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潮2018

HD

主演:索菲亚·波多拉,Romain Guillermic,Souheila Yacoub,Kiddy Smile,Claude Gajan Maull,Giselle Palmer,Taylor Kastle,Thea Carla Schott,Sharleen Temple,Lea Vlamos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1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高潮2018 剧照 NO.1高潮2018 剧照 NO.2高潮2018 剧照 NO.3高潮2018 剧照 NO.4高潮2018 剧照 NO.5高潮2018 剧照 NO.6高潮2018 剧照 NO.13高潮2018 剧照 NO.14高潮2018 剧照 NO.15高潮2018 剧照 NO.16高潮2018 剧照 NO.17高潮2018 剧照 NO.18高潮2018 剧照 NO.19高潮2018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嗨上天堂,随后就是地狱。

很棒,歌舞声光并不高级,但嗨点十足! 影片无脑爽嗨之中透露着寓意, 高潮之后必定低谷。爽上天之后,摔倒就是地狱。发泄完了就是精疲力竭,我们平时只看到广场舞大妈们的愉悦快乐,迪厅夜总会里的群魔乱舞,这一切疯狂嗨翻后的众生狼狈相却难看到。而这部影片揭示了一切,还展示了其风险与危害,高兴可以,但警惕性与安全还是要时刻注意的。影片最后一幕床上的几盒药揭露了真相,有始有终,故事虽小,但很完整。

 2 ) 看了两遍才懂

因为没有字幕,只能通过音乐和影像去感受,即便如此还是觉得很不安,影片中段开始人们随着音乐瞬间由激情欢乐变为迷幻疯魔,镜头甚至倒过来,各种幻象让人们开始谩骂斗殴,崩溃、扭曲、抽搐、自残。最后,搜救队到来时舞室已成一片炼狱。(以上是看第一次的感受,完全只能听歌看着一群人发疯)

看了第二次,我才注意到结尾的LSD药盒。。

第一次还在注意眼药水呢

并结合开头这个碧池的字幕。。

终于把你揪出来了

后来想以她的视角发现些什么,结果影片十三分钟后她才出现在舞池。。。

下了药我再偷偷溜进来
就是不给你露脸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最后众人皆醉我独醒了

这碧池害人不浅

可能影片还是有些东西我没理解透彻吧,而且只是把凶手给找出来了,里面可能还有更深层的隐喻等待各位去发现。

 3 ) 《高潮》一场反常的舞蹈艺术庆典

《高潮》是加斯帕最新的一部进入禁区的作品,让你再次触摸到他才华的蓝色火焰,哈哈。45分钟的时间里,进入引人注目的电影,20名年轻舞者的演员阵容,让这部丑闻艺术家的作品焕然一新

即刻迷人的前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适度的暗示,当一个女孩摇摇晃晃地走进画框,浑身是血尖叫着,然后跌落在地上,挥舞着她的手臂,展现出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白色。再接着就是一个老式电视的静态镜头,两边都是成堆的书和录像带。像是有趣和无意中平行的形象书!

电视上播放着一系列的录音采访,大约有20个人在为舞蹈学校的一个地方试镜。这些人将会成为电影的主角,感觉加斯帕这一次成功地找到了一些漂亮的年轻人,他们不仅要听从加斯帕的粗狂指令,而且也有能力表演。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专业人士,在电影搬到舞蹈学校后,他们的才华,在一个不间断的镜头中,完美编舞表演中,得到了展示。

演员们浑身散发着性感的能量,我们简直可以想象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勾搭上了。然而,他们的个性显露了出来,我们开始注意到他们是谁:征服的迪克、塞尔瓦、对双性恋感到好奇的舞蹈指导、看上去很像高伟(我一位同事)的老爹(稚气的微笑)、甜美的DJ。

中间有这么一段镜头,加斯帕貌似抛弃了他的单镜头拍摄技术在对话中插话,我们实际上开始对这些人感兴趣是一段关于肛交的有趣的充满感情的对话,似乎抓住了有毒的男子气概的本质,同时也削弱了它哈哈

有人在sangria汽酒里掺了LSD,几乎每个人都在喝。所以他们开始慢慢地对迷幻药失去兴趣。《高潮》从未离开过排演空间,尽管里面还有其他几个房间,而随着加斯帕在这个地方不停地挥舞着相机,陷入持续的偷窥狂,文明的虚饰消失了。一个女人发现自己怀孕,不幸的是,像一个愤怒的秃头亚马逊女战士的“黑豹”的场景,令人不快的种族暗流,继续踢她的腹部。这是恐怖的吗?是的。简单地说:如果我们不完全相信我们所看到的,它会有多可怕?

《高潮》从未离开过学校的限制,大部分由毒品引起的混乱都是在一个镜头里拍摄的,这是电影后半段的主要部分。这台看似失重的相机穿过学校的走廊,进入各个房间,从音乐中获取线索围绕着舞者旋转,引导他们进入一种疯狂的欲望嗜血和自我毁灭的恍惚状态。有不停的尖叫,恶毒的殴打,自我伤害,性侵犯,乱伦,一个女孩的头发在火焰中,

最终,丑陋和过度是合法的,因为它是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舞蹈庆典服务的。在这方面《高潮》超越了将当代舞蹈改编成电影的其他尝试

最后有一点,那个小男孩,他是舞蹈团团长的儿子,他被他的母亲锁在了一个电压器室,他在那里尖叫着,暗示着那种创伤将会毁掉他的生活 为什么要上演这样的一幕,个人感觉,只是为了让观众局促不安。

 4 ) 震撼视听感官的禁毒宣传片

加斯帕·诺一向以惊世骇俗的题材和影像挑衅着观众的容忍底线,今年这部新作没入围戛纳竞赛,而是去了相对低调的“导演双周”单元,依然引起了强烈的关注。相比起前几部大胆咋舌的作品,这部新作相对不太惹人反感,还意外地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一部禁毒宣传片来看也未尝不可。影片开头就放完所有演职人员名单的做法算是有点不走寻常路,接下来采访形形色色的舞蹈表演者的场景带有强烈的纪实意味,很难辩识到底是真的采访还是虚构的台词,让观众误以为这是一部介绍舞蹈乐团的纪录片。 无独有偶地,这部跟卢卡·瓜达尼诺的《阴风阵阵》一样,均采用舞者作为叙事的核心人物,而且都有发生在排舞室里的场景段落。这部作品有一个精彩绝伦、值回票价的序幕:在色彩斑斓的地下舞蹈室里,固定长镜头拍摄众多舞者轮番上阵,大显身手的比“舞”,配合着强劲节奏的音乐,制造出血脉喷张的气氛,再次让观众误以为是一场舞蹈比赛的现场实录。但当音乐停了下来,我们才发现这只是一次彩排,然后摄影机开始跟随着角色在这个仿佛与世隔绝的舞蹈室里自由穿梭。 如果不是影片开头提示这是一个发生在2006年的故事,很难从人物与环境感受到时代背景,这一点跟《阴风阵阵》里刻意渲染时代氛围感的表现手法不太类似。我反而觉得这部作品像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那部一镜到底的《俄罗斯方舟》,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密闭空间里,镜头跟随着角色在博物馆/舞蹈室里逡巡,只不过这部《高潮》并没有用一镜到底的90分钟长镜头挑战观众的忍受力。尽管如此,这次的长镜头算得上是加斯帕·诺作品里最多最复杂的,最后那个长达半个多小时的运动镜头算是一次效果不俗的大胆尝试,我觉得难度跟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里面那个3D长镜头不相伯仲。360度不停旋转、彻底上下颠倒的镜头设计让观众感受到剧中角色喝下混入迷幻药饮品后神志不清、精神错乱,乃至癫狂失控的情景,其后舞者们匪夷所思的自残、血腥、暴力、乱性行为的刻画算是导演一贯嗜好的重口味与恶趣味标志,不过这回导演似乎充当了一次禁毒宣传代言人,令观众彻底体验到迷幻药对身心的巨大危害,甚至对有子女的家长来讲更是当头一棒! 也许是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缘故,我觉得影片的叙事部分略显单薄。灯光色彩、舞蹈和音乐的部分可以给满分,充分彰显了导演的作者标签特色,然而舞者之间的交谈片段和对白充斥着极其无聊的男性荷尔蒙色彩,互相嫉妒与勾心斗角的女人。人物角色的刻画也比较浅薄,酷儿角色的设计只是惊鸿一瞥,却遗憾地没有太多延伸。最关键是“舞蹈”这个要素没能给叙事情节上发挥出太多推进作用,或者产生任何联想空间,仅仅只是展示舞者的精湛舞技,实在有点浪费。这一点来看《阴风阵阵》反而做得比较好,撒旦献祭与舞蹈紧密相连,在影像上不断制造出惊悚悬疑感。 也许是年龄的关系,加斯帕·诺这部新作显得比以往要成熟些,逐渐摆脱掉以往过于沉溺的自恋意味,开始将作品的触角伸向现实世界,主动勾探出或有或无的社会意义,实属罕见。

 5 ) 本文写于嗑嗨了以后

[高潮]这种电影,看完就跟嗑了药一样。

说1996年冬天,法国,一支年轻的舞蹈团队在为即将到来的演出进行排练。他们肤色各异,但都舞技超群,也都在排练完后筋疲力竭,决定放松。

香烟、水果酒、电子音乐,气氛松弛得恰到好处。有人意淫、睡觉、开黄腔、打嘴炮儿,说“我屌插进去就顶到她喉咙了”,然后哈哈大笑。

直到一名金发女舞者站在房间中央,当着所有人的面撒起尿来,大家才开始觉出不对劲。

似乎有人在水果酒里下了药。

药劲很快爬了上来,音乐也从激情变成迷幻,每个人都好像不知疲倦,尖叫、哭喊、谩骂、打架、狂舞、自残,甚至乱伦和强奸。

©️导演加斯帕·诺非常喜欢即兴发挥,[高潮]就是他在完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花了15天拍完的

跟着我就想,后半段会否出现那三个字母?

世上有三个字母,能使世界颠倒、天空变万花筒、牛奶配送员像个女巫。使每个人都不受控制,好像置身于骚艳的舞池,身体狂乱奔放到令人骇异,仿佛全程都在高潮,仿佛随时都能勃起。

果然,片子结尾,那个当众撒尿的舞者坐在床上,身旁堆了几只盒子,其中有一只,写着“LSD”。

©️[高潮],金发舞者左侧放着一盒LSD,她也正准备将其以眼药水的形式滴到眼睛里

也叫麦角酸酰二乙胺,一种强烈的致幻剂。

1943年,瑞士化学家阿尔伯特·霍夫曼喝下了250微克经过稀释的LSD,和助手一起骑着自行车从实验室回家。然后,据助手说,“他骑得飞快。”

街道成了天堂与地狱交织的场所,门把手和过路车辆的声音都幻化成了视觉呈现在眼前。

翌日醒来,霍夫曼神志清爽、心情舒畅,觉得万物都新鲜澄明,早餐也比从前更好吃——这是世界首个完整的LSD幻游,人们称之为“自行车日”。

©️霍夫曼一直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治疗疲劳的药物,直到1943年,他发现了LSD的致幻性。但他102岁那年(去世前)曾说,LSD是他“惹是生非的孩子”。图为迷幻风格的霍夫曼画像

©️左图是50毫升的LSD,右图是它的化学方程式

水溶性,无色无味,药性极强,只要0.1毫克——一毛钱硬币的万分之一,就足以产生一些效果。

比如听觉、视觉和感官上的幻象与刺激、妄想与焦虑,能看见多种鲜明的色彩,有快乐或忧伤的情绪,感应到时间和空间都已扭曲。

是最廉价的毒品,单剂只要2美元,一般会滴在邮票大小的纸片上,还印着非常迷幻的卡通图案。

电影[黑镜:潘达斯奈基]里就有这种“邮票”,男主放在嘴里吸食,片刻,发现万物都在变形。

©️[黑镜:潘达斯奈基]里的“邮票毒品”有很强的副作用,比如头痛、恶心,更伴有抑郁和自杀倾向,所以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至于为什么要制成邮票形状——

1960年夏天,一个叫莫西·利里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开始研究墨西哥毒蘑菇里的致幻剂。没多久,有个英国人介绍他吸食LSD,他尝了两口,瞬息间就陷入一种愉快的沉醉。

便抛弃了毒蘑菇,开始研究LSD。

1967年“人类大聚会”,无数嬉皮士聚集金门公园,利里深感机不可失,遂挤到人群中演讲,用了3个短语形容吸食LSD的感觉:Turn on(聚神),Turn in(入世),Drop out(出离)。

©️1967年1月,莫西·利里在人类大聚会上

一夜之间,LSD成了嬉皮士的标配,相当于一种可以解放自我的“快乐水”,几乎人手一剂。

但很快,因滥用导致的犯罪行为日渐增多,还有人在迷幻状态下跳楼,LSD被媒体斥为“疯子药”,政府也意识到危害,将持有者列为重刑犯。

越是如此,群众就越好奇、越渴望,导致在黑市流通起来。为躲避审查,黑市将其滴在小纸片上,买家只要含在嘴里便能“升仙”,谓之“贴邮票”。

©️在黑市流通起来的邮票毒品LSD,非常容易藏匿

©️“贴邮票”的方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眼看屡禁不止,事态也愈发严重,1969年,美国联邦成立反迷幻药委员会,全面禁止LSD。

但彼时的他们还不知道,LSD已不仅限于黑市,更渗透到了文化中的各个领域,如音乐、美术、电影,统称为“迷幻文化(Psychedelic culture)”。

先说音乐。

1968年,嗑了LSD的感恩至死上台,即兴演奏了大量歌曲,每一首都超过5分钟,把观众听得神魂颠倒、无法自拔,直接导致演唱会延长了5小时。

©️1968年3月,感恩至死乐队在旧金山海特大街演出,被称为“旧金山之声”

杰斐逊飞机则会在每次演出之前准备一包LSD,“像洒巧克力豆一样洒向观众”,自己也嗑一些,以此增强音乐表现力。

©️杰斐逊飞机的《White Rabbit》被称作“迷幻摇滚”

披头士受这种药物影响最深。

他们痴迷于LSD激发出来的灵感,为此可以一头扎进录音室,一边嗑药一边录歌,只为了用音符记住吸食LSD时的那种飘渺、失真的感受。

于是有了《Nowhere Man》里嗑药后的内心,《She Said She Said》里的幻游经历,《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则用歌名首字母暗示LSD。

这首歌也是动画电影[黄色潜水艇]的插曲,电影以披头士4位成员为主角,视觉风格颇为迷幻。

©️1967年,披头士和他们在[黄色潜水艇]中的人形立牌合影

还有沃霍尔、地下丝绒、大卫·鲍伊、鲍勃·迪伦、快乐星期一,他们嗑了药以后作出来的音乐和清醒状态下的大相径庭,每一首都光怪陆离,更有感官上的连接,听者好像看见了色彩、图案和形状。

不只是歌曲,专辑封面也充满了LSD风格。

比如画家Mati Klarwein为戴维斯的专辑《Bitches Brew》绘制的封面,Martin Sharp为奶油乐队的专辑《Disraeli Gears》设计的封面。

©️上图《Bitches Brew》,下图《Disraeli Gears》

当迷幻摇滚像一阵飓风席卷了旧金山,小型音乐节开始出现,一些舞厅和露天场地负责人为了吸引观众,也会特地邀请设计师进行迷幻海报创作。

其中以Wes Wilson、Victor Moscoso、Rick Griffin、Alton Kelley和Stanley Mouse 5位设计师最为著名,被称为“The Big Five”。

皆是形式大于内容的设计、流动扭曲的字体、对比强烈的色彩。大部分都是吸食了LSD后的创作。

风格如同霍夫曼所说,“所有东西都在旋转,一件件家具都变成荒诞恐怖的样子,不停地移动,栩栩如生就像被一种不安定的内力所驱使。

©️左上为设计师Victor Moscoso、左下为Alton Kelley和Stanley Mouse、右上是Rick Griffin,右下为“摇滚海报之父”Wes Wilson

电影则是将以上两种艺术杂糅在一起,既有迷幻的音乐,也有迷幻的色彩画面,因此被定义为“迷幻电影”、“致幻电影”或者“LSD电影”。

但并非只要有吸食LSD的镜头出现就能算作此类。

所谓迷幻电影,其实是导演在重现吸食了LSD以后的幻觉体验,从听觉到视觉再到感官刺激,影像如万花筒一样迸发、交替、变异、张开。

叫人看了头晕目眩,好像真的嗑了药一般。

影史第一部描述这种感觉的是1954年的[极乐大厦揭幕],也是第一部明确表现LSD使用方法的电影。

色彩缤纷,不少镜头用了叠印营造恍惚效果,角色人不人鬼不鬼,如一场群魔乱舞的奇观大杂烩。

©️[极乐大厦揭幕]

60年代是LSD的鼎盛时期,连带着迷幻电影也蓬勃发展起来,二者可谓相互吸食、相互促进。

最有代表性的是[迷途][逍遥骑士]

但前者能名垂影史,不仅因为拍出的感觉更接近LSD带给人的形式和感知上的幻觉,还因导演罗杰·科曼和男主彼得·方达都在拍摄期间吸食了LSD。

©️[迷途]

演艺圈,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主演[金玉盟]、[西北偏北]的加里·格兰特,拍过[恩怨情天]、[爱在记忆消逝前]的海伦·米伦,[飞越疯人院]和[闪灵]的男主杰克·尼科尔森,都经历过LSD幻游,借此寻求感官刺激,提高创造力。

尤其是杰克·尼科尔森,他不仅是[迷途]的编剧,还跟彼得·方达一起出演了[逍遥骑士]。

是一边骑摩托一边嗑药的公路迷幻片,色彩明艳,有时而波动起伏、时而模糊失真的画面,剪辑手法跳跃,叫人只看上一眼就嗨。

©️[逍遥骑士]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迷幻片都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要么就口碑欠佳,拍出来如石沉大海。

直到1998年,[恐惧拉斯维加斯]上映。

说两个男人带了大量毒品和酒精驱车前往拉斯维加斯,寻找美国梦。可在药物作用下,他们眼前出现了许多迷乱癫狂的画面,带着至死方休的狂欢,以至于他们分不清幻影和现实究竟哪个更残破。

这部电影被嬉皮士奉为经典,时至今日仍有人赞扬其完美重现了嗑药体验,唤起了人的迷幻之感。

©️[恐惧拉斯维加斯]

可见迷幻片并非电影类型,而是一种感觉。

它带着观众不断进入某种意识状态又不断抽离,跨越精神、情感和生理,就好像一剂LSD。

千禧年以后,则以[梦之安魂曲]、[与毒共舞]和[遁入虚无]为代表。

[遁入虚无]的导演加斯帕·诺,让霓虹灯快速闪动、镜头飘来荡去,自称“迷幻情节剧”。可惜评委褒贬不一,使其最终与戛纳金棕榈奖失之交臂。

好在2018年,他用类似手法又拍了一部,一举夺得了戛纳导演双周单元艺术电影奖。

这部电影,就是[高潮]

LSD嗑药过量,尖叫、嘶吼此起彼伏,欲望、愤怒与死亡交织,更有叫人血脉偾张的荧光红色在舞蹈房中爆发,不断变化、重组、绽放,将每个人都引到自己的频率,极度亢奋、歇斯底里。

©️[高潮]

我想这就是迷幻主义。

它是官能的、是深入灵魂的,像往肌内注射100毫克LSD,是毒药界的安非他命、甘地、费雯·丽。

所以还嗑什么药呢,嗑迷幻片或者迷幻乐吧,嗑到视觉神经充血,嗑到情不自禁跳舞——这种艺术,才是最应该含在舌尖上的、小剂量的“毒”。

-

作者/六姨太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如需转载请移步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6 ) 《Climax》在高潮中毁灭

深深的心悸。不得不说这部影片十分有震慑力。同时用真实的画面描述出了混乱和迷失,失去边界的可怖。仿佛直视了人间地狱。而我们离那扇门有多远?在厕格大口呕吐到失格的怀孕少女,众人魔鬼般的狂欢,毒品刺激下麻木永无休止的疯狂的性爱; 流血,暴力,尖叫,哭嚎,失控,麻痹,幻灭。 我要说这是一部教育片。 至少对我来说其中的情色镜头在环境背景下可怖又艰涩,痛苦。我没有来感觉,说实话,我的小妹妹都吓凉了。 不得不说影片倒叙的手法,分段式的发展十分简洁,有新意。音乐的选择,光线的排布,镜头的转换都摄人心魄,艺术处理非常好。演员的表演也十分有张力,人物身体的曲线,肌肉轮廓,骨骼,无不极具美感。 90多分钟的影片我看过觉得仿佛此时不是黄昏而是午夜,晨曦,仿佛身处未来,太空,深深的虚无感,仿佛我一个罪人赤裸地跪在上帝面前。影片中每一个人都是我,我经历了那些狂欢,痛楚,恐惧。年轻的身体在流血,销蚀; 张扬的灵魂在缥缈中破碎。

推荐大家去看。

 短评

此高潮与彼高潮并无过多关联,换个说法,如果高潮只是结果,那影片完全是终极五秒到来前漫长到令人不适又不能自控深陷其中的过程。大约加斯帕·诺偏爱以剜心蚀骨为乐,用色彩极致迷幻的长镜头,麻痹了人们置身无尽暗夜的恐惧,你本正与魔鬼共舞,却以为自己人在天堂。

9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还行

我觉得得更像一部斗舞的舞蹈示范片。[B-]

13分钟前
  • 帕拉
  • 还行

长镜头是体力耗竭,旋转是精神失衡,最直接的体验派策略,摄影机化作空间中那些生命力的凝聚焦点,观看主体并非舞者动作(实则仅为“路边景观”),而是镜头“步伐”,一场筋疲力尽的“牵引”,电影成为药物,我们成为“主角”。

15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纯粹是加斯帕·诺的自嗨,如同大妈跳广场舞自得其乐。

20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故事非常简单:一群舞者的酒里被神秘下药,所有人都陷入了超现实的疯狂。加斯帕·诺仅用15天就完成了电影,卡司皆为舞蹈演员,但它创造了我本届戛纳电影节最特别的银幕体验。镜头天旋地转,音乐和混音是最大功臣,现场似大型迷幻狂欢,纯粹之极的感官体验。导演最喜欢自己的直觉,希望他永远疯狂下去!

22分钟前
  • 欧盟电影展EUFF
  • 还行

我错了我再也不敢嗑药了

23分钟前
  • 克雷蒙
  • 较差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依旧是导演一贯个人风格。片头即出字幕、酷炫的舞蹈、超长镜头调度、旋转迷幻的运镜…让坐在IMAX厅第六排的我被嗑药般的视觉情绪强烈地震撼。巨幕上人性丑恶的夸张放大扭曲,让观众与演员一起陷入仿佛永无止境的人间炼狱中受尽煎熬、无法自拔。时而毛骨悚然,时而如打鸡血般兴奋。虽然长镜头的剪辑点蛮明显的,但还是对转场调度设计佩服得五体投地,什么禁毒宣传片,明明看得很HIGH!

25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哪里是禁毒片,影像内在逻辑和字幕宣扬都是劝大家吸吸毒,一起在高潮中体验死亡的乐趣。远比《地球》更值得拍成3D长镜头美学文本,确切说太适合做成VR了。最后半小时差不多是游历地狱。

26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虽然还是拿个熟悉的加斯帕·诺,他标志性的打光,剪辑和嗑药了药的摄影,但他还是能够玩出一点新鲜的花样,这次的长镜头沉浸感十足,可以带你体验嗑high之后,一步步陷入极乐世界的迷幻过程,只是地域和极乐只是一线之隔,电影里的舞者进了地狱,大银幕前的观众升入天堂。★★★★

2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不得不愛,加斯帕諾可以惹到很多人,也在他影像上的高傲結構。開頭直接上credit,後又錄像訪談,找尋天堂快感的舞廳,最後成為一場煉獄。半場長鏡頭,調度驚人,顏色上與性本愛相似,視角的主觀旁觀切換有意思,甚至後場完全倒轉的鏡頭字卡,尋找白色的出口。雖是反毒宣傳片,但人家就是能玩到讓你高潮

31分钟前
  • thinpony
  • 力荐

加斯帕诺疯了,说什么都没用,导演双周把这迷离奇幻的嗑药蹦迪片放在一大早真是一场行为艺术。本来怀揣着看小黄片的心态来看《高潮》,事实证明我错得一塌糊涂,真是一场奇观大杂烩,又红又骚又绿又艳、宛如一场野鸡展览陈列的,美名其曰“现代艺术”的破铜烂铁。

32分钟前
  • Simona McQueen
  • 很差

寓教育于迷幻的禁毒宣传片,用了一个四十多分钟的连贯跟拍镜头。导演疯了演员疯了镜头疯了最后连字幕都疯了,加斯帕·诺真会玩。估计是怕观众中途退场,一开始就直接出片尾?😂😂😂

3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D+ / 疲劳(贬义)远大于沉浸。首先是段落层次过于鲜明,一边给每一个迷幻步骤都打好了预防针,一边又把观众推向每一个此刻,最终的时间感断裂而非贯通流动;其次是运镜整体思路过于明确,看似恣肆放纵背后机械编排痕迹明显;第三是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感官、情感、理智的接合点,迷幻只及表层的肢体感没有炫示其真正的统治力;第四是宣教仪式装模作样且毫无必要,如果对自己所召唤出的侵略性有足够信心大可不必如此。不知完全倒过来拍是否效果会更好。

41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好厉害,这个“恶名远扬”的坏导演,再一次爆发破坏力极强的坏品味,意识致幻、情绪空茫、身体坠入,像看一场失控版的《这!就是街舞》,很喜欢,导演就像一个冷静的暴君抑或一个狡黠的催眠师,冷眼旁观地指挥了一次年轻人长达72小时的毁灭性锐舞派对,比起之前的《爱恋3D》的矫情沉溺,这部简单、率真、虚脱、虚幻、混乱,鲜活肉体、汁液淋漓,直逼人心,一流的情绪营造手段和场面调度能力,让人晕眩呕吐的镜头翻转,近乎本色演出的舞者,俨然一场大型的自毁、自弃、自虐、自戕真人秀。

4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炸了 全身难受 内陆帝国之后又一高能bad trip 柏林蹦迪崩坏就将 醒来真好 出电影院真好 没瞌死真好

47分钟前
  • 十万
  • 力荐

#Cannes18# 这是Gasper Noe从影以来拍的最好的反毒品宣传片。

52分钟前
  • 蕭查某
  • 力荐

#Cannes71# 片名其实应该叫“不如跳舞”😂其实还是加斯帕诺那老一套,迷幻新极端主义加混合色光,这次玩的是歌舞片加酷儿加恐怖片加LSD……不过转来转去的长镜头果真是牛逼,尤其后面那个估计三十多分钟的长镜头,感觉语言是深受VR影响。起劲儿稍微慢了点,舞台化又太严重。

56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无数次想要离场。剧作上失序癫狂的状态下又过于理智了。试听导致的生理不适也算是一个成功。还是德国大姐牛逼,大家死的死乱伦的乱伦,就她能扭一夜屹立不倒,冰毒养大的果然是不一样。

59分钟前
  • Flo_n
  • 还行

“Death is an extraordinary experience.” 观影情绪在“WTF”和“This is something”中游走,但圈圈舞太像以前那个凤凰台的农村尬舞节目了==

1小时前
  • 基瑞尔
  • 还行

我很想跟着加斯帕诺一起飞,但全片给我的感觉只像是一个创作力枯竭的艺术家在做最后的挣扎。不过也不知道这电影的结尾是他想放下针管立地成佛了吗?街舞女神索菲亚竟然都没有什么大尺度的镜头,翻倍气人。

1小时前
  • 米粒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