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

正片

主演:段博文,李昕芸,韩雯雯,吕聿来,时诗,王景春,秦子涵,王梓诺,高群书,赵宁宇,孔二狗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有种 剧照 NO.1有种 剧照 NO.2有种 剧照 NO.3有种 剧照 NO.4有种 剧照 NO.5有种 剧照 NO.6有种 剧照 NO.13有种 剧照 NO.14有种 剧照 NO.15有种 剧照 NO.16有种 剧照 NO.17有种 剧照 NO.18有种 剧照 NO.19有种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有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三宝(段博文 饰)是游荡在北京城的一名普通青年,遭遇女友背叛后,他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意义,随后他丢了工作,被房东赶出门,他甚至想到了轻生。幸好,三宝身边有个好哥们王铭(吕聿来 饰)一直支持他。因为一个意外事件,他们遇到了酒吧乐队主唱柚子(李昕芸 饰)以及男扮女装的舞者小诗(时诗 饰)。身为这座城市的外地人,他们四个年轻人格格不入,生活在都市的夹缝,有着各自的烦恼和困境,始终处于一种失意者的状态。他们遭遇过背叛,也忍受过凌辱,见证着身边的人来了又走。  生活没种,精神有种。四个年轻人互相扶持,彼此照顾,并没有因为命运的嘲弄而放弃追逐美好,在没有光明的地方,他们以黑暗为灯。伏魔济公达拉斯舞男俱乐部苦钱沉睡的森林2014极限特工原始生活 第五季医生喧嚣之音大侦探2010油管教室生死劫快乐星球 第四部真正的权力的游戏 第一季埋葬2023未来青年字与画冷酷媒体模特日记疯狂拉力赛小狐狸1941迷信第一季我的失忆男友2003绝地战警精武风云·陈真粤语龙门镖局书剑恩仇录1994庭审专家第六季第七个同行者畅游澳大利亚花好月圆2004吃人井美国精神病人2布鲁克林秘案瑞奇·热维斯:自然,超自然物极必反1998蒙克先生的最后一案:神探阿蒙大电影训练日找到我自己十万火急(粤语版)思维空间决杀令谁是鬼健康又文明的最低限度生活

 长篇影评

 1 ) just fail to impress me

在这部电影之前对张元导演没有太多的了解,因此看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期望或批判,偏见或偏爱。
从电影的开头,隐约猜到是一部与小人物的挣扎有关的电影,因而所有的笑点与泪点也会因片子内外的情感共鸣而起。然而,从头到尾,我既没有笑,也没有哭。或者说,这部电影,只是无法触动我。
同样是不得志的小人物,三宝的遭遇打击后的沉沦让我觉得“好吧”,而尹天仇的死乞白赖让我落泪。
沉沦与悲伤从来没有特定的场景。黑暗是光明的阴影,有多大的黑暗就有多广阔的光明,只是沉沦让你不愿前去找寻。而沉沦偏偏又是最不适合面对打击的小人物的矫情的做法,沉沦就意味着思考过剩,而思考过剩的小人物就会更加迷茫。
物质与精神,诗意与金钱,未必就是那般对立。林妹妹也不见得就这么困顿吧。王子享受日光浴,乞丐也可以晒太阳。

 2 ) 北漂屌丝的真《有种》

北漂屌丝的真《有种》

张元导演,继续加深他探索北漂(也包含各类“漂”)屌丝人群的世界。
当然,作为导演,直白描述表象外,还得搞些心理活动探索,自我独白扪心。不过本片搞得似乎有些过份,让主要男一号,玩“不说话”,而为了设计不说的理由,编剧还让该演员去啃噬玻璃杯!
真是什么手段都用了,难怪北漂屌丝人群生活压力,山大啊!

《有种》被导演称为《北京杂种》续集(1993年,张元跟崔健、臧天朔、窦唯等一众玩摇滚的朋友拍了一部属于60后文艺青年的青春片《北京杂种》一片)!
为了显示其真的有种,所有音乐作曲由被称作"亚洲第一把吉他"的唐朝乐队成员老五(刘义军)担任,孔二狗参与编剧......

可惜,票房就真没种啦!从《有种》发行人高军那里了解到,截至11月11日,《有种》的票房“大概就是百十来万”,“今天的年轻人”大多选择了同期上映的《雷神2》和《金蝉脱壳》。实际有数据表示,只有40万元!
不过比2013年票房仅为2万的一部名叫《别跟我谈高富帅》的电影,显然要有种地多!

有南都记者采编文曰:
面对张元的“致意”,80、90后的年轻人们似乎不那么领情。《有种》之前的点映场交流时,有人说张元不再摇滚了,有人质疑《有种》是否玩票之作,有人不理解电影中传达的宽容,“三宝(《有种》男主角,段博文饰)怎么会接受自己的女友生下别人的孩子?”还有网友调侃到,原来“有种”就是“三宝无缘无故得了个孩子”。
---个人自我感觉,本片结尾部分,狗尾续貂太过于严重,脱光下水,嘎然而止,岂非有种?是为了审查观,而不得不给事物、人物结局抹上一层阳光?可惜还是没灿烂!

有评论,道出世间本质!
“不靠谱”=“有种”?张元不懂这个时代?

电影《有种》的故事原型来自2010年张元的同名艺术项目。三年前,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邀请张元做艺术展,他便以“有种”为题,召集全北京的“不靠谱青年”讲述自己的“有种”生活。张元对“不靠谱”的定义是:“不在体制内,不过朝九晚五的生活,至今觉得自己做过一些‘有种’的事”。
汪峰的前女友葛荟婕来了,出唱片创立“时尚禅”的和尚释道心来了,一直把整容当做“行为艺术”的覃钰柯来了……张元从这三百多个“不靠谱青年”中选择了10位最“有种”的人,做了他这个摄影展的主角。许多观众看过《有种》,都对“不停地整容来让自己变得完美,在会所男扮女装做‘艺伎’”的“小诗”印象颇深。“小诗就是覃钰柯,电影里有一句很重要的台词就是覃钰柯曾经在访问里说过的,‘我这三十年里,从来没有爱过别人,也没被别人爱过’。”
李昕芸扮演的底层乐队女主唱“柚子”,也是现在许多新一代摇滚青年的缩影。“我和崔健他们拍《北京杂种》的时候,北京也只有十几支乐队。现在的北京,有上万支乐队”。其中,南无乐队和庙乐队参加张元的“有种”摄影展。“他们都经历过背叛和乐队的分分合合”,李昕芸在演这部戏时,真的跟几位演员组了一支乐队,她在《有种》中唱的歌,都是这支只存在于电影里的乐队的创作。“为什么没接着把这支乐队做下去?”“现在做音乐太难了,好多唱片公司就觉得做凤凰传奇(微博)那样的可以火。”李昕芸很无奈也很无语。
张元坦言,三年前,他做“有种”摄影展之前,以为过了二十年,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幸福,“物质上丰富不少,又生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会对他们宽容一些。”然而,当他见过这三百多个“不靠谱青年”之后,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痛苦,更加艰难,生存压力更大”。可是,脱胎于真实的电影《有种》,越到后来越温和。“我希望这部电影是送给年轻人的礼物,最后还是要温情一些。”张元如此解释。

更有一评,谈及深处,大家一观!
《从电影《有种》看第六代导演怎么就没成为大师》
其实将第六代导演拿来与第五代导演比较,然后去期待着他们能够超越第五代,甚而匹敌好莱坞,并不合适。毕竟每个人各自的追求不同。第六代与第五代划代而分也正是因为对于电影的追求不同。即便同为第六代导演,王小帅与张元有不同,贾樟柯与管虎也有不同。之所以同为第六代也只能说是总体上有那么几个共同点。而本人也正是试着从《有种》来看这几个共同点,进而来看为何第六代不能称为真正的大师。(当然这里的大师不是上文提到的张大师,他的功力怕是还差点。)
第六代导演从影片的制作开始就注定了与以张艺谋陈凯歌等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的不同,第六代大多是独立电影,自己筹钱私下拍片子,上映的很少,做个光盘,国外获个奖,拿奖金抵成本,可以说是一个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低成本也使得第六代显得小家子气,只能着眼于小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比起在体制下的更多点随心所欲。
人们常说,电影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种》,真实残酷有了,却是有着诸多刻意,刻意的去追求一个残酷真实,戏剧性有了,但电影所着眼的真实性也就变得过于刻意,而成为一个近似于悖论的东西:追求真实,却用不真实来表现真实。而唯一能说的真实则是张元自己的真实,似乎张元变得偏执,执意以为现实就是如此。
现实的电影,追求真实可信,其实不难,只要肯低下头,去体会去看,就能看到这光鲜世界下所隐藏的黑暗。但到了这步,还远远不够。“诊而不治,是为绝症。”你去看病,医生诊了看了,什么也不说,别浪费药了,不管了,管不了了,你回去吧,安享余年吧。你把黑暗赤裸裸的拿出来晒,为了什么?就给人看看,让人知道世界的黑暗,人的无力?去吓死人么?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个更难?这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所谓大师,也不是千军万马,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不是大师,并不是东西的小家子气。从小见大,对于现实来说,仅仅揭露远远不够,直到有一天第六代导演可以给一个希望,哪怕是普世价值的些许安慰,也好过无所为。当有一天,第六代导演能触碰到黑暗的本质时,大师也就不远了。

----写得刻木、入骨啊!


 3 ) 以《有种》为结_张元的电影“变”在哪里?

《有种》是我看完张元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剩下的几部微电影就不用急着看了。

在我的祖国,只有你还没读过我的诗,只有你未曾爱过我,你是我光明祖国唯一的阴影,你要向蓝天道歉,向白云道歉,向青山绿水道歉,最后向我道歉,最后说:如果当时没有鄙视他,该有多好。

电影中的人们都有两张皮,行走在社会中,身体与灵魂无时不刻受到拷问,当压力增大时,只能试图掩盖真实的本性,以为掩耳盗铃。但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对不公的生活还以颜色,学会承担,是为有种。

但是还是得给两星,和达达一样没引起我的共鸣。虽然张元导演尝试的电影类型很多,不过的确在向商业化电影靠拢,这不能说不好,尝试新的电影模式是好的,但我总感觉后来的电影少了些东西。

就我看到张元导演的电影类型只有一种就是他所诉说的“边缘人物”,从开始到现在的电影一直没有变过。抚养智障儿子的《妈妈》,“摇滚青年”《北京杂种》,同性恋《东宫西宫》,以很多人相似的酗酒的爸爸为主题的《儿子》,北京拆迁问题也可以延伸为全国拆迁普遍现象为主题的《钉子户》,因五块钱过失杀掉妹妹,出狱后却不适应社会的《过年回家》。紧接着是李阳的《疯狂英语》,表现当时中国人的一种状态,有点可笑却鼓舞人心,偏执狂才能成功,而我们现在缺少偏执却嘲笑偏执。做变性手术的《金星小姐》,身为男性却做了很多人不敢做的,但在很多人看来却觉得他值得敬佩,他说自己有女性的意识却生在了男性的身体上,做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没有爱情》以梦为联系,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个她,当有一天你梦见一个女孩在一个小岛上等你,你会去找她吗?《江姐》的确和其他电影题材不一样,《我爱你》两个人不了解对方就马马虎虎结了婚,婚后的争吵一如很多家庭所面对的,但婚姻经过历练之后,才能抓到对方内心那个柔软东西,我们管它叫爱情。《绿茶》母亲职业是死人的美容师,父亲发现真相后精神病态,经常侮辱讽刺母亲,她受不了失手杀掉父亲,而母亲代受其牢狱之灾。她成了妓女,但却没有放弃她高贵的灵魂,以白天研究生晚上妓女的方式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她以一杯绿茶知人心。与她相比,那些看起来纯洁的男人或女人,却丑陋无比。《看上去很美》从孩子角度揭露了教育问题,一些大人的“政治”被带入孩子的世界中,小红花很美,只是看上去美,现实却是那小孩骂的:草泥马。《达达》一个被告知亲生母亲不是现在的女人,她离家出走了,折腾一番后又回来了,“失手”把好色的邻居老头推下去,后来他回到母亲身边并找回呆呆的男友,然后投案自首了,这样的故事经常以从邻居的口中说出来。

以上这些电影的研究主体从来没有变过都是“边缘人物”,伟大的父爱母爱、无比正常的同性恋,群众性现象活动,家庭悲剧引发的个人悲剧,以及最后涉及的都市生活和感情纠纷。张元导演拍摄的主题多样化,但题材却只是一种,这是不变得东西。变得是什么呢,他的电影中以侧重灵魂或是群体(个体有时候也是一些群体的代表)独特魅力的东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故事框架,好像故事本身就能感动人似的,有些故事很多人没有经历过,却感同身受,有些故事听的看的多了,却还是没感觉,少了些什么吗?

 4 ) 不要把梦想当成自己不堪现状的遮羞裤

张元的电影有种
看完了怎么就感觉这么作呢。
你是一个屌丝你就得认
你还要当一个文艺范的屌丝,
就不要怪别人啐你口水。
每一个不甘心自己屌丝身份,想去追求自己梦想的人,
所必需经受的凌辱,轻慢,藐视,
都是他们自己活该,
都是他们自找的,
他们不甘于平庸,就必需付出代价
所以就不要为自己欲望涂脂抹粉,歌功颂德。
梦想就那么神圣吗
不要把梦想当成自己不堪现状的遮羞裤

 5 ) 斯德哥尔摩的病人

每一年,都有无数有种的人选择北漂,张元却告诉人们:无论多有种的年轻人,在那片北京森林,心中的火种也终将熄灭。有种不仅指北漂的勇气、年轻人面对困难时的价值观,也暗指张元自己对待电影的一如既往的偏执态度。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人人都渴望打拼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无数心有火种的年轻人来到北京,他们要发光发热,可是时代从来不仁慈,它没有公平。没有根基的年轻人想要在这偌大城市站稳脚跟无异于登天,他们在接受生活潮水一波波冲击的同时还要承受时代下的暴风骤雨。越来越残酷的压力让即使有种的人们也看不到希望。渐渐使他们忘了自己是谁,终于在无情冰冷的现实坚冰面前,火种灭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指被害者被伤害后,反而对加害者产生了感情,选择了原谅。灭了火种的斯德哥尔摩的病人们,终于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现实给予他们的所有无情与伤痛,带着这些创口,换了一种姿态,重新融入了时代。

三宝是个有血性的人,能因为别人的无理取闹而大打出手,可年轻人的爱情在物质现实面前是那么脆弱不堪,女友跟了有钱人后,这个对待感情极重的男人好像就渐渐屈服了,在冰冷的现实面前他也逐渐变得冰冷,不再面对丑恶而仗义执言,不再见证潜规则而怒火中烧。最后他原谅了那个抢走他女友又抛弃他女友的男人,他更像是原谅了这个不给“无根”的人活路的时代。最讽刺的莫过于这个男人最终终于“有种”,只是这个“有种”却是为了心中仅存的对爱情的向往,原谅了时代对他所有不公,认下了这个不是自己的孩子。王铭和三宝其实是一类人,他们的成长轨迹相似,遭遇的悲哀也相似,他的存在其实是对主人公三宝的悲哀的一种补充与强调,三宝不愿说出来的对生活的控诉通过这个原本理性、精心打点生活的男人之口说出。没有办法摆脱这些一层又一层的枷锁,王铭最后在那个冷冬率先脱掉衣服,走向了冰凉的大海。他代表了那些在这个城市里战战兢兢生存的人们,可无论多么小心翼翼,也总会猝不及防被暗流冲倒。柚子与小诗付出了全部心血的艺术梦想在行业潜规则前仍然是那么不堪一击,他们代表了在这个饿死诗人的时代里,无数撞的头破血流的有梦青年,终于身上没有了钱,心里也没有了诗。

影片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的喜怒悲欢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百般姿态。被心爱的男人当成交易筹码的苏莫,最后带上挣回的破碎的自尊选择了离开;桃子选择了直面自己一直逃避的家庭;方老板选择了守护那个来之不易的家。每个人在最后都习惯了时代强加给他们的枷锁与生活轨迹,就这样平平淡淡地生存了下去。

《有种》是张元没有过多炫技的一部电影,他就想用最朴实的方式来表现北漂族最真实、最质朴的情感。因此他选择了大量使用固定镜头进行摆拍。固定镜头能给人稳定、均衡、厚重感。使人感受到这座坚实的时代堡垒带来的厚重压力以及人物始终被限制在镜头中某一位置的不自由感。为了突显人物与时代的关系,导演又运用了大量远景,突显了人物的孤独感—在时代面前,所有人都没种。这部影片其实有些像是张元自己对时代的控诉,因此他选择用三宝的独白贯穿全片,是一种典型的作者电影。独白不仅抒发三宝的情绪,也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吉他带给人的是一种自由洒脱的感觉,而本片中屡次出现的几段重复的民谣吉他solo怎么听都有些悲凉。这座城市不属于北漂,导演极力想给他们信念与希望,尽管徒劳。

在现实主义原则指导下的张元,将视野扩展到北漂一族,通过他们与时代的抗争和妥协反应了时代的本质。封闭性与开放性结合也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尽管情节有头有尾,但有了“种”之后的三宝会选择如何继续生活仍然不得而知。这或许是柔和下来的张元力图留给北漂青年们的一些希望罢。

这部电影更像是一个有种的男人的成长史,成长的终点,也和普罗大众一样终于成为了一名斯德哥尔摩病人,每一个斯德哥尔摩病人都曾被时代伤害的体无完肤,这世上有多少条路就有多少走投无路。走投无路的他们最后终于深爱着这个世界,他们的世界观也趋于主流:内心的成长决定幸福的指数,即使脚下支离破碎、满目疮痍。

 6 ) 《有种》:北京不相信眼泪


        张元是中国独立电影的先行者。一路特立独行顶着另类、争议艺术光晕的他,身处这个物质至上的土豪时代,想必难免有些格格不入的不适。在这一点上,他和他的第六代小伙伴们等都遭遇着同样的困境。如果说,从前桎梏他们的是审查制度和僵化的电影体制,那今天或会给他们的艺术执着,以致命打击的是:弥漫着土豪金味道的、无限逐利极尽功利的市场规则。面对如此尴尬和艰难处境现状,贾樟柯直面暴力仰天长叹《天注定》,王小帅逃避到《我11》的青少时代,娄烨沉溺于性别政治的情爱隐喻《浮城迷事》,而张元则选择坚守现实,发出一声依然自信而有力的呐喊:《有种》!

 

 电影一开场主人公快递员三宝的宠物“幸福”丢了,这只是灾难的开始,很快她的女友劈腿跟人跑了,工作也丢了,连住所也因拆迁而瞬间蒸发。他被连根拔起,沦为无家可归 “北漂男青年”。幸运的是他有朋友:美艳野性的乐队主唱柚子和男扮女装的艳舞表演者小诗,和铁哥们天天开豪车的司机王铭。那个冬天,这群同样孤独、卑微、迷茫、失落、率性、真诚的小伙伴们,物以类聚、相濡以沫、历经挫折一起挥洒着悲怆而惨烈的青春。“在没有光明的地方,以黑暗为灯,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美好。”

 

        不难看出,影片《有种》和20年前的那部《北京杂种》有着血缘上的亲近:醉酒、爆头、打炮、劈腿、失业、失身……年轻一代身心经历的成长阵痛和梦想失落,生存空间的逼仄和他们的挣扎。不同的是,《北京杂种》通过崔健的嚎叫导演直抒胸臆的满是他那一代人心中的忿忿不平和的巨大失落感,因此影片本身因过度的情绪化而显得支离破碎、语焉不详,近而导演的诉说险些倾覆于摇滚青年聒噪的吉他SOLO声中;而《有种》则明显有野心试图对当下都会青年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所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困境,进行一场绝对写实的现场直播。更为难得的是,这一切都建构在细腻逼真且结构极其完整的冲突强烈的戏剧故事之上,所以观者很容易被影片代入,打动。

     

  片中北漂一代的群像,生猛而有活力,给人一种破面而来的亲切感。张元在描绘子一代的生活时表现出的准确和洞察力,让人吃惊。想来,可能与80后作家孔二狗操刀编剧有关。在有了文学的助力之后,摄影出身的张元如虎添翼,自由挥洒的影像能力将这个街头写实的故事,拍得激情飞扬,格调非凡。不再有无味的长镜头,不再有装逼的凝视,张元将自己的个性收敛,无缝地嵌入人物和角色,让观众几乎感觉不到导演的存在,可以零距离的感受三宝和他的小伙伴的爱与恨,笑与泪。显然,张元在经历了很多浮沉和是非之后,显得畅达与从容,他学会倾听和学习,从子一代身上汲取营养,给自己的作品注入活力。

 

      还记得,当年《北京杂种》片尾,音乐响起,主人公刚子从局子里出来被剃了光头的他,走在人群中依然迷茫,崔健的《北京故事》歌词唱到:唱了半天,还是唱不干净这城市的痛苦,可痛苦越多越愿意想象那明天的幸福……如今的张元和《有种》里的年轻人,正如歌词唱到的,“面带着微笑和人们一样仍在这世上活着,做好了准备真话、假话、废话都他妈得说着”。有的时候,长大成人的背后,是一代人理想的逝去,但有种地活着,是那么地重要,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

 

 另外,不得不为主演段博文鸣冤,这个曾经在《十三颗泡桐》和《坏未来》中有上佳表现的重口味男生,因为要承担“导演化身”的功能,不得不收了性子闭口演出,他的出色表现,证明他以后会有更有趣的表现。

     

    总之,让人乐见的是,《有种》让我们看到导演张元已走出失语阴霾(片中三宝,在多数时间里,一直失语,只是冷眼旁观,直到最后发声,勇敢面对人生,这明显是导演的自喻),用优异的表现勇敢地迎接新的市场和新的观众的挑战,堪称名副其实的“有种”!可以说,《有种》是我看到的最好最打动我的国产青春片之一,因为,小清新只存在于电影里,现实的北京不相信眼泪。

 短评

为什么励志题材的探讨生活意义的中国电影越搞越低俗呢?

2分钟前
  • 顾一烟
  • 还行

虽然对于长年在外的人想要体会北漂的辛酸并不难,但人物,剧情都太过于拧巴!虽然也有逗的地方,但却没有更深的含义。

4分钟前
  • 笑溶
  • 较差

身上没有钱,心里没有诗。这是本片最最精华的一句话。庆幸的是即使我身上真的没钱,但好在我心中一直有诗。但是情绪表达实在是太做作太矫情。每句台词演员的每个动作都做作的令人忍不住翻白眼。而且片中所表达出的那种陈旧证明,人们都在成长,而张元却还在原地。

7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较差

挺好的呀

9分钟前
  • 失控的蘑菇
  • 还行

有造作也有真实,有自嗨也让旁观者冷静,被过分低估。究竟是逃离北上广还是我的青春我来闯,是我用青春赌明天还是睁眼看看真实世界的雾霾天,热血文艺和理智现实的比例到底如何调和,狗血的人生我们到底该不该该如何来坚持和守卫呢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张元好久没像这样讲个明白故事了。

11分钟前
  • 清真王贼膘
  • 还行

张元,有种!主题其实还是那个老主题:生存!为了生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法则,所谓活着就是希望。既然活着就要充满希望继续前进,不要被生活给生活了,如剧中张元所说,遇到困难,“混混”就过去了。我觉得混混其实就是再坚持坚持,确实,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13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反应了残酷环境里边缘小人物的挣扎状态。。。。独立又文艺啊。。。整体还不错。

15分钟前
  • 帖拉索伊朵
  • 推荐

以黑暗为灯

20分钟前
  • Fan要坚强
  • 还行

可以看的下去。虽然剧情和人物都有点牵强不过还算有特色。嗯。相对于中国小成本电影来说,可以了

23分钟前
  • 黄海
  • 推荐

张元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意淫,可惜矫情不是这么写的。故事实在太艰涩,人物也太过极端。

24分钟前
  • 喵公子
  • 还行

所有角色都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愚蠢和幼稚。所以说有些loser是永远不会成功的,最可怕的是他们还当自己是英雄。

29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很差

张元号称拍的最后一部文艺片。也好,中年人了再用文艺手法诠释北漂青春残酷物语有点吃力了。倒是对诗歌的反思和表现让人心里突然清新了一下。如:“生锈的星星与泉水”而俞心焦的名作《墓志铭》贯穿始终,作为画外音流出十分出彩。

31分钟前
  • 包艾伦
  • 推荐

就没人吐槽这海报神似Carnage的意大利版海报嘛!也太特么想了。看到海报瞬间就有种翻一万个白眼的感觉。。弃。。

32分钟前
  • 笋都被你夺完了
  • 较差

张元导演您好,您拍了一部这么烂的电影,还敢拿在中传的1500报上放映,你难道就不怕我们中传的学生上来打你吗?

33分钟前
  • 小内谁
  • 很差

爽子的《无能为力》与这片特配。

36分钟前
  • 小本
  • 还行

段博文有型。余心樵老师诗还可以。电视剧水准。

38分钟前
  • Fitzzzzzz
  • 还行

北京杂种的孩子长大了,他们依旧不高兴。写诗,矫情,文艺腔,他们闭上了嘴,失去控诉的能力,导演也带头不知所云。只是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情绪啊,新的婴儿已经开始哭泣了!

41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较差

典型的已经远离人民的人民艺术家意淫人民苦难的电影。

43分钟前
  • 猫的爱丽丝
  • 较差

沉迷于个人世界的自我娱乐

4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5分,选角都不错,不过演了一个小时才开始戏剧事件。。。晚点了【分数范围4-5分】

51分钟前
  • 沙漠中的西蒙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