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大盗

HD

主演:沃伦·比蒂,费·唐纳薇,吉恩·哈克曼,吉恩·怀尔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6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雌雄大盗 剧照 NO.1雌雄大盗 剧照 NO.2雌雄大盗 剧照 NO.3雌雄大盗 剧照 NO.4雌雄大盗 剧照 NO.5雌雄大盗 剧照 NO.6雌雄大盗 剧照 NO.13雌雄大盗 剧照 NO.14雌雄大盗 剧照 NO.15雌雄大盗 剧照 NO.16雌雄大盗 剧照 NO.17雌雄大盗 剧照 NO.18雌雄大盗 剧照 NO.19雌雄大盗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雌雄大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30年大萧条中,邦妮•派克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西小镇的母亲家中看到克莱德•巴罗正在偷自己母亲的汽车。克莱德对邦妮一见钟情,向她炫耀自己曾因持械抢劫入狱,并当着她的面抢劫了镇上的小超市。二人从此结伴浪迹天涯,以打劫为生,转战德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和奥克拉荷马州,并拉上了负责修车的莫斯和克莱德的哥哥巴克•巴罗及其妻布兰奇结成巴罗帮,名噪一时。  本片获1968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和最佳剧本八项提名,并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埃斯特尔•帕森斯)和最佳摄影奖。深海异形1989看狗在说话之旧金山历险记超感神探第一季阵头窃听风云2粤语版杰瑞和玛姬大乐透紧急救命另一个日常葡萄牙队长饮血恶魔暗影守卫纽伦堡活死人之夜2020巴比龙1973英语黑皮记事本我的魔鬼西游记1966我要复仇2002追杀横路靖六凭栏一片风云起女孩和蜘蛛皇太子殿下,请慢走秘密时光911:总统作战室国宝的长征DC:起源天降机器女仆周日般的爱情圣诞王子:皇室婚礼深红的金子蟒山死灵的陷阱英伦对决斗气老顽童2锁住有情天失路人球手们 第三季香火变色龙鲨鱼无情道大考母亲的女友

 长篇影评

 1 ) 邦妮的笑和绝望(有大量剧透)

被我废弃的博客上的一篇老日志,转到豆瓣上以便存档。

2005.12.20 10:48:52 晴
 Bonnie and Clyde 邦妮的笑和绝望

    黑色屏幕上有条不紊的出现一张张的老照片,然后背景音乐由若有若无到渐渐平缓,最后是主角的档案式介绍:

Bonnie Parker
Was born in Rowena,Texas,1910,and had then moved to West Dallas.In 1931,she worked in a café before beginning her career in crime.
Clyder Barrow
Was born to a family of sharecropper .As a young man he became a smalltime thief and robbed a gas station.He served two years for armed robbery and was released on good behavior.

   开头用了一种近乎还原本质的叙述技巧。那些发黄的老照片出现在黑色屏幕上的时候,就已经在把一个人的生活带给你了。照片,和电影一样,记录下曾经的光与影,满足了人们纪录自己生活幻想得到永恒的心愿。所以看到照片的时候,会觉得那是真实,那是曾经存在过的印记。照片之后,档案一样的个人介绍,就圆满的结束了本片的两位主角——邦妮和克莱德的出场介绍。邦妮的在照片上的样子,一直严肃而缺乏表情,但是在电影里,她是大笑的,她是沮丧的,她是天真如孩子的。

   第一个镜头是邦妮的嘴唇,涂了口红的鲜红的嘴唇,那些红就好像青春躁动的欲望,要满得滴下来;然后邦妮转身,然后邦妮站起来,焦躁不安的走过来,把自己扔在床上,用手生气的锤打生了锈的床的护栏。我忽然想起一部港片《玻璃、金鱼和少女》里的那个少女,眼神寂寞中间有一种平静的绝望,她那样面无表情的用一把小刀划过铁丝网,就像划过她惨淡的青春。我始终觉得一个女孩在这样做的时候,她一定是寂寞的。然后邦妮忽然抬头,于是画面上只有邦妮的一双眼睛。那双眼睛里好像要有东西满的溢出来,那是充满了向往、焦躁和绝望的眼睛,同时美丽逼人。

    克莱德出场的时候在邦妮眼中,仅仅就是又一个普通的、乏味的男孩。而后克莱德通过抢劫完成了对邦妮的吸引,也开始了他们犯罪的旅程。这部片子一直被尊为好莱坞个人主义开山经典,大体是说表现的是个人对社会的反抗,个人超越社会;我却特别关注这里面邦妮的视角。剧情上,克莱德的犯罪其实可以说是为了向邦妮展示自己的男性气质,邦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引发克莱德做案的催化剂。做案过程中,克莱德有不安,焦躁,邦妮始终坚定,不屑。

    第一次抢银行。邦妮开着车,表情异常沉稳,克莱德一直不断地说:“我进去,你只要停在门口等就可以了。”其实反而表现了他内心的不确定。最后他们停在银行门口,邦妮的一句:“你还等什么?”似乎有点挑衅似乎又有点安慰。克莱德进了银行,结果那家银行居然已经倒闭,克莱德发现之后笨拙而又恼火的表情实在是太可爱了。克莱德把银行职员揪出来,让他告诉邦妮银行倒闭了,邦妮大笑起来,大笑不止。邦妮是那种敢于大笑不止的女孩,她笑个不停,她的笑让很多东西在她的世界里变得微小了。在邦妮的大笑中,他们再次上路,欢快的牛仔音乐又响起来。之后在加油站,他们遇到了Cwmoss,邦妮以潜藏的嘲笑的态度问他知不知道这是什么车;Moss说:“这是一部带四个气缸的福特轿车。”“错了,这是一部偷来的带四个气缸的福特轿车。”邦妮说着这句话,潜藏着嘲笑。她的笑此时对于Moss来说是一种挑衅,孩子气的反叛的挑衅.于是Moss加入他们,三个人在牛仔音乐中上路。

   克莱德的哥哥和嫂子布兰奇来到他们那里,加入了旅行。他们的到来一开始就因为布兰奇的出现有了不和谐。布兰奇动不动的撒娇、跺脚说话、尖着嗓子不停的尖叫,让邦妮在一旁看得表情冷冷的。拍照那一场里,布兰奇的造作让邦妮做出了嘲笑式的举动。她故意刁上烟卷,拿着手枪,叉起腿,摆出那样的造型拍照。她没有笑,但这也是一种嘲笑。

   邦妮写诗。她把自己的诗念出来,其他的人会打岔,会不以为然地听,但是克莱德在她身后,听得很认真。我发现很多电影里追求自由的主角都写诗。《疯狂的皮埃罗》里,和苏珊娜一路逃跑的皮埃罗,也不断的在路中留下他的诗句。诗在这些影片里,都变成了我们了解主人公的另一个窗口。邦妮的那些诗句,是她的纯真的所在,是她的美好和希望。而邦妮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写的诗《The story of Bonnie and Clyde》的最后一句 “and it’s death for bonnie and clyde”也预示了他们最后的死亡。

   在庄园里他们遇到了警察的包围,逃出来之后在路上,克莱德的哥哥念起报纸上对他们的通缉令,念到邦妮的时候,邦妮摆出了一个自豪的姿态,这时候的邦妮,又是在嘲笑,嘲笑很多的大惊小怪,嘲笑每天忙碌要抓住他们的警察们。
    
   因为汽车漏油,他们偷了一辆车,并且挟持了车主。车行至傍晚,被挟持者和挟持者相处之融洽好像一家人,邦妮满脸是放松友好的笑得回头问他们的职业,那男人说了一个,邦妮笑着转过头来,然后表情凝固,对身边开车的克莱德说:“放他们下去。”此时的邦妮,忽然有了一种和嘲笑主题不同的东西。她忽然想到了什么?还是她忽然发现了自己的什么?第二天,邦妮逃跑了。克莱德四处找他。她奔在一大片枯黄的玉米地里,克莱德追上了她。邦妮转过身,脸上有泪说,她忽然说:“我想见我的妈妈。”在嘲笑了一切,颠覆了一切之后,邦妮还是摆脱不了内心最深的恐惧,还是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强烈的不安全感。克莱德将邦妮抱在怀里安慰。在一大片干枯的半人高的玉米地里,跪在地上紧紧拥抱的两人,只是小小的身影,努力温暖彼此孤独的没有方向感的心。

   接着邦妮的梦把这种恐惧和绝望更具体化了。梦里有金色的沙滩,恬静而平常的人群。克莱德带着一个孩子玩沙,邦妮在后面看着慢慢微笑。邦妮和她的妈妈拥抱,妈妈要走的时候,邦妮请克莱德帮忙留下妈妈。可是妈妈说:“I read all you have done on the newspaper. I get scared.”妈妈说她吓着了,邦妮的笑容凝固在脸上,被吓着了的,是不是也有邦妮自己呢?接着妈妈对邦妮说你离开了我,你不会活很久的;对克莱德说:至于你,最好一直逃往,你自己知道。(you’d better keep on running,you know.)妈妈说完离开了,留下邦妮和邦妮自己最深的恐惧。第二天在临时住的小房间里,邦妮倒在床上,对克莱德说我忽然很悲伤,这实在是太糟了(I got so blue ,it’s so bad.).克莱德把手放在邦妮身上,安慰他。邦妮说到她幻想里出现的,或者是梦里出现的母亲,母亲最后的离去其实反映着她内心的无助和恐惧。她说:“我没有家庭了。”克莱德在她身后,说:“我就是你的家庭。”这一刻他们是多么得靠近。邦妮钻进克莱德的怀里,像个小女孩一般,她需要一个家庭去安稳她不安的心;克莱德把手轻轻盖在邦妮脸上,他们靠得很近很近。他们在嘲笑中欣赏彼此,但真正让他们紧紧相连的,还是内心深处那种恐惧,没有方向感,没有目标,没有未来。现实是如此不完美而又充满丑恶,于是他们否定一切,用嘲笑去否定一切,但最终他们还是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面对无法逃避的问题。那种嘲笑,其实也包含着绝望。邦妮在自己的笑声中绝望了,唯一的温暖就是和她一样的克莱德,他们是理解彼此的同类。

    这个电影的结尾很经典。邦妮和克莱德还在计划着今后的生活,如何逃脱,洗净罪过,过怎样的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他们几乎就和普通夫妻一样开始憧憬共同的未来了,忽然间,他们的生命就终止了。鸟群飞起之后,邦妮和克莱德瞬间明白中了埋伏。只有1秒的时间,导演只给了一秒,让他们来得及对望一眼,然后便枪声大作。那一眼里包含了多少感情,多少期待呢。邦妮的眼睛还和片头特写的一样美丽,但是眼中有爱,还有未完成的向往。邦妮的笑,和绝望,连同这眼神一道终止了。

    看一部电影,其实是感受一部分的生活。那些活动的画面,其实是在讲述生活,不管是不是故事,都是生活。我不鄙视好莱坞,好莱坞讲故事;我喜欢德西卡,德西卡把现实放出来给你看。看过了很多了浓妆艳抹的故事,现实一出场,便惊艳了。故事讲的太完满,难免不是真实了,而我一直是坚信唯有真实才可触到人心唤起共鸣的。《邦妮和克莱德》被我当做故事,但是故事内部的精神,是真实而且现实的。阿瑟佩恩自己说:“我并不在谈论真实的邦妮或者是克莱德,我是在谈论青年人的反叛精神。”邦妮和克莱德,在那之后几乎成为了反叛的象征;邦妮的嘲笑也许被大多数人记住了,但是邦妮的笑之后的绝望,才是最深最真实的邦妮。

 2 ) 砰砰!!罗密欧与朱丽叶在逃亡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逃亡

邦妮和克莱德,就是匪徒世界里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在逃亡的不归路上愈行愈远……

不同的是,他们可以互相厮守,对于未来,两个人都心照不宣。

开启“新好莱坞”时期

《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台湾人很宿命地译作《我俩没有明天》,香港译名则是通俗的《雌雄大盗》。若是仅凭后面这个片名,会让人误以为这部电影通篇都是讲一对亡命鸳鸯如何横行无忌、作案手段如何高明。内容却非如此,故事主要部分是,邦妮和克莱德以及克莱德的兄嫂、外加一个修车小子莫斯一同逃亡;且这伙江洋大盗(也是一个临时家庭)被描绘得低级、幼稚、天真。

这部拍摄于1967年的电影虽是取自真人真事,背景为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骨子里的反抗意识、压抑与绝望却是当时(1960年代)美国社会反战反政府的情绪。此时好莱坞黄金时代已经远去,美国的年轻导演们都以法国新浪潮为榜样,力图拍出洋溢着鲜活气息、青春无悔式的电影。多数人认为,充斥着汽车马达声的《邦妮和克莱德》迎来了“新好莱坞”时期,它的执导者阿瑟佩恩被称为“后古典好莱坞导演”。

向新浪潮致敬

新浪潮的味道从《邦妮和克莱德》剧本创作时就存在了,编剧搭档大卫纽曼与罗伯特本顿说写这两个人物,就是觉得邦妮和克莱德有点像戈达尔电影《精疲力竭》里的贝尔蒙多。当然对他们启发最大的是特吕弗的《朱尔与吉姆》和《枪击钢琴师》,尤其是前者,罗伯特本顿曾说他两个月看了12遍,并模仿着把主要人物写了一个三角关系,因为真实生活中的克莱德伯勒正是双性恋。作为导演第一人选的特吕弗虽然很喜欢这个剧本,却因他的《华氏451》开拍而放弃了。戈达尔对这个剧本也感兴趣,据说他想把背景换成日本,并把邦妮和克莱德弄成十几岁的孩子,这无疑吓走了制片商。明星沃伦比蒂买走剧本后,找到了曾与自己有过合作的导演阿瑟佩恩,据说这个本子此时已经转过20位导演之手了。

影片的开场就带着浓厚的新浪潮痕迹:50多秒中的三四个镜头,从费唐娜薇扮演的邦妮的嘴唇开始自由摇移、推拉,她的脸蛋与身形占据整个银幕。这几个镜头中,空间几乎被隔绝于身体之外,显出烦闷、压抑、狂躁的情绪(这种情绪也一路伴随邦妮)。之后,影片在以拨弦为主的配乐中,凸显出琐碎的喜剧感,并且有着活泼的生活味。按照电影史家格雷戈尔的分析,这部电影的巨大魅力来源于:它既有隔绝于真实社会环境的倾向,又能写实地烘托出小城镇与乡村图景。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该片的“剧本医生”(Scriptdoctor)罗伯特汤恩,这位后来以《唐人街》名噪一时的银幕剧作家按惯例没有在编剧上署名。根据一篇《邦妮和克莱德,新好莱坞的开始》的博文记载,汤恩有意识地改变了以往主流电影中的四件事:人物总能找到地方停车;买东西从来没找过零;夫妻从不睡一张床;女人睡觉总是不卸妆。为颠覆这四条,影片拍出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小瞬间。

隐喻与技术革新

由于制片人兼主演沃伦比蒂反对把克莱德写成双性恋者,编剧就把这位男主角改为了性无能。这一改写倒是赋予这部影片些许心理学隐喻和社会隐喻的意味。克莱德顿时化身为国家压迫下的受害者;而他的犯罪行为成为性爱的替代行为。当克莱德第一次拔出枪时,邦妮抚摸枪管的场景是颇具性意味的。由于克莱德的这种生理缺陷,他又退化为孩子;他与邦妮之间的爱情,在大部分时间里是柏拉图式的,既真挚又纯洁。当克莱德和邦妮在被银行没收了房产的落魄农民面前宣称“我们是抢银行的”之时,那种骄傲与害羞的神情,真是惹人怜爱。他们笨拙地抢劫,他们仓惶地逃亡,他们毫无来由地相爱,一如罗密欧和朱丽叶。正是因为《邦妮和克莱德》的童话特质,即便是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的电影技法、对于今日的影迷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但它依然可以完全打动我们。

阿瑟佩恩在这部影片中,的确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手法,比如邦妮第一次下楼见克莱德时逆光仰拍的镜头,比如克莱德一伙与邦妮家人见面时虚焦朦胧的场景。而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段落当然是结尾处令人震撼的枪击场面:风吹草动、群鸟惊飞,而后机枪扫射、硝烟弥漫,邦妮和克莱德如同“提线木偶一样在弹雨中颤抖”,身体犹如蜂窝,凄美慢镜头仿佛芭蕾舞蹈,之后一切归于平静。不用多讲,你立刻就能联想到吴宇森某些经典的枪战场面;实际上在此之前沃伦比蒂戴着礼帽、叼着火柴、喝着汽水的形象难道不会令你想到《英雄本色》时代的周润发吗?

而死亡之前,两人目光交汇,短短一瞬,胜却千言万语。令人扼腕叹息。

在导演阿瑟 佩恩(Arthur Penn)的独特美学营造下,全片散发着浓郁的怀旧色彩,末场的慢动作枪杀镜头,更如同一场凄美的死亡祭典。让人紧张的同时,不知道自己对主人公是恨是爱。

当年首映时,被卫道者及评论界骂得体无完肤,不过它不但没在攻击中倒下去,反而变成热门影片,赚进了大把钞票,也使得年轻人的服饰与思潮都趋向仿效30年代的式样。比如唐纳薇的贝雷帽,在美国卖到脱销。

本片还有一项特殊风格,即是将喜剧感和恐怖味熔合一炉,那种浪漫而诙谑化的犯罪过程十分逗趣,但渐渐地却导入恐怖与血腥的死亡阴影里,奥利弗斯通的“闪灵杀手"便受其影响。
曾获1967年,第40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摄影两座奖。

 3 ) 巨大休止符

在导演Arthur Penn之前大概没有人把部强盗片处理成有轻松和调侃。你明知早晚是部不归路,就是《天生杀人狂》《末路狂花》那样路至尽头,飞奔悬崖。你以为自己象老上帝样只是个冷眼旁观者,就等着挨过110分钟等看暴毙终场。但不知何时就走入意外,被Arthur Penn带进一种急促的戛然而止。

虽然整部片65分钟后开始掺杂阴郁,恶作剧般被劫持上车的那对恋人上一秒种还在和他们讲笑话,下一秒邦妮问那男的:你是干什么的?男的答:开殡葬馆的。霎时邦妮笑容僵掉心如黑夜暗沉的撵他们下车。

邦妮是个嫌生活平静如死水的德州小镇女侍应,她会很容易跟愿意带她逃离此地的男人出走。不是克莱德也会是随便哪个过路的卡车司机,或是某厂工人。克莱德看上她纯粹是因为这金发妞生的真美。这种偶遇如德州的阳光与沙土般自然轻松,除了克莱德性无能的问题,对他们来讲一切都很完美。当她觉得一路看的见死神的时候,不可抑制的沮丧,竟是想和克莱德回归如初平静的生活。那时,克莱德的性无能奇迹般好转,然后极想娶她。一路细节很多,吃汉堡,抢破产的银行,抢超市,与克莱德的弟妇斗嘴等等~~都算是渲染。

邦妮最后一个正面特写:忽然明白为什么林中鸟受惊飞起,大限已到的一刻,望向克莱德的眼神是焕发着怎样的平静温暖和干净柔美。



但所谓戛然而止,正是让观者很适应这渲染的舒适节奏而遭忽然停笔,上一刻还在两人在车里嬉笑着分吃一枚苹果,下一刻已身中暗枪,人与车都是蜂窝状,音乐全无,十五秒后黑背景出字幕“THE END”。


THE END.
我被噎到,显然,不是因为那苹果。

是中断之后的黑屏,它代表道理与公义的无情,告诉你无论是邦妮他们一伙的憧憬是多麽平静美好,也得顺应服从,无法悖逆。
一切就此休止,曾经的精神意识灰飞烟灭,Delete清零。
所有曾经大不过一个死字,167枪+黑屏的冲击力。

 4 ) 拉片笔记:雌雄大盗Bonnie and Clyde(1967)

今年是《雌雄大盗》公映50周年。这份拉片笔记是几年前写的,修改了一下,重新发布。

影片的历史背景:

二十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喧闹不安,越战陷入泥潭之中,而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少数种族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开始在美国崛起,战后婴儿潮的一代刚刚长大却要“垮掉”了(这一代的物质条件有了显著提升,精神却陷入苦闷、空虚)。内忧外患中,激进的年轻人产生了与传统和现实对抗的情绪,对现有体制和生活状态的疑虑,反抗主流神话成为他们掀起各种运动的目标。从垮掉的一代中演化出了嬉皮士,从爵士乐中演化出了摇滚乐,相应地,在好莱坞黄金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的当时,一批年轻导演开始了一些新的尝试,通过影片反映年轻一代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探讨社会和政治问题,并在意识形态和艺术创作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反建制”色彩。他们局部传承了好莱坞传统的明星制及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又在体制内进行了大胆、新奇的尝试,赋予电影更具现实感的内容,并在其中丰富了各种电影类型的表现手法。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被称为“新好莱坞电影”,将已经死气沉沉的好莱坞拖出了泥泞,令它焕发出新锐的光芒。

相关影片:
John Boorman《步步惊魂》1967
Arthur Penn《雌雄大盗》1967
Dennis Hopper《逍遥骑士》1969
Sam Peckinpah《日落黄沙》1969
Francis Ford Coppola《教父》1972
Martin Scorsese《穷街陋巷》1973

它们代表性地构成了“新好莱坞电影”。

一场由法国“新浪潮”引发的电影革命,波及美国。

电视对电影的冲击也迫使好莱坞开始新的尝试。

导演:Arthur Penn

生于1922年,2010年去世。横跨电视、电影、戏剧的导演。2007年获得柏林电影节终身成就奖。他的最重要作品就是《雌雄大盗》,影片打开了好莱坞电影的新局面。
执导背景:制片人曾请特吕弗执导,他最终却去执导《华氏451》(1966)。据说,特吕弗建议不要把真实生活中的Clyde是双性恋者这一点放到在电影中去。这个建议最终被采用了。又据说,制片人曾考虑请戈达尔执导影片,但因戈达尔对好莱坞的偏见以及制片人的担心,最终戈达尔并没有执导这部影片。制片人第一次找Arthur Penn,他拒绝了,辗转找了十多位导演,都拒绝了,最后又找了Arthur Penn,他才答应下来。
编剧罗伯特·本顿(《克莱默夫妇》、《人性的污点》导演)和大卫·纽曼对影片贡献巨大。

拉片时间标识说明:
例:000000-000218,1、2位是小时,3、4位是分钟,5、6位是秒,000218是指影片的0小时2分钟18秒的位置。

字幕、片头:000000-000218
Bonnie和Clyde的历史照片。最后两张介绍两人的照片是演员本人的照片,经过处理做成了旧照片的样子。这表明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但影片的风格化以及“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内涵使得它偏离了传记片的轨道。
Clyde影片中的形象跟真人有较大差别:真人矮小、瘦弱。

开场:
1、Bonnie出场:000218-000310
从Bonnie的红唇开始,通过Bonnie一连串的动作,刻画出一个不安、焦虑、苦闷的女青年。
2、Clyde出场以及他跟Bonnie的相遇:000310-000624
无聊的Bonnie遇上了打算偷车的Clyde,她明知道他想偷车,却忍不住与之搭讪,并最终被他所吸引。
史实比较:现实生活中,Bonnie和Clyde组合雌雄大盗之前,他们已经认识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不像影片中那样,偶遇然后随机成了一对雌雄大盗。他们是通过一个生病的朋友认识的,之后Clyde去坐牢,Bonnie对他不离不弃,两人在通信中感情日渐加深。后来,Clyde因为砍掉自己的两根脚趾而得以保释出狱,和Bonnie重逢后,才有了轰动一时的雌雄大盗。砍掉自己的脚趾得以保释出狱这个情节在影片中保留了。
这说明,编剧一开始就不打算写一个传记片,而是打算在事实的基础上,写一部风格化的影片。
这样的开场貌似很荒唐,但在六零年代的文化潮流中,这样的行为似乎并不为过。这不是一部忠实于历史的影片,但它却是一部忠实于时代的作品。

000630-000821:
第一次抢劫:Clyde逞能并赢得Bonnie的芳心
罗斯福的竞选总统广告,交代时代背景:1929-1933经济大萧条时代,失业率曾经高达四分之一,犯罪横行。

000821-000925:
公路上欢快的音乐,喜剧效果,与传统强盗片的不同。

000900-000925:
“我先讲明,我可不是一个好情人(性无能的暗示)。”Clyde说。
这里颠覆了传统强盗片中强盗的形象。“颠覆”这个词,我将会在以下的内容中经常提到,因为《雌雄大盗》就是因其颠覆性而成为经典的。传统的强盗片中,强盗都是一些荷尔蒙分泌过剩的强悍角色,而影片中的Clyde却是一个性无能的形象。
这同时也弱化了强盗的“坏人”形象,增加了强盗的可爱成分。
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隐喻:社会性无能的隐喻……

000925-001100:
两个不安分的人,两个渴望自我实现的人,他们将走在一起,干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

【餐馆聊天】

【Bonnie学习打枪】

001450-001717:
如果说第一次抢劫是偶发的、随机的,那么,从现在开始,Bonnie和Clyde把对银行的抢劫当作是一项事业来做的……
这不仅仅是他们的谋生手段,这也是他们表达对社会不满、为广大群众出口气的方式……

【车上谈话:Clyde的不安与慌张】

【第一次抢劫了一家倒闭的银行,喜剧效果】

【抢劫士多店,发生意外,他没有开枪,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角色……Clyde的慌乱】

【修车,摩斯入伙】

【士多店职员认人,警察开始追捕】

【Bonnie想要性生活,Clyde鼾声如雷】

002615-003048:
摩斯入伙后,第一次抢劫,因为摩斯的失误,导致Clyde在慌乱中杀了银行职员,他们成了杀人犯。
Clyde事后的表现说明他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强盗,他不想杀害任何无辜的人员,更不想拖累自己的爱人。

003048-003400:
正面表现Clyde性无能的一场戏,Bonnie虽然很郁闷,但深爱Clyde的她选择包容并留在他的身边。
此处参考《天生杀人狂》……跟传统强盗形象的不同……
隐喻……好莱坞的性无能、社会的性无能……

【与巴克夫妇见面】

003605-003700
拍照:Bonnie已经完全融入雌雄大盗的角色……
贝雷帽,电影公映后,风靡一时。

【去度假的路上,巴克的笑话】

【在度假屋】

004240-004309:
Bonnie的性格和她所追求的生活:个性化,看不惯没有见识的布兰奇,强调私人的生活空间,只想跟Clyde在一起。

【外卖员发现疑点,警察围捕,激烈枪战】

【巴克夫妇被迫入伙】

【Bonnie和Clyde的争吵:Bonnie抱怨Clyde性无能】

【巴克:报纸开始大量报道Clyde和Bonnie的犯罪行为】

005050-005430
弗兰克出场
雌雄大盗通过媒体给自己做舆论宣传,塑造亲善强盗的形象……事实上他们确实不是十恶不赦的强盗……
背景:其实Clyde曾经多次工作,但因为警察的骚扰,一再失去工作……Bonnie也曾经希望Clyde出狱后找份工作,一起过太平日子……
影片的喜剧效果……

005500-005810
抢劫的喜剧化,不伤害无辜的原则(Clyde只打掉警察手上的枪,而不打伤或击毙他们)……
欢快的音乐……
连警察也以跟他们沾上边为荣,农民说会到他们葬礼上送花……他们成了大众偶像……

【分钱:布兰奇要一份,Bonnie很不满】

【偷车,逼偷情男女上车,车上开玩笑,其乐融融,喜剧风格非常突出】

010700-010950:
尤金说他是开殡仪馆的,触动了Bonnie内心的恐惧,她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命运。长期逃亡的生活让她想找归属感了。

010950-011420
Bonnie和Clyde等人与Bonnie的家人相聚,这美好而短暂的片刻,犹在梦中。这是Bonnie和Clyde们最后的平静了,这之后,他们逐步将走向悲剧的结局。
使用的特殊摄影,特殊的滤镜,使得影像看起来不是很清晰,朦胧中,仿佛很遥远,有如海市蜃楼。

【旅馆发生争执(Bonnie与布兰奇的矛盾)、摩斯和布兰奇外出买食品】

【Bonnie和Clyde谈心,Bonnie对前途感到绝望,两人的感情却更深了】

【车上,布兰奇和摩斯聊天,布兰奇对越陷越深感到痛苦和恐惧】

【餐厅,摩斯的手枪暴露了他们的行踪】

【旅馆遭警察围捕,巴克头部中枪,布兰奇双目受损,苍茫出逃】

【再次遭到警察围捕,Bonnie、Clyde、摩斯弃车逃亡,巴克和布兰奇被捕,巴克伤重身亡】

【河中逃亡,Bonnie中枪】

【三人继续逃亡,在一个村落得到村民们的帮助,而这些村民是认得他们的】

【摩斯带Bonnie和Clyde回家养伤】

【弗兰克决心追杀巴洛帮,报纸胡乱报道Bonnie和Clyde,把很多不是他们做的案子强加到他们身上,更在舆论上扼杀他们】

【摩斯的父亲表面上欢迎Bonnie和Clyde,暗地里却算计着他们,他只想为自己的儿子减刑】

【弗兰克从布兰奇身上得知摩斯的名字,找到线索】

013750-014010
Bonnie写的关于Bonnie和Clyde的故事,写出了警察对他们的压迫,也写出了他们真实的性情与品格。
Bonnie在那个年代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生,高中毕业,爱好阅读,如果有其他途径,她可能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女性。

014010-014135
再次出现罗斯福的竞选广告,暗示新时代即将来临……
而摩斯的父亲向警察告密,弗兰克开始策划对Bonnie和Clyde的谋杀……

014135-014347
Clyde终于摆脱了性无能,他成了一个Perfect的男人……
短暂而平静的美好生活让他们向往着美好的未来……

014347-015001
一场谋杀,两个鲜活的生命倒下了……
血的洗礼……
被无数影评人礼赞的一场戏……

影片的各种颠覆:

颠覆了传统强盗片——强盗片作为美国电影史上出现较早的一种电影类型,它往往以一个或一伙强盗的发迹、犯罪历程以及最后走向衰落和失败的历史构成中心情节,并通过这些强盗的故事为观众提供大量的动作场面和悬念。阿瑟·佩恩却采用了一种喜剧式的风格,对好莱坞传统强盗片的神话进行了反讽。

颠覆了强盗的形象——不再是心狠手辣、十恶不赦的形象,不再是强悍威猛、精力过剩的形象,Bonnie和Clyde还有他们的同伙都被还原为做了犯了罪的普通人,他们可以很善良,可以很可爱,可以很无奈,可以很懦弱……男主人公甚至可以是一个性无能……

颠覆了主流价值观——影片着力表现这伙强盗的亲和力,他们甚至一度成为大众偶像,而不是被唾弃、被攻击的对象。影片在人物塑造上,刻意去道德化定位,也不再局限于正义与罪恶这样的主题……影片暗示了政府、法庭和警察对两个鲜活生命的屠戮,把他们走上这样的人生道路归罪于社会和家庭对年轻人的残害……

其他:日常生活的描写、人物的心理细节……

“新好莱坞电影”的经典叙事:旧瓶装新酒,仍然是起、承、转、合的结构。
起:Bonnie和Clyde相遇
承:遇上因大萧条失去家园的农民,射击银行封条发泄
转:巴洛帮和Bonnie的家人见面,预示着悲剧的开始,影片的前三分之二基本上是个喜剧
合:剧情急剧下行,先是巴克被击毙、布兰奇受伤被捕,后是Bonnie和Clyde被谋杀……影片在枪弹洗礼的悲剧中得到升华……

 5 ) The story of Bonnie and Clyde

他们是1930s跑在美国公路上的雌雄大盗,当年最传奇的couple。

“这位是Bonnie Parker,我是Clyde Barrow。我们抢劫银行。”

1967年的电影是深受法国新浪潮影响的好莱坞制作。摄影相当讲究。主题也颇受争议。它将邦妮和克莱德塑造成经济萧条时期反政府的icon。他们不管不顾,一路奔跑。带着无赖,残忍和天真。

带着奇异的想要生活下去的好奇,却走向必死之路。

女主角Faye Dunaway的名字看到后念出的是:Fade Away

*******

漫长的日子里邦妮和克莱德一直没有做爱。
换掉十几辆偷来的车走了很远的路,抢了不知道多少家银行,上了报纸头条,他们亲吻拥抱就是不做爱。

他们疯癫又认真。

后来几乎被抓,同伴死掉。那时候距离他们的死也不远了。在草地上。终于在一起。
大约是有预感的。

*******

邦妮最后一次见到她的母亲,那段镜头的颜色象梦境一样昏黄美好。
她留给克莱德的微笑也真美。
用眼睛说了再见的两人,据说死时身中130多枪。

********

They don't think they're too smart or desperate,
They know that the law always wins;
They've been shot at before,
But they do not ignore
That death is the wages of sin.

Some day they'll go down together;
They'll bury them side by side;
To few it'll be grief--
To the law a relief--
But it's death for Bonnie and Clyde.

——Bonnie Parker <The story of Bonnie and Clyde> 节选

********

推荐一个站看照片: http://www.cinetropic.com/janeloisemorris/commentary/bonn&clyde/
电影剧照和真实照片。


 6 ) 世界包围了我们:枪声如雨

邦妮与克劳德


将有一个陌生人的梦来替我们记下
刹那星斗般的弹孔,还有
林林总总被偷汽车的型号、爱的
汽缸数量――我们最终的速度。

前进,在一家家非法进入的房子里
我们是法外之徒,黑油漏出,中午
我听见水壶在厨房爆炸了。

它流出夏天的银河,火花
擦过,轮子卷起北美荒野一条条
无人收拾的公路――枪,抵着你咽喉。

斑鸠、惊起、斑卓琴伴舞,
邦妮与克劳德在我们的黑衬衣下
兀自跳他们阿拉巴马月光之舞。
死之舞――当我们年轻,我戴着单面眼镜

贴你耳边说:“一起过一种
疯狂的生活吧?”将有一个陌生人的梦
来替我们记下,当我们年轻
那时,世界包围了我们:枪声如雨,

我们不打算逃走。

              2002.8.1.

 短评

得奥斯卡奖的女配角好像男人假扮的哟,汗。Bonnie好美,衣服很潮~

7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我是邦妮,他是克莱德,我们是抢银行的。”这样的个人介绍真是屌爆了。能在一眼就知道对方和自己是一样的人,能义无反顾的随着他逃命天涯,这种相似、这种惺惺相惜的爱情真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还有一个译名叫《没有明天》,我喜欢:如果失去自由,我宁愿投身地狱。

12分钟前
  • 凉水
  • 力荐

公路狂奔,游戏人间。做一切别人想做却从不敢做的。一见钟情说的大概是,我见到你的瞬间我就知道我们必定是同一种人,你的脆弱你的企图心我都清楚的了解就如同我了解我自己。两个骨子里相像的人,这种相像是致命的。我爱你就是我把内心最隐秘的孤独也扒开给你看,我爱你所以天涯海角我也跟随你。

15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沃伦比蒂和费唐娜薇男帅女靓的,衣服都那么有型,果然当抢劫犯情侣没有范儿是不行的,就算被打成筛子,死在一起那也是浪漫。当然一切是否来源于克莱德的性无能就不得而知了。。。那个分贝超大的女的是当年的最佳女配吗?瞎了。。

1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电影很不错,但是很反感那位只会大喊大叫长相酷似三德子的女配。

24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看似充斥暴力,实则满是情欲,开场如此挑逗,结尾又无比温柔,相遇时虽活着却破败残缺,分离时已死去但完整充盈;新浪潮遇上好莱坞,充满强劲的生命力。

2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故事就从“敢与不敢”开始了……好就好在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犯罪视角。有几个场景仍是很经典。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女强男弱,邦妮更加敢出位,克莱德一副肾虚的样子。

32分钟前
  • 软蛋黄
  • 推荐

这部电影至今能被讨论的唯一原因是戴迪艾伦那开创时代的剪辑,错位剪辑,似动现象,声桥的运用影响了至今每一部电影的剪辑,如果你曾一帧一帧的在剪辑台上拉片的话就会知道此言不虚。错位剪辑的佳话甚至被出成考研政治的大题,可见此君影响有多大了。

35分钟前
  • 我读书少♂
  • 推荐

电影史上最著名的情侣之一,影响后来者无数,包括邦妮的穿着打扮至今仍被无数时尚媒体和达人效仿,我相信很多人会为了美艳动人的邦妮去抢银行,也有人愿意追随于英俊单纯的克莱德,但只有他们俩才是最适合亡命天涯的天生一对,就算没有明天。

36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推荐

这部片子在当时应该是很了不起的,居然能够站在抢匪的立场说话,很有新浪潮的风范。其实就算以现在的水平我也觉得这部片子是相当不错的,编剧涉及的方面挺丰富的。最后他们临死前那互望一眼,觉得真是绝妙,就好像,千言万语都被这一瞬的目光吐露完,多像武侠小说啊~

38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

對於世界的性無能式的反抗,狂躁的只是年輕的衝動,激情耗盡就必然毀滅。

39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反文化”风潮的产物,除本片外,《午夜牛郎》、《毕业生》等一系列“年轻人电影”都将目标群体对准大学生观众,通过偏离主流的方式来迎合更激进的时代年轻人,试图在衰退的电影工业中找寻出路,获取巨额盈利。混杂着古怪、轻快调子的《雌雄大盗》显然继承了法国新浪潮的精神财富,让人想起同样机敏并忧郁的《祖与占》,而结尾由快速剪辑和慢镜头组成的高潮部分已经永久改变了电影的暴力表现方法。相较于本片,我更喜欢受此影响而诞生的后来者——《末路狂花》、《天生杀人狂》等,或许正如伊伯特所说:“它的创新已经被不计其数的其他电影所吸收,因而很难体会这部电影在1967年有多大的原创性——正如《公民凯恩》的冲击力现在看来不如1941年那么明显,因为观众们事先已经看了太多处于它影响之下的作品了”。

40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1934年生命终结,两人全身大约被射入150多颗子弹

43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当克莱德得意且满足地摸着枪,这个人物的秘密就完全暴露了……汽车服帽,新浪潮的美国化以及类型化。

48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这就是俩二缺

50分钟前
  • 浑浊儿
  • 还行

路边响起阵阵厮杀,在追逼一双银行窃贼。路中把今生虚空驱散,愿给她送上风光今晚。继续去路,已断退路,浪荡也要给你,我的一切!

51分钟前
  • Aaa
  • 推荐

「我俩没有明天」这译名绝了。

55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在阳光下相视一笑 然后被打成筛子

60分钟前
  • 玛琦
  • 推荐

明明是部黑色电影,却如此迤俪柔情;明明是部爱情电影,却勃发离经叛道和随心所欲;加之男帅女靓,能不经典乎?

1小时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他们想要逃跑的时候,身旁总有车,但最后却无法逃离命运;犯罪电影之所以能得人青睐,是因为勾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反叛意念并在观影中消解潜意识中的暴力。

1小时前
  • 方枪枪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