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天空

第22集

主演:魏子,杨常,若曦,孙昊,崔杉,韩萱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9

 剧照

仰望天空 剧照 NO.1仰望天空 剧照 NO.2仰望天空 剧照 NO.3仰望天空 剧照 NO.4仰望天空 剧照 NO.5仰望天空 剧照 NO.6仰望天空 剧照 NO.13仰望天空 剧照 NO.14仰望天空 剧照 NO.15仰望天空 剧照 NO.16仰望天空 剧照 NO.17仰望天空 剧照 NO.18仰望天空 剧照 NO.19仰望天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格鲁吉亚的诗电影

看过《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大抵会有答案。

电影片名就是一句不折不扣的诗,在长达150分钟的内容里用日常生活的细节来书写一个奇幻诡谲的爱情童话。这不是什么影坛前辈导演的最新力作,而是年轻导演亚历山大·科贝里泽的第二部长片作品,入围了今年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并获得影评人费比西奖。 这位格鲁吉亚导演能否成为一位电影诗人还有待观察,不过整部作品的确与传统的叙事电影有着极大的差别。一开场利用人物身体局部特写的镜头画面来描写一见钟情的男女主角,相当新颖和亮眼。其次,说书人口吻的画外音贯穿全片,承担了一部分的叙事功能,感觉像是观看黑白默片上的字幕卡似的,这种“有声字幕卡”不断提示情节接下来的走向。

▲具有时代氛围感的灯光色彩

此外,导演在色彩打光和配乐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极力渲染出时代氛围感,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片中采用了90年世界杯的主题曲,一下子勾起了遥远的记忆,同时情节中却又不断出现阿根廷球王梅西的名字,故意虚构了一场不存在的球赛,模拟出万人空巷的情景,两个不同年代的氛围交织起来给人一种错乱的历史感。这种混淆时空的手法在德国导演佩措尔德的《过境》里令人惊艳了一把,在此无疑彰显出导演对足球和梅西的钟爱。 也许这些美学手段足以让观众沉醉于这个奇幻故事里,不过,这些手段也在不断弱化叙事,使情节变得愈加抽象化。开头抛出男女主角受诅咒而易容的悬念,这对恋人究竟能如何找到对方延续感情呢?我当时想象出很多种可能性,其戏剧化程度足以变成一部好莱坞爱情喜剧。然而意外地,剧本根本不屑于类似的戏剧化套路,而是极力淡化两人重新面对和相处的过程,画面上尽是城市街景、富有诗意的空镜头,又或者是爱看世界杯的狗狗,用诗意画面取代叙事。

▲中了魔咒的女主角

再加上导演亲身上阵的旁白声音,抹去了不少男女主角之间的对白台词,使人物塑造缺乏力度,像是轻飘飘的纸人,间接令爱情线变得单薄。于是,剧本不得已在中段加入一位导演找寻几对情侣进行创作的情节来补救,这段充满迷影意味的设计最终破除了男女主角身上的诅咒。 影片足以彰显出这位格鲁吉亚新导演鲜明的作者风格,相信也是讨好影评人欢心的原因。不过,他更在意的是足球和这座城市,甚至是电影,而爱情故事仅仅是一种点缀,在宁静的生活长河里偶尔泛起的浪花。

 2 ) "有哪一个地方不发生美妙的匪夷所思的事情呢"

说实在的 我需要一部这样的作品

假设每一部电影都是有性格的 那对于近期很浮躁的我来说 这部电影就是适合的 是作为平息浮躁的媒介出现的 于我而言 它是那种讲了什么故事不重要 但是安安静静沉浸其中 平和地看完就好的电影

重要的是"感觉" 你在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

比如我不会去探究瓦尔迪和默茨卡拉两只狗狗相约去看世界杯开幕式这件事情 导演想表达什么 探究现实与奇幻在影片中的关系等等 这些我都不会去做 看到这类情节我丝毫不会怀疑和试图去做出解释 而是认为在导演塑造的影片世界里 在格鲁吉亚的库塔伊西 这件事情就是不突兀的

比如有路人来借鱼线还是什么线 他们玩着线笑的很开心 这份开心感染了男女主 当下的我看到那几张笑脸 即使在屏幕之外也被感染了

比如店老板和男主一起去搬东西的时候对于是否把蓝色的一面放到下面而有了不同的意见 但是彼此平和地沟通 "我会重视你的意见 也许是我错了 但也许是你错了 我们可以一起在看看" 如果世界上的每份沟通都能像这样该多好呢

还有一个情节是 有几个人来买冰淇淋 但是要等上一个小时 但是他们愿意等 当下的我想到的是 我也会愿意等 不仅仅是一句空话 而是在无数次的选择里被证实了的我的选择 在那一刻也意识到了 我想要找的同行的人 也是会选择"愿意等"的那个人 这个决定背后蕴涵了数不清的生活态度和选择 你很难通过众多线索去辨别 但只要把ta置身于这种情形下 ta的选择便会告诉你所有的一切 即使不延伸那么多 为了美食我总是愿意等的 这个美食不仅仅指好吃的食物 还有生活里许许多多美好的得到了/做到了就会让我快乐让我感到值得的事物 因为这一份情绪对于我很重要 不是别的随随便便的替代品可以打发的

 3 ) 一个抒情的童话故事,提醒我们电影可以是任何样子

本文首发于《电影书写札记》,图文版

作者/ David Ehrlich

翻译/ 鞘翅目

电影真的可以是任何东西,亚历山大·科贝里泽(Alexandre Koberidze)的这部抒情且不可言喻的浪漫之作——《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在其150分钟片长的迤逦中,几乎无时不刻提醒着我们这一点。

开头的一个关键场景因其体现出了这种魔力而引人注目。一个叫乔治(Giorgi Ambroladze)的足球运动员和一个叫丽莎(Ani Karseladze)的知识渊博的年轻药剂师刚刚在格鲁吉亚古城库塔伊西 (Kutaisi) 的里奥尼 (Rioni) 河畔享受了一次极为兰斯莫斯式邂逅(Lanthimos-esque meet-cute)。我们只看到了他们膝盖以下的互动,或在从很远处拍摄的夜间长镜头下,这些人物看起来像黑暗中的光点。但影片中毫无感情的叙述者(由科贝里泽本人配音)向我们确保了他们的共同情感,虽然他们都将得到诅咒,只因真爱永远不会轻易寻得。

监控摄像头、雨水沟和风都发出声音来警告丽莎,第二天早晨她将以不同的身躯醒来,然而,过往汽车的喧嚣马达声使她没有听到最重要的细节:同样的邪恶之眼也将目光投向了乔治,这意味着他也将变成另一个人。这两个可爱的年轻人将如何在他们预定的第二天晚上的约会中认出彼此?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是否坐在未来此生最大的幸福对面,还是会在走过某座连接城市的木板桥时与幸福擦肩?多么可怕的命运啊——它揭示了醒着的生活是一个了无生趣的童话。

当然,第二天早上醒来时的乔治和丽莎由不同的演员扮演(分别是Giorgi Bochorishvili 和Oliko Barbakadze ,都是天生银幕脸,或许好看的邪恶之眼看起来会比其他人更善良),但交换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如何为我们呈现这一变换。当老丽莎躺在床上时,科贝里泽的声音指示我们闭上眼睛,直到我们听到睁开眼睛的信号——屏幕上甚至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倒计时。

这一镜中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变化,丽莎没有动,但这并不重要。没有突然出现的CG特效或任何形式的低保真处理、冈瑞式的身体互换 (Gondry-esque body swap) 。相反,这10到15秒的时间突然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电影潜力,它只可感知而不可肉眼所见,正如科贝里泽教会我们如何观看他的阳光诗电影,关于世界的真正魔力如何总是不可见的。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我们看见了什么?"听起来像是那种只有评论家才会喜欢的难以捉摸的艺术电影,也可能是评论家拒绝的那种,在特殊节点和影展桂冠的外衣下包裹着廉价多愁善感的娇贵引进片。但事实是,科贝里泽这部俏皮的第二部长片作品不属于上述中的任何一种。主要是因为他对这两种类型都不关心(他的处女作,篇幅更长、形式更不稳定的《夏日不再重来》,更倾向于前一种类型)。它不紧不慢但引人入胜——激动人心又简单直白,并且总是像流经它的河流一样容易跟随。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我们看见了什么?”永远不会忘记丽莎和乔治(两人都因为诅咒而被迫离开他们的本职工作,并在市中心找到了离对方更近的低薪工作),但它几乎完全避免了与他们古怪的浪漫喜剧困境相关联的典型起伏。取而代之的是,科贝里泽将他们的处境作为观察库塔伊西 (Kutaisi) 全貌的透镜,从当地的恶作剧者到痴迷足球的本地小孩,甚至该地区被忽视的流浪狗——都有他们自己喜欢的球队。前一分钟,我们关注着丽莎受雇开关冰淇淋机的体育酒吧里的无能老板,他买了一台投影仪来放映世界杯,但不知道如何把它放在远离眩光的地方;下一分钟,我们看着一个打错的球顺着河水漂流而下,科贝里泽的旁白叙述反映了现代世界的外围恐怖,以及在这个充满悲剧的时代,制作这种充满活力的艺术的所谓不负责任。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我们看见了什么?”除了时间和城市的隐秘节奏外,它什么也不遵循,而是用它的每一根纤维来倾听。人们走来走去,法拉兹·费沙拉基 (Faraz Fesharaki) 用天鹅绒般柔软的16毫米摄影机镜头放大了一切美妙的事物,当午后的阳光在树木之间划出小宇宙时,电影本身也变得像它的观众一样敏锐有活力。两位纪录片制作人(由导演本人的父母扮演)在为他们关于现代爱情的电影寻找50对不同夫妇进行采访时进进出出,即使他们只计划用其中的6对。

有一次,一个过于急切的选角助理让陌生人假扮情侣,以达到她的选角配额,却没有意识到在镜头前奉献一段假的恋情可能足以让它成为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意识到科贝里泽散漫音调的诗歌围绕着乔治和丽莎,只因为他们的寓言式的错失联系如此完美地体现了我们每天都能在周遭看见,却又花费一生的时间去找寻的那种奇迹。

由于太过分散而无法成为一个爱情故事,由于太过内敛而无法成为一部城市交响乐,由于不够说教而感觉像一部论文电影,《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逐渐融合成一种抽象的田园浪漫——它发现了我们周围一切事物边缘的浪漫,并以电影中不能承受的轻盈感将其捕捉下来,我们知道我们永远无法用肉眼看到它。在其他情况下,乔治和丽莎只是两个被迫在他们永远无法离开的城市里做着烂工作的人,但在这里,我们以一种神秘的敬畏感看待他们,而这光凭我们自己是创造不出来的。

科贝里泽能够让你进入一种接受的状态,因为他没有试图教给我们任何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也没有用任何可以在灯光亮起时带走的东西来提振我们的心;他兄弟的圣丹斯音乐随意地响起,仿佛不知道该在哪里锦上添花。这也是这部电影轻松魅力的一部分。"当我们仰望天空时,我们看见了什么?”可能需要很大程度的耐心,因为它从不打算以任何形式的震撼回馈观众,但科贝里泽知道它的咒语——同样施于乔治和丽莎的咒语——只会持续同电影一样长,因此它也让我们安心地度过这段甜蜜时光。

原文链接:‘What Do We See When We Look at the Sky?’ Review: A Lyrical Fairy Tale Reminds Us Films Can Be Anything

 4 ) 丽莎和乔治每天见到彼此,然而,他们一直在寻找对方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拋開書本”。

这是一部有点“致幻效果”的影片,很多人看完后,几乎想要住进片中的格鲁吉亚古城,导演用了大量长镜头,记录不同年龄的孩子,等好友一起去看球赛的狗狗,热门的球迷聚集点,桥梁,河流,露天咖啡馆,冰淇淋店.....

这也是一个拒绝程式化“浪漫主义”的爱情故事,男女主角在初见后遭遇诅咒,换了脸,失去各自最擅长的能力,由此开启长长的失落和寻找之旅。“失落”是隐在私人空间的,在公共场所,Lisa和Giorgi仍维系著表面的平静,承受著诅咒造成的后果。

整部影片是“反煽情”也拒绝“戏剧化”的,如果是一个习惯于观影过程接受强刺激,或是期待被催泪,被戳中笑点,这部影片的效果可能是催眠。观影中,我唯一找到的“高浓度的”、“有情绪的”句子出自中间部分的一段旁白——“丽莎和乔治每天见到彼此,然而,他们一直在寻找对方。”(Lisa and George see each other each day. But they are still searching for each other.)

我很喜欢这句旁白,也许因为它符合我当下对于“爱情”的理解,或是纯粹由于它文字表达上的美感。我也很爱这部“想要说很多”同时又大量留白的影片。

如导演在影片自述中所说,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爱情)电影学习接吻的。我也意识到我过去“不接地气”的浪漫主义,很大程度是被诸多爱情片“启蒙”的。我(们)太过追求“戏剧化”的情节,以致有时难以忍受高浓度/重口味影片之外“平淡”的日常生活。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提供另一种进入电影/真实生活的视角:如何从“日常”出发,抵达不平常?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what do we see when we look at the sky?

采访:梦卿

导演:亚历山大·科贝里泽 (Aleksandre Koberidze)

翻译:Miranda、梦卿

校对:梦卿

Q: 在这部电影里,有一些情节像是个人对童年记忆的追忆。有趣的是,当一个人渐渐长大,他对童年的记忆也慢慢退化消失了。似乎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欣然地接受了这样的事实,没有人质疑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请问你为何设计这样的情节呢?

A:好的。其实,我所记得的童年发生的事情屈指可数。现在看来,那些记忆没有完全消失,只是少之又少。但是,当我想到,某些在过去好几代人身上发生的事情,我又觉得这样的记忆越来越少了。这是一种持续在消失的东西,一方面来看,对一些事情的记忆随着时间流逝而消散,是伤感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我认为它很糟糕。所以,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实现的话,至少在电影里,我尝试给这一部分(童年记忆)留白。

Q: 我发现,电影中有很多长镜头是在河边,桥上,当地市民喜欢的地方拍摄的,而不是在库塔伊西(Kutaisi)那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我想问一个关于这取景地点的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完全在库塔伊西拍摄这部电影呢?你如何看待这座城市?

A: 虽然今天的库塔伊西,只是格鲁吉亚的一个小城市,但对我们(国家)来说,它的地位却是非常重要的。库塔伊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许多对格鲁吉亚影响深远的事件都是从库塔伊西开始的,我们的政治、很多重要的人物都生于库塔伊西。所以,库塔伊西是一座有着辉煌过去的重要城市。但我并不了解它现在是什么样子。所以,我怀着好奇心,想去那里看看,了解一下库塔伊西现在的情况。

因为它的辉煌历史,库塔伊西这座城市给人很多的愉悦,几乎每一栋房子里都曾经住过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曾经发生过重要的事件。这也是一座非常热情的城市,从抵达这里的第一刻起,我们就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好客。所以,库塔伊西总体上让我感觉轻松惬意。接下来,我们(剧组)需要去建立一种尊重,需要用心去感受和理解这座城市,不去过多地打扰这座城市。

Q: 所以库塔伊西不是你的家乡。你只是选择了探索这个地方,并在这里拍摄这部电影。

A: 是的,这不是我的家乡。但我的祖父母住在那里。

Q: 我想知道,这部电影是如何诞生的,是先有这个故事,还是先有关于这座城市的灵感?观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真切地感觉到,城市本身也像是一个角色,一个其他所有人都在渴望的角色。你是怎么找到影片第一个画面的?我觉得,当你拍出这部电影,无数的可能性都被打开了。

A: 拍摄这部电影,我首先是有一个想法,一个关于“换脸”、关于改变外貌的故事。但我的初衷还是拍一部简单的电影,拍摄地是库塔伊西这个小城的市中心,集中在一个地方拍摄。

当我们来到库塔伊西后,我们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在那儿生活,之后才正式进入拍摄。拍摄过程中,几乎每天剧本都会有所改动。有时候,我们遇到了某个人,我突然有想把他或她加入到电影中的想法;或者我们看到了一条我们想拍摄的街道,剧本的场景也随之改变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是在一两个地方拍摄,但到了最后,变成了一部发生在整个城市的电影。

Q:我想知道,这部电影为什么某种程度上给人一种有些“超现实”的欢愉感?影片开始不久,就有两只街头流浪狗,相约去看足球世界杯,像这样带有这浓厚童话色彩的桥段,在全片中有很多。你是如何去把握电影真实感和“可爱桥段”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的,如何确保整部影片不会给观众过分甜腻的感觉,也不会让观众觉得这纯属导演用来唬人的炫技手段?

A: It's Something that could happen. But I followed my intuition, in in my last film, I tried things like this even more. And somehow it worked. It didn't went into the direction of being too sweet. On the other hand, I always think about how to break it somehow? Because if all the films tastes like this, then it's will become too sweet like a Candy. But there are also moments which are different, which are sometimes harder or which are confused a little bit, or which are very everyday life things. So, I think there has to be some balance, and it is an intuitional thing.

Also, it’s the same thing with music. Sometimes I know there are things where and when it becomes very romantic or very sweet. And then while working, we were saying, “okay, maybe the next thing we have to it’s a very different, because we need to break it, and to go the other direction.

我认为,你说的这种甜腻感,是观众可能产生的感觉。但我选择追随我的直觉,在这上一部影片中,我甚至更大程度地尝试去营造这样的感觉,并且我发现,这种跟著直觉走的做法是行得通的。其实,整部电影并没有往太过甜美的方向发展,而且我在拍摄的过程中总是在想如何打破这种甜美可爱的感觉。因为,如果一部电影纯粹只有这类“童话感”,它会像糖果那样太甜了。不过,影片中也有很多打破童话的时刻,有艰难的时刻、有困惑的时刻,也有日常生活中关于各种琐碎小事的时刻。因此,我觉得我的影片需要抵达某种平衡,但那是一种直觉的东西。

配乐/声音部分也同理,我也试著在配乐上实现平衡。有时候,在某些场景下,特定音乐会给人非常浪漫,非常甜蜜的感觉。但是,当我们处于这种感觉的时候,我会说,“好吧,也许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采用完全不同的音乐,我们要展示非常不同的一面,因为,我们需要打破当前的感受,探索另外的方向。”

Q: 整部影片中,几乎没有令人不适的情节,整体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很多人说想要生活在影片描绘的世界,成为那里的一部分。为什么你选择创造这样一个没有太多戏剧性和冲突的世界?

A: 其实,原剧本中,有写道很多冲突。但是,当我们拍摄越多这样冲突性的情节,我越发觉得,真实世界已经有如此多令人愤懑的事情,人们对此充满不安;自然而然地,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情节拿掉,不在我的电影里呈现这些冲突。显而易见的是,政治环境影响着每一个人。如果在电影里继续重复这样的情节,我自己都觉得无趣。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每个人都对这些冲突有所了解。所以,我决定把冲突的部分从我的电影中略去。

Q:在影片开始,男女主角因为受到诅咒,容貌都改变了。他们也失去了自己原本最擅长的技能,比如女主角是个医学生,她却想不起来任何医学知识,男主角原本是一名足球运动员,他却完全不知道怎么踢球了。面对个人生活中的重大变革和打击,男女主角都表现得很平静,在我看来有些“过分平静”;他们似乎只是承受这样的改变,没有“发疯”,没有作出任何激烈的反应。并且,整个影片都呈现出这样的平静感。为什么你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去呈现男女主在经历生命中重大变故时的状态呢?

A:我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是,这只是我们能看到的部分。电影所呈现的是男女主角日常生活的一些片段,其实,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具体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或许也有歇斯底里的时候,但那只是当他们独自在家的时候才发生。而影片中只是没有呈现这部分而已。男女主角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他们用这样一种平静的状态,去掩盖私人生活里的重大变化,从而尽可能地不去打扰周围的人,或影响周遭人的生活,因为,其他人也有他们自己生活中的重大变化和打击。没错,对个体而言,这些变故是他们私人生活中的大事件,而他们选择尽量自己去承受和消化这些部分,至少,在公共空间,他们选择不去呈现这一面。

Q:所以,你更多的是展现主人公的公众形象(public image),而涉及到个人内在的精神危机,或者情感波动的部分,你选择留白,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和体会。

A:是的。因为这是非常私密的时刻,我想,在遭遇重大(外部/内部)危机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希望有一些不受干扰的独处时间。我觉得,给他们属于自己的空间也是一件好事。即使他们是虚构的人物,但是,如果我把他们看成是真实的人,我们还是要给他们私人的、私密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无顾虑地和自己共处。

Q: 我认为男女主角的“不作任何的反应”的“反应”是很有意思的,哪怕是一个震惊的表情也好,也是对重大打击的一种回应。在现实中,没有人会愿意被动地接受降临在他们身上的无法预料的命运,无论是好是坏。而在影片汇总,主人公却全然接受了,并且一如既往地过他们的生活,接受那些本不属于他们人生规划之内的工作,我认为这非常有趣。

A:也许他们是不接受命运安排的,也许他们在某些时刻也会变得非常情绪化。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人在遭遇重大变故的时候,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也许,在真实生活中,人们的反应和举止是很不一样的。人们可能会有你所说的那样“剧烈反应”。但事实上,没有人会知道,在面对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有什么反应;也可能,人们的反应就像电影里呈现的那样。我相信没有人会大声尖叫,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这很奇怪。实际反应很难预料,人的心理活动本身就是复杂的。

Q:影片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Lisa和Giorgi每天都能见到对方,但他们仍然在寻找对方”(Lisa and Giorgi see each other each day. But they are still searching for each other.”我很喜欢这句旁边。你是怎么想出这句话的?为什么选择这样一句话来描述他们的“浪漫关系”,或者说,这句话表达的更像某种对”浪漫主义的解构"(deconstruction of romanticism)?

A:我一直在寻找它,因为,我们现在聊到,我们几乎看不到演员的任何情绪表达。当你拍电影时,我认为,至少对于某些电影来说,注入一些情感成分是很重要的。 我知道,讲故事的人(即片中的“旁白”)所说的话,这一属于旁白的文本,是我可以借用的一种工具,用来在观影者身上激发某些情绪。有时,我会尝试这样的写作方法,尽可能简短,但一定要直抵人心,抵达大脑的情感部分,抵达观众的心脏。

和心脏的这个非常激动人心的部分一样。

Q: 如你所说,电影中的一些台词可以向观众传递一些情感。那影片中旁白/叙述者的作用是什么呢,或者说,旁白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我还记得,旁白部分有一句话是: “当警示音响起时,请闭上眼睛!”这是直接向观众发出“指令”的话,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我在想象,如果是在电影院里,在场的观众会按照这个命令闭上眼睛,还是会继续睁大双眼呢?和观众有一些互动与“对话”这个想法,是怎么产生的呢?

A:从一开始我就很清楚,如果我要去做一些严肃的事情,要探讨一些严肃的议题,那我可能要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来讲述。童话故事一般都是老人讲,孩子们们听;而且至少在今天的文化中,它需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我使用旁白的想法就是这么来的,我从小是听奶奶给我讲童话故事长大的,所以很自然地,这成为我认识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我希望观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感觉,你可以放松,边玩边听边看,觉得自己就像个被照顾得很好的孩子一样。但是有的时候,我也不想让观众完全沉浸在这样一种感觉里,被旁白所填满,有时候我们需要打破它,否则影片会变得太过甜腻。

Q: 你花了多长时间完成这部影片的拍摄呢?我发现,在你的电影里,你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电影摄影的语言,每一个呈现出来的镜头,都给我们(观众)带来某种惊喜的感觉;我想,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大量时间。当你在拍摄的时候,你是每天都在发现新东西,还是说一切都敲定了,每天早上醒来时,你已经知道自己要拍什么了?

A: 你说的两种情况都有。整个拍摄其实是一个在剧本写好的前提下不断发现新想法的过程。在实际拍摄之前,我们四五人的小团队一起去了库塔伊西。去的时候是2018年夏天,刚好是世界杯进行时,我们在那里待了将近一年,为电影做研究准备,所以开机以前,我们对想拍摄的场地点和事物就比较熟悉了。我们一共有差不多10天的时间来拍摄,对我们来说,时间是非常充足的,我们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去理解,也有时间用来放松,等待事情自然发生。原先的剧本在拍摄的时候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整个工作过程还是非常辛苦的。所以整个拍摄过程,我们一直“即兴创作”与遵循剧本之间寻求平衡,有时候,我们会说:“现在是时候把镜头转向和演员相反的方向了。”或者,我们可以拍摄一些计划范围之外的东西了。

Q:电影里,你也拍摄了很多人,比如“真实的人”(real people),他们都展示了生活中真实的面向,有人孤独地坐在公园里,有的人显得很快乐,这种手法有很强的“电影院观光客”的色彩(注:cinema-tourism,特地参观那些因电影或电视剧而火起来的特定地点与景点的游客,而类似这样的情节在这部电影里多次出现。你为何决定让他们在镜头下完全自然,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A:是的,对我而言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前些年,我拍过一些纪录片。一开始,拍摄真人真事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第一,这是一个普通人,他/她这不是在表演,第二,这也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她本身比电影能呈现出的东西要丰富得多,每个人生活中都有某些“戏剧性”的部分,且每个人生活里所携带的戏剧性都是真实的,这些比电影本身更辽阔,更重要。所以,拍摄非专业演员的“真人”变得非常困难。这也是我们这这部电影基本原则的缘起:我们不拍人的脸部(特写),只拍人的某个部分,比如人的背面,或者他/她的轮廓剪影。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避免过于私人化”的方法。(a method not to go too personal)这就是为什么,在我电影里露面的“真人”,我不会问他们“你是谁?”“你是做什么的?”这类问题,因为这部电影里没有试图去探讨这些问题。相反地,我们只想停在表面。在我看来,观察人的行为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观察那些看足球赛的人。但是,不拍摄他们的脸,对于摄影师来说是一大考验,因为当时的拍摄地有30个球迷,我们需要拍摄他们同时避免拍到正脸部分。

Q: 在原本的影片里,你插入了用镜头记录60对伴侣的“拍电影”的故事,影片里,被选择的60对伴侣中,有一些并不是现实中真正的伴侣,但片中剧组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还是选择强行把不相关的、非恋人的两个人拉进拍摄计划,每一对伴侣需要站在镜头前60秒的时间,以纪录片的形式被拍下来。这样一个“画中画”(电影里的电影)的拍摄形式,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吗,为什么选择这种表达呢?

A: 首先,我在寻找一些可以帮助这对伴侣(Lisa和Giogi)的东西,因为他们经历了生命中的重大变化,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周围也没有任何可求助的对象,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对于Lisa和Giogi来说,这是很无奈的时刻。因此我想,在电影里再拍一部探讨爱情主题的电影,或许对Lisa和Giogi有帮助。对我来说,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拍摄情侣的过程,和整个实验过程都是非常有趣的:你是可以感觉到,真心相爱的两个人对彼此的爱,你也可以感觉到某些伴侣之间并没有太多连结。这一过程是很关键的,如果你能从中理解某些东西,人与人如何互相关联,这对“伴侣”真正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最有趣的点。因为。即使讲故事的人告诉你,“他们是彼此相爱的”,你还是可以从他们的互动中明显感觉到,他们彼此无感。

Q: 那么,你是否觉得电影或摄影机,是像镜子一样的存在,它可以帮助被拍摄的伴侣或是外界,真正看到一段浪漫关系的实际 “状态”:他们是真的彼此相爱,还是更多地想要展示给外界“我们在一起”的形象。但是,有没有可能,有些人是在镜头前表演,而不是呈现他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关系?或者说,人们表现得很甜蜜,但其实生活中并不是那么恩爱的。

A:我觉得,两种可能都成立,他们在镜头前表演和呈现真实关系的状态都有。一方面,如果你回想至今看过的所有电影,在看之前,你已经知道他们是演员,他们在表演。但另一方面,有的时候,当你投入到剧情之中,你会自然而然地相信电影里的主人公是相爱的。这是我们看电影时经常会有的体验。当我们看到演员们扮演情侣的时候,即使我们知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相爱,但还是会沉浸在演员精湛的演技中,并被他们的感情所打动,甚至为他们的爱情而掉眼泪。在我的这部电影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也是相似的。这就是用电影讲故事的神奇力量所在。另一方面,作为拍摄者本身,我很清楚地知道有些是真实的人生伴侣,而有些不是。但我还是选择把他们都放在一起,这其实是我的意图的一部分,不仅仅是拍摄真实的伴侣,也选择现实中不是伴侣的人,临时组成“荧幕伴侣关系”,我只是想看看他们之间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但其实在某些时候,我也会在拍摄过程中感到不安。因为,当你把两个陌生人放得太近的时候,是非常亲密的做法。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有时候他们之间的距离太近,近到对我来说有些过头了的时候,我会反复地质问自己:“我是不是在做错误的尝试?”但好在每一对的拍摄时长只有一分钟,一分钟结束后,我会马上喊 "停!"

Q: 这有点像是以相机为媒介,在镜头前做实验。

A:是的。在拍摄这些(真实或临时的)伴侣的过程中,我的不适感越来越强烈。我问我自己:我究竟在做什么?他们是不是距离太近了?当我拍摄他们的时候,可能获得的信息量太大了,看到了一些我并不想看到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我原本打算在最终版影片中给每一对情侣一分钟的时间,但是到最后,我剪出一个比原版短很多的版本,很多原本是打算呈现情侣的画面,被纯粹字幕取代。所以,当你看电影的时候,你在“阅读”(字幕),肉眼可见的内容很少。

 5 ) Notes on 《抬头看天》

首发于 奇遇电影 图文版

如果不看导演科贝里泽的前作,或许能够把握住影片的手法,但一定理解不到影片的主题。这部电影非常之“可爱”,一方面是影片的剧情就像是一个古老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对刚刚一见钟情的恋人因为被恶魔之眼诅咒而被改变了外貌,无法认出彼此并因此饱受磨难的故事,有很多可爱的(童话式的)奇幻元素,导演甚至还有动用了无所不知、自我反射甚至打破第四堵墙的(童话故事式的)旁白叙事人(特别是开场警告女主角诅咒即将发生的段落,以及狗狗们看球的叙事段落);另一方面则是导演延续了前作中的“有声默片”手法,不少完全是使用默片技巧的段落(大都加上了默片风格的配乐),以及经常通过旁白而不是台词来讲述故事(作用类似默片中的字幕卡)。一方面利用身体局部特写的手法让我明确了他的参考系之一是布列松,另一方面整部影片的气质又很接近奥塔·伊奥塞利阿尼(或许还有一点米哈伊尔·寇巴希泽)的小曲子风格,有很多令人舒适的闲笔。

理解影片的关键,其实在于片中“PartII”的开篇旁白,这个童话故事发生在“世界杯的那个夏天”,但这次世界杯是虚构的,正如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一样——在影片中,拥有梅西的阿根廷队,在四分之一决赛踢出了5:1的大胜(这个比分在阿根廷的世界杯比赛中从未发生,是的我连这个都查了),并在决赛中3:1战胜对手,获得冠军。除去导演可能是个阿根廷球迷之外(虽说导演主要居住在德国,很可能灵感来源是2014年世界杯),世界杯所提示的,实际上是他在前作《夏天不再重来》中反复在段落开头旁白中讲述的“发生战争的那个夏天”(指的是2008年俄国入侵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战争)。因此Part II的开场旁白才会讲到“这段时间会被未来的人们认为是一段最暴力的时间,而我们同他们一样,无法理解巨大暴行发生时候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世界杯的记忆,结构性地提示的其实是对战争的记忆,而这种突如其来,没有逻辑的“诅咒”,也是“暴力发生时的日常生活”的前提。

当然,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也不妨碍享受这部影片,导演把格鲁吉亚古城库塔伊西的夏日,拍得非常美丽,而且影片还有一个特别迷人的迷影指向,最后是电影拯救了这对命途多舛,明明就在眼前却无法相认的恋人。我其实觉得影片的另一个创意来源是辛波斯卡的《一见钟情》,这个故事有时也会让我想起《向左走向右走》。

还有,闲笔好是好,不过影片还是应该再短一点……

 6 ) 格鲁吉亚爱情神话

会说话的监视器诅咒了一见钟情男女主人公,当我们和他们一起闭眼睁开的时候,他们换了张脸,即使每天见面近在咫尺也还是不认识对方;在一个虚构的梅西得了大力神杯的世界杯期间(2021年的电影精准预测2022世界杯也是有点牛逼哈哈哈哈哈哈哈);一群人在格鲁吉亚拍了胶片电影还上映了(豆瓣导演采访里提到电影中的城市里很难冲洗胶片)…听起来都挺奇怪的是但却都发生了,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这就是导演想告诉大家的:世上总有很多并没有意义也没有对世界有贡献的巧合和奇怪的事再发生,他就想拍下这些,发表这些,给大家看这些。

毫无疑问电影是私人的,意识流的,片段的,在之前的影评里也写到了这可能是近几年电影的一个趋势。我感受到了情绪和记录,也感受到了导演本人对于电影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在采访里提到的,他希望做一些“非主流定义下的电影”想要探索“电影这棵大树上的其他分支”。从他拍摄电影的意愿上来看,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

另一方面是镜头和美学,很有趣也很讲究,颇有一些情绪碎片的感觉。很多镜头都是非运动镜头,也有一些固定镜头推拉,这都让人有一种观察者的视角。静态镜头记录下的动态世界,很像是小时候在每页右下角画的小动画,翻起来有趣又新鲜。很多镜头都没意义但极好看,让你在沉浸欣赏的时候忘了这并不是有很强故事的电影。和《诗人》那种超现实的视觉冲击强的意识流碎片风格不一样,这一部更缓慢,更细碎,更细水长流一些,颇有亚洲审美的韵味在。

导演是一个极有童趣的人,可爱的互动和旁白,配合超可爱的格鲁吉亚文,就使得整个电影的童趣感和童趣感翻倍,看完我还笑了一会儿,觉得蛮好笑的。

我个人觉得电影是有点长的,2个半小时的碎片化书写,只讲了一个很小的故事,对于观众也是有考研的。我相信有人是会睡着的,有人是觉得无聊的,有人是会很爱很澎湃的,有人是会觉得迷惑的…但种种反馈也交汇成了一些的化学反应,让这个所谓没有“意义”的影片变得更有趣有意义。

 短评

默片与城市风情画降临到了新大陆,好奇地看着,如蒲公英般飘落到土地上,像小野狗一般撕碎整个空间——“诅咒”不就在于两主角几次偶遇时,镜头从未给到脸吗?当我们以为这只是虚构的魔法,直到第二天醒来,我们方知这一切仅仅只是走进一个城市的无限个入口中的一个。

6分钟前
  • TWY
  • 推荐

好的部分都在局部,但又过分沉溺于局部,对空间的有力塑造或是对细节的准确捕捉,都在漫长的演绎中消失殆尽了。旁白的一再介入,一方面剥夺了人物自我言说的权利,另一方面极大地破坏了情境的宁静,聒噪地把我挡在故事的流动之外。#MIFF2021#

7分钟前
  • 晚不安
  • 较差

连狗都可以爽约去另一家酒吧看世界杯,世间没有什么遇见是理所当然。关于邂逅、关于足球、关于电影的散文诗,导演是真的很爱很爱梅西...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导演怪可爱的,所以我真的很听话闭上了眼睛。

14分钟前
  • 身居地狱求杯水
  • 推荐

@第五届平遥电影节卧虎单元在一堆沉重的现实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对格鲁吉亚不大了解,诅咒应该是有基于历史事件,而不是简单的爱情故事。导演擅长出其不意地记录可爱一瞬,无论是人还是物还是自然,大量旁白的故事讲述,布列松式的瞄准局部,变焦的一些镜头很有印象,机灵的转场,默片式的段落及和观众的互动很有幽默感…通过对城市日常的细微记录,能感受到导演对库塔伊西浓浓的爱,一封沉甸甸的情书。很自然地想到了阿玛柯德,也明白了没有被被本片打动的原因正是人的缺失。导演在映后说自己出于对人的尊重导致不呈现私人的状态,但缺失不等于留白,还是会质疑这是举重若轻还是避重就轻呢?阿根廷是本届平遥的最大赢家,看的第三部对阿根廷表达热烈爱意的电影了

19分钟前
  • 吴邪
  • 还行

这座让人想生活在电影里的城市,叫库塔伊西(PYIFF字幕翻译为库泰西),是格鲁吉亚的第三大城市。影片让我想起十四年前,淘碟时代的西班牙电影,《在希尔维亚城中》。放映开头,导演录制了一段“你们看不见我,但我真的在这里”的PYIFF订制版问候视频,这个与电影知行合一的创意,已经值得给它加一星。它在事实意义上,打动到了我,疫情把活生生的人,变成看不见的鬼,外面的世界,被阻碍,被隔离,被化约为躺平、失败、不可理喻的危险地区。而这部电影,或者电影节的意义,恰恰在告诉我们,世界本来的样子。它还会以电影的样子存活,一直如是。

23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71st Berlianle# 主竞赛-费比西。9分,因为真的很讨喜还是打五星吧。被诅咒的恋人,要靠电影拯救;世界杯的那个夏天,狗狗们也会看球,而在电影里,拥有梅西的阿根廷队3-1获得了冠军。这部电影非常之“可爱”,完全可以翻成“库塔伊西童话”这样的片名,因为片子的剧情和叙事旁白都很像童话。导演延续了前作中的“有声默片”手法,不少完全是使用默片技巧的段落,能看出一部分视觉来源是布列松,影片气质也让人想起伊奥塞利阿尼。这个故事有些辛波斯卡《一见钟情》的意思,也会想到《向左走向右走》。不过政治层面的东西藏得比较深了……

27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放完一整首《意大利之夏》,让阿根廷和梅西加冕世界杯冠军,为了冰淇淋等待一小时,甚至是片前片后导演隐身版的短片,当然还有那个诅咒,以及会说话的树苗、监控、排水管,等等...无法抗拒这样自由恣意轻盈飘荡而「毫无用处」的电影,拍的就是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的奇思妙想和胡思乱想,足以让人忘记一切诅咒与戏剧性,只关注生活本身的流动。

31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有不少有趣的剪辑和“废笔”,比如有一些故意偏离剧情的、絮絮叨叨的调侃旁白,或者配乐先行、根据配乐节奏来剪辑,很多局部镜头、拉伸镜头、升格动作镜头、默片转场特效等。把静物和狗狗作拟人化讲述非常可爱。全片摄影都很注重自然光、轮廓光,画风有种暖洋洋的夏日田园小镇的感觉,淡淡雀斑的女演员都很美。会有很多影迷喜欢这片子,形式确实比较新颖,但就我的观感来说,还是有些太散太空了,又150分钟这么长,让人犯困。今年平遥评分最高的华语片和外语片,看到结尾发现,表达的都是对阿根廷队的爱,啊哈哈。孩子们都渴望拥有队服,永安镇编剧有好几件~仰望天空的导演肯定也是个好玩的人吧,平遥片头VCR都是导演出镜打招呼,这位导演拍个空椅子,说有时候人会突然消失,哈哈哈是个社恐吧!3.5

3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太任性了,以至于最后导演也不知道自自己怎么去解抛出的谜面。但艺术和趣味的直觉是让观众都看到感到甚至参与到的。阿根廷球迷身份和90意大利之夏记忆,还让他记忆的家乡库塔伊西,有了人狗共享的城市足球地理,和一届只存在于此片并献给梅西点世界杯。这甚至是奥塔·艾索里亚尼《四月》的无敌增强版。

36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84/100 #MIFF2021# 想到最近重新对阿巴斯电影的关注(虽然放在一起说起来本片还是显得繁杂),始终在追问电影为何物,其意义在何处。当我们观看教练指导球员时使用语言的方式是否看到了一些音乐性,然后我们就看到镜头被切到了下一场的歌唱,恍惚间我们重新问起自己起初在看什么以及最后看见什么?电影作为引导观看和聆听的媒介工具,指导我们在平凡中发现魔法、诗、童话及各种可能的音乐性。一切渺小的事物构成了我们是谁,哪怕从局部的身体入手,构成幻想的可能性与电影中才有的小型乌托邦,变焦则是一种非常可触的方法和隐喻,在当下的现实已被诸多因素如暴力和外在喧嚣的影响裹挟之下,重新认真观看变得尤为重要。#2022.09.25@蛋清放映#

37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魔法”,只觉得很多段落有点鸡肋...

39分钟前
  • 迷宫中的站起来
  • 还行

掺杂了魔幻元素的叙述和自由灵动的创作让整个小镇的生活都活了起来,诅咒爱情的“邪眼”,和女主说话的风,约着一起看足球的狗,神秘消失的猫,创作者对这一切事物饱满且动人的热爱,流动在每一个镜头和每一个音符之间,私人金熊pick!

4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D+/ 爱情从相遇中开始,还是经过无数的中介、从被第三只眼“看到”开始?一种经坦诚裁剪的、如透明迷宫般的叙述,但还是觉得一个半小时就看到尽头了。不明白的还是,指认关于“日常生活”和“灾难”之间的断裂有何意义?创作者对这个问题是完全无力的,不知道提出来干嘛……但我们又显然不会对《花样年华》的结尾提出这样的疑问。因为王家卫不会把“日常生活”当做一个彻底真实的平面,他只会假意浸入其中,然后通过虚构到真实的突转,揭示出其瓦解的、摇摇欲坠的命运。

43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

46分钟前
  • .幽浮
  • 力荐

很难代入电影本身导致观影体验的疲惫,爱情元素成为影片可有可无的一个符号,一切又都没有服务于故事本身,导演彻底打破观众对情节和影片节奏剪辑的预期,观影体验堪比拆盲盒,所幸格鲁尼亚风光甚好,交响乐的滥用更使其成为了完完全全的旅游宣传片。初次见面资料馆and小夏😚

51分钟前
  • 岁月静好卷卷猫
  • 还行

啊来自默片时代魔法电影,写给库塔伊西的情书,一个连狗狗也热爱足球和电影的城市,有解开所有恶毒诅咒的解药。

56分钟前
  • 江声走
  • 推荐

柏林遗珠,前60分钟清新出奇如魔法。你必须承认,即便在地球已经被航路和交易腐蚀得密不可分的今日,世界上有些角落仍然自顾自地流淌着另一种速度,仿佛喧嚣和变迁都未曾存在过,容得下一个属于秘密的夜晚:咒语之中,邂逅以后,幽会以前。

1小时前
  • 白斬糖
  • 推荐

4.5,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去楼下买了啤酒烤鸭,这样的片子值得用最舒服的方式去看

1小时前
  • 阿树~
  • 力荐

很新鲜的观影体验,这样的电影电影出现在主竞赛单元,还是挺特别的,放在戛纳估计会是一种关注吧。它有点像有情调的默片,导演将声画间离,大量的第三人称旁白配上大量的小镇生活细节,用靠音乐、旁白和日常重塑一个理想化的奇幻小镇爱情故事。这部电影可能会像《索尔之子》当年那样,影响未来几年里某些新导演的创作,鼓励创新可能正是柏林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吧。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