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HD

主演:埃迪·雷德梅恩,艾利克斯·夏普,萨莎·拜伦·科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印度语言:英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2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3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4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5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6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3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4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5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6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7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8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9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公道自在人心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是2020年好莱坞第一编剧艾伦·索金自编、自导的一部实力佳作。故事讲述了1969年美国政府对七位民权运动人士的政治审判。艾伦·索金在剪辑、台词以及人物刻画上,都展现出了超凡脱俗的实力,令人拍案叫绝。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1969年,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前任总统约翰逊刚完成权力交接不久。新总统上任,意味着原内阁成员要主动辞职,据说这是美国政界的传统与礼仪。   然而,上一任司法部部长拉姆齐·克拉克,却等到继任部长约翰·米切尔上任前的最后一小时,才向尼克松递交辞呈。这令米切尔恼羞成怒,试图还击克拉克对他的公然羞辱。   于是,米切尔召来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托马斯·弗兰,弗兰再向米切尔推荐了自己的得力干将理查德·舒尔茨,作为此次审判的公诉人。   米切尔的目的简单粗暴,就是要将克拉克在位时认定无罪的一伙民权运动人士定罪,并判处十年监禁。   舒尔茨当即指出,他们并没有犯罪。   米切尔用傲慢的语气羞辱了年轻的律师舒尔茨:不要扯这些没用的。老子请你来,就是要你给他们定罪。事实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想尽一切办法定他们的罪。   这是影片故事发生的直接原因。

  那么,1968年夏天,那一群民权运动人士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战呢?答案是,为了结束越南战争。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被暗杀。背后案情至今尚未公布。主流的看法认为与他主张结束越战有关。肯尼迪遇刺之后,其弟罗伯特·肯尼迪在选举时也遭到暗杀。兄弟俩的政治立场很相似,都主张结束美国在越南的战争。   肯尼迪两兄弟先后遇刺之后,美国的继任总统,包括约翰逊和尼克松在内,谁都不支持结束越战,反而不断征兵投往越南战场。美国兵战死的人数不断增加,战争中对越南的妇女儿童也进行杀戮,这引起美国人厌战情绪高涨。   1968年8月26日,民主党大会在芝加哥举行。影片的主人公们决心要在芝加哥举行游行示威,目的是想让竞选下一任美国总统的民主党议员答应,结束战争。但是,市政府不批准他们这次游行示威,不仅不给他们提供场地,反而增派了一万名警员去防暴,最后,警察挑起了暴乱。   回到开头,米切尔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要烧的,就是羞辱他的克拉克。因为米切尔没办法直接报复克拉克,就转而欺压他经手的一桩案件涉案人员,也就是七君子。

影片强悍的剪辑,不仅紧凑地交代了剧情,而且还将不同立场的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对比,使得人物的语言像子弹一般具有杀伤力。无论你看几遍,你仍然会被精简的台词所打动。   除了剪辑,影片最突出的就是艾伦·索金最突出的台词技能,他给演员所安排的台词都十分贴合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这让每一个演员在说话的时候,你便能察觉到这个人物的真实内心。台词具有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能做到这一点的编剧,真的是了不起。   米切尔作为新上任的司法部部长,当他提出要起诉七君子时,舒尔茨提到了前任司法部部长克拉克相反的意见,米切尔当即打断了他,提醒舒尔茨如今是尼克松总统的天下,也是他米切尔的天下。米切尔再三提到克拉克对他的羞辱,他不仅辱骂克拉克是孙子,不懂礼仪,甚至将其上升为不爱国,他现在就是要替天行道,重新教会美国人什么叫礼仪。然而,任他巧舌如簧,也改变不了他心胸狭隘,利用公权力泄私愤的事实。   米切尔代表了一类人,一旦坐上某个位子,就把自己看成了高高在上的神,认为自己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可以颠倒是非黑白。这样的人,比流氓还可怕。因为流氓还受律法的制裁,而这些人却玩弄律法来整别人。

  第二个大反派,恐怕就是集结了观众所有厌恶的法官大人。这个法官更是象征腐败的美国政府,强权,傲慢,预设立场,偏袒,歧视……作为象征公平、公正化身的法官,却是一个年迈的偏执老头子。讽刺的是,他的所言所行,恰恰与他所代表的身份相反。他把宪法赋予他的审判的公权力,当成是自己个人的好恶游戏。他歧视黑人,公然做出不利于被告方的裁决。   审判过程中,只要是辩方律师提出申诉,一概驳回。只要是对控方律师不利的审问、证人证词,统统不予采用,甚至不等控方律师提起申诉,“英明”的法官大人就会率先裁决“驳回”。片中的法官,原本应是正义的化身,却扮演着彻头彻尾的大反派,象征着美国公权力被滥用、亵渎。

  七君子中的主要代表人物艾比·霍夫曼,更是一个舌灿莲花,能讲脱口秀人才,他在庭审中数次嘲讽了法官的不公正。他和他的搭档杰里·鲁宾一起穿上法官的服饰,说是向法官致敬,待他们脱去外衣之后,里面却穿着警察的衣服。引得当庭的人哄然大笑。这便是极大的反讽——虽然穿着法官的黑袍,干的事却和1968年夏天挑起暴乱的警察无异。   当法官不让他们说话时,艾比仍然能想出用这种幽默的方式来还击,纵使是强权,也不能压制反抗的声音。 台词无疑是本片的一大亮点。辩方律师都辩才极佳,无奈架不住有一个良心长歪了的法官。你说什么,都没用。七君子中胖胖的戴维·德林格,一生之中坚持用非暴力的方式推进改革,面对警察的阻挠,始终冷静、礼貌相待。然而,饶是这样一个连蚂蚁也舍得不捏死的人,因为对法官的裁决极度无语的情形下,不仅辱骂了法官是“流氓”,并且还动手打了法警。法官的审判带着明显的不公,逼得最温和、最理性的人也忍不了了。

  七君子中,有两个人是拉来充数的,为的是让陪审团在审判其余五人有罪时减轻心中的罪恶感。其余五人分为三拨人马,他们之间也是有分歧的。汤姆·海登与艾比·霍夫曼两人之间的分歧最为明显。这也恰恰说明了他们三拨人根本就不是一伙的,只不过是联邦调查局的人认为他们是一伙的,就是为了定他们的阴谋叛国罪。

  汤姆是专门搞学生运动的,在那次活动中,因为目睹好友伦尼·戴维斯被警察打爆了头,而变得义愤填膺,发动抗议者:“如果注定要流血,就让血流遍整个城市。”这段话被录音,当作证据呈上法庭。汤姆一直都认为是警察挑起了战争,却没想到自己的话会成为不利的证据。在律师比尔的逼问下,汤姆也意识到,自己的话存在歧义,他忽然反思:难道是我挑起了暴乱吗?   艾比也是在此时才恍然大悟,指出汤姆的原意是说,“既然我们注定要流血,就让血流遍整个城市。流的是我们的血,而非警察的血。”于是,艾比与汤姆和解。   艾比作为辩方证人代表,受审。面对控方律师舒尔茨的质问,一向桀骜不驯、巧舌如簧的艾比数次失语。他意识到,当人们只想按照自己理解的意思来曲解对方时,根本无法沟通。舒尔茨问他,你是否蔑视你的政府时,艾比回答说:“与我的政府对我的蔑视相比,我的蔑视不值一提。”舒尔茨继而追问他,你们来芝加哥扰乱大会,是不是故意想跟警察发生冲突。他沉默了许久,舒尔茨以为他是被自己问得哑口无言了,艾比却说:“给我一点时间,朋友。我从来没有因为我的思想而接受过审判。

  艾伦·索金也正是通过机智的语言交锋以及适当的沉默,来表达本片的主题,即,语言无法让人们相互理解,反而是分裂的根源。   高潮戏时,汤姆作为代表总结陈词。法官甚至都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他,只要认错态度良好,向政府投诚,本法官就对你青眼相加,给你一人减刑。   汤姆懵了。他有些难以置信地重复了一遍法官的话,看起来是被自己受到的特殊照顾而激动得语无伦次了,实际上他心里遭受着难以言喻的悲凉,他是在用小心确认的方式表达极大的反讽。   最后,汤姆念了一份名单。是他们接受审判以来,在越南战死的4752名美国士兵的名字。从影片开头,就由汤姆的搭档伦尼在记录,他想提醒大家记得,不要忘了最初的初衷,是为了结束战争。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他们正在无声地陨落在越南。   念名单,反而成了最有力的语言,让所有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理解了彼此的内心。每个人的立场、观念、想法、方式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在呼唤一种根本性的东西回归,那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法官虽然宣判他们五人有罪,但法庭经久不息的掌声反抗了这场不公的审判。   公道自在人心。

 2 ) 这段没拍进去可惜了

Verdict

On February 18, 1970, each of the seven defendants was acquitted of conspiracy.[24] Two (Froines and Weiner) were acquitted completely, while the remaining five were convicted of crossing state lines with the intent to incite a riot. The crime was instituted by the anti-riot provisions of 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968, a provision that was introduced in the House by Representative William C. Cramer of Florida.[4] On February 20, they were sentenced to five years in prison and fined $5,000 each.[25]

Dellinger told the court that whatever punishment he faced in prison "will be slight compared to what has happened already to the Vietnamese people, to the black people, to the criminals with whom we are now spending our days in the Cook County jail".[26] Hayden charged that the responsibility with the riots at the Chicago Democratic convention laid with Chicago Mayor Richard Daley who had denied permits for protesters, saying: "We had no choice. We had no choice in this trial. The people always do what they have to do".[26] Abbie Hoffman pointed to the portraits of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 heroes on the wall behind Judge Hoffman and said: "I know those guys on the wall. I know them better than you, I feel. I know Adams. I mean, I know all the Adams. They grew up twenty miles from my home in Massachusetts. I played with Sam Adams on the Concord Bridge. I was there when Paul Revere rode right up on his motorcycle and said, 'The pigs are coming, the pigs are coming. Right into Lexington'. I was there".[26] In a final gesture of contempt towards those on trial, Judge Hoffman ordered that the barbers of the Cook County Jail cut the long hair of the defendants and defense lawyers that he found so offensive.[26] At a press conference, Sheriff Joseph Woods of Cook County proudly displayed Abbie Hoffman's shorn hair

—摘自维基

比某朝法官破口大骂被告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3 ) 这牛 闪闪的好莱坞新片请千万别错过

今年第N次感叹了:我们正经历一次最严重的好莱坞片荒。

前段时间,我们又一次见证了历史,先是中国影片《八佰》以全球票房4.42亿美元超过《绝地战警3》,成为年度全球票房最高的影片。

就目前北美疫情来看,接下来两个月很难有影片在票房上有所作为,最终的全球年度票房榜冠军十有八九是中国影片,不管是《八佰》还是其他哪部电影。

没过多久,中国内地年度电影票房在10月15日达到129.5亿人民币(约合19.3亿美元),正式超越北美同期成绩。中国内地历史上又首次成为全球票房第一的电影市场。

电影是多样性的艺术,好莱坞缺席这么长时间,我还怪想念的。如今北美院线瘫痪,Netflix成了美国新片的主发行阵地,而每次有还过得去的电影,苏莫都是且看且珍惜的。

而今天要聊的《芝加哥七君子》真的算是放大招了,金牌编剧艾伦索金自编自导,改编自上世纪60年代的著名民权运动,演员表从头到尾看下来,几乎都是熟脸。对于一部叙事复杂,人物众多的群像电影来说,这是必须的。但可以预想,没有艾伦索金这样的金字招牌,也不会有如此多的优秀演员加盟。

《芝加哥七君子》起因于美国民众的一次反越战游行,1968年,多个民权组织在芝加哥民主党大会期间举行了反战抗议活动。

原本和平的示威游行,因为人群中突然有人喊了句“冲啊!”而引起了暴乱,警方开始暴力镇压示威者,多名民权运动领袖被抓。

有意思的是,影片的目的显然是要讽刺共和党的懂王,可“七君子”抗议的却是民主党会议。

当年警察并没有锁定煽动暴乱的罪魁祸首,但是随着越战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美国的反战情绪愈加高昂。换届后,尼克松政府的新任司法部决定再次调查1968年的反战暴乱,想找几个民权领袖杀鸡儆猴,防止更多类似事件发生。

共有八名民权代表被拘捕并起诉阴谋罪,开始了一场混乱而漫长的审判。

其中一名非裔被告因为种族矛盾,拒绝白人律师代表,可他的律师因手术无法出庭,导致被分开审判。其他七名白人男性被告,即是片名中的“芝加哥七君子”。

这场审判的法官傲慢又偏见,过程中黑哨不断,致使控辩双方在庭上激烈冲突。一场意在镇压舆论的审判,反而激起了民众的愤怒。

尽管七人全部被判定有罪,但在1972年又上诉成功,全部被释放了。

这么复杂的一个故事,并不适合改编成电影。如果说有一个人能够胜任,那么非艾伦索金莫属。

这个故事线头太多,难以取舍。如果全都展现,看起来又会特别的散,观众抓不住重点。艾伦选择的是以庭审作为主线,牵出众多人物,再通过各人的证词,拼出整个故事的全貌。

对于了解这段历史的美国观众,这是最高效的叙事手法,中国观众看起来就有点吃力了。不过我们看《芝加哥七君子》其实是有拼图的乐趣的,反而增加了悬疑感。

这是一场耗时六个月的滑稽审判,电影只选取了其中几次庭审做切面,就把错综复杂的事件表述得清清楚楚,结构工整,冲突集中,人物个性鲜明。其中涉及的种族矛盾、司法制度问题,到了50年后的今天依然存在,我想这也是电影问世的初衷。

影片剧本早在2007年就写好了,原计划由斯皮尔伯格执导。后来是因为好莱坞编剧大罢工,拍摄计划被搁置至今。

编剧艾伦索金2017年拍摄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茉莉牌局》,《芝加哥七君子》是他的第二部导演作品,可以看出他对这个故事的重视,再结合美国今年发生的那些魔幻故事,电影变得十分应景。

派拉蒙瞄准了今秋大选前上映,也是明年奥斯卡的种子选手。后来因为影院瘫痪,由Netflix接手,影片才能按时与观众见面。

要说电影的缺点——其实也是电影的优点——就是艾伦还是太依赖台词了。第83届奥斯卡上,艾伦索金凭《社交网络》获最佳编剧,片中犀利的台词让人印象深刻。

《芝加哥七君子》的台词依旧保持了犀利和高密度,中间夹杂了幽默段子和激烈的争辩,再加上大量人物和快速剪辑,虽然艾伦有能力将台词写得不无聊,但对于观众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

最后,影片好片值83分,在今年电影里不说鹤立鸡群也是名列前茅,光冲着这个阵容也不容错过。

 4 )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世界向右,索金向左

微信公众号:Anttitune


在2020年这场世界瞩目的美国大选中,川普不负众望地败选了——但其实这么说不太合适,因为作为败选总统,川普的得票数仍高居史上参选人第二,甚至比第一次当选得票数还高;当我们满心欢喜地以为这是“大多数人的胜利”时,其实对同样多的人口来说,川普的下台也是“民主的失败”。

如果说给拜登投票的人的心态有很多都是“谁都行,只要不是Trump”,那么使川普成为得票率第二的总统候选人的,却是实打实地想让他领导美国的人,这个事实更让人觉得surreal——而这种荒谬感,事实上近几年来一直弥漫在全球上空,正如《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中那场荒诞的庭审:

大家都想象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没有感情、也没有偏颇地立在天平的正中间,然而当它真的吱呀吱呀地开始运转了,我们才发现,原来陪审团成员可以“被自愿退出”,关键证人可以不被允许出现在陪审团面前,合理申诉可以不断被“动议-驳回”……

这和川普带给我们所有“正常人”的冲击感大同小异:原来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可以直接退出《巴黎协定》、一个总统候选人可以大剌剌地称呼另一个候选人“骗子”、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可以公然对另一个国家进行未经事实检查的批判……

只能说索金这回的选题真的是太精准了,将近几年来、尤其是川普上台以来更加割裂、矛盾激化的世界全都浓缩在一个历史故事里,让观众好像又重新快速活了一遍这十几年一样。

既是十几年政治日历的缩影,《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就不得不“面面俱到”,但索金绝就绝在在“面面俱到”的同时,又能让众多议题都井然有序地呈现在一部129分钟的电影里,同时还相得益彰——开篇1分钟,几句关键台词剪辑、快速的镜头切换、历史和伪纪录片镜头交替,一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图鉴立即跃然荧幕,观众瞬间就进入了“芝加哥七君子审判”的年代。

和今年一样,当时适逢美国总统换届选举,民主党在芝加哥召开代表大会,于是这个大会就成了各种社会运动的峰点和汇集点,一时间嬉皮士运动、新左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和摇滚乐队等怀着不同诉求的活动家都聚集在一起,为左右选举结果在希尔顿酒店附近聚集;而这场十万人的集会最终也毫无悬念地演变成了抗议人群与警方的暴力冲突。

此一年后,新上台的保守政府对7个民权运动领导者(实际上是8个,但是黑人运动领袖Bobby Seale并没有被纳入白人话语体系中)的进行政治审判,审判的核心问题自然就是那个千古不变的衡量标准:先撩者贱

但是与此同时,这样一个大型的群体聚会,有个人喊了一句“冲啊”,最后演变成群体冲突,这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就好比两军对垒,正是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战士的枪不小心走火了,于是两军正式开始交火,难道我们能说是这个战士引发了战争吗?

将重点放在“who started it”的讨论上本身就很荒谬;可以说整个庭审,从庭审本身、到庭审过程,到庭审争论的焦点,其实也都是不成立的,它的本质就是一场杀鸡儆猴的政治表演,从庭审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起,“芝加哥七君子”就已经被判定有罪了。

影片一开头索金也已经交代了:时任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新官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就是给“七君子”定罪,而且不是“擅闯公共场所”、也不是“扰乱治安”,他非常明确地对囧瑟夫扮演的公诉人理查德提出:让他们因“密谋颠覆国家罪”而坐上10年牢。

为了达到给“他们”——也就是要给想要革命的所有人定罪,“芝加哥七君子”的这7个人也是精心挑选的:首先影片里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Abbie Hoffman和Jerry Rubin代表的Yippies,他们是全片搞笑担当,贡献了无数辛辣又风趣的讽刺金句,让我在观影过程中经常拍掌大笑。

Yippe不是一个组织的名称,而是嬉皮士Hippy的昵称异变,而且他们所代表的“国际青年党”也并不是一个党派,这个称谓是Abbie Hoffman乱扯的。Hoffman和Rubin原先都是SDS(Student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学生寻求民主社团)的干部,两人相识后一拍即合脱离出来并命名自身为Yippe。

Abbie Hoffman非常擅长利用媒体制造噱头,因此被记录下来的事件和照片非常多,包括广为流传的雏菊插在枪管上的照片,就出自于他带领嬉皮士围住五角大楼,并声称要给五角大楼驱邪的事件。Yippies们种种跳脱的夸张表演让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不太积极,包括SDS的另一个领导者,也就是小雀斑饰演的Tom Hayden,都认为Yippie们的行为消解了革命的严肃性,他们只不过是在利用“所谓的cultural revolution”为自己博得关注。

当然影片看到最后,索金其实还是给yippies们正名了,这群看似不靠谱的“顽主”们,其实比所有人都更早看穿了这场庭审的荒谬和国家机器的虚伪,所以他们决定:如果我的国家蔑视我,那么我也要蔑视它。但当有记者向Hoffman提出“你愿意以什么代价取消这次抗议活动”这类严肃问题的时候,他也会以同样严肃的姿态回答他:我的生命

不得不说,Sacha Baron Cohen真的是个喜剧天才,把Abbie Hoffman这个角色身上的滑稽和严肃拿捏地非常准确,可以说搞笑和严肃的balance掌握的非常好,在讽刺法官时,Hoffman的语气和肢体动作都是三分搞笑七分讽刺;而当他面对Tom Hardy质问时,反击里又是一半愤怒、三分调侃、再加两分辛辣,让人大笑的同时又有些心酸——

可以说Sacha精准的表演无疑给这个本就十分精彩的角色增添了更多魅力,而这无疑归功于Sacha本人对这个角色非常用心和重视:当电影几经波折,斯皮尔伯格最后还是将电影交还给索金时,Sacha还专门打电话给索金确认自己还可以继续出演Hoffman这个角色。

被审判的另外两人,SDS的领袖Tom Hayden,Rennie Davis虽然没有Yippies们吸引眼球,但却是影片的核心。庭审的一开始,低调的Rennie Davis就直指事件中心:他每天手抄越战死亡将士名单,Tom Hayden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为了不忘初心。

芝加哥七君子最开始反对的对象是战争、是暴力,在无数次集会和压制中很容易变成政府,而漫长的庭审也很容易让他们关注的重点转移到法律和舆论上——Tom Hayden正是如此:为了不被定罪,他上庭前会做头发,只为了给陪审团留下一个好印象;责怪Hoffman和Rubin的跳脱行为会让他们形象更差,在法官作出了明显种族歧视的决定之后仍然起(gui)立(tian)——他以为这样就可以逃脱罪罚,殊不知这一切早就是“欲加之罪”。

庭审的最后,法官将Tom Hayden视为唯一一个可被规训的对象,让他代表发言;然而在目睹了这个荒谬的庭审、尤其是前司法部长被拒绝在陪审团面前作证之后,Tom Hayden终于认清了这场政治审判的本质。当法官满心以为他会向法庭求饶时,Tom Hayden拿起Rennie Davis手抄的阵亡将士名单,念出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名字,全场沸腾,就连原告代理律师也站起来致意——这一刻,斗争回到原点,所有人都向人性致意。

当然,影片最后的字幕解说,Tom Hayden后来还是成了州议员,他对手段正义的revolution仍然存有幻想,事实上他也确实有从政天赋。Tom Harden原本就是记者,擅长写作文,尤其非常擅长使用模糊的言辞煽动读者的情绪——而讽刺的是,芝加哥流血冲突也是因他的一句“如果鲜血要流,就让它流满芝加哥”的模糊表达而开始失控的。

这里我要再表扬一下Abbie Hoffman。本来Tom Hayden是瞧不起yippies的,他们之间也有很多主张冲突、言语争执,但最后当Tom Hayden因为参与了暴力而无法出庭作证时,还是Hoffman替他澄清了口中“我们的鲜血”是指抗议者的鲜血,是一种“请自嗣同始”的自我牺牲,并不是在鼓动抗议者去打警察。

David Dellinger来自全国动员结束越南战争委员会(the Mobe),一个由反战积极分子组成的联盟,倾向于大规模示威游行,主张非暴力的抗议方式。片中不断塑造、烘托他成熟而克制的父亲形象,但在庭审的后面阶段,面对不公的审判,他也终于暴起,当庭袭警。

冲动之后,就连Dellinger自己也很难相信,明明自己一贯提倡、也深信非暴力的方式,却最终还是投向了暴力,所以他喃喃自语:“我打人了,我居然打人了。”然后跟警察道歉;镜头一转,他的儿子和老婆的表情非常复杂——

我认为这里是加入了索金对于非暴力抗议的疑问的,七君子加八君子Seal在整体上大致的行动纲领,即“和平但有效地、沉静但震撼地、非暴力但有力度地去结束这样该死的战争”。但很显然效果不好——本来平民对抗政府就是鸡蛋对石头,如果再采用平柔、温和的运动方式和政策主张,根本就是以卵击石、蚍蜉撼树。

去年的BLM运动正是如此:当制度被证明不正义的时候,通过制度外、也就是非法的手段去夺取正义,这究竟是不是正义的?我觉得这正是当下的美国liberals所困惑的:暴力是一切不公平的答案吗?我不知道,但是忍耐和顺从一定不是。

以上5个,再加上被拉来的gigbag, John Froines和Lee Weiner,就是芝加哥七君子的阵容。他们俩完全就是来陪跑的,就连他们自己都困惑:我们做了什么?——事实正是如此,一切都并不关于他们究竟“做了什么”,Hoffman一语点破:“We are not arrested. We are chosen.”

是的,芝加哥七君子的构成是被精心挑选的:打压2个声量最大的,惩罚2个最直击核心的,轻捏1个没毛病但是道德有瑕疵的(Dellinger曾经逃过兵役)——这5个人是要定罪的,再加2个可以让陪审团判无罪的“路人”,这庭审在外人看来完全没毛病!

七君子里是没有黑豹党代表Bobby Seale的,法庭外的抗议人群高喊的“free chicago 7”里没有Bobby Seale,他们举的牌子也有一个特写:白人的言论自由——这正是电影的另一议题:种族歧视,是的,就连政治审判都不带黑人玩——我不是要损害你的权利,我是根本看不到你的权利

我觉得《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中最妙的恰恰是,索金并没有过于刻意的强调种族歧视这个议题,相反他把种族歧视融入了政治审判中,让观众非常清晰的认识到,左派运动也好、黑人运动也好,甚至女权运动也好,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它们之间并没有那么清晰的分界线——因为这些运动的本质都是被不公平对待的人民,奋起反抗,对抗加诸他们身上的制度压迫而已。

当然不刻意强调种族歧视,并不代表索金没有充分的展现,事实上索金还是给了很多篇幅的,Seale的律师手术期间开庭,多次阻止Seale的抗议、当警察虐杀了一直在向法制妥协的黑豹党骨干Fred之后,Seale当庭抗议,却被法官判藐视法庭,示意法警把Seale带下庭去殴打,还要说“让庭审记录证明我已经努力公平了、我不是种族歧视者。”——虚伪!

最讽刺的是,新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示意囧瑟夫扮演的公诉律师起诉“八君子”时,罪名是违反《瑞普布朗法》,涉嫌跨越州界密谋煽动暴乱。而这个历史悠久的《瑞普布朗法》是由当年国会中的南方白人阶级制定的,目的是为了限制黑入活动人士的言论自由——只要是欲加之罪,你是白人还是黑人,都没有区别。

影片看完之后,我看到一个豆瓣影评,他问:索金更左了吗?

确实,《芝加哥七君子审判》非常左,这部影片也确实因此而饱受诟病,认为政治倾向拉垮了索金的编剧才能。但我觉得——是的,相比起《新闻编辑室》、或者《点球成金》、甚至《茉莉棋局》时的索金,他好像确实是更左了;但在世界不断割裂的现在,我们确实是需要一些左的东西。或者说,不是我们越来越左了,而是世界越来越右了。

THE WHOLE WORLD'S WATCHING


微信公众号:Anttitune

公众号回复电影名,查看其他影评

 5 ) 竟有如此荒唐的审判?!大师一出手,锁定明年奥斯卡

奥斯卡编剧大拿艾伦·索金又出手了!

作品刚一上线,便砍下一水的好评。

烂番茄93%新鲜度、豆瓣 8.5、IMDb 8.0。 题材还是大神的拿手好戏,真人真事改编

本片重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最著名的一起政治事件:

1968年,美国正深陷越战泥潭,适逢美国总统换届选举,民主党在芝加哥召开代表大会。

7名民权运动领袖在抗议过程中与警方发生暴力冲突。

最后被尼克松政府以煽动暴乱罪提起公诉。

凌厉的剪辑和着一段快速蒙太奇将一种角色。

从林登·贝恩斯·约翰逊对越战草案的更新到马丁·路德·金的反战演说……

影像宛如时光机带我们穿越回那个动荡的年代。

学生领袖汤姆·海登(埃迪·雷德梅恩饰)和伦尼·戴维斯(艾利克斯·夏普饰), 为民主社会而振臂疾呼,他们要前往芝加哥表达对当权者的愤慨和不屑;

嬉皮团体领头人艾比·霍夫曼(萨莎·拜伦·科恩饰)和杰瑞·鲁宾(杰瑞米·斯特朗饰)是彻头彻尾的无政府主义者, 他们打算用愤怒情绪和大胆举动为嬉皮士博个眼球;

大卫·德林格(约翰·卡洛·林奇饰)来自全国动员结束越南战争委员会(the Mobe),一个由反战积极分子组成的联盟。

倾向于大规模示威游行,主张非暴力的抗议方式;

约翰·弗罗因斯(丹尼尔·弗莱厄蒂饰)和李·韦纳(诺亚·罗宾斯饰)算是被拉来充数的懵逼路人。

黑豹党的创始人鲍比·西尔(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 饰)的态度则更加激进,他打算在芝加哥发表一番煽动情绪的演讲。

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各路小派别, 但却都不约而同地向市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在会场附近举行示威游行。

即便他们的申请全部被市长驳回,但在开会当,他们还是在会场进行了抗议, 他们喊着口号,唱着反战摇滚,冲击会场大门,最后演变为大规模警民冲突

上述八个人惨遭逮捕。

一开始,总统约翰逊和时任司法部长拉姆齐都不同意起诉他们,原因很简单——

司法部长拉姆齐·克拉克(迈克尔·基顿 饰)

但是当时正值政权更迭,保守强硬的尼克松登台后,新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立刻重启了对八人的诉讼程序。

公诉方指控八人违反《瑞普布朗法》,涉嫌跨越州界密谋煽动暴乱。

他们将面临最高十年的牢狱之灾。

讽刺的是,这个历史悠久的《瑞普布朗法》是由当年国会中的南方白人阶级制定的,目的是为了限制黑入活动人士的言论自由

算得上美利坚南北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封建糟粕了。

在当权者看来,它为什么被通过并不重要,它能做成什么才最重要。

欲加其罪、何患无辞,这就是一场作秀式的政治审判。

于是,这场长达半年之久的闹剧拉开了帷幕。

开庭前,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对委以重任的新晋检察官理查德·舒尔茨(约瑟夫·高登-莱维特饰)重申,“我要恢复礼貌!"

但他错了,审判对恢复礼貌毫无帮助。

黑豹党的创始人鲍比·西尔三番四次的重申,他跟其他被告从未谋面,但法官充耳不闻。

最终下令将他五花大绑并堵上嘴巴,仅仅是因为他抗议法庭不应在他的代理律师缺席的情况下对他进行审判。

嬉皮士头目艾比和杰瑞使劲浑身解数,不惜一切代价公然嘲讽法官。

不仅仅是对法律不熟悉的被告人,就连被告的代理律师威廉·昆斯特勒(马克·里朗斯 饰)都开始公然跟法官叫板。

如此目无王法也不能怪他们,关键这一切,主要都是法官的锅

主审法官朱利斯·霍夫曼(弗兰克·兰格拉 饰)对被告抱有明显的偏见和敌意,其对抗性态度已经到了荒谬的地步。

完全被意识情态和激愤情绪所控制。

在审判期间,他拒绝让陪审团看到有助于被告的几个关键证据, 额外判处艾比七天监禁仅仅因为他在法庭上大笑,在整个庭审过程中他足足判出175项藐视法庭罪,让人瞠目结舌。

这个角色完美的展现,德不配位+大权在握会有多么危险。

本片的力量和真实感足以让人感觉这些事情恰似发生在今天。

警民冲突、种族歧视、人民分裂……如此种种宛如昨日重现。

这个发生在50年前的故事让人熟悉得甚至有点可怕。

而Netflix选择时值大选换届之际上架本片绝不仅仅是巧合。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一开始由斯皮尔伯格牵头,老爷找来索金操刀剧本,原打算自己指导,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如愿。

最后他将导筒交给了索金,并再三嘱咐一定要在今年美国大选前上映,以史为鉴的赤诚之心明眼人都看得见。

从《好人寥寥》、《社交网络》到《史蒂夫·乔布斯》,索金始终坚信演讲可以改变人心

他笔下的对话是还是发自肺腑、含泪泣血。

那些激情澎湃、振聋发聩的话语饱含他对政治和法律的犀利见解、对立场和正义的辩证剖析,紧扣时下。

大段大段信息量庞大的对话陪着凌厉的剪辑看起来相当的过瘾。

经过近半年的审理,最终白人男性占绝大多数的陪审团宣布罪名成立,大法官判处每人5年监禁,外加5000美元罚款。

审判结束后“七君子”立刻上诉,又经过了两年半的漫长审议之后,美国第七巡回上诉法庭推翻了所有判决,密谋煽动暴乱的指控被撤销,“七君子”被无罪释放

这是一场关于谁能说什么、到底该怎么说的激烈战斗。

而这场审判真正意义上触及了美国的灵魂—— 抗议、质疑政府的行为,是基本的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芝加哥七君子的行为并不是攻击美国

他们恰恰在坚守、在支持美国。 他们在向美国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自由致敬。

 6 ) 网飞年度冲奥大作,终于来了!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黄四郎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今影坛,有一位大师,实力不可小觑。

他叫艾伦·索金,人称“好莱坞第一编剧”

《社交网络》、《点球成金》、《白宫风云》、《新闻编辑室》……

他并不高产,但部部神作。

《社交网络》《点球成金》

近年来,名誉等身的他,也开始亲自操刀,做起了导演。

最近,他第二部自编自导的作品在网飞上线了。 发行当天,豆瓣开分7.7。 没过几天,一路狂飙到了8.5。

故事从一场看似普通的审判开始。

法庭上,两方代表及律师唇枪舌战。

但这起案件非同一般——

指控方,可是来自美国政府的高级法律代表;

被告方,却形色各异,不像是同一路人。

故事从一场看似普通的审判开始。

法庭上,两方代表及律师唇枪舌战。

但这起案件非同一般——

指控方,可是来自美国政府的高级法律代表;

被告方,却形色各异,不像是同一路人。

通过旁听观众的反应不难看出,被告有着超高的人气。

每段发言过后,都是掌声雷动。

不光如此,法院门外,还有示威人群聚集,为被告们疯狂打call。

电视报纸实力刷屏,此案备受世界瞩目。

法院外示威的人群

这究竟是怎样神奇的审判?

追根溯源,还要从当年的历史背景说起:

60年代末,正值越战期间。

美国军人被成批成批运到这里,为这场非正义战争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本土,有相当一部分美国民众,看清了越战的实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战运动。

1968年,民主党党代会将在芝加哥举办。

届时,美国一半的重要政客,都会来到这里。

反战同盟敏锐的察觉到,这是谋求舆论曝光的好时机。

他们特地从天南海北来到芝加哥,举办示威游行。

虽然火药味十足,但游行的本质还是和平运动,动口不动手。

可是游行过程中,不知是谁突然喊了一声:“冲鸭!”

示威群众脑门一热,肾上腺素飙升,迅速朝着警察奔了过去。

警民之间发生了硬杠,结局两败俱伤,多名反战代表被逮捕。

不过常言道:自由美利坚,冲突每一天。

这种事嘛,见怪不怪了。

没过几天,代表们纷纷获释,各回各家了。

各路游行代表

可是,1968年,也是美国的大选年。

白宫那边改换门庭,新总统尼克松上位。

新官上任三把火,尼克松急于立威,就把这档子陈年旧事捞了出来。

借此机会,杀鸡儆猴,打击反战势力,岂不美哉?

总检察长任命法律代表状告各路代表

于是乎,之前被逮捕的代表们都稀里糊涂被拎了回来,重新受审。

庭审中,控方极力控罪,法官特意刁难,硬生生审了快半年。

是抓是放尚未笃定,最终结果依旧扑朔迷离……

谈判焦灼进行当事人表情凝重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简称《七君子》)由真实事件改编,取材自1969年,美国司法史上著名的“芝加哥七君子事件”。

本片透过其中的几次重要庭审,加上部分演绎,重现了事件的全程。

相关涉案人员原型照片

虽然以法庭戏为主,但在快节奏与大段台词的铺陈下,却一点也不觉枯燥。

更何况,《七君子》还有精彩纷呈的全明星群戏,令人大呼过瘾。 本片群星云集,说是今年最豪华的好莱坞大片,都毫不为过。

主创人员官宣加盟海报

受审的七君子中,戏份最多的有两位。 一位是“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他在片中饰演大学生代表汤姆·海登。

埃迪·雷德梅恩 饰 汤姆·海登

嬉皮士代表艾比·霍夫曼,则由萨莎·拜伦·科恩饰演。 他是英国著名谐星,之前曾凭借多部屎尿屁喜剧博出了名气。

拜伦·科恩代表作低俗喜剧《独裁者》剧照

除此之外,片中还有许多金牌绿叶不容忽视—— “蝙蝠侠”迈克尔·基顿、“头号玩家”马克·里朗斯等等,都为本片增色不少。

上图:迈克尔·基顿下图:马克·里朗斯

当然,能得到这一众大腕的青睐,自然少不了导演超强的号召力。

导演在片场

艾伦·索金的作品,都有着鲜明的特点,有极高的辨识度。 台词创作上,他擅长运用大量的演讲及对白。 字数多、语速快、信息密度大,俗称“机关枪台词”。 但索金的台词可不是生编硬凑。 精妙的语言组织过程中,人物形象被勾勒得鲜明无比。 前作《社交网络》中,刚开场,就是男主扎克伯格与女友的桌前对话。 开场十分钟,台词密度就高达普通电影的三倍之多。 唇枪舌战间,一个毒舌刻薄高智商的书呆子怪才形象,就被深深印在了观众脑子里。

《社交网络》

《七君子》中,同样如此。 庭审开始前,大法官特意声明,自己虽然跟受审的霍夫曼同姓,但希望大家不要搞混。 这个下意识的无心之举,也间接暗示了,法官的内心深处,早就对反战代表极为不满。 这也为片中,法官无处不在的刁难之举埋下了伏笔。 为此,台下的霍夫曼不慌不忙,插科打诨,卖萌耍贫,满满都是对法官的蔑视。 寥寥几句台词,一个放浪形骸、藐视权威的嬉皮士形象,也被立了起来。

索金的第二件法宝,则是玩弄叙事结构《史蒂夫·乔布斯》中,他并没有把这位互联网传奇大佬的一生讲成流水帐。 而是另辟蹊径,以乔布斯每一次重要的产品发布会前,与创业伙伴、家人、朋友的对话为主,透视这位天纵奇才与周遭人等相对的关系。

《史蒂夫·乔布斯》剧照

《七君子》中,索金同样做到了。 他并没有采用“从游行到庭审”的线性叙事。 而是截取了百日庭审中,最为重要的几段场面,又将游行过程掰碎了,填充进庭审间隙的夹缝之中。 故事的真相,则在最后一刻揭晓,让观众有了恍然大悟之感。

不得不说,正是艾伦·索金的鬼斧神工,才让本片酣畅淋漓,余味悠长。

不过,本片的诞生过程,命途多舛。

早在2007年,索金就写完了本片的剧本。

最早敲定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斯皮尔伯格

这位好莱坞首屈一指的电影大佬,对本片剧本青睐有加。

可后来由于档期原因,斯皮尔伯格只得一拖再拖。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转眼,就过去了十三年。

其间,索金名利双收,还通过导演处女作《茉莉牌局》,证明了自己的导演能力。

斯皮尔伯格特意找到索金,鼓励其自编自导。

另外,还给出了理由:

“片子的上映,不能再拖了。”

听罢,索金眉头紧皱。

他明白,斯皮尔伯格直冲要害,一语中的。

2020年,的确是本片上映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

1969年的美国,正处在不破不立的大变革时代

少数群体的平权意识日渐觉醒,黑人、女性运动此起彼伏;

而越战的爆发,更让自诩“世界灯塔”的美国人陷入了深深的颓废与迷惘。

当时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对美国政府进行着声讨。

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就此爆发。

与之相对的,则是保守势力的负隅顽抗。

1968年,一声来自种族歧视者的枪响,夺走了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生命。

他的死,也标志着进步与保守两派势力的矛盾,已然不可调和。

马丁·路德·金

可偏偏,当年美国政府高层中的保守派,不在少数。

1969年上台的新总统尼克松,就是这样一个不得民心的元首。

所谓“七君子审判”,也只是他秘密授意下的一场杀鸡儆猴。

既不是民事,也不是刑事。

审判的目的,唯有政治。

不得民心的尼克松

后来因“水门事件”被迫下台

其实,虽然此案名为“七君子”,但最早受审的,则是八个人。

第八人名叫鲍比·希尔,是黑权运动组织黑豹党的领袖。

当初,他并没有参与反战游行,只是碰巧去芝加哥做了四个小时的演讲,就被稀里糊涂抓去受审了。

片中也通过律师之口,道出了逮捕鲍比的实情:

尼克松当局只是为了借助他的特殊身份,挫伤其他示威者的形象罢了。

不难看出,尼克松的党同伐异之心,昭然若揭。

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 饰 鲍比·希尔

同样可憎的,还有那些政客的嘴脸。

新上任的总检察长,特意将法律顾问叫到办公室,商议能扣在七君子身上的各种帽子。

在他的身体力行下,“司法”已然成为了奴役人民的武器。

约翰·道曼 饰 总检察长约翰·米切尔

主持庭审的老法官更是迂腐保守势力的代表。

为了恪守心中不可亵渎的传统规则,不惜在法庭上,对鲍比·希尔拳脚相加,威逼利诱。

而这些,都是当年民权运动遭遇重重阻力的具象化呈现。

被捆绑禁声的鲍比·希尔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艾伦·索金心中,一个个为了正义奋斗的义士。

前文提到,“七君子”来自五湖四海,并不是同一类人。

汤姆·海登代表着大学生民权。

艾比·霍夫曼,则是嬉皮士民权的代表。

一派儒雅博学,一派狂放不羁。

各有所长,但也互相看不惯。

汤姆不满艾比放浪的私生活,而艾比又觉得汤姆迂腐沉闷,纸上谈兵。

在庭审一度陷入僵局时,两人曾经发生过激烈冲突。

汤姆认为民权的首要目的是赢得话语权,并愿意为之做出适当牺牲;

而在艾比看来,民权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为此必须寸步不让。

哪怕以后来人的身份看,我们也难言两方孰对孰错。

他们之间,只是立场不同罢了。

“七君子事件”当事人珍贵照片

最终,他们也找回了初心,相互和解。

终审陈词时,汤姆站起身来,铿锵有力地宣读了4752位越战牺牲美军的全部名单。

当初,他们正是为了反战,才团结到一起的啊。

名字一个个念出来,在场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静穆肃立。

既是为了向遇难者致敬,更是对保守派提出的抗议。

和平大潮,浩浩汤汤。

那些逆天而行的人,又何必做无畏的逞强?

可反观当今的美国,又像极了当年政局的翻版。

特朗普粉墨登场,堪称尼克松之后的又一位“懂王”。

警民冲突愈演愈烈,平权示威此起彼伏。

弗洛伊德事件导致了大量的暴力冲突

这正是斯皮尔伯格,鼓励艾伦·索金赶在今年发行本片的原因所在——

那个风云突变的时代,回来了。

而艺术,往往是一个国家的镜子。

文/黄四郎

 短评

近年来左派电影的高峰,犀利、高密度、痛快。左派的理想情怀再显得何不食肉糜,至少也有其可爱之处。对Abbie这位言必称Cultural Revolutuon的哥们很感兴趣,在一个不可说的年份自杀了。唯一不美的是,最后对那句以血还血类似的话做了“非暴力”的解读,过于牵强,还是往后缩了。这里得引用教员名言:XX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XX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3分钟前
  • Kengeiek
  • 推荐

人家的主旋律电影……结尾交待,霍夫曼法官在年度评级中,被78%的芝加哥庭审律师评为“不合格”!

6分钟前
  • 淡清的水桶
  • 力荐

Sorkin太匠氣.....編排得太精緻,blur掉了歷史的真實感.....而且我不喜歡把三觀糊在每個角落的電影

11分钟前
  • 豆丁
  • 还行

“Do you have contempt for your government? (你是否蔑视你的政府)” - "It's nothing compared to the contempt my government has for me.(与我的政府对我的蔑视相比, 我的蔑视不值一提)”

13分钟前
  • 水包酱
  • 推荐

太民主太理想太灯塔了

16分钟前
  • 鶩習
  • 推荐

当警察微笑摘下警徽,我觉得这比任何恐怖片的镜头更加让人毛骨悚然

19分钟前
  • 红茶尼禄
  • 推荐

索金的电影应该叫speech film:完全靠对话驱动、用对话衔接镜头、以对话为主要甚至唯一动作的电影。本片尤其明显的是一个场景常剪在人物一句话说到半截再由下个场景中的人物完成这个句子,用言语的对比、延伸和重复制造speech montage,而其余音效(杯子响、掌声、法槌、摔门声)都是不间断的台词间为数不多的标点。配乐则无足轻重,本片中只有类似警民冲突这种不以可辨识对话为核心的短暂场景中作为不易察觉的低音和声存在(《社交网络》就不会这样)。好在speech正是法庭的特征和公民不服从的内核,话语权的争夺成为影片最直观(闻)的戏剧冲突,所有情感调动也皆由与话语和话语权相关的剧情点燃起。缺点是本片成了大型mansplain六十年代精神现场,这种对speech的迷恋和索金所代表的白男局限进步政治简直一体两面。

23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索金大师不愧是大师,在两个小时的时长内讲述了美国六十年代民运错综复杂的权利与社会关系,通俗易懂丝毫不显臃肿,人物也富有个性,法庭戏也不枯燥,如果要挑缺点那就是这片太匠气了,太靠剧本了,少了些灵气。演员都是拿奖的种子选手,最后对暴乱的直面展现也是颇有趣味。这个片子很适合和今年维吉尼亚金拍的迈亚密一夜一起看,各个民运派系观点的冲撞以及民运所附带的责任,这两部片讲的都很有意思。

24分钟前
  • 吃货F
  • 力荐

一部分人看来这部电影揭露了美国之耻,但这部电影也同时揭示了美国何以为美国,美国何以伟大—蓬勃有力的公民社会,不同意见交锋牵扯,公民享有意见表达渠道,关键时刻可以仰赖的普通人的良知和正义。

29分钟前
  • 摩诃衍那提婆
  • 力荐

总觉得,这个条目,某天,就,会消失。

33分钟前
  • 璀璨俗世
  • 力荐

here are their names. 所有政权都怕名单

37分钟前
  • soyoungsogone
  • 力荐

抛开其他的想法,看完让我产生思考的是到底存在多少真正意义上的和平游行与和平抗议?世界各地各种组织所组织的各种游行与抗议,我相信里面很多都仅仅只是为了发声,可最后却往往都走向了与政府的对抗,从而产生暴力流血事件! 很多国家地区还往往都有着可以自由游行自由集会的权利且该权利受法律保护,但对待抗议游行的态度从本片中美国政府的处理就可以管中窥豹,可以说是军警宪特随时待命,不仅不批准场地,明面上有军警周围监控,暗地里还有fbi与警察派人卧底其中,利用民间组织的松散性质和无纪律性质通过情报制定计划产生冲突,从而站在合法的角度上将组织头目一网打尽,最后操控司法机关大搞所谓的“程序正义”审判,这一套流程看的真的让人触目惊心!

39分钟前
  • 影愈者
  • 推荐

真·以电影为檄文

43分钟前
  • 路伽维加
  • 力荐

通篇就讲了一件事儿————拿人当人。

48分钟前
  • Hornykid
  • 力荐

当懂王把今年夏天发生的一切称之为左翼暴乱、拒绝承认美国存在广泛的警暴和种族问题时,艾伦·索金用一部取材于真实历史的法庭片做出了最热血的左派还击,借古与讽今结合得有穿越之嫌。工整、沉稳的剧本揭露了美国不只有民事审判和刑事审判,还有杀鸡儆猴式的政治审判。而在国家机器碾压式的霸凌面前,从被告到律师甚至到检察官都做出了最理想主义的回应。——问题是,我们知道这一切不只是理想主义,而是真实发生过的美国现代史。没有无因的反叛,只有舍身的信念。为什么高举拳头?因为全世界在看。

5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本索金舔狗一心只想活在索金的剧本世界里

54分钟前
  • 哒哒
  • 力荐

对白如子弹,剪辑如利刃,索金不给与观众任何喘息的机会,切莫松懈与退缩。电影收纳这场过去的伟大战斗,又在今天将其精神重释于世间,这是带有革命诉求的左翼运动纽带。举起坚定的拳头,无论那时还是此刻,我们都格外需要和迫切。“全世界都在看”,牺牲不会白费,敌人不会长久,请坚信。

59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情绪饱满的最后宣判一幕与《辩护人》遥相呼应,我深呼吸好几口气才把眼泪压下去。并不巧合的是,两片讲的都是政府蓄意给普通公民思想定罪的故事。精致的剧本是本片最大看点。面对一场长达五个月、复杂且琐碎的庭审,要在俩小时里编织成一个戏剧实在不易,但索金完全做到了,把庭审、庭外和前情三条线做了不落窠臼的精妙穿插,好几场平行剪辑戏的台词写得漂亮极了!编剧还有意弱化了最容易调动观众情绪的暴动戏,有意略去了当年请金斯伯格等名人出庭作证的噱头。可惜索金的导演功力还是欠火候,否则这片就是又一部精彩绝伦的《社交网络》!几位主演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开场几分钟就构建好了被主审的五位的人物弧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里朗斯扮演的辩护律师,预定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最后,与其拿本片反思遥远美国的当下,不妨反思邻近香港的当下。

1小时前
  • 私享史
  • 推荐

朋友,给我一点时间吧,这是我的思想,第一次接受审判。

1小时前
  • 珍珠小馒头🍪
  • 力荐

經歷過去兩年,戲中太多事彷如親眼見證,歷史如斯重演。「我從來沒有因為思想受過審判」,誠哉斯言

1小时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