,好似一场暴发的前奏,可谓匠心独具。通篇不过7、8个人物,场景和剧情都很简单,但是内涵丰富,寓意深远,寥寥数笔就深刻揭示了俄罗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们的等级是如何形成的、并且在巧妙引导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根源这一思考方向的同时、也留出了巨大的思考空间,可谓朴实无华、大巧若拙,让人惊叹不已,不由佩服导演对电影和自己的超强控制力。

在2010年底俄国影评人们颁出的“白象”奖中,《锅炉工》摘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四项大奖。这部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内涵以及所流露出的倾向性,让这位以暴力现实主义而著称的阿历克塞•巴拉巴诺夫再次在为主旋律所诟病的同时,赢得了民间的美誉。毕竟通过一个点而去洞穿整个世界,凭芥子以纳须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去揭示深层的现实更是难上加难。看了锅炉工,忍不住会想起一批同样以小见大,动人肺腑的片子,再对比时下那些明星云集、场面豪华的大制作烂片,让人不由得叹道:看来健全的导演都是相似的,残疾的导演则各有各的残疾。

 4 ) 锅炉工少校自杀前的内心独白

“我这一生,参与过两次重大的战争,一次在阿富汗喀布尔附近的山地,那时是为国而出征。另一次,是现在……”

“我曾经是苏联军队的工兵少校,排爆专家,金星奖章的获得者,苏联英雄……哦,那些都是往事了,现在我只有一个永久的身份伴随着我:黄皮肤的雅库特人,锅炉工。”

“我曾经誓死捍卫过的国家没有了,尽管它没有保障我退役后的生活,可我一直珍视着我曾经作为退役军官的荣誉和尊严,我一直收藏着校官礼服,平时哪怕是在给锅炉一铲一铲添煤时,我也带着在阿富汗山地作战时发的加里宁帽,帽徽的那颗红星从不曾摘下……

我挚爱的妻子抛弃我走了,我不恨她,因为我只有伤病一无所长,1988年的那次山地排爆,爆炸的冲击波把我高高卷起抛向天空,躺了三个月后,我成了一个怪人,被迫退役,我无法给她带来安稳的生活,甚至还要拖累她为生计发愁。我只剩下一个心爱的女儿,尽管她不太懂事,每次见面少不得问我要钱,我微薄的常被拖欠的烧锅炉挣的工钱。可是她是我唯一的牵挂,我很少考虑自己,只盼望女儿能有个好归宿能幸福。

可是,我曾经的战友,如今成了嗜血的恶魔,一个不足道的理由,他就不动声色的夺去了我的女儿,我在世间唯一的牵挂和希望!我可以忍耐他们对于我一个雅库特人的歧视,也可以忍他们拖欠我两个月工钱,因为我咬咬牙还能凑合着过,哪怕是只吃罐头和干面包也能应付。可是我不能忍,也绝不能原谅他们夺去了我的女儿,我那个怀着身孕的女儿!他们必须死!

没有言语,只有无声的痛入骨髓的心痛。他们太可笑了,只知道偷袭打黑枪,哪里见过真正的血溅三尺的白刃战争!女儿死了,凶手也死了,大仇得报,心如死灰了无牵挂,可是我依旧是个卑微没有话语权的雅库特人,百年前被征服、被主流民族排除、没有司法保障的低等民族之人。很可惜,我的小说不能结稿了,如果有谁知道我的故事,请把雅库特人隐忍、凄苦、沉默的遭遇,点点滴滴,记录下去吧…那也许是我来不及经历的第三次战争……”

 5 ) 亚寒带暴力美学

【巴导死后的重看记录】

1
故事的背景应该是西伯利亚的某个中小城,不在雅库特聚集区。
但与彼得堡、莫斯科或任何一个城市并无差别,赫鲁晓夫楼、苏联街区的疯狂复制,把任何可以催发人性的东西降到最低。加上严寒的天气,只有在室内才可以一层层的卸下御寒的、伪装的外壳,面对自我的、生活的东西。

2
人与人本能的冷漠,朋友、战友、敌人、情人、雇佣与被雇佣,所有的社会属性都可以被颠覆,只有血缘关系可以相信,或者没有进入社会前的状态(儿童)能产生交流。
这种黑面死相在巴导的片子里从不缺少,它本身对现实已经不构成任何映射了,因为它就是现实。
不管是否身为俄罗斯人,对这个民族或者被苏联化后的民族骨子里那种,本能的恶意,是不可以忽略的。只是看你是作为一个本族的观察者,还是我们这种外族的看客了。

也许可以矫情点说,这种恶意是让人厌恶的,但却可以使各种形态下的暴力,在荧幕上变得迷人。这也是热带、亚热带那些电影中所无法表达的。

3
从这个意义上说,亚寒带暴力美学理论是可以存在的,它的最有力实践就是北欧电影和俄罗斯电影,尤其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和巴拉班诺夫。逗趣的说,他们与阿尔莫多瓦之间隔着200万条街。

4
如果从雅库特族对俄罗斯族的仇恨来看,这种征服其实是相对的,弱小民族对强大民族的反沙文民族主义,虽然不能通过强力手段表现出来,无法形成有影响力的社会行为,但是他们在民族的收缩、防备与心理仇恨上确实一直传承的。
简单来说,就是俄罗斯人会忘了他们怎么征服远东的,但雅库特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是怎么被奴役的。
这也就构成了“复仇“心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个死结。那就是,任何矛盾都可以归结到民族矛盾,让仇恨升级。
片子结尾的小故事,就是复仇的影子,它似乎在暗示着复仇的方向不只是向外,对外族,也可以向内,内本族。
这样说来,自虐也是一种复仇。心理自虐,身体自虐。
说到这,把自虐和《彼得堡异人录》联系起来,就可以做很多延伸了。

5
关于战争的暗示,线索很多,都是很开放的话题切入点。
有两个值得记一笔
第一个,是战争并没有让人们变成生死之交,并不像其他电影里那样。归根结底,还是之前说的,本能的冷漠与敌意,造就了只有血亲才可信任。
第二个,是崇尚战争的原始性。对冷兵器战争的肌肉记忆与无法割舍,玩刀的就是比玩枪的自豪。
有意思的一点,Vera她爸,那个上校,没有打过仗,一辈子没当过英雄。他在面对出生入死的英雄时的感觉,很叵测,也是可以分析和想象的。

6
纯个人感受。
电影里的长镜头或者连续行驶/行走剪辑,在配乐之下,时常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是你听着耳机,跟主人公并肩而行;或者一个人那么逛荡。
配乐的贯穿感,在戴耳机看电影时比较强烈,用音箱时,会变成氛围感。
配乐我不是特别满意,重复太多并无变解,有点败笔。如果说制造代入感的Ambient话,Ayktyon会做的更好吧。御寒电子舞曲真是有点太土逼了。

 6 ) 从俄罗斯式黑帮美学分析其真实的民族性《锅炉工 2010》

关于俄罗斯人文艺术

在历史中,俄罗斯是一个在颠簸中前行的国家,这个民族存在太过突出的自我矛盾——具有精微的人文领悟,却往往陷入原始欲望的泥淖;具有理想化的英雄主义,却一再陷入无休止的内耗。

从正面来说,俄罗斯的文化具有两个特色:超脱的精神认知,以及尖锐的自我批判。这二者都是人格中最有价值之处。在电影艺术的领域,塔可夫斯基可说作为前者的代表而被推崇。而阿历克塞·巴拉巴诺夫则代表着后者——严峻的自我审视。

俄罗斯的历史和艺术都描述着这个民族矛盾下的演化和煎熬,犹如圣彼得堡的寒冷和锅炉的火焰,带来感官的对立。这样的作品就是巴拉巴诺夫《锅炉工》

⓵║雅库特的锅炉工

这部电影的切入点,是俄罗斯由来已久的族裔矛盾。在传统认知中,人们大抵都认为俄罗斯是白种人国家,因为他们既与欧洲接壤,单从外貌气质看也偶欧洲人无异。

不过这个中一直存在许多黄种人的原住民群体,《锅炉工》的主角就属于其中一支——雅库特族

和所有其它部族一样,雅库特在人种特征上很难看出俄罗斯的传统印象,他们更似传统的亚洲人族裔。

苏俄战争时期,锅炉工曾任工兵少校,他为国家上战场,此后负伤退役,年老之后在一个黑帮的锅炉房内做烧煤工。

在寒冷的彼得堡锅炉房除供暖之外,还提供了一份便利,就是便于黑道党徒们销毁尸体。这每每经手于一位退役中士,他曾是锅炉工曾经的战友。

少言寡语的锅炉工生活在锅炉房内,他像烧煤一样帮助黑帮把尸体送进锅炉。闲暇时则著作着自己的小说:一部雅库特族的历史。而中士每每在光顾于此时也会给他捎带一些打印纸。

锅炉工代表着在这个国家少数裔的特征:沉寂,劳顿和微不足道。黑帮分子不会在意这个不起眼的劳工,正如他也不在意被送进锅炉的尸体。直到某次一个女性尸体被塞进锅炉,落下一只黄色高跟鞋,而这位退役少校记得这是他给女儿的礼物。

女儿罹难让这个安分的人对人世的指望破灭,他找来了曾经的军服,迎着圣彼得堡的雪,踏上复仇之路。

⓶║远东的部族(俄罗斯少数裔)

《锅炉工》描绘了一种并不激烈,但异常冷酷的暴力,它并非典型的黑帮电影,更多是一部社会写实作品。

俄罗斯不乏批判之作,但同时以族裔矛盾和民族性切入的作品却很鲜见。主角锅炉工作为雅库特族的成员,和其它黄种人少数裔一样,难以融入俄罗斯的主流社会。即便他们生活上有所交会,却无法在彼此间产生伙伴的认同。

这层种族矛盾的根源,可以追溯自俄罗斯对远东的征服。作为东罗马的斯拉夫后裔,俄罗斯本族在历史中一直具备英雄主义和原教旨的传统,他们在精神上抱有神圣帝国的意志,数世纪的东正教信仰更赋予他们执着的侵略性。

这带来了地域上的划分,在帝国西部和君士坦丁堡毗连的区域被视作帝国的中心。而在亚洲大陆的远东,则被认为是帝国的附庸,同时也是罪人流放之地。

远东部族的原始信仰大都不是东正教,从民粹的角度来说更似番邦。他们被兼并到大俄罗斯的版图,成为了政治意义上的公民,但并非民族意义上的公民。

俄罗斯的族裔分布

少数裔被征服的印象根植于俄罗斯的历史之中,同时造成了社会中的民族默契,让远东带有一贯的殖民区特征。

这之中最根本的问题是,黄种人素来被视为缺乏诉求。以锅炉工为例,他的种族弱势显著,尽管曾为国家上过战场,并被册封为苏联英雄,这份功勋却没有给以任何荫庇。这位退役少校的生活尤为贫窭,蛰居在潮湿浑浊的锅炉房,甚至工资被拖欠。

在他的小说中,俄罗斯族犯人被流放到雅库特地区后恣意妄为,即便是罪犯,他们的地位也高于雅库特人。

从表面看来,中士是他的朋友,然而锅炉工明白俄罗斯和雅库特之间难存平等的友谊,仅仅因为对方带给他一些打印纸并与他交流,也让他感受到一份荣光。

种族默契也体现在他女儿萨沙身上,她和中士的女儿玛莎合作皮草生意,两人拥有同一个情人:中士的手下,野牛瓦西里

在两个女人间,玛莎带有毫无顾忌的强势,她对萨沙颐指气使。在拥有同一个情人的情况下,玛莎和瓦西里的关系像纯粹的放纵,而萨莎对瓦西里则更似一种乞怜。

玛莎沉醉于和瓦西里的性爱,而萨沙却会问他是否愿意和自己结婚,这其实是在索求一份庇护。她希望与俄罗斯男人联姻,因为她看到包括父亲在内的雅库特人的卑微。

萨莎并不对自己的种族抱有同情,她一面对俄罗斯人放低姿态,拼命依附,同时却并不顾念窘迫的父亲。她衣着光鲜,却仍会向父亲要钱。而她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抛弃雅库特人的身份。

⓷║圣彼得堡的雪和火焰

俄罗斯和雅库特没有真正的友情,少校和中士,玛莎和萨莎都是如此。他们可以任意推翻彼此的关系。

仅仅出于感情和生意上的嫉妒,玛莎便请求父亲除掉萨莎。中士并不认同,甚至还对此表达了一番公正意见,但旋即就差遣瓦西里去办理这事。因为他们终究不认为对雅库特人的掠夺存在任何不宜之处。

而被萨莎认为结婚对象的瓦西里对她由始至终地漫不经心,包括做爱和杀死她的时候。这种漫不经心同样表现在中士对锅炉工的态度,他在处理萨莎的尸体时,甚至都不愿换一个场所。直到锅炉工寻上门时,中士还安之若素,坦然保持着伙伴之谊。

中士和少校更像两个时代的人,相较而言锅炉工更像个旧时代的英雄主义者,他妥善保留着军服,在床头挂着彼得大帝像。而中士更像一个现代黑帮,他们开着德国车,悬挂着全能基督像

尽管这个退役的工兵如今生活颓丧,但他只要他把复仇当作战争就可以同样冷酷。复仇前他穿上军服,这会让他产生战斗的勇气和庄严。以致于仇人仆倒在脚下时,他沉吟道:“你们连真正的战场都没有上过”。

但锅炉工终究无法从是非中看待仇恨,他拘谨且谦卑,倘若没有切身痛楚,这个雅库特人会永远安于本分。杀了俄罗斯人意味着无路可走,更因他曾做过中士毁尸灭迹的帮凶,无法寻求正义的解救,他选择了自杀。

他唯有在小说中更改雅库特人的结局,让他们在受到欺凌时奋起反抗。这更像是临终的宽慰,因为只是悲愤下篡改的结局,而原本的结局是:凶徒凌辱了雅库特人的妻子,而无能的丈夫回到家,也只能将怨怒施于妻子。——这也正是锅炉工心中族人本身的境遇。

⓸║俄罗斯的蛊

《锅炉房》的另一特色是对俄罗斯本族的民族性鞭辟入里,揭露出这个民族由来已久的倾轧本能。它带有俄罗斯近代社会的色彩,其中的黑帮体现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复兴的资本意识。——自解体后,新的政治生态让俄罗斯社会重拾了东正教信仰,抛弃了无神论和均贫富的狂热,认同了资本的规则。

这种剧烈的转变带来了过犹不及的偏颇,和《教父》不同的是,俄罗斯黑帮间的利益纠葛从始至终充满原始的杀戮和背信,毫无道德和契约精神。

一个突出的情节是,野牛执行暗杀任务后去领取赏金,黑帮雇主意图在赌桌上骗走这笔钱。但野牛似乎对此了然于心,反让对方吃瘪输了钱。雇主回过神后去责问中士,却被后者抢占先机杀掉并扔进锅炉。他们之间长久的合作关系,就终结于这一笔任务佣金。

这一段情节反映了俄罗斯久存的痼疾:他们所具备的浓厚自然赋性,让他们追求一种原始,短视,和动物般的利益争斗。

俄罗斯没有张扬的沙文主义,却带有偏执的氏族特征。《锅炉工》表现出了这个民族的历史缩影:冷峻而残酷,不愿维护长久的盟约。在内外关系上总是处于对立和分裂之中。

这之中还夹杂着他们特有的宗教意识,——某种教条式的严苛和苦修精神,而这更促使他们在斗争中采取极端之举。

⓹║俄罗斯的写实美学

人物:

《锅炉工》毫无疑问是近代杰出的写实作品,这不仅在于他的取材,还在其细节的捕捉。这部电影可能出于避免技术雕琢的要求,在选角上大胆地采用了一批籍籍无名的演员,甚至还包括业余从业者。

而这就赋予了自由发挥的特点,让表演不流于表现色彩。除锅炉工之外,在被称作费德尔的黑帮头子身上,展现出了尤其生动的心理特征。

这个人物几乎在任何一个动态细节上,都流露出导演为其塑造的黑帮特质:狡黠,冷酷和趋利。他本身具备张扬贪婪的个性,然而在不同场合,却又在这份张扬中形成了伸缩:在对待上级(他的雇主)时采取了某种克制谨慎,而在对待下级(被他雇佣者)时,却展现出肆无忌惮的跋扈。

镜头:

在摄影手法上,《锅炉工》大量采用了长镜头拍摄,其中有数个长达半分钟的镜头。尤以锅炉工在电车上的镜头最为突出,这个段落演绎出了少校心绪的变迁:一个颓唐老人的隐忍,一个寻女的父亲的焦虑,以及作为复仇军人的决然。

不过与此同时让人费解的是,影片存在不少并非刻意为之的,但却粗率到近乎 CULT 的,委实难以看出任何隐含意图的镜头。不得不说这是《锅炉工》的瑕疵,因为很难想象一个专注于艺术的导演会在作品中留下这样的缺憾。

俄罗斯式人文:

整体来说,这些缺憾并不损害影片的美学。《锅炉工》是一部手法异常凝练的电影,其冷峻的基调足以震撼人心。——镜头下的俄罗斯寒冷而凋敝,圣彼得堡的积雪,斑驳的墙壁,沉暗的建筑,一切都显得波澜不兴。生活于洞窟下的雅库特族,和唯利是图的黑帮混杂一起,构成了当下的俄罗斯社会。

即便是充满批判精神的俄罗斯,也罕有《锅炉工》这样对民族精神毫无保留地批判的作品。尽管是从阴暗深沉的一面去触及这个民族,但倘若要认识俄罗斯及其艺术,《锅炉工》必然是一部不可忽视的作品。

 短评

巴拉巴诺夫2010年的新作。劇本(人設,故事,人物關係)都很不錯,但是總覺得電影不夠《棺材200》狂!不過看過他其他作品的人在此片一定有驚喜~

6分钟前
  • 熊仔俠
  • 还行

锅炉工烧女儿鞋和照片的时候我惊了,怎么能这么平静

1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看后无感留爪印~

14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未免太有腔调了一点

19分钟前
  • zitsunari
  • 力荐

过程很长,高潮很短。

23分钟前
  • 白天星
  • 推荐

有点哥特小说的意思。我有个小学同学,他爸爸只上过小学二年级。我们上初一的时候,他爸去俄罗斯给人烧锅炉。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写起小说了,曾经连续三年进了诺贝尔文学奖前六名。后来写电影剧本,也总是获得一些最佳编剧、最佳男演员之类的奖项。去年听说改行做了杀手,被捕入狱了。

27分钟前
  • 沙里寨的沙里飞
  • 还行

短评都很到位,但居然没有一人提到那两枚嫩穴,气不过,说一下。

31分钟前
  • 枯川满
  • 推荐

配乐没完没了,仿佛配乐师傅按了下play选循环播放就不管了

32分钟前
  • ddddddddd
  • 推荐

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此片给你答案:什么是人性的沦丧。太牛叉了,近来看过的最冷酷,最干净利索的黑色电影。不喜欢的部分是,音乐填得太满了,只要没人说话,那该死的愚蠢的音乐就会响起来,如果没这音乐,妥妥五星。

37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yellow lives matter

41分钟前
  • 四不象
  • 还行

BAM 8/12/2013 6:00pm - Balabanov's films got such great music.

46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B装太大就会太刻意 从演员到镜头 对90年代的俄罗斯现实发力不足 隔靴搔痒

50分钟前
  • INsomnia
  • 还行

满屏配乐给人逮到个名家就拼命薅的感觉。真是音乐太满,故事太短。剧情和手法一样的生猛粗砺。三星半

54分钟前
  • 无趣
  • 还行

酷,很酷!

59分钟前
  • 枯藤和老虎
  • 推荐

色调、音乐、布景什么的都很像《棺材》嘛,Balabanov还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如SMZ上的网友所言,“虽非他的最佳,但也是一部很不错的片子哪。”,好多令人倍感亲切的熟面孔,加一颗友情星。

1小时前
  • 看不见的城市
  • 推荐

高潮少了点,内涵少了点,冲击少了。。

1小时前
  • 冰与火之歌
  • 还行

一般啊。苏联解体后那个“疯狂的九十年代”所以烧妻也是疯狂举动中的一行为

1小时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和吗啡、棺材一道,成为巴拉巴诺夫的20世纪癫狂三部曲吧。锅炉工形式感最强,步调节奏如《兄弟》,变态劲的实验感却不如另两部。

1小时前
  • seamouse
  • 推荐

配乐太可怕了

1小时前
  • .
  • 推荐

优缺点明显,很有意思。这个片子完全适合东木重新开发。

1小时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