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改变

正片

主演:朱丽安·摩尔,伍迪·哈里森,埃德·哈里斯,莎拉·保罗森,彼特·麦尼科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规则改变 剧照 NO.1规则改变 剧照 NO.2规则改变 剧照 NO.3规则改变 剧照 NO.4规则改变 剧照 NO.5规则改变 剧照 NO.6规则改变 剧照 NO.13规则改变 剧照 NO.14规则改变 剧照 NO.15规则改变 剧照 NO.16规则改变 剧照 NO.17规则改变 剧照 NO.18规则改变 剧照 NO.19规则改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规则改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08年,美国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艾德·哈里斯EdHarris饰)与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竞争第44届美国总统。竞选中处于劣势的麦凯恩听从其高级竞选参谋(伍迪·哈里森WoodyHarrelson饰)等幕僚的建议,决定选用一名女性作为副总统候选人以增加其竞争力。一番筛选后,阿拉斯加州长萨拉·佩林(朱利安·摩尔JulianneMoore饰)成功获选。然而,入选后的佩林无论是行为举止还是知识涉猎都频频令竞选团队大跌眼镜。虽然经过多次特殊培训后佩林的表现有所进步,甚至帮助竞选团队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但佩林的加入能否力挽狂澜,改变麦凯恩团队的命运呢?  本片根据2010年发行的同名著作改编,由2008年拍摄重现2000年美国大选的《选票风波》导演杰伊·罗奇(JayRoach)执导。你好,李焕英乡村爱情10艺坛照妖镜之96应召名册欢乐颂2019卧底使命·火线追凶暗恋吟游诗人寻找奥斯卡超级英雄医院第二季李元霸与宇文成都亨特之谜第一季X午夜心跳爱你钟情HUNTER医疗小组:达芬奇女士的诊断拥抱星星的月亮天国的阶梯平原烽火烈火青春九品芝麻官(粤语版)水浒传2011版青春节拍1985香港版恋如雨止~口袋中的愿望~图腾美人记·昭君巨鲨大战食人鳄空中浩劫第十三季是,大臣 第三季无意背叛黑风行动生死瞬间理查三世1995省港旗兵4地下通道国语美国式审判搞什么飞机?齐与祖邪密满屋:印度家族集体死亡案策划专家第2季飞虎队

 长篇影评

 1 ) “这不是竞选,这是一场糟糕的真人秀”——影评《规则改变》

电影讲述了08年美国大选麦凯恩团队的努力、混乱与失败。麦凯恩是败了,为什么败?怎么败的?当事人怎么说?旁观者如何看?失败是结果,已成为历史,但我们想知晓其中的原因,这不单单是出于好奇,我们还希望通过探求败因来规避失败,并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不论它是好还是坏。
 
我是带着好奇心看这部电影的。作为一个生长于“胜者为王败者寇”国度的人,我十分好奇美国人会如何书写失败者的历史。这部影片是纪录,也是分析。电影按照时间顺序讲了一个故事,听起来像个励志故事,但是这伙人最终失败了,而且败得很生气,因为他们都觉得别人给团队和自己拖了后腿。
 
我首先看到了一个糟糕的团队。团队成员的竞争大过了合作,妒贤嫉能打过了包容和照应,这样的团队是有失团结的。其次,佩林被定义为“猪一样的队友”,她不仅缺乏经验,还缺乏常识,她抗压能力差、情绪波动,她小镇气质过浓以至于不识大体。她唯一的有点就是她和奥巴马一样,都是...


全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08ce20101bjbv.html

 2 ) 女人和政治

  当你看完一部还不错的电影,回味的时候再看看片头那几个你刚才没看懂的片段,那些个紧锁眉头的主人公、未完结的回答、欲言又止的表情,你就突然明白了其中的寓意。
  政治片给人的印象总是终结于“政治”二字,几个月前怀着蛋疼的心理准备看了《总统杀局》,发觉“还不至于让人睡着”,前天看到《改变规则》有资源,冲着《孩子们都很好》和《单身男子》的朱莉安摩尔,冲着勉强懂得的美国选举知识,就当补习奥巴马对手的辛酸史了。

  如果说《总统杀局》是一部纯爷们戏,女人只是其中负责“搅局”的工具,那在《改变规则》里,佩林(朱莉安摩尔饰演)的地位显然不可与之相比,从光头硬汉告诉她“州长,你不用自己背包”开始,这个女人的一生就注定了不寻常。
  不寻常的演绎有很多种,HBO成功地为其注入跌宕起伏的桥段,首先成功规避了政治片的“无聊”问题——我可以拍胸脯保证,没有人在看到佩林从一个州长因其个人魅力和几段背好的演讲词化身为“女英雄”的过程中能打瞌睡,更不用提那个“从阿拉斯加能看到俄罗斯”的著名笑话了。
  从电影中我们得知,佩林的成功因为她有着卓越的演技——“镁光灯一开她就能入戏”,即使连朝鲜和韩国都无法分别,照样能在电视访谈中亲热地称呼十分钟前才得知名字的格鲁吉亚总统,更通过死记硬背在副总统辩论中大谈特谈金融危机的“买单计划”,所以她的“亲民”也自然信手拈来。这一点在《总统杀局》也同样表现出来,乔治克鲁尼人前正义如罗宾汉,人后照样乱搞女实习生,尤其可笑的是佩林还如此信奉上帝,不知道在她的谎言中有没有祈祷“上帝啊,原谅我其实并不相信你。”
  
  在我看的版本中,该片片名《GAME CHANGING》被翻译成《搅局》,这一点我倒是不认可,电影表现出的立场还算中立,对佩林身上敏感话题的表现也遵循着“适度原则”,我们必须承认这位“冰球妈妈”起初对麦凯恩的选举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可如同《铁娘子》里的一句台词——“我这种女人注定不是一生用来刷盘子的。”佩林在政治上的成就感逐渐化作不可救药的个人崇拜,她不满足于别人对她“州长”的称呼,她似乎觉得没有准备也能通过“表演”掩盖一些东西,比如她的无知,比如她逐渐膨胀的野心,比如她当初只是为了上位才答应赞成麦凯恩关于“干细胞”和“堕胎”的观点,这些都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个人很欣赏片中“前白宫关系处主任”(Sarah Paulson 扮演 也是 《双面玛莎》里的姐姐 感谢豆友Laurie~)的表演,一分怒火两分同情三分压抑六分隐忍,可伴君如伴虎,兢兢业业地付出无法让濒临崩溃的佩林得到帮助,反变成无辜的出气筒,最后她流着泪说“我也没有投票”——她还是做了回自己。

  我不知道电影当中的矛盾是因为“政治中的女人”还是“女人中的政治”,年轻的撒切尔夫人夹在一堆西装革履中间不知该说是“调和”还是“刺眼”,毕竟时代造英雄。英雄配美人,可轮到美人这里却没什么好词儿了。

 3 ) 完美男士,怪物女士

  导演编辑肯定是个男权主义,觉得女人是个麻烦物。在他眼里女人分三类,一类是竞选团队里打杂和书记的无语女;一类是脑袋进化得跟男人差不多的形象官;最后一类就是像佩林这样有时候神奇得不可思议但大多数是无知,情绪不稳定,固执得很烦人的女人。
    片子里面所有的男人都很理性,时刻知道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而灵光一现完美解决办法就出来了。而佩林这样的女人,基本就只有无知+情绪化,一旦被人说道无知的时候,就开始启动保护装置(要么是无缘无故地发火,要么是不合作方式)。
    只是看着觉得有点后怕,是不是自己时常也会变成佩林这样的怪物!是不是自己时常想变成理智形象官那样!

 4 ) Game Change

難得放假,賦閒在家,一如往常上網隨便點一套劇集,讓沒有電視的房間有一點聲音,伴着看書。看見這套電影2012年3月在美國上映,心想,也新得太離譜了,點進去,之後,書就放下了。
因為美國大選年的關係,近來許多與政治有關的電影上畫。不,應該說,興許是香港「揀」特首的關係,許多政治電影在香港上畫。The Ides of March、Iron Lady、The Lady……每一部都賣了好大的廣告,這一部卻還沒有消息。
電影的背景出奇地新,是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不知是否別有用心,當事人「屍骨未寒」,政治生涯還沒結束,奧巴馬還在籌備選總統之時,推出這麼一部翻舊帳而且看起來寫真程度非常高的電影,很難不懷疑它用意所在。
最初十五分鐘,共和黨後選人(或許可以稱之為落選人)McCain和他的團隊批評奧巴馬只是明星,不是政治人物,並不適合當總統。那檔兒,真有一點覺得在攔奧巴馬的路。可是奧巴馬的支持率高出McCain 5-10%,McCain在出師不利的情況之下,還想找一個政壇老屁股當他的副總統。拼命了老命的拼選團隊,為了基本票和遊離票,在youtube找到一位政治經驗淺薄,卻擁有和奧巴馬相當魅力的女性成為副總統候選人──Sarah Palin。
上網搜尋Sarah Palin,與扮演的Julianne Moore一比較,實在相似得說不出話來。我想除了香港膽敢找劉德華演呂樂,其他地方對寫實人物原本的形象,畢竟是很重視的。
Sarah Palin出場,與McCain的選舉團隊一拍即合,不僅願意在政治觀點和個人立場上退讓,更展現出驚人的演說表現,為團隊籌得前所未有的經費。 首席顧問Stave Schmidt甚至認為這是他們作出的最好決定,放心交由副總統助手團協助Sarah,自己守候McCain,為他贏取選戰。
來到這裡,有點像Change的木村拓哉(飾朝倉啓太),最初表現驚人,廣受好評,不久即陷入困境。Sarah很快就露了底,她「隱瞞」了自己在政治上一大堆醜聞,出爾反爾有之,錯誤判斷有之。這些事情本來可以避免,又因為團隊只花費五天調查她的背景,令團隊毫無準備,給記者殺個片甲不留。
更要命的是,她不似木村般好學、以人民為先,對國際毫無認識,眼裡只有阿拉斯加,因而在訪問時爆出「俄羅斯是阿拉斯加鄰居」的大笑話。女兒未婚懷孕加上訪問失敗,令她成為搞笑節目最大的笑柄,不斷被模扮、嘲諷、攻擊。把劇情和香港的特首選舉一比,候選人和記者的對話就好像小學生一樣,即便模仿秀的相似程度也是台灣的較優(可惜我看不懂全民最大黨的笑點),更有趣的是,香港的這類節目快要、將要、就要完蛋了,幸好facebook改圖不死。
面對重重困難、失敗和攻擊,Sarah變得歇斯底里,非但毫不準備往後的訪問,甚至競選工作也無心繼續,氣得全力幫她競選、思考對策、曾是白宮新聞部長的Nicolle掉下一句︰「我知道你為甚麼崇拜希拉里,因你和她一樣。」然而副總統辯論在即,放任不管只會令McCain陷入困境。Stave無奈親自出馬,卻也不太奈何得了這個女人。僥倖地,Sarah老公簡單幾句,令Sarah重新振作,Stave也想到要這位美國最好演技的女人在廣大美國觀眾面前演一場45分鐘戲,找來一份辯論對答劇本,替Sarah演練。
辯論主持明言題目不曾公開,也不知Stave哪裡搞來的,反正結果是Sarah表現令人激賞, 亦為競選帶來一絲希望。
接下來的劇情除了「好景不常」,還真找不到更貼切的形容詞。女人任意妄為反覆的常的天性在Sarah身上表露無遺,她老娘妄顧團隊安排,儘往支持度低的州份拉票,以為憑她的聲望能耐,可令全美國人投她老娘神聖一票。更違背參與之初,在敏感議題上支持McCain的承諾,公然拒絕宣讀一份包含敏感議題的講稿。Stave大為生氣,打電話質問,她卻說︰「這是副總統團隊的決定。」Stave狠狠回話︰「從來就只有McCain團隊,沒有副總統的團隊。」Nicolle冷冷的說︰「現在你也吃到苦頭了。」
要勝過可能是美國選舉史上最強大的對手奧巴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最後的致謝演說,Sarah嚷着要上台,Stave用極大的忍耐也把那句吐到口唇邊的髒話吞了下去。團隊感嘆以後的選舉不只需要一個能幹的領袖,更需要明星般的吸引力,奧巴馬和Sarah都有明星的特質,不同的是,奧巴馬是憲法專家,Sarah卻是一個連選舉失敗後只有候選人能進行落敗演講都不甚了解的女人。
在一片「原來不是諷刺奧巴馬,也不是擁護McCain」的思緒中,片尾曲God Bless America 徐徐奏起。上天保佑美國沒選出這麼樣一位副總統,是嗎?真的是這樣嗎?美國大選在即,這部片如果有政治意涵,表達一種取向,那麼,上帝保佑的是誰呢?想一想,Nicolle的話,你就知道。

http://housescheung.blogspot.com/2012/04/game-change.html

 5 ) 来自阿拉斯加的莎拉

        一
        
    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曾将克林顿称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因为克林顿几乎符合人们对非洲裔美国人的所有成见:单亲家庭、出生贫寒、工人阶层的孩子、会吹萨克斯,还有爱吃垃圾食品。

    说起这个是因为看《Game Change》里,负责对莎拉-佩林做资格审查的Culvahouse对麦凯恩赞叹说,佩林有精彩的人生故事。这一瞬间,佩林让我想起了克林顿(或许是因为不久前看了老克那场漫长而精彩的演讲)。跟这位前总统一样,佩林也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她在一个小镇里的平民家庭长大,父母在中学工作,有3个兄弟姐妹;高中毕业她想去外州上大学,家里出不起钱带她去实地看校园(阿拉斯加不在美国本土),她只能看着图片调动想象力挑选学校。为了交大学学费,她参加阿拉斯加州选美大赛,得了第三名,为自己赚了一笔奖学金。她有点像克林顿,从草根里冒出来,靠自己的奋斗往上生长,直到登上总统大选舞台。

    但可能最大的不同是,克林顿高中毕业后,一路从乔治敦本科、牛津硕士读到耶鲁法学院,毕业后进阿肯色大学教书;而佩林是爱达荷大学新闻学本科毕业,辅修政治科学(这点相当令我疑惑,为什么一个大学主修新闻辅修政治的人会对国家政策和世界常识一窍不通呢?),毕业后在阿拉斯加一家地方电视台做体育解说员。高等教育的精英化程度,多少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走向具有指标意义。(还可以补充的是,克林顿22岁就出国去牛津读硕士,而佩林42岁才因为公务第一次到北美之外的国家。)

    2008年,莎拉-佩林也走到了克林顿曾经驰骋、拼杀并最终取胜的舞台。这个带着“小镇姑娘”质朴气息的女人看上去漂亮亲切而富有活力,伶俐风趣还坚定优雅,简直比麦凯恩这个72岁的老头讨人喜爱多了。用《Game Change》中竞选操盘手Steve Shmidt的话说就是:“她给了我们想要的一切。”共和党的基本盘不用说会深深喜欢这个意识形态极为保守的、拿着枪狩猎麋鹿的“辣妈”,女性选民会注意到她的性别,她年轻富有朝气的形象弥补了麦凯恩年老的弱势,她在远离政治中心华盛顿的阿拉斯加资浅的从政经历以及她曾挑战当地共和党当权人物的事迹,也便于麦凯恩抗衡奥巴马“局外人”、“变革者”的竞选诉求。(虽然她当时真正实现的功能可能只是是调动基本盘选民。)莎拉-佩林看起来是一个太好的副总统提名人人选,除了——她不仅仅不懂国家政策,她根本就是缺乏常识。

        
        二
            
    很多调查都显示,美国是一个普遍常识匮乏的国家,不必像《Game Change》中说的举出一个最高法院的案例了,就是问星条旗上有多少颗星星,都有许多人不知道。刚看最新一期的《周六夜现场》,里头就有一个夸张的讽刺短片,大意是:美国还有许多选民尚未决定将在即将到来总统大选中投票给谁,原因是——他们连是谁在竞选总统都不知道。许多美国人也许能说出《美国偶像》四个评委的名字,但说到公共事务乃至其他国家的事儿,他们就不知道也不关心了。正如她的许多同胞一样,佩林也分不清朝鲜和韩国,以为在英国管事儿的是女王陛下,认为非洲是一个国家,不知道两次世界大战是谁和谁打的,更不用说理解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联储救市计划最高法院这样晦涩难懂的议题了。

        但正如此片中一位女评论员所说:“公平地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说出一个最高法院的案例,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没在竞选美国副总统。”而用片中麦凯恩的话说是:“(佩林)还没有准备好。”出身草根的小镇姑娘佩林,从辖下人口不到1万的镇长,再到阿拉斯州州长,进而被推入角逐国家副元首的战场,令人感奋;然而可惜的是,她或许是出于天份与好奇心的局限,没能像克林顿这样的政治人物,完成做一个国家领导人、顶级政治精英之前起码应有的自我教育——甚至不用说到这样的高度,因为她连高中毕业应有的常识水平都不具备。作为一个出身草根、来自小镇的政治人物,她令人遗憾将自己的智识水平淹没在她身边草根和小镇的美国同胞之中。这也就难怪她会在此后遭受媒体和网民的无情指控与嘲弄,并彻底动摇自己在国家级政治舞台立足的根基了。
        
        然而,佩林是令人同情的。《Game Change》虽然揭露了佩林无知、不诚实、自私与歇斯底里的一面,但并没有吝啬应该给予她的赞赏;对她在麦凯恩竞选团队中孤独、弱势的状态,对她被人推入总统大选这残酷斗兽场之后遭受的痛苦,影片是体谅的。
        
        我们知道,佩林在阿拉斯加州博览会上接到麦凯恩打来的电话后,非常快就同意了接受副总统提名人资格。这是因为对一个有雄心进入国家顶级政治舞台的地方政治人物来说,这样的机会是不容错过的。(佩林此前有过2次可能进入华盛顿的机会,一次是2002年被时任阿拉斯加州州长穆考斯基考虑过指派为代表阿拉斯加的联邦参议员,但最终穆考斯基把此职位送给了自己的女儿Lisa;另一次是2004年Lisa占据的联邦参议员席位面临改选,佩林若参选则有望取而代之,但她最终没有参选。)而据《Game Change》原著透露,拜登对奥巴马奉上的副总统提名人,一开始是拒绝的;而希拉里对做副总统提名人也是犹豫的。这是因为要做别人的副手提名人,加入别人的竞选阵营,你就可能要臣服于他与他的竞选顾问,奉献自己为他开枪射炮,牺牲自己为他挡子弹,一切为他的当选服务——而这些,对一个政治人物的自尊来说,是不好受的。佩林未必不知道这些,但为了离开阿拉斯加登上更高的政治地位,她顾不得这些了。
        
        于是正如片中所描述的那样,她离开家乡阿拉斯加,离开自己的丈夫与5个孩子,只身进入麦凯恩的总统竞选团队,接受团队里竞选顾问们的塑造与摆布——如Steve所说,在这里,没有什么“副总统竞选”,只有“总统竞选”。
        
        初入战局,她的镇定沉着让人惊叹,以至于Steve在飞机上对她说:“这么大的事,你看起来完全不慌不乱啊。”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佩林带着神秘而满足的神色回答道:“这是上帝的安排。”在初次面向全国亮相时,进场之前,佩林笑着对身后尾随她的丈夫和孩子们说:“就当是来玩的!”而之后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40分钟演讲,佩林将她高超的演说能力和沟通天赋展露得淋漓尽致——这让人得以部分理解,为何她能够在2006年阿拉斯加州长选举中,以6年小镇镇长与不到1年的阿拉斯加州油气保护委员会的从政经历,击败在任州长、曾任多年联邦参议员的共和党大佬穆考斯基,成功当选。
        
        但不同于在阿拉斯加州的是,这一次,佩林得接受全国性媒体的严格审查(用保守派的话说,就是自由派媒体的恶意指控)。在2008年总统大选中,此前希拉里已经领受过这种待遇了——奥巴马是主流媒体的宠儿,他就是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媒体也会轻轻放过;而希拉里,据《Game Change》原著透露,她自己就抱怨,她不能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否则媒体就会对她群起攻之。但纵然如此,毕竟很少有人怀疑,希拉里拥有一颗能做总统的头脑。然而对佩林而言,如果说她对过去经历中污点的不坦诚让竞选团队吃尽苦头还算事小,她随后在媒体镁光灯下暴露出的无知简直就是将麦凯恩的总统竞选拽向深渊。当时中间选民乃至保守派选民中的一种声音在影片中得到了反映:他们未必喜欢、支持奥巴马,但一想到佩林要做副总统,他们真的不敢把票投给麦凯恩。影片中佩林的竞选助手、老布什总统白宫传播主管Nicolle Wallace在大选日就选择了“含泪不投票”,而现实中她也的确如此。
        
        
        三
        
        人们说,副总统离总统只有一声心跳的距离。这无非是说,总统若在任上遭遇不测,副总统将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接替总统一职。历史上如林肯、小罗斯福、肯尼迪在任上去世,都是副总统继承了总统大位。2008年的麦凯恩,已是72岁的老人,还是癌症幸存者,他若成功当选总统,佩林届时离总统的距离恐怕比一声心跳还要接近。
        
        此时,但凡对国家前途有点责任心的人都看出来了,不能允许佩林选上副总统。随着Tina Fey对佩林的无情戏仿与佩林在接受Katie Couric采访中愚蠢的回答在Youtube上一遍又一遍地播放,佩林的个人形象塑造已如麦凯恩此时的选情一样无力回天了。影片播放到这里,佩林已成了一个漫画形象般无知又急功近利、还可能精神失常的可怕女人。
        
        不过,《Game Change》还是触及到了事情的另一面。正如麦凯恩在片中所言:“(佩林)那个可怜的姑娘。我们把她扔下水,却没有给她救生圈。”公允地说,事情走到这一步,佩林并没什么大错,错的是麦凯恩竞选团队,而首先要负责的就是麦凯恩自己。
        
        短短5天的资格审查是麦凯恩首肯的,仓促的人选敲定与公布是麦凯恩同意的,在并不充分了解其人的情况下选择佩林是麦凯恩下的决心,坦然说出“我不是在竞选名誉,而是在竞选总统”的也是麦凯恩——是这位把“国家优先”作为竞选口号的、从政近30年的、以独立耿直著称的“越战英雄”、资深联邦参议员。而另一方面,很显然,你不能要求州长佩林在接到麦凯恩抛来的橄榄枝时对自己说,哦,我知识不够,政策水平不行,所以我应该为了国家前途,大声say no。
        
        佩林在进入麦凯恩竞选阵营后是孤独、无助的;从影片来看,这团队对她,也难说有什么人情味。在接受竞选顾问们在发型、妆容、服饰、发音乃至如何说话、如何回答问题等全方面的改造之后,如同牵线木偶的她,已找不到从前在阿拉斯加那个自信而坚定的自己。竞选团队的专家们里没什么人关心她的利益、她的想法、她的心理状态,每个人在意的全是如何帮麦凯恩选上总统,而她,只是一颗棋子。她感激麦凯恩的知遇之恩,不想让他失望,而麦凯恩也是有体恤之心的好人,但在11月大选日之前2个多月的时间里,两人同处一室的机会寥寥可数。当她遭遇无数媒体的嘲弄后,没有人对她说,对不起,我们考虑不周,把你拖到这趟浑水中来了;他们只是在心里怪她的添乱,行动上塞给她更多要背要记的知识和台词。
        
        这时的佩林,当然无比怀念家乡阿拉斯加——那个有家人温暖与支持、有心腹幕僚为她利益着想,她游刃有余备受欢迎的地方。她担心自己的名誉,尤其是她在阿拉斯加州的名誉与前途,面对媒体抨击她太想出面澄清——但在这里,没有人疼惜她的名誉,他们不会为了照顾她的名誉而影响麦凯恩的选情。
        
        片中有一个情节,在去往接受Katie Couric采访的途中,Nicolle Wallace在做最后的努力,劝佩林准备一些问题的答案,但佩林无动于衷,甚至反问之前反复要求过多次的关于她在阿拉斯加的支持率的调查出结果了没,无言以对的Nicolle只能对佩林说Sorry。这时Nicolle看到佩林在低头忙着写什么,她问她在干什么,佩林回答道:“我在回答瓦西拉的《Mat-Su Valley Frontiersman》对我的提问——你知道,一份阿拉斯加的报纸。”即将接受CBS晚间新闻主播Couric拷问却几乎毫无准备的佩林,此刻在忙着给一份小镇报纸写采访回复,她简直是不可理喻。但你知道吗?不仅瓦西拉是佩林的家乡和她任过6年镇长的地方,并且,佩林大学毕业后的第二份工作正是在这家叫做《Mat-Su Valley Frontiersman》的报纸做体育记者——而这,是她自幼的理想。

    还有一个细节。在准备副总统辩论那紧张到窒息的时刻,佩林不顾Steve的要求,仍有些无礼地坚持要慢跑。其实,佩林的父亲是中学田径教练,她也自小是运动健将,在高中是越野跑运动队的队员。在压力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孤立无援的佩林在崩溃边缘寻找来自阿拉斯加过往的些微温暖和支援。这可能是愚蠢的,但也是人之常情。


        四
        
        2008年11月4日,总统大选日。麦凯恩-佩林阵营以约860万票(6.8%)的差距不敌奥巴马-拜登(选举人票为奥:365,麦:173),美国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诞生,而首位女性副总统则与佩林失之交臂。
        
        影片在这里透露了一个内幕:原来佩林曾为自己准备了一篇败选演说,计划在麦凯恩的演说之后面向全国宣读,但遭麦凯恩的顾问强力反对;佩林索性找上麦凯恩本人,但显然,麦凯恩也同意他的助手的看法,没有接受佩林的要求。(事实上,佩林之前为自己准备了2篇演讲稿,一篇当选演讲,一篇败选演讲。)
        
        这一幕,其实只是竞选后期佩林与麦凯恩团队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在前期的压抑和任人摆布之后,不知从何时开始,佩林“找到了她自己的声音”——她对竞选团队的愤怒(你们毁了我的声誉,毁了我在阿拉斯加的声誉),对竞选运作混乱状态的不以为然(“你还把这个叫做竞选吗?”),副总统辩论顺利过关与极端保守派选民对她的狂热喜爱给予她的自信心,她对竞选方式与对手奥巴马的个人见解(她主张负面竞选,执意揭穿奥巴马邪恶的“真面目”)……等等,均爆发出来。她开始更多地以自我为中心:为了自己,她必须不择手段地去争取胜利;为了自己,既然此时麦凯恩胜算已经不大,她就要为将来自己的选民基础与政治前途做好准备。她不愿再听从那些所谓“专家”的看法,相反,她要以自己的方式掌控竞选,她要做女主角。
        
        在片中,为了劝阻佩林发表败选演说,Steve说,在我们的宪政传统中,败选演说是为了确认选举获胜者的当选合法性的;而这个荣誉,从来只能给予总统提名人。但佩林不以为然,认为历史上没做过不代表现在就不能做。这一幕,影片让佩林在“宪政”这个闪着光芒的大词前显得像个追名逐利的小丑——我并不认同。事实上,2004年总统大选,爱德华兹就曾作为民主党副总统提名人发表败选演说。而且,既然这时要谈宪政,要谈国家大义,为何当初只花5天时间就确定了一个之前一无所知的人作为副总统提名人呢?我不大可能喜欢佩林的意识形态与政治理念,但我并不觉得她没有资格做败选演说。
        
        在影片结尾,麦凯恩对热泪盈眶的支持者们发表颇有风度的败选演说,祝贺奥巴马当选。当他感谢竞选搭档莎拉-佩林时,群众反应热烈,一波波“莎拉!莎拉!莎拉!”的声浪涌起。此时Steve Shmidt与Nicolle Wallace的脸上闪现出不安的神情:他们太了解佩林,了解她的无知,了解她极端保守的意识形态,了解她喜欢操弄民粹的倾向;而此时他们意识到,佩林的政治大戏,可能才刚刚开始。
        
        竞选结束后第二年,2009年7月,佩林宣布从阿拉斯加州州长任上辞职,提前卸任(此时她只完成了大约2年半的任期,还有1年半没有履行)——你可能还记得,在影片中副总统提名人辩论之后,佩林曾对Steve轻声说:“我太想这事儿能成了。我真的不想回阿拉斯加啊。”此后她出书、做电视节目,为极右候选人站台助选,成了“茶党女王”。她想过2012年竞选总统,但做了民调就知道,自己没戏。
        
        佩林至今仍然是保守派的明星,但也只是一个明星,而不是领导者。我不知道作为一个四年州长任期都不完成的人,她还有不有长远的政治前途,但是可以看见的是——也正如《Game Change》中麦凯恩的担忧:她的存在,助长了美国的极右力量,加剧了美国社会的撕裂。
        
        佩林曾回忆说,大学刚毕业不久,为了不让父母掏钱给他们办婚礼,她跟她的高中男友托德——这对贫穷的爱人,私奔去外地成婚。那时候年轻的佩林,这个小镇姑娘,家庭不能为她的前途提供太多保障,然而,她性格中的活力、冲劲、不安分与好胜心会将她推向前去。正如佩林一位大学同学的回忆:那时候,我们每一个在瓦西拉那样的小镇长大的人都在寻找出路;我们都不满足当时的自己,我们都想成就更多。
        
        遗憾的是,莎拉-佩林从来没有走出那个小镇。
        
        
        

 6 ) 很好的政治美剧


其实觉得有点像美剧版的《女王》,麦凯恩面对时代或民众时的偶尔的伤感和迷茫,和英女王面对悼念戴安娜王妃的人潮时的困惑,是坚守传统的美国人或英国人面对一个崭新时代的共同困惑。现在的人不再把“传统”“道德”当作一个褒义词,仿佛是“创新”和“自由”的反面。我原来也对“传统”持这种态度,但这两个片子都让我有不一样的思考。使用YOUTUPE,twitter,脸书或YOUKU,微博,人人来沟通和思考的崭新时代,容易鼓动又不愿思考的一代,喜欢“自由”这样的字眼又不愿真正去牺牲许多来获取的一代,就是我们身处的时代。

 短评

大选,一个党员的自我修养。能把这么一个枯燥乏味的主题拍得让人有兴致看完也已经算基本完成了任务。朱莉安·摩尔演技神还原,诠释佩林这个几乎对国际关系和经济形势一无所知的政客明星惟妙惟肖。★★★☆

3分钟前
  • Q。
  • 还行

佩林吃了没文化的亏,要当副总统,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必须要提高啊

8分钟前
  • 就叫我陳先生
  • 力荐

麦凯恩的竞选团队太无能了,搞的一片混乱,说实在的一切都是他们的错,办事不过大脑……摩尔演技真棒,口音学的那叫一个出神入化,她在看蒂娜菲那段儿实在是太搞了

9分钟前
  • 20个小明≯
  • 还行

导演明显具有清晰的保守主义,当然遇上一个250一样的佩林,麦凯恩败选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从电影内容来看,导演似乎想要表明的是佩林和奥巴马一样都是演员,而真正的坚持美国精神和传统保守派思想的麦凯恩才是最真正的实干家。通过电影,刻画了一个完全靠口才但是不学无术的佩林。以上。

12分钟前
  • 韬子@Tower
  • 推荐

没共鸣

16分钟前
  • 豆豆
  • 还行

看到最爱俩女人同时出现在一个片子里而且都演佩林,觉得好亲切啊!搜了一些资料对比了一下,这片子基本上是把佩林参选副总统那段时间比较客观表现出来了。也不知道这阿姨以后啥打算。

20分钟前
  • Q
  • 推荐

奥巴马其实和佩林一样,标准的公众明星,让人喜爱但无法承担责任,所以当NBC嘲讽了一年palin后还是得讽刺奥巴马的无作为…好奇moore为什么在奥斯卡各种输掉,学口音的本领掌控剧本的能力和方法派的体验法一点不输梅姨,更别提独立女王的外形了,估计像palin一样,家庭太幸福了再过于成功就太不公平了

23分钟前
  • 噬辣狂魔小泽条
  • 力荐

今年奥斯卡影后提名者皆该庆幸这只是部电视电影,否则摩尔姨一出,她们也就剩下打打酱油的份儿。这片子嘲讽的是政治选举的娱乐化,旧有游戏规则被打破和替换,竞选成为一场场明星真人秀,佩林固然无知虚荣情绪化,间或更歇斯底里,但台上稳坐的那位又好多少呢?不过演技更精湛些,训练更有素些罢了。

24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把一个原本外人看来挺无趣的总统选举题材,拍得还算精彩,几位实力派演员功不可没。P.S摩尔阿姨演PALIN,罩杯明显不够啊

29分钟前
  • 深蓝色幽默
  • 推荐

美国大选都能看的我热血沸腾的,好片!

34分钟前
  • 憨大仁
  • 力荐

佩林成为麦凯恩的竞选搭档是共和党的悲剧,是温和右翼的悲剧,是正直老兵麦凯恩的悲剧,更是傻啦佩林这个简单妈妈的悲剧……当然,最悲剧的还是在大选之后,茶党登台,是整个美国的悲剧。佩林改变了美国,让无知成为亲民的手段,无论是故意还是有意,都将贻害民主政治。

35分钟前
  • spencer
  • 力荐

麦克恩深深的体会了一次:神一样的对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猪一样的队友!

37分钟前
  • 王大天.cpp
  • 推荐

电影在线观看地址:http://www.toodao.com/aq/gaibianguize/index.html 已翻译!!!!! 高清观看

41分钟前
  • 今晚打怪兽
  • 力荐

看过这片子,立马对自己的前途信心百倍啊!一个连南北韩不是一个国家都不知道的神创论者也能去竞选副总统,那我特么在美国还不三十岁前就做国务卿啦!

44分钟前
  • 暗地妖娆
  • 推荐

Julianne Moore演技不错=v=

49分钟前
  • 宅蘑菇Moku
  • 还行

时至今日美国的总统大选已经完全变成荒诞的真人秀了。四年一次感觉可以拍成连续剧。虽说佩林这个角色笑点实在密集,但想想不由得很心酸,花了纳税人这么多钱,就这??也难怪女幕僚最后自己都没办法投票,投谁啊…… 啊摩尔实在太厉害了,服,那口音简直了,无话可说

5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译成《搅局》更贴切,更符合这个故事。最不感兴趣的政治题材能拍得这么跌宕起伏,充满吸引力,实在是很难得。有趣的政治造星运动,不仅朱利安·摩尔,伍迪·哈里森和艾德哈里斯都有非常出色的表演。

5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2012-12-40th

59分钟前
  • CQB241
  • 力荐

每个优秀的总统都是出色的演说家~~这是一部了解美国选举过程的范本电影,有说服力,人物刻画的细致,强烈推荐

1小时前
  • 我爱大猪宝儿
  • 力荐

当竞选顾问以小狗一样绝望的眼神看着这个连美联储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女人时,我真心想拍案大笑。钱钟书说得好,猴子的红屁股不是因为它爬上树梢,只是爬上树梢让它的红屁股露了出来。尽管是明显右倾的传记片,但看到最后我都忍不住要同情共和党和麦凯恩。规则改变?被规则改变。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