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猎记

第4集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厨猎记 剧照 NO.1厨猎记 剧照 NO.2厨猎记 剧照 NO.3厨猎记 剧照 NO.4厨猎记 剧照 NO.5厨猎记 剧照 NO.6厨猎记 剧照 NO.13厨猎记 剧照 NO.14厨猎记 剧照 NO.15厨猎记 剧照 NO.16厨猎记 剧照 NO.17厨猎记 剧照 NO.18厨猎记 剧照 NO.19厨猎记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厨猎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厨猎记》里,Chef会跟朋友们分享他作为职业渔猎向导的生活和工作。体现狩猎驼鹿、钓鱼等在入冬之前储备过冬的肉食。驼鹿作为纽芬兰岛的一个入侵物种,在1904年开始分四次从新不伦瑞克省引入到纽芬兰,经过一百多年,由于没有天敌,驼鹿在纽芬兰岛上严重的过度繁殖,每年光车祸就造成六百多起,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纽芬兰政府给我们这些职业渔猎向导和本地居民猎杀许可证来进行捕猎,以控制岛上的驼鹿数量,同时这也是平日肉食的一个重要来源。满足了大家冬天有肉吃的愿望。废墟守护者合葬数字追凶第四季龙门驿站之嚎月生活大爆炸第五季多多交换一生(国语版)要做两次吗?封口者如果还有明天:来世第四季合子异种异形魔怪:尖叫岛来自普莱恩维尔的女孩第一季鹤舞邙山Scarlet Hill(越南剧)海盗旗升起 第二季金田一耕助VS明智小五郎男神抱抱取眼杀人案伪行者第15条科搜研之女第20季了不起的盖茨比(粤语版)绝命逃亡大寒桃花开太阳召唤第二季权欲 第六季长空之王人类消失后的世界看见台湾导游小姐阴阳眼楚留香传奇朱孝天版报告王爷,王妃是只猫2八戒降魔2万妖之王火线警探第三季终极硬汉关于爱2017血与水第二秀婚姻陷阱杀人之夏可能爱上了你毒夫警探红白黑恐龙世界

 长篇影评

 1 ) 女仆日记

布努埃尔放弃了荒诞的超现实主义现实,却让此片更加的晦涩。就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在叙事上也不同于经典好莱坞叙事或者现代叙事,反倒很具有间离的感觉。女仆是个迷,她的正义以及为挤入这一阶层的不择手段。约瑟夫的释放、片尾的乌云是欧洲灾难的开始。布努埃尔的调度手法太过精妙!
《女仆日记》不是典型的布努埃尔电影,没有那些超现实的梦,没有故事套着故事的结构,没有强烈渲染贵族的恶趣味,也没有调侃宗教和神职人员,却依然很好看。

 2 ) 美国集男仆的“恶”与女仆的“善”于一身

故事描绘了一个毫无正义可言且虚伪透顶的资本主义社会画卷。最有杀人嫌疑的男仆拿所谓的爱国(政治正确)来自证不可能杀人和说谎,这居然还能被死对头的有钱邻居所认同;就连最具所谓正义感的女仆居然靠栽赃陷害来伸张正义,伸张正义是假,其实质是靠标榜自己的“善良”来吸引有钱男人的好感,并排除掉自己上位的拦路石男仆,男仆为了阻止其上位,总是说其坏话,以至其在老男主人去世时一度想打退堂鼓离去,但小女孩的死让其看到了希望。男仆的真恶和女仆的伪善是一回事,实质都是假借伸张正义(爱国、缉凶)之名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之实。这一招,伪君子美帝屡试不爽,为了石油霸权,栽赃伊拉克搞生化武器推翻萨达姆,现在又为了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栽赃华为,疫情上栽赃中国。

 3 ) 现实恒久远,一招永流传

      下午原本有一次登山比赛,几天前我们主任郑丽贞亲自前来我的办公室极力邀请我参加这次活动,今天上午她却跑来冷冷地放了我一次飞机。妈的,这个老女人真是讨人厌,且不说上次俺们评二级职称的时候老是多收我们的钱,今天还对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哼哼,下次想叫我干点什么事,请得动老娘算你牛!不过,不去登山也有好处,下午的时间足够我仔仔细细把《女仆日记》再看一遍的了,看在能看电影的份上,就不跟那老女人一般见识了。
      《女仆日记》的黑白影像给我了我精致优雅之感,当然,即使已经看了两遍,我并不认为自己已经深刻的理解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虽名为“收藏大师”系列,但我对其导演着实一无所知,因此不存在迷信大师的问题。事实上我觉得,《女仆日记》经得起反复观看的考验。
      第一遍看的时候有一个地方让我挺费解,女主角塞利斯汀明明就觉得那个老爱向她女主人打小报告的叫约瑟夫的仆人又老又丑又脏,怎么会有想跟他结婚的想法呢?后来才弄明白,塞利斯汀很喜欢的一个小女孩被人奸杀了,她怀疑是约瑟夫干的,为了找出罪证,她不惜色诱这个莽汉。
      约瑟夫是不是个坏人呢?电影里许多处地方都告诉了我们约瑟夫不是个好人,比如他回偷偷向女主人打新来女仆的小报告,比如他连杀鹅时都习惯残暴地折磨那只可怜的鹅,比如他常常流露出对叫克莱尔的小女孩的兴趣。最重要的是电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约瑟夫是最后一个在树林里见到小克莱尔的人,可约瑟夫却坚决否认自己在小克莱尔遇害的那天见过她。假如人不是他杀的,他为什么要撒谎呢?所以塞利斯汀的怀疑是正确的,不过实在没有什么证据能把约瑟夫绳之于法,塞利斯汀最终只能采用栽赃假货的手段让警察把约瑟夫抓起来。但栽赃嫁祸总归是栽赃嫁祸,没过多久约瑟夫连审判都没有就因为查无实据被释放了。尽管塞利斯汀费尽心机,小克莱尔的谋杀案却依然不了了之。
      其实,除了约瑟夫,电影里其他的人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塞利斯汀的女主人是个性冷感,总是趾高气扬的对塞利斯汀炫耀家里那些精致的摆设;男主人简直是个性欲旺盛的流氓,总对塞利斯汀实行性骚扰;老主人倒是绅士风度十足,偏偏是个恋足癖,总是很变态地要求塞利斯汀换上精致的靴子来来回回走给他看……给这么一家子当女仆的罪可真不是人受的,在她终于忍受不了决定离开的时候,却在火车站意外听到了小克莱尔遇害的消息,善良的她为了查处凶手是谁,居然重新回到了那个变态的家庭工作,从而也有了上文提到的色诱约瑟夫的故事。
      那么,这个故事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当然,我们可以说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空虚啊,罪恶啊,劳动人民的可怜啊……等内容,这些东西会有人研究的,我没必要在这里多费唇舌。但是,影片里的坏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治也是事实。塞利斯汀最终嫁给了影片里最正直的上校,可是上校却觉得约瑟夫那个坏蛋是个真正的爱国者,连原本很讨厌的流氓男主人蒙德尔在他眼里也突然变成了绅士。孟德尔能不绅士吗?对塞利斯汀的性骚扰失败后,他跟家中的另一个老处女仆人勾搭成奸,性欲已经得到满足的他当然不必再对其他女人耍流氓。
      善恶有报是人们想当然的结果,好人跟坏人欢聚一堂都过得挺好才是常见的现实。这部电影的意义就在于把这种现实复制了一遍,难得的是在这一过程导演的态度既不愤怒,又不哀悯,一直很平静。影片最后以一群在街上高喊政治口号的人群渐趋远去的身影为终结,我相信人群里的大部人并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要参加那么激烈的政治活动,他们其实跟那个正直的上校一样辨不清谁善谁恶。而旁边的人向群众排法的《今日法国》报纸显然寓意深刻,它让沉浸在电影中的我们恍然大悟,电影说的不就是“今日法国”吗?
       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就是尽管电影所描绘的那个时代已经过了许多年,但它所道出的现实本身并无新旧之分,即使把它放在今天也是成立的。这一特点与电影本身流露出来的优雅气质结合在一起,为《女仆日子》扎扎实实贴上了一个“大师”标签。

 4 ) 【418】《女仆日记》——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女仆日记》

Le journal d'une femme de chambre

年代:1964年

国家:法国、意大利

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让娜·莫罗、乔治·热雷、丹尼尔·伊韦内尔

适宜人群:文艺青年

聊到这部电影时你可以谈论以下话题

《女仆日记》的灵感是来自于法国作家奥克塔夫·米尔博的同名小说。1945年,让·雷诺阿曾经把它搬上过银幕,主演是宝莲·高黛。

布努埃尔开拍《女仆日记》的动机,则是因为他的女神让娜·莫罗。

布努埃尔曾在自传中大赞莫罗走路的方式好看极了。她在《通往绞刑架的电梯》里漫步的镜头令布努埃尔着迷,“走动的女人及她们的目光总是让我感到激动。”

《女仆日记》可以看做是《维里狄安娜》的姊妹篇,两者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一个贵族庄园里,主角也都是无法抗拒人性欲望的漂亮女性。

在影片前半部分,女仆塞雷斯汀初到庄园,便跟身边的男性全都搞好关系,包括年长的豪宅主人、老人的女婿蒙泰尔、马夫约瑟夫、邻居莫泽尔等。

这些男人也都对塞雷斯汀投以暧昧,老主人有恋脚癖,总让她试鞋子;蒙泰尔曾主动求欢,但被拒绝;约瑟夫假装冷淡,其实对她一见钟情。

而当老主人暴毙之后,塞雷斯汀曾被遣走,但随着一桩少女谋杀案的发生,塞雷斯汀又肩负新的寻凶任务,而这个任务的成功完成,成为了她提升阶级地位的阶梯。

所以后人很难对这个女性进行评价。可以说她是表面清纯的心机婊,也可以说她是牺牲自己来追寻正义。

尽管争议很大,但老布抨击资产阶级的堕落伪善和虚伪荒谬的传统,却始终不曾改变。

这部电影的故事比较耐人寻味,但是在布努埃尔的电影里只能算是水准之作,倒是莫罗凭借该片获得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的影后。

全片最精彩的部分是这两处

亮点1

第40分钟,老主人要求塞雷斯汀穿着他送的靴子,在房间里走两步,然后还亲自帮她脱鞋。

布努埃尔曾经描述过这段镜头中,让娜·莫罗的步伐:“她行走时,脚在鞋跟上面微微颤动,使人觉得不稳。”

“她是个天生的演员,在拍摄时我只能跟着她,几乎是跑着跟她。她向我展示了对于角色的把握,对此我是深信不疑的。”

亮点2

第92分钟,在车夫约瑟夫因杀人嫌疑而被捕之后,镜头随之一转,塞雷斯汀竟然很快就跟莫泽尔结婚了。

这时她的身份也随之发生了巨大逆转,她可以躺在床上,要求莫泽尔给她拿毛巾了。

这时的她,终于成为了过去侍候过的那种主人。

 5 ) 一场奸杀引起的“反犹太”思考

如果不了解法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政治状况,那么对于电影《女仆日记》中的情节安排或许会有太多的迷惑。

因为,影片的主体部分围绕着一个叫做克里斯蒂娜的女仆,讲述她在法国乡下的中产阶级家庭蒙泰伊一家服务。

她同时在四个男人之间周璇,吸引着这些男人的目光,并最终成为了其中一个男人的妻子,一个被别的女仆服侍的中产阶级贵妇。

然而与此同时,其中一个男人,蒙泰伊家的管家约瑟夫却经常组织“反犹太”运动,而且还在乡下的仆人圈子中倾泻自己对于犹太人和共和政府的不满。

甚至在影片的结尾,“反犹运动”的示威游行连同雷电一起成为某种危险的隐喻。

对于《女仆日记》的故事层面,我们可以在奥克塔维·米尔博的同名小说中找到依据,但是对于片中的政治社会环境,我们则需要在导演布努埃尔的生涯中发掘线索。

在从马德里的大学毕业之后,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中期,布努埃尔大多数时间都在法国的文艺圈子中混迹。在此期间,他经历了以前在西班牙几乎不曾耳闻的社会思潮——“反犹运动”。

尽管作为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布努埃尔从来都是和社会主流道德对着干,然而“反犹运动”却让他感到了极大的困惑和愤怒。

所以在创作《女仆日记》的改编电影时,他没有依照米尔博的原著小说,将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所谓的“美好年代”(十九世纪末到一战期间)。

而是将整个故事搬到了二十年代,将一个有关情欲和女性抉择的故事和这段时期的法国历史相互关联,布努埃尔看中的显然不只是《女仆日记》这本小说中的情欲噱头。

在《女仆日记》中,由让娜·莫罗饰演的女仆克里斯蒂娜像是一个毫无道德感的美艳尤物。

至少在影片的前半段中,对于蒙泰伊家的男主人蒙泰伊老先生,她会在夜晚穿着高挑的皮靴,展露性感的小腿在房间中走动,满足他非正常的恋足癖。

而对于蒙泰伊先生的女婿,一个妻子不愿满足他的性欲,只要看到女人都会产生性冲动的中年男人,克里斯蒂娜虽然并不愿过早让他下手,但是也经常对他搔首弄姿。

至于管家约瑟夫,克里斯蒂娜更是在影片后半段和他纠缠不清。但是她最终的人生归属,却是嫁给了隔壁的退休中尉,得尝所愿地成为了中产阶级的一员。

她的确用自己的美貌和手段,从巴黎的大都市赶赴乡下,在四个男人的欲望目光中流转,走上了一个打工女孩跨越阶级鸿沟最快捷的途径。

然而这个覆盖着冰冷物质欲望的“励志上位记”,却在影片的中途产生了别样的意味。

一个叫做克莱尔的小女孩,在不久前被人在树林中残忍奸杀,克里斯蒂娜在蒙泰伊老先生去世后本来打算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但是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她决意重新回到蒙泰伊一家,打算找出真凶,将其绳之以法。

这个表面看来有些突兀,甚至和人物设定不符合的行动走向却让我们重新思考克里斯蒂娜的真实性格。

当我们认定她只不过是个为稻粱谋的风尘女子,她却瞬间展现了人性中富有温暖的一面。

这便是布努埃尔影片经常出现的一个主题:矛盾的人性。他总是会在影片中设定一些看似单薄的角色,但是这些或极端偏见、或极端虔诚的人,在遇到突发事件后,却开始做出与原先性格截然相悖的决定。

譬如在《少女》中,那个猥亵少女带有种族偏见的白人,却在最后帮助黑人踏上小艇离开;而在《纳萨林》里,原先有着虔诚信仰的牧师,却在遭遇不公的牢狱之灾后,对人性之善,也开始产生动摇。

布努埃尔总是会用瞬间的变化轰击稳固的常态,在所谓人性的恒常、信仰、誓言中找到裂痕,从而沿着这道裂痕不断深撕下去,直至触碰最为混沌的人性。

但是这位超现实主义者或许并不想将裂变化作温情的俗套。克里斯蒂娜的确为了被奸杀的克莱尔和管家约瑟夫暗送秋波,直到在床笫之欢中确认约瑟夫是凶手的事实。

她在获知真相后,也并不期待公正的查案,而是选择了最为直接的惩戒方式——捏造虚假证据,从而将约瑟夫直接送进牢房。

然而所谓的正义取得胜利了吗?布努埃尔依然不会拍板,在影片的最后,约瑟夫如同他先前和克里斯蒂娜许诺的那样,他在巴黎开了一间酒吧,不仅过上了安稳的城市商人的生活,而且还成为支持“反犹运动”的极端右翼分子。

民族主义分子用偏执和暴虐将法国推向了无底的深渊,而这个结果在布努埃尔的电影《女仆日记》中却有着各种微观因素的堆积。

蒙泰伊老先生异常的恋足癖;老先生女儿连丈夫正常的性欲都不让满足的自私冷酷;而那个退休中尉的邻居,不仅带有偏见地歧视蒙泰伊先生的女婿,而且为了迎娶克里斯蒂娜,不惜和自己结婚十二年的妻子离婚。

这些法国乡村的中产阶级只会在自己的欲望中穷尽一切,而完全不会顾及道德感,和一贯秉持的荣誉及信仰。

那作为下层的仆人呢?当蒙泰伊的女婿追求克里斯蒂娜失败之后,为了发泄性欲,他将目光投向了矮胖丑陋的女仆,而这位可怜的女仆在听到这位大人的要求后,不仅没有拒绝,还热泪盈眶地不知所措。

对她来说,这哪里是羞辱,分明就是宠幸!

正是这种道德感的败坏,让整个社会都沉浸在自私和偏执中。布努埃尔将自己年轻时期经历过的黑暗社会,用一种司空见惯都又细思恐极的方式加以披露,得到的结果就和那部反思宗教的杰作《维莉蒂安娜》一样,令人绝望,但又只能袖手旁观。

尽管在对布努埃尔的采访录中,他经常否认其影像中所出现的画面有着某种确切的能指,然而对于《女仆日记》来说,那段小女孩被奸杀后的场面,确乎和法国那时的“反犹运动”有着某种关联。

兽性的野猪对柔弱兔子的攻击,不仅是在暗喻约瑟夫对小女孩的奸杀,更为宏大的表意或许是:整个欧洲那时对于犹太人近乎疯狂地歧视和残害。

 6 ) 布努埃尔作品《女仆日记》观后座谈会纪要

布努埃尔作品《女仆日记》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2年12月15日(星期六)上午10:55—11:25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布努埃尔作品《女仆日记》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毛伟杰、陈杏生、杨越辉、马以乐、张亚芳、金爱武、何吉、黄方悦、范大茵(观影者:蔡玲、王犀灵、余涵、俞柏文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黄方悦

我们知道小女孩命案的凶犯是谁吗?
范达明:《女仆日记》与布努埃尔前两部影片一样是黑白片,但故事不是发生在西班牙而是到了法国,此片与本月还要放的另两部影片都是由导演请法国影坛著名影人让-克劳德•卡瑞尔编剧的。女仆塞莱丝汀来自巴黎,到乡村的有钱人家来做高级女佣,本来主要是来服侍这里的老东家的,在老东家突发心脏病去世后,她的使命也结束了,但同一天村里也出了事:她很喜欢的一个小女孩克莱尔被人奸杀,于是出于义愤的她又重返主人家来。我们看了整部影片,能断定小女孩命案的凶犯是谁吗?
毛伟杰:关涉小女孩的案子,影片其实没有明确答案。影片创造了一个法国反犹太人的大背景,表现了这个大背景下一些政治活动事件。女仆所在家庭的老父亲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马车夫约瑟夫(管家)被营造为一个追求理想的“爱国”者。他强调说像自己这样的“爱国”者不可能杀人。

影片故事的反犹太背景与小女孩被杀的关系
陈杏生:大背景是法国大革命(范达明插:应该不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实际上是苏联十月革命之后欧洲右翼的反苏维埃、反共、反犹太运动),大背景与具体的凶案是否有什么关系。
杨越辉:这两者不一定有联系。一个有政治信仰的人与杀女孩的人不矛盾。导演或许是开放性的处理,不做具体结论。
马以乐:两者也可以是有联系的。小女孩(与她姑妈)来到的正是一个犹太人家,小女孩自己可能就是犹太人。在这样的反犹的大背景下,小女孩的被杀也是默认对犹太人的残杀。女仆是出于对小女孩生命的珍惜而重回主人家来,是想搞清真相的;而政府对这些事却并不重视。

女仆与她心目中认定的凶犯约瑟夫的关系
张亚芳:女仆塞莱丝汀任性,内心断定凶犯是约瑟夫,刻意指证他,但她本人没有现场看到,又希望能有证据,为此她进入约瑟夫住所暗地里搜查。其实她一开始坐上马车接触到他时就不喜欢他。
马以乐:女仆一开始对约瑟夫就有成见。她以自己的逻辑推断,认为是约瑟夫作案,自己还做了伪证。而警察由于被害女孩是犹太人,也就不关注真相究竟如何了。
金爱武:女仆来自大城市巴黎,比起其他仆人们,她更有文化,更先进,为小乡镇带来了生气,并以自己的正义激发了周围人的正义感。
杨越辉:女仆故意掰走了约瑟夫皮鞋底上的铁钉,这样做伪证是弄巧成拙,约瑟夫也有可能不是凶犯。其实,在一个法制的社会,可以有很多取证的方法来证明,女仆没有必要为此去与约瑟夫上床,牺牲色相。女仆想通过伪证来证实真实的东西,是不合理的。
何吉:用伪证有时也会合理的。
范达明:如果因此而能获得对方对罪行的供认不讳,那就成功了。
何吉:影片表现了赶车的约瑟夫想让女孩和他一起回家,未成后,转而又朝女孩进入的林子方向追去,这已经给了我们他是作案者的暗示,虽然没有直接表现作案的过程,我们当然也没有实在的证据。

小女孩被人奸杀或许就是当时欧洲掀起杀戮犹太人狂潮的象征
范达明:可以这样说,影片虽然没有直接确定地说约瑟夫或什么人是凶手,但实际上导演对此还是有态度的。除了在凶案发生当时的前后,导演在镜头处理上有刻意的表现(这里并不是故弄玄虚,包括插入的一个林中动物追逐的隐喻镜头),还有多个地方先做了铺垫,成为一种暗示。一个是借约瑟夫杀鹅来暗示约瑟夫的凶残性——我们回过头来想就明白过来:女仆当时见状赶紧说:快点杀了它,别让它受罪;而约瑟夫却说,它们受罪的时候很美,而且我喜欢这样。再一个是在厨房饭桌上,他一手抓住小女孩的脸袋,双眼盯着她的双眼,问她看见他眼睛里有什么,声称自己心中就有她。最明显表明约瑟夫心狠手辣的地方,就在仆人用餐厨房里的一场戏:傻乎乎的中年女佣玛丽安娜听约瑟夫与来传达反犹消息的男子(一个教堂杂役)谈话时突然发问:“为什么总是说要杀犹太人?”教堂杂役反问她:“你不爱国吗?”约瑟夫更是帮腔道:“如果我在巴黎一定一天杀一个。”他们认为布尔什维克都是犹太人,听到杀了犹太人就认为是好消息。可见,在约瑟夫等两人所谓的“爱国”思想里,杀犹太人就是“爱国”,反布尔什维克就是爱国;而他俩视杀犹太人即爱国行动的看法还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认为犹太人收买了政府官员与法官,腐败就是这样产生的。显然,约瑟夫向女仆塞莱丝汀标榜自己爱国、爱军队、爱宗教,不会欺骗说自己没杀小女孩,而塞莱丝汀依据对他的实际接触与了解,对他的表白是完全不相信的。她与约瑟夫的亲近并表示愿意接受他的求爱,不过是虚与周旋的假相,实是为了取证,甚至故意提供伪证,因为她坚信约瑟夫是凶手,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我觉得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小女孩的被奸杀不仅是插入片中的一件凶案,或许就是当时欧洲掀起杀戮犹太人狂潮的象征。

影片的意义,女主人公形象的意义
何吉:女仆因老主人死了而返回巴黎,在车站上听说同一天女孩也死了,反复思量后,返回主人家,决心要查清女孩被谁人所杀,甚至不惜做了伪证,要把约瑟夫送上法庭。后又因国内形势变化,反共与反犹太人,约瑟夫被释放出来,他仍旧开了“法国军队之家”咖啡馆。影片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众生相和沉闷的法国乡村风土人情的变化。
金爱武:女仆从巴黎来到这里乡间,整个气氛是压抑的,这个家庭内的关系也是不融洽的,而作为背景的政治与社会也是动荡不安的。到影片结尾,是一片乌云与迷雾,这是政治的迷雾,也是生活的迷雾。影片给了我们关于人性、社会、政治的一个谜团,只有女仆自己在内心是清晰的。
蔡玲:导演暧昧的态度导致影片始终没交代女主人公的道德立场,冲突的起因即约瑟夫奸杀小女孩也显得突兀。女主人公身为女仆,有计谋、有策略,精明地保持着自己体面的尊严,从时尚巴黎来到乡村做女仆的她简直就是高贵的女王,在一群乡村资产阶级猥琐丑恶的众生相中游刃有余。对于她周围的男人中,女仆只要约瑟夫,不排除她骨子里对他的反感直至报复心理。

“反仆为主”的思想与影片的获奖
范达明:在女主人公与老东家的一场戏里,“恋物癖”的老东家跪在地上把他珍藏的女靴穿到坐在大沙发椅里女仆翘起的脚上——这里主仆的关系完全颠倒了。这个场景或镜头极为精彩,也极有讽刺力度,它显然是导演要在女主人公身上为我们表述影片所隐含的一种“反仆为主”的思想,它是通过在女主人公身上“异化”出来的。虽然塞莱丝汀希望让法律来制裁凶犯约瑟夫的目的未见结果或未能得逞,但是她最终接受了东家的邻居——退伍上尉马格的求婚而与之结为夫妻,她由此而真正当家做了主人,确实是“反仆为主”了(影片在此有一个她让自己的新丈夫马格给她在床上收拾早点餐具的镜头,就有着如此形象意义的高度概括力)。女主人公阶级地位的变更与提升,应该是她人生的基本目标之一。总起来说,影片在对反苏的、反犹太的右翼势力的批判是很明显的。而60年代初,在国际共运还比较强大的时代背景下,布氏有所亲苏亲共倾向并不奇怪。影片也因此获得了1964年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的奖项,该电影节那时就是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

2012.12.25-26整理(部分发言为补充的笔谈)

 短评

布努埃尔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变形宽银幕格式电影。用女仆的视角批判资产阶级社会,同时将时代背景从原著的19世纪移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凸显一战和二战之间在法国的反犹反布尔什维思潮。情节安排上把前后两任雇主合并为一家,从而创造出两起死亡发生在一天的巧合:偏执恋物癖暴毙的色老头,遭受恋童癖戕害的小女孩。结尾更改了小说里女仆选择的结婚对象,没有和极端右翼的猎户约瑟夫“继续犯罪”,而是嫁给隔壁的退伍军官富人。新到的女仆被庄园里所有男人爱上,如同《苏珊娜》的再度演绎。决定离开的时刻被死亡事件触动,再次回到家中,和《维莉蒂安娜》转折安排一致。右翼分子最后喊得那句Vive Chiappe“恰普万岁”,让·恰普(Jean Chiappe)于1930年作为巴黎警察局长,禁止放映布努埃尔的电影《黄金时代》。

9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1.体会不到布努埃尔的魅力;2.女主角转变的太快,难解。

1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每个细节都能掐出水分,处处丰盈;但Celestine的心理转变刻画有所欠缺——重结构,轻表演,这是也是布努艾尔作品的一贯缺点了。

1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难以解读的文本。由初始的隔空打穴到结尾的电闪雷鸣,对阶级的讽刺不痛不痒。女主角的动机也较为含混。文本中有少些难以捕捉的超现实影子,但不具有代表性。

22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我看过最不布努艾尔的一片布努艾尔.照理说米尔博的最大名作遇上老布再遇上莫罗是挺天作之合的...但是电影传达出的文本力量并不如何强大,老布也在恭敬/谨慎中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优势----如果仅仅是搞女人小心思的东西,那他比夏布洛差远了.只有莫罗是超级美丽的...

23分钟前
  • dinosaurs
  • 还行

#重看#女仆亦算一个「闯入者」,激起周遭阵阵涟漪,照见各阶层男性的各色嘴脸,基于现实的巨大荒谬不仅不显得荒唐,反而在辛辣嘲谑的外衣下,呈现出社会背景的真实与阶级差异的趣味;刻意的暧昧留白意味深长,野猪与兔子的隐喻不寒而栗;让·莫罗最适合此类复杂角色,嘴角一抹神秘嘲弄的微笑。

2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看得出,没几个人看过这部片子.晦涩难以捉摸的人物,让我在案情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回家了.我想一定是有一个时代的大背景.因为最近我正在看<莎拉的钥匙>,有关在法国屠杀犹太人的故事.而片中无处不在的反犹言论,还有那些明暗不定的人物情绪.但刚看完女主角演的另一部戏,再看此部,颇有些滑稽.

29分钟前
  • Even.翦
  • 还行

8。一群虚伪的人构成的一部片,连老女仆,被主人勾引了,都泪流满面。。

32分钟前
  • Mannialanck
  • 推荐

布努艾尔的调度真强...

35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女主人以冷漠无常的外在行动将丈夫的旺盛性欲隔绝于外,后者又因前者虚伪的禁欲而将自身内心的火热之情寄托于充满野蛮暴力特性的狩猎活动中,老父亲则以平和的态势掩盖自身下流的怪癖;上层是矛盾重重的,下层要么如管家那般粗俗邪恶要么如其她女仆保守羸弱。如此,俨然一副微型社会图景,邻居的冲突则体现这种“社会”在资产阶级的普遍存在。女主角以闯入者的身份打破各个孤立个体之间脆弱的平衡,各类人物因其丑态毕露。到最后女主成功跻身上流,而民族主义大张旗鼓挥舞旗帜大步走来,电闪雷鸣般的灾难即将降临欧洲。

36分钟前
  • 宜乎众矣
  • 推荐

一面是资产阶级的腐朽与变态,另一面是无产阶级结合民族主义者的蛮荒与暴力,冷眼旁观的女仆被仆人指责「你和我的灵魂是一样的」,最后命案、情感、各自阶级的矛盾都汇入「法兰西万岁」的滚滚人流中。

40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23/9/2007 6:30pm Space Museum

42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我表示,对于布努埃尔,无论是超现实主义的他还是现实主义的他,我都不能理解。

44分钟前
  • qckf2001
  • 还行

应该是布努埃尔最通俗的片子了吧,还是没大明白,得细琢磨。【电影学院】

48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还行

7.5/10。①1930s:巴黎女主来法国乡村做家庭女仆期间通过牺牲(部分)色相周旋于四个变态男人间获取利益,以及她有好感的犹太小女孩死后她通过牺牲(部分)色相成功抓获凶手(然而却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②各种教科书般的场面调度/运镜的丝滑优美感很契合角色们精致的气质(女主是高贵而风情的气质,其他人是资产阶级气质)。③女主的心理曲线太模糊甚至连大致脉络都难以猜到;故事支线太多(想通过刻画各种资产阶级人物来探讨资产阶级与反犹主义/法西斯崛起的联系)却展开地不深入透彻,导致影片表达的点较浅较散。

53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一部走势奇怪的布鲁艾尔电影。刚开始洋馆的奇怪氛围,让人感觉似乎是部90年代日本H卡通的黑白版;杀人案出现之后,又变成悬疑侦探片;女主角的态度莫名暧昧;结局也似乎像个《沙漠中的西蒙》似的半成品。隐线加入的历史政治背景和明线的资产阶级讽刺,使得这部片的情绪表达和剧情呈现别扭的对立和统一

54分钟前
  • 大刚
  • 还行

女仆的性格转变是个谜,不过可以理解为她是个见风使舵的人,由于管家杀了人而上尉又对她有好感,选择上尉倒是明智之举;跟管家上床也只是逢场作戏罢了,真正的目的是获得女主人一样的地位。树林奸杀穿插的野猪追逐野兔;房间戏中多处场面调度;女仆面对男主人骚扰也能欲拒还迎般羞涩一笑,全片亮点

58分钟前
  • RYZ
  • 推荐

阶级属性明显,故事走向成谜。所有男性角色都恶臭得千姿百态,女主深思熟虑的利用男性达成目的,但又带着尚未泯灭的正义感。结局挺有意思的——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布努埃尔放弃了荒诞的超现实主义现实,却让此片更加的晦涩。就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在叙事上也不同于经典好莱坞叙事或者现代叙事,反倒很具有间离的感觉。女仆是个迷,她的正义以及为挤入这一阶层的不择手段。约瑟夫的释放、片尾的乌云是欧洲灾难的开始。布努埃尔的调度手法太过精妙!

1小时前
  • mOco
  • 还行

很难评分,作为电影算是成熟、滴水不漏,但是非常现实主义,除了中间一段女孩腿上的蜗牛以及狼在森林里追逐兔子,其他都不太“布努埃尔”。批判意味相当明显,几乎每一个出场的人都有罪,而唯一无辜的女孩已死。无处不在的排犹、法国革命风暴。莫罗的女仆是一个高雅、甘堕凡尘的正义女神。

1小时前
  • Mede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