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红颜

正片

主演:周迅,张信哲,邱心志,奚美娟,周笑莉,曾黎,周蕾,孙桂田,徐月娥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2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烟雨红颜 剧照 NO.1烟雨红颜 剧照 NO.2烟雨红颜 剧照 NO.3烟雨红颜 剧照 NO.4烟雨红颜 剧照 NO.5烟雨红颜 剧照 NO.6烟雨红颜 剧照 NO.13烟雨红颜 剧照 NO.14烟雨红颜 剧照 NO.15烟雨红颜 剧照 NO.16烟雨红颜 剧照 NO.17烟雨红颜 剧照 NO.18烟雨红颜 剧照 NO.19烟雨红颜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烟雨红颜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民国时期战乱的东北,少女赵宁静(周迅)与远房已有婚约在身的表哥林爽然(张信哲)互生真情,即使知晓情路艰难,两人仍时常于沈阳与抚顺两地奔波,求的仅是多看对方一眼。无奈造化弄人,在两人的过分小心翼翼和他人的恶意破坏下,这段感情以无言悲剧收场。赵宁静伤心之余,任性下嫁她并不爱的富家子熊应生(邱心志),而此人为防患于未然,恶意陷害林爽然迫使对方失意离开家乡,自此赵宁静与林爽生变作两条并行线。  二十多年之后,战乱结束,林爽然与赵宁静在香港意外重逢,只是物非人也非,两人虽想带着补偿的心理重新结合,却早失去了曾经的热情。牧羊人:一只犹太狗的故事深海鱼男船越英一郎殺人事件19车巢穴2013入铁笼海怪来袭兄弟,请注意我是中国人卡米拉2019招笑猫美谍入俄记第二季圣诞假期故乡之光2010美女武士独闯虎穴(原声版)读心人第四季爱情与谎言磁石男谁是好男孩毒战2012维京小海盗2011铭心岁月暗之伴走者2:主编的条件小题大做幽灵一族怪物与人奥维尔号 第三季最爱女人RPG欲杀教师火锅侠踏遍天涯路天使不孤独命案零日四十四只石狮子龙八广东靓仔玉夜访吸血鬼读心人第一季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汤姆生化危机4:战神再生(国语版)广告狂人 第五季

 长篇影评

 1 ) 缘是镜中花,留在镜中死

原小说我还没读过,所以严格说起来我没有资格评这部电影。但是我等不及。

《烟雨红颜》,故事本身其实没有什么可期待的。
这是一个相当陈旧且典型的故事结构:一见钟情的表兄妹,其中一方一定是已经订了婚的;之后一定会冒出来一个光鲜体面但道德上很有问题的情敌,种种误会,情敌成功了;最后一定又冒出来种种巧合,成功的情敌的阴谋败露了;但时已至此,表兄妹或许重逢,或许不重逢,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即使重逢也搞不出什么下文来,因为两个人都老了,心境都沧桑了,而且至少其中一个,已经折堕沉沦了。
但是故事陈旧这个事实本身肯定不构成小说或电影的主要缺憾。其实文学故事万万千千,拎出结构来讲,来来去去也不过屈指可数的那一小撮类型。好作品可以在陈旧的结构上做新的文章,有新的变体,有新的血肉,制造新的精神或哲学。
其实,说到故事结构,我对“光鲜体面但道德上很有问题”的情敌这样一个人物设置是很不以为然的,因为那太戏剧化,太简单化,也太自欺欺人了。就好像在那些红色年代或者更早的年代里,我们习惯把地主或商业家或资本家想象成利益驱动和私德败坏的集合体,然后光从道德上(其实也只是从道德上)就有了打倒他们的理由。但如果他们是道德上无可指责的好人呢?这样的假设会使问题变得太复杂,不是我们的知识和智慧所能胜任,所以就根本不被允许发生。对应在《烟雨红颜》里,如果邱心志是好人呢?如果没有所谓阴谋算计,如果情节更寻常更生活化,你会为这故事悲得不够彻底而竟然心有不甘么?

无论如何,看《烟雨红颜》,我所期待的更多的是细节和韵味。当然,也期待张信哲的表演,但肯定不是期待他演技精湛一鸣惊人,而是期待看他在镜头前走路说话,微笑沉吟。如此而已。
然后我发现我先后一共看了三遍《烟雨红颜》,这最“先”和最“后”之间相隔了七八年;当然,看三遍不是因为这片子拍得有多么成功多么好,而是因为我每次重看时,都忘了自己其实已经看过,或者忘了里面的情节具体是如何铺陈的。这样说却也不是说这片子拍的有多烂,经典确实是够不上的,但其实,还好。

就好像张信哲的演技,精湛也说不上,但其实,也还好。
从这部片子看来,我怀疑他最大的障碍还不是形体或表情表演,而是声音表演(其实这三项里面,表情的部分倒似是他的强项)。以咬字清晰著称的歌手,发音基本是标准的,也有足够的语言天分去有意识的学一点儿东北口音,但一开口,配上他的音色,仍然是台湾腔,仍然是张信哲。有时即使很难具体的指摘说哪一个字说的不对哪一个音发得不好哪一个字段着重得不恰当,但听上去就是不对味儿。那是辨识度太高太漂亮又太温柔的张信哲的味道,一开口就到处都是。放在别处这味道都很好,偏偏放在要多多少少让人遗忘演员自身存在的电影里,就不那么合适了。
光凭这一点,不喜欢他的人可以大加讥讽,因为他一开口确实能让一部分人出戏甚或笑场;而喜欢他的人,却不免要带着醉感似的享受那句“请问西门帘儿是打这儿走吗”里透出来的认真可爱。也许看《烟雨红颜》是比较难没有偏见的,因为张信哲太瞩目了;喜欢或不喜欢他,都难免带到观影体验里去。即使之前完全不知道张信哲是谁,在看的途中,如果你碰巧是个急于下论断的人,就有可能迅速形成偏见:毕竟,回想你听到第一句台词后的反应,谁能不承认“第一印象”终究是个重要的心理过程呢?
也许偏见也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它帮我们更轻易更快捷的形成观点。在这个大家都急于发表观点的网络时代,这一点很重要。
我自然也有我的偏见,我的偏见是宽容他,也享受他。

九十余分钟的电影,进展得还比较快。场景很碎,切换频繁,而且大量使用淡入淡出。画面挺好看的,尤其是东北的天然景致。音乐也不错,基本上是《究竟》的主旋律反复出现,贯穿始终。光线有时偏暗,有时很柔光,但都很温馨。我买到的是VCD版本,最大缺憾是声音不好,很模糊,似乎有一层背景噪音,台词听起来也都闷闷的,而且没字幕,看得有点累。

很多人说这片子做得很认真,但其实粗粗一看就能发现好几个bug。
最明显的bug是临行前一晚收拾好行李周迅要离开的时候,先是两个人的全景,张信哲从她右侧后方伸出左手去捉她右腕,然后镜头切到手和手腕的特写,这时握住她右腕的赫然是他的右手……
另外,我是南方人,所以不大清楚这个问题:难道东北人也管自行车叫“脚踏车”的吗?
最后一个bug是关于故事所涉及的时间。我没有小说做根据或提示,只好完全从片子本身来揣测,总觉得不是太能自圆其说:
按邱心志所说,他原籍广东,家族定居印尼,后来他叔叔带他们堂兄弟回国,“那是伪满以前的事了”,——推算起来他们回国定居大概在20年代中后期(回国不久就碰到九一八吧……可怜的叔叔和堂兄弟们。。。),因为邱心志自此在东北长大,很快出了邻居小孩张信哲掉冰窟窿里的事件,而说这话的时候,邱心志年纪跟张信哲应该差不太多(奔三),而且电影里的东北也丝毫看不出沦陷于日本人之手的感觉,所以很可能是在45年东北光复之后;后来周迅说“现在时局这么乱,都说要打仗了”,想来是指的国共内战(但令人纳闷的是,刚刚光复的东北,看上去完全没有疮痍)。电影《婉君表妹》首映于1965年。本来这一切都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因为他们两人可以重逢在近二十年之后,可是影片最后,问题来了:张信哲到美国后写给周迅的信中,说自己“十年前就死了”“这十年来根本活得多余”,如此倒推过去,难道他们分别是在1955年?但是1955年,又哪来的“现在时局这么乱,都说要打仗了”?

最喜欢的段落是这样几个:
一,被打后的张信哲对着车窗整理仪容,然后在周迅无声的哭泣中扶着墙壁走远。
二,张信哲病愈后去求婚,从进房间(其实是先进了镜子),一直到走出大门(除了那声“你先”时右手的动作我不喜欢,其它部分表演得倒还不错)。
三,周迅反复去看同一场电影,期待在影院碰见张信哲。这个段落一开始就采用了慢镜头,到最后一部分(终于相遇的那一次)也有慢镜头。而且这最后部分里出现了镜子。又是镜子。此外这里还有个很漂亮的细节是对两人脚步声的处理。背景声音全部消去,只剩下两个人的脚步声,一声一声,在慢镜头里被刻意夸大,感觉简直是“我的脚步声震盲了我的听”。
四,周迅病中张信哲第二次吃醋,一个念所谓西洋文学,一个念红楼梦(但是张信哲朗诵的语调显然不合格),又偏偏要念到“回头试想真无趣”。
五,周迅在母亲死后晒旧书,翻到一张陈年照片。

其他的喜爱的段落,基本上都是两个人愉快恋情的部分:
比如送围巾和随后骑自行车的那个慢镜头;比如在绸缎庄,张信哲正在写信而周迅闯进来之后的调笑段落;比如和好后两个人走在梨花林中张信哲建议周迅回抚顺住的段落;比如在庭院里三人对坐而张信哲故意冷落邱心志,那一刻难得的恃宠而骄……
我发现所有这些甜蜜的恋爱段落里,张信哲的笑都很有感染力,简直像从心底里甜出来的,很纯粹也很天真,让旁人看了都不禁替他高兴。说起来,我对于张信哲本人的性向至今仍然是存疑的,但不知为何看到这种段落会使我忍不住怀疑,这个男人,可能真的是直的吧?或者,是演技太好?

撇开那些小bug,总的说来,《烟》的剧本其实满细致,尤其在对话上颇做了点功夫,比如旗胜失火后周迅碰到曾黎时,听了那段“不让老婆受一点苦”的论调之后,马上改称“爽然”为“我表哥”。
另外最有印象的是这一段对话:
“你什么时候订的亲啊?”
“十四岁”
“这么小啊,(这间隙男人吸了一口气)那时候你们……”
男人马上堵上一句:“没什么好说的”。随即呼一口气,一个牵强的笑,低下头,又侧回脸,又低下头,嘴角一直闭得紧紧的,但整张嘴唇弯成一条苦涩的曲线。
只四句话,干脆利落,而且节奏感很强。

片子最后有一个很隐晦的地方:收拾完毕,周迅已经走了,张信哲睡在整理得空荡荡的房间里,仰躺着,镜头从正上方俯拍下来。这时画面右下方以外的门被打开(好像是张信哲故意没有锁门?),漏进灯光来,张信哲侧头望去,但身子没有动。周迅关上门,慢慢从右下方走进画面里来,张信哲身子还是没有动,但开始发出轻微的几声咳嗽(是紧张的吧?)。周迅一直走过来,在床边站定,张信哲回过头不再看她,重新变成原来的仰躺姿态。然后镜头淡出,淡入邱心志独自躺在床上、周迅夜归的镜头。
据说在小说里,最后一夜他们终于睡在了同一张床上。也许是值得欣慰的吧。我其实私心里很想在这里看到一段唯美风格的床戏,因为觉得如此压抑的主角,在依照如此压抑的基调进行了将近90分钟的电影里,来一段释放情感的高潮,也未尝不可。可惜这希望落了空。

就电影本身而言,落空了其实也很好。只是,对于作为演员的张信哲,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我才能有同样的机会,作一次同样的妄想。《烟雨红颜》的这个时刻可能是我此生离这个希望最近的时刻了,却终归是如此收梢。

回过头来,再回想最初的最初,梨花盛开的时节,那男人俏生生的横空问了一句,“请问西门帘儿是打这儿走吗”。镜头切过去,是白衬衫,背带裤,淡淡阳光里恬恬静静的笑。
关于民国男子,我一直念念不忘的装束其实是长衫。我总执拗的以为,男人要把长衫穿得漂亮才真的算漂亮。
——你看,就连这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小念想,这男人都丝毫不肯成全。

 2 ) 有清淡的哀伤

周迅那个小女子在电影结尾,站在阳台上,望着纷飞的雪,这样说到:原来,心动的地方才是故乡。
一段宝黛式的悲剧爱情。
两小无猜的表兄妹在时光中渐渐靠近,却因为种种世间的不如意而终于失之交臂,再相逢时,伊已嫁作他人妇。
恍如隔世。依稀旧梦又渐渐在眼前变得清晰。一切仿佛就在昨天。穿着制服的少年骑着单车,载着女孩,单车哗哗啦啦轻唱,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印下青春的车辙。一转身就是春天,少男少女漫步在山顶的桃园,粉的白的花开了满眼,幻化出两张涉世未深的脸。
点点滴滴的爱情,遥遥摆摆的成长,长成心中一朵小小的、伶仃的花,只有自己知道,无依无靠。
表哥是订了亲的表哥。
他们所做的挣扎,一切一切努力的手段,在旁人眼里,不过是无谓的叹息,定格成一个苍凉的回眸。她不远千里跑去找他,见到的却是那位美丽的未婚妻。
两人成双,三人即痛苦。而他,只是埋头,一笔一笔,在纸上划下数也数不过来的她的名字。
爱情,是在枝头颤袅的花。稚嫩的,经不住冰雪。不够成熟,无法宽恕。单单渴望拥有,以为这一刻就是天长地久。不明白的是:一点微光,无法照亮整个深巷。
在送她回家的火车上,他们相互拥抱,却不知道这就是两人最后的拥抱。
再见面时,她已成为医生的未婚妻。相对无言,原本终于下定了决心,到了临了,什么话也说不出口。
大雨的巷口,她把围巾系在他颈上。从此无法回头。
都以为今生不再相见,万万没想到,许多时候,见面也不过是一次回头,残酷的是,彼此都已在时光的河流中,逐渐沉溺,成长为面目不清的模糊的路人。
机场的邂逅,是在镜子里望见,昔年梳着长辫子的女孩已经盘起头发嫁为他人妇。四目相对,中间隔了数年时光,彼此都不复年少的轻狂。密密匝匝的中式立领旗袍,层层包裹住久已冰封的心,原先如同邻家男孩般亲切的少年亦被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所取代。
她想过不顾一切的追上去,告诉他这么多年的相思这么多年的等待这么多年的期盼原本以为往事不过如烟只可用作怀念再次相见却把奢望变成现实。但是,曾经刻骨铭心的那个人,早已经不复当年可以无拘无束带着女孩上山赏花观雪的少年。传统的东方男人,典型的隐忍与退让。面对她的来访,唯一的回应是选择再度离开。把所有被人离弃的尴尬和落寞推给最后留下的那个人。
等到她闻讯赶来,眼前只剩一屋凌乱,满室寂寥。窗帘在深秋的晚风中翻飞。默默转过头,空洞的眼神,没有一句话。人处在最深的痛苦,不会呐喊,也不会流泪。所有的悲伤要积淀在从此以后的岁月里,用剩下的日子,一点一点的尝。

从远方,他在寄给她的信中写到:……你喜欢的那个守仁已经死了,现在的我只是躯壳。……我曾经天真的以为,有了爱情就有了一切……如今看来,我们的这一段情,只是悲伤。
她走上阳台,外面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飘起了雪花……

“守仁,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十年前,妈妈去世的时候,我以为无论身在何处都是异乡。……我没有骗你……我活着这些年,都是为着你的。……而如今,我才真正明白。只有心跳的地方,才是故乡。……”

男人永远也无法明白,对于一个女人而言,在她内心深处,所渴望的,不过是一个天长地久的拥抱,哪怕从此死掉,也可以在爱人的眼光中得到永生。

 3 ) 温故2004:纵使相逢

--- 电影《烟雨红颜》,原名《停车暂借问》原著:台湾作家钟晓阳,我喜欢的作家。本来只是看周迅去的,没想到感触多多。。。


赵宁静站在戏院大堂,对着镜子开始检视妆容。
那一刻我相信每个人都预感到了爽然的出现,因为"镜子"的意图实在是太明显了。

上的戏是"婉君表妹" 。也是用意昭彰的搀和进赵宁静和林爽然的这一段戏梦人生。戏就是梦,梦在戏里寻,戏里又有梦。从东北到上海,从香港到美国,婉君表妹的故事演了又演,人物关系始终简单,然而确是此恨绵绵的悠长。这芸芸众生永恒不休的,百看不厌,百战不殆的爱情主题,却又讲得份外老实,几乎是没什么花招的,平白的,朴实的,一句一句的讲来,就象"婉君表妹" 这戏名,意蕴都在题外。

赵宁静寻寻觅觅十年,其间辗转数地,委身为人妻,落脚在香江,学会打麻将,不动声色地应酬,谈笑有度,举止合范,竟似成其为一个淑女。当年"妾住长城外" ,手举开春的梨花,语笑彦彦的天真姿态,统统收进箱底。淑女的感情是需要严加控制的,所以乍一重逢爽然,赵宁静隔着车窗玻璃的那一场大恸,想必是无声的。有泪而无声,兼且身畔是夫婿,隔着十年的生死茫茫,再看爽然落魄得,与贩夫走足相争而落败,颓然缩在街边的模样,赵宁静是如何的五内沸腾,永无人能得知,所见亦只有清泪两行,稍微有些扭曲的脸容一张。

十年前订了婚的赵宁静与夫婿闹翻,用的是干脆利落的一巴掌以及头也不回地离去。年少气盛的时代,最见不得的是阴谋诡计,哪里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这些东西。赵宁静听壁角听来了未婚夫陷害心上人的事实,第一个反应是冲到街上一通狂走。那一刻心里必定是茫然的,以前怎么怎么样,现在怎么怎么样,将来怎么怎么样,统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怎生硬起这把骨头,争回个公道正义,以及给爱人一个"对得起" 。赵宁静一通狂走,终于在那著名的"王家沙" 坐定,吃下满满一碗爽然推介过的拌面,也算遂了来上海的一个心愿,放下筷子的时候,表情是那么地笃定。耳光和离去,应该是在这之后的第二天吧,年轻,就是这样地肆无忌惮,痛快淋漓。火车上扔掉戒指的那几个手部动作,与其说带着几分思量,不如说是种预支的嘲讽。对命运和"别人怎么说" 的那份蔑视,就在中指弹出,轻描淡写弹落戒指的那一瞬间轻松完成了。

十年以后赵宁静却颇费思量。车窗后的遇见,无疑问地是了,是那个朝朝暮暮想的人了。赵宁静坐在车窗后面痛哭,却终究没有跳下车去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相认。再怎么不爱,对"既嫁" 的体认却是清楚的。这一回赵宁静没有摔门而去,而是在过后独自到戏院徘徊,等待那场重遇。这个举动里无限沧桑,既是隐忍也是不甘,既是追寻又是妥协,既是成全也是破坏,说是世故圆滑,却又天真烂漫。

十年。十年能做些什么?真的没有概念。
对赵宁静来说,活着就是等待,等待"再见爽然一面" ,对林爽然来说,十年可能似一个无穷无尽的泥潭或深渊,而他一直"沉下去" 。赵宁静或许有机会成为他攀援上去的着力点,但或许,是赵宁静逼得太近令他只想逃避,或许,他只是"无法面对" 。但这个"无法面对" 的男子,却又一场一场地去看"婉君表妹" ,在夸张文艺的对白腔调里,追忆抚顺皑皑的白雪,他和宁静在元宵夜的街头怄气,未婚妻手上抓着刚买的糖葫芦追在后面。

赵宁静在香港出场的第一个镜头,脸容就徒地沉静了下来。有了年纪的人都是这副表情,平淡,麻木,目光深远,或者混浊,或者令人不知就里。两只浅浅的眼圈,一身规矩典雅的旗袍,梳起的髻,不紧不慢的动作,温柔婉转的声线,高跟鞋走出来的笃定,女人就这样疲倦地老去。笑得越来越少,哭过了也能表情镇静,晚归有合理的借口,谎可以不慌不忙的撒,同时手上做着其他事情。男人也是一样,想挽留,先拉住右手,放开,再拉住左手,还是放开。两个人在黑下去的屋子里对峙片刻,彼此心如明镜。纵使相逢,纵使相逢又如何。即使不是尘满面,鬓如霜,也是互不相识了。却遗枕函泪。

爽然一走了之是对的。他又能期待什么?有时候,沉沦也是一种快乐,舒舒服服地躺在烂泥堆一样的生活里,完全放弃,完全听天由命,未尝不是种幸福。诺大把年纪了,落泊了十年,你叫他如何从头拾起,你叫他怎么振作。励志的话都是别人说着玩的,他岂是不知道自己。走吧,走吧,不带走一片云彩,最起码他是有骨气的,沉下去就沉下去吧,但是,"我不要你跟我一起沉下去" 。

其实赵宁静恐怕也老早已经"沉下去" 了,只是女人的"沉下去" 和男人毕竟不同。但终究,他们只是"沉下去" ,就象所有的人一样,疲了,绝望了,但还是生活着,一直过下去。既不会毁灭别人,也不会毁灭自己,因为毁灭需要太多热血。有热血的年代,过去了。十年,一切都老了,包括春天的梨花,宁静的容颜,包括抚顺的大雪,和深夜雪地上旋转的小小风车。


 4 ) 烟雨红颜。

《烟雨红颜》是刘德凯指导的片子,周迅与张信哲主演,原来的名字叫《停车暂借问》,改编自钟晓阳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东。在沈阳乡下温暖的冬日里,单纯无忧的赵宁静初遇已有未婚妻的表哥林爽然。两情相悦而忧患自此始。宁静从家里逃出来,去鞍山找爽然,母亲去世之后,她更是把爽然当作自己的依靠。然而终究遇上了爽然的未婚妻。宁静大病一场,在病中结识了熊大夫。误会迭起。等到真相大白,宁静已成为熊的未婚妻,爽然也孤身远去美国。宁静狠声发誓,她一定要好好活着,在有生之年,才有可能再次遇见爽然。只是为他而活着。终于在上海重遇,可都已不是当年的自己。即使宁静心甘情愿陪着爽然沉沦,也不过物是人非事事休。爽然再次选择离开,留给宁静无限回忆,甜美而哀伤。


外界评论这部片子是“反琼瑶式的言情片”。我想,也许是因为它的哀伤与欢喜都是淡淡的,并不张扬,一直郁在心里。即使有一天,爆发出来,也不会歇斯底里。说到底,忧伤与欢喜都是他们自己的,与旁人无关。或许也有叹息,但那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叹息了。


整部影片笼罩在一股淡淡的忧伤之中,有张爱玲小说中那样贵族气息的惨绿,纵然有欢喜,那喜悦也不过是星星点点,稍纵即逝。譬如庙会里爽然买给宁静的素白风车;譬如雪地里宁静织给爽然的天蓝围巾。它们都是对那些喜悦的见证,只是经年之后,物是人非事事休。那些过往的欢喜,全都化为无能为力的怅惘,仿佛春天的雨水,落在小溪里,散开了。更多的,是在现实与梦想中犹豫,在猜忌与信任中挣扎,在爱与被爱中选择。爱情故事不过是两个人在一起制造困难,排除万难的过程。宁静与爽然也是如此。他们与皑皑的白雪,依依的杨柳,一齐构成了这部电影里悲伤的色调。与众不同的是,那样悲伤的感情,在片子里是内敛的,欲说还休,就仿佛红酒一样,要慢慢的品,才可以感受到它的内涵。是一种意犹未尽的美丽。


很喜欢影片的配乐。清冷的,并且澄澈。好象山涧的流水,缓缓经过心田。电影开场就用了单纯低沉的清唱,应该是周迅的声音。只是简单的旋律而已,如同儿歌,却给人无可名状的哀伤。也似乎暗示了这个故事的基调。音乐响起的几次,宁静已从初遇爽然到误会横生,最后,在上海古旧的房子里,她静静地听爽然说“我不会再回来了,我不要你,陪着我,一起沉。”是那样优美得如同风笛的音乐,却联结这般哀婉的 故事。似乎这音乐也已经陪着宁静与爽然的心,一起慢慢无怨地沉沦下去了。


喜欢周迅饰演的宁静。单纯倔强的女孩子。因为深爱,所以几次从父亲身边出逃,没有想过,前方的 路是怎样崎岖艰难,就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未知的世界。也并不介意世人的眼光,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心。是那样炽热的爱,才给了宁静在爽然离开之后,活下去的勇气。因为只要宁静还活着,她的情感就不会变化。她是坚信爽然一定还活着的,纵使有意外和不幸发生,爽然也依旧活着。活在宁静的心里。一直忘不了那样一个细节:十年后上海美琪大剧院门口,宁静透过车窗看见落拓的爽然,被人推搡着,摔倒在墙边。眼泪从宁静的眼眶里不断涌出,滑落。她用手捂住脸,呜咽起来,像受伤的小兽,让人心疼。十年光阴,只是证明,爽然已经成为宁静生命中的一个部分。根深蒂固,不可动摇。于是宁静开始找寻她的爽然。每个晚上,她都在剧院里,看一个女子哀怨地对哪个俊秀的男人说“带我走吧,,我要跟着你”,一如宁静最想对爽然说的话。她一直都在剧院里等待爽然的出现。虽然知道,爽然与自己,都已经不是当年的自己,可是依旧要等下去。那是宁静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她再不愿意,只是一个转身的时间,而错过原本极可能属于自己的天荒地老。宁静就是这样,怀着极大的爱,执着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幸福,毫无怨言。


并不喜欢爽然。他与《十八春》里的世钧相似,是个极其隐忍软弱优柔的人。约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是并不说出来,情愿眼看自己失去没,包括心爱的人。他什么也不对宁静说,从来没有说过“我爱你”之类的话,也不对宁静说他的忧伤与烦恼。哪怕宁静负气地冲他喊“我就这么不配与你分担吗”,他也选择沉默不语。就这个角度而言,他们的悲剧是爽然一手造成的,并且因为他不知道,随意更加可悲。


仍旧是喜欢这部片子的。仿佛在品一壶香茗。讲述了如此美丽动人的故事,纯粹得看不见杂质。


爱情是可以排除万难的,只是万难之后,还有万难。

 5 ) 果然有的书不适合拍电影

看完书后试试看会不会有电影,果真有。
自认为导演演员选得不对,周迅有灵气,但书中的宁静自然比她多一些说不出来的味道,在电影中,没有找到。
张信哲的声音是败笔,而且爽然不应该更瘦更高更有主见的样子吗?在电影中还是没找到。

读书的时候,读到爽然心中有离去之意,收拾行李,要求宁静留宿一晚时,那时内心是很悲恸的,在电影里,少有这种心疼的触觉。
也许,是被张信哲的声音打破了什么。
正如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破。

不过,片尾曲倒是可以的。

算是看过。

 6 ) 这部片子的美,在那儿,却要有缘才看得到

实在是很简单的故事:少女宁静和表哥爽然爱上了。
开始,爽然顾虑他订了婚。
后来,爽然顾虑他破了产。
十年后总算在香港偶遇了,爽然又顾虑他已沦落,选择一个人远走美国。
导演是存心把一个简单纯粹的故事再往淡里讲,总的来说是成功的,喜欢不喜欢会不会触动,要看看电影的人自身的心灵状态。它的美,有缘会看到,无缘会觉得单调,但真的是在那儿的。

电影开始时宁静脸上那小孩般的喜气和任性,也许只有当时的周迅才表现得出。那不只是单纯,而是什么都没经历过的人,对完整和美好的信心与憧憬。听人提起母亲的病,那扫兴,也是小孩才会有的。虽然担心着,总以自己什么都没经历过的人生经验相信不会吧,不会吧。讲的就是这样情怀的人的爱,人生只如初见的爱。
她母亲还是死了,只有白色,白色的雪原,白色的送丧队伍。不过是一个只有风声和脚步声的画面,她也不过就是送丧队伍中的一人。如此冷静的记述一个完整的世界开始了一点点的破碎,却没有玩酷的刻意,因为影片真诚纯粹的态度,那记述有若国画中的留白。
觉得这部片子最好的地方,在那些留白。让影片似在记录,又似在回忆,使得宁静少女时代影片闪亮、纯粹的画面,不是矫情的唯美,而是真实——那是回忆里用放大镜去看的青春:
她坐在火车上,金色的东北落日闪在她晶透含泪的眼中,象一颗小小的太阳。她刚爱上爽然,刚体验到无法说服固执的爱人的委屈,一切还正在发生。
她问他一座桥的名字。他说没有名字,一些责任就不用负,以为她会默契的沉默,她却一定要追问:“比如说呢?”于是只剩下鸟叫声,两个人并排坐着,看不远处,一座无名的桥,青灰色。
剧情的彩头应该是在后半段,难得的是平淡得近于真实生活的前半段拍出了意境。刚刚开始讲述,就又戛然而止,尤如两人少不更事的爱,让人生出会过去的怅惘,不多了的痛惜。

这部片子,不是关于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是关于一些被遗忘或不屑的东西。再复杂的故事,再简单的经历,刻骨铭心之处,不在于来自什么事,而在于怎样去讲述,是否去体验。

导演刘德凯在这之前还拍过一些按普通标准可称前卫的剧集,如改编自张大春魔幻现实主义名著的[将军碑],获金钟奖的[少年死亡告白]等,拍得很不错。是的,我就是在说那个演琼瑶剧演得挺成功的刘德凯。我现在却觉得这部在2000年大家都唯恐不前卫时拍的片子,其实在当时是另一种“前卫”。

 短评

鄙夷片中躲躲闪闪欲言又止的男人,她一直都是跟你了,即使跟着你沉。你却连接纳的勇气都没有

3分钟前
  • 禾恍恍
  • 还行

还行,张的演技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4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女人选择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6分钟前
  • 黑天使
  • 力荐

小时候看的,隐约记得迅坐在爱人车后甜蜜的模样。记得那时记住了停车暂借问这个回味十足的名字。

9分钟前
  • 还行

周迅的嗓子+张信哲的嗓子=导演很有想象力

14分钟前
  • 大羊兔子
  • 推荐

原著不错

16分钟前
  • v...
  • 还行

周迅那时候可真灵

20分钟前
  • 大沐
  • 还行

小说超好看哦!电影拍的还不错。

21分钟前
  • 有多远走多远
  • 推荐

可惜了哲仔,里面的表演简直可笑

24分钟前
  • 阿苏
  • 较差

像你这样的人,我是没法子帮你提起来的,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你一块沉。其实我对你的感情,本来就是自暴自弃的。 原来以为,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天堂。而现在,我才知道,只有心跳的地方,才是故乡。

26分钟前
  • 苏晓矛
  • 推荐

电影对原著《停车暂借问》有所还原,但书里那种收敛而典雅的风格很难表现,人物激烈、文字淡然,奇特的冲突感。@刘恩凡 @金马洛 要不要我们做一期#书影同读#,来探讨探讨呢?也许是选角(周迅/张信哲),也许是镜头?

29分钟前
  • Danys ┇┇ 蓄须专用
  • 还行

阿哲演的

31分钟前
  • 薇拉
  • 力荐

阿哲演的林爽然弱爆了,刘大导演就这么吝啬不给找个配音吗。三宝的配乐很出彩,迅哥儿是演什么灵什么

33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还行

我记得我为了阿哲还专门找来看,以一个歌手来看,他演得不错啦

35分钟前
  • 茄汁沙丁鱼
  • 还行

取景大氣,但故事無聊,像沒啥人生經驗的人編的,設定還頗似《幾度夕陽紅》(鍾粉別生氣啊)。選角失當,周迅雖好,男二邱心志卻完勝男一張信哲。讓人出戲的點不少:女主在病床上的濃妝,熊醫生和表弟咖啡館密謀的模糊焦距,以及時代不符的《婉君表妹》電影、「美丽日記」和「般咸道官立小學」牌匾!

39分钟前
  • 侯二六
  • 较差

周迅美极了

44分钟前
  • ==
  • 还行

传统的爱情悲剧的套路,张信哲有点囧

45分钟前
  • 沈大元
  • 还行

停车暂借问

49分钟前
  • 哪吒男
  • 较差

遗憾的是爱情??

50分钟前
  • 海盗格格
  • 还行

钟晓阳《停车暂借问》电影版。迅哥美。

52分钟前
  • 朽木立夏警部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