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长歌

完结

主演:唐国强,张澜澜,聂远,白庆琳,张铁林,杜志国,王绘春,曹培昌,刘毓滨,唐嫣,万弘杰,孙飞虎,饶敏莉,马浴柯,张丹峰,宗峰岩,张喜前,朱宏嘉,席与立,武强,牟凤彬,徐少华,李庆祥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7

 剧照

贞观长歌 剧照 NO.1贞观长歌 剧照 NO.2贞观长歌 剧照 NO.3贞观长歌 剧照 NO.4贞观长歌 剧照 NO.5贞观长歌 剧照 NO.6贞观长歌 剧照 NO.13贞观长歌 剧照 NO.14贞观长歌 剧照 NO.15贞观长歌 剧照 NO.16贞观长歌 剧照 NO.17贞观长歌 剧照 NO.18贞观长歌 剧照 NO.19贞观长歌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贞观长歌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秦王李世民(唐国强 饰)在武德九年登上大唐最高统治地位。登基后,他励精图治,统帅唐军一举征服称雄北方多年的颉利部,实现了江山统一。之后,深谋远虑的唐太宗决意使长年战乱的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他力促各民族团结,将处于饥荒中的数十万颉利部灾民迀徙內地,分发予良田,他博大的胸怀深受各民族人民爱戴。但是,几个儿子争夺储位的明争暗斗也让他心绪难平,其中,庶出皇子李恪(聂远 饰)、李佑(温浩 饰)等人与三个嫡出皇子的夺权斗争尤为惊心动魄。唐太宗与郑姓女子的婚姻风波,以及安康公主(张澜澜 饰)与两位杰出男人之间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亊,充分反映了那一段盛世大唐跌宕起伏的历史......逃离未来美第奇家族:翡冷翠名门第二季小房东夏天的风扫毒行动泰勒瓦厄勒克特拉 2023寄养家庭第三季面包店的女孩永远的白羽毛胡同里的阳光寂静的生活盛世华衣我们的四十年(2019)点赞就是给我们吃饭乘骑文化割草者晴朗的日子里你能看见永远奥罗拉号客轮僵尸直到我们彼此相爱错觉2022受骗者奉旨宠君药剂师东方第一刺客泡吧侦探金盏花1980边境威龙德州电锯杀人狂1974铁翼重生之绝境勇士女黑手党东北五仙身体摄像机饭前祷告平凡英雄2022特警90 II 之亡命天涯国语版被称为神的男子心烦意乱天才雀妈李米的猜想大侠沈胜衣 大俠沈勝衣唇心萌动她的嘴唇令我欲罢不能

 长篇影评

 1 ) 岑文本:对不起,我是警察!

《贞观长歌》——真的很长!老实讲,最吸引我的角色是岑文本!虽然远非史料里的岑文本,却是改编得最成功的一个!

关键这演员真的屌,把戏都吃透了!表演浑然天成,角色的性格、经历感觉跟真实存在一样!虽然明知史料里的岑文本其实就是个文采好,懂机变的本份人,还是觉得改编得岑文本太出彩了!

说到这角色,不得不对另一角色说道说道——李恪,幸亏是聂远演,不然得多招人恨呐!跟岑文本这角色的升级演绎不同,李恪这角色的改编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史料里的李恪,那是一直得到世人和太宗的高度评价的!能文善武,经国济世之才,连太宗都说老三最像他自己!李治都入主东宫了,太宗还嫌其孱弱,欲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等竭力阻拦,太宗才作罢!

最后,长孙无忌因为忌惮李恪的才干,怕威胁到他外甥李治的帝位,硬是栽赃陷害他谋反,将其冤杀!毛泽东看《旧唐书》就评价太宗一时糊涂,该立能干的李恪而非孱弱的李治!

可想而知,李恪在诸皇子中是何等的出类拔萃!可改编版的李恪,天资愚钝,情商超低,文武不修,志大才疏……简直一无是处!

这样的级别,怎么配得上岑文本,怎么值得屌炸天的他17年来矢志不渝地效忠与支持?

编剧啊,你们把这个角色不是弱化了,是彻底丑化了啊!如此反衬,使得岑文本的改编也失色不少!

题外说一句,“安康公主”最招我烦,偏偏戏份那么多!还有那个郑丽婉!一对删除了剧会更精彩的角色!

 2 ) 为何八二集里遍寻不着那牵肠挂肚的胖妞媚娘.观长歌贞观

贞观长歌.

从这名字就可以看出几点.其一,这是一部想弄成史诗剧的历史剧.其二,这是一部赞歌.其三,这就是一部戏.

从里边文臣武将的用词来看,编剧的工底确实强悍.只看这长孙皇后临终时的那一句"我的心儿就像这秋天的叶儿,一点一点的被撕得粉碎";旋即安康哭泣,跪述自己是如何不孝如何意气用事,说罢,皇帝登场,抚着将死的皇后,在她一再的哭述之下,终缓了废承乾太子之意.

而通观全篇八二集的捉词用语,在历史剧而言,应算是很史诗的了.可以说,是很严肃的,没有辱没了天朝最鼎盛时代的文功武治.

这八二集.抛开历史原委,即抛开那些正史野史不论,从第一集至最后一集,太宗的丰功伟绩一笔笔一划划可以说是深入观者之心.

假若一个从不曾接触那段时代的历史的人,定会对这完美如斯的千古一帝敬佩不已.而那些懂历史的,除了在一些细节末梢上较一下真说一下气话,其它可能也说不出什么异议来了.

这能有什么异议呢?人标题说了,这是在演一首"歌".你跟一首歌较什么劲.

所以.即便看着太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追悼隐太子,一再的提及隐太子如何相逼,自己如何无奈时,我只是一笑置之.就权当这弑兄杀弟逼父禅位的千古一帝真的是逼于无奈才会这么做的.

凌烟阁上的二十四位功臣,诚然,每个人都能写就一部书.而书的核心,必然是我们的太宗圣主.

八十二集,着最多笔墨的地方可以说是在这些功臣里展开的.在这其间,太宗兄把这些人驾驭得得心顺手.据粗略统计,每位功臣皆在太宗身前身后流过泪淌过鼻涕人均三次以上.

而最后呢,除了长孙无忌这把老骨头挨到了太宗老去,挨到了让那位千古一帝精挑细选出来的古今职位最高的妻管严的高宗贬到异地去.其余皆长寿不过太宗.

真是圣主啊.把这么多位能人异士操控于掌心之内.末了,连寿命都优于他人.不服不行.

而本人最钦佩的一位能臣倒正好不在这二四凌烟臣之列.其名为文本.本为末史,得太宗青睐,屹立中书侍郎行宰相之实十几年不倒,一只手,扳倒了两个长孙一脉势气最盛的东宫和魏王两脉.

而倒二集他于病榻之上与李恪的那一出戏,着实让我眼泪盈眶.

且不管史书如何.光这一个人物的刻画,便能让我毫不犹豫的为这出戏打个四星.

之所以不打五星.原由较多.但主要是因为开篇的其三.即,这只是一部戏.

在这部戏里,删去了所有不利于体现太宗英明神武千古一帝的细枝末节.如其老年咸湿逼人,与其子李治共享千古第一女奇人胖妹媚娘.除此,像其老年远征高丽棒子未果的事迹也不见提及.

这只是一部为了成为赞歌而拍就的一部戏.

所以,其它正史野史为何,并不是太过重要.

----------------------------------------------------------

其实要讲要评的话还可以讲好多字节.但终究八二集的长篇大戏,加之我又是快进一党,稍入不得眼便熟用KMPLAYER的向右忽略而过.

所以最后只再提一个小小的疑问.

为何这般千万人对一个人歌功颂德的封建大戏能入得了广电这只和谐的大眼.播完央视一套播十二套.怎么都不见有人能提出禁播一类的言语.

而歌颂八零后为房子车子而奋斗一生不惜当房奴二奶的青春大戏蜗居却始终沾不得央视半点边儿.

是不是可以断言,天朝的掌局者们,在心底里,在潜意识里,还是衷心的向往着千多年前的那种万人景仰歌功颂德的君民礼制呢?

观孔子所受的优待,再看看,卢梭,孟德斯鸠之辈始终入不得语文课本的课堂之上,我不得不承认,我又傻傻的较了一回真.

看戏就看戏呗,整那么多牢骚,还嫌活着不够累啊~~

 3 ) 看《贞观长歌》有感

最近一段时间的每个晚上,我和爱人都在观看电视剧《贞观长歌》的DVD光盘,我们每晚连续看3至4集,一直看到零点左右才睡觉。由于儿子们都不在,我们两人总得找点乐子吧;好在我们还挺爱看,都被唐国强主演的这部电视剧所吸引,而且坚持两人在一起看;如果哪天晚上,我们其中的一人有晚班,那么就等到这个人下班后,从晚上10点开始,两人一起开始看……

A

《贞观长歌》是长达82集的长篇历史剧,是一部气势恢宏的战争与和平的史诗巨片,它展现了唐初贞观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截面,剧情跌宕起伏,我看后觉得,一个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贞观之治,贞观盛世的取得,真不容易啊!它要反击侵略,和敌人进行厮杀;又要对付王朝内部的阴谋和各种勾心斗角,情况复杂得很啊!对待民众,它又要平复战争创伤,鼓励老百姓进行农桑,接纳从草原迁往内地的移民,救济大量的灾民……
唐太宗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为了巩固唐朝的统治,他能够接纳魏征并能积极接受谏臣的建议,还对进谏、纳谏作了具体规定,这在封建时代是不多见的,是难能可贵的。 但愿现代的各级领导者也像唐太宗那样,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尤其是批评意见,“闻过则喜”,保证言路畅通,事业才能兴旺。

B

剧中的泽州刺史赵士达一案,揭露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内幕,情节一环扣一环,可谓惊心动魄啊:为了保住赵士达这个贪官,更为了借此保太子李承乾,一些朝廷的高官勾结,王爷长孙顺德、太子的岳父侯君集等人,制造了一起起骇人听闻的大冤案:故意隐藏赵士达的贪赃事实,嫁祸于人,陷害举报他们的闵国器、发现真相的郑仁基并且杀害了他们;抓了泽州地区的几百名平民百姓,用“屈打成招”的方法,逼迫威胁他们做假证词,又安排内应煽动他们越狱,以便造成“反贼”的即成事实;为了灭口,又将押解进入京城审讯的贪官赵士达秘密杀害……而随着事件的一步步深入,唐太宗逐渐地洞察到了事情的真相,但因为对方的势力过大、兵权在握且凶险残忍,杀人事件不断出现,只得几次秘密派人去巡查此事,慎重地解决问题。最后总算真相大白,凶手落网;泽州的百姓在冤死了十几个后,终于被解救了,但是整个过程,够惊险的!……
联想到现代贪官的伎俩,恐怕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更兼有了现代化的技术,他们会更加迷惑人心;当然和古代的贪官坏官一样,为了自保,也会挑起种种事端,制造种种假象,诬陷好人,诬陷百姓,作威作福吧。但愿我们的党、政府和人民,也会揭开重重迷雾,揪出这些贪官,让他们彻底现形并坚决予以惩治,让正义的旗帜高高举起,让社会真正和谐安定!

C

看了电视剧想到,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一些根本问题都是相同的,都是要“以民为本”。联想到现代的社会,也是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问题亟待解决;虽然我们是小小老百姓,“草根”一族,但也关心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啊。两会以后,国家正在积极进行新的改革和探索,尤其是关注农民群众的利益,关注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免除农村孩子们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些都是新时期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愿国家越来越好,人民生活也越来越安康幸福!

 4 ) 聂远的李恪

2018-04-02 16:15:12

因为聂远的李恪而怀念这部《贞观长歌》。

剧里李世民没有少年夺权的算计,或许他的少年时代需要一个人来展现,这个人就是李恪。

李恪因为有前朝血脉而不能入主东宫,这个原因有些站不住脚。杨妃有二子:三子李恪、六子李愔,长孙皇后有三子: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李世民对嫡子的期许,而“恭敬、谨慎” 是为“恪”,“安静、寡言”是为“愔”。杨妃二子名中都含有退让之意,李世民对三位嫡子的重视显而易见。这或许从侧面说明,后代流传的李世民与隋朝公主的爱情故事,更多是附会或演绎。杨妃或许曾受宠,但是联系李世民夸赞长孙皇后为“嘉偶”、“良佐”,其书写的《女则》这一为妇的智慧结晶,显然,长孙皇后是一位懂得把握丈夫心意的妻子。其他女人没有一个曾打败她,从她手里成功争宠。为嫡,为恩,为爱,李世民就未曾打算过从其他皇子中立太子。

从出生,李恪就被他父王认定为应该做一位谦恭的臣子,可是他偏偏才华横溢、文武双全。我无法用语言形容聂远饰演的李恪的英勇不凡,这部剧因他而有光彩。剧情前期,是李恪雄姿英发的时期,他出使讲和,却寸步不让。昂然远眺之际,拉弓射箭,飞鹰随之坠落。好箭法!面对岑先生的指教,他能自述抱负,也能虚心听教。正是热血奔涌的少年,恰是壮志凌云的少年。之后他邂逅了这世间最纯粹的爱情,遇上了智谋过人又至情至性的阿史那云。他们可以一起谈人生谈理想,认定彼此是可以相伴一生的意中人。

李恪

李恪

多美好啊,聂远的相貌,他的演技,都赋予了李恪这个半真半假的角色灵动热烈的吸引力。他果敢机敏,他英勇有谋,他胸有凌云,他刚烈倔强,他孤高自许。所有的优点都灼灼耀眼。

剧中先为我们展现如此天纵英才的李恪,又想把他毁灭给我们看。为了说明他为什么没有夺得太子之位,为了给李世民的选择一个合理的解释,电视剧又给李恪安排了许许多多的缺点。他沉不住气,急于打倒李承乾,反而锋芒太盛。他眼界太浅,争夺一时封赏高低,不曾想失去父皇的信重。他没有大局意识,他鲁莽冲动,可是这些也都让他热血执着的少年模样更立体。

细想之,这些又和最初那个出使北境的英武少年,在智商上形成云泥之别。与其说观众在等着李恪智商上线,不如说观众心里也知道,李恪没有剧本里写的那么傻。他不会冒冒失失闯进侯君集家搜查赃款,他也不会在听了安康公主几句话之后,帮太子抵制魏王。 剧中对安康公主的谋略夸赞得太虚太假,为了烘托她,李恪几次智商下线,走出臭棋。又故意让李恪一意孤行,违逆圣意去杀颉利。简直让人无语问天,这哪里是那个压制住颉利的李恪啊!?

至于奸污太子妃海棠,则有待商榷。相比之下,剧中侯君集的设计不龌龊?史书中长孙无忌拒绝太宗立储李恪的目的不龌龊?李恪对海棠的不轨行为,或许是对李世民当年霸占巢刺王妃的一些影射。

剧中最爱的女子,无疑是阿史那云。她的男装有时比女装还好看。

阿史那云

阿史那云

《贞观长歌》中古色古香的女子不少,高贵恬淡的杨妃,机敏聪颖的郑丽婉,腰肢纤软的绿袖,眉目娇艳的海棠,她们都是那个年代该有的模样,足以表达人们对大唐气象的怀望与敬仰。


对李世民立储的选择,之前的分析流于片面。下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观剧感受:

李恪非嫡非长,立他为太子与祖宗规矩不符。李恪得到观众认可的原因是,他有能力有才华。出使颉利和征粮打井两件事证明了他的能力。可是嫡长子继承制也有可取之处。如果立贤不立长,有能力的儿子不断壮大势力,结党营私,铲除异己。这样将助长皇子争斗,默许权利掠夺,激发种种矛盾。李世民夺权就是一例。李世民是皇子夺权的成功者,但当皇子的想的是夺权,当皇帝的想的却是守权。

除了祖宗规矩这一难以逾越的关卡外,李恪成为太子还有一个障碍。剧中多次提到两个反面帝王,隋炀帝和汉武帝。当时从皇帝到臣子,无不在反思隋二世而亡的原因,李世民因隋炀帝 喜出游而不敢出行,恐劳民伤财。魏征曾修录《隋书》,更是多次叨念着要为废太子杨勇写一篇序。帝国初建都要总结前朝灭亡的教训。当时君臣上下都认为,隋炀帝杨广是导致隋亡的根本原因。他好大喜功,连兴战事,巡游四方,劳民伤财。这些使得隋朝从一个疆域辽阔的王朝迅速被难民充斥。李世民在与李泰的对话中提到的汉武帝,也与隋炀帝一样,连年征战,将国力打衰。李世民说,他绝不做汉武帝。并不是隋炀帝、汉武帝无才无德,而是他们好战不屈的个性,并不利于国家长久昌盛。而李恪恰恰是这种性格。李世民希望国家大治,希望贞观之治的功业可以延续,他更倾向于敦厚宽和、能屈能伸的守成之士。被他评为“英果类我”的李恪,在这些方面,缺乏上下信服的宽厚之气。

之前提到,长孙皇后于李世民有恩。多年的辅助之恩之外,还有玄武门事变中长孙兄妹对李世民的拥戴与支持。李世民是个怎样的人?他弑兄篡位,但对有功的武将十分保护。他逼父退位,同时自己励精图治以开创贞观之治。他并非无德之人,相反十分顾念旧情。想来确实是迫于无奈,加上秦王府诸将的怂恿,才促成玄武门事变。其中长孙无忌在事变中的功劳最大,同时史载长孙皇后于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李世民对头号功臣长孙无忌的意见,是不能不听的。

李世民对众多和他出生入死的武将,有着深厚的情谊。这些武将的未来,也是他考虑立储问题时需要顾及的。秦王府旧臣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倾向于支持共事多年的长孙无忌。立长孙无忌的外甥,则开国元勋可以保全。立李恪,难保他对长孙家没有怨言,对这些人不赶尽杀绝。而一旦这些人的安全受到威胁,武将被逼造反,局势必然动荡。长孙无忌的外甥未必是最适合的太子,却是最稳妥的选择。


剧中点出,李恪输就输在一个争字上,似乎他不争才是上策。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他的才能让他不甘人后。他若想不枉此生,一展抱负,只有争这一条路。他是庶子,李世民嫡子就有三个,他若不冒头,就意味着不为人知,没人会在立储时想到他。像李世民那般,功高震主,依然要受制于长幼有序,不能被立为太子,何况是稍有能力的庶子。李恪想走的是一条孤险的道路,他想不断立功,功德盖世,在皇子中一枝独秀,让他父皇不得不选择他。

这条路终究被他父皇和老谋深算的臣子堵死了,他们看着他犯错,而且巴望着他铩羽而归。

若是他生在隋末,想来凭着一腔孤勇和抱负,也会和李世民一般礼贤下士,勇于担当,扫荡天下。只可惜年幼的他遇上的是李世民这样的父亲,和历练成精的长孙无忌之类的老臣,终究是臣子一生。

 5 ) 终曲复牵连——《贞观》琐忆

这剧已经看过十年了,我已经全部忘光光了。没想到当年还写过剧评,我只好重看一遍是嘛?

《贞观》一曲将终,我却是到了最后才觉出它的精彩。英雄们的背影已远去,留下的任历史去评说,正所谓“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而《贞观长歌》作为一部艺术作品,自然由观众去评说。而面对贞观朝二十四功臣图的时候,我却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有时,感受得太多或许就没了感受,想说的太多也就没了语言。李治说的不错,那一副副画像的背后都是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都是见证大唐兴衰荣辱的鲜活历史。如何去评说?后人怎能体会那些创业英雄们的步履为艰?对错,功罪,忠奸,真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能明了的吗?旁观皆冷眼,清高的自命不凡,这样的立场,这样的评说态度是把前人的事迹作为炫耀自身才华的资本,是对历史的亵渎。或者,什么也不必说,正如记史的“春秋笔法”。观史不在于“评”,而在于“悟”,“悟”出值得借鉴的道理为己所用。《贞观长歌》的意义也在于此,借先人的创业史激励今人。

很遗憾没有看完全剧却把起头开得这么大,或者是一部大剧凭小语是解不出的,而我仅就我所看的说一说。

“政治”、“战争”、“历史”,这些意味厚重的部分恕我无法说,我仅想说的是李世民,还有贞观中的那些女子。我不是“贞观迷”,也不是打算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作为评说整剧的突破口,因为我仅是一枚“糖果”。

晚年的李世民曾说,他谋不如房玄龄杜如晦,治国不如魏征,将兵不如李靖。说是自谦,不如说是对自己的要求苛刻吧。或者是真的不如,人无完人,始终能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已经实属不易了。然作为一个帝王能控驭如此之多的大贤大才,使得他们各自才尽其用,就必须具备驾临于所有人之上总览全局的睿智与博大的胸襟。自古贤臣多矣,明君却难得,而能让贤臣皆敬服感激的明君细数来有几个?“帝王之术”是多深的学问,常人莫能知;做帝王最深切的苦痛,常人莫能知,却如何自以为是地对他们品头论足?

“文治武功”兼于一身的皇帝,李世民算一个,算不错的一个。而我以为其“文治”胜于“武功”,他在“文治”上花的心血远胜于“武功”。有“武功”的皇帝不一定懂得“文治”,得天下的帝王不一定能安天下,而二者皆具,可谓“千古一帝”,然李世民死时,不过五十二岁。英雄一世,戎马半生,仍不免感慨“不怕和谁斗,惟恐与时光斗。”

《贞观》与《雍正》比,确有许多相似之处,从人物到背景,从事件到精神,但我仍觉得李世民是李世民,雍正皇帝是雍正皇帝,虽然我个人偏向后者。只是《贞观》中没有一位乔引娣式的人物,不免有点遗憾。

原以为郑丽琬是,没曾想那宛如蝴蝶迷失花丛的翩然跌倒竟是场骗局,辜负了一场华丽的舞蹈,也辜负了我的想象啊。天子为做天下表率而拒绝娶一个已有婚约的女子,偏这女子的夫婿又亡了命,于是她成了克夫而无人敢娶的女子。只是天生的美貌怎能使她的心平服下去?于是她时常装扮得玫瑰般艳丽坐着敞蓬的马车招摇过市。李恪说,她这样做是想让天子知道,但是天子不会娶她。然这女子的一句话却说得我的心发怵:“天子不娶我,他还有继承者。”

我见过有权欲的女人,却没见过如她这样天生有权欲的女人,甚是可怕。看来,美貌对女子来说不单是幸运,更可能是祸端。如若她想以此作为资本妄图得到权力,再添上聪慧的头脑,那将是怎样的危险。他人的造祸可说是红颜悲命,而如郑丽琬这样却是在自造悲苦,不知该不该同情。我始终认为,对政治对权力的热衷在当时都不是女子的本性。

也可说,郑丽琬和李恪才是天设的一对。这个有前隋阴影的又被岑文本赞为最具李世民一般潜质的皇子,他最有利及最不利的这两方面注定了他夺嫡争斗中的悲哀。我不欣赏李恪,一看到他自命不凡的模样就反感。他一生都未明白“不争是争”这四个字,可叹岑文本苦心经营十三的奇局还是以失败而终。东宫终究还是归于长孙一脉,而长孙无忌与岑文本的私争却未损于公。岑文本曾被李恪视为“小人”,也曾被李泰骂作“小人”,然无论站在哪一边,他心中都始终将大唐基业看得最为紧要。他是“忠臣、能臣、干臣”,不同与《雍正》中的老八。

由一个女子牵出对两个政治男人的感慨,只是女子在政治中上演的多半是浪漫的悲剧,或是无关紧要的插曲吧。

浪漫的爱情幻想破灭了,或者是浪漫过后终归于平淡,就像长孙皇后。皇后,或许不是天子最心爱的女子,却一定是最非凡的女子。她要坚守的并不只是一份爱情,她需要为了这份爱情守住一座后宫,又或许,她需要为了这份爱情帮助她的丈夫守住整个天下。她自然有无人得知的苦衷,即便再宽仁大度也不免发出“后宫里的女人也是女人”此类的哀怨。她是李世民的发妻,一路风雨陪他走过,今天的后位是否就是她的幸福?“美丽的女人得到爱情,美丽而寂寞的女人得到寂寞”,说的一点没错。

做几十年的太子不易,那么做一个太子的母亲呢,做一个为后世称颂的贤后呢?曾记得,有一次太子犯了过错,站在雨中一夜患了伤寒。长孙皇后不许太子用药,眼看伤寒转为肺痨。直至太宗终于来东宫探望太子,才让太子喝药。“方子治不了你的病,能救你的只有你的父皇啊。”哪个母亲能狠心眼见自己的孩子一步步走向死亡?而哪个母亲不愿意根治孩子的病呢?

她是天下最苦心的母亲,直至临死依然放不下这个有德无才的太子。李世民知她的心,神医开出了“空心”的药方,只是她不肯用药,奈何?“快点灯,别让你们的母后摸着黑上路!”戏中长孙死后,太宗须发皆白,不知是否属巧合的安排?然问一问李世民,当所有的繁华浪漫过后,他心中最爱的女子应是长孙吧,这个站在他身后,默默为他,为他的整个皇族操碎心的女子。

暮年的李世民舍不下一份亲情,但是为天下计,他不得不做一个狠心的父亲。废太子走了,他捧着一副“翠微宫”图寒夜中任凭窗开着。“这时候你大哥的魂正往家里赶呢,把窗开着,别让他找不到回家的路。”犹想起同样暮年丧子的雍正,多么悲凉的父爱,而作为一个天子,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抉择。

写到此,真已是不知所云。

再言一句,一曲长歌,我最喜欢的是那一句:谁的爱,让天下万方奏乐。如沐春风,温暖祥和。

 6 ) 《贞观长歌》中的集体无意识

看了几集《贞观长歌》,感觉导演吴子牛那句掷地有声的论断:“谁要想在《贞观长歌》的史实上挑刺,那就是鸡蛋碰石头!我们请来了包括中国唐史研究会会长在内的7位北大、人大的唐史专家做历史顾问,《贞观长歌》中每一件衣服、每一个道具都有历史学家的考证,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考究的唐史电视剧!”吹的有点大了。

  为什么呢?因为在第四集中,就有一个明显是瞎编乱造的情节:李世民刚刚处理完“玄武门之变”,东突厥可汗颉利就兵临长安,“李世民左支右绌,范兴向李世民建议倾国库之财买退颉利”,而最后的结果竟是“颉利决定接受李世民的财宝退兵”。

  这就不太像是这位不世出的一代英主,被“诸胡”尊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的作风了,而是很像那位偏安一隅,自毁长城,冤杀岳飞的南宋高宗赵构的作风了,因为他确实有以每年交纳岁币银25万两、绢25万匹,割让大片领土并卑称“臣皇帝”的条件,“买退”金兵的历史;当然,慈僖和李鸿章也这么干过,甲午之役,他们以2亿两白银加上台湾,“买退”了日兵;庚子之役。又用四亿两白银“买退”了八国联军,“我大清”的国库真的被他俩倾了个底朝天。

  然而遍查唐史,发现所谓“李世民买退颉利”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就连那位向李世民献此下下策的“范兴”也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人物。实际情况是:虽然突厥军这次来得突然,但李世民判断“虏入我地既深,必有惧心”,“制服突厥,在此一举”。唐军与突厥军隔渭水列阵,李世民“挺身轻出,军容甚盛”,“与颉利隔水而语,责以负约。突厥大惊,皆下马罗拜”,“是日,颉利来请和,诏许之。”简而言之,李世民是靠着唐军威严的阵容、对敌情我情的准确掌握和自己超人的气概,慑服了颉利,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让人感到无法理解的是,《贞》剧的编导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将一段更能展现李世民王者气象的真实历史,改编成一段屈辱求和的历史呢?这究竟是想向观众传递一种什么样的理念和价值观呢?

  有论者尖锐地指出,这实际上是想为慈僖、李鸿章以及现、当代那些主张投降卖国的人开脱,是受了汉奸买办思想的影响。其逻辑是“既然开创了盛唐的一代英主李世民,在面对强权时都尚且如此,那其他人又能如何?”不过我倒觉得,我们似乎还不必把问题说得这么严重。在我看来,与其说编导这样瞎编是刻意为主张投降卖国的开脱,毋宁说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结果。

  这种集体无意识就是近二十多年来在中国形成的一种庸俗实用主义的思潮,具体说来就一切以“成本-收益”作为最高准则,不承认任何不能立即带来实际利益的超越性价值。

  任何对超越性价值的追求,如民族尊严和独立、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真善美等等,从这种庸俗实用主义的立场看,都是“非理性”的。

  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庸俗实用主义长期占据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君不见,许多本应该最鼓励学生追求崇高理想的大学,其校训中竟然都有“求实”两个字,似乎不把学生培养成精明势利的小市民,教育就算失败了。久而久之,这种庸俗实用主义也就真的溶化到了不少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人们会本能地用它来衡量一切。

  如果透过庸俗实用主义的眼镜看历史,就会感到赵构、秦桧、慈僖、李鸿章、袁世凯甚至汪精卫的行为都是“理性的”,而岳飞、义和团、八百壮士、八路军、新四军乃至后来的志愿军,其行为都是“非理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用庸俗实用主义的世界观来解释历史,客观上确实会产生为投降卖国行为辩解的后果。这些年来,影视界、史学界刮起了一股为历史上的负面人物翻案的风气,虽然说辞五花八门,但追根究源,其理论资源无非都是庸俗实用主义而已。

  庸俗实用主义因此也就成了剪裁和修改历史的一把剪刀。“李世民慑退颉利”变成“李世民买退颉利”就是用这把剪刀任意剪裁的结果。在《贞》剧中,类似的修改或者编造还有不少,比如虚构范兴在守绥州时为了不让突厥围歼唐军援兵,故意让突厥攻入城中,还向突厥将领施罗叠下跪,而李世民居然对此大为感动就是这样。

  《贞》剧投资巨大,明星云集,表现的又是从初唐走向盛唐的辉煌历史,但在客观上,却宣扬了“投降有理,投降有功”的思想,而编导人员还浑然不觉,这是令人扼腕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庸俗实用主义的影响和危害已经有多么深重。但这也提醒我们,现在是到了对庸俗实用主义在思想、文化乃至政治外交层面的影响,进行一次总清算的时候了!

 短评

非常好看

7分钟前
  • 黑糖珍珠
  • 力荐

很好看的古装剧。服装剧情都很考究,演员演得也很符合人物,大气恢弘!

12分钟前
  • 西贝
  • 推荐

全部都给吴王恪。

16分钟前
  • 说了我是黑无常
  • 推荐

年登上大唐最高统治地位。登基后,他励精图治,统帅唐军一举征服称雄北方多年的颉利部,实现了江山统一。之后,深谋远虑的唐太宗决意使长年战乱的

19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儿女情长什么的总是对味……聂远帅哭了

21分钟前
  • 富嶽百景
  • 力荐

李恪

25分钟前
  • 爱尔兰精灵
  • 力荐

以前看的,抛开什么一般人不会去查的史实还有一些明显的BUG,总体还是好看的,就是太过主旋律~~臣子贤是正常,皇帝太圣明……简直要上神台那么圣明了~~~感觉和臣下之间互相都快成知已了~(这条不要点我有用了,他们历史上真的很朋友的~李世民还很会哭的OTL~)

28分钟前
  • 胡桃园咔嚓女王代表老柴咔了你
  • 推荐

李恪这位神人呢,翻遍上下五年前的华夏史,他这种出身的人都少,极少。似乎,也就他跟他弟弟两个人?他曾祖母与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大司马卫国公三朝国丈独孤信之女,曾曾祖父是西魏开国功勋、八大柱国之一的唐国公李虎。他外曾祖父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外祖父是隋炀帝杨广,祖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亲爹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以李恪与其胞弟融杨隋、李唐和独孤氏三豪门之血脉,身兼两个大一统皇朝的帝族,真的可以算是史上最牛逼血统了。当然,他的血统也决定了他在这场夺嫡之战中没有任何的机会,无论长孙一脉有没有死光。一个有着前朝血统的皇子是不可能成为储君的,不管他优秀不优秀。只是,对于他自己而言,越优秀就越痛苦。

33分钟前
  • 今天看好戏
  • 推荐

虽然我完全不记得都说了些啥 少女心的第一次萌动 就是当年来自聂远的眼神 他的眼里有星星

35分钟前
  • .
  • 力荐

恪儿,你当年骗了我多少眼泪

38分钟前
  • 末末青
  • 力荐

挺不错的,就是有点长

42分钟前
  • 美美哒Cindy
  • 推荐

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43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推荐

披著歷史劇外衣的自編言情劇,錯漏百出,遠不如同時期出的"貞觀之治"

44分钟前
  • 裘笛
  • 较差

花了我整整一个星期,连梦里都是李世民的豪言壮语……额滴娘啊!!!

49分钟前
  • 細細陳
  • 还行

或许历史上的唐太宗并不比剧中那样神话。但是巧妙是导演把李世民作为正面人物,而把李烙作为反面人物,两者形成对比来刻画贞观之世。

54分钟前
  • 晏紫
  • 还行

场景好华丽恢宏

59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推荐

緊張刺激的明爭暗鬥、宮廷靚女以及扣人心弦、高潮迭起的情節,值得推薦。

1小时前
  • mingjoyce
  • 推荐

我知道这部剧被无数人瞧不起,我也知道在历史方面它被各种诟病,然而我有最坚硬的童年滤镜,为了聂远的李恪,我也要多加一颗星

1小时前
  • F
  • 推荐

很好的一部剧

1小时前
  • 苏晓晓
  • 推荐

喜欢吴王李恪,绿袖姑娘跳了三回西洲曲,身世飘零的愁苦,坠入爱河的甜蜜,含冤无诉的悲凄。

1小时前
  • 秋天的黛西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