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

HD

主演:华莱士·肖恩,朱丽·哈基提,莉萨·乔伊斯,拉里·派恩,安德烈·格雷戈里,杰夫·比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建筑大师 剧照 NO.1建筑大师 剧照 NO.2建筑大师 剧照 NO.3建筑大师 剧照 NO.4建筑大师 剧照 NO.5建筑大师 剧照 NO.6建筑大师 剧照 NO.13建筑大师 剧照 NO.14建筑大师 剧照 NO.15建筑大师 剧照 NO.16建筑大师 剧照 NO.17建筑大师 剧照 NO.18建筑大师 剧照 NO.19建筑大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建筑大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建筑大师》讲述了一位毁灭性的天才的故事,数十年前一场神秘的大火成就了他成为建筑大师的梦想,功成名就的他在晚年渴望登上巅峰。超常的活力、不羁的魅力吸引了年轻女子簇拥在他身边;年迈的大师行走在道德的边缘,对青春无限向往,但又惧怕青春的威胁。但惹人艳羡的声誉背后,索尔尼斯的生活过得并不快乐。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里相棒亲爱的孟买瑞奇·斯坦尼克大迷信1993异邦警察电影版狼来了平凡之路2023蒸面布鲁斯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英雄本色(国语版)怒海情仇兵变1938同学今天很和睦现金对决宫锁珠帘公众之敌如来神掌十匙一饭捍卫者联盟山野笙秋童眼赚它一千万狱中困斗麻烦一家人 第五季一年365天:我的房子你的家圣诞速配JOJO的奇妙冒险:不灭钻石 第一章石器时代战疫时期的爱情龙行天下悠悠故人情“网关”的肉白夜医生此时此地之间盗梦医师射杀钢琴师神魔交战绝对忠诚之国家利益神犬小七 第二季仅为你作

 长篇影评

 1 ) 易卜生晚年的痛苦:我们能改变观众审美趣味么?

资料页介绍说本片生产国是意大利,但是片中演员说的分明是英语。 Solness(索尔尼斯)是本片中的主人公建筑大师,这个单词可以拆解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sol有太阳之意,后半部分ness指的是伸入到海峡中的陆地,两个单词连起来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易卜生的誉号“照亮挪威的太阳”,而这部作品中的太阳,其实也就是易卜生对他自己的形容。 晚年的易卜生的心理遭际一如另外一位时代相近的大文豪——lev•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年轻时也并非一个十分虔诚的信徒,而散文《忏悔录》中的托尔斯泰、戏剧《建筑师》中的Solness,却俨然都表现出两位创作者有回归宗教本体、且否认艺术的迹象。 对于易卜生来说,这样的转变其实并不难理解,一度十分注重戏剧的社会功能的他广为人知的中期批判现实主义四部作品(《玩偶之家》、《人名公敌》、《社会支柱》以及《群鬼》)在易卜生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不如像其早期的一些具有神鬼色彩的作品(比如《培尔金特》)那样受欢迎,这个观众审美接受现象使得易卜生开始重新思考起艺术的“可为”与“不可为”起来。 “凡是批判道德的都没有收到欢迎……凡是以个人主义主义为乐的却受到了欢迎……”由此也不难理解廖可兑先生在他那本著名的《西欧戏剧史》教材中对晚年的易卜生提出了“软弱”的批评。

 2 ) 想想你自己

这种片不是看不懂,是不情愿去沉入整个剧情中去,作为电影它缺少代入感,没有故事性,不过能在两个场景内完成一个人一生的历程,这不是一般编剧能做到的。令人惊奇的是西方人在讽刺上流社会的同时,没有忘记中产阶级伪善的一面,很唯物,也很无趣,它最大的意义是告诫众人别老拿仇视的眼光观看周围,想象你自己

 3 ) 日常的邪恶缤纷多彩。

1

我们来比较一下易卜生原来对人物的设置,你会发现他其实在某些方面很忠实:

克努特·布罗维克是一个瘦弱的老人,有白发和胡子。他穿了一件相当单薄但保存完好的黑色外套,眼镜,还有一件白色的围巾——时间较长,已经戴成了黄色的。在起草室,克努特·布罗维克和他自己坐在那里,忙着蓝图,在工作室的桌子上计算。——事实上他很快就要死了。

拉格纳·布罗维克三十多岁,衣着考究,金发碧眼,有点迟钝。——事实上如此优秀的年轻人,多年来没有得到过建筑大师一句鼓励的话。

Kaja Fosli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漂亮女孩,衣着考究,但外表却很病态。她戴着绿色的眼罩。卡贾·福斯利站在台账上。——在第1幕当中,我们知道他在两个人当中甚至愿意选择建筑大师。所以她自己心力憔悴。

Solness是一个中年人,强壮而有力,卷曲的头发,黑色的小胡须和浓密的黑色的眉毛。他的夹克是灰绿色的,有一个宽搭扣,扣上了。头上戴着一顶灰色的软帽子,胳膊下有几本文件夹。

夫人看上去很瘦很忧虑憔悴,但美的痕迹仍在显现。金色卷发。穿着时髦,全是黑色的。说话要慢一点。

(希尔达·旺格尔从大厅走了进来。她中等身材,丰满而发育良好。轻微晒伤。穿着登山服,短裙,水手衬衫开在喉咙处,戴着小水手帽。她背上有一个背包,皮带上有一个方格花呢长披肩(苏格兰民族服饰的一部分),还有一个长长的登山杖。)

——可以发现,除了建筑大师以外,其他人的还原都是接近原著的。导演将它的设置成为在病床上有很多护士来照顾,所以整部电影可能就像一个梦一样。而在原著当中他是非常强壮的,而且极为刚硬,所以在第1幕他会对老人说出I never give ground,我从不让步的话。

而对于神奇的死亡天使万格尔小姐,片中的设置几乎是点燃了建筑大师的火焰,让他从病床上跳了起来。而原著当中他认她认了半天。

所以我想那种死亡也是一种神秘的死亡,对于这个内心邪恶的建筑大师来讲,是一个最佳的褒奖。想想看,在当时的舞台上表演一个老人亲吻一个年轻女孩,而10年前她还是12岁少女的时候,他就曾经这样做过,所以在100多年前的挪威舞台上,这些东西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It's disgusting. It's a scandal.

出现这样的丑闻正和当时的挪威社会一样,也和很多已经腐化的社会一样,大家都要按资排辈,老年人压着有才气的年轻人。在易卜生的很多剧本里都反映了这种情境,一种老化的帝国,在一战以前的北欧世界。

2

回忆起万尼亚舅舅,我想路易马勒,真的是非常喜欢格里高利这个剧团。这就是他为什么要把他们排练的过程也拍摄下来,因为那种甜蜜的气氛,那种像家人一样的感觉,那种戏剧的同行探讨的热烈,都是现在的纽约不太有的东西。

所以我到现在理解了路易马勒这一点。这个富家子弟,在拍完了一些像鬼火这样的经典以后,就是一个发现者,在全世界寻找他感兴趣的东西。

正巧在他晚年发现了格里高利剧团。

3

Ibsen is so true.他诚实的可怕。

我想观众都会在他的角色中发现自己。有的是万格尔moment,有的是Solness moment。我在想著名大学的博导为什么会发生欺负女学生的事情?这是一种人性的问题,在国际上都是一样的,人有了权力以后就会变成野兽。但又让这个人感觉很好。

舆论总是廉价的。就像批评翁帆和杨振宁都是廉价的批评,完全不知道他们内部在发生什么。两个人之间的甜蜜和毒汁,谁也发现不了。

所以你发现的真理是:易卜生在讲真话。

而且在每一个角色身上有一些老的东西和一些新的东西,总是混杂着在一起。建筑大师说,他为妻子建了一座新房子,希望他能够忘去过去的不快。但正是13年前被烧掉的老房子,是他事业的起点。事实上他的妻子既是他的新东西,也是他的老东西,那就是他的起点。

如果你愿意物质的看待这个世界的话。

所以你会逃避自己的起点,起码在感情上极为复杂——翻江倒海。当建筑大师夫人像祥林嫂一样的提起过去的时候,建筑大师总是想避开。

所以本质上所有的主角都是疯狂的。他们被过去毁掉了,又对眼前的未来感到恐惧,所以他们想毁掉所有的人。特别是这部剧本所说的年轻人,也就是年轻的建筑师。

所有人的观念都在角逐,在决斗在互相竞争,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诉求。所以易卜生是现代的,跟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没有一点点关系。

4

在你的大脑中,永远不要让奇怪的码流干扰你。比如你对自己说我还年轻呢,我如此善于管理时间,使我现在仍然能够保持这样的青春。但是偶尔看到照片里的自己已经满是皱纹,你又会感到非常失落。

其实完全都不需要这些的干扰,你把生活看成是生活本来的样子,不要加喜怒于自己。

读戏剧更应该是这样。看戏剧改编成电影就有这样的好处,你不容易被打断,这是非常重要的。让你的码流完整的接受。在看剧本的时候,特别是前两遍看的时候,你会不断的被打断,因为很多地方不理解。但是看电影这样的题材的时候,就不会有这样的感受,所以要善于利用。

 4 ) 自然派的杰作。

1

综合他的传记资料,还有他最后一部作品《死人醒来》,我们知道易卜生这部戏剧就是在写精神自传。完成于1892年,这当然是他的晚年作品。

老年的大师江郎才尽 身体日下,但是却要把年轻的才子拉格纳留在身边,多年来把他压在底层。他在病床上和医生说了一个故事,就是看到卡雅本来是和拉格纳在热恋,但自从见到了大师却远离了拉格纳,这也是他蓄意想造成的一种结果。易卜生对自己的人生也有很多不满足的地方,但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却诚实的可怕。

我记得坦普尔顿教授说,建筑大师从一开始就气息奄奄,他需要空气,需要自由,需要当年的那股精神气儿。总是想当年。

所以这部片子你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剧情片看,它是一种戏剧作品的电影化。这样你就会很欣赏它的成就。

人一旦有了巨大的成就,就会贪婪的像野兽,什么东西都要攒在自己的手中。越是得到,就越想得到,一样待遇也不能少。对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恐惧,对那场意外的大火感到恐怖(因为老婆家的房子被烧毁使他们的婚姻度日如年,见第2幕)。

你想想一个老国王,就像希特勒那样,在他自焚之前,需要别人为他献祭。卡雅就是那个为他牺牲的对象,而在他碰到万格小女孩之后,他就要为点燃他理想的女孩献身了。老国王会用一种浪漫的方式自裁。万格是他的鸦片烟。真的很难表演。

1886年后,伊普生写给女演员索菲一封信。他说要想演的好,就把我的剧本一遍一遍的阅读,特别要在意别人是怎么说你这个角色的,他生活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导演格里高利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而且他是个自然派。

特别是小女孩在回忆,在桑盖利她还是12岁女娃娃的时候,建筑大师深情的拥抱着她,说你会是我的小公主。并且越抱越紧,两人似乎就要合一然后深情的吻了她。女演员流下了眼泪。而建筑大师似乎一度忘记了10年前自己做下了这样的“暴行”。哈哈。

读易卜生的乐趣就在这,在读第1遍的时候,你绝对不会把他的主人公想的那么邪恶,但是你在读第2遍第3遍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就是要暴露内心的邪恶。就像在这一部中,建筑大师身边的老中青女性齐聚。

2

伟大的作品总是在触碰一些最基本的问题。

比如星际穿越,就好像在问,世界到底有多大?我们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比如心灵奇旅,我们的生命有多么渺小,我们在宇宙之间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比如爱尔兰人,用最简单的历史事实就告诉我们,我们的政治是怎么回事?是什么样的人构成了我们的理念。而他们到底在做些什么?他们宣传的又是什么?

而建筑大师,却像是一部内心的铁锤,在八十八十的一锤又一锤,他在问我们是从哪里来,我们到底在做什么?我们还想做什么。

请原谅我的胡说。刚刚看了一点花絮,原创作者们自己都认为他们不知道这部剧在讲什么。所以我觉得我值得被原谅。

3

正如高明的指挥家诠释柏辽兹,必须要把它过重的管乐给平衡掉一样。在戏剧舞台上诠释易卜生,必须用表演的微妙!比如小女孩的应付自如,又天真活泼。建筑大师的夫人面若冰霜,有时候你靠近她的时候她又会有小怪异。医生装作妇女之友的样子。

如果没有这些,沉默羔羊的导演 德米的工作就无法被好评。年轻人也就不会看这部电影。

所有人都会在心里问,即使是一个高端的评论家,我们真的懂了这部戏剧吗?

他不就是想表现一个艺术家——男女通吃的建筑大师,男的他要剥削,女的他都要当成灵魂伴侣。或者要表现一个既像天使又像恶魔的小女孩,她像一个迅速被投放的春药,使大师的生趣平添,又马上让他消耗了生命。

表现建筑大师夫人一家的痛苦,他们曾经失去两个婴孩,因为一场大火失去了所有的物质?

这些东西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呢?情节是如此单薄,就像柏辽兹管乐的嚎叫一样。

确实是,如果没有那音乐中快要上断头台的灵魂,这场戏剧就没法观看了。

我要说易卜生好看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自陈自扫,自相矛盾。他像浮士德一样,既能为善也能为恶。他是一个如此自私与冷酷的人,残酷的打压他的晚辈,连给临死的人送去一些安慰都不愿意做。但是你偏偏看到他在小女孩的呼唤之下,显示出那么多生机和活跃。

第1幕他从病床上跳起来,那是绝妙的。演出了那种生命被点燃的感觉。然而这是原作中并不强调的。

再仔细看,每个人都有自相矛盾的一面。你可以说那是易卜生安慰自己,也可以说他嘲笑一切人生目标。我们丧失了生活的真谛,我们不愿意付出自己的爱。人类都变得冷漠。

我在这里要承认,我以前在读剧本的时候,就感觉像是男人在自赎,一个家庭生活混沌的建筑大师,欣然奔向理想的死亡,然后让所有的人头昏目眩沉沉睡去。 Leave us dazed and don't know why.

4

在114年前,易卜生被葬入奥斯陆的圣救世主公墓。国家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国葬,他自己也永远想不到,国王、议会,所有的大人物,都来参加他的典礼。

正与这幕建筑大师的最后一样,大师把他的花圈放上了vane,所有的人都在喝彩,有的人看笑话,有的人衷心为他祝贺,还有的人心灵放飞。

“我想我可以说,我对那些贫穷的乡村教会是如此诚实、热情和热情,我觉得“他”应该对我感到高兴。(嘲笑地)他对我很满意!你在说什么,希尔达?他把我体内的巨魔放出来塞进口袋。他24小时不停地打扰我,所有这些魔鬼——哦,不,我很清楚他对我不满意。(神秘地)事实上,这就是为什么他把老房子烧了。是的,你没看见吗?他希望我有机会在自己的领域里成为一个完全的大师(主人),并通过更大的教会来增强他的荣耀。起初我不明白他在追求什么,但后来,我突然明白了。”

这难道不也是易卜生的独白吗?他在63岁以后荣归挪威,受到了国王一般的礼遇,周围全是喝彩声,连当年系统的骂过他的评论家,都成了他的粉丝。他晚期的重要剧本都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写作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把“13年前的那场大火”理解为,《玩偶之家》点燃了整个挪威社会。他放了一把解放人类之火。

人不把自己逼到绝境上,都不知道自己的实力。

而在这部电影中却被完全删掉了。在改编上这部电影是掐头去尾的。也许是为了削弱这部电影原有的宗教性。

当然从好处来说,它使得这部片子的韵味更加浓厚了,因为缺少了指定性,所以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甚至是现代性。

 短评

报复性的老年,幻想中的少女。这是献给路易马勒的电影,当然是纪念他和戏剧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7分钟前
  • 昊子
  • 力荐

看不下去

10分钟前
  • kulilin
  • 还行

B

15分钟前
  • 弓长忄享
  • 还行

精致的话剧电影,把一个老男人活在中产家庭中的自私,自负却又高高在上的姿态拆解下来,拼成了一面镜子给我们看。

16分钟前
  • cici的小兄弟
  • 推荐

#762|以易卜生的劇本拒絕電影形式。所有的面具撕得都那麼輕巧,如果還給北歐拍,或者說給到Dogma95拍,會更有力吧。CC真是足夠任性,選片犀利。片尾有For Louis Malle字樣。

17分钟前
  • 介意
  • 还行

好牛掰!!!飙戏好过瘾!!!几个老演员是路易马勒后期的御用,应该是百老汇的名角。

20分钟前
  • 希尼莫
  • 推荐

话剧电影范本~

22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2022-02-21找不到本子就先来看片子了,感觉怪怪的用力过猛,情绪反而让我困惑了。

23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虽然不一样,但让我想起了雷雨

28分钟前
  • 饭团
  • 推荐

是舞台剧就不要拍成电影。

33分钟前
  • 影观
  • 还行

话剧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都看着很一般,无法随意篡改大师的台词,让其更加生活化,而且为了表现象征手法,电影也加入了很多诗意的镜头,但还是感觉冗长的台词让人头大,有看过原著的朋友吗?可以告诉我改得好不好吗?

37分钟前
  • 娱乐圈梗姐
  • 较差

是易卜生的话剧改编的吗?导演大概太慑于大师的剧作了,不敢越雷池一步,忘记了自己所拍的是一部电影,而非导演一部舞台剧。故事的框架很好,其实内在也挺有张力的,可惜让这样拍,有些毁了。太多的絮叨,表演也太戏剧味,而没有充分运用电影的手段。可惜了。

38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还行

感觉没太懂。如果Hilda是主线的话那其实其他人的戏份都太多了,而且真的非常不喜欢Lisa Joyce演的Hilda结果电影演完了人还来talk了。 不知道摄影是故意拍成好像一直在对焦的感觉还是真的就没拍好?看到最后最后突然有了舞台剧的感觉之前一直在纪录片和故事片模式中来回切换啊。

41分钟前
  • 么什叫定决能不
  • 较差

2个小时的话唠,主题、情景、节奏的设计的不错,但观影过程显然不会舒适。

43分钟前
  • 最爱百年孤独
  • 还行

接近但不是戴米的遗作;肖恩与格雷戈里曾在三十二年前的路易马勒片中共进午餐;喜剧经典空天绝后满天飞的女主,难得一见,体型没变,但老了;影片疑似用画幅变化来区隔主人公的梦境与现实?不能确定,也懒得查证;肖恩的角色重病在床,可念起台词来依然意识清晰底气十足,从未发生咬字结语错词放空,大段贯口,一气呵成……舞台戏剧被移植电影后最典型的问题之一。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346509874/

48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就怎么说呢如果你只是把它当舞台剧官摄那还行但是把它当电影就太糟糕了,台词大段大段话剧腔太重了……而且拍成电影没什么意义,就算是易卜生的本子拍成这样也还是不行,不行……画框比例变换还挺好

50分钟前
  • 阿特拉斯抠抠脚
  • 较差

不太喜欢压迫性这么强的电影,尽管最后你也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并且能找到解释的根据,但始终改变不了那不适感,或者年纪再大一点看会有些感触吧,我还没到自怨自怜担惊受怕的程度.

51分钟前
  • 文白
  • 较差

原来是改编易卜生剧作 怪不得特话剧感

55分钟前
  • 仨门儿
  • 推荐

(Stage) drama fascinates me as always.

56分钟前
  • David Kong
  • 推荐

#观影手记# 1786 3.5 看林兆华那版还挺激动的,舞台剧改编的电影总显得疯疯癫癫一惊一乍的。builder,易卜生的年代还没有architect这个词么?

59分钟前
  • 青山眉黛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