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仓殿的13人

更新至47集

主演:小栗旬,佐藤二朗,中村狮童,野添义弘,横田荣司,小林隆,宫泽理惠,片冈爱之助,小池荣子,宫泽艾玛,大泉洋,金子大地,菅田将晖,迫田孝也,新纳慎也,杉本哲太,山本耕史,中川大志,阿南健治,松平健,小泉孝太郎,南沙良,新垣结衣,田中直树,石桥静河,三浦透子

类型:日剧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2

 剧照

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1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2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3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4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5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6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13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14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15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16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17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18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19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谋叛與忠诚:日本武家社会主从关系的演變

01 被误导的「武士道」

说到日本武士,外国人都有以下类似的认识:一方面认为武士是重利轻义,毫无节操的战士,另一方面又認為江户时代后的武士受到日本化的朱子学影响,逐渐洗刷过往的“不良”风气。變為“绝对的忠诚”、“耿直”和“一成不变”,成為日本“武士道”的核心和基本形象。

但这不过是个误会。20世紀初新渡户稻造寫作《武士道》,本是為向西方世界宣扬日本文化的精髓而写的宣传作品。严格而言,書中完美道德品格只是理想产物,不少传说和文学内容,更是主要用以证明日本“武士道”与欧洲“骑士精神”難分伯仲。

另一个讓誤導大眾的名人是福泽谕吉。福泽在多部著作和文章中一方面强调日本必须摆脱江户时代为止的封建门阀制度,另一方面又高频率地强调“武士气风”的重要性,更曾扬言“武士道乃日本民族气质的体现”,试图将武士道升华至跨时代的精神理念。

新渡户稻造

福泽谕吉

那麼,“武士道”或者“武士的气风”所指的具体是什么?对日本社会、时代和思想的变革过程和各时代的特性,過去存在过于单调和表面的理解。有必要摆脱宣传和粉饰的束缚,重新通过史料来了解“忠诚”这个古代日本武士重要的精神。在这里集中说明一下战国时代前后的情况。

02 「下剋上」的原本含義

首先必须对“以下犯上(下克上)”这个堪称日本战国时代的代名词予以澄清。

誠然武士中的确出现有不少叛乱事件,但在江户时代以前的日本社会里,谋叛行为十分普遍;上至天皇,下至领主层都是受害者。换言之,战国时代武士领主的以下犯上在日本历史里,绝非特别极端的情况。不僅如此,“下克上(以下犯上)”这个用词本来也并非由武士所创,更非用来形容武士内部的政治斗争。該詞原先是由京都贵族用以指代当时趁乱对抗领主统治的上层百姓

真正的下剋上來自底層

对京都贵族而言,武士问题早已习以为常,毫不在意。但其手底下的百姓们公然抵抗自己,影响自己的生计,才是更为切身和紧急的大问题。因此,“下克上(以下犯上)”的主体不是武士,而是在那个时代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的百姓。他们结合不同的阶层(包括低级武士等)公然对抗贵族和武士领主的管治,要求更多的自治和宽待。

03 战国时代前的主从关系观念

那么,究竟古代日本的武士是怎样理解主从关系的呢?

在平安时代(公元八至十二世纪),一批批血统高貴(他们大多是天皇和贵族的后代)、以军事为业的豪族在日本各地成长起来。在当时,实力较弱的豪族基于不同原因,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呈交给更有力和可靠的豪族之长,作为自己甘愿投靠和寻求庇护的象征。这种文件称为“名簿”,奉上“名簿”被视为愿意成为对方家臣的重要手续。

在此之後,除了出于利益和安全的考虑,宗教的力量也为包括武士在内的各个社会阶层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在当时,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儒学只属副次地位)的日本,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被称为“契(chigiri)”。

不少书籍翻译“契(chigiri)”为“契约”的意思,严格上来说这是不够精准的。在人与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时候,“契(chigiri)”并不完全等同于近现代“合约(contract)”的意思,更贴近“誓约”和“缘份”合一的一种行为,是佛教思想上因缘宿命的安排。

而且,当时的日本人认为不同关系的结合是由不同程度的宿命影响而成的结果。亲子关系是“一世之契”,夫妻关系是“二世之契”,而主从关系则是最珍贵的“三世之契”。也就是说,两个人或者两个家族结成主从关系,是三辈子前就结下的宿命和缘份,是超越轮回因果的强大羁绊。

日本鎌仓末期至室町时代成书的著名文学作品《义经记》卷二“伊势三郎初成义经臣下之事”里,描写一名伊势义盛的武士辛苦寻觅下,终于见到主人公源义经,并且希望成为他的家臣。他说:

“今天终于能与您(义经)相会于此,想必是(我俩的)三世之契之故,也是八幡大菩萨(注:源氏和武士的守护神)安排下的结果。”

《义经记》在当时以及战国时代均是脍炙人口的读物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了当时及以后的日本人的思想。以“三世之契”观念为前提和理想的主从关系在往后的数百年内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义经记》为蓝本的水野万年《伊势三郎御曹子健参之图》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义经记》这部分描写的是理想和理念上的主从关系。实际上因为各种矛盾和恩怨,各种主从关系出现裂痕,甚至兵刃相见的情况在日本历史上不胜枚举。

04 家臣的逻辑

日本自平安时代末期(公元十二世纪末)起,战争時斷時續,武士面对彼此势力交替的同时,其他社会阶层缓慢流动,部分出自农村和城镇的有力民众成为武士领主的下级家臣。武士领主也因为维持领地稳定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吸纳新兴力量来协助统治。对他们来说,加添这些来自武士以外的“新血”作为家臣,单靠“三世之契”观念来支撑并不足够。武士领主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需要新的理念补充和稳定这种新的结合形态

除了上述的宿命论(“契”),武士社会通过保障家臣权益和保护(“恩”),以及借用中国儒学的人伦关系理念来加强家臣提供服务和忠诚的必然性(“义”)。此外,他们还通过制定可视化的讲仪来维持上下关系和家臣间关系平稳(“礼”)

在镰仓末至室町时代,来往中国(元、明两代)的日本禅僧积极地导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刚好为当时需要将国家从内乱状态(史称“南北朝时代”)进行拨乱反正的室町幕府提供新的指导思想。战国时代中期成书的故实书(注:规矩礼仪的教科书)《宗五大草纸》里便提到:

臣尊主君,子孝父母,弟从兄长,幼敬耆老,上不轻侮,下不作乱,名为礼也。

这种强调各安本分,各守本职致使家中不起乱的道德思想比上述的“三世之契”更为具体和富有政治味道。

此外,除了家臣与主君之间的君臣主从关系,家臣与家臣之间的地位差异是另一个维持秩序井然的重要关键。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发挥作用,那就是“谱代”之臣。

所谓“谱代”,就是数个世代都侍奉同一个主家的家臣,也就是世袭化的家臣之意。由于代代侍奉主君的家族,“谱代”在家中的地位和在主君家族心目中的亲近程度自然比刚加盟的家臣要强得多。世代相随的忠义换取较高的地位和政治资本,获得主君的信任和敬重,甚至忌惮。

譜代的做法延襲到了江戶時代

在重视羁绊和血缘的封建时代,对诸侯来说,父祖辈世代以来便一直侍奉左右的老臣子们和血浓于水的同族兄弟远比如同走马灯一样来去匆匆的新家臣更值得依靠(当然,结果分道扬镳、兵刃相见的也不在少数)。

“谱代”家臣是武士领主最重要的核心力量,因此占据家中政治和军事要职。作为等价交换的条件,这些世代侍奉主君的家臣们肩负与主君家共存亡的义务和责任。所谓

既是谱代相传之士,主家盛则共荣,主家灭则共亡,是为生死与共之士也。

然而,这种跨越世代的情谊并非绝对的。与后来江户时代着重强调臣子绝对忠诚不同,室町战国时代的武士社会强调恩和义的同时,讲求一定的先决条件。特别在兵荒马乱的战国时代,家臣奉公的目的已然不再是纯粹为了报效主君的恩情。身为武士的荣誉、自家的安泰和家族的发展同样重要,甚至在极端场合里,报效主君家世代的恩情也不过是家臣们保家安泰的手段而已。

战国时代毛利家的老臣志道广良教导主君毛利隆元(毛利元就之子)君臣关系的重点时借用《荀子》的典故。他提到君臣关系犹如“舟”和“水”,即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有家臣(“水”)的支持和协助,主君(“舟”)也难有作为。

靠着一代英主毛利元就的带领,毛利家以一介中小领主起家,在短短三十年内一跃而成为当时西日本最强大的诸侯,各方领主出于利益和安全考虑,先后归附。

然而,毛利元就心中十分清楚,一旦家族的运势由盛转衰,万人敬仰的盛况将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巨变。他曾告诫自己的继承人毛利隆元说:

“眼下没有多少家臣真正觉得毛利家很好,只要我家出现颓势,他们便会自作打算。”(《毛利家文书》)
毛利元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主从关系的观念在战国时代已然出现变化。从家臣梦想追随命中注定的理想主君,慢慢演变成主张君臣关系不过是相对的概念,家臣是支撑主君家族的支柱,既可以是命运共同体,也可以在个别情况下袂别,各走东西。

05 战国大名的手段和主张

面对人心向背运转不定的乱世,战国大名们如履薄冰。不仅要好好经营,不至于掉失家业,落得身败名裂的结局,大名们也得在人才管理和理念上作一番思考并下苦功。

早在室町时代初期,当时的幕府管领(第二号政治人物)斯波义将(1350-1410)写给子孙的家训《竹马抄》里提到那个时代(公元十五世纪初)各家家臣侍奉君主的现象。他批评道:

关于家臣侍奉主君之事,现在的人们(一家之臣)认为必先蒙主君之恩,然后才愿意尽心奉上自己的忠义和贡献。我认为这实在是太消极了。现今世上最重要的是主君的恩德,不少人却把它忘记了,继而对现世和主君心存怨恨,这实在让人感到不快。

作为位处权力顶端的人,义将的批评自然出于自身作为人君的角度出发,对眼前不少家臣视利益高于道义的现象感到不满,希望臣下能够以义为先,回报君恩。但反过来说,义将的不满反映室町时代的武士社会正面临着重大的转变。在现实上,室町时代的武士家臣不再强调《义经记》里的伊势盛连重视与主君的缘分和宿命,而是认为主君有恩于己在前,自己奉献在后。主君的恩情和实力的强弱逐渐成为家臣“择主而侍”的重要标准。

斯波义将

面对家臣们以利、以安为先的要求,主君一方面努力响应,同时也积极作出反制措施。室町末期,成功在混乱的应仁文明之乱(1467-1477)闯出名堂的著名诸侯朝仓孝景(1428-1481)在家训里便提出重大的主张:

于朝仓家不设宿老(注:世袭宰臣),惟依家臣的器量和忠诚而用之”

换句话说,孝景要提拔有能力、忠于主家又无权无势的下级家臣,对抗那些借着世代侍奉主君家,得以居于高位的世代老臣家族。在战乱之世,人才辈出,主君(战国大名)为了保护领地,必然要继续吸收人才,同时也必然面对汰旧换新的情况。

朝仓孝景

当然,这不代表他们已然舍弃羁绊和情谊,而是在现有的羁绊和情谊之外,另外跟其他人士缔结新的主从关系

家臣之间既会为了利益合作,也自然会为了利益而相争。战国大名的驭下之术的关键便是怎样利用和摆平家臣的结托和矛盾,分而用之,主持正义。此外,还得带领家臣们抵御外来的威胁,共同解决共通的内部问题,如天灾、领民反抗、疫病和经济流通。

家臣要求主君足够强大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主君也适时提出等价的要求。比上述的斯波义将更进一步,战国时代的大名们积极要求家臣们表忠,而且不可违逆。

著名的战国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曾经要求二百多名上、中级家臣写下誓词,其中第二条便提到:

绝对不可对信玄大人做出反逆谋叛之事。
“纵他者对信玄大人和武田家有异心,我等必定奉守跟前,毫无二心。
生岛足岛神社文书里收藏的武田家臣誓词

要求家臣团结一致对内与外的困局时,信玄认为家臣保证不对自己有任何歹念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虽然在日本古代,通过对神明起誓来强制他人作出保证并不十分有效果,但是将这要求以誓词的方式明文化,却突显了那个时代家臣的忠诚不再是宿命、缘份,也并非家臣意念之间的抉择,作为最大得益者的主君也以积极的姿态灌输“忠诚”的重要性,抵消家臣“择主而侍”和互相结托的问题。

武田信玄

在战国时代,武田信玄等战国大名通过神明来要求家臣表现忠贞,是非常典型的手法。纵使效果不能说很高,但作为人所共知的“铁证”,对原本蠢蠢欲动的家臣而言,仍然有一定的阻吓作用。

不过比起他们,织田信长却更加激进和明目张胆。他在一五七五年写给重臣柴田胜家(?-1583)的命令书的最后一节明确提到要求家臣忠诚的思想:

不论何事也要按我(信长)要求去行事。但是,如果心里觉得我的要求有问题和不合理,也不可巧言令色,阿谀奉承。若有必要陈情,我将按其道理,听取要求,然后作出判断。总之不论怎样,你们必须崇敬我,不要在我背后阳奉阴违,不能明目张胆地忤逆我的旨意。如果你们能做到这些的话,你们自然长久得到神明保佑。

显而易见,信长对家臣的要求和背后的逻辑比信玄的更为明显和大胆。将家臣的忠诚绝对化之余,更将对自己的忠诚和家臣的身命安泰牢牢地绑在一起。换句话说,就是信长获得神明的加持,忠于信长便会得到神明的保护。同时代见过信长的Jesus会传教士弗洛依斯曾回忆说,织田家的家臣都敬畏信长,信长生气的时候,家臣们都面流冷汗,不敢直视。

織田信長

信长要求家臣绝对忠诚,背后结合了宗教和道德伦理的思想,要求的严格程度超过同时代的其他对手,同时给予后继者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重要的启示,为后来江户时代统治者自奉为神明的政治思想做出示范

总之,古代日本武士的形象跟《武士道》和影视作品里的武士形象相去甚远。日本古代武士的忠诚观念由宗教的宿命论,到后来加添儒学伦理概念的混合体,从强调单方面的忠诚发展到结合互惠互利的双边关系的条件。对于古代日本武士来说,忠诚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直受到日本各个时期的社会发展和价值观演变的影响,增添新的元素。要更好地深入了解日本文化里的忠诚和主从关系,有必要进一步对日本古代文化进行探讨和认识。


本文為轉載,原文鏈接://mp.weixin.qq.com/s/TLJipUC97bh_baWSVUTmmg

 2 ) 剧情流水账

第一集看下来就是坂东无官小青年渴望政治地位和权力对远方血亲的平家积累不满造成的反派。政子花痴的时候归花痴,杀伐果决的样子也能看的出一点将来尼御台的味道了。八重目前看起来就是有那么一点公主病,男人的世界,孩子女性都是牺牲品,弄死就弄死了,不会有一丝怜悯的。大泉洋演的真不错,就是个彬彬有礼的冷血之人,或许也是像他自己所述看多了生死。 第二集看完,八重更是一个大写的惨,亲爹弄死了她的儿子还骗她,期待着最后见老相好一面被鸽,政子还急吼吼上门示威。女的在讲感情,渣男想着通过婚姻捞起兵的资本。北条义时真的各种意义上心累,初恋被人抢了还视如敝履,亲姐眼看着沦落了,亲哥各种不靠谱。结果未来的糟心姐夫一画饼,他好像也被打动了。源赖朝操纵人心的本事一流,然而打倒平氏遥遥无期…… 第三集以仁亲王的起兵失败基本上就是一个探路基本的动乱。敲打了平家政权,让关东武士更加躁动。大义名分只是一面华丽的大旗。所谓亲爹的头颅也只是随便借来用用的道具。起兵的关键在于兵粮和人力资源,小四郎真的是成功利用统计学。三郎这样冲动型的上战场打前锋正合适。政子是真的不亏尼将军之名,稳定军心的好手。隔壁的八重惨是惨,对自己的命运毫无办法。

第四集真是各种混乱,从一个精明人角度,源赖朝要起兵都是疯了。缺兵少粮,来的人还各种不靠谱。不过他也是把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苦哈哈主公演到极致了,逢人就说你是最得器重的云云,全靠画饼骗人入股。谎言说的太诚恳自己都快信了,小四郎全程目睹了政客的空口支票教学。八重这个人反复横跳立场也太不坚定了。说好的举报北条呢?转眼又帮他们传递消息。两边都站队能善终嘛?那一箭用力过猛,有那种臂力都可以当个女武将了!我觉得那距离不输给那须与一射平家扇。从本片来看,八重要是能说服伊藤站队源赖朝其实就没有北条什么事了,不知道史实怎么回事。

第五集看完,轻松的喜剧终于带上了战争的色彩。看着糊里糊涂的老爹杀起来人毫不心慈手软,捅刀加斩首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才是坂东武夫的本性。三郎道出了真相,谁在乎源平的胜利,要让北条站上权利的巅峰。然后刚刚说完就被偷袭了,悄无声息的绝命了。北条家的女眷才是常态,被战争卷入疲于奔命。八重真的是各种意义上的神志不清。在源赖朝身上吃的苦头还不够多嘛?

前几集看了感想也并不是很多,无非九郎真实情商低,好不容易发家了分配财富不均匀。

终于到了期待已久的大婆打小三"龟夫人事件"。看过草燃总集篇,岩下志麻打小三那叫一个干净利落,又豪横。这里的演绎活脱脱变成了政治事件,各方心怀鬼胎添油加醋,膳风点火。把一个简单桃色事件硬生生搞成了权利斗争。北条时政点后妻一直想扩张北条家并且企图打压小四郎的继承者地位,义经借着砸房子发泄积压许久的野心,源赖朝不能过分敲打北条和源家旁系,公卿出生的北条后妻兄长顶替了最大的罪名。就凭九郎那个傻的,可能都只是想哥哥对他真好,其实有了继承人九郎就碍眼了,何况大战还没有打起来,当大握兵权的九郎义经横空出世,源赖朝怎么都应该杀了他。八重我就不说什么了,有病去看病吧。

 3 ) 这就是2022年的大河剧

一、观感:

1、从画面唯美来讲,确实不如《平清盛》那么美轮美奂

2、从选角来看,保持了大河剧一贯的高质素,比较不满意的是义经,可能是因为05年大河剧《义经》泷泽秀明的形象太俊俏的缘故吧!而在本剧中,初期的义经用力过猛,慢慢才恢复正常。可是,为何要在剧中去抹黑他义经这个角色呢?静御前的选角就有点草率了。在《真田丸》里以一句“大妈累口怕”担当全部笑点的大泉洋太出色了!小栗旬和小池荣子也是,宫泽理惠……是魔鬼吗?我爱宫泽理惠……梶原景季的扮演者中村狮童、全局颜值担当富山重忠的扮演者,以及大胡子的和田义盛扮演者也是可圈可点。

重点说下小栗旬扮演的北条义时,从未婚到与八重结婚,比奈续弦,再到第三次续弦,几乎就是人物成长与转变的时间点,将北条义时这这个角色一步一步推上高位,一步一步推向悲剧的最终命运。

3、源赖朝去世以后,转瞬而逝的喜剧风就几乎再也看不见了。整剧的气氛越来越压抑,越来越窒息。有点《权利的游戏》的影子

4、战争场面过于儿戏,远不及《义经》和《平清盛》

5、长泽雅美的灵魂配音不错,可上原结衣,哦不!新恒结衣有点老了

6、其他人在剧中不会老的吗???尼将军和她的妹子(也出家了)剧终时居然达到颜值巅峰了……

7、镰仓殿的13人,这剧名太画蛇添足了!镰仓13重臣合议并没有表现出来。整剧的焦点几乎都是围绕“谁会成为镰仓殿”“为了镰仓殿我们要杀掉谁?”剧名直接叫《镰仓殿》不好吗?或者叫《义时》不好吗?

8、自《真田丸》后,就没有好好看大河剧,估计日本观众也是一样,你想用个明治时期的小人物忽悠一整年的收视率,或者用明智光秀这个其他大河剧里的油腻猥琐大叔强行赋予颜值再抹黑其他人物是注定会失败的。

9、剧尾为何没有《镰仓纪行》???去对这个历史时期的诸多人物进行介绍?

10、总的来说,大河剧正在回归,也在创新,该中规中矩一本正经的地方一定还是要保留好。诙谐搞笑也不能丢,48集《怎么办家康》里的家康看《吾妻镜》这个彩蛋挺有意思的,期待《怎么办家康》快点完播我好一次性看完。

 4 ) 本剧历史背景参考书目

直接关系

坂井孝一《承久之乱》、元木泰雄《源赖朝》(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向井龙彦《武士的成长与院政》、山本幸司《源赖朝与幕府初创》(文汇出版社)

吴座勇一《古代日本的战争与阴谋》(广东旅游出版社)

大背景

网野善彦《日本社会的历史》(社科文献出版社)

网野善彦《 日本历史上的东与西 》(社科文献甲骨文)

高桥昌明《日本武士史》(社科文献甲骨文)

村井章介《日本中世的内与外》、(社科文献甲骨文)

桃崎有一郎《京都的诞生》、 (社科文献甲骨文)

 5 ) 只想维持一家安泰平稳度日的爽朗男儿,颇类似先前华语史剧《军师联盟》为司马懿翻案洗白的路线

平安朝末期的平氏、公家、东国武士等多方势力的竞合之复杂,从本剧的角色关系图可见一斑。

尽管剧名定为《鎌仓殿的13人》,不过剧情还是以小栗旬饰演的北条义时为推进主线。 义时在日本历史上的评价一向很差,过去几部同样以镰仓时代为背景的大河剧,大多把他放在反派配角的位置,描绘成心机极重的权谋家,堪比三国时代篡魏自立的司马昭。 毕竟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就是和姐姐政子联手架空源氏、弱化天皇,谋夺鎌仓幕府实权。

身为本剧主角,小栗旬饰演的北条义时几乎每场都有戏。

在三谷氏笔下,这一次义时成了夹在醉心权术的父亲时政和英武热血的长兄之间,只想维持一家安泰平稳度日的爽朗男儿,颇类似先前华语史剧《军师联盟》为司马懿翻案洗白的路线。 首集将近一小时的剧情,大多数时间几乎都只见他为了帮宗时保护寄居的赖朝,不得不放弃对初恋情人、伊东家么女八重的情愫,努力在各方势力间斡旋奔走。 三谷氏也屏弃大河剧惯用的开局手法,没有先来一场大规模合战,而是以北条家与姻亲伊东家之间的对峙,当作第一集的张弛关节。

找大泉洋来饰演鎌仓幕府初代将军源赖朝,摆明要颠覆赖朝英明神武的历史形象。

至于远在西国的平氏和公家两股势力,第一集的篇幅并不多,只是概略介绍了平家总帅清盛的权势滔天,以及亟欲削弱平氏的后白河法皇正蠢蠢欲动,这两人之后都将被义时等人主导的鎌仓/东国一方打倒。 有趣的是,饰演法皇的西田敏行和饰演平清盛的松平健,过去都是演过义时; 西田氏是在1972年的《新. 平家物语》,松平氏则是在1979年的《野火燎原》(草燃える); 时隔四十多年,两人的立场都来到了义时的对立面。

饰演平清盛的松平健:「还记得余的容颜吗?」 (误)

除了第一集就露面的众多型男演员,以及三谷氏惯常大量起用谐星出身,或是来自歌舞伎、剧座的知名演员外,这次最特别的就是担任旁白的长泽雅美。 由于大河剧需要大量的时代背景解说,过往都会邀请形象良好、音质温婉的熟龄演员负责录制旁白,长泽应该是大河剧史上最年轻的一位旁白献声。 至于片尾纪行的旁白,则是中规中矩起用了NHK新一代的当家主播糸井羊司。

《鎌仓殿的13人》主视觉海报,这是大河剧首度在设计剧情时采用横式的非书法字体,并首次出现阿拉伯数字。

由知名设计师佐藤亚沙美设计的剧名标准字和主视觉海报,以及艾文柯尔(Evan Call)编写的片头曲及配乐,还有充满后现代风格的片头,都可以看出主创组试图在传统和风中添加现代文化元素的努力。 至于能不能在保有三谷流创意的前提下,既满足历史剧迷期待、又能如NHK高层所愿重振大河剧声势,就要看收视率数字怎么反映了。

 6 ) 镰仓殿的13人 之 三谷镰仓北条版「我家的历史」

荡气回肠的镰仓开幕,以往无论坊间野史还是大河剧,目光通常聚焦在义经陨落后就戛然而止。

但镰仓开幕最具争议的还有北条家如何从外戚逐渐颠覆,走向实际统治。

天皇-将军-执权,这奇异的「德宗专制」居然绵延了150年,实在太吸引历史爱好者目光。

而这部剧更适合叫「北条家的历史」,与三谷当年「我家的历史」异曲同工,让大历史与家庭结合,每个人都是历史见证者。

有趣的是,镰仓幕府的历史也很“星球大战”,后白河法皇与后鸟羽上皇,甚至幕末的后醍醐天皇,均如西斯大帝般用「名誉」引诱幕府的源赖朝、源实朝、足利尊氏堕入「原力黑暗面」,却如命运般最后反噬自己。

义时为了「家族存续」堕入黑暗面,变成他自己最讨厌的人。可惜的是剧中对这部分处理得比较远视角且脸谱化。

而北条泰时则代表「光明面」,他是义时光明面的延续,也是义时存续的希望,也是北条能延续的希望

源赖朝对北条泰时这段感情应该是大河剧史上首次这么「大方」描述LGBT剧情,不得不对饰演源赖朝的柿澤勇人点赞,那些眼神、动作,可遇不可求的神情都让人动容。

剧中采用了大量西式交响乐来推进剧情,却不显突兀。几位配角:北条宗时、上总广常、源义经、阿野全成、源赖家、源实朝的死都充满震撼,充满宿命感,令人难忘。

总体而言,本剧虽然以三谷式来轻松表达这段历史,但本身还是体现宿命的哲学,是近年不可多得非公式化的好大河剧。

 短评

看了两集就在那叫唤义经败好感的家伙也好意思来打低分,呵呵,哪凉快哪待着去吧!

6分钟前
  • 鄂勒哲特穆尔额
  • 力荐

当年是游戏《源平合战》才知道这段历史的。说起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平源两家相互死绝,被北条夺走了果实。从第一集来看,不如之前那部同时代的《平清盛》,后面看看,有缘再追吧~~~

7分钟前
  • Riobluemoon
  • 还行

为啥这剧没上9很,好看啊,打一分的事什么鬼

9分钟前
  • yjr
  • 力荐

🎹第一集不错!!!

14分钟前
  • About埋名
  • 力荐

三谷幸喜,从来是我看大河剧的动力。真田丸之后,风云再起。后平源之争,大概是我最不熟悉的一段日本战国史。但个中跌宕起伏的故事却极具魅力——尤其是经过三谷幸喜的魔改漫化后,无比上头。关键节点,笑点不乏,而又热血无限!追了追了。

15分钟前
  • ZeonGin Sou
  • 力荐

近年来大河剧中最好的一部。

18分钟前
  • 友善的伯鱼
  • 力荐

我的评价是:大马列口怕

20分钟前
  • jimless
  • 力荐

荡气回肠,看完之后竟不由自主地长叹了一口气,人生譬如朝露、又该一生何求呢?三谷幸喜真是逸才,把每一个名气或大或小的人物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把印在史书里的「纸片人」全都写活了。他既有现代观众钟爱的戏剧化表达,又不失严谨的史实考究,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三谷能够按照这部的规格再写出十部大河剧来(当然是不可能了)。个人的即是政治的,时代史有着长达千年的纵深,而人物史却远远超出于此,因为每个独立的人,都代表着一片无尽永恒的宇宙。不知为何,最后我被一句不起眼的台词深深触动了——「人是有上限的」。看到为了权力拼得头破血流的人们,不禁觉得那些曾经被流放到伊豆终老的败走者们,反而是上限不高、却因祸得福的幸运者。认清上限,就是认识我们自己。看小栗旬、小池荣子等人演戏实在是过瘾了,他们真是很了不起的一群演员。

25分钟前
  • 新世纪腐银战士
  • 力荐

就是三姑的风格

26分钟前
  • 水蜜桃汽水
  • 推荐

第三部三谷大河,他会否刷新中岛丈博(《草燃》编剧)四度执笔的记录 ?第1集又以主角策马奔逃开场,致意《真田丸》很感动;然而正片并无《新选组》《丸》的英雄奋发之气,较之前作三谷稍为收敛喜剧色彩,尝试刻画平安末期城头变幻、命如草芥的厚重感。第1集就为远在第23集的曾我复仇事件早早伏线,大胆设想赖朝的心机推动曾我事件的前因,是巧妙结合史实与虚构的剧作妙笔,可见三谷这次对整体架构的好胜之心(《组》《丸》由于各种原因未免长篇乏力的缺憾)。三谷写作权臣题材《镰仓殿》的野心,不惧直面历史与人物的阴暗,探索自己作为喜剧名家之外的更多可能,更要为近年陷入“偶像化”、“晨间化”困境的大河剧开拓新路。NHK大河部门的摄制技术进步迅速,同为平安末期题材,影像表现力不输唯美的《平清盛》。

27分钟前
  • 力荐

好人和理想主义者在这个世道是活不下去的,所以宗时死了,上总广常被算计绝命,源赖朝恶毒阴狠半天反为他人做嫁衣裳。君臣夫妇父子毫无信任可言,上位者视下位者如草芥。天地不仁,越往后看越怀念曾经相亲相爱的北条家。

29分钟前
  • 西瓜皮
  • 力荐

不当历史剧看还挺不错的,不过很多夸张的地方又是跟史实结合进行戏剧化旳演绎。三姑通过起承转合一幕幕的把人物性格和矛盾交叉起来逐渐推向高潮。还要夸一夸op,无色彩的泥塑增加了历史厚重感,与剧照里彩色的布条对比鲜明,剧中的人物构成了一部彩色的青春剧,至于千年后的他们会被染上什么色彩,就全屏看官们自己的理解了。

30分钟前
  • 生在815
  • 推荐

提前五星,09黄濑川兄弟相会绝了/15上总介的落幕精彩,赖朝的阴诡让小四郎的性格转变变得合理很多/20小四郎黑化开始 人物们的命运也走向了不归路/28梶原景时下线,最无私者结怨最深/31佛祖下线,死前的表演壮绝/38父子此生不再相会,暴哭/45公晓刺杀充满了宿命感/48堂堂完结,义时的追忆也造就了全篇最戏剧性的死亡。总体后半不如前半,但依旧是十年最好的大河剧。感谢三姑和演员们,继续循环ost了

34分钟前
  • 薄暮秋风起
  • 力荐

小栗旬应该拿本季日剧赏最佳男主(噢,没拿到,可见现在不止日剧越来越拉,奖项也越来越拉了)

39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推荐

从伊豆弱小豪族的次男到权倾镰仓的执权,北条义时实质上是不具名的“镰仓殿”,“13人”是他为了镰仓的安稳认为绝对必要的牺牲者(其中最令我惊愕失语的是上总介广常之死😭)。抱着即使知道历史走向也无法预料情节展开的心态一周周地追完全剧,不能理智地评判暗流涌动之下每个人的对错是非,很多时候感觉被吸进荧幕,只能做无力旁观的士卒,就连偶尔的喜剧调性都显得伤感。演员们都很厉害,遑论小栗旬小池荣子大泉洋等人,就连年轻世代的坂口健太郎中川大志等都令人刮目相看,以及对八重、比奈、千世等女性角色的刻画,以轻的笔调写出重的人情,她们不是历史上不足挂齿的路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存在。谢谢三谷幸喜,把众所周知的史实写成波澜壮阔的史诗,为日剧观众呈现出2022年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五星杰作。

43分钟前
  • 颜落寒
  • 力荐

追看一年,从最开始的如痴如醉,到后来剧情从搞笑直转,再后来主角接二连三下线,哭了无数次,再到无法理解的瓶颈和无聊期,到最终小四郎倒下……期间想了无数次,最终回看完要怎么评论,此时此刻再打开就像剧中人一般经过了四季与时间的更迭,有话心中口难开。大河剧真是太有魅力了,下一部再见

45分钟前
  • 闭嘴君子
  • 力荐

一般吧,如今的大河剧太喜剧化、段子化和偶像剧化了,我还是喜欢79年的《草燃》

48分钟前
  • 柳若冰
  • 推荐

从不跳op

53分钟前
  • 异端云术
  • 力荐

长泽雅美的气声旁白还挺喜欢的,一直不太爱以往大河剧里那种像圣斗士雅典娜般的威严女王旁白音。

58分钟前
  • 乌戈
  • 推荐

本来不想事先打分的,但是看到一堆低分人在那胡说八道,说什么“低智商”“无聊”“虚浮、假”之类的评价,我忍不住了——————这哪里低智商了,充满了“全员恶人”的暗黑基调和人物塑造,草蛇灰线的伏笔比比皆是,诙谐完全只是表面上看而已。而暗流涌动下的各怀鬼胎,对真正的历史剧爱好者来说,可一点都不无聊。更别说所谓的“虚浮”了,这部剧就是要拍出这种感觉,揭示政治在“大义”名头下的虚伪性。 ——————总的来说,不喜欢这种风格的,怕不是要么只能看泷泽那版《义经》的傻白甜偶像剧风格,要么就只能看几十年前的老古董大河。——————针对前者,既然是这种情况,那你本来就不是这部剧的受众,你没必要在这里打低分显示你们的存在感。而关于后者,老一辈大河我也很喜欢,但不代表新一代大河不能采取新的戏剧形式。

59分钟前
  • 云峰雾影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