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人生第二季

已完结

主演:吕小雨,冯荔军,李莎旻子,白力嘎,陈梦希,刘泽庭,王路晴,吴恒,徐冰,桑娜,石小满,赵滨,白红标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剧照

水墨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水墨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2水墨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3水墨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4水墨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5水墨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6水墨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3水墨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4水墨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5水墨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6水墨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7水墨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8水墨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9水墨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烟火随想

这是一部充满着浓浓烟火气和满满幸福感的纪录片。 每一样食材,都来自街头巷尾,或许是我们从不在意的,却被有心人发掘;每一种味道,都因匠心应运而生,不需要太多佐料的添加,只因它被掺杂了太多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而变成了人间美味;每一个镜头里的人们,也许都有着自己的忧烦过往,或结伴同行,或享受孤独,但拥有的都是向前看的勇气。 就像我们的人生,由点点滴滴串起,或喜或悲,经历炙热的人生态度后,铸就属于自己的那段光辉岁月。 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烟火气中,那份对生活的执着、热爱和期望。

 2 ) 我终于get到了人生一串的好看

时隔两年,我终于get到了人生一串的好看,看了第一集,被烟火气吸引,接地气,人情味,有刻板印象,但也无声地晕染不为人知的一面

期待下一集会介绍哪里的烤串,人在一个地方固定久了,会忘记这个世界有多大。

有时候迷茫,不知道追求什么,打开人生一串,看着看着就想,一个人慢慢地走,慢慢地吃,慢慢地品,慢慢地看,就行了,所有收获的小确幸不一定都要与人分享,重要的是愉悦了自己。

人生一串的文案很棒,很江湖,意蕴丰富。

 3 ) 《人生一串2》团队专访:如何拍出烧烤摊儿里的美食哲学?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美食一直都有着非常执着的追求,同时,作为一种烹调方式,烧烤这件事儿也几乎是人类最原始的饮食形态之一。

骄阳似火,夏日可畏,生活、工作在空调房的我们只要一出门可能立马就会被晒得冒烟儿,这时候,我们与烤肉的距离往往只差一撮孜然而已。

毋庸置疑,在这种天气下,我们如果能于夜色降临之时大快朵颐地吃几根烤串、喝几口啤酒,那应该是最滋润、最舒心的一种生活面貌。但假如没时间撸串喝酒,哪怕只是看一看烤串也可能让紧张的日子过得轻松几分。

《人生一串》美食剧照

也是在去年这个时候,一部呈现国人烧烤情结的纪录专题片《人生一串》在B站上突然出现,通过走访近30个城市的500多家传奇烧烤摊,该片为观众讲述了一出独属于平民的美食纪录和市井传奇。

与以往的美食纪录片不同,《人生一串》极具街头气息,创作者们把镜头从庙堂拉至寻常摊铺,真实地去展现烧烤的乐天内涵与江湖风味。节目播出以后,不仅迅速成为年轻人们所追捧的流量爆款,也构成了良性的商业驱动能力。

《人生一串2》海报

就在第一季结束时,该片的创作者们以“江湖路远,来年再见”作为结束语,而转眼之间,《人生一串2》也在前段时间重装上线,并继续在网络世界赢得满堂喝彩。

近日,正值《人生一串2》收官之际,DOCO热纪录亦对该片的三位主要创作人员,包括总导演陈英杰、分集导演张岳明、谷壮做了一次专访。

《人生一串》系列总导演陈英杰

《人生一串2》分集导演张岳明

《人生一串2》分集导演谷壮

从第二季的形式与风格,到烧烤文化的差异性展现,以及纪录片的商业化诉求、创作界限等问题,他们都给了我们最诚恳的回答。

今天,DOCO热纪录便为大家奉上有关《人生一串2》背后的故事。

DOCO热纪录专访《人生一串2》创作团队完整实录

你们是怎么找到那么多有意思的烧烤店的?

陈英杰: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去找,微博、微信公众号、贴吧、小红书、抖音,还有一些旅游攻略。当然,这些渠道只能是提供一个大概的线索,更多的还是要靠你的直觉判断。

由当地人给你介绍,这是最靠谱的一种方式,你跟当地人聊,他会给你推荐。

《人生一串2》第一集《您几位啊》剧照

一些当地的美食公众号也是很厉害的,他们对本地美食吃得很透,线索给的比较扎实,这也给了我们一些帮助。

你们在选择被拍摄对象时有什么标准?

陈英杰:没有一个特别具体的标准,更多的是靠感觉,当然我们去找他们是带着自己的需求去的。

比如像岳明去沈阳找鸡架店,他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店老板)是否有故事、有手艺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人生一串2》后期剧照

像壮壮(分集导演谷壮)他们这次还找到一个小区里的烧烤,是被大家的床单、衣服围在中间的小圈子,这种我们也觉得很好。

不过,我们还有一个减法标准,比如像一些音乐烤吧或者很大的店,我们就尽量不去拍。

《人生一串2》美食剧照

第二季和第一季相比,你们觉得保留了什么,又有哪些改变?

张岳明:整体上还是延续了第一季的感觉,以食物食欲为主、以人物故事为辅。要说有什么改变的话,可能是第二季里我们放了一些更有助于表达烧烤这件事儿的东西。

《人生一串2》美食剧照

首先从分集上就不一样,因为第一季是用食材来划分,肉、骨头、素食等等,第二季是更进一步,想要从烧烤的制作程序去入手。

比如我们每进一家烧烤店,老板第一句话就是先问“您几位啊”,接下来他就会给你推荐一下“咱家特色”,而当烤的时候他又会问你“吃不吃辣”,这中间一些顾客也可能会想要“来点主食”,如果吃的差不多了就是“不够再点”,到最后吃饱喝足,撤退的时候老板跟你打声招呼“回头再来”。

《人生一串2》第四集《来点主食》

所以这是大江南北每个烧烤店老板都通用的六句话,这六句话实际上藏着我们吃烧烤的潜意识,具体到每一集都可能隐藏着我们对烧烤场景的各种潜意识,大家对此都有共鸣和共识。

当然我们做到第二季的时候,其实是想多讲讲故事的,但是这也要克制。第二季的纠结之处就在于要呈现多少故事,这也是其中一个变化。

拍摄上有哪些变化吗?有没有一些创新的点或技术上的革新?

张岳明:总体拍摄上还是延续了第一季的风格,但部分视频素材是采用了4K拍摄,特殊摄影上采用了Insta360全景相机。

Insta360全景摄影

不过我们也会去想,这些技术究竟是不是有助于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可能也有不同的看法。

对于撸串文化和烧烤店的选择,你们是怎么平衡地区差异的?

陈英杰:因为烧烤在中国的分布就是不平衡的,它是以东北和西南为一条线,(这两个)是重点区域,东南则偏弱一点,西北是很强,但它偏单调、单一。

我们在选店的时候基本就是按照这样一个比例,尽量去表现这种差异性,当然可能会努力地往东南方向去倾斜,像泉州、南昌我们都找过几家店。

《人生一串2》第一集《您几位啊》剧照

因为我们还是想寻求全国观众的一个认同感,当观众看到片子里他所熟悉的一个城市出现,看你就会产生一些自豪感。

我们也想尽量照顾到每个区域,因为有些地方的烧烤它确实是既丰富又多元,光是云南一省,它内部就十分多元。例如昆明的烤猪脚、烤葱肠,芒市的烤猪尾巴,这种丰富程度比整个东南地区还要高。

感觉片子里聚焦更多的是二三线城市的烧烤文化,北上广深好像基本没有什么展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陈英杰:因为在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当城市规模到这样一个程度后,很多东西它为了满足所有人的口味,让更多人喜欢上它,就变得杂糅了、不纯粹了。

我们还是更希望给出一个原始口味,像这种东西可能二线城市都(没有),得到三线、四线甚至更小的城市和村子里才有。

《人生一串》第一季美食剧照

另外,太大的城市,人们的生存状态也不是那么舒适,压力感和焦虑感都会在镜头前表现得比较明显,我们的片子还是想给大家传递一种比较治愈、高兴、轻松、诙谐的状态。

张岳明:说实话也不是刻意排除北上广深,如果有好的店也可以去看一看,但这种生态环境越来越难找,你只能不断地往下去扎。我们被追赶着只能往下去走,否则你拍出那个东西就不太对劲儿。

第二季引入广告赞助会对片子的质量有影响吗?

陈英杰:我们是在每集片头设计了一个“老炮回顾”的环节,因为我觉得我们跟这些烧烤店的联系也挺紧密的,《人生一串》播出以后,我们之前拍过的每一个人,他们的改变都很大。

《人生一串》第一季茄子妹与覃哥

就像茄子妹,在一个红尘中打拼的小姑娘,她和覃哥的日子好不好过,实际上是有很多人关心的。

我们就想记录一下这些变化,给关心他们的观众去看一看,那些之前我们拍过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

正好第二季有这种广告的需求,我们又不想让广告植入正片,因为那样对节目的损害是极大的,所以我就想正好要拍这些回顾,不行让这些老朋友给咱们顺嘴带一句这个(广告)。

我觉得像这种方式,我们既看到了这些人的变化,又用极为短暂的时间满足了商业的需求,其实还算是一个挺好的融合。

如何看待纪录片的商业化?

陈英杰:可能就是必然之路吧,因为目前除了一些电视台它有纪录片的创作投资,还有一些独立制作就纯粹是靠朝不保夕的方式去拍摄,而剩下更为广阔的市场,还是要良性循环的,得有人支撑,才能做出大家喜欢看的东西。

并且电视台也是分题材的,特别是一些国家文化层面的内容,那是由国家支撑来做的一种“国家相册”,而我们这个就相当于“百姓生活相册”。

所以我觉得大家就是各司其职,我们是尽量保证不把广告植入到正片里去。

有人说这一季你们更多是在拍人物故事,侧重点并不是美食。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人物和美食应该怎样做到平衡?

张岳明:我无法控制大家怎么看这个片子,有一句话说得好,“一部作品一经诞生,他的作者就已经死了。”我已经把作品交出去了,只能让观众去延续它的生命。

这是一个以美食为基础的片子,不管怎么说还是以引起大家的食欲为核心,我觉得这个目的现在是达到了。不管网上有怎样的评论,你看到那样的画面,那样的食材,还是会口舌生津的。

只不过在食欲和场景的勾连上,会更有一些笔墨。

就比如月牙山的五花肉烧烤,五花肉吃起来是很有感觉的,但每次来吃五花肉的学生人数是固定的,基本就是一个寝室的四个人,有种组团似的感觉,这是它的一个特殊性。

《人生一串2》第一集《您几位啊》月牙山烧烤

又比如古趣烤鸡翅,古趣本来就是人家自己的院子,鸡翅又是一个很清新的食物,当鸡翅刷上花生酱,就很适合两个人在雨中吃,不是说一定要两个人来吃,但这属于一种很有意境的场景。

陈英杰:这是一个尺度问题,假如纯粹去做美食,它就会变成一个做菜类节目,而纯粹讲人生的话,烧烤又变得不重要了。所以每一集的导演心中其实是有一条线的,就是要保证片子能给观众足够的食欲感。

另外,现在很多人回忆第一季食欲感强,会不会是一种选择性记忆?会不会因为第一季刚出来的时候,大家没看过类似的美食纪录片,所以他们的印象更深刻?在这种前提下再去看第二季,可能第二季就处于劣势了。

在纪录片的制作中,你们会存在编剧先行或者摆拍的情况吗?如何把控纪录片的这个界限?

谷壮:观众很聪明,哪个镜头哪个场景(是真是假)一眼就能辨出来,片子里有些场景我们会把它们凑在一起,但绝不是搬演。

比如我拍老岳(第五集《不够再点》)的时候,他那天晚上过生日,本来他这个人是不过生日的,如果我想让他的顾客给他过一个生日,会产生怎样真实的现场?

我们把场景摆在那儿,顾客们可能就是等着为他切一个蛋糕、庆祝一下,我们不会去做任何干涉,这个感情是完全真实的,没有违背纪录片的真实性,因为我们在真实性的底线之上,做的一切东西都是合理的。

《人生一串》第五集《不够再点》老岳

我们在有限的拍摄时间内,碰上非常有戏剧性或想象力的画面,就一定要把它呈现出来,而且还要既保证真实又要符合原则。

像那种真人秀剧本式的搬演和编剧,我们绝对没有。我们只是给一个引子或一个话头,让他们自由流动,呈现一种真实的生活。

张岳明: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个真实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怎么演是你的事儿。你去拍他们,对他们的心理都是有波动的,你已经参与到他的人生了,这就是一种互动式的纪录片。

完全纯粹的客观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便是像《蜻蜓之眼》那样的片子,它也是有主观架构的,所以真实性在我们这是底线,而不是纠结,如果你一直去纠结这个事情,它最后就变成哲学了,就不是拍片子了。

对第二季的成片你们有什么遗憾之处吗?

张岳明:遗憾就是删掉了很多我特别喜欢的部分,但(这种删减)也是为了市场和整个主题。

比如在拍兰州夜市时就有一个很好的场景,那个夜市在下午五点半开市,小摊贩们在五点半之前都是井然有序地等着,五点半一到,大家就往里冲,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叫卖、吆喝声,非常热烈的感觉。

当时是拍了一个延时摄影,而且解说词写的也是“正宁路立刻变成了狰狞路”,但是很遗憾,那个独特的场景最后就没有放到成片里去。

《人生一串2》后期剧照

谷壮:我的遗憾一般在前期,比如我到齐齐哈尔就纳闷那里为什么不下雪?那段时间南京在下雪,但齐齐哈尔的温度都到零下三四十度了还没有下雪,太丢人了。

对于我来说,想碰到一个什么样的天气,或者想碰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它没有出现,那这就是最大的遗憾。一旦我们封镜拍完了,真正进入后期的话,这种遗憾在我个人角度就基本消失了。

《人生一串》还会有第三季吗?

陈英杰:目前还没有(这个考虑),我们现在还没有从第二季紧张的制作中脱离出来。

接下来你们会创作新的题材吗?

陈英杰:这个有,我们其实有一个大致的创意库,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内容,但是具体内容是什么我就不能再说。

 4 ) 豆瓣8.9,馋死人的国产网红片,终于又回来了

去年夏天,一部国产美食片刷爆了网络。

在B站亮相后,它获得了近6000万的播放量,光弹幕数就超过100万条。

有人评价:深夜一定慎看,因为它比恐怖片的后劲儿还强。

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说的正是《人生一串》。

前两天,这部口碑爆棚的“网红美食片”又回来了——

人生一串 第二季

这是国内首部将目光聚焦于烧烤的美食片。

同以往的国产美食片不同,《人生一串》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接地气”。

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这部纪录片的主角烧烤,就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平民美食。

它做工简单、价格也不贵,但是却成为了普通老百姓最常见、最方便品尝的街头味道。

其次,片中选择的每一家烧烤店,都藏匿于市井小巷。

主创团队走遍全国32个省市,从500家烧烤店铺里最终挑选出了片中的30家。

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却呈现了每家烧烤店的地方特色与江湖风味。

最后,片中文案也以最通俗直接的形式,传达出了最朴素而真实的情感。

比如《无肉不欢》这一集的结语,说出了每个“肉食动物”的心声:

“肉,是永远的主角。几串烤肉、一杯美酒,这就是深夜路边的那份得意,这就是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

还有《来点解药》这一集的结语,道出了烧烤摊存在的意义:

“也许你记不得曾经吃过的烧烤摊儿,也许你所在的城市也在发生巨变。但多年以后你仍记得,还是那份熟悉的味道,和陪你吃烧烤的那个人。”

当然,最经典的金句的莫过于片中对于国人“烧烤情结”的归因: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

这部从头到脚都相当“接地气”的美食片,在播出后收获了一大批拥趸。

豆瓣上,超过6万人评出了9.0的高分。

第二季播出后,口碑依旧不俗,目前依旧是与第一季基本持平的8.9分。

可以说,还是原来的配方和味道。

但,这一次却将视角转向了更多隐藏在烧烤江湖里的美味——

河南马坡村,有一家口碑载道的二旦烧烤。

这家烧烤店的特色,是外焦里嫩、回味微甜的烤鲶鱼。

和烤肉相比,烤鱼有更丰富的味道层次。

而它的烤制诀窍,在于其绵密的酱料。

虽然其貌不扬,但这样的酱料包含了大蒜、洋葱、葱姜、豆瓣酱等多种食材,以特定的比例炒制而成。

除此之外,二旦还在其中加入了一味堪称点睛之笔的食材——枣花蜜。

把鲶鱼烤至冒油,再均匀地涂上秘制酱料。

蜂蜜与主料充分渗透,鱼肉在变得甜香的同时,也更加嫩滑入味。

当鲶鱼烤熟后,最后再撒上葱丝和干料即可上桌。

被酱汁浸润的鱼肉,和裹着孜然辣椒的葱丝一同入口,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说河南马坡村的烤鲶鱼稍显另类,那么甘肃兰州的烤羊肉串,一定能唤醒每个食客的夜宵记忆。

兰州是西北的夜宵重镇,而位于正宁路夜市街的有奴思烤肉店,便是其中的著名代表。

在这家店里,每年要吃掉3650只羊,每天要串8300串羊肉。

之所以生意如此火爆,是因为它家把各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

首先,在食材的选取上,一定是当天现宰的新鲜羊。

制作羊肉串的部分,一定要选择后腿肉,肥瘦程度最为适宜。

在具体烤制时,不同的人烤出来的味道也不尽相同。

经验丰富的首席烤肉师,一手能烤100串。

这个数字是经过多次试验后的最佳数字——既能满足了夜间的庞大需求,烤出来的肉也最入味。

对于食客来说,在吃羊肉串的时候同样有一番讲究。

最会吃的老饕,通常都会在吃之前擦一下钎子,然后肥瘦肉一同入口,享受油与肉的完美配比。

这个时候,如果再叫上三两好友,那一定又是个美食和美酒相伴的不眠之夜。

兰州人的撸串方式,就和他们的性格一样粗犷不羁。

但到了福建泉州,当地人吃烧烤,吃的却是另一种含蓄雅致的情调。

位于一户老宅子里的古趣烧烤,就深谙这种情调的经营之道。

所有的荤素食材,都被这家店串成了大小均匀、个头相当的小串。

一眼看过去,就能感受到老板对于烤串外形的苛刻要求。

在口味上,则是以清淡为主。

刷的烧烤酱是用于提味增香的花生酱,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原味。

这家店的特色是秘制烤鸡翅,做法相当讲究。

首先,要将鸡翅纵向剖开,并且碾碎其中的骨头。

这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步骤,其目的是将鸡翅完全摊开,从而实现与酱料的充分接触。

到了正式烤制时,也是环环相扣,丝毫不能松懈。

先要对鸡翅进行预热,然后在背面划开口子,多次刷油和花生酱进行二次加热。

等到烤熟后,最后还要在鸡翅上撒上芝麻。

鲜嫩的鸡肉和甜香的花生酱交织碰撞,激发出双重美味。

而芝麻的加入又让这种香味具有了颗粒质感,增加了入口的味觉情趣。

走进泉州颇有年代感的老宅里吃烧烤,就像坐上了亲朋好友的家常餐桌。

这样的烧烤局最适合闺蜜小聚,或者家人聚餐。

但,对于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的同学们来说,去吃月牙儿山的露天烧烤,才是毕业季里最佳的欢聚方式。

月牙儿山烧烤店坐落于一座山的半山腰上,位置较为隐蔽。

开店二十年,它已经变成了藏在校园里的夜宵基地。

知道这个好去处的,大多是附近大学里年纪不大,但口味挑剔的好吃嘴们。

每天11点过后,当山底黑尽、路灯亮起,这家烧烤店才刚刚进入最忙碌的时候。

月牙儿山烧烤店由一对农家姐妹共同经营,主打的是秘制甜辣五花肉。

冰镇过的五花肉,要用专门的机器,在其完全解冻前迅速切好。

只有这样,才能切得又薄又卷。

接下来,要加入他们家秘制的调料进行腌制。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白糖的大量加入,这是其香甜口感的源头。

在烤制五花肉时,需要精准把握火候与手法。

一旦操作失误,就会使得肥肉和铁网粘连,或者把肉烤焦。

只有勤翻勤动,才能烤出二分焦八分香的最佳口感。

在上桌之前,还要进行最后一次刷油和撒料,使得五花肉更加入味。

这是“峨眉派”烧烤让人爱不释口的绝妙功夫。

对于即将毕业的同学们而言,月牙山的五花肉吃一次就少一次。

这小小一方烧烤摊上,汇聚了太多细小的悲欢,承载了太多毕业的呐喊。

而这里的一串串烧烤,也必将成为每个人走入社会后、回顾校园时,最魂牵梦萦的羁绊。

我们经常说:“没有什么是一顿XX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来两顿。”

这个XX,你可以填入任何食物名称。

但是唯有填入“烧烤”,最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振。

在纷繁的美食世界里,“烧烤”或许只是沧海一粟。

但在普通老百姓的市井生活中,烧烤却占据着不可动摇的重要一席。

每一次炭火纷飞与烟雾缭绕中,来结伴吃烧烤的食客们,感情同食物一起加速升温,最后倾注在杯中酒里一饮而尽。

这是每一个烧烤爱好者最心照不宣的默契。

我们手中拿的是烧烤,嘴里聊的是生活。

而心中感受的,是这烟火气十足的真实人间。

*本文作者:张不才

 5 ) 给了五星,但依然要挑挑毛病

第一点,文案太过妖孽,第二集枪炮这里实在是没法用言语来形容,而且太多对于此的特写,我觉得就是在明摆着开车。

第二点,镜头太晃了,从进去就开始晃,里面也有地方晃的厉害,各种镜头感觉剪的时候没用心,虽然不至于不适,但仍然觉得很晃。

第三点,第一集其实是奠定水准,什么样的打分,在第一集就应该就大致出来了,我给了十分,但其实不够十分,顶多七分半,为什么给满分呢,鼓励大于挑刺

第四点,以故事拍食物,衬托食物无可厚非,但食物也有些太普通了,烤鸽子,烤鸡架,烤五花肉,甚至烤老鼠,其实选的都是很普通呢店,很难想象,这些店成为网红店以后得发展方向。

哎,也不是杠,但刚才我挑的毛病你能说你一点感觉不到吗

 6 ) 还是撸串

夜晚的街道,格外的热闹,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最惬意的时光

大概就是几个朋友亲人一起在街边撸串吧

味觉的享受,从来都不够

烧烤对味蕾的刺激,一直都让人上头

有人说烧烤吃多了不好

但是你不吃烧烤,也没见得比别人多活几年

人生那么短暂,生活那么艰难

在有限的条件下让自己的味蕾获得满足

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呢?

 短评

最后两集都是武汉来收尾 尤其最后一集 收的早已不是口味 是人生 汉口烧烤故事太多 早三十年前光荣坊口的签子 云林街东北烧烤 祥彪小胡子 都是有故事的 有次深夜吃东北烧烤 帮派来闹事 后厨全部拿砍刀出来 卷闸门统统放下 老板护送食客从厨房溜出去 还有一次整间店都被砸了 连个凳子都没剩下 隔天晚上照常营业 吃烧烤吃的是什么 江湖

9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笑死,这一季这么多食客,武汉榜一始祖鸟大哥必须要有姓名。

14分钟前
  • 推荐

江湖路远,欢迎回来。致我们 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16分钟前
  • 寻找无双
  • 力荐

基本是在延续第一季的路子。发挥可以的,拍出了市井里的江湖。有点武侠片的范儿,美食娇艳欲滴,如刀光剑影。市井高手如云,掌勺的有功力。食客间也有比拼,黑暗料理够胆来吃。最后还扣住了一份情。

21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月牙山大酒店。。。。。泪目也是意外,居然找了交大峨眉校区宿舍边一处苍蝇馆子这么冷门偏僻的地方…瞬间多少回忆涌出…第一次喝梅子酒,第一次醉得不省人事,就是在这“月牙山大酒店”,那时候貌似只有男老板和他老婆,叫外卖也没有美团,就是朝着寝室窗户外大喊一声“老板!3306一份青椒肉丝炒饭”,然后继续4个人围在电脑前看校园网下全是马赛克的火箭或湖人队比赛,等老板端着炒饭送到,吃完后,盘子放门口,下次他自己收走…🙈🙈🙈偶尔晚上熄灯后腐败一盘,组队出来吃烧烤,喝啤酒,吹吹牛。。。那大约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吧

23分钟前
  • 五十二赫兹
  • 力荐

云·撸串

26分钟前
  • 请回答1988
  • 力荐

人生一串才是最好看的美食片,四星预定,这季有珲春的话,回来补一星。

28分钟前
  • 吉尔伽美什
  • 推荐

我十分惊喜的发现,现在的纪录片慢慢有了浓厚的人文气息,有那种化不开的乡土气息。不再以大主题和大视角去看世界,而是从组成我们生活的细胞出发去记录我们二十一世纪初的生活。江湖路远,有缘再见。

29分钟前
  • Leon·Yang
  • 推荐

糯米枸杞煮啤酒🍻有点想喝啊!

33分钟前
  • C-137Rick
  • 力荐

老配方,老香气,老味道,没有一顿烧烤,不足以聊人生

37分钟前
  • Joker
  • 力荐

五星必须好评,还是那个味。

41分钟前
  • 林初
  • 力荐

比第一季打了更多的人情牌,但是也不讨厌,大概还是有股子真挚在。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第一集结尾,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在学校的烧烤摊上喝着酒吃着串,有个男生说自己未来的理想状态就是能够在房间里放一个投影仪……会有的,都会有的。

44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这季…有快进的了

49分钟前
  • 小荄
  • 推荐

“一个人来吃的都是精神病”哈哈哈

50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完全没有了当初第一季的惊喜感,感觉在走舌尖的老路,讲故事不讲美食。镜头也怪怪的,晕乎乎,甚至近距还不对焦。

54分钟前
  • MR.黄
  • 还行

跟第一季比差好多,食物变少不说,旁白也变得尬起来了……第一集尤甚,中间几集好一些,后面又归于平淡。不过就中国烧烤一个话题能拍这么多集保持不错的水准也很不容易了。

55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推荐

跟上一季感觉不太一样,这季废话多过撸串。

60分钟前
  • 私~川流
  • 推荐

哈哈哈第一集那个泉州吃烤鸡翅膀的男生:我还是喜欢花生酱!咧嘴一笑,真开心呐

1小时前
  • 14
  • 推荐

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西南交大工科生天天不好好学习光吃烤肉了

1小时前
  • 霄申克的寄存器
  • 力荐

弯葱居然是1……😂😂😂

1小时前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