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前端PS:对电影所描述的本段历史有兴趣的观众,可以跳过本人的评论部分,直接下拉到黑字加粗部分,那是从历史角度对本电影的讲解~
刚看了半个小时,差点看不下去,并不是看不懂,而是对这段时间的历史太过了解了。司马辽太郎的这部小说我也看完过,剧情很紧凑,但也不是这2个多小时能够讲清楚的,毕竟这是历史题材的作品,很多时间节点、事件原委都是需要表现出来的,这样观众才能看的明白。
这部电影的开始,导演是用简单倒叙的手法,用关原之战前石田三成的回忆,讲述了石田三成成为丰臣秀吉秘书的经历。顺带回忆了这部分时间的战国历史,尤其是丰臣秀吉外甥丰臣秀次的谋反。但看着有种节奏过快的感觉,各位演员们仿佛在着急忙慌的去演完交工一样,节奏、剧情、剪辑,都是跳跃式的推进。尤其在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的矛盾上,压根没有真正的激化出来。
作为历史题材的电影,应当在几个关键节点上做一些文章,比如德川家康如何在丰臣秀吉面前故作忠诚,比如本多正信如何与德川家康密谋天下,比如德川家康如何利用和激化丰臣家文官和武将的矛盾,而在这部电影,似乎就像看大事年表一样,一二三四的就这样念出来的一样,仓促,也缺少核心点。
不由得想起老早的一部《关之原》连续剧,那些大和剧老戏骨们,真的把德川家康的大奸似忠,和石田三成对丰臣秀吉知遇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或许是有导演的个人思想在里面,这部电影在对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描述的比较多,比如岛左近、大谷吉继,而东军方面也就是德川家康戏份多一些。而这样的结果那就是角色失衡,观众也就只对除了剧情以外的内容感兴趣。
其实,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平定战国乱世,织田信长靠狠,丰臣秀吉靠仁,德川家康靠忍,然而,如果说玩政治,德川家康当之无愧是时之豪杰。如何低三下四,如何暗渡陈仓,如何挑拨离间,如何摆弄人心,石田三成都不是他的对手,因此,在剧情上,更多的应该描述德川家康的手段,和石田三成的反制手段较量(虽然玩不过人家,但是三成的手段设计性是很理想的)。而这部电影,显然让这俩对手有点无缘无故又有点牵强附会的杠在一起。
当然,这部电影叫《关原之战》,在战争上也应该多加泼墨,从战争前西军各自为战、貌合神离,石田三成的威望问题,东军丰臣系武将齐心协力表现自己。到战争时的拉锯战,再到小早川秀秋的背叛,以及毛利秀元的作壁上观,包括老古董岛津义弘的死要面子按兵不动。最终西军战败,各将领的结局。对于战场上将领百态的刻画,是一部历史战争片应当有的,而这位导演显然火候还是欠缺了许多。
还有的是关于初芽和石田三成的暧昧感觉,其实也是来的稀里糊涂,为什么一个刺客忍者不杀三成,反而因为一句话而被收买,为什么前面让称自己为狗,后面却奢求起了关心,为什么只是收取一些情报,就让两个人就产生了情愫?当然,或许有更多的篇幅,才能把那种感觉表达清楚,但是如今这么简短的时间,显然无法服众。
而在对历史节点的挖掘上,导演也无法将前因后果讲的清楚,这也因此有了标题那句话,只有了解过这段历史的人,才能看的明白的电影。(只在日本和台湾上映了,唉~为啥有台湾呢)。这里,也给各位想要看这段历史的朋友,推荐区胜写的《话说日本战国》,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成长的更多。
或许有人说,这只是一部电影,一部演义,半真半假看的开心就行了,而在本人感觉上,历史题材的电影,要么是符合历史,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都能看懂。要么是让人浅显易懂,即便没看过历史,但也能很短时间内明白节点和内容。显然,这部电影,选择了第三者,和历史有出乎,也没讲清楚为啥会这样。所以,给这部电影,只打了推荐,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日本电影的置景和配乐,还是一级棒的。
附:以下给大家从历史的角度简单讲解下这段历史(有部分剧透)
早年,石田三成和大谷吉继(就那个脸上有病的)被丰臣秀吉发现其才华,收为贴身秘书。丰臣秀吉统一天下后,由于自己无子,便收了外甥丰臣秀次为养子准备继承家业,然而小妾淀姬突然给他生了个孩子是为丰臣秀赖。由于有了亲儿子,丰臣秀吉想让丰臣秀次挪窝,而不识相的秀次不但不挪窝,还口出狂言说以后给秀赖点地方过日子就行了。
于是丰臣秀吉起了杀心,在秀次一次作死事件上大做文章(秀次向天皇进贡,被污蔑有谋反的意思),逼死了秀次,然后杀了外甥秀次全家,包括刚远道而来,一脸懵逼啥都不知道,只是按照早些年的约定,要和秀次成亲的最上义光女儿驹姬(就是电影里石田三成惋惜的那个)。
秀次被杀后,丰臣家的血脉只剩下丰臣秀赖这一根,十分薄弱,丰臣秀吉还不停的让各个大名们写忠于他和秀赖的保证书,扬言要带到棺材里去,这让位高权重的二把手德川家康暗暗的乐的肚子疼,战国乱世,人质都能杀,保证书顶个屁用。
不久后,丰臣秀吉去世,以石田三成为首的文官接管了一切事务,他们为了不影响当时参加文禄之役(即明朝明神宗万历年间三大战役之一的“抗倭援朝战争”)诸将的士气,以及日本国内其他人(你懂得)节外生枝,就秘不发丧。直到外征人员全部撤回后,才正式公布死讯,丰臣秀吉原配宁宁出家,淀姬和秀赖去大阪,前田利家是孩子监护人,德川家康继续在伏见主政。
由于丰臣秀吉在世时重文轻武,这使得在文禄之役时,文官和武官势同水火,加上一部分武官是和丰臣秀吉一起从尾张开始打天下的,而文官却是秀吉在近江事业有成时招募的,所以,丰臣秀吉一死,压制不住的矛盾就爆发了。而德川家康也正是看重了这点,他首先讨好出家的丰臣秀吉原配宁宁,通过宁宁是原配的身份并且出身也是尾张的特点,拉近了和丰臣武将的距离,然后违反丰臣秀吉不准拉帮结派的规定,私下将德川家臣的儿女和丰臣武将结婚。
纸包不住火,文官看到德川家康的拉拢阴谋后,也很清楚二把手想篡位的心思,就向同样资格老的前田利家告状,想让前田利家来压制德川家康和武将派,结果还真压制住了,德川家康不得不回去闭门思过,结果才回去,前田利家病死了~
听说利家挂了,而且石田三成还告了黑状,于是武将派以加藤清正、黑田长政、福岛正则(就电影里那个二愣子似的家伙)、浅野幸长为首,提着刀跑去找三成算账,也就有了电影里石田三成跑路,跑到德川家康那里的一出。(提醒,电影里是前田利家压制了武将派的暴动,而历史上,这时候的利家已经死了)。
家康这时肯定不会杀三成,因为这水还不够浑,他拉了偏架,让三成自证清白没有告黑状,代价是辞职回家,而此时的三成无兵无外援,于是就回到了老家佐和山城蛰伏。到这里,电影有一段没讲到,家康用一个莫须有的暗杀计划,使得前田利家之子前田利长吃了哑巴亏,从而在关原之战中没有露脸。而电影里讲到的是三成与上杉家臣直江兼续的密谋,其实是在处理丰臣秀吉后事时,比电影里的节点要早。
三成与直江兼续的密谋就是三成在西,上杉在东,共同起兵夹击德川,而密谋后回到老窝的直江兼续正式开始起兵计划,还用直江状激怒了德川家康,愤怒的家康带着丰臣系武将,以讨伐谋反的名义,离开伏见来打上杉。此刻,伏见和大阪兵力空虚,后方的三成便联络一些被德川欺压过的大名,以为丰臣家讨逆的名义,起兵夹击德川。
这里插一句,岛左近是最早跟着筒井家的,因为老大不行,就成了浪人,三成得知他的名气后,用自己的一半薪水来聘请到的他。
三成起兵第一站就是攻占大阪城,目的是抓住跟着家康一起去讨伐上杉的大名的家眷当人质,结果做事不密,家眷们跑的跑,死的死,让跟着家康一起的武将们对他恨上加恨。之后就是攻打伏见城,镇守的德川家元老鸟居元忠战死,拿到伏见城后,就坐等德川家康回师了。(其实伏见城之战这段能拍到电影里就很好了,会很壮烈)
这里再插一次,三成号召讨逆时,岛津义弘也来了,但是三成看他带的人少,特瞧不起他,这是他俩的第一个梁子。(估计三成不知道当时的萨摩岛津兵团的无敌实力)
三成停下时,布了个局,政治上,让毛利家家主毛利辉元当盟主,目的明确,除了毛利家本身声望有号召力外,事后有功的话是他三成的主意,有祸的话反正他三成不是盟主,麻烦也找不到他身上。军事上,用大垣城和岐阜城作为桥头堡阻击德川回师。织田信长亲孙子织田信秀就是负责岐阜城防御的。自此,东军和西军的界限就画出来了,三成方来自京都以西的大名居多,而德川方是京都以东的大名居多。
东军得知夹击消息后,在小山(地名)开了战略会,其实就是明确本次战争的意义,与会者公然提出丰臣家的秀赖公子就是被这些文官给忽悠到了,我们要以二把手德川家康为中心,把这些忽悠人的家伙干死。战略会后,丰臣系武将负责先行回师,德川系负责回到大本营江户招募战斗人员,留德川家二公子结成秀康与上杉家对阵,只守不攻。
丰臣系武将很快杀到了西军的桥头堡,便停止进攻等着德川系人马过来,可德川家康磨叽着就是不动,直到德川系武将本多忠胜来当监军,丰臣系武将才明白,这是要投名状来了,如果真的效忠家康,就先杀几个丰臣系同僚看看,表表忠心,于是一通组合拳,加上织田信秀是个草包,岐阜城沦陷,大垣城也近在咫尺。
由于岐阜城沦陷,西军不得不调整军事,将兵力集中在大垣城,然而调整却没跟岛津义弘打招呼,结果差点让他陷入东军的包围圈,这是他和三成的第二个梁子。
家康在江户也没闲着,首先写信给上杉四周的几个盟友,让他们一起攻打上杉,这就绊住了上杉进攻的步伐。其次,毛利辉元的堂兄吉川广家向德川家康去信,表达了毛利家打算中立的意思,毛利辉元政治觉悟就是没他堂兄高,明显是三成给毛利家挖的坑他愣是没看出来,这也是毛利家富二代娇生惯养的结果,以前有问题还能有小早川隆景和吉川元春两个叔父给出主意,现在先辈们都去世了,这个富二代就成了没主意的人,还好堂兄广家看到了危险,于是软磨硬泡、陈清利害后,毛利辉元便派吉川广家代替毛利家与德川家康商议保持中立,不会出战,这是西军中最强大的一股力量被策反了。
最后,受领地转移事件和宁宁影响(电影里有讲述),小早川秀秋也去信表示要做内应。安排好了这些后,德川军兵分两路,一路德川家康带队走南路,一路德川秀忠(家康三子,德川家接班人)走北路。结果是德川秀忠点背,因为被上田城的真田幸村绊住,关原之战结束了,他还没走到关原,这是题外话不表。反正结果就是东军兵力就这样有落差了。
石田三成在大垣城看到东军象征主帅的标志后,明白该来的德川家康还是来了,岛左近不把东军放在眼里,在杭濑川设伏诱敌,给西军来了个开门红(这就是电影里那一段家康吃着饭团先说好后骂娘的那段)。晚上西军军事会议,鉴于白天打了胜仗士气旺,岛津义弘提议夜袭最好,其他几个人也符合同意,然而石田三成却当着那么多人面,驳回了岛津义弘的提议,这是第三个梁子。
作为文禄之役能征善战,连朝鲜和明朝都头疼的战国名将岛津义弘,带着一帮当时日本最凶悍的萨摩兵,连续三次被一个小辈文官驳面子,难怪关原之战时他说出那番话了。
身在大垣城,敌人在城外,西军军事会议开的莫衷一是,探马和忍者告知情报,东军打算绕过大垣城,直接攻打石田三成的佐和山城。西军兵力占优,而且又能及时抢占有利地形,虽说德川家康擅长打野战,但石田三成还是打算利用这两大优势截击东军,且全部包围吃掉。(下为关原之战布局图)
看了这图,恐怕稍微懂点军事常识的都能看的出来,东军基本就是进入了包围圈,必死无疑,西军军事会议结束后,各个将领立刻按照部署,进行各就各位,而察觉到西军动向的东军,也立刻行动追赶,就这样,不占兵力优势的东军进入了包围圈。
之后的事情就和电影里差别不大,井伊直政和松平忠吉撩骚的打开了关原之战的序幕,对阵双方你来我往,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西军由于后续兵力不足,始终无法在击退东军部队后追击,只能是撤回防线,而东军却能够利用后退进行反杀。开战不久后西军岛左近不幸饮弹,历史上是下落不明,使得石田三成无法应对对阵的东军黑田长政攻势,于是石田三成亲自去岛津义弘处,让其攻击黑田长政侧翼,结果岛津义弘扔下了一句:此战我们是各自为战。之后就继续不听石田三成的号令了。
此刻,即便岛津不参战,如果毛利秀元和小早川秀秋部进攻,一样可以包围全灭东军(看上面的布局图就清楚了),石田三成放出进攻信号,可得到的却是两路人马不听号令、无动于衷的结果。当然,德川家康也看到了石田三成的信号,两路人马的表现顿时让他明白了与毛利、小早川约好的潜规则生效了,于是将本阵继续向前推进,给东军前线更多的支援,也给西军更大的军事压力,东军也彻底进入了包围圈中。
此时,石田三成还在不停的放信号让两个未投入战斗的部队开打,可这两边,一个毛利秀元说饿了开始吃便当,都开始打仗了,哪有做饭的道理,饭盒都是空的(日本课本里的“宰相的空便当”就是由此而来,比喻言不由衷的人),一个小早川秀秋纠结的犯了选择综合症,直到德川家康也忍不住喊他下山开打,让本多忠胜在山下用枪声警告他,他才下定决心:全军下山,进攻大谷刑部(大谷吉继)营地。(也有传说,小早川也是被逼上梁山的,身边早埋伏好了德川的杀手,如果不叛变,就要被杀掉,由亲德川的家臣接管军队。)
关原之战这一刻,胜负已分~小早川叛变首当其冲是大谷吉继军的压力,祸不单行,大谷吉继前军四个小诸侯见风使舵也叛变了,于是大谷军被叛军包了饺子,大谷吉继自杀,尸首下落不明。然后再往前就是宇喜多军侧翼被斩断,宇喜多秀家被家臣明石全登拉走,最后就是小西行长和石田三成军,叛军和东军联合反包围,将西军合围全部歼灭,石田三成等主将在合围之前已经逃走。
直到最后,岛津军才回过神,也不愧是战国最凶猛的一只军队,用声东击西加埋伏的方式,冲破了东军的合围,扬长而去,虽然岛津义弘侄子岛津丰久战死,但东军也没讨到便宜,德川四天王的井伊直政受伤,不久后伤发身亡。德川家康最喜欢的小儿子松平忠吉也受了伤,还好没有井伊直政严重。而毛利秀元则下山直接回到了大阪城,没有参与到任何战斗中。
石田三成还没回到老窝佐和山城,老窝就已经被端了,而他在村子里也被投靠了德川的旧友田中吉政找到,之后与小西行长、安国寺惠琼和尚,一同被斩于京都六条河原,关原之战正式结束。
关原之战的其他额外战役还有长谷堂合战(最上军、上杉军、伊达军)、第二次上田城之战(德川军、真田军),有兴趣的可以去下载区胜的纪实文学《话说日本战国》来看,另外游戏《战国无双》系列,也会有对应的历史故事的。
无论片方打出多少噱头,例如服化道的精美、战争场景的宏大、对民间演义的颠覆等等,都不能掩盖一个问题——作为电影最失败的一个问题——拍得烂。
第一:石田三成的“义”
战国时代的义不是像现在所谓的情义,更不是片中渲染的“反对战争”——三成殿虽然是“战下手”,但好歹在九州岛负责过十四万侵朝日军的后勤调度,还亲临前线督军,关原合战前夕领着西军打爆了德川在近畿的所有据点——这样一个男人大谈和平,未免过于违和。(论“平成废物”对“天正男儿”的想象)
石田三成的形象塑造也有问题。冈田准一五大三粗的身材,怎么看怎么像武力值爆表的黑田官兵卫,而非被岛左近吐槽“这个男人的小东西挺别致的”的治部少辅。
实际上,战国时代的“义”,更多指的是一种“恪尽职责”。上杉谦信打甲斐,因为他要尽“关东管领”的义;织田信长火烧天台宗比睿山,凭借的是他身为净土宗信徒的义;羽柴秀吉挟三法师以令织田家臣,同样为了昭示自己的大义名分(“不是我要侵吞织田家,而是三法师钦点了我”)——由此才能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说“义在西军”——身为丰臣家老、羽柴江户大纳言的德川家康,最终把主君逼死在大坂城。所以石田三成到底“义”不“义”,还是要考虑同行衬托的。
第二,呆板的画面
我不是电影工作者,但是我见得太多了,有必要怒斥一下。我告诉你们我是身经百战了,见得多了!NHK的哪一部大河剧我没看过?拍电影的黑泽明,那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啦。啊,我跟他****!(振声)
不知从何时起,中日韩电影电视剧都流行一种不知道怎么形容的风格,大概就是低饱和度、高暗度、所有画面都呈现性冷淡风格的样子——实际上效果很不错,至少看起来也很舒服,但用在一部战国电影里,就非常违和。看看黑泽明的电影,通过阴暗的服装背景与明亮的旗指物两者的强烈对比,营造出非常热血的战国气氛。还有武田士兵在夕阳下行军的画面,真是大师手笔——你再看看整部《关原之战》,除了忠义无双撕心裂肺地喊着讨伐家康外,还有哪个画面能让人记住的吗?
第三,人物形象问题
石田三成不再赘述。松山健一那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你敢信他演的是小爱直江兼续??至于泷藤贤一……他演得很像猴子,但不像秀吉。唯二可圈可点的,只有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了。
从细节来看,编剧和导演显然都是熟读原著了的。但司马辽太郎有个毛病,他把许多彩蛋都分散在好几本书里。你看过《国盗物语•织田信长》,再去看《新史太阁记》,才能get到一些笑点;看过《新史太阁记》,再去看《丰臣家的人们》、《关原之战》、《霸王之家》,也能时常露出会心一笑。但编剧只是老老实实地照抄了《关原之战》,却没有从更高的角度把握住人物的塑造,导致要么流水账、要么没有出色的人物,而平平无奇的演员与平平无奇的演技(点名冈田准一和东出昌大,看冈田准一和役所广司出现在同一个画面时,你甚至仍然感觉不到他们在演同一部电影),又完全毁了本就不甚出色的剧本。
就这个角度而言,这部《关原之战》给我的感觉甚至没有三谷幸喜的喜剧《清须会议》来得好。三谷幸喜对“历史感”与人物性格的把握惊人的好,而这部电影却把战国诸英雄的落幕拍成了高中生群殴。
石田三成在江戶時代一直是大奸臣的代表,一直到明治時代才開始逐漸獲得正面的評價。 從史料上來看,三成無疑的是個能吏,也是豐臣家的忠臣。 從秀吉當上織田家的軍團長,在中國地方和毛利對戰的時候,三成就是秀吉的後勤幕僚,而且做得有聲有色(包圍三木城、鳥取城,水淹松山城,都是大工程啊)。秀吉是通曉經濟重要性的人,在他得到天下之後,立刻便重用擁有高度事務處理能力的三成負責各項內政工作,出兵朝鮮的時候也是三成負責後勤補給。三成身為秀吉身邊的秘書官,一時權勢傾天,各大名都得退讓三分,甚至紛紛巴結。但並沒有任何關於三成收賄的跡象,就算後來德川幕府對三成極盡抹黑,也沒能說他手腳不干淨。三成是能吏,而且是清廉的能吏。 三成的缺點,在於他不會做人,或者說,在權謀運用上少了一份人情味。他過於追求忠實而有效率的執行命令,而得罪了太多人(家康則完全不同,在關原之戰之前,幾乎是極盡能力籠絡人心)。當然,由於他正直的性格也有一票兄弟和他情投意合、全力相頂(直江兼續、大谷吉繼等)。他的家臣對他也十分敬重,在關原之戰中,雖然人數不多,但西軍中的三成軍是最有戰鬥力,而且支持到最後才崩潰的。但可能是因為少年得志,能力過人,三成處世上的確有太過自信自傲,沒替別人著想之處。 打個比方,在小學班級裡可能都有這樣的同學存在:功課名列前茅,做什麼事都符合學校規定,總是被老師稱讚。其他人頑皮搗蛋總是他第一個向老師打小報告,和他吵架會被他說的啞口無言,想欺負他他就會叫老師把你叫到辦公室罰站。三成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但人總有畢業的時候,秀吉也有死去的那一天。 秀吉死去屍骨未寒的時候,德川家康就開始了他奪取天下的計劃,一口氣安排了好幾個和其他大名家的聯姻。大名之間禁止擅自聯姻是秀吉的遺言之一,身為五大老之首的家康在病床上的秀吉面前簽了好幾次血判(用自己的血簽名畫押)表示要遵守遺言,卻在秀吉死後立刻翻臉。好學生的三成當然看不順眼,但秀吉老師已經不在不能打小報告了,怎麼辦呢?只能把唯一在資歷、年齡、領地大小上勉強能和家康相比的前田利家抬出來。在利家的周旋下家康勉強認錯,擺平了一場風波,但利家在9個月後也隨著秀吉的腳步去世。 利家去世的當天,之前一直被利家壓著的加藤清正、福島正則、黑田長政、細川忠興等7名年輕大名(除了黑田和細川之外,其他5名都是和三成一樣,從小在秀吉身邊長大的武將)立刻爆發,決定要殺掉三成。這7個人都是在朝鮮最前線奮戰的武將,本來前線的武將和後勤文官不和就是常事,但三成聯合小西行長想在暗地裡結束戰爭議和,而沒有公平的向秀吉報告前線武將的功績也是有的。在前線最忠實的執行秀吉命令,孤軍殺進朝鮮內地捕獲朝鮮王子的加藤清正,甚至還因為骨子裡調雞蛋的理由被三成告了一狀,遭秀吉處罰。由於這些恩怨,豐臣家內部分裂成已加藤、福島為首的武鬥派和以三成為首的文官派,雙方勢同水火,只是三成待在秀吉身邊而武鬥派一直只能敢怒不敢言(行動)。秀吉和利家死後,武鬥派在家康的默認(甚至暗中支持)下終於爆發。 知道有生命危險的三成,做出的決定是跑到幕後黑手的德川家屋子裡去請求家康庇護。這個舉動看似出人意外,但可以看出三成是個聰明人,而且有著正確的謀略眼光。家康的目的在於奪取天下,奪取天下當然不是殺了三成就結束,家康需要製造混亂,製造戰爭,他才有機會可以重新做權力的洗牌。 之後的事情和題目無關,就不細說了……。在關原之戰前夕,家康的表現完全稱得上日本史上最大的陰謀家,用盡各種權謀分化、挑撥、壓榨。最後拉著一批秀吉從小帶大的武將們在關原將三成擊敗,奪取了豐臣家手中的政權。關原之戰拼的其實是開戰之前的外交戰和心理戰,勝負早在開戰之前就已經決定了。三成除了資歷、軍事經驗不足不能服眾之外,最大的敗因在於他高估了其他大名對於豐臣家的忠誠心……不是每個人都像他一樣把秀吉過去的恩澤放在現實利益之上的
这部日本电影是占用客厅大电视和家人一起看的,因为家人对日本历史一窍不通,看得糊里糊涂,所以,我充当了啰嗦的旁白边看边作口头注解,顺带而记。 “关原之战”是日本战国史上具规模的著名战役,也被誉为丰臣政权与德川家康之间“决定天下的战争”。《关原之战》电影剧本是根据司马辽太郎同名小说改编,与史实年份有差异,又因小说篇幅太长,我放弃了阅读,故此猜测女主角初芽(有村架纯)等戏份是情节渲染所虚构。有关确切史料可自行百度,本文初衷仅按影片列举相关资料,不延伸探究。 影片以“缅怀”方式切入,简述石田三成(冈田准一)的一生,美浓国关原战场是其陨落之地。石田三成官位丰臣“五奉行”的首席元老,相当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级别官位,历史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共识是内政治理才能卓越,绝非庸才之辈。 开篇(1572年)“三献茶”事件,当时年仅15岁的石田佐吉(幼名)为某寺院的童子在寺中学习。一天丰臣秀吉(泷藤贤一)外出打猎,口渴到访该寺讨一碗茶喝,于是佐吉端上一大碗凉茶,秀吉一饮而尽;后又捧半碗微热的茶,感觉已适应,最后献上一碗刚刚沏好的热茶。其心思细腻聪敏过人让秀吉大为赏识,这是石田鱼跃龙门的开端。 16年后(1588年),石田肩负在地势险要的本愿寺城基础上修筑大阪城的重任,历时三年后完工,成为丰臣秀吉统治天下的根据地。其后是伏见城(京都地区)的修建,丰臣秀吉晚年的居城,也一度成为军政中心,出兵朝鲜的大本营,当时绝大多数大名都在伏见城建有朝拜时居住的官邸,包括德川家康(役所广司)。 7年后(1595年),丰臣秀次被流放至高野山后自尽,在伏见城议事对其遗孀处决问题。“关白”丰臣秀次是“太阁”(关白隐退后的称谓)丰臣秀吉的养子,原本秀次将继承丰臣政权,不料秀吉的第三子丰臣秀赖诞生,于是矛盾暴显。 关于秀次造反有两种说法:其一,秀次因夺权确实造反了;其二,是被诬蔑为让秀赖顺理登座。影片从石田口中解释按后者:“据在下所知,秀次大人并没有谋反之心”。但不论哪种情况,石田三成都充当了诛杀秀次的刽子手坏人形象,即使影片反复强调三成的仁心。 关于石田三成自称秀赖是自己的亲儿子,作为忠实拥立秀赖的理据无懈可击,但我是懵逼了,也只能:呵呵。 竹林招募岛左近(平岳大),是为重现一段逾越君臣之情佳话的一幕。岛左近半生操劳也没找到真正胸怀忠义的主公,虽然很多大名都发出邀请,但被岛左近一一拒绝,只得在近江落魄度日。然而,石田三成愿意用自己俸禄(知行)的二分之一两万石为代价,君臣同俸禄,连丰臣秀吉都为之惊讶。岛左近终于为之感动,答应成为石田家的家老。 关于“大一大万大吉”口号,贯彻了石田三成正义的治国理念,并在合战时不使用家纹改用“大一大万大吉”当旗印,仿佛超脱世俗的思维境界。 1598年伏见城,左近与三成对话聊起“竹杖事件”:三成在方广寺实地勘察时,用于现场指挥的竹杖无意间掉地上了;当时德川家康偶然路过,便拾起竹杖并递给了三成,而三成没有行礼也没有表示感谢,只是接过竹杖,掉头就往别的地方走了,被世人视为傲慢之举。左近告诫三成的人际处世不被讨喜,事实也如此,三成的盟友不多,说白即人缘差。 反观场景转至德川府上,德川家康与曾经背叛过他的本多正信(久保酎吉)促膝长谈亦臣亦友;本多正信被后世评为“德川的智慧袋”,包括关原之战前夕(1599年)揭破了前田利长暗杀德川家康的阴谋。 关于对朝战争(庆长之役)的会议。石田三成与加藤清正(松角洋平)、小早川秀秋(东出昌大)的矛盾就在此战中激化的。石田与小西行长为“文治派”,加藤清正、小早川秀秋属于“武断派”,之间摩擦频繁。 负责统计战功的是石田三成,他把小西行长的军功据实以报,却减低加藤清正等人的战功。因为三成认为加藤清正等人在朝鲜战场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残暴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朝鲜军民更强烈的反抗;至于小早川秀秋,身为总大将却披甲上阵追杀已经溃逃的士兵,行为不当也被三成参了一本,被丰臣秀吉严厉训斥,并没收秀秋的领地作为惩罚。三成与“武断派”的矛盾不断恶化。 伏见城前田利家府上乱糟糟的一幕,是交代石田三成替丰臣秀吉迫使五大老签定誓约书立誓效忠丰臣秀赖的主意,当时秀吉希望自己过世之后,由五大老来辅佐秀赖。然而,德川不但回避了这个问题,关原之战前夕,由于二号人物前田利家(西冈德马)的突然离世,导致家康更肆无忌惮;战后,五大老制度事实上废止。 以初芽为首的伊贺忍者,虽然表现力仍被夸大,但较隔壁《忍之国》的过分,此处尚算适度,情节上凸显石田三成收集情报的能力;还有备战军粮同理侧面反映三成后勤才能。 年末(1588年),遵照丰臣秀吉的遗嘱,加藤清正从朝鲜撤军归国,疲惫不堪的加藤清正拜访了代理秀赖执政的德川家康,控诉石田三成一党(文治派)欺骗太阁、陷害忠良的种种恶行,德川见势欢喜,甚至推波助澜。 战前一年(1599年),加藤清正与福岛正则(音尾琢真)以及五奉行之一的浅野幸长形成“反三成”联盟;然而,前田利家在世时,他们无法公开行动。就在前田利家离世当晚,加藤清正等就开始诛杀石田三成行动。所以,石田三成出人意料进入了德川家康官邸寻求庇护,气得德川咬牙切齿。 直江兼续(松山健一),上杉氏家老,与石田三成是好朋友关系。关原之战前夕两人有会见场景:石田承诺在战争胜利后,会丰厚回报上杉家。由于两人深厚友情,加上对德川家康的不满,兼续答应(上杉氏)加入西军。后面“赤耳”效忠等情节,估计是野史或者原创情节了。 本片最大争议角色:小早川秀秋莫名的立场飘忽,会让观众感到迷惘。先说秀秋身世,其实他是丰臣秀吉的养子,丰臣家对他有感恩,按立场来说不应倒戈背叛。起因源于对朝战争中,秀秋对石田三成的弹劾行径生恨,其次,德川借缝拉近与之关系,甚至为秀秋求情使他免受领地削减之惩。故此,秀秋早已埋下动摇根源。 所谓“西军”与“东军”的称谓是后人为了便于区分而追加的。以石田三成为主体的联合军称为西军;以德川家康为总大将的联合军称为东军。西军名义上的总大将是被拥立的毛利辉元(地位显赫),但是实质上统揽全局的总大将应是作为灵魂人物的石田。 毛利集团的联合军(包括毛利辉元及其养子毛利秀元、吉川广家等)是西军中最为庞大的势力。但是在实际的战斗中,毛利辉元却几乎是寸步难行。其余盟军如岛津义弘等各怀心思,按兵不动;故此,西军实际参战兵力悬殊各人心中早已有数。 关原之战里,西军还有两人可以简单介绍:大谷刑部(大场泰正),也就是大谷吉继,丰臣秀吉手下的名军师。大谷患有麻风病,很多人都不敢亲近他,只有石田敢和他交往。宇喜多秀家,也是丰臣秀吉的养子之一,对丰臣家忠心耿耿,同时是西军副统帅,关原之战里表现勇猛,可惜寡不敌众。 文戏部分解说自此,战事和评价,相信观众心中自有念头。而我个人会给出满意的评价,主要是制作态度诚意踏实,除了还原战事前后歌颂故事人物,也表达了“仁义正道不敌老奸巨猾,理想主义不适合战国乱世”的现实。当然,也要吐槽几点:石田三成光芒太耀眼(美化),初芽的戏份过多了(感情线来说,还是不错滴),小早川秀秋塑造得太怂,只有德川家康的狼心入木三分。PS:还在考虑要不要看原著小说呢。
前面铺垫的太长了差点把我看睡着了……最后关原合战又草草结束,节奏把握严重失控……也就音乐美术还不错
一场双方赌上命运排除干扰不得不打的、结局已经注定的历史之战。通过德川与石田之间的差异以及明争暗斗来表现、铺陈对峙的态势以及最后的结局。虽然人物难免脸谱化,但原田真人还是比一般的商业片导演强多了。役所广司很精彩。
看到初芽最后喊:大一大万大吉,有泪目。东出昌大也太美了吧,喜欢的不得了~萌版小早川~
拍成了“丰臣家的好书记”——石田三成烈士的光辉一生。#结果乱七八糟这种事,我还会在乎吗?#
三成還是稚嫩了啊
三碗茶入秀吉眼,仁义书记石田桑,一往无前岛左近,西军战神小早川,六条河原望村花,翻云覆雨看家康。正义在西军,哈利路亚。。。
这版三成的形象很讨喜,耿介而不死板,大公大忠中也常念私情。关原一战败因有三:硬扛猴家烂摊子、油滑不过老狸子、西军全特么掉链子。
很少看到这类片子,场面演绎似乎看不出效果,演员表演还不错,特别是这几位女演员的出色表演,让人过目不忘。总觉得德川家康就是日本人性格的缩影吧!
乱糟糟。最帅的左近,最怂的小早川,戏份最少的大谷。
古云:「侠士勿轻结,美人勿轻盟,恐其轻为我死也。」侠士者,岛左近也;美人者,初芽也;但世事多是庸众的胜利,历史也常为胜利者书写,三成这个人,天真,固执,故能一以贯之,未免让人又爱又恨。此剧选角甚好,三成真帅,老狸甚狡,岛左近大叔更豪,末有村妹妹一句「大一大万大吉」,直接粉碎了我。
以单一人物为切入点的悲剧英雄挽歌没能让本片宏大规模和精良制作发挥出应有气魄,演员表现不错,但不能从根本上丰富单线条的人物塑造,摄影剪辑配乐很有穿透力,却不能拯救草草收场的剧作母本,相比而言,前半段的文戏铺垫虽然对非历史爱好者不够友好,却更具戏剧张力。
虽然是人生败犬,但是一直很喜欢石田。可能自身和石田三成很像的原因吧,都是即使被现实世界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愿放弃浪漫理想主义的那种人。
根據司馬遼太郎作品改編,風格較為嚴肅。想起《亂》。前半段鋪墊極有必要,政治謀術見招拆招。戰爭戲則差強人意。虛構的感情戲沒有喧賓奪主,而是豐富了人物形象。演員都很不錯,岡田準一的演技已能和老戲骨役所廣司同台飚戲,實在厲害!有村架純也不錯。配樂雄渾空靈但頻繁使用削弱了力度。三星半
冈田挺好,场景美工配乐还不错。剧情就是完全三成中心的流水账,大谷是走过场的,西军重要人物直江宇喜多丰臣家众人哗啦哗啦地闪过去了。支线人物真田家鸟居元忠等等直接被忽略。另外这样无视关原三神的神威真的好吗。再另外井伊直政一个著名帅哥为什么从来没见过长正常点的演员来演…
作为战国题材影片,最精彩的部分依然是文戏。末尾的大战乱糟糟,明明是万人合战,依然拍成了村长械斗,战场的一片血红倒是很写实,悲凉的配乐也很有代入感。
以西军核心石田三成视点,从三献茶到战败寿终的历程,仁义正道不敌老奸巨猾,理想主义不适合战国乱世,对于石田“正气凛然”形象或许过度,但德川家康的狡诈塑造完全贴近我所认知。影片制作态度诚意踏实,除了控场稍乱之外,符合得体。PS:片长2.5小时,村花一人独领0.5配额......
非常出色的历史大戏,严肃、严谨、节奏完美,前半部分的铺垫绝赞,役所广司的表演真是惊艳全场。
旧版的三成太丑了,这一版又帅过头…跟旧版相比强化了忍者线,对秀秋的改编也算人性化,战场地势比较还原。画面很美,看到秀吉召见五大老五奉行和一干大名的场面实在有点过瘾… 20160910想看
不解在,是什么让石原三成认为可凭自己那套人生哲学去安天下?如果他是秀吉之子,年幼继位不谙世事,自没话说情有可原。可石原只是草根,因少年献茶被秀吉赏识,直至丰臣第一重臣之高位,期间经历了十六年尔虞我诈残酷磨练,性格特质竟然终成:天真固执仁义浪漫?!
九成没听懂,村花的角色删了比较好。最后还是哭了。正!义!在!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