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灿烂

已完结

主演:王学兵,梁静,殷桃,王同辉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7

 剧照

桃花灿烂 剧照 NO.1桃花灿烂 剧照 NO.2桃花灿烂 剧照 NO.3桃花灿烂 剧照 NO.4桃花灿烂 剧照 NO.5桃花灿烂 剧照 NO.6桃花灿烂 剧照 NO.13桃花灿烂 剧照 NO.14桃花灿烂 剧照 NO.15桃花灿烂 剧照 NO.16桃花灿烂 剧照 NO.17桃花灿烂 剧照 NO.18桃花灿烂 剧照 NO.19桃花灿烂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关于错误和错过的悲悯曲——《桃花灿烂》

五年前写的旧文,今天想起来,贴一贴:)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
只要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
勾起你的忧伤满怀。

纵然朋友们等得厌倦,
在炉火旁围坐,
啜饮苦酒 把亡魂追荐。
你可要等下去啊,千万!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
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从死神手里,
是你把我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在死里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因为你和别人不一样,
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西蒙洛夫《等着我吧,我会回来》,这首粞和星子共同背诵过的诗,象一句谶语,命运的谜题早已埋下,答案也昭然若揭,等待着,愚蠢和固执把我们的悲伤最后成全。

粞和星子,都不善于苦苦等待,错误因此有机可乘,让他们永远错失了对方。青春的故事也许都一样,年轻赋予我们求完美的执拗,赋予我们高傲而脆弱的心,遗恨在心中纠结成暗伤,我们貌似健康地活着,活得热闹活得精彩。也许午夜梦回的恍惚瞬间;也许街角便利店传来的某句歌词;也许一部讲述桃花如何灿烂的电影……丛林中的猛兽仍在撕叫,突然间我们听到了,突然间,旧伤复发。

我们必须象詹姆斯故事的主任公,约翰.马切尔那样,虚度一生才明白错过的是什么吗?

一个人的厄运真的永远不会被战胜吗?

也许我还没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可半生过去,我似乎只能回答:是的。

《桃花灿烂》这部电影是我去年看的,前几天因为一部同样讲述武汉的电影《江城夏日》使我又翻出它来重温了一遍,激发无比的感慨。

好电影常常被埋没,不知是何道理,仿佛处心积虑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证明:有眼无珠是我们的顽疾。《桃花灿烂》跟去年赵薇那部炒得火热口碑也好的《情人结》差不多同期,两片的待遇却天上地下。“桃花”没能在银幕上灿烂,只能在小屏幕上幽然盛开。我希望它的芬芳,脉脉相传,至少让我的朋友们,都能闻到。

一个有着多年“电影梦”导演的首部作品,一部有着非凡野心但也充满诚意的作品。傅华阳说北方有部《阳光灿烂的日子》,他要拍部南方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同样讲述青春的美好、残酷和注定失落,然而两者又是那么不同:“桃花”中的粞是长江边铁路旁的平民儿子粞,不是北京军队大院里的干部子弟马小军们,他们的性格流露、内心挣扎、由此作出的人生选择,都截然不同。《桃花灿烂》或许远达不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高度”;《桃花灿烂》也许更能引起普通人的共鸣。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一个属于自己“桃花灿烂”的季节,都曾在青春的鲁莽中奋勇向前,爱,然后轻易不爱,再用长长的岁月去追悔,去啜饮这自酿的苦酒。从这个意义上说,粞其实是“幸运”的,死亡定格了一切,让年轻的错误有机会以生命作最后的赌注得以洗刷和升华。做一只大海里自由自在的鱼,和天上的鸟遥远守望、四处游荡,跟粞有生之年四处碰壁厄运连连的遭遇相比,死成全了他的理想和爱情。粞,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是幸运的。

星子,跟所有在良好家庭中长大的单纯女孩一样,对情感既有激情的想往又有洁癖的要求。来自不同世界的粞,满足了她对激情的想往又亲手毁坏了她对洁癖的要求。她始终无法逾越那片在眼前妖艳盛开的“桃花”而原谅粞,如果粞的命运无法更改,那么可以说是粞自身的愚蠢软弱和星子的倔强,一次次把粞推向现实的泥潭,永不超生。星子的命运也无法更改,失去粞和怀念粞紧紧相连,只有永远失去才会永远怀念,幡然悔悟的代价,未免太惨重。不如此,不知道青春是如何地残酷,青春的错误要求生命做几许偿还。平安度过这条名叫“青春”的湍急河流,并不代表我们明白,我们只是更侥幸一点,更麻木一点,更没心没肺一点,我们或许没能更纯粹地,活过。

影片的音乐很出色,我用“出色”一词有一个比较前提,那就是“相对于国产片普遍地原创配乐水平”,《桃花灿烂》的确当得起“出色”二字。音乐成为影片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每一个需要宣泄的环节推波助澜。无论轻快、悲伤、惆怅、及最后千帆过尽的从容,音乐声响起,那个时代就跟随而来,为关于青春错误的讲述奠定底色。遗憾的是——往坏了说简直称得上“英雄晚节不保”——片尾出字幕时,一直贯穿全片的音乐突然转换成风格炯异的流行歌曲,朴树的《生如夏花》,据说朴树的妻子吴晓敏也在片中扮演了一个角色,找来找去,唯一的可能,是连模样都看不清粞娶的那位疯老婆。据说这首歌简直为了影片量身定造,我阅读歌词几遍,虽然有点搭调可为了几句搭调的歌词就牺牲整体的连贯性,我以为不值。

片中两位主演,粞的扮演者郭小东,因为霍建起影片《暖》而建立的声誉在此片中不说“发扬光大”吧,至少不过不失。也许因为自身的年龄阅历不可能“由繁入简”的限制,郭小东演绎年轻气盛无忧无虑时候的粞不太自然,随着粞身上的悲剧元素一点点爆发,郭小东也越来越“入戏”,和剧中那个倒霉而深情,又妥协又执着的男人渐渐融为一体。

星子的扮演者周韵,与其说她以演员著称,毋宁说她以姜文的女友著称(最近又升任了“姜文儿子的母亲”),一部《天地英雄》阵仗虽大,那抹杀性别的 “小和尚”形象,实在也看不出此女有何演技可言。《桃花灿烂》的她却给了我惊喜,从未经世事的天真到历经沧桑的沉静,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恋如何使一个少女成长,周韵的表现丝丝入扣鲜有雕饰。尤其那个时代的气息,如今年轻一代演员总难拿捏,两位主演也算顺利完成了任务。

许多读过方方原著的人垢病影片改动很大,几乎“强奸”了原著的精神。小说《桃花灿烂》我也读过,以为完全不必要把影片和小说划等号。“所有的阅读都是误读,一切接受都意味着一种变形”,那么从小说到电影,其间经历了多少的误读和变形。并且,那些垢病电影的人们,难道就能肯定自己的理解不是另一种误读?

还是不要苛求吧!电影脱胎于小说又独立生长,导演自己也说,在改编电影的过程中,他重读了安徒生童话《柳树下的梦》,顿时灵感乍现茅塞顿开,确定了《桃花灿烂》的最终创作方向。所以在成片的结尾,电影打上了“灵感缘自安徒生童话《柳树下的梦》”的鸣谢字幕。

在哥本哈根国际电影节上,影片因为“对安徒生精神的完美演绎使丹麦人为之震惊”,因此获得了电影节评委会专门增设的“安徒生荣誉奖”。

这个奖项或许不是什么重要电影节的大奖,但对电影本身所要表现的,再无比这更合适的肯定和嘉许。

我很喜欢小说《桃花灿烂》。我很喜欢电影《桃花灿烂》。我很喜欢《柳树下的梦》。

可据说快拍完的电视连续剧《桃花灿烂》我就不一定喜欢。喜欢也讲究个点到为止,画蛇添足就不必啦:)

2006-10-15

 2 ) 飞鸟与鱼

在豆瓣晃悠,偶然就看了《桃花灿烂》。

那时候大家青春年少,谈理想、来生,女的说,想做一只鸟,哪怕麻雀也好,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男的说,做一只虫子,让鸟儿饿了就吃掉他。又说,其实是想做一条鲸鱼,在大海里遨游。那么,岂不是永远都不能在一起了?

大概是中学时候,听到齐豫的歌,叫做《飞鸟与鱼》,后来又读到张小娴的书,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后来才知道出自泰戈尔《飞鸟集》。虽然如今这段子已被过渡引用到矫情,但当时在那个年纪里读到,真是有点悲切的。好像就知道,这辈子一定会遭遇什么爱而不得的人似的,提前悲伤起来。

电影很催泪,故事也是俗套的,但是因为有武汉的点点滴滴,看了真是觉得很亲切。我知道,最羞耻的阅读都是把自己读进去,读的都是自己的点点滴滴的回忆。可是人,正因为这样的容易动情,才如此人性。有什么办法左右呢?又何必忍受并保持淡定呢?

周韵的样子,越看越喜欢,喜欢她脸像盛开的花,大大小小排列得很俏皮的兔子牙。郭晓冬,从来都是文艺片男主角第一人选啦。这两个人的搭配,无论如何看起来还是赏心悦目的。

 

 3 ) 和《柳树下的梦》其实没多少共同点

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朴树那首《生如夏花》,这歌我怎么听都听不够。之后又听说电影改编自《柳树下的梦》,我读这篇童话时还很小,仍然为故事中男主的悲哀和痴情而深深震撼。
前两天看完电影,稍微有点失望,跟童话的差距还是不小的。除了男主孤独地等待一生最后早逝这点比较相似,其他的没什么可比性。《柳》里是女主背叛,电影里是男主先背叛。尽管不是真心的,但由此可见男主性格中的懦弱和逃避。我不觉得星子做错了,如果是我,多半也不会原谅这样的男主。《汉宫飞燕》里赵合德说过:“正是因为太爱她了,所以才不容许她任何的背叛。”星子正是因为爱陆粞,才背负着巨大的痛苦选择永不原谅。深爱之人的背叛就像埋在地下的定时炸弹,即使他们最后在一起了,也是随时可能爆发的隐患。而且,某种角度上,背叛是会上瘾的。
电影的配乐很好,尤其是陆粞用长笛吹的那一段短短的旋律,听得我好几次鼻子发酸。陆粞垂死时的梦境中,星子翩翩而来,配乐是这段旋律的交响乐版本,把陆粞一生的悲哀推向顶峰。倒是《生如夏花》感觉跟电影不太配,片尾出现的时机也不太好——我原本以为它是插曲。这歌相对电影的忧伤氛围,太过活泼动感了,穿插在电影的个别场景里效果可能会更好。
窃以为比起星子奔跑的那个冗长的镜头,电影结局如果拍成这样会更好:星子在船边感应到了将死的陆粞,但是,看到拿着长笛一脸笑容走过来的亦文,她强忍住奔下船的冲动,努力挤出一丝笑容,挽住亦文的手走远。既然已经放弃了他,已经错过了一生,何必在最后的时刻恋恋不舍?好吧,我承认我《白夜行》看多了。

 4 ) 我们都不善于苦苦地等待

P: 海浪扑向沙滩,一遍又一遍。为了什么?
D: 为了过平静的生活。

以上对话,是在数年前一个桃花盛开的春天,大学里一对恋人的思考...很好很纠结。

在不久后一个骚动的大四,他们摆出各种真实的理由顺理成章地加入校园失恋大军。从此,一股强烈的“桃花灿烂”式的屈辱感或阴影让他们由恐惧再恶心到不屑,终归各自遗忘各自前行。茶余饭后偶然提起,还能当做过时话题一笑而过。

几年后的这个6月,桃花早就谢了。我已不再记得桃花灿烂在心里留下的背叛的屈辱和阴影。现在的爱人是个极其可爱的人,不仅别人羡慕,自己也舒心的很。

对于我这样一名业余观影者来说,《桃花灿烂》是一部很普通的改编电影。在我个人看来,除了武汉江边悠长的汽笛声外,没有可嘉之处。从业余观影者的角度,情节改编一般,渲染一般,周韵演得一般,音乐也一般。

可是,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故事——男子酷酷地帅,女子痴痴地爱,在两人心中皆貌似完美而圣洁的组合却随着时间推移,被现实(如学历、经历、相貌、家庭、前途、错误等等)强奸。女子发现,男子变了,并不像曾经看起来的那样自信有型;男子发现,女子变了,猜疑不信任朝三暮四眼高手低……

在两人心中,爱变成了一件自我的事,且摆出那句著名的“我爱你,与你无关”。于是,各自在心中以对方为原型树立起一个形象,注明“爱人”,并强加各种自己喜欢的优点和双方共同经历的美好于这个形象。

然后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无法挽回。女子会说:“我永远爱他,但不可能和他走到一起。”男子会说:“虽然她在我心中无法取代,可是做老婆,谁都一样。”

后来的事情,就离青春越来越远了。不长几道年轮,男女就发现,没有对方,自己一样可以得到爱和付出爱,甚至比以前更幸福。他们大多选择了迅速离开过往,放话:“即便有好的可能,我也断然不会等待这一天!”并对自己出示“严禁后悔”的警告。而我们知道,因为有可能,才会有禁止。

因为,和她(他)一起走过的是一段无比珍贵的时光,我相信,是这个太让人心痛不舍。

而有过相似故事的我们,都不善于苦苦地等待。

 5 ) 桃花灿烂

对于作为一名广告导演的傅华阳来讲,《桃花灿烂》是一部拍的非常成功的电影处女作。整个片子的风格和娄烨的《苏州河》有些相像,典型的中国大陆式文艺片。因为结束的时候留下些许遗憾萦绕,所以让人无法忘怀。 星子说:我却清楚的记得,那一场恋情,是在怎样一个春天里开放的,它就像那个季节里漫山遍野的桃花,无论过去多少年,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是灿烂新鲜的。从最初的羞涩懵懂和面对水香娇媚的面容时候的嫉妒,到后来面对粞时所隐藏起来的温柔,我看得出来,这就是一个女人的成长。如果当时星子没有对那位欧巴桑说“我不会干那么丢人的事情”伤害了粞,粞就不会去喝酒,也不会和一个不爱的女人做爱,更不会让星子把对他的爱藏起来去惩罚他,他的后半生也不会那么潦倒。只是,没有如果。 粞从骨子里是自卑的,尤其是面对星子的时候,这种爱就显得更加卑微。是的,他们之间本身没有什么差距,可是外在的家庭等客观因素让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尤其是后来星子考上武汉大学后,他们已经完全不是一个阶级的人。虽然爱的热烈执着,可是一个穷困的装卸工怎能娶得起一个书香门第的女大学生?在阶级面前,这份爱情太过牵强。粞单纯的以为当上装卸站站长之后,就能配得上星子,于是他义无反顾的娶了沈小妹,正常人都能看的出来他的用意。而星子说,粞做的一切都是错的。他们之间考虑问题的逻辑思维已经开始产生差异,去实现一件事情的想法和方法出现根本分歧,这个时候,粞的这些做法在星子面前就显得太过幼稚,甚至是傻事。沈书记的离开让粞对自己的仕途绝望,和没有脑子的媳妇离婚,面对自己心爱的人却又无法缩小之间的距离,查出癌症后又不敢让星子知道。种种矛盾交织的内心,使得粞的一生似乎演变成一个悲剧。 这场爱情,像桃花一样,灿烂,却只怒放了那么一刹那。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画面。第一个,星子说:你看,江对面就是武汉大学,我妈妈就是那里毕业的,我们也考那里吧,听说特别美。星子一直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所以她的人生路线这么清晰,除了她的爱情。第二个,是星子站在舞台上,紧张的念不出一个字,这时候,粞站在人群里大声的提醒她:只要你善于苦苦的等待。当粞喊出那句话的时候,爱情其实已经产生了。 无怨无悔的爱情终结于一个生命的离去,算是解脱吧,粞整整爱了星子一辈子,虽然这个时间有些短暂,却给星子后来的人生里添加了无限的值得珍藏的怀念。 没有经济的支持,纯爱越发显得无力。面对现在这个爱情快餐的社会,你的爱情观又是什么呢?突然想看安徒生的童话,去那个被编织的世界里寻求梦幻般的爱情。

 6 ) 夜半

  (一)《颐和园》
  《颐和园》看过有几遍了,因为实在是部让人解闷的片儿,但一个深夜看过此片之后,便暗暗下决心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看它,因为真的会让人窒息,你可以说它把纠结发挥到极致。
  很不幸,《桃花灿烂》也是这样一部片子,连演员都没换,郭小冬,我甚至对这个XX这个演员产生某种奇妙的感觉。
  两部片子的背景都是在80年代,对于中国来讲这是一个公认的文化复兴的年代,最具生命力的年代。在这个背景下的一切都是赤裸裸的,纯粹的可怕。
  牺说,下辈子我做一条鲨鱼,可以在大海里游荡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
  星说,下辈子我做一只鸟,可以在天空自由的翱翔。
  牺说他一无所有。便给分离一个无法辩驳的理由。
  鱼离开了飞鸟。
  但鱼对飞鸟的爱,无法搁置。离开之后变是一个长久的等待。
  牺终于还是死了。始终也没有见到星。
  看到预料到的结局,我是极为悲痛的,而且我相信任何一个有理想主义残念的人都会如此。我很莫名,因为这个东西那么高贵,却偏偏又不堪一击,莫名的离开,莫名的伤感,歇斯底里。
  有时候我想,不就两个人嘛,谁离开谁还不一样,人真是脆弱的动物。转念一想,这真是个伟大的东西,可以让两个普通的人变的很不平凡,不在惧怕一切,甚至是死亡。
  我希望人死后是有灵魂的,因为可以看到一切依然安详。
(二)《柳树下的梦》
  1840年,安徒生初认识“瑞典夜莺”珍妮.林德,其后一直为其魂牵,安徒生用书信表述爱慕,珍妮.林德却希望安徒生做她的哥哥。1844年及后数年,安徒生历游德国及西欧各城市,期间,受各国及君王款待,结识当时的文艺家(歌德、舒曼、格林兄弟、狄更斯、李斯特等)。同时乡思不断,目光也时刻追随着那些苦难:落难的王室、精神错乱的年轻人、认识的人的不断死亡。
  《柳树下的梦》可能完成于五O年左右,安徒生化身为克努得,痴情一生,离不开乡愁、自卑和得不到的爱情。
(三)我
   以我二十四的人生经验来看,我曾经有很多的遗憾,年少够轻狂,可以很潇洒的甩甩手,拒绝别人和自己,总以为未来还有多少远大前程在等待着。现在胆子越来越小,看的多了,也就发现有些东西走了也就回不来了,我很小心,不在让自己执迷,没什么原因,就是害怕。可它始终还是来了。胆怯,纠结,迷茫。因为真的不置可否。
(四)《杀手莱昂》
 “常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里昂不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那盆绿萝,为什么在最后的危机时刻,他仍不忘嘱咐玛蒂尔照顾一盆植物。一盆植物,有何稀奇。绿萝,就是里昂不是一个好杀手的最好证据。绿萝,代表着弱者,代表着需要保护和照顾的人,代表着里昂曾经无法保护的爱情。其实,里昂很想去爱一个人,保护她,照顾她,呵护她。如果那个人不出现,那就只好用一盆绿萝来填补这段空虚。玛蒂尔正宛如那盆生机盎然的绿萝,填补他受过伤的心。”
  睡不着 - -

 短评

纯净

6分钟前
  • 秦繼
  • 还行

这么苦情的电影。把“纠结”玩到极致

10分钟前
  • 小核桃
  • 还行

这是一段凄美的爱情。

13分钟前
  • superhui
  • 推荐

喜欢得紧。桃花灿烂,周韵同学太不错了!

17分钟前
  • 嘿 悟空
  • 推荐

里面印象比较深的是吴晓敏。

20分钟前
  • 小野潇潇
  • 还行

拍成这样 其实还是洒狗血(-┍) 洒得很矫情= =

24分钟前
  • 夜西✿west
  • 还行

08年他让我看的,说我很像那个女主角,傻傻的。。。

28分钟前
  • 年华出走
  • 还行

佛曰:不说!

32分钟前
  • 禾禾
  • 推荐

周韵傻的可以 郭晓冬一见就想去厕所 好故事不能给这俩演

35分钟前
  • 话事人
  • 还行

简单的爱情故事,气氛不错,但拖得太长了

36分钟前
  • 葱油饼
  • 还行

那时的武汉真好!

40分钟前
  • Jo
  • 推荐

会偶尔想起我的爱情。

41分钟前
  • mångata
  • 力荐

中央六台,凌晨三点

43分钟前
  • 推荐

挺有爱的人们,让我误解是上个世纪的电影。片尾听到朴树惊喜又惊讶。

44分钟前
  • 推荐

好吧我真的喜欢方方。另外原来女主演是她啊~~~

47分钟前
  • Beth
  • 推荐

柳树下的梦。是的恋人之间是有第六感的,亲人也是,只是第六感要足够的强大,也没有背负太多的债才不会错过。《桃花灿烂》比《柳树下的梦》结局梦。武汉也可以不市井,自然柔和的惊人,江城明珠95年久耸立在江对岸了。导演来拍昙华林吧,有书的!《春天来到昙华林》。姜文对周韵的爱开头就显露了

49分钟前
  • yes girl
  • 推荐

你居然跟我说,你们有相似的情节……

51分钟前
  • xx@百年孤独
  • 力荐

印象中的南方有那样腐烂的场景,糜烂的爱情。

55分钟前
  • 忏聒
  • 推荐

边看火箭比赛边看这电影。真的是纯爱,再拖沓再矫情我也看完了。这电影让我不断回忆我的初恋。我也挺喜欢周韵的。气质跟苍井优有点像

57分钟前
  • TRSYO
  • 推荐

武汉 方方的书 橙子哥

60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