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人生

HD中字

主演:沈腾,黄景瑜,尹正,尹昉,田雨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飞驰人生 剧照 NO.1飞驰人生 剧照 NO.2飞驰人生 剧照 NO.3飞驰人生 剧照 NO.4飞驰人生 剧照 NO.5飞驰人生 剧照 NO.6飞驰人生 剧照 NO.13飞驰人生 剧照 NO.14飞驰人生 剧照 NO.15飞驰人生 剧照 NO.16飞驰人生 剧照 NO.17飞驰人生 剧照 NO.18飞驰人生 剧照 NO.19飞驰人生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所谓“锐气”,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人生中第一次公开谈论韩寒,是十四岁。

那天,铁腕班主任没收了我的《像少年啦飞驰》,并且严厉警告我:“教室禁止出现任何韩寒的书。”

我当然不服气,站起来跟他辩论,结果可想而知。

如今,十多年过去,早就没人管我看什么书,当年被视为“叛逆大毒草”的韩寒,也带着他的第三部电影《飞驰人生》,重新杀回我的视野。

不会卖炒饭的奶爸不是好车手

张弛

《飞驰人生》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张弛作为曾经叱咤拉力赛场的风云车手,因为犯了事儿,被禁赛五年。这五年间,他莫名其妙有了个孩子,当起了单身奶爸,还为了养家糊口,在夜市卖炒饭赚钱。

即便生活困顿如此,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重回赛场。五年的禁赛期一过,他就迫不及待开始准备,然而现实打脸非常疼:要想赛照生效,先要考驾照,被驾校教练精神折磨,科目二还没考过。当年出名时巴结他的各色人等,早就人走茶凉,翻脸不认。尤其是在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他想要比赛,就先要有赛车。

张弛与冠军赛车

当年随他征战四野的冠军赛车,早已成为破车架,想要重新组装,他不得不到处跪求金主爸爸拉赞助,难怪张弛感叹:“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借钱开始的。”

好不容易搞定一切,当他重回海拔近四千米的巴音布鲁克赛场,想要拿回蝉联五连冠的荣誉时,还要面对一个更强大的对手林臻东,他更年轻、受过更专业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拉力赛车这种烧钱玩意儿,一寸铁皮一寸金,林臻东还钱多得花不完。

张弛

张弛能不能在极为凶险的巴音布鲁克赛场胜过林臻东,构成了电影最后半小时肾上腺素飙升的燃点,这样的极速对抗,足以赌上性命一争胜负,正如张弛所说,他并不是想赢,只是不想输。

之前看到有人吐槽说,林臻东这个角色很奇怪,根本就不够坏,不怎么对主角使绊子不说,还时不时给张弛送点装备和经验,根本没有身为反派的自我修养。

林臻东

这让我想起另一部改编自真人真事的赛车电影《极速风流》,双男主尼基·劳达和詹姆斯·亨特都是顶级的F1赛车手,他们在赛场上针锋相对、斗了大半辈子,作为宿命的对手,却从来都不是对方职业之路上的反派。甚至可以说,他们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一个优秀的对手。

这样的竞技准则,对于张弛和林臻东来说,自然也不会例外。

正如韩寒在微博上说的:

《飞驰人生》中只有对手,没有反派。如果你不想索然无味的过完这一生,那反派就是那索然无味的一生。

发福后的韩寒,还有锐气吗?

看电影之前,我先看了韩寒接受凤凰娱乐采访的视频,在毫无美颜滤镜加持的情况下,37岁的他不可避免地发福了,多年前带着几分清秀、神似谢霆锋的面部轮廓,也变得圆润起来,甚至还有几分憨厚可亲。

就在我暗暗感叹岁月不饶人的时候,韩寒正好谈起“锐气”,他说锐气并不是怼天怼地怼人类:

“我觉得锐气是一种更深的气质,是在于我想活成我自己的样子。如果这个样子恰好和大家喜欢的一样,那就和大家喜欢一样;和大家喜欢的不一样,那就和大家喜欢的不一样,我觉得这是很重要一点。可能我现在想活成的样子在大家看来比较平和,但是没有关系,我喜欢就可以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韩寒想活成的样子?

还记得多年前,别人问起过,他将来靠什么过活。韩寒回答是“稿费”,引来一片哄堂大笑。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作为作家,从1999年开始,出版了数十本书,稿费版税赚得盆满钵满。

他作为车手,从2003开始职业赛车生涯,他也曾经跟电影中的张弛一样,拉赞助拉得心力交瘁,最困难的时候,他收到的唯一赞助,是一家小卖部赠送的一箱纯净水。然而,他还是获得了六次全国顶级职业锦标赛年度总冠军,拿奖拿得手软。

他作为导演,从2014年开始,拍了三部电影,从《后会无期》到《乘风破浪》,再到这部《飞驰人生》,他用一张沈腾式幽默外壳,包裹着一颗从未变过的韩寒式内核。

沈腾与韩寒

从这三部电影中,可以明显看出作为导演的韩寒在逐渐成熟,不再大把大把地往外抛洒“韩式金句”,这样的手法虽然让他在写作中游刃有余,但放在电影中,有时就会让演员成为一个个导演的复读机。在《飞驰人生》中,这种情况少了很多,他已经渐渐懂得将自己“藏”在幕后,把舞台让给演员的表演,让给镜头语言,让给故事本身。这样的“让步”,非但不会影响他想要传达的思想内核,反而因为克制,更加意味深长。

当然也不得不承认,电影中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显得火候不够,毕竟他作为导演的经验,远远比不上他作为作家和车手的经验。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早就比那些质疑他的、攻击他的人都走得更远了。

韩寒说过,他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写作、赛车、拍电影,这些他都有了,难怪他有底气说,虽然没有人能百分之百达到,但他已经基本活成了他想要的样子。

如今,韩寒早就不再是我的偶像,我也有很多年没看过他的书,但当我听到《飞驰人生》的开场白:

“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个孩子,当拉力赛车从我身边呼啸而过,我明白这将是我一生的热爱”。

我坐在观众席,心里想的却是:

十多年前我还是个孩子,有个人以离经叛道的姿态,告诉我不要向庸碌屈服,不要放弃你的热爱。

 2 ) 少年心气最难得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看完《飞驰人生》,发现总是将镜头聚焦在小镇青年故事的韩寒,拍起了失意中年的涅槃人生

《飞驰人生》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曾经叱咤赛车界的金牌车手张弛,为了给收养的孩子落户而违规赛车,被吊销赛照五年。五年后决定重返赛场的他,却面临着没车没钱没队友的一系列难题,在老朋友们和亦敌亦友的新晋冠军林臻东的帮助下,成功完成了飞驰人生的逆袭。

这种人生失意,重返赛场的故事,前人早已讲过千万遍。《洛基》系列、《百万美元宝贝》、《摔跤手》、《勇士》、《百元之恋》、《激战》……几乎八成的运动题材电影都有着相似的笔触,但只要剧本足够用心,这样的励志故事永远是奏效的。《飞驰人生》剧情虽然较为简单,但韩寒也依靠个人风格,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不得不说,作为导演的韩寒,一直在进步。《后会无期》中技法还尚未稚嫩,剧情推进不够流畅,这一点在《乘风破浪》时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到了《飞驰人生》,或许是题材的缘故,身为赛车手的韩寒有了更大的空间展示他对专业领域的热情,不管是在叙事技巧上,以及对赛车场面的紧张感营造上,都能感受用心和努力。仍旧不完美,但看得到提升的潜力。

纵向对比韩寒的三部作品,不难发现,他将一些个人特色,越用越熟练,越用越精湛,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流行歌曲精准有效地煽动起情绪;金句不再滥用,可一旦出口,还是能令观众会心一笑;片尾飞跃悬崖而出的慢镜头致敬了一把《末路狂花》;几处借用特效的转场同样颇有意思,电影感十足;不同媒介的植入和运用也愈发纯熟。

运动+喜剧的组合也并不新鲜,往近了说就有开心麻花的《羞羞的铁拳》,同样有沈腾出演。其实《飞驰人生》在喜剧元素的处理上,与运动主线的贴合度更高些。别看剧情简单,如果只是光顾着插科打诨,很容易让观众无法对主角产生共情,逆袭故事也就显得缺少说服力。

《飞驰人生》在两种风格之间的平衡,主要得益于以下两方面:一是韩寒反复地利用“严肃-消解严肃”的方式制造笑点,不至于过火到伤及剧情的可信度,反倒将人物塑造得更为乐观和鲜活。另一方面,沈腾的表演功不可没,他让张弛这个角色“充满了信念感”,天真而执着,善良而心存希望。除了沈腾一贯擅长的喜剧部分,几处严肃的情绪点同样诠释到位,尤其是赛前赛车出状况,面临退赛的一场戏,感染力十足。

尹正的表演也值得肯定

运动题材,对于对手的塑造同样是关键。黄景瑜饰演林臻东,在张弛缺席的五年里,成为了新一代的车神,但他心中始终有股不甘,因为一直有质疑声说他的成功是因为没有张弛,他渴望与张弛有一次同台竞技的机会——这一动机,让他向张弛抛出橄榄枝和帮助修车的剧情,显得更有说服力。毕竟体育竞技中,最好的对手,是互相成就的——剧本上的这一处理,不仅丰满了林臻东这一人物,也拉高影片的深意。

尽管对韩寒的头两部作品并不甚满意,但他的作品里有一股难得的“少年心气”。明知成人世界的黑暗面,却有一种童话式的坚持,一种对努力和奋斗的信念,相信怀抱着满腔的热忱就能成功。毕竟谁都曾为了什么努力执着过,只是有的人还相信,有的人已经放弃,而关于梦想的故事,永远打动人心。

 3 ) 他花了5亿拍电影,只为纪念一个人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探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探长在大年初一去刷了《飞驰人生》。

如果评价,可以用一句话总结:

前半段不及格,后半段了不起。

沈腾: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

《飞驰人生》讲述的是一个过气车神复出的故事。

沈腾饰演一代车神张弛

因为非法飙车,他被禁赛5年,身败名裂,靠摆摊卖炒饭度日。

5年后,他恢复参赛资格,重回赛场。

但此时,他要面临一位年轻强大的对手,林臻东(黄景瑜饰)……

整部电影,可以用比赛前,和比赛后来划分。

比赛前的60分钟完全就是业余导演的水平。

影片为了搞笑而搞笑。

故事凌乱,完全就是为了凑段子而存在,剪辑更是只接起了段子,但出现了情节和情感上的断层。

张弛是个车手,但前60分钟你完全感觉不到他的车手身份。

一会裸体过安检,一会去偷车架,一会去KTV尬唱尬舞。

搞笑的段子一个接一个,但这些段子仅仅是为了刺激观众心里的胳肢窝,对于角色形象的塑造没多少帮助。

从隔壁借来的沈腾依旧长在观众笑点上

至于角色。

除了主角,都是没有灵魂的人设。

比如林榛东就是个富二代,尹正的角色纯搞笑,腾格尔就是个有钱又俗的大佬。

这些角色一个个都太脸谱化,没有任何层次感。

因为他们也全都是奔着搞笑去的。

影片的最后30分钟,比赛开始,片子才进入状态。

作为一名职业赛车手,韩寒将拉力赛的硬核操作、车手对比赛的热爱表达的非常精准。

紧贴内道弯沿的飘逸过弯,以及漂移时车手的神操作看得人惊心动魄。

这么精彩专业、难度系数高达10.0的镜头。

探长上次见,还是在14年前的《头文字D》里。

紧贴内道弯沿

漂移时要随时调整方向

比赛的镜头基本都是实拍,一些镜头甚至是韩寒亲自操作。

4000多米的海拔,环境的恶劣,每场戏都有救援直升机待命……

剧组很苦,但电影之间剧组比惨没意思。

有意思的,是最后完成的镜头既专业、又刺激、还热血。

最后的30分钟,能燃到让人泪目。

而影片的结尾,甚至还有些人没有看懂。

因为看懂的人,基本都会笑不出来。

张弛和林臻东对决的,是巴音布鲁克拉力赛。

这里都是天然赛道,赛道里不是石子就是砂石,赛道外不是悬崖就是大海(真实的巴音布鲁克有河没有海)。

而每位赛车的选手,就是要在极度危险的环境里将速度发挥到极致。

张弛对拉力赛有种单纯的热爱。

介绍赛道时主持人说这里有1462个弯道,没人能记得这些弯道,任何情况都可能随时发生。

而赛道上的张弛最后摘下和车队联系的耳机,独自驾驶。

因为这5年来,他每天都会在脑海里练习比赛,每天20遍,一共36500遍。

1462个弯道,每一个弯,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赛道109公里,张弛为了达到最快的速度,每次过弯,他都是逼近最后的刹车点。

最后他完成了比赛,但也突破了赛车的极限。

刹车失灵,他飞出赛道,而赛道下面,是悬崖下几十米的海面。

而只要超过40米,水面就会像水泥一样硬。

张弛的好友发疯似的冲向他跌落悬崖的地方,直升机也朝那边飞去……

他死了吗?

死了。

最后他带着儿子跟同学爸爸飙车的镜头,其实是浪漫主义的手法。

就算汽车能和战斗机比赛,赛车也不可能变身,一跃飞天。

这一切,可能只发生在他儿子的幻想里。

因为这是他对儿子最后的承诺。

许多人看到最后可能会燃得热血沸腾,但有些人可能已经泪流满面。

《飞驰人生》中那种纯粹的热爱让人感动,但更让人感动的,是影片的原型——徐浪。

他是韩寒赛车的启蒙,更是一代人梦想的启蒙。

一旦你了解了徐浪,《飞驰人生》中的许多桥段就突然有了意义。

中 韩寒,右 徐浪,图片来自网络

徐浪,1976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武义,他是一个传奇。

韩寒称他为”中国最好的拉力赛车手“

2006年,他参加达喀尔拉力赛获得第19名,这是中国车手最好的成绩,至今无人超越。

2008年6月17日,在参加穿越东方马拉松越野赛时,他对陷入泥泞中的赛车进行救援。

不料拖车钩脱落击中他头部,他没戴头盔,当场昏迷,抢救无效后死亡。

那一年,他32岁(男主张弛达到人生巅峰,被禁赛时也是32岁)。

徐浪是韩寒赛车的启蒙老师,从徐浪身上,韩寒学到的不止是赛车的技术。

还有真挚的情义和对梦想的追逐。

徐浪去世时,韩寒曾发文悼念他:

”我从你身上学到如何开车,我赛段里的每一个动作也许都有你的影子,你让我知道,有些东西是不会磨灭的。“

徐浪和韩寒,图片来自网络

而韩寒在自己电影中对徐浪的致敬,已经深入到骨髓里。

韩寒的第二部电影是《乘风破浪》,其中赛车手男主的名字叫做徐太浪。

他自打出生就没见过自己的母亲,这个角色也是在致敬徐浪。

《乘风破浪》,邓超饰演徐太浪

32岁的徐浪去世时,他的妻子刚身怀六甲。

他的儿子没有见过他。

《乘风破浪》片尾,阿正(彭于晏饰)问男主为什么开车开这么好,男主说”遗传啊“

只有了解了徐浪的故事,你才会知道这三个字的台词的意义和分量。

《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

徐浪从12岁就开了摩托车,后来加入拉力赛,他也总是以个人的名义参赛。

他太热爱赛车,又总拉不到大赞助,所以他总是垫钱比赛(他说这样会更纯粹更自由)

后来他组建组名车队,还给中汽联组织捐款50万。

而在《飞驰人生》中,张弛重返赛场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

《飞驰人生》

《飞驰人生》

现实中,徐浪去世后给家人留下的不是巨额的财产,而是近百万的外债。

在生前他就说,”我为自己的梦想欠下太多钱“

《飞驰人生》的内核,就是梦想,以及那一份最纯粹的热爱。

拉力赛中开放天然的比赛环境对车手来说,不仅是技术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磨炼。

为了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他们需要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将赛车的速度提到极致。

稍有不慎,一个失误,他们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是生命。

喜欢赛车的人,很少是为了名和利。

他们为的只是纯粹的喜欢和热爱,不掺杂任何杂质。

很多人都会像徐浪一样,即使垫钱,也会去参加。

韩寒在接受杨澜采访时也说过,在拉力赛中,有上百人观赛,就已经是”山呼海啸“了。

现实中的拉力赛

1999年,555拉力赛首次在中国举办,观众看到比赛时的反应和《飞驰人生》中说的一模一样:

”原来赛车还可以这么开!“

许多人因此会做梦了,中国人开始有了梦想,徐浪就是其中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2000年,他以个人名义参加了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

在福州站,第一次参加比赛的他拿下2升杯第二名,N2组第二名。

2001年,他在韶关站又获得2升杯和N2组的第一名。

2002年,他成为1.6升杯飞车王。

……

2006年,他在达喀尔开出中国车手最好成绩,成为全国著名的”飞车王“

比赛中的徐浪

徐浪成为赛车届的传奇,他的无畏和坚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钟爱赛车的林志颖跟徐浪也是好友。

在拉力赛的赛场,你总能看到一些车手衣服上印着”浪“字。

每每提到徐浪,他们都会哽咽。

因为徐浪让他们学会追逐梦想,而那个最勇敢的人却死在了追逐梦想的路上。

当年葬礼上为徐浪抬棺的有两个人,韩寒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纪念徐浪,武义县特批了一块20多平的墓地。

每年,徐浪的墓碑前都会有人献上鲜花,甚至有人献上奖杯。

韩寒在徐浪葬礼

在他葬礼上,武义县万人空巷。

200辆车把小小的县城挤得水泄不通。

前来悼念的无名车队

家庭不算富裕的徐浪当年还资助一个云南的贫困女孩,两人一直书信往来,从未蒙面。

当有人打电话告诉女孩,徐浪再也不能读她的信时,在电话那一头的女孩哭着不停地问: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徐浪去世后,每年韩寒都会去武义。

徐浪的父亲说,儿子的祭日韩寒从没有落下过。

如今,在韩寒的电影里,也总能看到徐浪的影子。

《后会无期》

而他电影中的小人物,也总在为梦想不断地奔跑。

他的电影也总是纪念一个人。

那个教会许多中国人做梦的人。

《乘风破浪》

《飞驰人生》虽然前面凌乱不堪,但最后对梦想的阐释还是让人肃然起敬。

只有真正追逐过梦想的人才会有这样的领悟。

《飞驰人生》

人都会做梦,但追梦的人屈指可数。

坚持到最后的人更寥寥无几。

《飞驰人生》

这就像人生,大部分人的生命都普通而平凡,只有少数人的一生光辉而灿烂。

因为不凡的人生,是从追逐梦想开始的。

而人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生命献给自己热爱的事情。

(院线热映中)

 4 ) 你怎么看《飞驰人生》的结局设置?

飞驰人生给了这么一个,不那么悲惨的悲剧结局,最后冲出赛道,明显张驰已死,赢了比赛,破了记录,献出了生命。

至于最后那段与飞机赛车,是浪漫主义幻想,让悲剧色彩没那么浓重,和一步之遥里车祸后,汽车飞上了天空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这个结局设定也更适合春节观影。

飞驰人生电影还是挺感动的,值得一看。

 5 ) 这次,韩寒拍了自己的一半人生。

《飞驰人生》是韩寒第三部作品,昨天提前看了,具体的感觉要“从头说起”:

韩寒导演/编剧的电影一共有三部。第一部《后会无期》“The Continent”(大陆),第二部《乘风破浪》“Duckweed”(浮萍),第三部《飞驰人生》“Pegasus”(飞马),三部作品可以串联成一个整体,更可以看成是一个成长的递进:大陆、海洋、天空,年轻的朋友从大陆出走,像浮萍一样在大海追寻自由,人生如白驹过隙瞬间即逝,但求最后能像飞马般真正飞翔一次。

三部电影的过程,从小成本到大制作,从暑期档走到春节档,韩寒也从年轻气盛变成年近四十。

年少成名的韩寒,享受过我们这个时代最多的关注及争议。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这些年他必须不断去证明自己,去突破自己。

还记得处女作《后会无期》拍出来的感觉非常稚嫩,口碑两极,喜欢的都是韩寒的书迷,因为这部电影就是韩寒小说的电影版;到了第二部《乘风破浪》已经定档春节,拍摄手法以及表达开始顾及大众,慢慢有了商业电影的模样;第三部《飞驰人生》结合前面两者,故事非常韩寒,但节奏、选角、拍摄技巧、时长等都很商业、熟练了。

从三部电影的选角也看得出变化:《后会无期》的演员表(冯绍峰、陈柏霖、钟汉良、王珞丹、袁泉、陈乔恩、贾樟柯、白客)还是很文艺调性,看得出是文艺青年韩寒的电影;第二部《乘风破浪》主演邓超、彭于晏、赵丽颖、董子健,虽然还有文艺属性、考量演技,但更多还是流量担当;第三部《飞驰人生》主演已经不是文艺圈了,而是喜剧票房担当的沈腾。

这是不是韩寒向市场妥协?我觉得不是,更多的应该是成长了,不想再躲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想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与发展空间。

韩寒从高中开始,写书大卖,写博客热度全网最高,去赛车拿冠军,拍电影票房大卖,这种步步高升的人生看似一路顺利。但“保持光环”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轻松,韩寒最近接受高晓松访问说到:投资压力很大,自我表达之余,要让观众喜欢看,还不能让信任你的人投资人失望。

这次《飞驰人生》剧组在装备上花了不少钱,主要用在赛车戏。为了让观众在大银幕上更真实地感受赛车的激烈,电影特意去到新疆最美赛道巴音布鲁克草原取景拍摄拉力赛的戏份,进行了大量的实拍和航拍:“赛车题材确实比较得心应手,但拍摄需要面对非常多的难题,之前在新疆拍了一个半月,4000多米的海拔,赛车维修和保障等都很难。

韩寒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本次的制作成本,“拿赛车来说,二十几台车一起比赛,每台改装费用两三百万,另外主角的车必须备三到四台,配角的车备三台,单单改装成本和搭景的成本就非常高。”

《飞驰人生》拍摄的难度还在于“危险”,赛车戏份需要职业车手上阵,部分戏份还是韩寒亲身演出,每场车戏还必须有救援直升机在旁边才可以拍摄。因为救援直升机到医院二十多分钟,而开车需要二十多个小时,可想而知之危险程度。

看了《飞驰人生》之后,甚至觉得这部电影是韩寒前半生的一个缩影。因为韩寒高中就成名,之后没有再升学,也没有正经工作过。所以除了校园时光,他没有太大社会经验,这导致了他创作题材有点捉襟见肘;但《飞驰人生》讲的就是他自己熟悉的领域——赛车,电影里有大量关于赛车的细节描写,写得像写得好,故事很充实。当然少不了韩寒擅长的谐音梗,以及各种表达小技巧,爽,有意思,而且将电影的节奏控制得很好,没有拖沓。

《飞驰人生》歌曲选取方面也有很有意思,电影里植入了《后会无期》主题曲《平凡之路》里的“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这句歌词也是韩寒写的,想必也是他的心里话吧,电影里还插入了韩寒自己唱的《奉献》。

而《飞驰人生》的主题曲——阿信《一半人生》也是韩寒写词,更明确表达了他年到四十的感慨:

想要唱首歌/去唱哭别人/最后却是我满脸泪痕
早告别青春/活成了别人

很有意思的一个“彩蛋”是饰演过气车神的沈腾和他的好帮手尹正,都是来自于《夏洛特烦恼》;而另外一个车队的黄景瑜和尹昉则是来自于去年春节档的《红海行动》,很有CP感。不过不得不提,尹正在沈腾旁边完全没有被比下去,演技在线,而且喜剧幽默感很强,让人眼前一亮;而黄景瑜尹昉在《红海行动》后的确成长不少,青涩感已经被自信取代,感受到有着气场,看好这两位年轻演员的发展。

最后,想用《飞驰人生》里的一段台词概括这部电影的感情:

你呢,是这辈子没故事,想拥有一段故事;
我呢,是故事太多,想给故事一个结局。

 6 ) 对韩寒的电影,我恐怕不再抱更高期望了

在花钱买票进电影院之前,我对韩寒的期望真的不止于爆米花而已。然而事实给了我无情的一记痛击。

只能说这部电影再一次毫不留情地展现了韩寒作为导演有限的格局和平庸的能力。苍白无力的故事情节,单薄平面的人物,沈腾单纯的搞笑和喜剧元素与导演结尾试图升华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情感根本是两张皮,不论是故事情节,逻辑结构,还是人物情感都支撑不起来,导致电影最终不伦不类,笑点有余,情感张力不足,观众根本没有共情点和代入感。

导演所能表现的也仅仅是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作为一个赛车手对赛车运动的热爱和对胜利的追求,仅此而已,更深层的,更有高度的精神内涵是完全没有的,或者说,是试图触碰但根本无力达到的。

其实,仅仅停留在对赛车运动的痴狂和对竞技体育的精神的歌颂当然是没问题的,超越自我,追求极致,向着更快更高更强不懈努力,挑战人类智慧和体能的极限,这样的立意不但不冷门,反而应该是很容易引发观众共鸣的,它并不要求我们都从事过竞技体育或者热爱竞技运动。

但是,很明显,《飞驰》在这一点上也并没有做得很好。真正好的体现运动精神电影应该让观众哪怕对这项运动本身无感或一无所知,也能感同身受,被主人公的拼搏精神和炙热的情感所打动,又或是影片中通过竞技体育附带体现出的平凡朴素的爱情、血浓于水的亲情、对国家和民族的爱所震撼。

摔跤、公路自行车、拳击、马拉松,说出这几项运动大家脑海里难道不会浮现出几部让你当时热泪盈眶,或是笑中带泪的标志性电影吗?真正打动人心的是情感,是真情实感,是普世价值和普世情感,而能否以情感直指人心则取决于讲故事的逻辑和方法,考验着导演和编剧的能力。逗人发笑和催人泪下都不是几个金句能做到的,毕竟电影不是学生作文,靠一两个点明中心思想的主旨句就能了事的。

为什么男主,一个骄傲的赛车冠军,会因为一个素昧平生的孩子的出现,而赌上自己的一切去做违法的事?他在养育这个孩子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什么,他和孩子的感情是如何一步步建立的,以至于他从一个不可一世的赛车手(只需要赛车,和手)转变为一个可以为孩子牺牲一切的父亲?荣耀,金钱,事业,甚至自己的生命都可以牺牲,这是怎样一种伟大的情感,而这样的勇气和力量又从何而来?这些必要的情节和情感铺垫,在电影中都完全没有体现,只是快速用镜头略过,让观众根本感受不到男主与孩子之间感情建立的过程,也就根本不能解释为什么男主可以为了孩子去冒险,为了自己内心的热爱去牺牲。

很遗憾,电影没有选择这个维度去展现,而是选择了更浅显、更肤浅的一面,最终使得电影无论在故事还是情感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除了炫目刺激的几个镜头和零散的笑点,再无其他可圈可点之处,与更高级别的喜剧形式,让人能在笑中带泪的复杂情感中结束观影的作品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

买票的时候,可能我有一大半的期待是给了沈腾的,纯粹逗我一乐,30块钱算是物有所值了;剩下的一小半是给韩寒的,可能心里隐约对他作为导演的名声还有一些小期待,小敬畏,这20块钱最后走出放映厅的时候又点儿想要回来,就是这么简单。一个普通的中国观众还能要求什么?反正也不给退票,自己买单呗。

PS:这篇仅代表个人观点的影评发出后,引发很多网友留言给我,有人说我讲出了他们的心声,也有人觉得我根本不理解韩寒对赛车的热爱和赛车手情怀,还有人觉得在这部电影里根本没必要去追求那么高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张力。

我只能说我自己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的真实观感,那就是,如我文章的标题一样,这部电影真的没有达到我对韩寒的预期(又或者对韩寒加沈腾合体的预期?),我本以为这部花了我50块票钱的电影还能更出彩、更物有所值一点,仅此而已。

这并不代表我对韩寒有多高的敬意或多深的情怀,作为一个90后,我其实也根本没读过他的任何文字作品,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一部《后会无期》和他是个赛车手有个可爱女儿有很多喜欢他金句和文艺范和年轻时不羁犀利的文风的粉丝,连《乘风破浪》也没有看过只是知道有这么个电影,而已。所以,不要妄想我能理解韩寒作为赛车手对赛车运动的热爱,又或是他把赛车当作生命、当作艺术而不是技术的心,很抱歉,我真的不懂。但还好,在他的电影里我看明白了,这就是他想表达的,证明我还不傻(都大实话用台词说出来了我再看不懂?),OK,你开心就好啊。

有人说我不应该抱着一颗文艺的心去影院看一部商业喜剧电影,但我想说得是,我真的就是抱着一颗商业得不能再商业,喜剧得也也不能再喜剧的心去看的。期待本就不高,但仍然不幸落空,这就很尴尬了。

文章中我也说得很清楚了,即使仅仅作为一部个人风格浓厚的单纯致敬赛车运动的商业喜剧,这个电影的故事讲得也不能说完美,而是有很严重的逻辑漏洞,不能自圆其说。这不是说我鸡蛋里挑骨头,而是问题就是很明显得摆在那儿,我不信观众都那么好骗。大多数中国观众真的太善良太宽容了,不愿对一部商业喜剧做这样苛求,觉得乐呵乐呵得了,大过年的。

其实我也一样。不过是看到问题就说出来罢了。搞笑的部分确实搞笑,燃情的部分确实燃情,专业的部分也确实专业了,这起码证明导演和演员工作也算是做到位了,勉强对得起观众的票钱和时间,对得起投资人。就好像员工领了工资,就得干活,干出的活起码得像点儿样子,是那么回事,行活,过得了领导和市场那关。但如果这样就值得让人大书特书的肯定,甚至还受不了别人一点儿批评和更高的要求,那脸皮也未免太薄,对自己要求也未免太低了。

现在看来,可能不是中国导演脸皮太薄,反而是中国观众自尊心太强,真是万万没想到。

好电影不是保护出来的。

 短评

会感动是因为我耶有热爱并且想一直坚持下去的事情。韩寒也不再是一个段子手,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演员选的真好。

6分钟前
  • IL
  • 推荐

有幸参加了上海的全国看片会。沈腾始终是我的笑点,他就算站着不动我也会哈哈哈的笑起来。这一部不是典型的韩寒风格,融合了一部分开心麻花在里面,整体出来的效果和笑果还不错,尹正真的是惊喜中的惊喜,发挥得太好了。

11分钟前
  • 凝叶苔簌
  • 推荐

不是,沈腾和黄景瑜第一次见面那段cg和灌篮高手bgm也太尬了吧

14分钟前
  • Gnomeek
  • 还行

比想象中稍微好一点,相比之前韩寒的电影有了一些相对正常并且工整的电影意识,不过,整部电影依然非常非常的普通。说是一部励志片,但是每一秒钟都可以感受到导演兼编剧的韩寒那种由内而外的自恋,既不花时间展现人物的境遇,也没有为人物设置太多障碍,一切的情节设计都来无影去无踪,故事线可谓是一平到底,情感表达肤浅得可以。到最后,你可以发现这个不过就是韩寒对于自己人生的致敬,毕竟,他真的从来没有经历过什么真正的绝望,也绝对不可能拍出真正有力量的电影。

16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国内少有的公路赛车片 又燃又煽情,被黄景瑜大大的圈粉了,颜值演技都在线啊。少女心啊啊啊 怎么能这么帅 沈腾黄景瑜配置绝了

18分钟前
  • 尚尚尚尚仔
  • 力荐

你人生顺遂无波无澜,没有故事却想要故事;他生活起伏波谷波峰,太多故事只想要结局。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借钱开始的,少年的童贞是从失去梦想终结的。原来捱过多少炒饭的日子和幻想赛车的夜晚,还是要在财富面前善舞长袖绕梁钢管。自尊绣在胸口文在心头,用一千天记住一千个弯道,从没有谁的人生能飞驰。

1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坐拥资本和声望,不明白为什么第三部了还在拍MV电影。

24分钟前
  • 昼夜售蓝
  • 较差

比起其它商业片,它有一种不适的真诚,一种粗糙的感动。喜欢电影里的比赛结尾,中年人(中产阶级)是否该拿出张弛的精神,去解决你们该解决的历史问题,哪怕失控?否则,我们的人生都像那辆破车,一直在矜持,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看似没有修好的可能,我们的审美就一直这么不适下去了。

27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最近在重读韩寒的书,在他的赛车场上跑车,走访了他和他的赛车圈朋友们,这么多年他真是一点都没变。飞驰人生比前两部更甚,是韩寒个人性格、爱好、审美趣味的集中展现。前半段依旧充满直男土味冷笑话、抖机灵的段子,后半段在电影质感上有了飞跃式提升,专业度与娱乐观赏性结合满分,看得我寒毛直竖,改装特效、板凳练车好燃,末路狂花直接看哭,每个大男孩都好帅。我不敢说韩寒的电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在私人情感上它击中了我,很久没有电影看完兴奋和感慨到失眠了。很多人觉得韩寒去赛车是耍酷和玩票,多次拿下全国总冠军、成为国内双栖车手第一人之后,大家又说是中国赛车太水。从来人们只看得到风光,苦衷却无法为外人道,但这些对他来说都是过眼云烟了。我想谢谢韩寒,最好的偶像就是,每当你感到挫败的时候,想起他,就好像有了力量。

3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nothing special...

35分钟前
  • YAW
  • 较差

笑点打的太精准了,都被观众猜到了

36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很搞笑,拉力赛超级燃,后面有点感动,居然还看哭了,结局出乎意料,沈腾黄景瑜尹正演的都很好

37分钟前
  • 小葱
  • 力荐

普通老百姓看完谁不想点开QQ飞车呢?

41分钟前
  • 鱼虾入梦ee
  • 推荐

1、还是熟悉的韩寒风格,没有浮夸的表演和台词,没有刻意地营造笑点和燃点,就是通过一个半小时的娓娓道来,让观众不知不觉中收获欢笑、热血和感动。2、配乐超喜欢,跟电影的基调特别搭,再次在电影院听到《平凡之路》很感慨。3、最后半小时在巴音布鲁克的赛车戏精彩,韩寒拍起自己热爱的领域果然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4、韩寒三部电影看下来,真的是一位很稳的导演,也许出不了经典,但底限绝对是有保证的,真的很棒

43分钟前
  • 画船听雨眠
  • 推荐

很简单的故事,比普通的运动题材还少几个转,笑点都是严肃+消解严肃的同一模式,反正还是韩寒那套小聪明电影:话题演员+翻唱老歌+俏皮话,说不上有多好但又强过大部分国产喜剧。比较伤感的是尹正,2015-2019,短短四年就从低配吴彦祖变成了中配高晓松(都不是高配了!)……

44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沈腾不适合这个角色,前一半开心麻花式的小品段子集锦也很灾难,把影片节奏拖垮,也消减了运动励志电影应有的感染力。后一半的赛车场面完成得还不错,但整体风格割裂,显得不伦不类。

45分钟前
  • 麻绳
  • 还行

从第一部的重感觉轻故事到上一部的煽情故事片,再到如今这个标准的贺岁喜剧,韩寒已经确定且自我认可了自己作为行活工匠的身份。曾经的意见表达者如今以拜年逗乐谋生,这没有什么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谁也没有义务必须一直悲壮或者背负什么,只是,从一个人的改变能见微知著地感到唏嘘。

50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飞驰人生》讲述昔日西虹市首富王多鱼因非法赛车被捕入狱、倾家荡产的故事,后来他经过不懈努力,再加上高中同学袁华、班主任王老师的帮助,终于把属于他的荣誉赢了回来。 但是故事还没完,后来他还和马冬梅、大春、孟特娇演了小品《占位子》,还和一个叫做耿浩的人一起经营了游乐园,结果被外星人绑架了……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有些人啊,你别看他表面上是小鲜肉,其实是杀人不眨眼的狙击手; 有些人啊,你别看他表面上在游乐园做兼职,其实真实身份是海王; 有些人啊,你别看他卖炒饭、偷汽车、求赞助,其实家产有三百亿。

51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比《乘风破浪》好,韩寒终于没有从头到尾填塞年代符号了,但本质还是在推销私货。只见驰不见飞,为了快上那零点几秒连儿子都不管不要了吗?大过年就像看了一部拉力赛的科普电影......

5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尹正钢管舞跳得真好,人生如歌…梗如果多用几次就不好玩了,但是就是很喜欢沈腾!!

53分钟前
  • jousenn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