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守护者

HD

主演:阿比吉尔·布莱斯林,卡梅隆·迪亚茨,苏菲亚·威希涅瓦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姐姐的守护者 剧照 NO.1姐姐的守护者 剧照 NO.2姐姐的守护者 剧照 NO.3姐姐的守护者 剧照 NO.4姐姐的守护者 剧照 NO.5姐姐的守护者 剧照 NO.6姐姐的守护者 剧照 NO.13姐姐的守护者 剧照 NO.14姐姐的守护者 剧照 NO.15姐姐的守护者 剧照 NO.16姐姐的守护者 剧照 NO.17姐姐的守护者 剧照 NO.18姐姐的守护者 剧照 NO.19姐姐的守护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姐姐的守护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为了让罹患血癌的凯特(苏菲亚·威希涅瓦饰)能够活下去,父母通过基因技术“制造”了与凯特的基因完美配型的小女儿——安娜(阿比吉尔·布莱斯林饰)。安娜感觉自己只是姐姐凯特的“药罐子”,11年来,凡是在凯特有需要的时候,无论是脐带血还是白血球、肝细胞、骨髓,她都得源源不断的向凯特提供。然而,即使有孤注一掷的妈妈Sara(卡梅隆·迪亚茨饰)、无可奈何的爸爸,以及身边所有人的爱,凯特的情况还是越来越糟,肾功能的衰竭必须要年仅11岁的安娜捐献出自己的一个肾。这一次,安娜选择了拒绝,并且寻找到律师坎贝尔(亚历克·鲍德温饰)把母亲告上法庭,她要捍卫自己的身体。然而,法庭上哥哥杰西(埃文·埃林森饰)却吐露了另一番真相……等你爱我2016白雪公主契妈不易做粤语版司汤达综合征油脂2养鬼吃人9:启示录一千次晚安谍海风云2010我未成年可爱的小农场感天动地北之零年绝壁逢生国语密室逃脱20171%的可能性求职记我们的冬奥车祸情缘怨灵人偶迷雾追凶(国语版)猎神:冬日之战(粤语版)仁川登陆作战韩语爱情大灰狼偷情小丈夫(粤语版)土京盗宝记紧急盯梢令铁血兄弟喜丧2015野火春风“逗”古城(TV版)江姐2002钱信伊:亚洲笑星闹美国一定要喜欢社团才行吗?法医秦明2圣诞日记真假济公平安谷之诡谷传说播种者2016空中浩劫第八季预告犯吉尔和她的姬友们第一季惊险之旅人间蒸发2013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2019春季SP失忆界女王相棒第九季

 长篇影评

 1 ) 死亡就是死亡,可我们仍然活着

泪点向来不高的我,毫不掩饰在这部片子里我是从头到尾从没让自己视线清晰过。
影片的主题很简单,“守护”,一个罹患癌症的女孩,在母亲,父亲,妹妹和命运相通的男友的所有守护下走过自己的生命。面对亿万偶然而生成的生命个体,每个与她产生交集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她,守着她,尽管守护的方式各异,可引导这种守护的他们心中沉沉的爱。沉重的母爱,心疼的父爱,理解的手足爱,相惜的爱情。如果说她短短的十多年里充满了疼痛、药品、病魔,那么,人生的各种疼爱也是生活的主旋律了吧。
这部影片,给我震撼的除了托着我们每天向上乐观生活的感情,还有对生命的尊重,对死亡的态度。
死亡就是死亡,可我么仍然活着。这应该是小妹之后的独白吧。曾经,我们都以为当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人离开时,我们会选择离开,可是真的到了这时,我们却没有选择在过去停留,生活还在继续,而我们还在向前走,并且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
死亡,对于死者而言,因为是我不害怕死亡吧,或者是在我内心我从不把生活着死看得太重,我不想让我们个体太高于自然,与其坚信我们是万物之灵,我更愿意相信,我们是自然一部分,没有太多骄傲或者优越可以让我们炫耀,标榜我们的与众不同。所以,死亡,对我来说,从不是一种痛苦的结局,那不是生命的结束,我更愿意相信你又要在无穷的自然界换副模样重新来过。也许来世,你仍然一无所知,不记得前世那些跟你缘分深浅的人,不过那些都不重要,因为我们不必太过计较,一个没有不负累记忆的生命体才可以在重复的生生死死中不厌其烦的周而复始大同小异的生活。
从这个角度来看待生死,我觉得会很坦然。
影片中到处弥散着浓浓的关心和爱,我们也总是以我们认为的方式来爱我们身边的人。因为在心底,首先我们把自己的动机善良化,一个从善的角度出发的关心怎会对他人造成不适,可是真正的现实有时候却恰恰是这样。亲人的关心有时真的会是一种负担。我想影片中的姐姐是有这种体验的。
所以,如果你真爱他,就从他的角度来施与你的爱心,而非从我的角度。一个只从“我”的角度出发的爱是自私的,你安抚了自己的良心,却有可能将对方置于痛苦中。
影片中最后的基调很好,她离开我们了,原以为我们不会活下去,可是最后我们活得很好,而她也从未离开过,她一直在,曾经在,就一辈子都在。
是的,如果你的生活此时遭遇了不幸,是你想要摆脱的,请不要拧巴的挣扎,亲爱的,请等一等,生命真的一种需要你隔断时间来重新审视的,暂时的不能忍受,时间会为你平复,并且到了一定的时间点,它会告诉你,嘿!曾经的原来也不算糟糕。
亲爱的,只要我们在经历,不要总是试图摆脱它,让我们适时地抽离这个主体,站在第三方,隔段距离来看,你也许会有不一样的体悟。不信,请等一等。
不必着急,路还很长,只要经历,在岁月不定时会成为你的慰藉。
好啦,与其说是影评,更像是一种观后感吧。

 2 ) 一切都是因為愛

如果摯愛之人得了不治之症,你會選擇讓他順其自然離開,還是拚了命都要讓他多活一天? 『姊姊的守護者』就是這樣一個為「愛」陷入兩難的故事。影片根據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的暢銷同名小說改編。母親為了讓得了罕見白血病的女兒凱特活下去,辭去律師工作,放棄一切,將所有生活重心全放在女兒身上,甚至為了拯救凱特,而生下小女兒安娜。表面看來和諧的家庭,背後卻隱藏了一觸即發的風爆:一心救女兒的母親,不自覺忽略其他家庭成員的感受,特別是和姊姊基因相符的小女兒。從小只要姊姊一發病,安娜就得跟著進出醫院,提供凱特醫療上所需的幫助。從來沒有人問過安娜願不願意?會不會害怕?彷彿她就是為凱特而生,只有凱特重要,她一點都不重要。於是,年僅十一歲的安娜決定悍衛自己的身體使用權,她愛姊姊,但她也不想再任母親擺佈。母女倆對簿公堂,各自堅守立場,展開一場愛的角力。 【母親的愛:我愛妳,妳一定要活下去】 一開始就知道這是一場沒有勝算的拔河,即使堅強的母親從不放棄任何希望,整部電影依舊瀰漫著濃濃感傷:陽光下,晶瑩剔透的泡泡映照著全家開心跳躍的身影,燦爛無比的笑容彷彿不曾烙下暗影。然而,轉瞬即逝的泡泡,似乎又意謂著幸福時光只在一瞬之間,一切終將成為幻影,一如生命來去,從來沒有任何道理。 然而,人的生命力也源自於此,期望能延續摯愛之人的生命,期待能用更厚實的回憶對抗死亡的威脅,因而不顧一切拚命向前跑。電影中的母親就是抱著一定要讓女兒活下去的信念活著,她把悲傷化為力量:生下小女兒救大女兒,再痛苦的治療她也陪著女兒,當凱特因化療掉光頭髮產生情緒反應時,她二話不說馬上剃光自己的頭髮,那一幕帶給我極大的震撼,彷彿在告訴凱特:『媽媽和妳在一起,妳不要怕。』展現了一個母親為愛的超強意志力,那種就算犧牲我的全世界也要陪妳一起走的信念,悄悄刺穿了凱特內心的恐懼。 愛是一種力量,但有時太強的愛反倒成為負擔,過度堅持不小心就變成了一意孤行的偏執。為了讓凱特活下去,母親顧不得其他人的感受:她忽略了兒子成長過程中的閱讀障礙,也忽視了小女兒捐贈器官給姊姊的恐懼,“感覺自己沒那麼重要”成為其他兒女心上的陰影。她甚至忽略了凱特的意願,習慣了一路向前奔跑,再加上一定要贏的律師性格,讓她不容許半途而廢,不讓死神有縫隙可鑽。然而,一心想贏的背後,承載的是一旦輸了將無路可走的恐懼。那場父親和她不惜離婚也要帶凱特去海邊的戲,說明了再怎麼緊握也得適時鬆開,放愛自由。人雖難以勝天,但至少愛與期待能緩和生命的痛楚,不再緊迫盯人,才能共享一段難能可貴的美麗時光。 【兄妹的愛:我愛妳,妳想走就走吧】 電影中的手足之情亦十分動人!健康的哥哥和妹妹因為凱特的緣故,無法和一般小孩一樣無憂無慮成長,還得時時面對凱特發病時的慘況。然而,兄妹倆對凱特的愛並未因此而減少:拙於言詞的哥哥,努力畫出凱特的樣子,彷彿在告訴凱特妳永遠在我心裡;被迫長大的妹妹,從小就為了捐贈器官給姊姊,忍受疼痛,她依然無微不至的照顧姊姊,和她在一起。兄妹倆一心希望能讓凱特好過些,只要能為她做的,他們都願意。最後,兄妹倆和凱特在病床前相擁的畫面,一直浮現在我腦海中,他們一左一右撒嬌似的依偎在凱特懷裡,此時,笑容滿面的凱特彷彿變成了照顧者,輕聲安慰她的哥哥和妹妹。 愛,有時真的不需要說太多,將千言萬語化為一個溫暖的擁抱,真實的溫度會為他們記住愛的痕跡。 【姊姊的愛:永遠守護心愛的人】 雖然電影名為『姊姊的守護者』,一路往下看,反倒覺得生病的姊姊一直是家人的守護者。她是家庭衝突的來源,也是凝聚家庭力量的核心。十五歲的女孩,從小就倍受病魔折騰,正值花樣年華,卻不能和一般女孩一樣過燦爛的日子。她深愛她的家人卻常因身體的痛而情緒失控,直到遇見了和她同病相憐的男孩泰勒,兩人惺惺相惜,展開一段純真的戀情。樂觀的泰勒帶給凱特極為正面影響,此後,她不再自怨自艾,也不再恐懼生命逝去,她開始更加關心身邊的人:她心疼被她奪走父母關愛的兄妹,心疼為了她放棄一切的母親,也心疼努力維持家庭平衡的父親。那本用照片和文字記錄凱特幸福生活的本子,裡面裝著滿滿的愛,時時提醒她不要害怕。 泰勒對她說:『因為得了癌症,我才能認識妳,所以我很高興我得了癌症。』凱特笑著掉淚,我也掉淚了。誰能說這樣的愛情不圓滿?他們努力在稍縱即逝的生命中盡情燃燒,不浪費相愛的每一刻。相對於身體健康的我們,總以為還有揮霍不盡的時間,總以為愛情會等我們,卻忘了珍惜相愛的當下。此刻我希望自己能像凱特一樣,不知道有沒有明天?要極致的愛,要盡情的活,不要再苦苦等待了。 最後,凱特把心愛的本子送給母親,就像把她一生的愛都送給母親,她想讓母親知道,不管她在哪裡?她的愛永遠不會消失。因為相信了愛,她比任何一刻都勇敢,她伸手擁抱母親,把原本保護她的母親抱在懷裡,一向堅強的母親竟在凱特懷裡嚎啕大哭,這一刻,凱特變成母親,母親變成女兒,她輕輕拍著母親,彷彿說著:『媽媽不要害怕,我會永遠跟妳在一起!』這次,換凱特守護母親和家人的幸福。 當他們不再恐懼分離,回憶將成為最美好的印記,讓他們得以放下痛,重新擁抱愛。 【安靜凝視:凝結永恆於瞬間】 電影中有幾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畫面:幾個歡愉熱鬧的氣氛中,鏡頭總會推向旁觀的另一人,而那在一旁微笑注視的眼神,彷彿用心見證了瞬間的永恆。我想起一句佛家語:『凝結永恆於瞬間』,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凱特因化療不適嘔吐,泰勒貼心的在旁照顧,以輕鬆的態度化解她的痛苦,兩人嘻嘻哈哈打成一片,完全不像癌末病人。坐在一旁看書的母親,抬起頭看著兩人,露出了難得一見的安心笑容,似乎可以暫卸心頭重擔。凱特為了和泰勒參加舞會,第一次盛妝打扮,眾人開心為她拍照,鏡頭卻轉向身後安靜的父親,像是看著待嫁的女兒,眼神中有一絲欣慰,也有淡淡感傷,或許他想永遠記住女兒最美的模樣。那一晚,所有親人聚集在凱特病房裡,歡樂的氣氛差點將屋頂掀開,凱特一一和大家擁抱,閒話家常,凱特的笑容也比平日更燦爛!太幸福的景象讓人恍如置身夢中,看著三兄妹緊緊相擁,父母的眼神有著一切都值得了的光芒。藉由安靜凝視,回歸愛的深處,讓傷痛不再是唯一的記憶。 生命的來去沒有任何理由,忽然就來了,也忽然就沒了。而時間依然繼續再走,唯一不同的是離開的人留下了深刻記憶,讓活著的人永遠不忘,曾交會的短暫光亮亦足以照亮漫長的一生,我想,這就是生命的終極意義。這世上只有家人的愛不會消失,即使有過無數爭吵,最終仍會過去。這世上也只有家人不需要“永不分離”的誓言,一心牽掛,因而永不遺忘。每年,凱特都與家人同在,他們去凱特最喜歡的地方,凝望凱特最愛的景色,寒風中,握在手中的熱咖啡彷若凱特的溫度,不管過了幾年,永遠存在心中最溫暖的一角,守護她摯愛的家人,一直到最後。

 3 ) “身体”的形成与爱的可能

本文为我的医学人类学课程作业(之一),在此与友邻们分享。

电影《姐姐的守护者》讲述了父母为了让患血癌的女儿Kate活下去,通过基因技术“制造”了与Kate的基因完美配型的小女儿Anna。这一切原本顺利地进行着,直到Anna向法院提起了一纸诉讼——她不想再继续当姐姐的“药罐子”了,她想要终止父母对她的医疗监护权,重获对自己身体的权利。

电影就是这样开场的,不过有趣的是,Anna的诉讼看起来是整部电影最主要的线索,但实际上,在这部电影要讨论的主题里,法律意义上谁是行为主体、谁的意志(will)应被承认(即Anna的医疗监护权到底应该归属于谁?),反而是最次要的问题。因为我们会发现,人们并不是按照法律的语言去思考和行动的;相反,她们形成了对她人而言有独特意义的身体,而这是依据另外的关系、另外的逻辑而发生的。在这篇影评中,我便希望讨论这些不同意义的身体是如何生成的,而电影的探讨存在何种局限;接着影片的思考,我们又可以追问哪些问题?

(一)身体的形成

影片在开头的时候,便通过Anna之口,道出了大众叙事中孩子身体的形成——“在我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我曾经是那一小片天空,因为妈妈和爸爸都如此地爱我,所以我降临到了这世界上。”爸爸妈妈爱你,所以制造了你,你的身体便是爸爸妈妈爱的果实。接着,Anna说,她清楚地知道这不过是被编造出来的幸福家庭的谎言罢了。

但仔细想想,这也不见得都是“谎言”,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现实的家庭里不断被讲述的故事。它告诉孩子,你是被爸爸妈妈爱的,但你必须随时怀抱感激之心,因为你就是被这种爱创造的,你是依赖爸爸妈妈才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不仅如此,它还告诉父母做父母的意义:孩子的身体是你的爱和存在的见证,甚至,它就是你的一部分,代你在世界上延续。

也许有不少人都难以理解母亲Sara对两个孩子的态度,其实,这也不过是上述这种身体关系在特殊处境下的极致延伸——因为“爱”,她的自我不断地扩展,直到把两个孩子包容在内。我们先来看Sara和Kate的关系,在Sara和丈夫Brian一起被告知Kate患有癌症的时候,Sara的第一反应是“我不会让她死的。”生与死,岂是旁人能够左右的,但是Sara毅然把自己放在了Kate生命的守护者、甚至是“代言人”的位置。在其他场景里,Sara也不断声称自己对Kate身体的权利。在Sara得知Anna不愿意捐献自己的肾脏给姐姐时,她激动地喊道:“你不想这么做吗?我也不想!Kate也不想!”此时,病床上的Kate努力想要制止母亲、想要自己说话,但Sara并没有给她任何的机会,甚至,她大概没有想过Kate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然,这一切也并非全部是“负面”的,当Kate怨恨自己的外貌、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的时候,Sara当下就剃去了自己的头发,和女儿一起以光头的形象出现在人群里,这是极为令人感动的:母亲自己是愿意无条件地和女儿站在一起的。

总之,Sara已经把女儿Kate完全看作了自我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Kate的死亡会变得如此不可接受——它不止意味着另一个人的死亡,更意味着自己的一部分的死亡。而此时,医学技术的出现,让Kate的继续存在似乎有了希望——尽管如同我稍后会谈到的,这在很大程度只是一种“虚假的希望”,Sara还是会抓紧一切哪怕是最微小的可能,来拯救作为自我的一部分的Kate,而这也直接促成了Anna身体的形成。

还是在那场与肿瘤医生的会面上,医生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合常规”的建议——尽管从医生熟练的姿态中,我们可以看出,提出这“非常规”的建议其实是很“常规”进行的事情。医生告诉他们,脐带血在治疗白血病中可以是一个难以置信地有效的工具(can be an incredibly effective tool),就像是一个奇迹(miracle)一样;医学技术则可以保证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制造出来的孩子和Kate是完美的基因配型。医生强调,这个建议确实是非法的,它也不适合所有人,但是,最关键的是,脐带血是无价的(invaluable)。

在这段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医学的“希望”是如何被编织出来的。医生告诉濒临绝望的父母们,医学的“奇迹”是可能发生、且可以通过匹配的脐带血而发生的,而虽然这种身体组织的制造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法”的,但是,它是“无价”的啊!换句话说,为了奇迹发生做出任何价格的投入都是值得的,因为它的结果是超越“价格”所能衡量的。于是,父母们愿意用尽一切的努力来完成医生所说的“奇迹”的准备,而医生们也拿出了他们的方法——医学技术

电影对医学技术的展示是理想化的。也许真的能做到100%的基因配型,但是,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乐观,对母体造成的伤害也必须考虑在内。而等到孩子降生后,捐献身体组织的过程是否也就一帆风顺了呢?电影显然是从“轻”处理的。比如,在影片开头Anna的独白里,她就这样叙述自己出生的过程:“我的出生,并不是一个巧合。我是被精密地设计的(engineered)。一个科学家把我妈妈的卵子和我爸爸的精子‘搞’(hooked up)在了一起,来制造出一种基因的独特组合。他这样做来拯救我姐姐的生命。”电影声画的剪辑也十分耐人寻味:画面中,一根针刺穿了卵子;独白中,这个过程却轻易得就像年轻男女的亲热一样。人的身体成为了基因的组合,它就像机器一样,可以被精密地控制和调试。

技术也许是不稳定的,技术也必然是有代价的,但是,通过把人的身体想象成是可以精密调控的机器,技术让医学的奇迹有了发生的可能,让伤痛中的人们拥有了一个可以紧紧抓住的“希望”——于是,技术成为了“期许的(promissory)技术”

Anna的身体就是这样诞生的——它产生在母亲把大女儿的生命包裹进自己的生命的意志里,产生在医学技术给予人们脆弱的希望里。她的身体是被技术调控的身体,是为了一个特殊的目的而制造和利用的身体;她的身体也是母亲的女儿的身体,在这个意义上,她和Kate是很相似的:母亲的自我又吸纳了Anna,只是对Kate来说,这表现在母亲认为她的愿望也是继续活着、并且她必须继续活着,而对于Anna来说,这表现在母亲认为她会尽一切可能爱姐姐、帮姐姐,就像母亲自己一样(母亲确实是这么做的)。

不过,Anna不是Sara,她想要摆脱那个被医学调控的、为了医学目的的身体,她想要为自己的身体做主。Anna的身体观又是何以成为可能的呢?我们来看她在第一次见到律师Alexander时的表述,她说:“我想要控告我的父母,来获得我对我的身体的权利(sue my parents for the rights to my own body)”。很有趣的是,“身体”成为了“我”的对象,而个体要声张对它的权利,也就是说,“身体”和“我”、和能做主张的“我”、和心智意义的“我”是可以分离的。这是在西方身心二元的传统下才成为可能的,而且,“身体”就仿佛成为了一种财产,它属于那个又处置权的“我”,但身体与其他身体、其他事物的关联却变得无从讨论了。

另外,很有意思的是,Anna很清楚地知道,她只想获得对自己的身体在医学上的控制权,她愿意在其他方面继续听爸爸妈妈的话,让他们来做“监护人”。这看起来是合理的——毕竟,Anna本身反感的就是做“药罐子”啊,在其他方面,她都是爱她的家人的。可是,让我们带入情境去想想,当她不断被要求去做手术、从身体里拿走东西,她很可能还会被限制其他的活动(比如为了手术的目的调整身体、为了手术从学校里请假),而她想要做的一些事情也会因为家中对姐姐的重视而得不到关注···她的反应一定是全方位的;如果她产生了抵触或不满的情绪,这种情绪也是针对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但是,根据电影中表现的,她能够轻易地分清“医疗”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她只想要终止父母的医学监护权,而不想彻底做一个叛逆小孩。这个在剧情中“理所当然”的、甚至在观众看来也“理所当然”的设定,其实掩藏了重要的预设:身体和心灵是可以二分的,医疗的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可以区分的。

矛盾就此发生了。矛盾的一边,在母亲的眼里,这是她自我的一部分(小女儿Anna),在生物医学期许技术的辅助下,要去拯救她即将消亡的自我的另一部分(濒临死去的大女儿Kate)。矛盾的另一边,在Anna的眼里,这是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需要声张对自己的身体的权利。这个矛盾是难以化解的,因为矛盾的两边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逻辑、两种对身体的理解——而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理解都是包含了各自的预设、在对现实的思考上也有其局限的。

那么,电影要如何去化解这种矛盾呢?是指出它们各自的问题吗?显然不是,电影迎来了反转,和另一个关键角色——Kate自己。

(二)家庭,爱,与可能性

当Anna在法庭上坚定地声称“我只是想为我自己的身体做主(I just want to be in charge of my own body)”,母亲Sara却同样坚定地反驳:“我了解你,安娜·菲茨杰拉德,而事情肯定不是这样的!”Sara为什么不相信Anna想要拥有对自己身体的权利的说法?这个问题让我思考了很久,在身体的“权利说”早就成为主流的美国中产阶级社会中,否定它反而是“诡异”的。所以,我觉得更合适的办法是将它看作电影编剧的有意为之——与其讨论“权利说”背后的预设和局限,电影直接将它否定为一个不令人信服的“借口”,目的是引出故事的“真相”:其实,Anna从来不是为了自己,她是为了帮助姐姐Kate;而姐姐Kate是在背后默默关心全家的那个人,她不怕自己的死亡,但她害怕家庭的撕裂。

于是,原先的矛盾便不再存在了。Anna其实并没有那么在意自己的“权利”,她和母亲一样,都一心一意地爱着姐姐、愿意献出自己来守护姐姐。姐姐也是一样,她不愿意拿走妈妈的事业、妹妹的身体、还有弟弟的关注来治疗自己很可能无法治得好的病。妈妈的主张也不得不自行消解,因为那个已经被包裹进自我的Kate又被“拽”了出来,妈妈意识到,现实中的Kate并不是自己的一部分的Kate了。她有自己的想法,她愿意接受死亡。此时,Sara的内心是受伤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最后一次探访结束后,她并不想和Kate好好道别。当Kate问她“你是不是生我的气了”的时候,她回答说:“我并不是生你的气了,我只是···生气了。”她确实生的不是Kate的气,她感到的是自我的一部分被撕裂的疼痛,以及面对一个“新”的女儿的陌生感。

不过,这种陌生感很快就得到了化解。化解的方式也很简单,只需要女儿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证明:我还是妈妈的女儿,我无比感激也热爱我的家人们。Kate的剪贴簿在这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具,Kate对她的家人(尤其是母亲)的爱就是这样被表达、和接受的。我在不少文化作品中都看到过小女孩和她们的剪贴簿的故事。在Margaret Atwood的小说《猫眼》里,童年时的女主角经常和女伴们把杂志上的图片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她的女伴们沉迷于剪贴的游戏,因为“她们可以不断地往剪贴簿里添新的内容,在每一页上挤进什么餐厅家具啦,床啦,一摞摞的毛巾啦,而丝毫不用去考虑别的”,但她却觉得,要是真的拥有图片上的这一切东西,“积聚起来这么重,却都得要人来照看,打包,往汽车里塞,最后再拆包”,是一件极其麻烦、并不愉快的事情。“剪贴”不仅是一个个实际发生的动作,也是一种“隐喻”。剪贴簿上的内容之所以能那么容易地打动人,因为它永远是从情境中被抽离出来的,接着,它可以被投入到一个新的情境——一个不需要承载现实重量的平面,再进行重新的拼贴组合。所以,母亲那份被撕裂的自我很快地重新填补起来,母女俩达成了和解。那么,这时,如何处理身体呢?会让Anna继续捐献身体组织吗?还是把Kate接回家,陪伴她走完最后的生命路程?电影没有告诉我们这些,因为电影其实并不关心“身体”,它的终极主题还是“家庭”、是“爱”。所以,当家庭中的爱的主题表达完毕,当家人之间达成了和解,矛盾的始点——Kate患有重疾的身体,就可以圆满地消失了。正是在这个晚上,编剧选择让Kate自己离开了这个世界。

所以,在我看来,“家庭”和“爱”不仅是影片的终极主题,还是它的前提预设。它预设无论经历了什么,家人之间都是彼此相爱的;矛盾永远是暂时的,是可以达成终极和解的。这大概就是《姐姐的守护者》作为一部电影作品的局限所在——最终,它要去维护社会中主流的意识形态,而不是对文化的预设进行批判和质问。这也体现在了对人物其他方面的描画上。比如,在Kate为自己找不到合适的礼裙参加舞会而崩溃时,让她和她的家人眼前一亮的不是心仪的裙子,而是一顶美丽的金色假发。她对自己感到满意的方式不仅是变成一个漂亮的女孩(beautiful girl),更重要的是能变成一个“正常的女孩”(normal girl);是使她自己去靠近那个既定的“正常”标准,而不是认可每一种形态都可以是美丽的(虽然,这么说可能对一个十五岁的女孩有点太苛刻了)。

然而,现实并不是剪贴簿,身体与身体之间的联系与冲突,也更有可能长时间地纠缠下去。在电影中,Kate的存在与死亡是对这些问题的一个极简单的“解决方案”(solution);但是在现实里,我们需要更复杂的思考。

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如何处理自己的身体、和他人的身体之间的关系?电影中提供了几种模式,但是如第一部分中分析的,它们各有其预设与局限。爱一个人就必然会将ta纳入自我吗?如何既保持通过身体去联结的可能(就像影片中的母亲通过同样剃光自己的头发,来表示对女儿感同身受的爱与支持),又不会将自己的价值和期待完全依赖在某个人、或某几个人身上?我们当然需要呼吁一种身体的自主性,但是如何突破身心二元对立的模式来思考身体的经验?它是否必须要以一种“财产权”的形式来表达?而在一个医疗化越来越侵入我们的生活的时代,想要拒绝技术、逆转医疗的发展早已是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如何认识和使用技术?如何理解和照护人?···这些问题,大概就难以在这篇影评覆盖了,但是,我相信这些新的可能的存在,也期待在未来做出进一步的探索。

 4 ) 生命是礼物 我们都收到了

我总是不明就里的开始看一部电影,有时候根本不去了解是什么剧情。我迷恋未知,未知会带来震撼。是的,就像《姐姐的守护者》。
主题是什么?在我看来,是“守护”吧。是安娜挣扎着的生命中,“守护”着她的形形色色的人吧。妈妈,怀揣着强大也强行的母爱,把“让女儿多活一天”变成了生活的全部;妹妹安娜,是为了救姐姐的命而被制造出来的,捐血,移植骨髓,只要姐姐需要;弟弟和爸爸,也已然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但他们都发自内心并认为生活就是该这样。
出乎我意料的是,那段爱情。安娜治疗时认识的泰勒,他们本该是躲避父母想方设法约会,偷尝禁果无比甜蜜的恋爱,但是因为癌症,因为化疗因为呕吐因为虚弱,一切都让人揪心。安娜第一次化疗呕吐,泰勒安然的拍打她,给她口香糖,丝毫不介意女友已经大把掉落的头发;他们参加为病人举办的舞会——当泰勒甚至还带着难为情的说起“就像是学校里的舞会一样”时,真的很难忍住眼泪——泰勒穿着西装等待,紧张不安的像是新郎,因为化疗掉光了头发的安娜,戴着假发,华丽的礼服,缓缓从楼梯上走下来;他们手拉手奔跑,在病房里做爱——没有哪个情节不让人泪流满面。我只是想到,这本是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的一次爱恋,在他们身上,却有着死亡的味道,即便是这样,却被泰勒说成“如果不是生病,我就不会遇到你。”
姐姐最后还是离开了。妹妹安娜问了一句话:我至今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凯蒂死了,但我们却还活着。
其实,一个侧面,他们甚至是更好的活着。但是,并不冷酷,不是吗?反而,很有力量。
想起一句话,生命是礼物,我们都收到了。



巧合的是,看的另外一部片子《在世界转角遇到爱》,也是插叙的手法。不是日本的那部《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哦,当然,两部都很好看。温暖又缓慢,但是很带劲,并且积极。推荐。

我们的人生,是不是因为电影而变得更加精彩一些了呢?
 

 5 ) 这样的妈妈,不要也罢!

凯特甚至连选择死的权利也没有,理由却是因为她的妈妈太爱她了。但是令我迷惑的是这位妈妈对凯特的爱是否是真正的爱?或许到了后来,这位妈妈仅仅只是因为曾经牺牲、付出了太多,而不愿放手,放手意味着所有曾经的付出都付之一炬。这位妈妈没有爱,如果有爱,他为何会对安娜如此的残忍,甚至都没有考虑安娜的感受,这一切都错在了“开始”。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生出安娜里拯救凯特的念头,那么后来的一切都不会这样,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淌,对凯特痛苦的回忆渐渐的淡忘,然后可能会在后来又生出了安娜,然后一家人幸福的过日子,而如果做出这样的选择,对于凯特来说,是否也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在懵懂时期便离开人世,对于这个世界,没有任何负面的回忆和印象,也没有经历太长的痛苦便离开人世,如果给凯特独自做一次选择,她会选择什么呢?

凯特的生,使她的家庭支离破碎,一直笼罩在随时炸弹随时会爆炸的恐慌里,凯特的生需要以安娜的健康作为代价,你说,凯特愿意吗?她不会,因为她爱着安娜,爱着这个家庭。

凯特的母亲是不可理喻的,真正的关心应该从对方的内心出发!而不是自己的一厢所愿。如果凯特自己都活得不快乐,那么活着不就是失去了意义了吗?她甚至阻止凯特想去的海边,她是失去理智的。活着并不是最重要,快乐、幸福才是重要的,才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

安娜对凯特的爱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她愿意为了凯特付出自己的一切,她自己甘愿是为了凯特而生,而且她是有理智的,她听见凯特内心的声音,她默默的为她付出。姐妹间的情谊令人惊异!

凯特的父亲是个好父亲,他为了维护着这个家庭,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一个男人能够做到如此,已是相当了不起的了,为了家庭默默的付出。

凯特的哥哥也是,他理解凯特,也理解父母,他不会吃醋,他不会过多的去奢求、去抗争属于自己的那份爱。他是个好哥哥。他最后也因为再也忍受不了妹妹被质问、忍受不了疯狂的妈妈,说出了真相,他一直是个好哥哥。

对于凯特来说,死并不可怕,那只是去了另外一个地方,死也是一种解脱。她的死,可以给家人带了释放,她可以去拆除那颗安在家庭里的炸弹。她渴望一死。

影片以顺序进行,又在顺序中穿插着回忆,回忆与现在一并进行着,使情节丝毫不觉得拖沓。背景音乐在不经意间冒出,歌词与剧情相搭,弥散着淡淡的忧伤。

 6 ) 每个人都会面临生离死别

真的是很感人的一部电影。

看着凯特和安娜相处,看着那对父母的争吵,我不经意地想起了我的堂弟。

他是先天的心脏病患者。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父亲还离异。我和他相差整整六岁。他小学一年级,我初一。那时候,他被判给了父亲,他父亲又有了自己的生活,将他寄养在姑妈家中。他的父母总是争吵,因为治疗需要一大笔钱,而且此病不宜久拖,他总是静静地看着大人们的争吵,变得沉默寡言。

那年夏天,我去姑妈家玩,我和他两个人,一人一头,横着躺在表姐的那张床上,那个午后,他问我,姐,你打算什么时候结婚。我说,大概三十岁吧。然后,我听到他的声音从另一头传来,他说,我好像活不到那个时候了。我忽然什么都说不出来。

那个时候,我们都不知道,那其实并不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可是,被大人们的争吵吓得,好像死亡真的离我们那么近。我堂弟现在当然很健康地活着,上海的医院治好了他,可是,那一幕我永远都忘不了。

生命中总有生离死别,每个人都无所谓好坏,在生死诀别之前,只剩下爱。对于凯特,想要活着,又不愿意给家人带来负担;对于那对父母,大女儿是女儿,小女儿也是女儿;对于杰西,姐姐是姐姐,妹妹是妹妹,两边同样重要;对于安娜,她就是为了姐姐而出生的,她为了姐姐,心甘情愿。

在影片的结尾,安娜说,重要的是,她是我的姐姐。我们总会相逢。

 短评

沉重的话题,引发思考的电影!出生不能选择,但怎样过自己的生活,即便是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往,值得被尊重!父母是赋予了生命,但我觉得同时也应该赋予爱,这样才完整!

8分钟前
  • 蓝色啄木鸟
  • 推荐

飙泪大作。

11分钟前
  • 严杰夫
  • 推荐

你化疗掉光了头发,她剃光自己的满头长发,陪你;你与他在黑暗温存,像两条卑微的鱼,苦中作乐,相互取暖;你在所有的爱中告别,你多么幸福。

16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期待高了些,没有预想的好看。结局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怎奈小说版更是惊人……阳光小美女演的太成熟了点……但是还是多感人的故事

18分钟前
  • 星尘战场
  • 推荐

毫不做作的超感动温馨!

22分钟前
  • Stanley
  • 力荐

开头和结尾的旁白,淡淡的,似乎在诉说着人生的种种。看了不下6,7遍吧。

24分钟前
  • 心亘
  • 力荐

音乐加分

25分钟前
  • 人淡如菊。无奈
  • 推荐

满满的都是爱

29分钟前
  • llxx8023
  • 力荐

老美实在很擅长拍这种煽情又不狗血的温情片,看得人飙泪得一塌糊涂。

32分钟前
  • 🌊🌈♐
  • 力荐

大半夜的看的我哭的稀里哗啦的,在姐姐抱着两个弟妹,一直安慰着他们,亲吻着他们的时候,我被感动的一塌糊涂。妹妹是阳光小美女扮演的,姐姐看着眼熟。跟几个孩子比,卡梅隆倒是像是个花瓶了

34分钟前
  • 小4
  • 力荐

對我來說,電影與小說是個選擇題的呈現,電影想留給觀眾的希望,我恐怕是得委婉的拒絕了。

38分钟前
  • 奇蒙子
  • 推荐

几个小孩都演得不错!挺感人的~~~

41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力荐

感动

45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重要是的我曾经有一个姐姐

48分钟前
  • SUN
  • 力荐

我好狗血。两个生病的孩子ml之后躺在一起,我居然想起来西游记里面国王和王后一觉醒来头发被剃光了的场景,我刚哭完就笑场了。真无聊。。。

51分钟前
  • 第十个缪斯
  • 推荐

感人;家庭;伦理 ;小说改编 。

54分钟前
  • Vini_Kazma
  • 力荐

飙泪指数直逼《我是山姆》。“走出Kate去世的阴影后,我们可以继续向前生活,乃至她的生命有某种特殊的意义。比如用她的名字命名一个公园或者一条街道,或是最高法院因为她而修改一条法律…但这些都没有发生,她就这样走了,一小片蓝天就这么不见了。我们都得继续生活,我们之间无形的纽带永不断”

5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2遍..

59分钟前
  • 小塚ai艾
  • 力荐

异想天开。但是不能否认真实情感很动人

1小时前
  • whyzhenzhen
  • 力荐

看了一半。。时间顺序晃得我好乱。。

1小时前
  • 郭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