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马赫

HD中字

主演:迈克尔·舒马赫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舒马赫 剧照 NO.1舒马赫 剧照 NO.2舒马赫 剧照 NO.3舒马赫 剧照 NO.4舒马赫 剧照 NO.5舒马赫 剧照 NO.6舒马赫 剧照 NO.13舒马赫 剧照 NO.14舒马赫 剧照 NO.15舒马赫 剧照 NO.16舒马赫 剧照 NO.17舒马赫 剧照 NO.18舒马赫 剧照 NO.19舒马赫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想念你,舒米!敬佩你,科琳娜!

首先,不知导演与制片人拍摄这么一部“入门级”纪录片意欲何为,只盼是出于对Schumi纯粹的敬意祈祷,而非商业的利益消费...... 影片在罕见的影像资料和Schumi本人及其家人、朋友、同事甚至对手的访谈间,重新回顾“车王”波澜辉煌且无以复刻的职业生涯与人生路程...... 谁没有“轻狂”“争议诽谤”,对于这些,应还算中正与客观吧...... 然对于Schumi与Ferrari于21世纪之初携手创造的F1车队与车手双料「五连冠」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王朝统治与巅峰传奇,略感仓促、平淡...... 而于我,未能在2006年上赛道亲眼见证Schumi堪称经典的“最后一胜”和可爱振奋的“舒米跳”,依然是迄今为止最大憾事之一...... “...... 但迈克尔在这里。不一样,但他就在这里......” “'隐私就是隐私',他总是这么说。” “无论如何,我都会尽我所能,我们都会赢!” “最精彩的时刻总是在他回家的时候,简直太美好了......” “......我们会以一种不同的方式理解彼此,仅仅因为我们有着共同话题,赛车运动的话题...... 我愿意为此放弃一切......” “迈克尔一直在保护我们,现在我们要保护迈克尔了!” 曾经,我渴望成为Corinna那样沉默而无私,坚毅而无悔的女性 曾经,我憧憬遇见Schumi那样忠贞而相守,奋勇而执着的伴侣 曾经,我以为“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曾经,我以为「时间」,是治愈和遗忘之良药,可随着岁月渐涨长,竟惊觉,它也能是一味无以自救之毒药...... 本以为冲刷地已所剩无几,未料,“意外重逢”下点滴过往不胫而走后思念、情愫纷至沓来的翻涌奔腾,只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你只是封存了那部分记忆,却永远不会抛弃”,而后拖你再次坠入更无尽之深渊...... 有些人,一旦在你的生命里“出现”,就真的再也无法「忘却」...... 无论时间滚得多远,无论缘分逃得多浅, 回忆里,那一抹狂热而忧郁的「红」, 抑或是,那一瞥淡泊而踌躇的「灰」 总会带给我一丝延绵不绝的慰藉与力量 总会留给我一束咫尺天涯的光亮与希望...... Schumi! The Only King!! Forever!For ever!

 2 ) 伴我成长/童年的背面

这部纪录片打开我防备的地方是舒马赫的方向盘摄像机,拍他的头盔,随着摩纳哥的弯道快速晃动,bgm是一段慢节奏的纯音乐+钟摆或者节拍器。我好喜欢这个场景,它是本片的缩影。成为舒迷后,我在电视上追舒米的每一场直播(除了巴西美国加拿大),不放过每一处电光石火的超车镜头,但就像这个场景展示出的陌生一样,这个被初中时期的我视为神的男人,我忽视了赛道以外的他。看这部纪录片,我像是得到了一个机会,重走一遍自己的童年,可以再看看风景也可以补补成长路上的课。

我认识舒马赫是2003/4年,他的职业生涯末期,纪录片从他在乔丹拍起,我没想过舒米也有年轻的时候,以为他一直是永远会是一个成熟有风度的中年男人。如果知道他也是从翩翩少年而且是阳光乡村男孩成长而来,我会不会看人学样,摆脱好莱坞式的孤僻性格。

影片中间,舒马赫在刚加入法拉利的那两年,他的为人处事,太值得学习了……主要有三点吧。一是他对时间的安排或者说自制力,每天计划好几点起床,要做哪些事情安排多少分钟。二是他的胜利不再是理所应当,每天留到最后一个下班、技师做什么他都要be there、认识和表扬团队里的每个人包括厨师。没有人是真正的螺丝钉,哪怕不是leader,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仍然在塑造这个团队的氛围。三是他对待家庭和朋友的方式,假期把三姑六姨都接去挪威度假小屋的方式,他真心在爱他身边的人啊。

 3 ) 后无来者的一代明君

舒马赫作为获得F1世界冠军次数最多的车手,而且是在法拉利这种以赛车为基因的独一无二的知名豪门取得了统治性的五连冠霸业,其职业生涯与个人经历注定不会缺少关注。因此,以舒马赫为主题的纪录片网上有很多,此外油管和B站上也有不少舒米的叙事向与分析向视频。我能看的都看了。所以说真的,作为老车迷,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有种味同嚼蜡的无奈,因为很多事我们已经如数家珍,但是片里又不得不花篇幅去讲述,也许是为了照顾那些新入坑的车迷与路人观众吧。

舒马赫喜欢挑战。他从小就享受用破车击败对手的感觉,个人认为他两夺冠军后选择加盟破落豪门法拉利也有这方面的因素。有的人会用这一点来论证舒马赫比汉密尔顿、维特尔这种开“火星车”蝉联冠军的车手更加伟大,我想说的是,这种比较,考虑到他们统治这项运动时的不同客观条件,其实意义不大。舒马赫在法拉利的成功,让·托德、罗斯·布朗和贝纳通的技术团队同样功不可没,而拥有独家赛道与当时不限制测试也给了法拉利得天独厚的条件。

如果非要将舒马赫在法拉利的成功浓缩到一点上,我的观点是,舒马赫他们顺应了赛车运动的国际化趋势。F1历史上,搞民族化被证明是行不通的,普罗斯特车队和现在的法拉利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回到舒马赫的历史地位问题。我敢说,舒马赫在法拉利的地位,放眼整个F1历史,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之于法拉利就如同一代明君之于一个君主制的国家,他独一无二,以至于如果这个明君换成别人,那么这个国家分分钟要被打落神坛。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个人的力量在团队中的贡献越来越小,也就意味着,历史以后也不会允许再有第二个君主制国家的诞生,即使之后有人具备一代明君的潜质,他也不会被允许以那样的方式走上历史舞台了。

阿隆索,莱科宁,维特尔,汉密尔顿,他们在某些技术层面拥有不输舒马赫甚至塞纳的实力,但是,时势造英雄。

 4 ) 致敬回忆,赛道上那一抹永不褪色的红

2022年凌晨3点30分,热泪盈眶的我关上了手机。而在那一瞬间,心头有无数的回忆涌现,激动、感动夹杂着过往的一幕幕,弥漫在广州春天那湿热的空气里的被窝中。而这种种的触动,促使我在第二天早上上班时来豆瓣写下我第一篇影评,这里面当然更多还是回忆和感情上的情怀与不舍形成的复杂情绪。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觉得人有时候热衷的并不是怀念过去,而是时隔多年回忆起当年的感觉和氛围所引发的那种情绪触动。这种情绪的联结,可以是某段音乐、某张照片、某段文字、亦或是某段影像。成年后的我回忆起童年的种种美好,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在没有沉重学业压力的同时,又无需背负过重的生活压力,无忧无虑的沉溺在被父母保护中的快乐。

而最触动我童年回忆的画面,一个是父亲开着那辆黑色的号码牌为4C118的摩托车,载着我在大街小巷穿梭。我们常常在夏天的某个午后,驱车前往海滨路吹风。在那条长长的还没有精修过的长廊上,我们的乐趣就是看别人搭网捞鱼以及一群老头在凉亭下面下象棋。长廊上垂下的柳条随风飘动,那温热又夹杂着咸味的海风扑面而来的感觉至今让我难以忘怀。那辆小小的摩托车座椅很硬,坐久了屁股很痛。夏天又特别燥热,坐摩托车外出总会格外口渴。可是年幼的我又不敢开口要求严厉父亲买喝了无益的可乐,因此最后总是双腿发麻头晕目眩。可是多年后的今天想想,这比起你每天朝九晚六动辄开会,回到家瘫倒在沙发上头晕目眩,那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而另一个无法忘怀的画面,就是深夜电视里面直播的F1。大概是98-99年,对国足失望的父亲开始在CCTV5看F1直播。那时候的我还很年幼,现在已记不得过多的比赛细节,依稀只记得那由远而近再光速远去的赛车带来的轰鸣声。是的,真的是很尖锐的轰鸣。那个年代的引擎声不像现在那么沙哑柔弱,反之带给你的,是急速消逝的爽快感。父亲看比赛很喜欢躺在家里的木沙发上,而我要么坐在地上离电视的第三格地砖上(没错,这是我爷爷担心我过于靠近电视机引发近视,给我规定好的特殊地砖位),要么坐在远处的椅子上。那个年代我们还没有在客厅加装空调,那时候的电视机还是那种挺着大肚子的电视机。炎热的夏天深夜,只有一台电风扇陪伴着我们,电视里不时传出阵阵剧烈的轰鸣,这就是我还能记得的细节。

虽然比赛的细节我不记得了,但是正如每一个小男孩简单的世界一样,我会把车手和车队分成正义一方和邪恶的一方。因为父亲非常喜欢舒马赫,那我自然而然的就把红色法拉利当做我心目中的正义化身,而银黑色的麦克拉伦自然就是邪恶的一方代表啦。在父亲的指导下,我很快就学会了看圈数、看积分榜、看排名、看圈数差距等等。你也很难想象一个不懂英文的中年男人,在密密麻麻的英文中,一眼分辨出舒马赫、哈基宁、埃尔文、库特哈德以及千禧年后的巴里切罗、马萨、莱科宁、阿隆索、 蒙托亚 、巴顿、小舒马赫这些如数家珍的名字。是的,我可以告诉你我在键盘上敲打出这些名字的时候至今还是很难抑制那份激动。而在千禧年前后,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哈基宁驾驶的那辆银黑色的麦克拉伦和舒马赫的红色法拉利在赛道上各种攻防。年幼的我只能够记住这两个车队的四位车手,而那个年代的电视转播,最多的镜头也是给到了这两个车队。每次看到红色法拉利领跑超车我都会一阵激动,而当看到麦克拉伦领先时又忍不住的咬牙切齿。而舒马赫最让人折服的,就是不分各种天气稳定发挥的技术以及那种坚韧不拔一圈一圈刷出优势(千禧年后)或者拉近差距(千禧年前)的操控。不管晴天雨天,只要舒马赫在场,他就能够通过不停的努力缩小差距。不管名次如何,只要看到那辆舒马赫驾驶的红色法拉利,你就知道这场比赛绝对有足够值得你看下去的理由。

99年舒马赫的撞车,让中间几场比赛突然失去了观看的激情。但是当他当年火速回归之后,你就知道那个男人始终还是这个赛场上的主角。2000年后,随着哈基宁的退役,取代他位置的莱科宁自然充当了我心目中那个坏人的角色。不过这个时间段法拉利和舒马赫的磨合已经达到了近乎天人合一的境界,莱科宁给我的印象,并没有像哈基宁那般能够给正义的舒马赫提供致命的威胁。速度上和技术上的差距让那个年代的舒马赫如入无人之境,只要一打出比赛排名,我和父亲就能轻而易举的在第一页找到Michael Schumacher这个让我两沸腾的名字。而我们也在法拉利的红色王朝中,享受这舒马赫在领先位置一圈一圈的刷这圈数。无人能挡的舒马赫经常以一圈1秒甚至更快的圈数刷着差距。当你看到屏幕里这辆小小的轰鸣着声浪的红色法拉利跑在前排,我和父亲就会异常的激动。

而后面能够威胁到舒马赫地位的车手,除了前面提到的莱科宁,还有就是阿隆索了。到阿隆索登场的年代,我已经开始渐渐不再简单的用好坏来分辨车手和车队了。但是每当那辆蓝色的雷诺威胁到舒马赫的位置的时候,我总会愤愤不平的不爽。不过大多数情况,舒马赫总是可以击败这些试图对他发起挑战的新人,因此我也不会过多的担心。

时间来到2005年,这一年,舒马赫已经36岁了。而这一年,也是我记忆中为数不多舒马赫无力回天场面出现最多的一年。我忘记当年是比赛的解说员亦或是新闻网站的消息,说是雷诺购买了前法拉利的引擎。总之段时间的雷诺就像一匹异军突起的黑马。而好巧不巧05年的法拉利,可能是多年的绝对统治带来的轻敌,又或者是什么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一向风驰电逝的舒马赫,竟然在赛道上渐渐被蓝色的雷诺超越,忘记是在05年哪一站,看到舒马赫十分努力的阻挡阿隆索和莱科宁,突然感到阵阵心酸。是啊,纵使他武艺高超,可是面对一辆落后于他人的红色拖拉机,却是也是无可奈何。

06年没有特别惊艳的记忆,印象中我和父亲也渐渐接受法拉利和舒马赫的老去,只是无比惋惜。那年日本站的爆缸,我记得CCTV5的解说长叹一声,而在电视机前的那对父子,又何尝不是呢。那一年还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当舒马赫宣布完退役后的某场比赛,他和莱科宁一起登上了领奖台。期间,舒马赫拿着香槟对莱科宁拍了拍肩膀又搂了搂他。见到这一幕父亲曾说,这是舒马赫在对莱科宁进行法拉利的交接仪式。而话音刚落,解说员也做出了类似的表达。

再之后便是退役,退役后我与父亲就很少看F1了。也忘记了是哪一年,CCTV5不再转播F1。而再后来,听闻了舒马赫复出奔驰的新闻,虽然后期成绩平平车也不尽如人意。可是能够看到舒马赫在赛场驰骋,我想是每一个从我这个年代走来的车迷观众心安的一种方式吧。你看,他还在跑!

再往后,到他退役,到他复出,到他在退役,到他受伤。舒马赫的身影和法拉利以及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渐行渐远,很多时候停留在记忆中的,也就只有记忆了吧。但是属于舒马赫的红色传奇确实永远和我停留在了那些个深夜、午后的电视机前,成为了我童年记忆里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是啊,这都过去了快20多年了,当年那个小男孩,也已经快步入中年了。当我坐在电脑前敲出这段文字的时候,眼角还是会难以抑制的湿润。行文至此,与其说是我对舒马赫的感情或追忆,其实更多的是我个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现在的我已经离开了家乡,已经离开了那个回忆中的小房子,父亲也已经步入老年,而舒马赫和法拉利也早已成为记忆。而看完电影能让一向苛刻的我打出满分的,更多的也是我个人情怀的加分吧。

引用一下电影里舒马赫夺冠的那句原声

Shit!We did it!

再致敬一下那个红色的年代,致敬一下那个带着儿子看直播的中年男人,也愿今后的一起越来越好。

而舒马赫,我也希望你能够答应我,你要像你在那么多场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比赛一样,勇敢的,再一次的,为我,为父亲,为每一位爱你的车迷站起来,好吗!

PS:我不是专业车迷,年代久远很多细节我也遗忘的差不多,因此我的文笔更多的都是我个人的回忆和描述,而没有那么多的专业术语,如果有错漏,也烦请包容~

 5 ) 时代的舒马赫

舒马赫的长相非常有辨识度,尤其是他的大下巴。他不是那种鸡贼的德国人面孔,非常有亲和力,非常容易感染团队中的每个人。他跟我遇到的很多德国人完全不同,真性情和领袖气质能在一个人身上结合,然后爆发出冠军的力量,这是很难以想象的。

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显然侧重描绘了舒马赫加盟法拉利的首冠——2000年,他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一个初出茅庐的天才少年,在贝纳通证明了自己,然后手握麦克拉伦的offer,但偏要选择hard模式去开法拉利拖拉机挑战围场最快赛车。四年下来,屡战屡败,1999年还在银石撞断了腿。2000年,无论是舒马赫自己,还是法拉利团队,都开始怀疑他们能不能成功。当年用废旧轮胎干翻卡丁车对手的舒马赫,还能不能做到,我的车比你慢,但是我还能赢?

最后他们做到了,自我怀疑被打破,后面就是一波五连冠王朝。这也是法拉利重新辉煌的开始。

我一直认为维特尔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舒马赫的风格,天赋异禀,专注工作,为人有亲和力,但是维特尔所在的年代,F1已经变了样子。他在红牛四连冠震惊世界,梦想着沿着偶像的路,复兴法拉利。可是维特尔所处的时代,F1已经成了资本和商业的游戏,即使是低级别的赛车锦标赛也无比烧钱,这个世界上已经不太有可能再出现一个穷小子签约火星车的传奇故事了。维特尔也许就差一步,就能重现法拉利2000年的成功,有车的因素,有维特尔心理素质的因素,但毫无疑问,2000年的舒马赫压力之巨大,那一年气氛之窒息,令人难忘。

赛车这个东西,工程技术水平越高,商业化越规范,就越像一个方程式。成功的车手仿佛通过一套公式计算出来的:成功的经纪人团队、赞助商资源、有竞争力的赛车、稳健的驾驶风格和精确的竞赛策略。除非梅赛德斯故意整活,否则其他车队毫无胜算,这就是汉密尔顿时代的F1。我之所以觉得汉密尔顿就算拿10个总冠军也超越不来舒马赫,就是在这里。舒马赫之后,最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案例,是2005和2006年的阿隆索。从这个意义上看,F1已经沦为了一个工程技术的展示平台和车迷、媒体与赛事主办方之间的数学游戏。

舒马赫身体上深陷昏迷,舒马赫式的F1故事仿佛也终结在了2006年。

 6 ) 天才的宿命

天才都有自己的宿命:莫扎特写完所有的美妙乐曲,35岁就被上帝召回。舒马赫完成了车王的传奇,上帝就让他从每小时350多公里的赛道回到床上静静躺下。天才都是肩负着特殊使命来到人间的,使命完成之时也就是他在人间谢幕之时。

让人唏嘘的是,这位天才没有折戟危险系数顶级的的F1赛车道上,却在风平浪静的滑雪场上翻了车。

难得一见的舒马赫大量珍贵影像,众多比赛画面动人心魄。遗憾的是,影片没有交代舒马赫滑雪事故后的情况以及现状,这应该是他家人的要求。也好,就让这位天才辉煌灿烂的时刻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吧。

舒米,你的妻子很美好,为了她你应该早日醒来。8.0

 短评

评价舒米很复杂 他每一面的样子都不可能被完全看到 纪录片以90s为主 对于像我这样从02年之后开始看的伪车迷来说还是蛮有意义的 那么激烈 暗涌的赛场现在看不到咯~

4分钟前
  • raku
  • 力荐

拍的太流水账了,特别最后家人访谈回忆的部分其实很无聊……好看的还是在于把90年代的f1串起来了吧,法拉利的红色是真的好看,舒马赫去法拉利的时候尼基正好在法拉利做顾问,而几年前舒马赫还在和塞纳争高下,一代代车王的传承。塞纳那个真的太惨了,好像是撞到悬挂了……这个撞车的程度现在看其实没什么,只能说太巧了,好像去年f1还有车烧了很久人才爬出来还没事的……舒马赫本身开车的风格有些偏执甚至疯狂,但这可能也就是他的魅力吧。

8分钟前
  • 小药水
  • 还行

很好的记录了舒马赫的几个关键时刻,配乐和家人采访很感人,命运在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13分钟前
  • 秦颂
  • 推荐

I was a Schumacher fan since day 1. Eine überragende, emotionale und errinnerungsreiche Doku über den besten der F1 Geschichte. Michel Schumacher ist und bleibt für immer eine Legende. Danke, dass du uns allen die Formel 1 geschenkt hast, viel Kraft für deine Familie ❤

16分钟前
  • Augenblick
  • 力荐

科琳娜最后那句“迈克尔一直在保护我们,现在轮到我们照顾迈克尔了”令人动容,别的就一通流水账。

1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F1给我的印象就是法拉利车队,迈克尔舒马赫,Puma赛车鞋。

19分钟前
  • 黑白红
  • 推荐

中规中矩,没有什么新的内容

20分钟前
  • 🌵_Fung
  • 还行

影片的开始是一段舒马赫全家潜水的画面,我突然意识到,我大概有将近十年没有看过“动”的舒马赫了。越往后看越感叹,追星观赛的那个年代,多媒体资源有多匮乏,可以说2000年之前的画面,除了塞纳在伊莫拉的事故、99年银石的撞车、00年蒙扎赛后新发的痛哭以外,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好多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布里亚托雷、威利韦伯、艾迪乔丹、达蒙希尔、埃克莱斯通、蒙特泽莫罗……如果不是这部纪录片,也许我再也不会记起这些名字了。“Coma can be many things.” 此时听来颇不是滋味;”You can only get what you put in.” 让我重新想起他最初inspire我的特质了。如果我是从94年开始看F1,也许不会喜欢舒马赫。我喜欢上的是已经卸下负担和压力只为自己开车的舒米……

22分钟前
  • 浅显
  • 推荐

小时候看F1,总是觉得舒米就是完美的神,很反感他的对手,库塔,哈基宁,维伦纽夫等等。但看这部纪录片时,我发现并不是如此,车神也是人,成功的背后也有情绪上头,熬夜加班,放纵烟酒,儿时也不像大家以为的那样家底丰厚,反而只是用最便宜的配件参加比赛。总之,这部难得的纪录片,让舒米的形象更立体了,也能理解他的家人,之所以对他全力求治,钱只是一个客观条件。

24分钟前
  • Zach
  • 推荐

我没有错!我错了吗?我不记得。

27分钟前
  • jiade
  • 还行

拖了那么久放出来结果还是流水账似的讲职业生涯,采访了那么多人也没说出太有趣的东西。

31分钟前
  • 兔安叽
  • 推荐

上架第一时间就看完了。自从滑雪事故之后他消失在公众前,这纪录片才看了一分钟我就哭了,或许我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更想念他,想念过去的围场还有流金的时光。Mick以后也是我的崽,加油!

35分钟前
  • zz
  • 力荐

以2000年之前的五次撞车作戏(与Senna, Damon Hill, Villeneuve, DC和自己在银石的事故),丛生张力,可是又在访谈中流于平淡,像这样的传记范本当如公民凯恩。同样是在法拉利五年无冠,至今还是只有Michael挺过来了。Jean Todt的affiliation是friend令人暗暗称赞,还很高兴看到诸多老面孔:Ross Brawn, Mika, Mark Webber, 伯尼还有蒙总! V10的声音钛好听。

39分钟前
  • 吃查3000
  • 还行

年轻的舒马赫像一个没心没肺的童子军,却亲眼目睹塞纳命陨赛场,那一刻可能真正改变了舒马赫的职业生涯。8

42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推荐

m21251:从成长,赛车,合作,生活,家庭几个方面讲,挺立体。几个关键瞬间:卡丁车夺冠,立马得到一级方程式合同;追逐冼拿,冼拿失控去世,年仅31岁,随后比赛为了安全很多设施被修改;经历几次丢冠后,2000法拉利终于在舒马赫操控下夺得冠军。“以前是他保护我们,现在该我们保护他”,科琳娜和2个孩子等待着他健康归来,幸福再续。

46分钟前
  • Timing
  • 推荐

有两次破防,第一是法拉利拿到的第一个WDC的时候,催泪效果堪比大片,第二是Seb突然出现的时候,一代车王,也就Seb这一个传人。

47分钟前
  • 泠风
  • 推荐

舒马赫和科琳娜都有伟大的人格

48分钟前
  • 低俗小説
  • 推荐

本片最大价值是家人出来亲口告知大家舒马赫在复建,希望保留私人空间。家人提供的素材很珍贵,对舒马赫职业生涯的回顾比较全面,我个人觉得如果巴里切罗能来说两句他在舒马赫阴影下开车是什么感觉就更好了。《塞纳》比本片拍得更精彩,本片如果Asif Kapadia执导肯定更上一层楼。那几年的法拉利就跟曼联似的,一直赢比赛的红色队伍。F1带动了油车技术进步,代价是选手玩命,不知道巴黎协定、碳中和承诺和电动车技术进步哪个能先让它消亡。

49分钟前
  • 小A
  • 推荐

所有你我记忆里关于这项运动最熟悉的脸庞几乎都在这里,他们在讲着那个时至今日他的活着或死去都像是一个薛定谔的猫一样的理论的人,我只觉得百感交集。虽然我对这项运动的记忆始于他在银石撞断了腿,拉尔夫飞奔来看他,但是在那之后他就一直在赢,我甚至一度怀疑我对他的喜爱是出于那最原始的慕强心理,还是他的人格或车技,其实也一直没有答案。我唯一找到结论的也只有,对于这些即使在F1都能做到顶尖的运动员,很多我们普通人的价值观或者思维定势,对他们都不适用的…褒义或贬义,也没在特指谁。

50分钟前
  • 耳朵也会渴
  • 力荐

在每个登场人物都会有的介绍字幕中,好几次让·托德和罗斯·布朗的名字底下写的只是"Friend"。

55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