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钟120击

HD

主演: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阿诺德·瓦卢瓦,阿黛拉·哈内尔,安托万·赖纳茨,阿里尔·博伦斯坦,费利克斯·马利陶德,阿罗伊斯·索维奇,西蒙·博尔加德,梅迪·图尔,西蒙·古拉,科拉莉·吕西耶,凯瑟琳·维纳提尔,莎迪娅·本太耶布,让-弗朗索瓦·奥古斯特,塞缪尔·丘林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每分钟120击 剧照 NO.1每分钟120击 剧照 NO.2每分钟120击 剧照 NO.3每分钟120击 剧照 NO.4每分钟120击 剧照 NO.5每分钟120击 剧照 NO.6每分钟120击 剧照 NO.13每分钟120击 剧照 NO.14每分钟120击 剧照 NO.15每分钟120击 剧照 NO.16每分钟120击 剧照 NO.17每分钟120击 剧照 NO.18每分钟120击 剧照 NO.19每分钟120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每分钟120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初期,彼时艾滋病肆虐,一个名为“ACT UP”的民间公益组织走到了公众的视线之前,其中汇聚的除了同性恋群体外,还有身患艾滋病等待着医疗救助的病人们。组织希望能够通过一些过激的社会活动来激起民众和政府医药部门的关注。  内森(阿诺德·瓦卢瓦 Arnaud Valois 饰)是刚刚加入了组织的新人,在这里,他结识了名为西恩(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Nahuel Pérez Biscayart 饰)的活跃成员。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渐渐产生了感情。西恩身患重病,病情在不断的恶化,但即便如此,他还是积极的投入到了抗争的潮流之中。在此过程中,内森的角色从一个情人渐渐向照拂者转变,他对西恩,以及对ACT UP组织的感情也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山里红萤火侠女尸谜案瞒骗第一季爱·之痕抗联敢死队之红雪凶劫601航班大军团广场事件约定期间爱上你楚留香之盗帅觉醒影武杨家将激情永远燃烧独自一人警视厅搜查一课9系第三季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汤姆·琼斯追球之校园模范甜宠撒糖机夏天的滋味遗愿清单柏蒂娜的苦泪极地暗杀 第一季人头气球2036来历不明切·格瓦拉传下部游击队鬼娃恰吉 第一季母怨细雪1983侦探米娜2002(粤语版)烈火战车1981麻木不仁 第三季空中浩劫 第十季真情给你格林第一季定军山情歌霹雳教头捉妖大仙妈咪仿真之境:死亡、谎言和互联网穿越东西的小情歌丧尸围城:终结篇

 长篇影评

 1 ) 120BPM

Sean在十六岁第一次感染上艾滋病,从此以后他的人生完完全全地被改变了。

他是Act Up Paris的核心成员之一,这个组织为了保护艾滋病患者的权益而与社会、制药公司作斗争,他们每周二晚上聚在一个阶梯教室内开例会,讨论大大小小的事,游行、口号、服装…支持就打响指,反对就发出嘘声。他们是一群愤怒的人,这也使得他们的形象更为鲜活。

电影一开始通过快速发展的的情节制造出紧张的氛围,剪辑也让人印象深刻,比如说导演先呈现出组织的一场抗议活动,但是并没有详细刻画,而是通过之后的一场例会总结,通过成员的口中来重现当时的场景。

Sean和组织里另一个成员Nathan在一次在中学的宣传预防艾滋病的活动中产生化学反应,Sean在大庭广众之下吻了Nathan。而他们的一场激情戏(可能会造成部分人不适)开始将故事主线由组织转向个人。

关于两个人的相爱虽然使剧情开始变得拖沓,但真的有很多情节是我非常喜欢的。(开始剧透了…一直到图片前…嗯…国内不会上映…想看剧透的就看呗…)

在制药公司抗议完之后,一群人坐上了RER(或是métro,bah我对巴黎交通不是很熟悉),Sean对着窗外掠过的风景开始讲述他的恐惧,Nathan坐在对面安静地看着他。

两个人脱光衣服在床上疯狂亲吻,Sean突然想起来,找出了避孕套要Nathan戴上,Nathan笑着,随你。(在看这场激情戏的时候,我在想,社会对于艾滋病患者可能还是存在一些偏见的,可能大部分人还是认为他们是乱性、纵欲过度的人,可其实大多数人都不是这样的。即使得了艾滋病他们也有想表达情感的欲望,真的很令人难过,他们没有办法真正亲密无间,他们之间得隔着一个避孕套。)

在街上游行,Sean和几个男生穿着粉红色的裙子喊着口号。Nathan突然倒在地上。他站起来的时候,越过人群看着他们,他笑着,然后走到Sean身边抱住他。

Nathan在阶梯教室想吻Sean,Sean说了句什么想拒绝他(我看的法语原版没有法语字幕,唉没有听懂),然后Nathan说了句我不在乎(Je m'en fous),然后吻上了他。

一次激进游行中被警察控制了,Sean被粗暴地带上车,Nathan大叫着,他生病了,他是病人。

后来Sean病情开始急剧恶化,他躺在病床上,对赶来看他的Nathan说我很抱歉。他用虚弱的声音告诉N,他很想他。他们开始接吻,N帮他手淫,S高潮了,精液射在肚脐上,S笑出了眼泪,N扯出几张餐巾纸为他擦去精液和眼泪,也高兴地抱住他。

故事进行到后半段的时候,导演节奏没有掌控好。有几场例会的大段发言及争执使情节过于冗长。我看到前方一位老年男士从激情戏开始就坐不住了…多次拿出手机查看时间…

但我觉得结尾收尾还是不错的。Nathan和Thibault的床戏为Nathan人物的刻画加了分。故事中止在了一次街头抗议活动中,后来没有过多描写社会各界对于Act up行动的反应,展现出这场斗争真的是一场孤独的斗争,他们都是这场抗争中一往无前的勇士。

Sean死后,朋友们都来家中探望他和他的母亲,其中一个为Sean的死写了一篇文章,他站在大家面前朗读,文章中赞扬了他的品质和他为艾滋病群体所作的贡献。Sean的母亲沉默了一会说,我不知道这样说会不会有点幼稚,能不能加上他是一个很勇敢的人。

每一个接受自己是艾滋病患者并且与病痛、与社会抗争的个体都是勇敢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灰心的时候,给他们一点勇气,并且告诉他们,希望你们活下去。

Silence=Mort

Action=Vie

Nous avons envie que vous viviez !

最后希望大家注意个人卫生,像Nathan在中学发放避孕套的时候说的那样,保护好自己。À la santé!

(电影是我昨晚看的,从电影院出来之后在路上边走边哭,难过到话都说不出来。现在回忆思绪也还是很混乱…)

 2 ) 有幸参加南宁《每分钟120击》电影沙龙

同志题材电影看的不多,这部电影对我有两个触动点,一是第一场床戏过程中的对话,“你是和我做爱的人里第一个坦白自己是HIV阳性的”,这关乎人之间的信任,事先都不知道自己身体状况的就另说,所以戴套很重要;二是第一场同志骄傲游行中摔倒后站起来的男生,这站起来的过程时间变慢了,仿佛垂死之人弥留之际看到了光明。结尾大家都在讨论主角是否是被安乐死的,主角睡前说到“我已经准备好了”,但是他男友注射药剂时并没太多表情特写镜头,而且安乐死药剂注射完还会好好放回抽屉吗?不得其解

 3 ) 性爱告白(剧透慎入)

刚刚从墨尔本影展看完放映回来,憋了一肚子的话来捋一捋 因为错过了Call Me By Your Name的放映日,无意间扫到的同样作为headliner的LGBT影片BPM。看了一下预告,被紧实的配乐和男主的眼睛深深吸引而定了票。 全片144分钟,色调偏冷。其实我不太喜欢民间团体的运动的题材,电影掺了政治味变得太冷酷。但是这一步冷得温度正好。 裸眼3D做的病毒在细胞内增殖传染和现实的镜头相互渐入渐出。那种悄然而生,在生命力旺盛的欢呼声下,悄然发生的破坏,让人理解并且原谅了ACT UP那些破坏性的抗议活动。这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何时丧命的末日狂欢。搭配强烈的音效与闪光灯,一切都是美好的,不忍白目的。 最喜欢的是导演对床戏的处理,一丝不挂一点不露,这已经在众多文艺片里习以为常了。而绝妙的是导演把回忆里的性爱场景与当下的画面,借由人物身体的轮廓做了Dissolve。这样连续的裸露镜头看着,不但不违和,因为连续性被延续,反倒创造了一种与角色同步呼吸的观影体验 最震撼我的还是在医院,Nathan和Sean的飞机戏(有这个说法吗?不能说是床戏因为两人并没有上床啊喂) Sean绝望的大眼睛像是一面平静的湖,他虚弱到连掀起涟漪的力气都没有了。他对Nathan说着”我想你”,眼泪滑落,Nathan上前亲吻他,用嘴唇给他最切肤的安慰。Nathan抚摸Sean的下体,两人疯狂的亲吻,也许是因为最后一次,也许是因为分开太久,也许是因为爱的太委屈,也许是因为还有太多的爱没有办法做了。我隔着屏幕, 能感觉得到满屏的负面情绪,有无助,有怨。Sean发出的,不知道是哽咽还是呻吟,他扭动着身体仿佛用尽了他最后的力气完成了这一次与爱人,特殊的交媾。他笑了,如往常逗人一般地笑了,那一瞬间他仿佛还是那个在地铁里谈笑风生的Sean。Nathan用纸巾擦干净Sean小腹上的精液,然后再抽了一张拭去爱人眼角的泪水。这一幕看得我真的是太揪心了,我曾片面地认为染上艾滋就是因为频繁性爱和”行为不检”,可是看完那一幕我才理解:人们的爱是那么深, 那么浓,这样的爱不是纸笔,音符,颜料能够传达的;只有最纯粹最原始的切肤交合,才能表达。我们想要表达,我们需要表达。而我们之中就是有人那么轻易就爱上一个人,那么轻易,那么“随便”地,把身体献给自己爱上的人,在床上、在桌上、在阳台、在湖边。这是一种最直接的告白,用不会说谎的身体告诉对方对他的爱。从这个角度看来,并没有作贱自己伤害自己,至少故事里的Sean,他并没有。 对着被染红的河流的长镜头(那个时候我实在憋尿憋不住错过了两分钟!!!!!)仿佛在暗喻着,死于艾滋的人们也血流成河。躺在病床的Sean,去到舞池却没了爱人陪伴的Nathan,他们即将和可能会成为那血河的一滩血水。 Sean死的时候,镜头的特写给到Nathan的同时也用余光给了Sean不瞑目的双眼。他的眼睛像陈意涵一样无辜,天真,悲伤。 Sean的两成骨灰被洒在了下一个抗议运动的会场,他会被雨淋湿,然后冲击下水道,他也会蒸发成云,与自己的理想和爱自己的人们一同奋斗。我讨厌骚人他人生活的,“莫名其妙”的抗议示威活动,但很难去谴责这故事里的这群人,如果他们不持续向制药公司施压,制药公司就可以一直装死:反正得艾滋的不是我,有没有至于药物与我何干,我大可以有意限制生产,提高价格,大赚一笔。而那些被视为滥交的“淫乱“之人,却要承担经济,心理,身体,道德偏见上的四重折磨。 最后影片在高强度的闪光和节奏中戛然而止,没有后续交代,没有二十年后。就像为理想奋斗过的运动,也许是自己内心崩溃的发泄口,也许是对社会歇斯底里的愤怒。运动没有结束,运动不会结束。就像Nathan的爱不会因为Sean的死就五年守寡,触屌生情。他的爱情,人们的爱情;他双唇的激情,人们在床上的万千体位,川流不息,不会停止。 这部电影就像是一束冷冷的火星,多加了蓝色的冷色调,冷静的欢愉,冷静的悲伤,冷静的崩溃,看似强悍,实而迷惘不安的嚣张。 Nathan最后与Thibault雨云之际还是崩溃大哭。是对Sean的心疼与不舍,还是群体伙伴们殊途同归的结局感到悲伤。

 4 ) 阶梯教室

act up开会的固定地点是一个比较破旧的阶梯教室,看上去很像大学上课用的地方,考虑到act up性质可能是当地比较激进的大学借给他们用的

第一次开会的时候Nathan还是新人,副主席向他和另外3个新人介绍会议规则的时候老会员等着7点准时入场;4个新人坐在正中间偏后的位置,应该是第一次有些怯生不敢往前坐。介绍了一阵子所有人开始鱼贯入场,第一波人在尽量往后走,为的是给后面人让出前排的位置,后面的人渐渐把前排位置填满,最后一波人会选择教室最后面的位置,因为这时候前面的位置基本坐满了

座位能反应的东西其实挺多的,最典型的是核心会员往往有固定的位置——比如Sean会坐在正中七八排的样子,Sophie会坐在左翼的第五排;而相对边缘化的会员座位就比较随机,这整篇文章基本就会分析这些劳什子了

会议正式开始,Nathan自我介绍举手的时候至少有两个人在吹口哨,毕竟男二设定是帅哥;讲了会主席把门口执勤的几个人叫进来了——具体是Markus,以及Sean和Max;他们应该都是act up的创建者。Markus坐在正前方第三排,一般阶梯教室正中间的前两排总会空出来预留给工作人员的;Sean和Max一起走向了最后的七八排左右,虽然他们也是核心人员但他们更为理想化的理念在后期会和会长起冲突,这个位置也是以后Sean的固定位置,即使后来人变多了七八排已经不是坐人的最后一排了;Max以后会坐在同一排的左翼,因为这个时候Nathan已经和Sean腻歪在一起把Max挤走了…

Sean和Max的关系明显非常好,一方面他们两个都是创始人,另一方面他们的理念相近,后期和卷发小哥妈妈就起诉内阁问题是吵架的时候他们两几乎是唯一的反对者;而最后Nathan因为悲痛没法帮Sean整理遗体的时候最先赶来料理后事的也是Max。但这两人的关系应该是纯友谊的,毕竟Max这时候还不是主角,马利陶德要等到去年才会大放光彩

抗议事件辩论结束后Sean抱着Max嚼了下耳根Max就走到讲台宣扬他们两个人的监狱小组了。注意这个分镜,Max往前走的时候Nathan还在专心听前面讲座;然后Sophie往后走,镜头再给到Sean的时候他在和Sophie讨论什么,这个时候Nathan已经侧过身回头盯着他们两讨论了,而他旁边的另外一个新人还在听前面讲座,余光瞟到Nathan已经侧过身子往后也往后看了一眼,然后盯了Nathan一眼继续往前听正前方讲座,而这个时候Nathan还在侧着身子专心听Sean和Sophie讨论

看啥呢你

给Sean的下个分镜Sophie已经走了,这时候Nathan在专心听Max讲话,注意他的肩膀,Nathan放松的时候右肩比左肩高,眼睛也是直盯着前方

随后Max讲完往回走,Nathan在一瞬间调整了坐姿收紧了肩膀,而当Max经过他的时候他非常不自然明显走神了,注意他的眼睛!

Max坐下后Nathan才回过神来,我100%确定他其实在竖起耳朵听Sean的动静

Max完全坐下后下个分镜Nathan又回到放松姿势专心听讲了

再往后红衣男讲怎么进门的时候大家都在笑,Nathan的第一反应是身子侧了下往左看,尽管他左边是根本没跟他讲过一句话的另一个新人,而其他人都在盯着红衣男。他其实是潜意识想回头看Sean的但不好意思做得太明显

所以其实从两人见第一面开始Nathan就已经在意Sean了,小动作实在太多

第二次开会Max和Sean没有一起坐在Nathan的正后方而是选择了同一排靠近走道的位置,应该是为了方便进出,所以这次Nathan更方便偷瞄Sean了

左边到底有啥好看的?

第三次开会两人已经很大方的搞在一起了,可怜的Max就是这次开始被挤走了

第四次开会就是和Markus妈妈吵架那次,这两人已经明显到没什么分析的了,但是非常值得玩味的是这一幕

??

这一幕非常的奇怪,首先会长出门后没有选择跟元老Sean说话而是向Nathan告状,其次告状用的竟然是“你男朋友”这种非正式称呼,这对Sean其实是极大的侮辱,因为他好歹也是元老之一,而会长在这里完全无视了他选择先跟Nathan说话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会长其实早在游行给Nathan喂致幻剂那一段就喜欢上Nathan了

莫名其妙的暧昧场景

会长对Sean其实是有一点妒嫉的,这也是他和Sean不仅开会一直不合,Sean病后两人关系继续异常尴尬的原因,Sean其实也早就明白这一点了

再然后就是最后一次开会了,这一段和前面一段看似没有关系的泡吧镜头其实是要连起来看的

这个镜头里Nathan亲了Sean一下,然后整个身体转了过去往后看,Nathan其实是在找另外一个人

先是内疚的看了Sean一眼,然后整个肩膀转动,下一个镜头应该就离Sean而去了。这里Sean已经意识到两人的炮友关系已经结束了,这也是后面为什么他会爆发的原因

回到教室,Sean独自在外面抽闷烟所以进来迟了

这里Nathan右边其实是用包占一了个空位的,他很明显期望Sean跟往常一样坐到他旁边

但是Sean没有理他直接坐到最后一排去了,Nathan笑容瞬间消失

Nathan看似没有理由的起身然后坐到了右边的位置上,其实是为了回头确认Sean 的位置好坐到他旁边,但是Sean左边是过道右边已经有人了,所以Nathan只能很尴尬地挪到了右边

这一整段其实是靠座位关系暗示Sean自我了断了和Nathan的关系。原因是什么呢

这里和第一段游行其实是呼应的,会长还有和Nathan一起参加游行的机会,他已经没有了

所以最后这一幕出现的时候你们也别奇怪,虽然我觉得会长确实很婊就是了。这里Nathan主动约是没有问题的,毕竟他需要安慰;但是会长提出来就非常非常不妥当了,主动提要求在hurt/comfort里对comfort一方是大忌,会被看成安慰人的一方在乘人之危,事实上会长这里就是在利用Nathan的脆弱

为什么要写这篇东西呢

我记得很清楚9年前的春天,我在学校阶梯礼堂里第三排正中间参加省生物竞赛的初赛,他穿着最喜欢的那件黑底黄色花纹夹克走到我前方,用跟Nathan一样带着笑意的眼神检索我旁边有没有空位

那一刻好像永远一样

 5 ) Run

这应该是我今年最期待的一部电影。也是2个多小时每一秒都没辜负我期待的一部电影。

无论是转场令人惊诧的床戏,还是细胞,病毒与舞池灯光的映衬。无论是整个组织激烈的争论与运动,还是男主Sean到病入膏肓时的沉默与绝望,配上80年代的配乐,克制住虚假情感的冷漠真实描写,以及适时的慢镜头,结束电影是让人只想打响指【然而我并不会】。

相对于cmbyn原著小说的热卖与纯情,一下子就失去了所有的兴致。我对于一段仅仅是爱情的故事没有一点被打动或者是吸引。BPM却是自始至终都让我着迷的类型,大时代背景的残酷与急促,镜头是留在每一个,螺丝钉的特写之上。你明明知道这小段的短暂和易逝,但更让人想握紧这段故事的每一细节。

aids的描写,我在平常心中已经看到过的温情与感动,被BPM的导演烧的灰都不剩。疾病被如同沙盒机制般控制在一个范围内,感情纵使是力量再强大,仍旧抵不过生命的自行流动。参加组织的众人,既是贡献于actup组织的无私的成员,奋不顾身的在大街小巷,医药公司,首相官邸宣传活动,也是身处于巴黎的自私的众人,享受于夜晚的灯红酒绿。

//

Maybe also like opera, you have the duet, this love story, but you know from the beginning that it’s a tragic love story.

Campillo: I wouldn’t say a love story, because that’s too big for me. A story. An adventure. Because it was very quick; the couples were together for like six months or one year. After one of them was getting ill, then the other was obliged to stay. You can call that love. But you don’t have time to consider. But because of the illness, Sean needs Nathan. And since Nathan was not there for his first boyfriend, he’s trying to get things in order, to do better. So it was very interesting to interrogate: What is a couple?

So it’s not a love story—they need things from each other.

Campillo: Of course, but I think a love story is always that. You know, we are with someone for some reasons which are not only love. And it’s not impure, it’s not something bad. It’s life. You need people.

//www.wmagazine.com/story/bpm-beats-per-minute-film-robin-campillo-arnaud-valois-nahuel-biscayart-interview

//

当聚焦于Sean和Nathan之间细线一般拉扯的关系。我相信是 没有这个身份的人难以引起共鸣的部分。各自拥有坎坷的感情经历,轻易走到一起的交叉路口。正如导演所说,an adventure,a story, rather than a love story。之后你们所感动的照顾和留守,you can call that love。【BUT IT'S NOT】。然后,从相互吸引,到相互需要的责任。导演将疑问往后继续延伸,what is a couple?

不能同意更多。我甚至在想,Nathan做出最后一个举动的时候,是真的在为Sean做,还是为自己。

正因为这种,被人们统称的爱情,毫无坚固,亦或是有所影响。Nathan才会在Sean去世之后立刻找到新的发泄出口,然后痛哭,之中,或是因为悔恨自己,或是因为想起Sean。相比较而言,Sean从最开始的激烈而精彩,到出于病痛的直率与冷漠,让人叹息。唯一不需要任何叹息的,是他们之间的感情。

延着Sean病情发展下去的时间线,让人如同Soundtrack之中最抓耳的一首,smalltown boy,一圈圈,一圈圈的随着主角们的人生拉进电影之中。

另一方面,

很少会谈及,lgbt这个问题,或者是同志这个身份,因为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现状的平衡和平等觉得是满足的。

可能是跟我所待在的环境有关,大家或是戏谑,调侃,掩而不谈,避之不及。最开始,我眼中的他们是需要理解的人,因为政治正确风行的今天,他们在少数的群体里,也有选择不公开自己少数的权利。

我错了。

不论是ACT UP。还是如今能在一个一个国家推动法案的活动组织,靠的不是在少数群体里默默支持的人,甚至可以说,他们的沉默让少数的群体,往更少数的地方发展。

引用一句话:

如果普通人的心跳是60下,LGBT需要每分钟120击——因为只有每分钟120击,才能让我们不受践踏的活下去!//movie.douban.com/review/8841187/

 6 ) 他们无暇他顾

【跟这部电影没啥关系,我就看到一文,然后瞎说一通,豆瓣能设置浏览权限就好了。】

豆瓣上,九只苍蝇撞墙“2017十大最想喷的电影”说这部片子乃至于当代同性电影最大的问题是重视事件,忽视人本身,容易沦为政治新闻专题片或意识形态的的战场。

我想了想,这么说也不能算错。同性电影的内容指向、人物上向来都薄弱,立意较窄。这部片子跟《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等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代表的一大票纯爱电影,立意更窄;《周末情人》这一类电影试图将这群人还原为普通人,讲述生活;《湖畔陌生人》、《阿黛尔》一类以各种方式探讨人性。后两者似乎是一条出路。

但问题是,无论哪一种,都不可避免的带有政治性。艺术来自于生活,目前世界上,或者说国内吧,同性恋人群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在我的经验里,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多姿多彩”,没有丰富的人物价值取向。他们的实际生活的面向其实真就这么窄。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放同性婚姻政策、二次元、腐文化大行其道,整个社会看似十分宽容,但这都是糖衣炮弹。且不说这些是否只是一种对这个群体的“消费”,就说群体内部,只要下凡到各大聊天软件里,唯一的主题只有约炮,约炮只有颜值和金钱。无论是北上广名媛,还是大山里的人民,无一例外。

在一个同性恋跟社会接触时,他选择要隐藏自己,还是凸显自己?当同性恋内部接触时,他们谈论什么?在我的这将近十年的经验里,他们正在”退步“(或许用词不准确)。现在在各个聊天软件里,包括微信QQ,gay与gay谈论的一切都会带上“男色”“性”和“gay”的标签,而没有自己。他们并不真的在乎你的工作、专业、生活、人生等等,他们在乎的只有一个:我们是gay,约吗?在同性群体内部,性,几乎是交流唯一的目的和推动力。在我小时候常常听到一些朋友因为家庭社会的压力深深为自己的性向痛苦,也常听到gay友失恋后反复叙述的难过,跟所有的恋爱并没有什么不同,而现在,这些都已经近乎绝迹了。

这样来看,同性群体跟社会接触、跟自己人接触时用的是完全不同的两套话语体系。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意识形态式的自我内化,还是同性群体在社会位置上的变化使然,但这确实是同性恋群体的现状。

在激烈的所谓的”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同性恋要付出更多、更艰辛的努力来过的”正常“,或者凸显自己的特色,要在同性恋大游行、某国开放婚姻政策时保证自己的gay性如同党性,严格的政治正确。不客气地讲,同性恋群体的问题本质上是性和社会关系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政治问题。

这也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同性恋群体与社会的关系。歧视到底还存在多少?每一个跟基友勾肩搭背的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同性恋,他们如何看待同性恋,这些问题都被遮蔽在流行文化里,遮蔽在”腐”文化里,作为一种消费现象出现。你们gay其实只能配合表演。

本质上的同性人群与与社会的关系,没有得到任何的进展和解决。法律允许结婚,只能解决某些人群的社会性问题,在根本的“人”上没有任何改变。当然这也是一种进步,一种微乎其微的进步,然而许多人尤其是gay还是沉浸在这里享受巨大的胜利喜悦。我也不知道他们是真傻,还是自我安慰。

所以,一个同性恋在社会生活中可供选择的面向其实十分狭窄。要想不孤独就要融入群体里去,但群体的“政治性”与个人的属性是不相容的,所以你必须要换一种语言;恋爱在同性异性里都是无解的问题,目前更多同性选择满足身体一时的空虚;这就构成了同性群体内部生活的主调。而在外部生活上,要么斗争、要么隐藏、要么凸显自我。他们并不会有太多的多面性,他们只有两面性:人群中的他,和同性恋人群中的他。

社会只是看似开放,同性群体远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自洽”,没有太多的选择。当我们批评这类电影人物扁平,事件大于人物时,是不是存在一个“现实正是如此”的问题。是不是应该想到,我们所期待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或者“复杂深刻的人性”背后的故事,是我们对于这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的一种想象,一种来自异社会的猎奇式的期待,而这部电影只是拒绝了这种想象。

电影如果来反映他们的生活,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如果把他们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更好的展现某些主题、某些人性和生活的断面,这似乎可以成为主流。但这只是把他们当做一个较为特殊的素材,而不是关注他们本身,“同性”成为万千标签中的一个,这到底能不能被称为“同性电影”?如果来探讨这个人群的的深刻处境和心理状态,或者说他们与人群的关系,那这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问题,虽然他最终可以指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主题。如此一来,电影得以丰富的余地到底在哪里呢?

归根结底,我在想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抛却政治性,他们的生活会多姿多彩吗?他们这个群体或个体身上会更有冲突性吗?他们有可能更加复杂而深刻吗?

答案怕是否定的,大多数情况下,像这部电影一样,这些事件便构成了全部的这个人,他们无暇他顾。说到底,他到底首先是一个“人”,还是首先是一个“同性恋”呢?放大来讲,到底是人类的一致性和个体的特殊性到底谁先谁后?

我们经常质疑艺术作品的真实,但是你真的认识“真实”吗,你试图去了解过“真实”吗,你敢于面对“真实”吗?我们知道,一切艺术作品都来自于真实现实,但为什么某些你不了解的“真实”被包装成艺术作品后,你就可以形而上的评论它的真实性呢?

而当一个同性恋染上艾滋病,他本就狭窄的生活里重心将变成什么样子呢?

对于艾滋病本身,也是一个很特别的话题,它几乎是唯一一个能预知自己生死的疾病。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十年后会死去,而为了这十年不得不严格按时吃药,他的心理乃至整个人生观会产生什么变化呢?

恋爱几乎是不可能的,约炮是被唾弃的,隐藏也是藏不住的。似乎就只剩下了为了生存而斗争,为了斗争而极力强调自我的存在和尊严。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问,真的只剩下这些了吗,或者说他们真的想这样吗?如果没有社会的歧视,如果他们能较为心安的把艾滋病看做一种“慢性病”而得到大部分人友好的态度,他们是不是就没有必要成为一名斗士,而做回一个真正的自己呢?像普通人那样上班、聚餐、读书,而不是只想到自己孤独而冰冷的、秘密而“肮脏”的死亡。

《每分钟一百二十击》里,主角张牙舞爪的宣示自己的权力,他们诉求的只是得到像普通人一样的对待。为此他要小心翼翼的放肆,就像电影里阻止的老大;或者索性放弃对社会的幻想,只为了生存斗争,拒绝一切对于他们的来自于距离的“想象”,拒绝一切虚假的认同,袒露令人恶心的伤疤。但无论如何,他都要面对预知的死亡,并且要在来自社会生活的所有压力之下,处理自己作为“人”的一切欲望。他也要处理他原本的梦想,他可能想要人知道他是一个诗人、一个老师、一个空气动力学家,一个普通的白领,一个文采好的人,一个拾荒者。他的全部努力就想说明,他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然而为此,他却必须首先得放弃自己,去变成一个“斗士”。战斗时,他也不能哭丧着脸,他还需要笑容。

 短评

我看到的是民主最纯真的一面

8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赶在这个时候看了这部电影,感受到无尽的青春和生命力,虽然是关于艾滋病和人权,但片子的基调没有一丝沉重,反而能让人感受到这群年轻人的活力,在死亡面前,越发凸显出那份残酷。影片的第一幕非常完美,从一群人到一个人的生与死,一部非常同志的同志电影,可以入年度十佳了。

1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一部自信的电影,拍得沉稳自信,演得诚实自信,自信地面对疾病,自信地面对身体,自信地面对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自信地去激辩,去抗争,去生存,用陈丹青的话说,里面每个人都长了一张“没有被欺负过的脸”,很惭愧啊,别人的电影在自信地关注自信的问题时,我们的电影还在猥琐地关注猥琐的话题。

1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开年第一部。当多数求新的同志电影都在力图把“同性”回归到“爱情”时,BPM回归到了更本质也更同一的“生命”。格局上虽由大变小,实际却完成了从集体到集体组成、从抗争到抗争意义的递进。飞舞的尘埃诠释着散落个体的灵动魅力,血红的塞纳河一如群体运动逝而不息的壮丽。多次以瞬间提升整体,观感非常法式多兰。

16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又一部即将在戛纳载入史册的LGBT电影

21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A Celebration of love, sex and life 把疾病处理得如此沉重、愤怒和紧迫但又毫不悲伤,反而像游行像抗争像夜店像爱情像性一样充满了生命力,这群人就像被历史遗忘的尘埃,如此精彩且有意义的活过,个体死亡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悲剧,更多的是继续抗争/生活下去的动力。

2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非常有尊严和力量的一部电影。对于没看懂最后在家里吊唁场景的朋友,直到2017年6月20日,在法国因为艾滋病去世的人都没有权利得到殡仪服务...

31分钟前
  • 马西吼吼吼
  • 力荐

今年最重要的同志电影,完完全全拍给同志看的、让同志感同身受的生命乐章。激荡的群体运动和个体的爱、病、死交缠在一起,以每分钟120击的强度澎湃敲打心脏,灵活多变的剪辑让人分不清究竟是在抗议还是在开趴体。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我也是HIV阳性。真正该得金棕榈!

3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一些转场真是花哨而巧妙,让人叫好!被高中女生叫fag的时候拉过Nathan的一吻,吻得尽兴而骄傲

37分钟前
  • 伪装的甘党
  • 推荐

如果普通人的心跳是60下,LGBT需要每分钟120击。

39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舞池里的浮尘遇冷凝结暴风雪,浴缸中的血水外流染红塞纳河。19岁的欲望烈火干柴可以点燃暴风雪,26岁的骨灰扬清激浊翻涌塞纳河。绚烂的彩条中,舞动的啦啦操好似欢庆我19岁的骄傲;躺倒的队伍里,怀抱的十字架如同哀悼他26岁的早夭。会前宣布肖恩的死讯,大家打起响指假装若无其事,只因战役尚未终止。

44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还是熟悉的「墙壁之间」或「东方男孩」的味道……比类似题材「平常心」拍得好,但跟「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稍弱。重点其实是社会运动和群像,这片处理的得还是有点散。但剪辑是真好,全靠剪辑提气。感觉影帝应该没跑。

4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前半段堪称惊艳,然而跟导演前作《东方男孩》相比,影片的节奏掌控力在后半段尤为让人失望。影片在第二次夜店特写尘埃时觉得要结束了,在集体躺尸抗议而且响起一首疑似片尾曲的英文歌的时候也觉得要结束了,在塞纳河水变血水又觉得要结束了。尽管最后的死亡段落冷静克制,仍然觉得累赘。

49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还行

看完全场没有掌声,只有响指。抗艾之路像一条血之河流,染红了巴黎的天空。每一个每一个死去的人,连灰烬都在对无视之人呐喊。同志题材电影的标杆。

5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这条路太难太艰辛,何时我们才能像说发烧感冒一样谈论它。想到我的hiv好友,在得知他生病后我们依然亲密如常,同食一碗饭,而他至今都不知道我知道他患病,这可能就是我们能做到的最简单的事

56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电影放完,大家打了响指

1小时前
  • bressanone
  • 力荐

与其无声消匿,不如直面迎击,无畏面对是最后的骄傲,携手抗争,你并不孤独;前半程肆意飞扬,后半段沉郁悲哀,病痛的吞噬被寸寸放大,揪心的叹息飘扬在红色塞纳河上,处理死亡的细节剜心,结尾甚感人;特别喜欢几场夜店戏,飞舞在尘埃里的光芒,纠缠在阴影里的爱与死,受损的生命亦在倾力渴求自由。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三星半,前半部分更好,社会运动拍得特别热血,剪辑,摄影与配乐全面配合。不提主题,它也是一部很好的社会运动题材。后面逐渐从面进入点,个体情感描述之后,反而落俗了。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新鲜的内容,独特之形式,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无愧。按我的看片感受,它比获金棕榈大奖的《方块》(又译《广场》)和或评委会奖的《无爱可诉》都要更胜一筹,因为表情精彩,达意清晰。只是明显两段体的结构影响了主角与主题的深入和丰厚。法国人的风格、品味着实特异!

1小时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还是那个寓言:猎犬追捕一只兔子失败,猎人责怪猎犬追不上兔子,猎犬说我只是为了饱餐一顿,而它却是为了生命在奔跑。

1小时前
  • 安德烈大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