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正好

HD中字

主演:蕾雅·赛杜,帕斯卡尔·格雷戈里,梅尔维尔·珀波,妮可·加西亚,卡米尔·勒班·玛丁斯,谢里夫·安杜拉,艾尔莎·盖迪,玛莎·康达科娃,凯斯特·洛夫莱斯,厄玛·扎姆帕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晨光正好 剧照 NO.1晨光正好 剧照 NO.2晨光正好 剧照 NO.3晨光正好 剧照 NO.4晨光正好 剧照 NO.5晨光正好 剧照 NO.6晨光正好 剧照 NO.13晨光正好 剧照 NO.14晨光正好 剧照 NO.15晨光正好 剧照 NO.16晨光正好 剧照 NO.17晨光正好 剧照 NO.18晨光正好 剧照 NO.19晨光正好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病、绝望、父女镜像

父亲是哲学教授,导演之前的《 将来的事》主角也是一个哲学老师。

片子进程大半,你才能知晓父亲状态(不是失智)。而导演将这场疾病的隐喻,符号的能指所指关系,通过人物、剧情去铺展。这对我,是个新鲜的叙事构建法。

1.疾病的隐喻。

父亲所患伯森综合症,神经衰退以及视神经疾病:所见与所见之物的关联失去了,不仅丧失了阅读能力,也丧失了空间辨认、时间维度。支持世界的基础框架坍塌了。

第一场戏,女儿教父亲开门,即指认关联,搭建空间。第二场,也是指认———第一次入院,女儿给父亲纠错,你不在哪儿哪儿,是在哪儿哪儿;父亲又说,电影没有了开头中间结尾,这让他害怕。

旧日秩序被一步步丧失,绝望一步步袭来。这是父亲的处境。而关于绝望的书写,是通过女儿完成的。

2. 父女镜像

生病初期,身为哲学教授的父亲写下铿锵宣言。“克尔凯郭尔讲,对待绝望,向绝望偶尔屈服,才能了解绝望、疏解绝望 ,一旦屈服就可能无休无止。” 而病情严重后,他不得不像物体一般任人搬运、辗转于多家病院、养老院…以及,他对自己所处的绝望境地毫无感知。——电影里,这个感知也是靠女儿完成的,女儿承载了完成“欲望叙事”的功能。从始至终,赛杜的脸哀伤平静、时常泪流满面,像个抑郁症患者。即使身处明亮的疗养院活动中心,在欢歌笑语中,她会泪流满面(片尾最后一次探访父亲)。

女儿与父亲是互为一体的镜像。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是一个人在时间轴的不同位置。(有场戏,女儿与男友散步,问,如果我以后像父亲这般得病,你将如何。)

父亲的故事在女儿的“漫步“中展开的。父亲把病中零星的努力。称谓“漫步在疑难杂杂中”漫步,一个特别适合巴黎的词汇。也是女儿在这个片中贯穿始终的动作。

这个家中,只有女儿是与父亲心意相通的。她翻译父亲的著作 ,知道父亲最爱是书,将父亲的藏书视为他的精神光谱,尽力保存。

3. 女儿在哪里?

女儿是父亲崩塌世界的指认者,那女儿自己的世界呢。或者说,做为父亲叙事完成者的女儿,她自己在哪里?

故人重逢,点燃了情欲、复苏了身体。衣服从暗色系、中性风格到裙装,花朵、红色。做为女人的她,在复苏,成为一个情欲对象、恋爱中的人,而不是悲伤的女儿,坚强的母亲。

蕾雅·赛杜Léa Seydoux太好看了。悲伤也好、绽放也好、平静也好…都是美的。

这个情人,他是间隙性的。当他在时,是明亮的、女性荷尔蒙的;但他消失时,赛杜是坚韧的冷酷的,散发些微男性荷尔蒙。(秒转《阿黛尔的生活》的蓝发女孩)。

片尾,山顶,一个“新家庭”(貌似)。女儿问远处的风景。男友,完成了指认,建立了视觉(所见)与符号(所见之物)的连接。一个父职功能的恢复。女儿,穿着裙子、高跟鞋,肢体放松,看着像离绝望比较远了。

 2 ) 《晨光正好》影评

作为早期菲利普·洛瑞家族作品之一,《晨光正好》充满了极其特殊的版本风格、浪漫诗意的画面与穿插在故事中的忧郁情绪,充分体现了法国电影的浪漫主义特点。 电影的情节以蒙特拉尔出生的莱蒙为中心,讲述了他从一个无家可归的破碎男孩走向成长与完善的过程,通过莱蒙发展上演了一出充满爱与勇气的世纪之剧,既有了一段生命的追求,也有母性的呼唤。一段困难的家庭小说,记载了蒙特拉尔小伙子摒弃被现实足够考验的懵懂、天真,向着拥抱的未来勇敢的探寻,发现了也许不断重新调整路程,但还是能够达成终极目标的道路,充满哲理的影片使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昨日被现实扼杀的孩子们真实精彩的青春,被心灵曲折考验着! 《晨光正好》赋予观众以畅快的情绪,耐人寻味的浪漫清新的影像,被友情及爱情交织的温馨美好的温度所笼拥,这种精神使电影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一窗迷人的风景,让那原先的灰暗中放射出一股理想的青春光芒,从而得以从街头的贫困中解脱出来,实现升华的人生,这充满力量的梦想,正是每一个期望熟悉而又被现实所夺走的人才能在心中坚定不移持有的信仰。

 3 ) 《晨光正好》:与晴朗日光重逢,勇敢地迎接不安与希望

在一种孤独与封闭的处境中,人们徘徊却步,期待着走向晴朗之中,或有另一个同伴叩问自己的生活,而当重逢即将降临之时,却要警惕它可能会让人落入空欢喜的结果。

《晨光正好》(Un beau matin, 2022)于2022年第75届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双周单元首映,并斩获欧洲电影奖。本片是导演米娅·汉森-洛夫(Mia Hansen-Løve)连续第二年带着新片来到戛纳,上一年是入选主竞赛单元的《伯格曼岛》(Bergman Island, 2021)。

导演米娅·汉森-洛夫

《晨光正好》有多位吸睛的大牌演员加入,包括蕾雅·赛杜(Léa Seydoux)、帕斯卡尔·格雷戈里(Pascal Greggory)、梅尔维尔·珀波(Melvil Poupaud)等。影片以生活化的场景,自然地陈述人物与故事,带着轻松舒缓的法式氛围,真实地讲述了一位富有魅力的女性波澜起伏的生活。

《晨光正好》剧照

1. 步入中年的围困

影片从阳光明媚的街景开始,以蕾雅·赛杜饰演的女主角桑德拉为中心,逐步交代了她的家庭与工作。引人注意的是,桑德拉的父亲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需要子女的照料,而且最好由医疗机构或养老院收治。这让人联想到,在米娅·汉森-洛夫的作品《将来的事》(L'avenir, 2016)中,也有一位患有精神疾病而被女儿送入养老院的老人。

在老龄化的社会里,身兼照顾老人的重任成了必然。对于父亲而言,桑德拉是孝顺的女儿,桑德拉会常常看望父亲、处理父亲的杂事,这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单就陪伴而言,不能称作烦恼,可是照料或许不再认识自己的父亲,难免会引起情绪的失落,更何况还有自己的生活——作为翻译需要处理日常工作,以及作为寡妇需要独立抚养年幼的女儿。

《晨光正好》剧照

在不轻松的生活节奏里,任何的变动都会让人感到窒息。但令人惊喜的是,桑德拉在带娃时偶然遇见了旧时的好友克莱蒙。于是,克莱蒙给桑德拉的生活瞬间注入了激情。也可能是因为她一个人太久,由于克莱蒙的闯入,桑德拉原本在看望父亲与自己平淡日子之间循环的生活,变成了在男友、父亲、女儿、工作之间来回跳跃,富含女性视角细腻特色的中年生活由此开始完整丰富地铺展开来。

桑德拉心底渴望着的爱情,浪漫的情调随时都在,即使有孩子后,即使成为了寡妇。时间不是问题,不是吗,连长辈都是如此——父母双方的老年生活都在另一段爱情的滋养中,即使父亲记忆力衰退也不会忘记情人的名字。爱情如雨露,米娅·汉森-洛夫导演的每一部电影中,都会将男女间的感情,以有趣又深刻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晨光正好》中,这一对人到中年的故友在人生的困境时刻重逢,让生活继续,属实是幸运的。

生活充满了跌宕起伏,从中可以把握亲情、爱情……但生活的哲学也许就是当下。《晨光正好》结尾处,在延续与呼应影片开头的晴朗日光里,桑德拉、女儿和克莱蒙在一起登高望远,就是这个时光里最好的时刻。影片充满了女性视角,导演通过桑德拉的视角来观察女儿、朋友和家人。有趣的是,男性在影片中看起来是温柔的,也是无情的。

2. 完整家庭与完整生活

在《晨光正好》中,随着故事的展开,女主角及各位家庭成员,包括母亲的情人、姐妹的丈夫这类并不亲近的亲属都一一登场,米娅·汉森-洛夫导演“慷慨”地将每个人物都勾勒得棱角分明,不对非核心人物做省略,这是导演展现完整家庭的独到方式。通过影片,我们感到的是家庭的力量和家庭成员聚在一起的喜悦。就像影片中庆祝圣诞节的一场戏,家庭中的男女老少创造出其乐融融的氛围,让所有人享受其中;而在随后一场养老院的戏中,医护人员和老人们一起唱歌做游戏,也是在努力营造一种家庭聚会的温馨。

除了通过各位家庭成员描绘出完整的家庭之外,影片还展现了完整的生活,例如影片中不仅详细呈现女主角与情人间的感情波折,还多次出现了女主角工作、乘坐交通工具的场景。我们可以轻易地从中看到工作和生活如何交织在一起,以及生活的琐碎对工作带来的影响。例如在女主角与情人的感情发生波动时,她手里的工作就直接受到了影响。

米娅·汉森-洛夫导演将所有元素比照着现实生活的节奏组合得如此恰当,将真实的感情融入影片中,在完整的家庭成员与完整的生活中,让观众非常直接地体验人物与故事的走向。

《晨光正好》剧照

米娅·汉森-洛夫带来的关于生活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细节,或许不能称作悲喜剧,只是蕴含着力量的真实片段,然而从中能够隐约透露出生活的哲学。同时,还有那些难以忘怀的一系列角色——和侯麦、伯格曼、伍迪·艾伦导演创作的电影类似,米娅·汉森-洛夫的电影中,值得回味的是得益于她的高产而塑造出一系列立体、相似、又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在这些人物中,配角可以与主角一样被刻画得性格鲜明。例如,《我孩子们的父亲》(Le Père de mes enfants, 2009)中女主角的三个女儿展现出了各异的性格;又如,《再见初恋》(Un amour de jeunesse, 2011)中女主角的父母形象鲜活又自然。

3. 当重逢成为必然

纵观米娅·汉森-洛夫导演的电影,在人物的刻画方面,米娅·汉森-洛夫的影片常常聚焦于不惑之年的人物。其中男性角色是不得志甚至颓唐的,例如作为导演处女作的《宽恕与原谅》(Tout est pardonné, 2007)与紧接着的《我孩子们的父亲》,而女性则透露出更多的隐忍与承担,例如《将来的事》中女主角的独立与承担。

在影片跨度数十年的时光里,重逢也成为了必然的主题。这更让人感到,人总是活在回忆中,无论是亲情(例如《宽恕与原谅》中在女儿长大后对于父女间既往误会的解除),或是爱情(例如《再见初恋》中的女生关于爱情的成长),亲密的关系产生了难以抹去的羁绊。同时,在《晨光正好》中,影片流畅的节奏与丰富的感情得益于蕾雅·赛杜和格雷戈里出色的演出,而上一回法国明星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Isabelle Huppert)在《将来的事》的演出更是帮助影片大受关注和好评,也让米娅·汉森-洛夫导演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晨光正好》剧照

观看米娅·汉森-洛夫导演的作品总是令人舒适的,若将她的电影以时间线方式排布,呈现出的一系列作品是格调轻松的,擅于表现生活中的戏剧时刻,又充满着日常的无奈、残忍及愉悦……百般滋味都在其中。常有人将其与侯麦比较,也许在影片色调、讲述的故事和营造人物的关系上,确实有相似之处。

《晨光正好》的片名来源于法国诗人雅克·普雷维尔的一首诗歌(One fine morning法文原名:Un beau matin):

He was afraid of nobody
He was afraid of nothing
But one morning one fine morning
He thought he saw something
But he said It's nothing
And he was right
In his mind there was no doubt
It was nothing
But that morning that same morning
He thought he heard someone
And he opened the door
And he closed it saying Nobody
And he was right
In his mind there was no doubt
There was nobody
But suddenly he was afraid
And he understood that he was alone
But that he was not entirely alone
And that's when he saw
Nothing, in person, right before him.

影片所表达的主题和诗歌形成了互文关系,诗歌的格调伴随着影片,仿佛谜底一般成为了理解影片的另一条路径。在一种孤独与封闭的处境中,人们徘徊却步,期待着走向晴朗之中,或有另一个同伴叩问自己的生活,而当重逢即将降临之时,却要警惕它可能会让人落入空欢喜的结果。

《晨光正好》剧照

桑德拉在街景与室内、白天与黑夜的日常生活切换中,表现出或欣喜或不安的状态,在不经意间引起了情感的共鸣。随着情绪的自然流淌,在同感于影片人物的同时,观众总能从中映射出自己经历过的欢喜与哀伤,唤起时时的回想。


作者:长颈鹿

©《晨光正好》(One Fine Morning,2022)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版权方

 4 ) 晨光一点都不好

北影节看了《晨光正好》,看完不出意外的emo了,整个剧情虽然看似披着爱情的外衣,实则在讲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真的很不喜欢看这种类型了,倒无关影片本身,而且看完会陷入emo,问题都懂,解决不了,躺不平,卷不过。倒是绿皮书、神去村这类影片,反而能得到治愈。

女主生了病的父亲在一点点遗忘自己,先前是知名哲学家,桃李满天,到最后也终究病的如此“不体面”,父亲在写自传里提到了“晨光正好”,我想他一定希望自己能够体面的结束自己的一生。可人终究逃不过生老病死,逃不掉最后都一样在医院,和其他病友一起吃饭唱歌治疗,就像人生开始在幼儿园一样,人生的结束也是一群人在一个场馆,做着诸如此类的事情。只不过,他们还有钱可以住得起私立医院,可是更多的我们普通人呢?可能到最后,都无法负担得起住院治疗的费用,临终在病房还要问一句“治不治”,才是我们普通人大多数的宿命吧。女主曾经问男主,“如果30年后我们还在一起,那你一定要在我到我爸这一步之前,帮我选择安乐死”,说的时候笑着开始,最后哭到崩溃。人生就是这样,来得时候没有记忆,走的时候也都丢弃了记忆。父亲在讲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时,讲了自己,讲了情人,却也在也说不出第三个。曾经的前妻也好,隔天来照顾的女儿也好,终究都成为了陌生人。

可是女主的生活幸福吗,选择和有家室的男主在一起,真的是因为“真爱”吗?

女主恋爱脑,男主也一样,法国浪漫终究发生在了法国人身上,到最后逃不过婚姻家庭的抉择,男主的困扰说是“庸人自扰”也好,“为爱停留”也罢,剧中反反复复提到真爱,在我看来未必。全剧没看到男女主的精神共鸣,潦草的生活,丧夫独自带女儿,生病的父亲,每天做地铁做着机械的翻译工作,家里巴掌大的房间。很枯燥,很枯燥,很没有精神寄托的生活。这个时候出现的男主像带来了微光,给她的生活带来“不一样”了。我想她会把自己的很多精神寄托在男主身上吧,所以即便男主有老婆有孩子,她还是忘不掉。但真的是爱吗?或者是不是只是精神寄托,或者是不是只是刚好他出现了,或者是不是只是“爱而不得”才显得爱弥足珍贵?这些都无法考究。爱情是复杂的,或者有时候也很纯粹。当你得不到的时候,你就会渴望剧中纯粹的肉体或者陪伴的爱,但真的在一起了会合适吗?当琴棋书画变成柴米油盐,当白月光变成白米粒,最终的结局就不会像男主和她老婆了吗?到最后,无非都是那么回事。

结局真的挺残忍的,看似很美好,男主女主和女主女儿看海的背影,看似和谐的“一家三口”,温馨的在午后看海。但实际谁也不知道未来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死去的人不会痛苦,活着的人才需要考虑面对”。男主会离婚和女主在一起吗?还是继续相互纠缠?未来在哪里?父亲的病会好吗?怎么拜托枯燥的翻译工作?这些都没有交代,这才是最惨的,未来在哪里、怎么面对,谁也不知道。

 5 ) 法式的浪漫敷衍

《Un beau matin》

晨光正好,眼睛却得了病

镜头深入女主生活的每一处细节:探病,带娃,工作,通勤,恋爱,聚会…琐碎的生活似乎没有对她造成什么容貌上的伤害,她脸上的笑,眼里的泪都还是那么美。可是神态越是克制,情绪越是难以抑制,把思考当作毕生所爱的父亲再也无法思考,把书籍视作珍藏至宝的“盲人”再也无法阅读,知道父亲总有一天老去,来得竟如此难受,止不住地哭泣。

离开了看护中心生活还得继续,也只是擦干眼泪,短暂与衰老的悲伤告别。

走进了热闹公园爱情悄然而至,这一次收拾心情,决心与新生的幸福牵手。

平静如水的双线叙事,胶片质感的物景人事,生活困境似乎无解,出轨偷情避而不谈,也不影响他们在晨光下欣赏脚下的砖瓦,和远处的铁塔,称得上一句:地道的法式。

片名起的是真好,蕾老师也是真美,而全世界都在说法国人爱生活,但少见生老病死的“法式”解读,包括此片——缺乏深刻探讨让巴黎的美流于表面。(三人同框的海报是多年后想起此片的唯一记忆点

 6 ) 深邃灵魂如果失去身体的承载,就会变得悲哀。

“这些书好像比养老院里的那个人更像他本人。”

听到这里忍不住哭了。

我作为一个25岁的健全的年轻人,总觉得躯体的生活是一种负担。

随着父母身体逐渐不如意,我开始意识到我当年发的这段话有多么幼稚。看完电影更是感受到自己作为理想主义者的一些消极态度。

如果我不能拥有感知世界的身体了,我的灵魂又如何存在。

 短评

#2022BJIFF#观影体验绝佳当然是因为蕾老师太美,如此清新脱俗的婚外恋故事也拜两位主演的魅力和chemistry,夏天的故事男主到了中年少了迷茫更多了渣得坦坦荡荡的自在,又多了家庭线,对照之下觉得本质并不是渣,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无法靠近。在无数个冲突压力变故之下,蕾老师来不及崩溃更没有倾诉,只有一个个坐在公交地铁上发呆和匆匆赶路的镜头,然后继续投入生活的洪流。晨光正好,虽然得不到自己最想要的状态,虽然处处是错位与偏差,但是能得到一些,也不错了。

7分钟前
  • 艾栗子
  • 推荐

虽然从戛纳主竞赛降级了,但这才是最自然状态的米娅·汉森-洛夫,又找回了看“将来的事”的感觉。知识分子女性、侯麦式对话和“生活即走路”的创作哲学,知性又感性的蕾雅·赛杜背着双肩包步履不停。生活从来不缺晴朗早晨,只要我们坚持往前走。(梅尔维尔帅哭我了~)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A. 如果不是看到iPhone,完全会以为这是一部八十年代的片子。说是故事,其实更像是对瞬时情态的展现与感知,而不论是剧本的语调还是卡司的表演,都精准地抓住了悲喜之间的微妙细节。色彩搭配和胶片质感让人想起侯麦,但更重要的,是它也以那种看似毫不费力的松弛姿态,捕捉到了生命流动的韵律:有些人逐渐远去,有些人失而复得,生活就像水波,自有迎来送往的起伏节奏,我们只是在其中保持着我们的平衡。2022.5.20 Croisette

15分钟前
  • 双晚
  • 力荐

- 影像直觉依旧低迷,几乎只有演员的努力,但比较成功。

16分钟前
  • TWY
  • 还行

12th BJIFF No.15@天幕新彩云。法式温吞糖水片。中产中年的养老育儿婚外情一地鸡毛大礼包,但没讨论没思考。感情线台词都懒得写,仗着俩人好看就一船又一船的船戏敷衍。别碰瓷侯麦。侯麦的对白多精妙,本片跟侯麦像的恐怕只有色调和片头菱形影业。片尾歌里唱:当知识逝去,爱会延续。词儿像迪士尼出品啊。现实当然多是知识和爱一起烟消云散。

20分钟前
  • 奥兰少
  • 还行

#2022BJIFF# 好几场戏都想起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太好了,有让人忍不住落泪的四两拨千斤之力。每周都来探望的女儿,仍然排不进父亲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的前三名;爱一个人爱得那么深,却只能作为情妇默默忍受分别的煎熬。生活布满罅隙,不是每一道缝都能照进来阳光,但至少第二天醒来,又可能是一个晴朗之晨。话说这一部这么好,居然都进不了主竞赛,福茂我真的劝你耗子尾汁。

23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力荐

用轻盈的笔触刻画了深藏在女主角内心的恐惧。面对无可挽回逝去的内心震颤,无法把握当下的瞬间恐慌,未来意义的逐渐退却,苍白遗忘平庸和失智一步步紧逼而来。它并不是围绕着显性主题展开,而是把日常分解成了不同层面,悲伤快乐喜悦绝望无助从互不关联事件中滋生,拼贴成了一幅心理图景,但内在都指向了一旦袭来就萦绕不散的阴影。没人能理解这种微妙恐惧对女主心理的冲击力,这是为何她对恋人说安乐死时对方只是笑她夸大其辞;也是为何她在老人歌声中无法忍受落荒而逃但女儿却埋怨她破坏了最有意思的时光。我特别喜欢分赠书籍的段落:组成哲学家父亲整体思想的是那些整齐摆放的书籍,当它们被分赠成为其他人思想的新部分时,父亲的思想系统便消失一空,他成了记忆空白的失智老人。最终所有人都只是对方人生的一站,这是最终画面能传达出的最细微情绪。

26分钟前
  • 九苍
  • 力荐

很喜欢导演在QA说的几件事:第一,她没有试图在女主接受父亲的衰老和爱情故事这两条线之间建立肤浅的戏剧化的联系,但是这两件事是自然而然联系在一起的。第二,她说自己的电影某种意义而言都是自传性质的,当被问到创作一部基于自己经历的作品时如何保持距离,她说距离是最终的目的,只有写完这个故事拍完电影看到成品之后,才可以从一定距离来看自己的经历,才能放下,创作的过程当中是没有distance的。第三,fiction is the rhythm from the chaos of life。第四,她拍的蕾亚赛杜是和一般的男性导演凝视下的蕾亚塞杜不一样的形象,这里她不是被观看的欲望的客体,而是表现她看到的东西,她的感受,她的痛苦和欲望,和她的其他角色不一样,能感受到更平凡更down to earth的一面

27分钟前
  • 十二月
  • 推荐

这部评分那么高感觉就说明现在戛纳已经没什么正常片子了,大家都在平行单元找安慰。

32分钟前
  • 兔安叽
  • 还行

why poupaud so hot

34分钟前
  • 勾狗够
  • 推荐

12th北影节No.15。上有老下有小的巴黎“中年危机”==父亲衰老与爱情烦恼双线并行,就像她在做同声传译时一样需要同时处理多线程任务,稍有意外便疲惫慌乱。做翻译,本是建立沟通、桥梁,但她长久地身处小黑屋中,周遭笼着若隐若现的障壁。色调一点点像侯麦,但内容太薄,台词口水,没太把观众放在眼里。灵魂还留在图书馆里的父亲去了养老院渐渐枯萎,生长痛,衰老也痛。但口中念着莱拉的父亲比草草happy ending的主角更让人为爱动容。圣诞夜一幕好爱,超感动。

39分钟前
  • 喜西西
  • 还行

#Cannes 2022 3.5/5 细水长流,蕾姐真人是闪闪发光的精致我心脏漏一拍;在公交车上接到短信的情感变化演得绝了。但整体稍微差点味道

44分钟前
  • 原味乱码圣母
  • 推荐

75/100 一位身体逐渐恶化,即将消失;一位职业与向天体飞行有关,他出现了,而翻译,则是困在中间的中间人。女性创作者总能给她的女性演员带来不小的情绪驱动力。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

46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演员太漂亮了真的影响观感,于佩尔演大学教授是好的,看蕾雅赛杜和帕波滚床单(渣男上床还不脱鞋子,不能忍)导演还要发些“平凡中年人的生活真是混乱无常啊”之类的感慨,只想学小黑哥狠狠白这两人一眼

51分钟前
  • 小亚基
  • 还行

舒伯特959之于生活的沉重,播放时父亲压驼的背会想到驴子巴特萨,也暗合爱情状态;哲学教授/翻译的身份与失去阅读/思考/交流之力的残酷对照;最后一镜仿若等到了绿光,此前所有累积出非常动人的能量;蕾雅·赛杜,美。//第一部MHL

52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徘徊但不多情,洗练却不冷漠,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情感电影。

54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像是要做成一个“N部曲”,第一部是《将来的事》,这是第二部。关于女性和她在某个人生阶段的生命体验,亦如同《将来的事》,感觉可以一直一直这么看下去也不会感到丝毫厌倦。比较《伯格曼岛》,更想要看到这样的汉森洛夫作品,希望她能一直这么拍下去,不做改变也无妨。

5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2022 Marché du Film Online# [2022-05-25]双周Europa Lable奖。蕾老师真美好,恍似在看一部侯麦的电影,这个题目阿萨亚斯的《夏日时光》就做过,但这部更细腻绵长。处理着衰老、爱欲,日常生活。巴黎真美,蕾老师真好看。#年度佳作# | [2022-08-17] 北影节巨幕重看真是开心啊,蕾老师真是表演艺术家。其实片子也就表象比较侯麦啦,没有做情节上麦格芬还是不侯麦的;蕾老师小女儿的生长痛和老父亲的疾病恰好互为表里,细碎情节流转的技巧高超。有点感慨于法国极度原子化社会亲情的寡淡,但也觉得他们能拎得清,当得起。

57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3.5 就是说男人最爱的是当下的情人 永远的自己 和不知道名字的流水第三人吧。因为字幕跟台词大半对话都卡不上扣掉那0.5

58分钟前
  • 牛肉面
  • 还行

事实上晨光不会正好或者不好,晨光一直在那里,只是人的感受不同;生活也不会正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所以觉得这片子结尾的落点太避重就轻了,无论是父亲的疾病还是无望的爱情,这些切实的生活困境就被抛在一边,导演选择去勾勒一幅温馨祥和的图景。格利高里的表演极佳,但汉森洛夫并不想深入探讨衰老,她沉溺在对生活质感的呈现上,回避自己建立起的戏剧冲突和棘手的生命议题。《将来的事》起码试图处理好亲密关系这件事,而《晨光正好》搁置了所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60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