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1956

HD

主演:奥黛丽·赫本,亨利·方达,梅尔·费勒,维托里奥·加斯曼,赫伯特·罗姆,奥斯卡·霍莫尔卡,安妮塔·艾克伯格,赫尔穆特·丹丁,托里奥·卡米纳提,巴里·琼斯,麦莉·韦特尔,杰瑞米·布雷特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195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战争与和平1956 剧照 NO.1战争与和平1956 剧照 NO.2战争与和平1956 剧照 NO.3战争与和平1956 剧照 NO.4战争与和平1956 剧照 NO.5战争与和平1956 剧照 NO.6战争与和平1956 剧照 NO.13战争与和平1956 剧照 NO.14战争与和平1956 剧照 NO.15战争与和平1956 剧照 NO.16战争与和平1956 剧照 NO.17战争与和平1956 剧照 NO.18战争与和平1956 剧照 NO.19战争与和平195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战争与和平195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812年,拿破仑的军队控制大部分的欧洲国家。在为数不多未被征服的国家中,俄国打算联合奥地利一起进行殊死抵抗。贵族安德烈公爵(梅尔·弗尔 Mel Ferrer 饰)就是这样怀揣一腔抱负的俄国军官。然而安德烈的挚友皮埃尔公爵(亨利·方达 Henry Fonda 饰)却毫不关心战事。他在父亲临终前成为遗产继承人,与贵族之女海伦(安妮塔·艾克伯格 Anita Ekberg 饰)结婚,却在婚后不久发现性格不合而分居。安德烈战役失败被释放归家看望难产而死的妻子。几个月后,彼埃尔与罗斯托夫伯爵一家在去打猎,叫上了安德烈。安德烈对伯爵的女儿娜塔莎(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饰)一见钟情。不久,娜塔莎接受了安德烈的求婚,然而安德烈很快重返军队。海伦的弟弟阿纳托里趁虚而入,骗得娜塔莎的爱,唆使娜塔莎与他私奔。俄法战争开始,娜塔莎遇到了深受重伤的安德烈...流光之城野牛领袖三人行第一季新城猎人10·豪快者真实的谎言第一季最近的远方皇家律师第二季变异危机骷髅13 九龙之首2022浙江卫视虎年新春美好夜最长的旅程2015不想长大毁灭战士:灭绝伊瓦鲁寿司女郎死神先生2诱狼不二神探回到未来国语诡眼人咬狗安史之乱猛虎兵王妖宴圣天门口Les Bonnes intentions疯狂拍档:自然界最神奇的友谊阿修罗传奇青橙芒果咖啡流浪猫鲍勃(原声版)深海迷情侏儒与财神家有喜旺第二季同流合乌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山河月明贴身情人升舱巧遇凝香劫公民黑帮古宅老友记第二季观音山

 长篇影评

 1 ) 战争···痛苦··


当然是伤感沉痛的···印象至深的几幕:

场景一
安德烈重伤,简陋的休息棚里他痛苦而急促地辗转中眼里突然出现披着毛毯的人影像,旋即,娜塔莎清灵的脸出现在床边“i love you ”可以不计过去的那些痛苦、还正伤痛中就这样脱口而出,不知该怎样形容带来的震撼,尽释前嫌好像一朵被西伯利亚冷风冻住的花苞突然绽放··一片美好
场景二
绵长的队伍行进在白雪皑皑的俄罗斯,不断有人因无法抵御寒冷而倒下,军队指挥官令人扼腕的接着向这些可怜的人举起了枪…每声跌倒声后连着一声枪。又一个年长的倒下了,忠实的狗在身边呜咽,持枪军官走到他面前勒令其继续行进未果后慢慢抬起手臂,地上的人没有言语静静地右手划十微笑迎接着即将到来的一刻,突然举枪的手顿了脸上人性化的有僵硬的神色,“are you afraid ,friend ?”他含笑问着,然而一切还是照旧发生了…枪响声狗狗长咽

悲悯情怀久久难以散去




 2 ) 抉择

因为有俄版的珠玉在前,美国的这个版本可谓寒碜得不堪一看。两者的差别,看过的人自知。如同一个简单的道理,你是愿意吃四川人做的鱼香肉丝还是美国人做的?美国人素来喜欢挑战经典大手笔,但是原汁原味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模仿滴!!

幸好有奥黛丽赫本,她的美丽本身就令人不忍苛责。虽然她也是欧洲血统,但跟传统的俄罗斯姑娘的长相仍然相差了许多。好在她天生的童真气质塑造一个活泼、可爱、善良的女孩娜塔莎还是很贴切的。

就说一个,唯一一个令我感动的场景。话说我看这个处处点到为止、爱情几乎占据所有篇幅的美版时,总是提不起劲,心平如镜,一点涟漪都没有——直到这个场景出现,这也恰好是俄版省略的——

莫斯科被军队主帅放弃。满城居民大逃亡。娜塔莎看见路边三位伤员只能留下,没法一起走。她立即动了恻隐之心,说服爸爸放弃几个无光紧要的椅子,在拖车上腾出位置。当她兴高采烈地扶持三位伤员上车以后,甫一转身,愣住了。

大门口挤满了伤员,他们推推搡搡,还有很多人从远处往里集结。有的缠着绷带,有的瘸着伤腿,一张张疲惫不堪的灰头土脸上,一双期望甚至绝望的眼睛可怜巴巴地望着娜塔莎。显然,他们都看见了刚才娜塔莎好心救助同伴的一幕。他们仿佛看到了女神,都期望她带领自己逃离危机四伏的地狱。

娜塔莎怎么办呢,她回望着刚刚上车的三位伤员,再转回头看看更多的伤员,她挤出了一个勉强的微笑。战争的残酷在一瞬间充盈了她的心灵,逼迫她成长。她需要做一个抉择。

很快,她说服了爸爸;又以同是士兵的哥哥以及非常想做士兵的弟弟为例,劝说母亲放弃了所有家具,为伤员腾出了逃生的诺亚方舟。

我的感动还没转化成泪水呢,父亲一句狡黠的“小鸡教母鸡”(意为娜塔莎说服了母亲)让我扑哧笑出声来。

哎,让我说什么好呢,好莱坞真是的!

 3 ) 战争中的和平

这部电影我们是在课堂上看的,写影评的时候还没来得及看完,但也足以带来内心的波涛汹涌。<图片2> 我们正看到拿破仑带领他的军队撤回法国,他的士兵原来是那么的充满斗志,攻占下莫斯科,但由于没有人前来投降,食物得不到供应,不得已而选择撤退,在撤退的路上,天气寒冷,人们却大都不是死于寒冷,而是由于体力不支,被拽到一边枪毙了,生命的脆弱就是这样,不是在千军万马压向地方壮烈的牺牲,是在战争中已经丧失了对生命的渴求,通过死亡来得以和平。
        电影里面安德烈王子的死给人很深的印象,安德烈王子说:“我看到一扇门,是的,这就是死。我死了——我醒了。是的,死——便是觉醒。”他通过死亡去得以和平。正如周国平先生在《人与永恒》中所说的一样,安德烈王子是个悲观主义者,对他来说,失去妻子是巨大的不幸,他打算隐居起来,直至他遇见了娜塔莎,他说,她会是这个家族里面唯一会思考的人。那时他渐渐开始走出悲伤。他在阳台上意外的听见了娜塔莎对他的倾慕,他微笑,笑得很开心,他开始相信和平的存在。他邀请娜塔莎在舞会上跳舞,他说——如果她下一次转身 ,朝我微笑, 她将是我的妻子。这句话牵动着每颗少女心,娜塔莎又是那么热情活泼,又对于爱情十分憧憬,使她快速坠入恋情,但同样又是那份迷人的天真,使她受骗,她失去了安德烈王子,她也失去了她那份天真,取而代之的她的那份成熟,“请你转告安德烈王子,我替他父亲祷告过的。”<图片3> 她没有了一切。而实际上,在电影的开头,娜塔莎最初喜欢的是皮埃尔,而皮埃尔选择了与海伦结婚,海伦那样的女人,观众一看到就知道这个故事,是个不幸。电影里面大部分桥段还是以描写生活为主,而不是停留太多时间在战争的惨烈上,但对他们生活的变化,也处处体现了战争的可怕,通过侧面,向我们烘托战争的气氛。
         这部电影终究是爱情的故事,以真实的爱情作为母题,同时加之战争以串联,战争的环境为故事提供了背景,同时给画面描上了残酷的阴影。
        战争中每个人都在改变,少了和平时期的快乐。安德烈王子通过战争来逃避面对的痛苦,娜塔莎在战争中变得褪去了天真,皮塔虽然还小,但也急着投身于祖国,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我们这一代人好像离战争很远,似乎遥不可及,但也祈求真的不要遇上什么。
        电影虽然不是很符合我的胃口,总感觉故事性不完整,但是电影通过短暂的时间,还是把这个鸿篇巨著呈现的让人深有体会。


---------------------------------------------

<图片4> @哦可以

---------------------------------------------<图片5>

 4 ) 每个人物形象都很丰满,值得看

压倒性第一位肯定是1965-1967版(苏联版)。简直不能按一般电影标准来评价,而完全可以视为一件伟大艺术品。各方面几乎都是完美的。 要说有什么缺点,大概是主要男性角色年龄偏老了一些(皮埃尔是导演老爷亲自扮演)。但为了保证演技质量,这样的妥协可以接受了。 (很多西方人误以为苏联为这部电影做了天价投资,投入了海量人力。其实苏联版只花了900万美元,动员12000群演而已。大场面更多是靠导演的镜头调度能力给烘托出来的。鲜为人知的是,要苏军协助拍戏,是要出钱的。900万电影投资,有300万付给苏联国防部做为劳务费) 第二位,当为1956年版(美国版)。 美国版诞生在苏联版之前,票房表现一般。而在苏联版出现后,美国版更被说得一钱不值。 其实这也不太公正。 严格说,美国版《战争与和平》是全部四版里,质量仅次于苏联版的存在。 有人说美国版搞成谈情说爱故事。 事实并非如此。美国版一大优点就在于,编剧对浩繁复杂的原著,做了精心选择和裁减。最终浓缩为只有三个多小时的电影故事。 而保留下来的大部分情节,并非谈情说爱。相反,美国版剔除了大量琐碎的男女情节,而在史诗叙事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对原著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用了大篇幅来表现。 (有趣的事实是,苏联版在情节删节和选择方面,明显受到了美国版影响。被美国版抛弃的支线情节和人物,也多为苏联版放弃) 比如说拿破仑败退一段,美国版虽然艺术性逊色于苏联版,可是内容甚至比苏联更为丰富,视野更为宏伟宏观 博罗基若会战一段,苏联版用了整整一部电影的篇幅。各方面彻底压倒了美国版。但并非说美国版忽视这一段。美国版博罗基若会战的投资和场面,也仅次于苏联版。 人物塑造方面,美国版的大方向也没问题。《战争与和平》原著除了主线人物的一些贵族男女青年外,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库图佐夫(宏观大历史视角)和普拉多(底层小人物)。美版给这两个人物安排的情节和内容之丰富,也只是逊色于苏联版。说明美版编剧抓住了重点。 要说美国版最大缺点,大概是女主赫本。她在这部电影里的造型不太好看。表演也比较单薄。未能继承美国史诗电影《与风共逝》的女主成长主题(这方面反而是苏联版比较好)。 另一方面,美国版的颜值可能是最高的。 第三四位:2007年欧洲联合版和2016年英国版。 这两个版本是真的搞成了谈情说爱故事为主。完全没有史诗感。历史背景被淡化的极为稀薄松软。 论投资和制作程度,英国版略好一些。 可是英国版的主要角色全给塑造成了中二病少年。这方面还不如2007年欧洲联合版。 而且,既然要搞成谈情说爱的偶像故事,好歹男女角色的颜值要高一些吧。 可是英国版的颜值也不怎么样……

 5 ) 徜徉托翁笔锋间,品悟赫本电影《战争与和平》

又开始在雨天追忆黄金时代的电影,老电影与下雨天有一种莫名的般配,只有下雨的时候人会忘却外面的景色,更加关注自我。奥黛丽赫本纤长的睫毛宛如扑闪的蝴蝶,忽闪的大眼睛灵动与纯粹,她在《罗马假日》之后终于在《战争与和平》里又让人有着迷的感觉,里面的娜塔莎是那么有机灵劲儿,可以说是人见人爱的姑娘了。本片艺术地再现了《战争与和平》宴会、舞会与战争场面以及历史背景下每个人的心理表现。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

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安德鲁、皮尔与娜塔莎等年轻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界皆是如此。于是安德鲁第一个为了振兴家族的荣耀,在家国情怀中与父亲的宗教伦理互相重构,沉淀丧妻之痛、娜塔莎背叛的痛苦思维。他一生装着家族与国家,直到死之前才彻底醒悟自己爱着娜塔莎。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

而皮尔,这个人总让人觉得与列文是那么相似,在电影里这个人一直慢慢沉思,幸好他的思考速度赶上了战争的结束。皮尔真诚、善良、有思想,为人意志薄弱,早前也沉醉于灯红酒绿,沉醉于莫斯科的曼妙风光,他也与那些堕落的贵公子们随波逐流,娜塔莎、老公爵和安德鲁都觉得他是好人。一系列巨大的变故和时间都教会了他,他不再是孤独茫然的守望者,而是在俘虏流放中遇到一位信仰神明的难友,他找到了爱,去爱着每一个人,怜悯一个动物。思想境界的提升需要一个磨练的时机,皮尔既享受过平凡人的纵欲享乐,在战壕里也想过刺杀敌军,俘虏后难友的善良与知足打动了他的心灵,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

娜塔莎这个女子美好的品性是作者对理想型的寄托,她不是像皮尔前妻爱伦那样虚有其表,本真随性的她不过分拘泥于社交礼仪和外表,心地善良的她即使在逃亡过程中也在照顾着病人和安德鲁。奥黛丽赫本让娜塔莎充满着生命力,她摆脱了装腔作势的庸俗,排斥了人云亦云的谄媚。娜塔莎最后选择了皮尔,她曾经用美丽的眼睛观察到皮尔五彩斑斓的心灵,她也曾冲动的遵循年少心动做出不后悔的选择。其实她没有意识到从很久以前皮尔对她来说是合一的、圆满的,从一开始她就欣赏皮尔的不同之处,在电影里她喜欢上安德鲁只是怜爱他的英俊外表与孤独感,她也在见到第一眼就无法拒绝爱伦的弟弟,这些华而不实的情感最终输给了三观一致的情感。

🌸原创:小孙字典没输字

《战争与和平》,托翁又一次为我们开辟了精神寻根之路,电影也在战争场面处理十分用心,每个重要人物出场都是没有千篇一律,他们亦或是意气风发,亦或是不修边幅,亦或是步履匆忙,对于笔者而言,我们并没有观看这些异乡人的陌生生活,而是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追溯自己的独家记忆与家族记忆。

|✨散珠碎语|

“结婚,结婚,好像生命还不够复杂似的。”—安德鲁的父亲

“对于30岁的男人,生命本应该是悲伤 ,没有意义 ,没有希望的。”—安德鲁

“他父亲是第一个世界上对我说不的人,我想如果没有人对你说不的话,你是永远也不会长大的。”—娜塔莎

“他老了,他过完了永远单调的一生。”—安德鲁

“你不能恨你丝毫不了解的事物。”—皮埃尔

“别沉思了,先生,不是我们决定是否活下去的,等到了天堂上帝会给我们一些解释。”—皮尔的难友

 6 ) 爱的两种态度

         前天无意通过PPTV下载来才看的。之前在读书时只知道这是一部名著,也知道被拍成电影,却不想电影时长3个多小时,堪比《乱世佳人》。虽没有看过小说原著,不过不可否认,这部电影同样是一部史诗般巨作。
     看到赫本,是一个惊喜,娜塔沙青春少女的装扮,春青、美力,活泼富有朝气,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剧情的主旋律是围绕娜塔沙、安德鲁和皮埃尔三人发展的。抛开时代的大背景,单说说剧中人物的关系和情感。
     皮埃尔从一开始就喜欢上了娜塔沙,可是却选择了另一个女人结婚。安德鲁是在妻子死后,爱上了娜塔沙。此时的娜塔沙,基本上还是一位天真,对生活、对爱情充满憧憬的少女,不谙世事。此时的她——年轻、美丽、纯真,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很吸引人的。
     皮埃尔的妻子是一个放荡的女人,皮埃尔的从这段婚姻没有得到他期望的,也没有得到爱,得到的只有欺辱,为此和军官决斗。皮埃尔在决斗中,幸运地打伤了军官而活下来,却是身心疲惫。此时他明白,他的婚姻结束了,而后他和她的妻分居了。电影中的皮埃尔是一个正真的人,虽然他内心对娜塔沙充满了爱,却一直隐而不露。直到娜塔沙因失足无颜再去面对安德鲁,皮埃尔安慰娜塔沙时才表露心迹。这一刻,看到的是真诚的皮埃尔,他明白这时他说这话话,娜塔沙并不会接受他,也不会转而爱上他。但他说这句话,是为了鼓励娜沙,让她明白,她依然是优秀完美,依然有人爱她,真正爱她人的会原谅她一时犯的错误。
    另一位男主角安德鲁,一位贵族的军官。和皮埃尔相比,安德鲁更英俊,更迷人,也更有魅力。但做为一个贵族的军官,他有重要的责任,就是家族的荣誉。为此,他不顾怀孕的妻苦苦的哀求,毅然去上战场。负伤后的安德鲁回家,得到的结果是妻子难产而死。面对妻子临终可怜的表情,安德鲁满心自责。明白原先给妻子的爱太少了,因此变得颓废。直到他遇上娜塔沙,一眼就爱上她。而此时的安德鲁的爱,是爱娜塔沙的年轻美丽。而娜塔沙亦被安德鲁英俊的外表,不凡的谈吐所吸引。如果电影在此结尾,安德鲁和娜塔沙就此相爱,生活在一起,我们看到的爱情是如此平庸,那它就不是传大的作品(即使电影谈不伟大,但原著却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接着剧情突变,俄法开战,安德鲁重上战场。情犊初开娜塔沙在安德鲁离开后,抵档不了一个情场老手的追逐,决定私奔,幸而皮埃尔及时阻止。对于娜塔沙的一时错误,安德鲁和皮埃尔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安德鲁和娜塔沙原有婚约,对此是悲愤、憎恨和绝望,甚至有在战场上一死了之的念头。而皮埃尔是一个爱慕者的身份,心中一直爱着娜塔沙,对此是同情和爱护。两人的位置不同,表现的态度不同,但同样的,都是爱着娜塔沙。
    安德鲁临终时梦想和娜塔沙在一起,内心也一定再次悔恨,当初可以把握时,为什么不去好好爱这个他深爱的女人。爱人近在眼前,却无力再去爱。我想,也正是安德鲁对爱情的不坚定,作者才会让安德鲁在悔意中离开人世。
    皮埃尔对娜塔沙的爱是等待、隐忍的。他有妻子,背负道德,所以他不能去追求娜塔沙。最后皮埃尔从军官口中得知,妻子已死,才重新去找娜塔沙。
    娜塔沙和皮埃尔劫后重逢在战火洗礼后的家里。这时的娜塔沙已从一个少女,蜕变成一个坚定、勇敢的人。安慰家人的神情,依稀相信生活会重新变好。未了,回眸一望,皮埃尔亦回来了。不必太多言语,相吻的那一刻,是爱,也是一种珍惜。
    战争,夺去了安德鲁的生命,让皮埃尔历经沧桑、九死一生,让娜塔沙的人生顿悟。
    战争毁灭生命,摧毁生活,却让男、女主角的爱更焕发光彩。

 短评

娜塔莎,皮埃尔,安德烈.尼古拉斯,宋雅,皮塔,多勒夫,安多乐,波朱可夫,海伦,瓦利,里舍,玛丽,波肯斯基,库图扎夫,得尼卡,维斯科,普洛科夫,桂丝卡,若斯多,德尼弗,马律尔,塞芮尔,米卡,可佳.

7分钟前
  • 小哒1
  • 推荐

完美的小说,完美的电影。说人是一种力量和软弱、光明和盲目、渺小和伟大的复合体,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10分钟前
  • 我爱德芙
  • 力荐

1956版,讲了个摘其要的故事;2007版补足了很多细节,刻画更充分、更合情理,有的地方又不免啰嗦;1968版,呃,宏大记事,而忘了叙事。三部一共十五小时,看瞎..... @fribourg

11分钟前
  • 飘叶随风
  • 推荐

确实波澜壮阔,确实气势恢宏。这是我头一次接触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利用几个家族之间的故事,表现十九世纪初俄罗斯的社会风情,也表现了俄法战争这段历史,高屋建瓴,水平一流。关于娜塔莎违背婚约背叛安德烈和花花公子私奔一节,我印象最深。女人之所以很容易变得放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们太依赖感觉,依赖别人的看法,而忽视道德和理性。两句甜言蜜语就找不着北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曾说过“女人一旦拥有了美貌就丧失了美德”。所以说某些女的常常抱怨遇到了渣男,总被渣男欺骗,呵呵,真是活该呀!——所以说道德观念强的女人素质高,能克制人性中的私欲和丑恶,因而最令我钦佩。须知所有美德都是克制人性的结果。7分。

16分钟前
  • 楚先生
  • 推荐

Tolstory, King Vidor, Audrey Hepburn, Henry Fonda... We have got no reason to refuse all the great names...

17分钟前
  • Ulysseus 2.0
  • 力荐

奥黛丽赫本表演最好的一部吧。战争场面落后,表演也有时代特征,三位主演非常棒。

21分钟前
  • 山下猫
  • 推荐

俄国人的故事真心不能让美国人来拍...原著中的恢弘大气没了,完全变成爱情片,人物那叫一个平面。原著中的安德烈公爵是30出头,亨利方达拍这部戏时都50了吧,太老了...

22分钟前
  • 受惊的兔纸
  • 较差

这样的美女虽然静止就够养眼了,跳起舞来也不逊色啊。

27分钟前
  • Jane
  • 力荐

库图佐夫:“像波拿巴这种人,是不会罢手的。直到他被自己的野心击溃!”……托尔斯泰,听到他的作品用改编后的马赛曲来配乐,会不会生气?呵呵。

30分钟前
  • 力荐

不管多么厚重的文学作品,一到好莱坞手里,全都变成爱情片;战争场面儿戏,人物性格扁平,布景难看,除了赫本的美,几乎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31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真是一部隐蔽的烂片啊,都劝我不要看这个版本,我还是看了,还三个小时....我一直不懂娜塔莎为什么如此轻易就背叛了他的安德烈,这对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36分钟前
  • Irgendwann
  • 还行

为Audrey加一星。2011/8/3:读过原著之后再来重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感想是……皮埃尔怎么能这么帅啊!摔!他不应该是个胖子吗!还是个很胖的胖子啊!帅成这样娜塔莎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一开始就应该跟他在一起了好吗!= =

41分钟前
  • 尼尼微的花园
  • 推荐

不完美的电影,不完美的每个人。深情的皮埃尔喜欢娜塔莎,却娶了轻浮的海伦;小鹿般的娜塔莎和安德烈相爱,却冲动地要跟浪荡子私奔;谦谦君子的安德烈,抛下了怀孕的妻子奔赴战场,却又为了所谓荣誉断送了性命。不过,仍有许多美好的爱情片段,值得回味——谁会拒绝娶那个转身时烁烁双目的少女!

45分钟前
  • 小5|猫饼干
  • 推荐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but an essential one is to love Life,to love it even while one suffers,because Life is all,Life is God,and to love Life means to love God.-Tolstoy"WAR and PEACE"人世上最困难而又最重要的事就是热爱生命,即使在饱受生命不公的境遇下仍然爱它,因为生命是你的全部,生命是你的上帝,热爱生命就是热爱我们的主!

48分钟前
  • Amanda
  • 力荐

宏幅巨制啊。。。you suffer,and you still stand

49分钟前
  • liuyunclouder
  • 力荐

对不起,不能因为这是奥黛丽赫本电影,就昧着良心给它打高分,因为这毕竟是《战争与和平》啊

53分钟前
  • Der_Ring
  • 还行

不错的片子,赫本的名作,就是老电影节奏方面有点慢,史诗感觉稍微有点老套

54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推荐

无所谓对错,只有利益的分割、重组、再分配! 拿破仑被风雪驱赶,希特勒也一样。

59分钟前
  • 老羊
  • 推荐

7.虽说文本改编自文学,但毕竟每个电影作品也都是各自独立的存在。其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内在的特质则是更能表现那些跻身于社会和环境中的人类为了生存而斗争的巨大而生动的意向,尤其个人之外,而无法像文学那样戏剧化的表现内心冲突,影像作品自然是永远无法让读者满意的。2q

1小时前
  • 杨小槑
  • 推荐

除了是英语不是俄语之外,其他都很好,当然,我是存心找茬的...发现早期的赫本演的都是一类型的角色,聪明伶俐而漂亮,感情方面又带纯真气息,莫非这不就是本色演出?

1小时前
  • 黑泽明亮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