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阳2007

HD

主演:全度妍,宋康昊,赵勇进,金英在,张慧珍,高瑞熙,李熙俊,李星民,李胤熙,金美京,朴明申,鲜正烨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0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密阳2007 剧照 NO.1密阳2007 剧照 NO.2密阳2007 剧照 NO.3密阳2007 剧照 NO.4密阳2007 剧照 NO.5密阳2007 剧照 NO.6密阳2007 剧照 NO.13密阳2007 剧照 NO.14密阳2007 剧照 NO.15密阳2007 剧照 NO.16密阳2007 剧照 NO.17密阳2007 剧照 NO.18密阳2007 剧照 NO.19密阳200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密阳200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申爱(全度妍饰)带着儿子来到亡夫的故乡——小城密阳。她在那里开了一家钢琴学院,希望和儿子寻找一段崭新的人生,让儿子在亡夫小时候成长的地方成长,感受密阳的阳光和人情。然而车在半路抛锚,幸遇宗灿(宋康昊饰)前来相助,他是名汽车修理厂的老板,平凡的他热心地帮申爱找房子、拉拢客户,定制奖牌,然而这过分的热情让申爱感到不安,只得坦白告诉他不要打自己主意。   一天灾难不幸降临到申爱和儿子身上,她几乎丧失了继续生存的勇气,直到宗教给了她精神救助。然而,信教之后的心灵也没能平静多久。申爱很快又陷入自我矛盾的分裂中,转而不信任它并报复性地攻击。在整个过程中,只有宗灿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直到申爱重见一缕阳光。马德琳·柯林斯双城生活白马公主 第三季星月缘白金数据胜利之歌第一季黑道家族第二季火锅侠朋党别阻挡我的幸福两周年的夏日之旅奇葩四合院醒醒吧之道德骑士糟糕的夜晚不说话的爱三十极夜香草美人东方商人芭啦芭啦樱之花根特以西金门大桥2006月上海表情奇幻冒险半城明媚半城雨 第二季人约离婚后国语明月刀雪夜歼仇德里女孩第二季芝加哥故事第一季乾隆王朝巴黎圣母院1982两代炽热之夏第一季真相的负担第一季变形计横漂生活之野炊贪心鬼见鬼少妇恋情小鬼奇兵陪你一起长大之幼儿园的故事隔世缘粤语版警察Pending Train-8点23分,明天和你

 长篇影评

 1 ) 是生活原有的样子,而不是生活应有的样子

中午起来,阳光很好。
突然就想看《密阳》。
看了很长时间,中途喝了几次茶水,被打扰了又排除干扰,
又重新沉浸,折腾了好几回。
好几次痛哭失声,或者泪水快速流下。
看完了立刻打开电脑想写一点东西,但是不老歌最近问题蛮大,
几次都没有打开。
到了现在,那种冲动消磨了大半。

一直在想一句话:
电影展现的是生活原有的样子,而不是生活应有的样子。

李沧东是小说作家,他写的剧本像小说,非常好。
很多元素都用了三两次,每一次重复都在递进,叠加力量:
比如孩子躺在沙发上学死去的父亲打鼾,比如母子俩捉迷藏,
比如女人痛苦到极点弯身作呕,
比如电影里几次提到“阳光”,那就是电影的主题。

比起全度妍和宋康昊的精彩演技来,比起我深有感触的一个女人的悲恸和干枯,
比起一个人是怎么样的不合时宜,怎么面对过度的同情,
一个女人怎么一步步走向崩溃和癫狂……
其实,更有感触的,是那一个镇子上的小人物。
商店街里开服装店的大婶,对面开药店的好心过度的大婶,
修车铺里几个总是在看电视的闲人和一个穿着暴露的女孩,
教会里的种种面孔……
因为有距离,所以看起来触目惊心。
李沧东就像给韩国普通的人们造像一般,一一呈现了出来。
一看就知道他们不是职业的演员,不是训练出来的首尔的演员,
必然是土生土长的,带有当地那种气息的。
一个地方的人,必然有相同的气质,他们浑然一体。
他们才是这部电影的真正质地,他们给予了女主角那种遭遇以令人信服的力量。
他们是日常的,是生活的,是一种波澜不惊的流程,
女主角的故事不是常态,是冲突,是戏,
她的悲痛必须升腾在他们的平淡之上,才有力量。

密阳。连云港。
电影让我无比怀念,因为我想起了我的小城市。
太熟悉的感觉,一个海边的小城市。
起初看起来,人际关系简单,纯朴,人们有种没有见过世面的善良,
但慢慢的,小地方的狭隘和无聊,慢慢的透露出来,
然后,这个镇子露出它人心凶险的狰狞面貌。
但是再后来,还是有一种暖意,这些普通的未必全是优点的人,
仍旧散发出了淡淡的暖意,就像隐秘的阳光。

在上课的时候放这部电影前半,
我们的老师发出可爱的慨叹:
“咱们的电影,和现在的韩国电影一比,真是跌份儿。
找五部今年最好的电影,韩国五部,中国五部,我们一定惨败。”

是的,呈现生活原有的面貌,需要无比的勇气。
这一点上,我真的很佩服李沧东以及那些一直如此努力着的韩国同行们。

 2 ) 舒琪:《密陽》笔记

- 單以《密陽》一片的成績論,已足斷言李滄東是當代亞洲影壇最出色的導演。
 - 能夠生產一部像《密陽》這樣的電影,並且獲得國家與國民的尊重與重視,也足證韓國電影無論怎樣過熱過剩,已無愧於本土的歷史與文化。
 - 《密陽》不是一部反宗教的電影,絕對不是。它甚至從來沒有質疑過宗教(有過質疑的是片中的人物)。它探討的是信仰(faith)的問題。不獨是對神的信仰,還有是對人的信仰。
 - 探討的意思就是提問,審視每一個可能性。信仰是一種必須經過scrutiny的自主的選擇。沒有質疑的信仰只是一種盲目的迷信。它又是一種責任的承擔,而不是一種對神的依靠或仰賴。明乎此,申愛(全度妍)皈依宗教其實只是另一次的逃避(一如她來到密陽,其實是為了逃避喪夫之痛)。她周邊的那些教徒們,特別是那個藥房的老闆娘,都是盲目的迷信者(李滄東不是沒有他的幽默感的:有什麼比藥房更適合來比喻這些把宗教當作止痛藥來販賣的笨蛋?)
- 申愛問:「神在哪裡?我沒看到!」她後來摔倒在地上(李滄東就是一個這樣細致入微與不著痕跡的作者!),抬頭時看到教會的橫額,便以為「看」到了神。諷刺的自然是:救贖其實一直都在她的身旁(那個魯頓得毫不起眼的宗燦),她卻自始至終沒看到,一如最後一個鏡頭裡照在那角落裡的密陽。
 - (是以鏡子 ——「看」的象徵,由頭到尾充斥著電影的每個段落。)
 - 全度妍讚:大概再沒有第二個女演員可以有她的能力與魅力演活這個角色。她讓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申愛那份心如刀割的絞痛。
 - 報導說:她最初接到劇本時婉拒了演出,原因是害怕自己演不來。我猜她是害怕人物的那份痛楚。不是說笑:演這個角色是會死的。就以教堂裡申愛淘哭那場為例。那一聲聲內心像被撕裂成碎片似的嘶喊,你能想像會把演員折磨成什麼樣子嗎?(我想起了林權澤的傑作《天涯歌女》裡那一闕闕道盡了天地不仁的歌曲——同樣的聲嘶力竭,同樣的教人不忍。)
 - 得獎後,在不同的場合,全度妍的回答都是:「我很高興,因為我知道我進步了!」
——不僅是得體,而且是多麼humble的一個演員。
 - 跟她一樣humble的是宋康昊。換上是我們的演員,宗燦的角色恐怕會一個接一個的辭演。因為表面上看都沒有戲演。是宋的謙卑,演活了一個謙卑的小人物的偉大。
 - 可以跟這樣出色的演員合作,簡直是一種幸福,一種blessing。 - 給我?可以死而無憾了。

 3 ) 关于几处细节 对女主角死去丈夫的三点猜测

猜想一 丈夫死前应该确实是有外遇的
详见女主角跟她弟弟的第一次谈话
女主角说俊儿他爸只爱俊儿和她自己 是一种自我保护
她其实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 从编故事说自己买地炫富就可以窥见一斑
她逃避面对那些不光彩的过去 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 这一点我会在猜想三里集中提到

猜想二 女主角来到密阳真正的原因 绝对不是对丈夫无比的深爱 至少不是只出于这点
她自己曾说过,“这里没人认识她,可以重新开始”
离开首尔 也许是因为受不了丈夫死后周围人的闲言碎语
也许是因为要彻底跟自己的杯具人生道别(关于女主角的杯具人生 也请详见下文。。。)

猜想三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细节 大约在两小时处
女主角色诱牧师的那天晚上 到大叔家去献媚 然后被激动的大叔吓跑
在路上有一段独白 我想或许可以解开很多问题
“12岁的时候 那时候只要我一哭 就被关在浴室里受罚 在自己家里抽烟 用勺敲自己脑子……真是的……”
从这段可以推测出 她有一段并不愉快的童年经历
而童年的阴影也直接导致了她害怕失去 因为害怕失去所以失去以后也就更难以平复 并且造成了她性格里自我保护和自我毁灭的倾向
自我毁灭的倾向表现在小的时候是吸烟 还有”用勺敲自己脑子“ 长大了就变成更极端的做法 比如居然选择色诱牧师的方式来试着嘲讽上帝 以及末尾的割腕自杀
而自我保护的一面更是几乎随处可见 从这个女人来到密阳开始 性格就表现得克制而疏离 虽然也在做各种必要的社交 比如跟幼儿园的家长还有街坊邻里吃饭 虽然她的性格里也存在着热情天真的一面(比如好心建议服装店换装潢,比如跟儿子相处时候的活泼) 但是整体看来始终都是跟他人保持着一定距离的 特别是对深爱着她的大叔。
而以下几个情节也都是她自我防护机制的体现 包括逃离首尔 包括谎称丈夫只爱自己和孩子 包括炫富 包括加入教会以后在教友面前表现出极度的喜悦和满足 她从死亡证明处出来 偶然进到教堂的那次放声大哭 那个应该是她真实情绪的释放 可是从那以后她仿佛一夜之间就完全从悲伤中走出来 出现在教友面前永远都是满心喜悦和感激的样子 因为全度妍出色的表演 一开始我确实相信她真的被万能的主拯救了 可是看完全片 加上几篇精彩的影评之后 越发觉得并不是这么回事 这其中有她做戏的成分 她确实在为走出阴影做出努力 争取在又一个重大打击后 再一次“重新开始” 所以她尽量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大家期望她所表现的情绪 但实际上她却远远没有痊愈 这样表现 一方面是做样子给教友看 更重要的是做给自己看 给自己强烈的心理暗示 骗自己说”我没事 我信上帝 我已经好了“。有一场她面对窗子自己一个人吃饭的戏 大概在1小时20分 她吃着吃着 突然悲从中来 应该是想起自己之前喂俊儿吃饭的画面了吧 然后强忍住泪水 开始做祷告 可是 如果我没听错的话 她做的是饭前祷告 。。。饭吃到一半 因为悲伤才想起来做祷告 可见她并不是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教义中 基督教只不过是她内心苦闷的一个临时出口 就像密阳也是她逃离首尔的生活的一个出口一样
包括她对杀人犯的“原谅” 也有表演的成分 一方面是表演给教友看 展现自己层次的高尚 一方面也是表演给自己看 以洗刷自己的罪恶感 毕竟某种程度上说 是她的炫富直接导致了俊儿被绑架乃至撕票 而通过自己居高临下的“原谅” 既然层次低于自己的杀人犯都能被原谅了 那么层次远远在他之上的自己 理所应当的也会被赦免
不巧的是 罪犯也信教了。。。 而且是真的信教了。。。 把自己养得红光满面不说 还早就在精神上取得了超脱 女主角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脸色不错啊 比想象的要好” 这应该是她内心真实的表达 按照她居高临下地原谅的设想 犯人应该是过得越惨越好 这样她心里会好受一点 而这之后 她才反应过来自己应该处在的高姿态 说“不 人要健康 不管犯了多大的错上帝都会给你一个健康的身躯”

说回到女主角的那段精彩的独白 第一句反映了她不幸的童年 而造成她不幸童年的 应该是她的父母 对于她的父母影片中完全没有正面描写 只是从弟弟的口中我们得知 二老对于女儿的离家出走非常生气 还说是女儿想要跟他们”断绝家庭关系“才这样做的。
我们可以想象 如果是一个充满了温情的家庭 父母完全不应该只是责备女儿 而不去关心她 甚至是提出断绝关系这样的话。女主角的父母 要么就是家教森严 要么就是对女儿漠不关心。

而接下来的第二句也是至关重要
“还问我为什么要去音乐学院 我多么想去 是你不让我去的 你个臭小子 猪狗不如的家伙 色狼”
这也是比较费解的一句 以至于我一度怀疑是不是字幕翻译错了= =|||
重点就在她口中的这个“臭小子”说的是谁。。比较靠谱的猜测是 她的前夫 那么这就更验证了我的前两点猜想 她的婚姻生活并不是那么幸福 而她对丈夫也远远不是深爱至此 非要跑到他的家乡来生活
如果所指是她前夫的话 结合这段话 我们甚至可以做如下的假设 前夫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意外 让女主角怀上了俊儿 女主角中途辍学 跟前夫完婚 生下俊儿 同时让父母脸上蒙羞 更免不了流言蜚语(之前有提到过女主角结婚早 而且钢琴的手艺也貌似不是十分精湛 包括女主角想要逃离人多嘴杂的首尔 都可以验证这一点)


真的是耐人寻味的一片……好吧 如果真的是这样 那女主角李申爱小姐可以说是集杯具之大成。。。家庭不幸 婚姻不幸 婚后还要更不幸。。还好片子的结局是开放式的 我真的愿意相信 她与大叔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4 ) 密阳:暖意与冷冽并存



在时隔四年后的出山之作《密阳》中,李沧东用冷峻缜密的镜头语言,又一次讲述了一个关于命运悲剧的故事。影片显示出他作品中一贯的强大张力,和对叙事结构尝试创新突破的控制力。
在李沧东之前导演的影片中,叙事上的变奏一向是为影评人所津津乐道的。无论是《薄荷糖》,还是《绿洲》,一开始是传统的线性叙述,然后转为严密工整的倒叙,这让他的影片在结构上呈现出丰富饱满纵横捭阖的层次感。然而,在《密阳》中,他却放弃了这种驾轻就熟的结构语言,影片自始至终保持线性行进,没有插叙,没有闪回,没有倒叙,然而,以女人公的心理动因为推动力,却又清晰可见一个潜在的多米诺骨牌似的环状叙事结构,李沧东把他对主人公命运的审视,不动声色地掩放在了这一个层面。
表面上,这是一个因为命运的无常和意外引发的悲剧故事。33岁的申爱带着儿子来到亡夫的故乡——密阳开始新的生活,她开办了一所很小的钢琴学院,把儿子送进了幼儿园,尝试和邻居们做朋友,一切似乎都预示着良好的开端。但是,有一天,儿子俊突然被人绑架杀害,她的生活再一次坠入了深渊。在教友邻居的引导下,她信奉了上帝,获得了暂时的解脱,但是当她决定宽恕杀害儿子的凶手时,却发现凶手因为也信奉了上帝,已经得到了宽恕,她在极度的愤怒中开始了对上帝的报复。
实际上,悲剧的根源,却是女主人公不甘心命运的失败而倔强对峙的努力。日常生活的场景看似不经意,实际上却环环相扣,成为推动和引导故事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女服装店老板在理发店里的闲言碎语,好像迎头泼上的一盆冷水,让沉浸在美好憧憬的申爱打了一个寒噤,原来在别人眼里,自己不过是一个神经兮兮的问题女人。这个好不容易挣扎着逃离绝望的女人为了融入这个小城的主流,撒了一个小谎,只是一个无心之间撒的小谎,一方面立刻帮助她在这个小城获得了身份和地位的肯定——原来她是独立的、饱满的、成功的、有光彩的,这样的人谁不愿意接纳呢?另一方面,正当她以为已经为新生活扫清了障碍,和新朋友们唱着歌享受着压抑已久后恣意的释放时,谎言却带来了儿子的被绑架和死亡。
本质上,申爱不是一个强势的女人,善良,软弱,明明知道丈夫早有外遇,仍然自欺欺人维持着对丈夫的爱,为了这份爱放弃了青春,放弃了梦想,和父亲断绝了来往。当有一天丈夫撒手人寰的时候,她的命运一下子就变得非常单薄虚空了。她又是倔强顽强的,顽强地守住对丈夫和儿子的爱,并且想要依靠这份爱自食其力地活下去。只是这种期冀如同一开场就过度曝光的天空和阳光,隐伏着某种让人不安的东西——她其实一直走在绝望的边缘,只是她试图能够远离,深入温暖安宁生活的腹地。她用强大的外表遮掩起自己的弱小,最终,她无可避免地又要承受这种不幸的虚荣酿成的悲剧。儿子的死亡让申爱的救赎刹那间失去了支撑,也让她的救赎之路失去了方向,她也完全丧失了对自身的反省和观照的能力。她茫然失神,在暗影里一遍遍舔噬伤口,在绝望中自我放逐,哀声嚎叫。
在极度的痛苦中,申爱皈依了之前一直怀疑和排斥的宗教。这实质上是一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她不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进信仰的,而是扎了一个猛子,仓皇逃进上帝的殿堂以求获得内心的庇护。“像和上帝谈恋爱般的幸福”,申爱对宗教的认识本身就掩藏了巨大的危机——爱情是如此世俗、无常、危险、计较而不可靠的东西。在过于强烈的爱情里面,一切都好像闪耀着光芒般的不真实,在眩晕中带给人超现实的幸福感。她在和上帝的恋爱中获得了片刻的安定,但是信仰对她来说,好像是治标不治本的止疼药。开车途中看到仇人女儿在路旁被欺负而后漠然离开,这一次,她意识到自己灵魂的不安和痛苦,是因为还没有真正在心底宽恕杀害儿子的凶手。而最彻底的解脱办法,就是鼓起勇气当面传递出自己的宽恕。
软弱善良的性格决定了她在命运的残酷面前,一直都处于非常弱势的位置。性格的倔强坚执除了一步一步加深自己的痛苦,并没有别的助益。一个弱势的人,是需要优越感来让自己获得超越痛苦的力量的。她之前编造谎言是出于这个心理动机,这个时候,她还是需要通过亲自宽恕对方,来获得一种优越感,不管这是出于道德的优越感,还是她已经发自内心原谅了这个人的罪行,这都是她摆脱痛苦的唯一的办法。但是,上帝抢先她一步宽恕了这个人。上帝在这场戏中的角色原本应该属于她,他让一个原本应该内心充满罪责的人满面光辉,却把自己扣留在巨大的痛苦和阴霾中,那个恩宠护佑自己的上帝在这种巨大的落差间一瞬间摔得粉碎。这个时候,申爱的绝望在影片中达到高潮。
人在彻底绝望的时候,会有一种豁出去的非理性的力量,去报复、破坏或者毁灭。在这个过程中,她其实是一直处于一种紧张混乱的癫狂状态。影片的最后,在经历了报复和癫狂之后,她平静下来,走进理发店,想要梳理一下自己,却遭遇了仇人的女儿。女孩子过得并不好,辍学,进了少年教管所。申爱试图恢复平静的内心一下子又被推进了想要同情却又无法原谅的尖锐矛盾中。她落荒而逃。
内心纠结不安的申爱路过了自己曾经给予建议的服装店,女老板满脸的喜悦和感激,像装饰一新的服装店里亮堂堂的阳光一样,无遮拦地照进了申爱满心的疮痍。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回到家的申爱拿起镜子,在镜子里面照见了自己,这是影片中她第一次认真看着自己。原来,自己当初无意中传递的善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照亮了别人。
这是一个暖意与冷洌并存的结局。生命中那些温暖卑微的存在,就好象一直忠实守护着她的平凡的宗灿一样,总是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散发着微弱的光芒。但是这光芒太过微弱,无法穿透人和人之间的隔膜、偏见,就如同他从来没有能够改变她命运的轨迹,只是眼含慈悲的看着她一次一次坠入深渊,再把她一次一次打捞上岸。直到有一天,密阳的微光透进现实的角落,多米诺骨牌倒在了开始的地方。只是这时候,一切却都已经面目全非,无可挽回。(五节芒/文)

 5 ) 又见密阳

预警:见微博上有人说“女生自称‘人家’的不用干活,因男人自会替她把活干了。自称‘偶’的需干一半的活,剩下一半亦有人帮她干。自称‘我’的则事必躬亲跑不了。自称‘姐’、‘爷’的则是要连男生那份一并担了”。嗯,为了摆脱这苦逼的宿命,即日起,本博的自称一律改成“人家”。肠胃不好的同学麻烦一旁吐个先。

2007年的片子,上映的时候看过,回来想找几本李沧东的小说来翻翻。总归是没找到。反倒以此片为引子同某教徒爆了一场关于宗教的口水仗,头晕脑涨之后就忘了记一笔。欠着欠着,pps上又跳出这片名儿就是催人家还了。


戛纳的时候没见到李导,那个传说中穿整套黑西装还要系黑领带的文艺中年,很觉可惜,想来应该是枚气质阿加西吧。他40+才初执导筒,张爱玲那句“成名要趁早”倒是用不上了。
晚有晚的好处,好像每年在影展上拿到大奖的新人导演之后总有几年着了疯似的找不到北,甚至最终昙花一现的,被称为“金xx魔咒”,说穿了就是缺少生活缺少体验。少年得志,一卷进这个以编故事讨生活的圈子里,离真实又平凡的人难免越来越远。
少年是跟凤梨罐头一样有期限的,激进到老轰烈要死的总会被慢下来,戈达尔也有被终身成就奖的那一天。反倒是那些过了中年,累积了许多故事都消化到岁月里用心吸取了养分的,开始和电影光和作用之后,往往初始就沉稳坚定,静静的就像河一样,缓缓的流向海,比如侯麦。

跟李沧东比起来,年纪大过他的那些韩国导演都还在“年少”的阶段,亦真亦幻,且轻且狂。他独自将镜头对准了最真实的生活和最鲜活的人,因这些本身就是一出戏,没有黑帮没有仇杀没有帅哥美女的奇情狂爱。而一个曾当过作家的人,除了有具细的观察力之外,必须也得有好的表现力,才能靠着码字把自己养活到四十岁,反正人家是没有这样的本事。

当初《秘阳》最吸引人家的是电影对女主角李申爱的塑造。在大约45分钟——也就是这部长达140分钟的电影过去三分之一的时候,观众对申爱的过去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首尔人,主修钢琴,很年轻便结了婚弃了事业在家做全职太太。后丈夫生意失败欠了债务不说还跟别的女人出轨。在丈夫车祸丧生之后,携独子远赴丈夫的故乡小镇秘阳决定重新开始,并因此和娘家闹翻,这些都是从她与第三者的对话中拼凑出来的;同时对她的个性亦有了一个暧昧的概念——因完全没有独立生活过的经验,所以带些孩子气,且不通人情事故,但自尊心又强不肯落于人后。而这些都是从日常细节的点滴中渗透出来的。比如在带儿子赶到秘阳前还没有租定店铺及住所,在金老板店里看到房东时也不走进去打招呼,到别人的店里对初次见面的人提出装修的意见,这些都是久居深闺的模样,明明丈夫出轨了却坚称“他只爱我和俊儿”,坚称自己“很幸福”不惜谎称买地证明给旁人看,这些都是少受挫折的缘故,她与俊儿之间的互动与其说像母子倒更似两个孩子的玩耍,反对金老板挂假的得奖证书但终于也没有取下来,这种种看似闲散的一笔带过,却让后来申爱将幼子独自留在家里的大意,被歹徒威胁之后的惊惶失措应对失当,丧子之后的无所适从,都水到渠成的顺畅合理。
人家读小说也是欣赏这一种笔法,细细的,不阻断故事不妨碍节奏不由旁人下生硬的断语,只一笔一笔添来,爱这一味的自能解读出意思,不喝这杯茶的仍可专心于情节也不感到冗赘。说到作者派导演和电影的趣味性,只要有这一招在手,也就不是什么水火不容的关系。总是以逼疯观众来彰显自己“高于群众的艺术性”么人家向来是欣赏无能的。

这一年李导还没有到《诗》这样的内敛,“密阳”有个非常字面的解释——秘密的阳光。被丈夫背叛,又变成寡妇,不能够坚强面对重大变故的申爱做了另一个普通人的选择——逃避,对于她来说那个没有人知道她底细的小镇,她亡夫的故乡,就是她秘密的阳光,是她重新开始的希望。在这里没有人提醒她丈夫曾经背叛过,她可以继续对自己说“他只爱我”,没有人知道她其实早疏于琴技,她还是从首尔来的钢琴老师。
自欺,是人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如果不是俊儿的意外,申爱可以一直这样自欺下去直到被自己催眠,慢慢学习生存的技巧,最终变成和金老板一样的寻常小市民。但就在她学会应酬,和小镇上的其他女性建立起可以一起去KTV的友好关系,融入生活的时候,她的阳光消失在俊儿被绑架的那个夜晚。
如果是在人家身上发生申爱一样的事,人家是绝对不会想要“宽恕”仇人的,反而是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弄死伊(朴赞郁大叔正是因无限贴合人家的黑暗面而深受人家宠爱)。可是申爱不像人家,她不会仇恨,就像她选择自欺以逃避丈夫背叛的事实一样(要是换成人家,那男的应该早被切了),在与罪犯对面时,她下意识地躲避了。可是不能恨的话又要如何自处?怎么面对独子被害的事实?《兔子洞》的女主角想知道“为什么”,独立坚强的她从上帝那里果断找不到答案。李申爱想知道“怎么办”,远离家人缺少朋友的她从上帝那里得到了再行自欺的借口——如果不能鼓动自己去恨的话,那么可以原谅啊!只要她原谅了罪犯,这件事就结束了,她可以放心心中的块垒,就像当初逃避到密阳一样,她躲到上帝所创的光环底下期望重新开始。

可是真的只要唱唱圣歌做做祷告,自己的心就会真的宽恕吗?目睹罪犯的女儿受欺负却没有阻止的申爱觉察到自己的动摇,决心做个了结。她要得也不多,人家猜她也就是希望看到罪犯因良心谴责而形枯骨消,略满足一下潜意识里的报复快感后,再说出“我原谅你”,这时罪犯会痛哭流涕地向她忏悔向她道歉对她的宽恕表示感激,果真如此的话,人死不能复生,至少她这段时间的折磨煎熬挽回了另一个人的灵魂,也不算白费。
谁曾想到罪犯竟然和她采取了同一套逃避机制,率先原谅了自己,良心安稳得很。吃若的受伤的难过的明明是自己,失去儿子的明明是自己,上帝凭什么接受罪犯的歉意,凭什么原谅,咹?并没有真的笃定信仰,只是乞求庇护与安慰的申爱自然觉得再度遭到背叛——这次她的爱人是上帝。

这已经超出申爱精神能承受的极限,自欺的马其顿防线被攻破之后,连现以前潜隐的愤怒不甘一体爆发出来,她开始向一个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进行报复。甚至不惜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上帝,她孤零零的——所有的人都是孤零零的——在面对生活的残酷,生活在没有阳光的黑暗,不被爱护不受保护无有希望。

然而有一个人始终追随申爱的左右。她冷落他,对他生气,他总是不离不弃。金老板,诚如他所说的和申爱是“相辅相成”。申爱是表面光鲜内里却揣着一段幽怨,而他却是看来不怎么样心地里自有一层温暖。不是亡夫的小镇,也不是上帝的教诲,是这个开车带她进入密阳,总是说“密阳跟其他地方都一样”的普通中年男子,才是她秘密的阳光。
开始是由他的市侩他的八面玲珑他被申爱称为“低俗”的那些行止去为衬托申爱不谙事理的阴影。到申爱崩溃走向另一个极端之后,仍是他的体谅包容他的不离不弃为申爱留下了最后一线生机。他为申爱找到了住所,给申爱张罗生源,把申爱带入密阳的社交圈,是他把申爱接出医院,送申爱去了那一家美容院,在最后是他为申爱捧起那面镜子面对真实的她自己,真实的生活,剪断过去,真正的重新来过。
他慢慢渗透进她的生命,恐怕连李申爱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她一开始跟他还很生疏地道谢,也曾把他推下计程车,后来却由着他粘她粘去教堂,到她决定去见罪犯的时候早就习惯了他的存在——当李申爱这种对献殷勤的男人直接说“我们的事不用老板你操心”的女人会朝金老板发小脾气说“你到底送不送嘛”的时候,她注定是不会任由自己流血至死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金老板这枚放在浪漫爱情片里绝对是炮灰,放在现实生活中估计也没有人要嫁的中年槽男,恐怕是她奔出去呼救的唯一原因。到她出院的时候,那个本来一口咬定“我姐绝不会看上你这个类型”的弟弟已经完全把金老板当成姐姐的守护者了。
金老板会让我想到许三观,不是完美的,甚至说不上是美好的,但他就像平凡的日子,他身上的瑕疵在逆境中把优点衬托得更可爱,残酷的意外也会把人性和现实中美好的一面反衬得更光亮。

人家很喜欢金老板生日约申爱吃饭的那场戏。他因她爽约而生气,又不能对她发脾气,只分了三分精神在跟她说话却有七分心思放在电视播放的篮球比赛上,就是普通人的样子,放在这个节点上特别真实有爱。还有从殡仪馆出来的时候,本来是金老板蹲着,发现申爱也蹲下了之后他就站起来走到她旁边,一下子变成她头顶上的遮盖。

跟很多搞文学出身的电影人一样,李导喜欢一个首尾呼应的结构,于是有了那家“装潢阴郁”的店在最后重新整修一新的情节以说明直到这个时候申爱的内心才真正摆脱了阴霾,也喜欢用不起眼的细节而非戏剧性的桥段来承接情节,比如申爱去送赎金之后正撞上罪犯的女儿,并看到她接了一个电话,说明去取赎金的正是这个少女,串起她后面和申爱几次碰面,两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不同于很多搞文学出身的导演,李导除了非常好的审美之外,也很在意画面对故事的用处。比如申爱的弟弟第一次和金老板道别后,金老板身后就是在街头唱歌的教众,既暗示了后面的情节,在圣歌中微笑的金老板实在也很有“救主”的样子,另外片中情节大部分都发生在有明亮阳光的白天,只有两个阶段转去了阴暗的画面,一是俊儿被绑架的夜晚,另一个就是申爱从看守所出来到她入院的时间,以照应“密阳”这个主题。再加上李导过硬的美感,使这部影片有被再度玩味的乐趣。

人家曾经一直觉得李导对人性和生活太严肃到有些灰暗的程度,现在回头来看,也许是这些年也多了些经历的缘故,倒是发现李导还是很善良的,只不过有些美好的东西因为太寻常而被忽略,需要黑暗和残忍去做阴影,才会显出高光。他的镜头喜欢和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刻意回避有煽情嫌疑的情境,好让旁观者把这些阴影和高光都收在眼时,形成一个立体的印象。人家也是老了呢,开始喜欢这种路线了么。

 6 ) 王怡 每一缕阳光都有意思:电影《密阳》

王怡的这篇影评,一个基督徒写这部基督教主题的电影,看了之后觉得自己也没什么要写的了。
——————————————————————

http://www.artblog.cn/U/joshuawang/archives/2007/36389.html
今年有两件事,使韩国的基督教受到更多注目。一是阿富汗人质危机,二是在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上加冕影后的这部影片。

钢琴教师申爱有婚外情的丈夫在车祸中罹难,她不愿接受亡夫婚外情的事实,带着儿子离开汉城,来到丈夫的故乡,一个叫“密阳”的小城。在大地上的定居,似乎是对婚姻与生命意义的一种延续,或者一种捆绑?接着,儿子的老师知道她打算投资地产,绑架并杀死了这个孩子。到此,一个人对苦难及一切想象得出来的意义,已是可忍、孰不可忍。

近年来,韩国影视的基督教色彩渐渐浓厚,“罪”与“爱”成了最鲜明的两个主题。如《红字》引用夏娃的故事,描写罪中的沉沦;《大长今》中的爱与饶恕,及人生的使命感,也显然脱离儒家式的氛围,与当年的丹麦名片《芭贝特的盛宴》有一比;金基德的《撒玛利亚的少女》,则以耶稣著名的“好撒玛利亚人”的寓言,来衬托一个妓女的生命挣扎。但几乎直到李沧东这部《密阳》,韩国主流电影才开始以一种尖锐的方式与基督信仰相遇。

申爱的无望、苦毒与迷失,叫生活落入另一个孰不可忍的深渊。直到偶然走入一间教会,在信徒与赞美诗中号啕大哭。镜头一转,申爱第一次在电影中笑了,她从认为一个基督徒“你真可怜”,到欢喜地说,我现在相信“每一缕阳光中,都有主的心意在”。一天在路上看见凶手的女儿在街角被人殴打,她犹豫片刻,开车走了。当申爱回家诵背主祷文“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她感动不已,决意探访监狱,去告诉杀子仇人,上帝的爱使她原谅了他。

影片在此时陡然转捩,隔着玻璃墙,那个凶手平静地说,感谢上帝,他已赦免了我的罪,我也成了一个基督徒。申爱僵住了,一出监狱,便在阳光下昏厥。她一生的怨恨这才被更深地激发出来。她对生命的质疑,不再是“为什么我要遇上这些痛苦”,而是“我还没有原谅他,上帝凭什么原谅他”?

扮演申爱的女主角全度妍,以平安喜乐和歇斯底里的两种生命情景,为韩国电影斩获了最近20年来唯一的国际影后。申爱怨恨的对象,从苦难转向了信仰。她在教堂故意嘶叫,她用“都是假的”的流行乐替换布道大会的赞美诗,她引诱牧师,她朝着深夜聚集为她祷告的信徒家里扔石头,直到割腕自杀。这部电影在质疑韩国教会的世俗化,指控“廉价的福音”并未给许多基督徒带来真的救赎吗?最后一个镜头,申爱从精神病院回到家中,在宅院中剪头,镜头定格在她脚边一个角落,一个破烂却有阳光照着的角落。想起牧师妻子在店里向她传福音时,说每一缕阳光都有上帝的爱。申爱跑到一个光线很强的角落,转头问,那么这里有什么。

最后这个镜头,延续了这个问题,经上说,“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那么一个破烂的角落,就算被阳光照着又怎么样呢。对此时的申爱来说,就算明天太阳照常升起又怎么样呢。刚好看到杂志上有篇李沧东的访谈,题目是“我不相信幸福”。

关于饶恕,在这半个世纪韩国的宗教复兴中,有过两个类似的著名故事,构成了这部电影质疑与探讨的一个时代背景。一个例子在60年代,一个富有的韩国寡妇,独生子被杀。她经历挣扎之后,去法院要求释放凶手,并表示愿意收他做儿子。她也写信恳求总统特赦,最后凶手被特赦,一时震动韩国社会。当时美国总统约翰逊也致信这位夫人,称她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女性。另一个例子在90年代初。朝鲜女特工金贤姬,为破坏汉城奥运会,于1987年11月28日奉命炸毁大韩航空858次航班。机上115人全体罹难。金贤姬在狱中忏悔认罪,被判死刑后,狱中牧师带她信主,为她施洗。1990年4月,总统卢泰愚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特赦这位26岁的女恐怖分子。

没有这一连串的饶恕与和解,就难有今日的韩国社会。导演要质疑的,其实不是这些更新了韩国历史的真实见证;而是一个罪人的悔改,一个受害者的饶恕,真那么容易吗?常听人说,圣经教导人有信心就能得救,这太轻便了。但一个信字,谈何容易,不然你来试试。申爱的故事,显出救赎的艰难,实在难到人的任何努力都无能为力。

林语堂曾在自传中说,有三种基督徒,一种因犯罪而悔恨,渴望免于良心的责备。一种因痛苦而需要安慰和逃避。还有一种,他们了解自己所信的为何,然后真心信靠所信的那一位。林先生说,前两种都可以是信仰的开端,却都还不是真的信仰。

在这部电影中,那个面对受害者毫无悔恨的杀人犯,正是第一种。耶稣说,圣灵来了,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没有真悔改的平安,不是真平安,只是精神的按摩和灵魂的桑拿。而申爱似乎是第二种,她以饶恕作为在被饶恕者面前一个胜过苦难的高台。因此当对方说他也相信上帝时,等于破碎了她自以为义的假象,令她从饶恕的心堕入怨恨的谷。

因为同样的,没有真悔改的饶恕,也不是饶恕,而是高高在上的傲慢。耶稣说了一个比喻,一个人欠一千万两银子,主人免了他的债。他出门遇见欠他十两银子的同伴,却狠心把他下在狱中。所谓饶恕,就是承认自己欠的一千万两蒙了赦免,于是甘心情愿免去别人所欠的十两。所谓饶恕,就是看见上帝的恩典,于是主动放弃处置过错方的权利。所谓饶恕,就是靠着信心的搀扶,可以胜过处境,选择不再活在过去。于是每一天都可以是新生命的开始,每一缕阳光都可以有意思。

记得去年在一个夫妻小组中,有三个问题,第一,小时候谁教导过你最多关于饶恕的事?第二,小时候最记得一次说“我错了”的经历;第三,在现实生活中,有谁是你饶恕的榜样?可怜啊,我的回答竟都是没有。除了“忍字头上一把刀”,我从小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饶恕。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令我痛苦的从来都不是苦难,而是我是否配得上这苦难。若我遇见一个申爱,我不会说,来,跟着我做一个祷告,你就可以得救。我会说,从来赞美都发自死荫的幽谷,从来信心都降在独自一人的旷野。

Are you ready?

2007-10-24

 短评

人在绝望的时候真的需要信仰,但是信仰谁都知道它不是真的…“《密阳》之中的信仰问题,或者说是对于宗教、信仰的怀疑,似与上帝无关。那些揪心的痛楚,那些令人发指的罪恶,仍然是人间舞台的一出苍凉悲剧,在李沧东的镜头中,这样的悲剧依然未有一个了局,未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未有拯救之光的来临…”

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一直装睡,竟然会无法苏醒;假装迷藏,真的能把人弄丢。一个被抛弃的女人,击碎虚伪的空窗,呕出道德的秽物,剪短烦恼的青丝,割破无望的经脉。用肉体引诱虚伪,用灵魂唾弃道德,镜子里如遗像般心死,阳光中似鬼影般复活。密阳站像阴阳门,伴着圣歌有人以为来到天堂,却葬身地狱,可这里并没什么不同。

10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一个女人,寻找平静,失去平静,又找回平静的过程。密阳,秘密的阳光。孩子是她的密阳,宗教是无法面对后选择的逃避。最后,生命中的触底反弹,没有原谅、没有救赎,只是找回了密阳。这个女人的心理历程是一个圆,内里有了东方哲学的禅意。

15分钟前
  • 畸小山
  • 推荐

只有恨能让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更坚强的活着,信仰太美反而容易破坏

1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阳光、白云、蓝天,她选了个好日子去刺杀上帝。踢开门,她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上帝露出笑容,手上拽着用来算命占卜的塔罗牌,恭候她多时。

20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与上帝决裂,与生活和解。

23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他都说已经被原谅了,我还原谅什么?在我还没原谅他之前,上帝怎么可以就那么原谅他了呢?

2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大韩民族特色主义基督教。

29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较差

多数人仅有自救的动机,而没有自救的能力。最后还是要依靠“关系”,抓住他人他物伸出的稻草,尽管正是这根稻草曾经把人推向深渊。

33分钟前
  • 57
  • 推荐

【B+】电影的主题既非讽刺宗教,也非宽恕与原谅,它所展现的是一种错误人生,女主将自身生活的缺陷永远寄希望于他物拯救,先是男人,后是居住地,再是上帝,不断的自我欺骗和逃避终导致一次次崩盘至谷底。“密阳是个什么地方?跟其他地方没什么差别,人生活的地方哪都一样。”这句台词直指核心。

37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宗教这个东西根本就是无法自洽的,电影对于人心人性虚伪揭示很有功力。

42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有时天使是以怪大叔的样子出现的。杀戮你的和救赎你的,都是身边人。可惜人总是不喜欢平视,而总想通过仰望获得解救。

44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大赞女主角的表演

45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力荐

重看。在申爱辨认儿子尸体之前,镜头从车里望向天空,与全片的第一个镜头几乎相同,那是他们刚搬到密阳时对这个小城的畅想,之后哀伤的音乐响起,镜头远远地跟随着申爱近乎虚脱的身体,我们无须通过表情得知真相,声音预示了一切。信仰的坍塌等同于生命的重建,电影的重点不在于悲恸,而在于冒犯。李沧东的镜头拥有极为强大的自主意识:在申爱濒临绝望的时刻以微弱的速率推近试探着情绪崩溃的红线,在申爱感激于上帝对她救赎的时刻又冷漠而戏谑地拉远,它兀自闪躲或凝神注视,对观众形成如军令一般的感召,正如上帝对申爱的救赎/冒犯。而我们究竟应该接纳还是对抗这股力量?它对此不屑一顾。全度妍完成了一次凯特·温斯莱特《幻世浮生》式的表演。

49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当普通的救赎片去看的,没想到这么丰富、残酷,非常震惊。监狱一场短短几句话道明信仰从建立到突然坍塌的过程,实在久久难忘。给上帝献出自己前,应该不做任何要求吧。韩国作为资本主义已经相当发达的一个国家,基督教普及率也非常高,其实挺难判断李沧东的态度,最后有点“上帝就在身边”的意思

51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归根结底还是韩式的慢动作,只是掺杂了宗教的意味就换了一股味道。似乎有很多东西在讲,也确实讲了不少东西,但每每都点到即止,缺少深度,唯有全度妍的演技堪称精彩。★★★☆

52分钟前
  • Q。
  • 还行

李沧东能把苦情戏拍得这么深刻,简直就是当代伯格曼啊有木有!画外空间的使用太赞了,结尾甚为美好。

55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1.全度妍细腻动人的表演牢牢抓住我的眼球,戛纳影后实至名归;2.手持摄影+长镜头+极少量配乐,李沧东冷峻的诗意现实主义;3.含蓄蕴藉的细节处理,反煽情,需全身心融入的观影体验;4.有反基督教成分,但李申爱在苦难,虚荣,宽恕与仇恨中的心路历程更重要;5.结尾对角落一缕阳光的凝视,大爱。(9.0/10)

5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惨片,女主演得好。宗教神马的是浮云就对了,现场配乐版圣歌那一幕简直是集体神经病发作……这片似乎在说“男人蠢就蠢吧缺就缺吧低俗就低俗吧只要没安坏心真心对你好就可以了”大脸叔其实就是性子直一点EQ低一点啊……小镇生活太可恨了

60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长。

1小时前
  • 眠去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