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热的马鞍

HD

主演:克力文·李托,吉恩·怀尔德,斯利姆·佩金斯,哈维·科曼,玛德莲·卡恩,梅尔·布鲁克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意第绪语,德语年份:197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灼热的马鞍 剧照 NO.1灼热的马鞍 剧照 NO.2灼热的马鞍 剧照 NO.3灼热的马鞍 剧照 NO.4灼热的马鞍 剧照 NO.5灼热的马鞍 剧照 NO.6灼热的马鞍 剧照 NO.13灼热的马鞍 剧照 NO.14灼热的马鞍 剧照 NO.15灼热的马鞍 剧照 NO.16灼热的马鞍 剧照 NO.17灼热的马鞍 剧照 NO.18灼热的马鞍 剧照 NO.19灼热的马鞍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灼热的马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荒凉的美国西部,一条铁路正在修建中,由于铁路将穿过石脊镇,预感当地地价将大幅上涨的政客海德利(哈维?科曼 Harvey Korman 饰)计划将镇上居民尽数驱逐。居民方面担忧遭袭,寄希望于州政府为他们派遣一位强力的警长,岂料海德利背后运作,使州长任命史上首位黑人警长巴特(克力文?李托 Cleavon Little 饰)保卫石脊镇。巴特原是一名筑路工人,因殴打工程监工被处以死刑,谁知在被行刑前夕命运居然全然逆转,逃过一命的巴特并不能轻松,他还要面对石脊镇居民的白眼和海德利一方的匪徒,在镇上的昔日神枪手吉姆(吉恩?怀尔德 Gene Wilder 饰)帮助下,巴特连续挫败海德利的人手,但是真正的硬仗还在等待着他……愚昧年代赤裸惊情投敌者神奇的老字号再见,嘴唇单亲妈妈流浪汉跳跃大搜查线3爱在零纬度熔炉2011沉睡者的妻子雨季高斯奥特曼 日月第一击双面女郎草率死亡最后的清晰时刻中国月亮艾德·希兰:成名之路由宇子的天平都铎王朝 第一季蛋糕师怪客2015我的卡路里男孩小屁孩日记追爱谎言致命信条我是杀人犯(2016)怀恋的冬夜一吻定情第二季极道美食王 極道めし无法者先下手为强我的初恋情人番外篇铁齿铜牙纪晓岚夜光神杯天才枪手2020阴儿2019面包王金卓求国语猎魔女警CI5行动 第二季乐鼓热线赌侠2之上海滩赌圣(粤语版)我美丽的洗衣店后街女孩

 长篇影评

 1 ) 《灼热的马鞍(Blazing Saddles)》:智多星与神枪手(All Time Box TOP 049)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09/blazing-saddlesall-time-box-top-049.html

灼热的马鞍 Blazing Saddles (1974)

灼热的马鞍 Blazing Saddles (1974)

本片是北美历史票房榜的第49部。

电影讲述一个黑人和一个白人与恶势力对抗的故事。男主角是一名黑人,他与其他黑人及一些中国人为包工头修铁路。包工头是一个只顾自己利益的商人,只关心自己的财产,并不关心工人的死活,所以男主角打晕了包工头。这时,铁路修建路线上遇到流沙,使得包工头的幕后老板——州检察官——决定占有新路线上小镇的土地。州检察官派人对小镇进行袭击,而且还将惹怒包工头并要被处死的男主角派去小镇当警长。州检察官这样做即满足了镇民们的请求,还可以让镇民们杀死男主角。男主角刚到小镇就要被镇民们用枪打死,男主角利用自己的智慧逃到警局中。在警局中,男主角认识了现在是酒鬼、曾是神枪手的白人。之后,男主角用计谋战胜州检察官派来的杀人,赢得镇民的信任。州检察官见自己的计策统统失败,他只好让当红歌星去引诱男主角,可是当晚歌星也被男主角征服。州检察官只好招募大批恶徒来袭击小镇。此时,男主角带领镇民和黑人工友们一起修建了一座假城,好蒙骗恶徒们。不过这些恶徒很快知道这是假相,随后就与镇民们展开一场混战。战斗从电影中打到片场外、打出华纳片场、打到正在上映本片的电影院里。最后,男主角与白人取得胜利,两人离开小镇,坐着轿车离开了。

这是一部不可理喻的电影,因为看着刚才我写得剧情简介我自己都笑了。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电影啊!又有穿越、又有插科打诨的无厘头、又有歌舞,还有西部枪战等等,这就是是一部乱糟糟的拼凑电影嘛!说的好听一些,这是一部混搭的无厘头喜剧,说的难听一点就是东拼西凑的骗钱电影,就像如今的《惊声尖笑》系列一样。所以,对本片我没什么感觉,就是一个字:烂!

电影烂在何处?烂在故事脑残,烂在人物表演夸张,烂在主题无意义,烂在片尾糟糕的“穿越”,等等。以现代眼光来看,这样的电影已经被社会彻底淘汰,因为笑料、表演以及影像风格早就已经不是观众们喜欢的了。或许在电影上映的年代片中对白中的笑点、露脸的演员都是能博得观众认同的卖点,可是四十年后谁还能懂得、记得?这方面最突出的应该是片尾演员们闯进的片场,它应该是同时期上映的另一部知名电影,可是现在谁还能知道呢?了解的、看过的人现在不是死了、就是已经七八十岁了吧。总之,本片脱离于时代是它最大缺点,所以它注定不能成为经典。而我通过本片也认清一个现实:喜剧类影片要及时观看,否则就看不懂笑点了。

本片演员现在来看都没有名气,网上也查不到一点中文资料,所以我也无法评说。不过我可以猜测一下,两个男主角大概都是七十年代初的著名笑星或电视剧明星,那个大反派估计也是很有名气的配角,只有这样本片才可能有如此高的票房。本片唯一女演员是Madeline Kahn,长相一般,听口音好似还真是德国人,但她的演技实在很普通。其他人不说也罢,都是打酱油的。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很无趣的喜剧片,没什么看点。但是它票房这么高真的很惊人,我只能理解为美国人的品味很差,什么烂片都愿意买票看。

Madeline Kahn

Madeline Kahn

序列:1131

Blazing.Saddles.1974.BluRay.720p.AC3.x264-CHD

2013-09-12

 2 ) [Film Review] Blazing Saddles (1974) 7.9/10

1974 is a banner year for Mel Brooks, before releasing YOUNG FRANKENSTEIN, “the scariest comedy of all time!”, BLAZING SADDLES is a rip-roaring parody of horse opera that subverts everything in the genre, and then some.

First of all, our hero is an African-American railroad worker Bart (a terrifically chirpy Little), who has been appointed as the new sheriff in the frontier town Rock Ridge, as a cunning stratagem to inflame a racist riot to the benefit of the vile attorney general Hedley Lamarr (Korman), who hopes the town will be ruptured inwardly and pave the way for his new railroad business. But Lamarr’s ploy backfires spectacularly, not only the parochial townspeople (all sharing the same family name Johnson) doesn’t rail against Bart, after being stumped by the latter’s self-sustained “two-man” act of hostage and impressed by his ingenuity in subduing the bozo strongman Mongo (Karras), sent by Lamarr’s lackey Taggart (Pickens), they even warm up to Bart, soon it becomes a losing game for Lamarr out the wazoo, aided by a Caucasian sidekick in the person of the dead-eye gunslinger Jim (Wilder), Bart is indomitable and if you think building an entire town’s replica within 12 hours is scarcely credible, wait for the final ten minutes of the film, it will just blow your mind.

Brooks goes whole hog in this whimsically jocular satire, where sparks and N-words fly, he is not deterred by touching a raw nerve of USA’s inveterate racism and discrimination, and plays up to the stereotypes and preconceptions with a winking archness (the content of his sideswipes and mockery ranging from indigenous Indians, Ku Klux Klansmen, Irish immigrants, Nazi members to Methodist). However, the most sidesplitting gag comes from the nonpareil Madeline Kahn, as the Teutonic seductress Lili Von Shtupp, who walks away with an Oscar nomination by fantastically impersonating a world-weary version of Marlene Dietrich and belting out “I’m Tired” with an exhilarating air of lassitude and knowingness, not to mention nailing a well-endowed joke like nobody’s business.

Also deviously funny is Harvey Korman’s Lamarr, who is constantly ruffled by being called Hedy instead of Hedley (a subpoena sent on behalf of Ms. Lamarr is definitely on the way), and delectably articulates the most treacherous mouthfuls with such distinction that even his wiles are effulgent to a fault, whether he is coaxing Gov. William J. Le Petomane (a boss-eyed Brooks in one of the umpteen roles he plays here), or being soft-soaped by the feckless Taggart. All the greater, he has a self-revealing declaration that his wrongdoings might cost him an Oscar nomination, and his prescience unfortunately is eventuated.

Most outrageously, BLAZING SADDLES really bowls audience over near its coda that brandishes its subversive, anachronistic élan to the hilt, in the white heat of the final good-vs.-evil showdown, the fourth wall is abruptly broken by a craning shot and reveals the contemporary setting, whereupon the ongoing rough and tumble is literally transited onto the lot of Warner Brothers studio (a Busby Berkeley-esque musical nonetheless), a western brawl escalates into a pie-throwing three-ring circus, but when Lamarr escapes into a cinema where the film itself is screened, an inexplicable mise en abyme is actualized with a Möbius loop, how could that happen if the film hasn’t been finished by that point? Is it just a loophole in the setting? Apparently, a head-scratcher is not in Brooks’ intention, one might guess, but that is why BLAZING SADDLES is so fun and ingenious in jostling for the lulz and at the same time, throwing audience for a delirious loop.

referential entries: Brooks’ YOUNG FRANKENSTEIN (1974, 8.1/10); THE PRODUCERS (1967, 7.2/10).

 3 ) 想到一点说一点

这部上古无厘头虽然没有现在发展度更高的搞笑技术,却充满了各种传世的经典恶搞元素,更重要的是有着现在好莱坞根本不敢有的禁忌。美国已经失去了这种文化上的自信力。80年代不愧是最好的年代,从这70年代的先驱作品就可见一番。

遗憾的是由于处在同类型影片的早期,从现在的眼光看来很多时候很沉闷要耐心等待高能桥段出现,不如看更早的《虎口脱险》或者卓别林电影这样的经典喜剧,这样的喜剧方式确实是更经得住时间的打磨。

我们现在看这样的老片,感觉非常像《回到未来》里男主弹了50年代的经典,直接把作者本人的亲戚镇住,让所有听众疯狂。然而当主角越弹越high,一直弹到80年代,听众却傻住了,接受不了。我们就像80年代穿越来的,看惯了周星驰,但是“50年代”的人可能追捧的就是这样的无厘头,还接受不了后来的。

但是我依然觉得现在美国屎尿屁真的垃圾。笑话首先要打破受众预期,这是基础运作原理,然后需要想象引人发笑让人回味挖掘深度。现在美国屎尿屁第一步都难做到,然后就开始平铺直述地开始拉屎,真的是垃圾。

另外走个题,看早期无厘头和看《猫和老鼠》爽快度上的巨大差异就可以看出将漫画式夸张融入电影绝对是个好东西。当然二次元和三次元很不一样,融入得好很重要。

 4 ) 你在跟我说话?! You Talk To Me?!

你在跟我说话?!
You Talk To Me?!

    “砰”一声枪响,观众们尖叫着团起身子、钻到椅子下面。但是……接下来什么也没发生,大家站起身、恍然意识到,是银幕上匪徒面对镜头直直开枪的画面迷惑了自己。
    这是1903年,观众观看埃德温•鲍特的著名电影《火车大劫案》结尾时发生的一幕。或许,当年鲍特如此设计单纯只是为了增加视觉上的刺激,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镜头所具有的革命意义——电影不再是封闭的体系,越过银幕,影片中的人物和观众真正开始了“对话”。

不存在的镜头

    绝不可以看镜头,这通常是表演课上老师告诉你的第一句话。为什么?因为观众会发觉你在表演、会意识到摄影机的存在。
    在好莱坞的黄金年代里这绝对是个禁忌,要知道,“看电影”意味着放弃自我、自觉沉溺于梦境——这正是“造梦工厂”好莱坞所期待的。所以,他们不能允许任何一丝一毫的破绽来戳穿“梦”的谎言。于是,严密的“三一律”成了当时电影必须法则:封闭的叙事、清晰的时间逻辑、全知的视角。他们还发明了不可逾越的轴线规则,用最大努力让观众不会对电影中的现实所疑惑。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条:绝不能望向镜头,决不能对着镜头讲话。
    反之怎样?就好像被偷窥对象发现了的窥淫者,观众会羞愧;会意识到自己的第三者的尴尬处境;银幕上的人物甚至可能会对观众形成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感;或者把你变成阴谋的同盟者。于是,愉悦感消失了、梦境破碎了。

戏耍观众

    巴特镇长用一则“双簧表演”骗过了所有人全身而退,他洋洋自得的说道,“哦,宝贝,你真是个天才,”然后,他直直地望向镜头,“但他们都是蠢蛋。”
——《灼热的马鞍》

    对喜剧来说,观众的反应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表演者需要一个隐藏在镜头之后的假想观众(当然,偶尔小小的戏弄他们一下也没什么不可)。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打破“第四面墙”的大胆实践最早竟是发生在如此不严肃的领域。
    这种“对话”场景起初发生在30年代马克斯兄弟的喜剧中,随后,被更具颠覆性的梅尔•布鲁克斯发扬光大。不过,真正将“对话”定义为后现代电影特征的,还要属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和约翰•休斯的《春天不是读书天》。电影里,伍迪•艾伦时不时地就会跳出故事,面对镜头絮絮叨叨讲述他的人生哲学,从童年阴影、中年危机再到费里尼的电影缺少一种内聚力;逃学的坏孩子更是兜售着“人生匆匆,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学校里”的真知灼见——表演者好像知道观众一定会欣赏自己的幽默感。

    经历了后现代的洗礼,面对镜头、絮絮叨叨说话,已然成了调侃戏谑观众和电影本体的“常规”手段。
    《辛普森一家》,荷马•辛普森指着观众说:去电影院看这个片的人都是大傻瓜,尤其是你!
   《巨蟒和圣杯》,演员甚至跳出剧情面对观众说,“你觉得这场戏会被删掉么,我们好担心写这场戏的男孩啊,不过,现在我们很高兴,这场戏比前面的那场好多了,起码我这么认为……”
   《杰伊和沉默鲍勃的回击》,本•阿弗莱克盯着观众反问,“谁会花钱来看这么个电影?!”

证人,或者罪恶的同盟者

   “观众和演员之间的秘密协议被打破,”当埃尔比耶•安德森“固定的注视着摄影机,她喜悦的眼睛蒙上了惊慌,把观众视为见证人,轻视地看着她选择的与白昼相反的地狱,这个镜头是电影史上最悲哀的镜头。”
——戈达尔关于《莫妮卡》的影评

   这或许是电影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一次凝视。英格玛•伯格曼在《莫妮卡》拍摄即将结束时,突然决定插入这样一个镜头:莫妮卡坐在咖啡厅中,一个男人殷勤的为她点上一支烟,用手轻轻的抚摸她的下巴,而她慢慢转过头来,忧伤的望进镜头中……这是个大胆且过于突兀的镜头,有悖于电影的基调甚至必然会带来观者的骚动。但伯格曼却固执的这样做了,通过“凝视”,他把人物——也包括自己(身为人夫却和女主角热恋)——的道德和情感的困境抛向了观众。
   于是,我们不能再心安理得的躲在镜头后面,我们被迫分享着主人公经历与情绪,一种更私密的联系必然形成了。所以,尚格云顿在《J.C.V.D.》中那长达几分钟的独白才如此打动人心;所以,我们对赫尔佐格名作《阿基尔,上帝的愤怒》中,那折磨人的疯狂才会有痛彻心扉的触感……当然,这种联系也可能让我们变成罪恶的同谋者,迈克尔•哈内克的《趣味游戏》中,观众几乎当成了行凶的拍档,那冲出镜头的目光包含着炫耀、得意以及面对同类时才有的放松与调皮!

   有趣的是,在如今颠覆已经成为常态之时,《办公室》一类伪纪录片形式的电影、剧集异军突起,演员在表演时故意偷瞄镜头,接受采访一般面对镜头讲话——打破虚假的手法却用以制造另一种新的虚假。

 5 ) 收藏梅尔布鲁克斯之灼热的马鞍

收藏梅尔布鲁克斯之灼热马鞍作为梅尔代表作算是戏仿类电影先锋之一,可谓将无厘头发挥极致,片中小笑料俯仰皆是,甚至看到《猫和老鼠》的影子,但不知为何吃豆子放屁的场景会成为影史上最搞笑片段之一?最后由西部跨度到影棚的剧情更是令人意外万分,星爷的电影中不乏有从中借桥嫌疑。花絮里收录了电影的原型TV短剧《黑巴特》值得一看~

 6 ) 无厘头

还是在读书的时候了,没事成天潜MOP,经常对着屏幕爆笑,很怀念那种感觉,互联网BT文化的源头。当然,现在的MOP是不去了,过多的小P孩将原本的味道弄得面目全非。
猫扑的精彩大都由作者和回帖的人共同创造,而且回帖者往往是精彩的主角。一个毫无意义的贴子,经过回帖之手,往往妙趣横生,丰富多彩。
一直对所谓“无厘头”这个名称不是很感冒,倒是“BT”这俩字母深得我心。“BT并不是简单的变态,跳跃性思维才可称做真正的BT。”这个MOP经典诠释,对最热的“无厘头”电影周星星同学之类,最是恰当。
回头说这部《灼热的马鞍》,叫好声不少,推崇其为无厘头始祖的说法也深入不少人心中,据说老美对此片的热度相当于我们对《大话西游》的推崇了。我忘了通过什么途径知道这片的了,看了之后,感觉甚是一般,结构松散,笑点远没有想象中的质量——毕竟是70年代的电影了。
片子块结束的那10分钟倒是给我留下了些好印象,煞有介事的电影,没想到镜头一拉远,霍霍,真搞。

(2010-05-10首发百度http://hi.baidu.com/leeyzh/item/6e1c46d2660caa1fd68ed065

 短评

很廉价的政治正确片

9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较差

Gene Wilder完全没发挥失望 不过那时候拍成这样很不错了

14分钟前
  • 番茄杀人狂
  • 推荐

黑人探长混不吝,神枪快手来助力,猛男妓女都服气,黑白无间共协力,共同杀敌多带劲,玩嗨跳脱成闹剧,片场混战戏中戏,好歌好曲好旋律,欢乐结局逍遥去,老子说的真押韵。

16分钟前
  • 之晨
  • 力荐

1.13G BD中英双字1280高清.rmvb

17分钟前
  • 南团
  • 还行

break the fourth wall的地方都玩得不错啊!“杀得人比Cecil B. DeMille还多”这类的台词对现代观众太不友好了。Madeline Kahn的La Dietrich拿提名这事真要承认当年奥斯卡也挺有品味的。

18分钟前
  • \t^h/
  • 还行

Gene Wilder戏份太少,结尾赞一下

20分钟前
  • Arcadia
  • 推荐

9.0/10 分。2017.08.03,初看。40 周年纪念版蓝光,修复得挺好的。超级搞笑的西部片,颠覆了我的三观,特别是刚看完镖客三部曲啥的后。。。本片的特别之处是开创了许多颠覆性的拍摄手法。。。简直就是无厘头喜剧的先驱。。。另外,市长的女秘书让我好久都没挪开眼睛。。。

25分钟前
  • Lonely
  • 力荐

梅尔·布鲁克斯著名喜剧片,据说是无厘头电影的先祖,特别是最后十分钟,比较具有颠覆性,但不觉得很可笑。

26分钟前
  • 乌咪
  • 还行

正午决战石碑镇,关山乱渡好来污,原野群侠蜡枪头,马上双雄换汽车

31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几十年前的无厘头颠覆恶搞片,大多数笑料今时今日来看都偏冷了些。印象最深刻的可能还是招募恶人团伙的那慕和蠢蛋州长与他的性感女秘书罢。

32分钟前
  • 无趣
  • 还行

我觉得布鲁克斯是王晶的榜样;最后玩嗨了,镜头拉远+串场子创意特别后现代,当然,还有不曾停歇的恶搞。。。;“慌什么?现在是1874年,你可以告她(海蒂·玛拉)侵权”

33分钟前
  • 发不沾霓
  • 还行

Mel Brooks的恶搞电影又一低谷之作,结尾部分,过往的西部和当今的好莱坞片场串联大混战,让“无厘头”盖棺定论。老美imdb评分还挺高的,难怪他们习惯丹凤眼...

34分钟前
  • christann
  • 还行

Madeline Kahn凭借她在片中对Marlene Dietrich “惟妙惟肖”的模仿被《首映》杂志评进“影史上最了不起的100个表演”

38分钟前
  • 好奇心
  • 推荐

梅尔布鲁克斯,粗俗并犀利着。粗俗当然是指他的笑话难逃腰部以下膝盖以上。犀利却是他的讽批视角往往别出心裁直戳要害,就像制片人通过钻商业规则漏洞以劣质戏剧骗财,本片中那位与好莱坞天才女科学家混名的流氓大亨也为了能赶走铁路沿线的村民,阴险献计州长把一位黑人警长派往种歧严重的南方小镇!“有人斥我太粗俗,我笑他们看不穿!……坏品味只是真相被戳破之前的叫法。”

39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真的是笑到哭,这部电影集西部片、讽刺好莱坞、反映种族问题、劳工问题于一身已经超级不可思议了,关键是它还巨搞笑,非常多offensive到极点的笑话在今天真是完全没法想象的,唉我好爱70年代,大家都有啥说啥似的。梅尔布鲁克斯是天才这毫无疑问了!

40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借着西部片的驱壳进行种族和政治的反讽,可惜对于类型元素的挖掘流于表面,没有以假乱真的趣味。布鲁克斯在影像与声音上依旧是毫无克制的信马由缰,然而本片的剧作远不及制作人来得微妙细腻,甚至不断诉诸人物的愚蠢与意外,影片策马加鞭走向臃肿的坏品味。【4/10】

45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完全get不到任何笑点 与英国人的无厘头简直是云泥之别。应该一颗星。

49分钟前
  • 我就看看
  • 较差

Mel Brooks is definitely one of the best directors I've ever known!!!!

52分钟前
  • 招财猫
  • 力荐

结尾牛逼

54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主演写的Mel Brooks和 Gene Wilder,结果看完发现戏份不足,有点失望

56分钟前
  • xxuxx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