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拉2016

HD

主演:卡拉·朱里,阿尔布雷希特·舒赫,罗珊妮·杜兰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法国语言:德语,法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宝拉2016 剧照 NO.1宝拉2016 剧照 NO.2宝拉2016 剧照 NO.3宝拉2016 剧照 NO.4宝拉2016 剧照 NO.5宝拉2016 剧照 NO.6宝拉2016 剧照 NO.13宝拉2016 剧照 NO.14宝拉2016 剧照 NO.15宝拉2016 剧照 NO.16宝拉2016 剧照 NO.17宝拉2016 剧照 NO.18宝拉2016 剧照 NO.19宝拉2016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试着去做,如果还是不行,我才告诉自己我尽力了”

讲述七个常年的好朋友聚在一起吃晚餐。忽然他们决定与对方分享每一个短信的内容,包括他们收到的电子邮件和电话,由此许多秘密引出了彼此看似平淡无奇生活之下暗涌的层层情绪和欲望,这里面朋友和夫妻的关系变成一个让人力有不逮的存在,表面上是大家是惯常社会中常见的亲密的朋友,但最开始时不时出现的对他人生活的蠢蠢欲动的好奇和毒舌已经显示出大家压抑不住的情绪攻击,到后来一切的发展愈加失控,随之而来的真相让大家几乎全线崩溃。 电影表面上并没有血腥,却将爱的残酷展露无疑,人性深处的阴暗与复杂是电影最为有力的纵深,永远不要去试着考验人性,因为人性真的禁不起考验。 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做一些会让自己将来后悔的事情,而当一些事情变得糟糕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补救而不是放弃,像男主人说的“我试着去做,如果还是不行,我才告诉自己我尽力了”

 2 ) 心疼罗科(*^_^*)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爱上她了呢?” "如果你每天要和她说上三十分钟的话,那就是爱上她了。” “那要是六十分钟呢?” “那就是爱死她了。” 这是剧情推进到11分37秒时发生的一段对话。话很糙,道理却很明白。只不过,六十分钟对于恋爱中的人来说,那算什么啊,恨不能像块糖一样分分钟黏在一起~然而讽刺的是,这段对话后面还有一句话: “再然后你们就不说话了,这就是婚姻。" 虽然出自玩笑之口,却不得不令人深思~我一直认为这部电影是以婚姻为主题展开的,看完之后我想的最多的也是关于婚姻的某些blabla... 七位相识多年的好友相邀在罗科(男主人)和艾娃(女主人)夫妇家用餐,喝酒聊天把酒言欢。罗科和艾娃结婚多年,育有一女索菲娅正值青春叛逆,双方对待女儿的态度截然不同;莱勒和卡洛塔婚姻进入一个月同床不共事的七年之痒阶段,育有儿女一双,同样矛盾不断;科西莫和比安卡新婚燕尔激情无限,做好了决定造小人(影片开头就是科西莫吹口哨然后和比安卡亲热的场景,当时我还以为科西莫是个很有情调的人,看到结局最后,他是我最不能容忍的了);最后还有一位正在恋爱的佩普,一个最近才发现自己性取向的肥胖男人,因为没有勇气告诉朋友们自己新谈的对象是男性而选择单人赴约。 故事就发生在聚会的餐桌上,由于谈到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黑匣子,哪怕是同床共枕多年的夫妻也不会给对方看手机,于是女主人艾娃提议玩一个游戏,大家把手机放在餐桌上,短信、社交消息、电话,来什么就一起分享什么。这个游戏没有后退的余地,谁不玩就说明谁心虚有秘密,正如罗科拒绝也同样遭到提议者艾娃的质疑(结局罗科和伊娃的对话真是点睛之笔)。然后就在这个月全食的夜晚,短短一顿饭的时间,揭开了所有人的秘密,一顿炸锅,诙谐有趣又发人深省~ 同性恋、婚外情、和前任保持联系,他们之间一个又一个矛盾的激化,正是这部电影的高潮,看过便有感触。(在此我只想说,朋友妻不可欺,越过这个界限的人,都该千刀万剐~) 当然,关于这类题材的影视剧多如牛毛,婚外情、出轨也是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就这个出乎意料的结局来看,该电影传递的思想绝对不是对婚姻的讽刺和抵抗,恰恰相反,它赞扬着厮守终身的婚姻与爱情(卡洛塔去阳台抽烟时看到的对面的老夫妇恩爱赏月全食那一个场景很有意思)。看他们在发现对方的秘密时表现出的嫉妒与愤怒啊,都曾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黏在一起的一块糖,也都曾步入婚姻殿堂宣读过甜蜜神圣的誓言,一起经历过婚姻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尽管关系脆弱的不堪一击,她/他们也都在小心翼翼的维持着,不曾想打破它。 记得老友记里的一个情节,乔伊揭穿了他父亲的出轨,原以为母亲会高兴,却不曾想他母亲对他说,“为什么要拆穿呢?我早就知道啊,自从你父亲外面有了另外一个女人之后,我和他的关系比以前好多了,会疼我爱我给我买衣服...哪怕是出自于他内心对我的愧疚,至少我们现在的关系变好了很多...” 这里的罗科何尝不是呢?餐桌上罗科拒绝艾娃玩这个游戏的提议时说,“我是担心你藏了什么被我们大家发现,我才不想知道你有没有出轨。”故事的结尾艾娃问罗科为什么坚持不玩这个游戏时,罗科说“因为我们的关系是脆弱的,每个人都是,有的人更加脆弱。”罗科早就知道妻子艾娃的出轨啊,他没有揭穿没有闹,一如往常的生活,平静的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他真的是个睿智、完美的男人,艾娃配不上他。但是没办法,罗科爱艾娃~ 心疼罗科0.73秒~ 很多人看过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之后,居然会因为那句“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出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而对婚姻产生恐惧,我想是没有必要的。你可以选择小拇指套个戒指,做个不婚族,但你不能否认婚姻的神圣,也不能抹去婚姻给世上千千万万人带来的幸福~ 在这个尴尬的年纪,身边人都陆陆续续走进了或即将走进婚姻的殿堂,在此,愿每个人的婚姻生活里,没有出轨没有背叛,就好好的厮守终身吧~ PS:写它时我正在看第三遍,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于某些电影绝对不会过一遍情节就Ctrl D然后高高兴兴去撸串的。看完一遍结局知道了相互之间的关系之后,再回过头来重新看一遍,你会发现所有的细节都好像在说明了什么,所有的对话、表情都有迹可循。比如,罗科用他女儿电话来恶作剧科西莫时,艾娃慌张的表情~比如佩普对“没有孩子,生活就黯淡无光”观点的反对和游戏当中发的那次火,对照他gay的角色,一切都豁然开朗~等等等等。 ~~~~~~~~~~~~~~~~~~~~~~~~~~~~完美分割线~~~~~~~~~~~~~~~~~~~~~~~~~~~~~~~~ 电影涉及到一系列富有议论性的话题,说起来倒是十分有趣~ 比如,艾娃发现女儿的包里藏有condom时同丈夫罗科埋怨和争论,却不知condom正是罗科偷偷塞给女儿的。电影里还有一段印象特别深刻的场景~罗科的女儿索菲娅受到小男友的邀请去家里过夜(我就蹭蹭不进去的画面来了),正犹豫着去不去而打电话给罗科,伟大开明的父亲说了这么一段话,感人肺腑: "不要因为他会不高兴而去他家,这不该是唯一的理由。而且你别指望我能多支持你去,但我要说的是,这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是你会铭记一生的事情,不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谈资,如果你以后想起,无论何时回想起来,这件事都会让你嘴角带笑的话,你就去做吧。但如果你并不认为或不太确定,那就忘掉它吧,因为你还有大把的时间。“ 简直父辈之楷模。愿天下所有的女儿都能遇到如此开明的父亲~LOL~我仿佛听见天下所有的男青年们在窃喜~ 还有,餐桌上有一个关于“夫妻之间没有小孩,生活是否就黯然失色”(24分46秒)和“生孩子是自私还是大爱”(25分32秒)的讨论,也有趣的很~心理医生艾娃提出的观点“有时候你只是因为害怕衰老,许多人希望孩子能够给他们第二次生命“,孩子们给了父母重获新生的机会,就好像通过他们可以再活一遍一样,这种想法放在现实当中完全行得通。这话题要谈可以说上三天三夜... 这里还涉及到男性思维和女性思维的差异,比如: 当发现朋友的另一半出轨时,女性都会选择告诉朋友,而男性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如佩普说的,如果你说了,然后他们离婚了,那就是你的错,因为你不该掺和进来。这让我想到奇葩说里也曾出现过类似的辩题,有趣的很~ 她们还把男性比喻成台式电脑,便宜、易染病毒,还不能进行多任务处理;把女性比喻成苹果电脑,直观、快捷、高雅,价格昂贵,还只兼容同类,但还是十分吸引人。 再一个有趣的思维是,艾娃说她要去隆胸时,比安卡和卡洛塔都很惊讶,说“心理医生才不会隆胸,心理医生应该学会接纳自己,”excuse me? 这是什么逻辑~ And so on~

 3 ) Perfetti Sconosciuti小事集(8件)

(以下可能含剧透)

1、导演Paolo Genovese

生于罗马,大学主修经济,早期以拍商业广告为主。钟爱展现人性弱点的题材。

导演认为本片很意大利,比如演员阵容、情节背景等,还有片中角色从小到大的友情。因为意大利人倾向于在一个城市一直待到老,这样他们可以和儿时伙伴维系长久稳定的感情,即使他们的人生道路迥异,就像片中的角色一样。这很意大利。

导演也是编剧之一。他和另外4位编剧一起推敲打磨剧本。片场一般不允许演员改台词。

他对片中女主人Eva的评价是“恶魔”,因为是她首先提议玩这个游戏的,而且只有她到最后没有泄露自己的秘密,这是因为出轨对象就在旁边很安全,而且她老公也很爱护她。
  



2、电影节

本片于2016年2月在意大利上映,获得票房成功。4月参加了纽约的Tribeca电影节,受到广泛关注,这也是本次电影节上唯一的意大利电影。5月还要参加戛纳电影节。

本片还获得了意大利的“奥斯卡”——David di Donatello的最佳影片奖、最佳剧本奖。这个奖项名字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塑作品:Donatello的大卫像。




3、Commedia all’ italiana

有人称此片有“意大利喜剧”复兴的感觉。意大利喜剧(Commedia all’ italiana)的名字来源于《意大利式离婚》(Divorzio all’ italiana, 1961),代表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意式喜剧的辉煌时期。其特点包括多用方言、反讽味浓,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聚焦中产阶级,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比如性、婚姻、宗教等。代表导演有马里奥·莫尼切利Mario Monicelli、迪诺·里西Dino Risi、皮亚托·杰米Pietro Germi等。

导演表示在电影节上发现意大利电影尤其是意式喜剧在国际上的受欢迎程度远超自己想象。有三部意大利电影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其中就有两部是喜剧,包括Mediterraneo (1991)和Life is Beautiful (1997)。他自己也非常喜欢这个流派,认为意大利喜剧的典型特点是既让人捧腹,又有内涵,喜中有悲,结局往往BE,又不乏对社会的批判。

他觉得喜剧出了国门就不容易被外人get到了,因为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但他在电影节上看到观众反应与国内无异。导演对本片思想内容在全世界的普适性也十分自信,因为无论在哪都有因手机信息泄露而分手的夫妻,自己身边就有一对。

现在有不少人想要翻拍此片,据说美国版本已经敲定。


  

4、手机

导演表示,本片不只是讨论手机的社会影响,也没想要否定手机,主要想探讨脆弱的人际关系,比如我们对身边人有多么不了解。从前藏在人脑子里的秘密,现在都转移到手机里,手机成了名副其实的“黑匣子”。正因为这个黑匣子容易破解,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脆弱。

电影中用到了许多手机app,比如聊天软件、邮件、短信、自拍软件、Siri,还有胖同志的定时健身应用。为了看得真实,片方专门购买了这些应用的许可,以保证他们能合法使用在电影里。
 



5、空位

片中,因为胖同志的“女友”没来,8座的餐桌上还空了一个位子。其实很多镜头就是从这个空位的角度拍摄的,这样能给观众更多的代入感。
  



6、月食

片中的月食,是角色聚在一起的原因,也用来控制电影的节奏,还暗喻每个人都有被遮住的阴暗面。
  



7、OST

好听的OST已出!是由Maurizio Filardo创作的,他和导演合作多次,包括电影《弗洛伊德怪》(Tutta colpa di Freud, 2014)和2008年的Questa notte è ancora nostra。本片主题曲名为Non ci conosciamo。
  



8、衬衫

片中男主人的蓝色衬衣被红酒打湿,他立马去换成了白色的。但到了结尾处,男主人的衬衫又成了蓝色的,可能暗示开头和结尾才是现实,中间可能只是想象。而且结尾女主人问男主为什么不愿意玩这个游戏,说明游戏可能没有发生。
  



Source
Filmint.nu Interview
Iitaly.org Interview
Iloveitalianmovies.com Interview
Lavocedinewyork.com Interview
Wikipedia.com

 4 ) 婚姻?新三年旧三年,遮遮掩掩三十年

所谓“婚姻”,大概就是新三年、旧三年,再遮遮掩掩三十年,才能换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安详晚年吗?

可惜,在手机横行的年代,这个潘多拉盒子装载了我们太多的秘密,一旦公开展示,夫妻间原本相安无事的遮遮掩掩,不仅遮不住,各种花式出轨还要引发世界大战。

这样的惨剧现场,就发生在《完美陌生人》中,而且不是一对,是三对。

三对夫妻和一个宅男相约在家中聚餐,女主人提议,就餐时间每个人收到的信息和电话,都要公开向其他人展示,如果不肯参加这个游戏,那就必然心中有鬼。好戏就此开场。

三对夫妻,缺少三种爱情要素

说实话,这部电影我看完了都没记住他们的名字,姑且用衣服花色来指代,相信我,绝不会搞混。

这三对夫妻表面上看起来,都算过得去:打扮得人模人样,一起参加朋友聚会,有资格取笑他们单独来赴宴的朋友。然而,随着剧情深入,我们就会发现,这三对夫妻各有各的问题。更神奇的是,在我看来,他们的问题,恰好源于分别缺少三种爱情要素。

爱情三要素

所谓“爱情三要素”,是指亲密、激情和承诺,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他认为只有同时满足这三种要素,才能构成“完美爱情”。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三对夫妻的实例,来挨个分析。

主人夫妇——缺少亲密

男主人和女主人

所谓“爱情三要素”中的亲密,体现在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推心置腹地分享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这对夫妇请他们的朋友来吃饭,也是由女主人提议玩这个游戏,这么做,并不代表她清白坦荡,其中的深意我这里就不剧透了。

他们之间缺少的亲密,体现在对伴侣的职业认可上:男主人是整形医生,当他妻子想要隆胸的时候,她会去找别的整形医生,却不想找丈夫。女主人是心理医生,当她丈夫需要找心理医生倾诉的时候,他也会去找别的心理医生,而不是找妻子。

显然,他们都意识到这是不正常的,都想瞒住对方,可惜却被手机出卖。

这样的矛盾,在聚餐时暴露出来,两人都认为对方不认可自己的职业,哪怕是普通朋友,都会优先选择认识的医生朋友,原本应该最亲密的伴侣,反而不这么做,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认可伴侣这个人本身。

波点夫妇——缺少激情

波点女和丈夫(波点男)

所谓“爱情三要素”的激情,就是一种渴望与对方结合的状态,简而言之,就是性。

席间推杯换盏,波点女酸酸地祝贺对面的新婚夫妻说,“恭喜你们,至少你们还做爱。”她自嘲地坦白,她和丈夫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了。

只不过,食色男女,欲望缺口总是存在,巧的是,这对夫妻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手机的慰藉:波点女和从没见过面的网友玩文字性爱,今天出门特地没有穿内裤;波点男在网上勾搭未成年少女,每晚十点等着她的私房照。

十年的婚姻,两个孩子,竟然造就了这样的同床异梦,相看两厌。有多少夫妻,正如他们一样,情欲饱满,却情感萎靡。

条纹夫妇——缺少承诺

条纹女和丈夫(条纹男)

所谓“爱情三要素”中的承诺,包含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承诺是指决定爱一个人,长期承诺是指用忠诚和责任心来维护这份感情。

这对条纹夫妇刚结婚,显然满足短期承诺,而在长期承诺方面,就实在令人堪忧。

席间七个人,就属条纹女最紧张,一方面是她是刚加入这个朋友圈的新人,另一方面,是她对丈夫的浪子做派隐隐担忧。

事实上,她曾经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对婚姻制度和爱情充满怀疑。直到她遇到这个男人,浪漫多情,甜言蜜语,对她许下山盟海誓的诺言,让她心甘情愿在无名指套上婚姻的枷锁。

这个公开手机的冒险游戏,让她对丈夫的每一条短信、每一个电话都心惊胆战,有时甚至自欺欺人地帮他打圆场,仿佛已经有预感,丈夫给不了她孤注一掷想要换来的忠诚与责任。

手机说,这个锅我不背

从表面上看,好好的聚餐成了夫妻大战的现场,都怪手机惹的祸,其实稍一细想,不过是欲加之罪罢了。

手机是工具,决定怎么使用它的,是人。既可以“摇一摇”约个周围的人,也可以打开视频跟遥远的恋人面对面聊天。既可以在家长群里交流孩子的情况,也可以在同学群里会一会难忘的初恋……

当然还可以像《完美陌生人》里的男男女女一样,爱与欲,单线与多角,正当与不伦,把全部秘密交给手机,让它当牵线的红娘,或者拉皮条的老鸨,直到被它出卖的一天。

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席间的第七个人,是个没什么存在感、刚失业的体育老师,被大家有意无意群嘲的对象。原本大家都很期待他带新交的女朋友出席,却被他随便找了个借口糊弄过去,自己一个人来赴宴。

他亲眼目睹了这场三对夫妻混战的好戏,因为波点男偷偷与他了换手机,也不得不卷入这场真心话与大冒险。是的,他的手机也有秘密,他对恋人说了谎,声称自己生病在家,实际上却是不想带恋人参加这场聚会。

但我仍然认为,他是七个人中唯一真诚的人。散席的时候,已经鸡飞狗跳、满目疮痍,男主人还是客套地邀请他下次记得带恋人来,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理由如下:

如果你深爱一个人,你会为他挡下全世界的子弹。这个其貌不扬的、失业又没钱的人,他用手机欺骗了恋人,却也用手机保护了他。

再来看看那些光鲜亮丽的夫妇们,他们正是把手机当做手枪,把一个个秘密当做子弹,亲手扣下扳机,射向自己发誓要爱一生的人,使他们遍体鳞伤、痛不欲生。

这的确令人心灰意冷。波点女发现丈夫出轨以后,到阳台抽烟,看到对面楼一对老年夫妻,颤颤巍巍地互相搀扶,一起出来赏月。

羡慕吗?又或是感叹。要有什么样的毅力和幸运,才能让一段感情相守相扶,直到白发苍苍?

能够同时满足亲密、激情和承诺三要素的爱情,原本就是凤毛麟角,更何况要源源不断地维持几十年。

绝大部分伴侣,都在漫长的人生中丢掉了其中一件、两件甚至三件,对这样残缺的感情,是干脆弃之如敝履?还是新三年、旧三年,遮遮掩掩三十年,换来一份少年夫妻老来伴的情谊?

我想,这部电影颇有深意的结局,会带给你一些新的启示。

 5 ) 完美陌生人,不完美身边人

我从电影中段部分就在猜测导演该如何给结局,按照电影的走势分崩离析之后就该呈现一片废墟,但导演却巧妙的为观众建立了一个现实的过程和伪善的结局。

对于隐私,对于婚姻,对于同性恋爱,甚至对于朋友间的调笑和闪躲,真正囊括在内去演绎地时间或许只有一个小时,起头的铺垫和结尾的反省都反衬出这部电影的核心,人性到底是怎么样的?婚姻里的人性到底又是怎么样的?婚外情是个太宽泛的概念,这其中的相互欺骗,视信任若无睹,精神出轨,肉体出轨,网络约会等等都会随着餐桌上某一个人的手机短信提示音而高度精神紧绷,迫不及待地目光彼此间搜寻而在发现不是自己的手机铃声那一刻如释重负。

每个人都有秘密,都为了遮住秘密不惜一个接一个地撒谎圆谎。而每一个人又都相互猜疑不信任,唯恐内心的秘密被揭露于是费力抓住别人的秘密以此为平衡,最起码心理上打个平手。真正到了摊牌之时,我拥有武器攻击你也具备能力反击你。电影之中的来回反复和情人间陌生人间龌龊之事这里不再赘述,有几点却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佩普借由手机讲到如今人们对于隐私暴露的坦然让我随之一惊。没错啊,什么时候开始,“你好吗?”被“你在哪里?”取代,我不由地回想,以往接起电话脱口而出的确实是,“xx,你在哪儿呢?”同样的,在接起电话的那刻被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脱口而出“我在xx”。这到底是不是一种违和的彰显亲近的方式呢?

佩普最后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他说,“我连告诉你们我是个同性恋的勇气都没有,你让我怎么面对旁听群众,法官,律师,和我的亲人。”他紧接着说,“我喜欢这个游戏,有点像一个连环杀手的故事,我也想卸下伪装,虽然不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男主人听完表示佩普现在可以把路西欧介绍给他们认识了,佩普否定了他,说,“因为今晚,你们才是暴露了秘密的人,不是我。不,我不要把他介绍给你们,不是因为我怕了你的玩笑话,虽然我已经听得够多了的,而是因为我知道一见面,他就会被你们古怪的眼神伤害,我不希望他受伤,我要保护他。因为如果你深爱一个人,你会为他当下全世界的子弹。”紧接着他掏出手机以及所指的来自这个家里的伤害。在观影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来自这群人不知是情商低还是因朋友间太相熟故而不知所谓的玩笑话和明目张胆的唯恐天下不乱。每个人与每个人之间都盘根错枝地交错在一起,因为这样的联结才有了我们所拥有的社交生活,但这也并不代表就赋予了别人伤害自己,自己也去伤害别人的权利。

总而言之而我想说的,是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我只是想成为一个如我评价佩普的---听到手机里的应用提示音响起来,提醒他要跳操的那一刻,便停下车在路边毫无顾忌地跳起来---他才是最可爱的人的那一种人而已。而现实的,伪善的,婚姻里人性里的张牙舞爪,既然我们共享了这部电影,那就别让这部电影里所共享的故事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而已。

最后说一句,电影里面饰演比安卡的那位演员,莫名给我一种广末凉子姐姐的神似和气质,所以全程集中在她身上,在伪善的结局到来之前,她亲吻了佩普后说“你没带路西欧来是的对,保护好他”并摘下戒指潇洒走出房间的时候,她是整部电影里最最动人的人也是最明白婚姻和人性的人。

 6 ) 二刷后,忍不住给片中这些隐藏的出轨细节和伏笔点赞!

如何应对出轨与被出轨?这部电影基本可以称作是教学片了~

《完美陌生人》这部2016年的意大利电影是一部典型的小成本电影,虽小众,却是豆瓣难得的高分电影。

3对各怀心事的夫妻+1位尚未出柜的Gay,在一次老友聚餐中用手机玩了一场类似于俄罗斯轮盘赌的“心跳游戏”,当剧情变得一地鸡毛、无法收场时,迎来了结尾的神转折,扎实的剧本、环环相扣的情节设置让这部基本以对话为主的“话痨电影”后劲儿十足。

昨晚和闺蜜聊天,听她细数婚姻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忍不住建议她去看看这部电影,片中男主人罗科的这段对白或许会令很多正处于婚姻或是情感关系中的男女有所感悟。

私以为,这部电影一定要看2遍,而第一遍,一定要去电影院看——因为,影片的前20分钟,对于不熟悉这一题材的观众来说,几乎是赶客的,但错过这部电影,绝对会是遗憾。

电影的前20分钟,所有内容就是3对中年夫妻各自的絮絮叨叨+鸡毛蒜皮,说的全是青春期的女儿如何叛逆、带到聚会上的酒是不是拿得出手、离婚多年的那个单身汉这次会带个什么样的女朋友、谁谁谁一把年纪出轨了比自己小一半的小姑娘……

这些只要你坐两站地铁就能听好几个系列的无聊八卦,直到影片进展到第20分钟,聚会的女主人才开始提议大家一起玩一个关于公开手机讯息的“真心话大冒险”。

而随着情节的发展,编剧会逐一为你抽丝剥茧,7位剧中人的矛盾一一爆发……你会忍不住感叹,这么闷的题材,竟然也能做到毫无尿点。

而当我看完结尾忍不住二刷的时候,再重温影片开始的那温吞水一般的20分钟,才会意识到它早已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层层伏笔。

【影片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伏笔】

1.女主人在与丈夫讨论女儿的教育问题时,暴露了自己的心理状态

影片的开始,女主人在正值青春期的女儿包里发现了避孕套,引发了与女儿的争吵——很显然,作为母亲,她的态度是保守的。

在接下来与男主人的沟通中,男主人表示不能与女儿硬来,与其强制管理,不如放手。

这一态度自然得到了女主人的反驳,她认为他们的女儿“正在一个企图挣脱家庭束缚的状态里,她需要一个冲突、一个机会,为自己制造一个离开的理由。”

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会发现,“为自己制造一个冲突、让自己拥有一个离开的理由”的正是女主人玩这场公开手机讯息游戏的初衷。

而在一开始,她的目的就被聚会上的好友之一莱勒无意中言中了——“或许有情人的就是你,你想被发现,正如连环杀手做足一切就是为了暴露自己。”

2. 男主人的几次反馈,一再表达了他对妻子出轨的包容与隐忍

当男主人表示拒绝参与女主人提议的游戏时,面对妻子的调侃,男主人充分表达了对妻子出轨的态度——“如果你有情人,我可不想知道。

男主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镜头一转,女主人的出轨对象科西莫表情僵硬。

随着剧情发展,女主人知道科西莫同时出轨另一个女人时,冲进厨房痛哭失声,她在情绪崩溃的时候并没有刻意躲避丈夫,而男主人看到这一情景也并未多问。

可见,二人对出轨一事早已心照不宣。

而在故事进行到尾声,科西莫的妻子知道了丈夫和另一个女人的奸情奋而离去,男主人提醒科西莫快追出去。

当科西莫打开门准备离开时,二人有一段长达几秒的相望,这段镜头没有对白,却意味深长——男主人是知道妻子与好友出轨的,只是并不想点破。

男主人对待妻子的方式,也正如他对待正值青春期女儿的态度——尊重她的选择,给她选择的自由。

男主人之所以半年来开始接受心理治疗,大概便是在如此痛苦的抉择中不知如何平静应对吧?

与他身为心理治疗师的妻子相比,面对女儿的叛逆与婚姻的变化时,他反而更能把控内心的波动,也表现得更加睿智沉稳。

面对女儿告知自己将和男友共度初夜时,男主冷静对待,充满对女儿的尊重

如此便不难理解,他的妻子为何会抱怨男主人之前对心理治疗有抵触心理的原由了——因为他亲眼见证了他身为心理咨询师的妻子,并未因她具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而从中获益,反而拥有比他更为严重的性格弱点和生活问题。

当众人离开后,女主人走到独自在厨房吞咽残羹的丈夫身后,紧紧地依偎着丈夫,男主人虽低头不语,却将他的隐忍与包容表达得淋漓尽致。

男主人的包容与隐忍是否就此迎来了女主的愧疚与回归呢?

可惜,影片的双结尾设置并未是个大团圆结局,同时,也是这部电影的绝妙之笔。

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真实地表现了人性的脆弱,表达了人至中年,婚姻生活中所隐藏的暗礁与困惑,以及人们面对诱惑时的不同选择。

同样印象深刻的,是莱勒与卡洛塔这对结婚多年、已失激情的夫妻。

已经很有没有过亲密关系的二人,各自通过网络与陌生人调情,却都坚持不与网络情人见面——这是他们心中最后坚守的底线。

这种状态或许对很多进入婚姻多年的夫妻来说都并不陌生。

丈夫宁愿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也不愿让妻子知道自己会每天躲在卫生间里看一个自己都不知道是谁的女人给自己发来的裸照;

而妻子所谓的刺激,也仅仅是在出门聚会前背着丈夫匆匆脱掉、在回家后又偷偷换上的内裤……

他们并没有肉体出轨,但这种出于责任而把持住的底线会一直维持下去吗?

没有人知道。

有时候,仔细思量下,老夫老妻所要面对的空虚与落寞反而更无处遁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中从不缺少疲惫与挑战;枕边人渴望激情,却并不渴望他们……

在某个陌生人眼中,他们或许尚存魅力,但那又如何呢?

谁也不敢轻易越雷池,因为残余的理智总在提醒他们:

比起诱惑的甜美,打破平衡所带来的后果与挑战他们无力承担。

正如男主人在片中所说的,我们所有人都是脆弱的。

他是片中唯一在感情上没有秘密与欺瞒的人,也是唯一拒绝玩这个游戏的人。

因为他知道,真相并非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不要轻易去碰触任何人心中的黑匣子。

这大概也是《完美陌生人》这一片名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成年人的秘密犹如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往往便无法收场。

不论是爱人、亲人还是密友,

有些人往往相处一生,但仍称不上彼此了解。

但维持一段关系,真的需要毫无距离与绝对坦诚吗?

或许并无必要。

毕竟,每个人都不完美

而我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强。

愿我们都能有智慧退让,也能有勇气放弃,

并有足够的理智,能够分辨出何时应该退让,而何时应该勇敢放弃。

愿我们都能与相爱的人相守一生。

 短评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脆弱的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人应该学会如何分手。没必要这么凄惨。

11分钟前
  • 怀孕的蚂蚱
  • 推荐

不要考验人性,因为人性不配。

13分钟前
  • zci
  • 力荐

我并不觉得自己的手机里有很多秘密,倒是觉得有很多事情前因后果很长,解释起来很麻烦,没有必要说而已。再说,把“亲密”等同于“没有秘密”本身就有问题,再亲密的人,也是需要私人空间的。

15分钟前
  • 小小虫
  • 推荐

女主人这个婊啊,睡朋友老公还提议玩看手机的游戏,算准了自己最安全因为这个人不可能当面打给她吧……细思恐极

17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结局怎么可能是和好,是没有做游戏的平行世界啦,彗星来的那一夜姊妹篇

19分钟前
  • Mumu
  • 推荐

很喜剧,略过火。没什么可批判的,以中年心境来看,全不是大事儿,缝缝补补装着糊涂都能过下去。纯粹的爱沉重,非肉体凡胎消受,可能背叛与依赖交织的灰色,才能支撑彼此到人生尽头,不那么痛苦地告别:是虚伪和无聊保护着我们,而不是激情与真诚。

23分钟前
  • 王这么
  • 推荐

“这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是你会铭记一生的事情,不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谈资。如果你以后想起,无论何时回想起来,这件事都会让你嘴角带笑的话,那就去做吧!但如果你并不这么认为或者不太确定,那就忘掉它吧!因为你还有大把的时间” 被推到绝境的真实,破碎而深省。预定2016年度十佳

24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糟糕的剧作,为了说教而硬性制造冲突,还都堆在一餐饭时间里,每一个冲突冒出来的时间点都精打细算分秒不差。而且要说教的道理也非常肤浅和老生常谈。整体来说就是意大利知音或读者的水平。

29分钟前
  • zitsunari
  • 较差

通过男主人来看,看心理医生还是有用的;通过女主人来看,心理医生的生活也会很糟糕的~

30分钟前
  • 世彦君
  • 力荐

三星半。可怕的不是手机,甚至不是里面的秘密,可怕的是每段关系实际都身患重疾,却没人愿意去医治。他们宁愿在这毫无快乐可言的生活中,违背道德与良知的去让自己好受一点,也不愿意去改变,去努力,直到有一天末日真的到来,他们再说一句:世界真残酷。

3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人和人的关系有多么的脆弱?你甚至不能给同床的人多看几眼你自己的手机。然而,多少人以亲近关系的名义,忘记了什么叫做界线。人生在世,怎么样才能让感情长久,四个字:难得糊涂。

37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力荐

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有他的手机。过了爱做梦的年纪,轰轰烈烈不如平静。

3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剧本玩出新高度。一句话:已婚的别看,未婚的别怕。

41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特别喜欢男主人和胖基佬这俩角色。

44分钟前
  • 约翰柠檬
  • 力荐

哈哈哈哈...这不就是《小时代》顾里生日餐桌会大撕逼加长版嘛!“来吧!让我们的人生一起发烂,发臭!”(郭碧婷腔)....

47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来啊,互相伤害啊!

51分钟前
  • Aray
  • 推荐

结局有些意想不到,最后一幕更是神来之笔。人是需要隐私的,但我们与要让另一半意识到,我留给你隐私,你应该珍惜它,而不是用来为所欲为。有人际就有明暗,如果实在忍受不了虚与委蛇,也可以自生自灭。有得有失,两个老人的那一幕告诉我们,有人陪伴终是美好的,即便为了这份美好要付出很多忍受很多。

55分钟前
  • ◾️Shea
  • 力荐

越来越无感这种强行冲突的剧本了,群戏没一个出彩就是失败。中产阶级=闲得蛋疼~!

5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扫把星来的那一夜。

59分钟前
  • Jeannels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