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葡萄2024

全12集

主演:内详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4

 剧照

愤怒的葡萄2024 剧照 NO.1愤怒的葡萄2024 剧照 NO.2愤怒的葡萄2024 剧照 NO.3愤怒的葡萄2024 剧照 NO.4愤怒的葡萄2024 剧照 NO.5愤怒的葡萄2024 剧照 NO.6愤怒的葡萄2024 剧照 NO.13愤怒的葡萄2024 剧照 NO.14愤怒的葡萄2024 剧照 NO.15愤怒的葡萄2024 剧照 NO.16愤怒的葡萄2024 剧照 NO.17愤怒的葡萄2024 剧照 NO.18愤怒的葡萄2024 剧照 NO.19愤怒的葡萄2024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美国贫农从美帝国主义对全世界的剥削中获益

《愤怒的葡萄》讲的是美国贫农汤姆被万恶的地主资本家驱离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全家人被迫流浪。在去加州谋生活的路上,祖父祖母经不住颠沛之苦惨死中途。在加州地主的连绵万顷的果园里,全家人劳苦终日却不得果腹,为什么?只因这旧社会没有咱穷人的路! 可美国在1930s就能实现贫农家庭都能开上汽车,吃上牛肉汉堡包,彼时的中国多少人没见过汽车,多少人被饿死。天下穷人是一家?美国人生活的“水深火热”,是别国人难以理解的。

 2 ) 资本主义的真实写照

好容易才找到这片,估计是被封杀了,揭露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里面的情节狠感人,一个家庭就这样被瓦解了,这也是为什么资本主义家庭少人口负增长的一个真实写照吧、人们来不及组织家庭,来不及生活,孩子生出来连饭都吃不上!"不是为了工资,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一把面粉跟一块黄油""要800个工人,你知道有3000个人往这边赶来"5美分的工资被活活压榨成2.5,"你爱干不干,有的是人往这边赶来"不要以为这只是离我们狠遥远,其实它离我们近在咫尺,这在当今社会依旧存在着,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着!
男主狠正义,但是有什么用呢,还不是要被强制制约,为了活命离开自己的母亲,里面母亲唯一开心的时刻应该是舞会上儿子陪她跳舞的那段,她真是太开心了!但是转眼儿子就这离去,并且未来生死未卜,她说"我怎么知道你还活着还是已经不在了?"听到这我都要哭了!就这样活生生一个人就这样被社会无视着,虐杀着。却不想知道他的母亲是唯一受害者!这也是对女性人权践踏的真实表现。还有路途中死去的老者,老者本来应该要安度晚年的,结果却死无葬身之地,还有被人挖出来的可能!还有应该接受教育的孩子,却成了浪迹街头的野孩子,还有即将临盆的女儿,他们共同开着一辆可能马上抛锚的破车行驶在路上,前面是什么?未来又是什么?
母亲说"以前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有人死去,新人出生,是那么完整,我们是一个家,但是现在我们各有各的不同了,我们的家瓦解了,我们变的不纯洁了"一切都那么悬乎,为什么呢?为了活着,就像死了一般,像牛一样工作,象猪一样生活,我们的土地哪去了?我们的权利被剥夺到了什么地步?拼命赚钱,却填不饱肚子!这绝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牺牲品,不过回头想下政府为什么要把他们赶出自己的家园这确实是个值得回味的深刻话题,具体的我这里就不罗索了。

 3 ) The Grapes of Wrath\\

一个人的灵魂并不属于自己//

它只是大灵魂的一小部分

电影对小说进行了剧情上的合理重构,长镜头和广角镜头再现了那些贫瘠的土地和土地环境,细致描述了沙尘暴和加利福尼亚风景。相对于小说把乔德一家采摘桃子以及凯西的死亡放在了“舞会营地”前,并在汤姆离开营地后戛然而止,删减了最后在车厢营地以及洪水的情节,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ps1: 电影乔德一家的车用一辆26年的哈德逊车改造而成,可以说是相当还原原著了。

ps2:该片在当时的苏联没有通过审查,原因是苏联的审查官无法理解为什么美国最贫穷的家庭会拥有一辆卡车,而这有美化资本主义的嫌疑。

 4 ) 愤怒的葡萄——上世纪经济危机和劳苦大众的真实写照

真想象不出上世纪三十年代那场震撼全球的经济危机中,美国竟是那样的社会面貌。俄克拉荷马的农民破产了,土地被银行收走,把全部值钱的家当变卖了,换了一辆旧卡车,驱赶上千英里,历经千辛万苦,路上还死了两个老人,到达加州,想以给农场主摘果子度日。他们住进破烂不堪的难民营,受尽农场主的压榨和警察当局的迫害,到了联邦办的营地才稍得安宁,但还得去找“工作”才能活命。影片指出,劳苦大众只有团结起来抗争和依靠民主政府才有活路。而这两条,也是被后来的现实所证实了的。 影片着重刻画了乔德家的老大汤姆,他的朋友前牧师凯西和他的母亲这三个人物。汤姆是不屈不挠追求正义和真理的美国劳动大众的典型,凯西从他个人的经历已开始认识到阶级和阶级斗争,他愿为劳苦大众而献身,汤姆的母亲无比坚强又善良,从不向困苦低头,她的信念是“我们是人民,是消灭不了,打垮不了的,”真是个伟大的劳动妇女。影片中有几处描写劳苦大众互相帮衬的细节,也很感人。 影片完全忠实于伟大的史坦倍克原著的精神,不知发行时有没有像原著出版时那样,遭到右翼政客和上层阶层中不良分子的攻击。

 5 ) 亨利方达在影片结束前的那段台词

Henry Fonda (as Tom Joad): You know what I've thinking about? About Casy, about what he said, what he done, about how he died. And I remember all of it.

Jane Darwell (as Ma Joad): He was a good man.

Henry Fonda (as Tom Joad): I've been thinking about us, too. About our people living like pigs and good, rich land laying fallow. Or maybe one guy with a million acres and 100,000 farmers starving. And I've been wondering if...all our folks got together and yelled...

Jane Darwell (as Ma Joad): No Tommy, they'd drive you out and cut you down. Just like they done to Casy.

Henry Fonda (as Tom Joad): They are gonna drive me anyways. Sooner or later they'd get me, for one thing if not for another. Till then

Jane Darwell (as Ma Joad): Tommy, you're not aiming to kill nobody?

Henry Fonda (as Tom Joad): No Ma, not that. That ain't it. It's just...Well, as long as I'm an outlaw anyways, maybe I can do something. Maybe I can just find out something. Just...scrouge around and maybe find out what it is that's wrong. Then see if they ain't something that can be done about it. I ain't thought it all out clear, Ma. I...I can't I don't know enough.

Jane Darwell (as Ma Joad): How am I gonna know you, Tommy? Why, they could kill you and I'd never know. They could hurt you. How am I gonna know?

Henry Fonda (as Tom Joad): Well, maybe it's like Casy says. Fella ain't got a soul of his own, just...a little piece of a big soul. The one big soul that belongs to everybody. Then...

Jane Darwell (as Ma Joad): Then what Tommy?

Henry Fonda (as Tom Joad): Then it don't matter. I'll be all around in the dark, I'll be everywhere. Wherever you can look. Wherever there's a fight so hungry people can eat, I'll be there. Wherever there's a cop beating up a guy, I'll be there. I'll be in the way guys yell when they're mad, I'll be in the way kids laugh when they're hungry and they know supper's ready. And when people are eating the stuff they raise...living in the houses they build...I'll be there, too.

 6 ) 摘录

从华纳众多编剧中脱颖而出的柴纳克,在20世纪30年代末的片厂管理者当中,是唯一“富有创意的主管”,也是唯一积极参与实际制片的片厂高级主管——他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50年代。柴纳克亲自监督福斯的所有A级片……
1939年,镜头镀膜推出,使得通过镜头进入摄影机抵达胶片的光线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五。这样一来,电影摄影师就可进一步缩小镜头光圈,获取更锐利的影像解析度。米切尔BNC摄影机的到来——它是1934年推出的,但直到1939年都没有生产几台——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种摄影机摒弃了笨重的外部隔音罩,而采用内部隔音,由此淘汰了外部隔音罩的玻璃板,镜头也不必隔着这层玻璃拍摄电影了,使得穿过镜头的光线进一步增加了百分之十。些技术发展的结果可以从摄影师格里格·托兰为威廉·惠勒、约翰·福特和奥逊·威尔斯掌镜拍摄的影片中看出,例如惠勒的《死角》、《呼啸山庄》、《黄金时代》,福特的《愤怒的葡萄》和《天涯路》以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
影片巧妙地将关键的福特式家庭主题跟大萧条时期社会匮乏的黯淡场景结合起来。(杰弗里·诺维尔-史密斯《世界电影史》)

 7 ) 披着现实外衣的理想主义作品

当初这片子不能在苏联上映,是因为美国的穷人在吃不饱饭的时候,竟然可以有辆车开来开去,有美化“邪恶资本主义”部分。我觉得不止这一点,片中牧师因为殴打警察而被抓去,随后能安然无恙的放出来;以及乔一家由于不满农场主工资随便可以自由离开农场等。都在某种情况下给人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错觉。我觉得站在他们当时那个立场也不是并无道理。美国当时就算是经济危机大萧条再加上自然灾害,也还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穷困到极点的美国农民看起来也比其他国家体面,也有基本的人性价值观,也有维护尊严和追求自由地权利。这些是真正贫穷的国家人民所盼望却得不到的。

为什么呢?
因为社会发展水平达不到。“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水平决定上层建筑。”对于这句话,世人都清楚,但是经常抛之脑后而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目标。比如我们在物质水平还很匮乏的阶段,期望有着和美国一样的社会结构和思想层次,这是很可笑的。腿还站在一楼,而手想摸到三楼。这必然会导致整个身体各部分肌肉的撕扯,以及心中由于差距的存在而迅速累计的自卑感。人的社会性是有一定发展规律的,不能跳跃式前进。而其实人的本性又是共通的。倘若美国二三十年代的人如果经过那种极度接近动物的物质水生活水平和周围泯灭人性的社会舆论压力的时候,我觉的他们的表现也不会像影片中那样体面。

说回到这部电影。影片虽然是公路片,但是节奏其实并不快。氛围也保持了一致性:压抑,沉闷。偶尔有点小花,比如加油站买面包和糖果和夜晚的弹唱等让人舒缓一下,你都不知道这样的颠沛流离什么时候是个头,直到他们来到了“乌托邦”一样的农业部收容站。这里的农民自给自足,民主自治,不受讨厌的警察骚扰,还有较好的基础设施,这真是贫困农民梦想的“社会主义”啊。影片放到这,大家觉得总算是可以交代了,长舒一口气。但是,事与愿违,整个国家如此,这一块小小的土地怎么能容下所有人的期望呢!这里的农事做完,大家都还得去别的地方谋生存。颠沛流离必将继续。但是,不一样的是有两个人的已然觉醒。
一位是不愿意家庭四分五裂的妈妈。这位普通家庭妇女亲手送走了上一辈的两位老人,在月稀之夜和自己的心爱的儿子吻别,将来还要肩负着聚拢和维持家庭的责任。她已然变得更坚强更坚定了,就像她最后对丈夫说的,“女人天生忍受痛苦的能力要比男人强。男人是跳跃式的,而女人是细水长流。”活着就是她的目标。
第二位是充满着正义感的年轻的儿子。他刚从监狱保释出来,回家遭遇了这场艰苦的跋涉。最后牧师的死,让他彻底觉悟。底层的穷苦人民需要反抗,团结起来反抗,为实现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就像在离别之夜母亲问他,去哪可以找到他。他回答,“哪里穷人为吃饱肚子而抗争,哪里就有我;哪里有警察殴打穷人,哪里就有我;我就在愤怒呼喊的人群中,我就在闻到晚饭香而欢笑的孩子间,人们能够享用自己的粮食,住进靠双手建造的家中时,我就在其中。 ”如此的大义凛然,如此的坚定不移,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年轻人日后肯定会掀起革命浪潮。

影片到尾还是给了观众一个交代,一点星星之火。所以这部影片可以说是一部披着现实外衣的理想主义作品。

 8 ) 卡车换驴车,摘葡萄改为割麦子

一直以为《逍遥骑士》是第一部公路片,现在明白了,早在1940年的愤怒的葡萄早有了公路片该有的元素,破卡车,沿公路西行,不断邂逅的人与事。

导演是否美国共产党?影片的左派色彩如此强烈,好、坏、正、反对比犹如黑白两色。普通百姓都是善良的,哪怕是随便一个加油站杂货店,店员和卡车司机也如此有人情味。
如果本片换成中国演员,卡车换驴车,摘葡萄改为割麦子,片名改为《愤怒的人民》,那不就是一部我国解放初期揭露资本家黑暗且人民自觉的主旋律片?
也就四十年代可以公映,到了麦卡锡时代,嘿嘿~

非常佩服片中的卡车,看起来破烂不堪,随时有散架的可能,但偏偏能西行千余公里无需修理,怪不得赫鲁晓夫不让苏联公映该片,美国卡车质量好成这样,苏联的咋办?美国的赤贫阶层在经济大萧条时也能置办一辆破车,苏联生活在蜜糖中的人民咋办?

 短评

没看之前我以为愤怒的“葡萄”是指《大话西游》里面那个葡萄。并且脑补了一下如果他愤怒会如何的暴走~~~唔~~~

4分钟前
  • 操蛋的教父
  • 还行

儿时在农村长大。大约九九年的时候,在外务工的父亲回老家看我时给了我一袋火腿肠,我当着全家人的面给了来我家玩的同学一根。结果,姥娘嫌我太大方"他们家一年也不见得能吃上一根"。今年骑车从北京到太原,山西国道两边的村庄被运煤车扬起的尘土覆盖,每一个人脸上都是尘土,都是麻木的表情。

5分钟前
  • 四两白干
  • 力荐

苦难片也是可以拍得有活力的。角色都不错。摘桃子还是写代码,万恶的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过。

10分钟前
  • 推荐

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村庄,我们将怀念你的微笑。你的眼睛比太阳更明亮,照耀在我们的心上。走过来坐在我的身旁,不要离别的这样匆忙;要记住红河谷你的故乡,还有那热爱你的姑娘。

1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拍摄之前,大制片人扎努克曾派卧底乔装深入移民营一探究竟,想看看约翰斯坦贝克有关肮脏与不公的描述是否夸大其词,结果他惊诧于发现作者其实已经收着在写了。可即便如此,愤怒葡萄仍被斯大林禁止在苏联上映,因为它竟然展示了最穷困的美国人都能拥有汽车!……应该说后面一点绝不仅仅是个政治笑话。即使完全抛离意识形态,单纯以域外特别是亚非拉第三世界观众角度去看,“最穷的美国人却拥有汽车”这一点也足以构成与影片本意相悖的认同疏离。如果要列出一个有哪些好莱坞不适于去表现的普世题材名单,“贫穷”绝对首当其冲!

16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其中失去家园的痛苦,足让任何人动容。所以说我为什么讨厌文青——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痛苦,不管有没有意义;但是对于“人民”来说,他们付出的勇敢是这些人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20181201终极水逆的2018年底二刷,看到了社会的轮回,我们现在经历的也曾经发生过,但接下来还是有渡过的时刻,被打倒的人站起来会更坚强,我们就是人民。

18分钟前
  • 安魂
  • 力荐

“你的目光所及之处,都会有我的存在,哪里有挨饿的穷人,哪里就有我”,全片在这样的台词中结束,怎么会不感动?!眼泪水汤汤的,看完非常想看原著,想必特别有力量。工会二字并未出现,主角也不懂“赤色分子”的定义,但这无碍于它的思想表达,意识到自己手里的力量是多么重要且振奋啊

20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在饥饿和强权面前,底层人民只有在不停地迁徙、被驱逐中逐渐看清现实,埋下革命的种子。母亲是影片的核心,是大家庭的支柱,她用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励着所有人,在舞会上听儿子唱红河谷给她时的眼神闪烁着激动又难过的复杂情绪,真是平凡又伟大坚毅的母亲。影片的用光非常棒,很大程度提升了整体层次感。

24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1.约翰·福特作为右翼导演中流砥柱,成功改编了斯坦贝克的经典左翼小说,故最终趋于理想主义。2.不同于之后以[公民凯恩]为代表的深焦摄影风格,格雷格·托兰德在本片中尝试了极暗调布光及纪录片式影调。3.亨利·方达与简·达威尔在结尾的两段台词极为动人,我们继续奋战,希望永不灭。(9.0/10)

2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这就是生活,有隐忍,有坚强,有小人物的正义感,有亲人离去的悲伤,也有被驱逐的无奈。老爷爷宁死也不愿离去,那是安土重迁;五分一个糖块,卖成一分两个,这是人性温暖;男人的生活是跳跃的,女人的生活是河流,女人比男人更坚强,电影中的老妈妈自有属于她自己的那一套土地哲学。四星半···

27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总觉得那时候的编剧很有幽默感,对白很有智慧,即使现实再残酷也能让人不会轻易感到绝望,就好比老母亲最后的坚忍,现实再坏还能怎样,我们可是人民啊!在故事面前,电影的视角即使没有像上帝那般全知,但我们总会和角色一样知道的足够多。★★★★★

2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约翰·福特作为西部片大师,不拍西部片的时候,就在拍奥斯卡影片。 约翰·福特从来不标榜自己的“电影艺术”,但娴熟的技艺、独到的洞察力,让他在拍这部社会写实片的时候,发出了沉重浑厚的呐喊。

33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葡萄”这个兼具希望和愤怒的意象,既是举家迁徙的拉力,也成为苦难经历的写照。[愤怒的葡萄]是高级的现实主义杰作,没有面面俱到地消费苦难,情感表达克制,点到为止绝不煽情,满是让人欣赏的人性关怀。纵使影片基调凋敝衰败,却依然不失欢欣,劝诫人们莫要放弃去往葡萄遍布的迦南圣地的希望。

35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当之无愧的现实主义经典之作!

36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为什么许多经典名片儿我都没感觉,太过舞台化,其实有一些左翼的倾向,总之是没感觉,不过我看的这个版本翻译不太好。女人是一条河,有的人生下来就死了,但我们会活下来,因为我们是人。还有,原来红河谷是这里的插曲啊。

39分钟前
  • 平平无奇奇怪怪
  • 还行

对万恶的资本主义各种抨击,强悍的主妇果然是家庭福音。各种逆光背景人物,天空黑白色都那么美。夜间摄影也是一绝。

43分钟前
  • 打道
  • 还行

中国需要这种电影

47分钟前
  • 𝐓
  • 力荐

【B-】略显平庸无趣的美式主流价值电影。

51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5分钟前
  • 小云望
  • 还行

1.没读过原著,但即使是透过温和派共和党人约翰·福特的影像,也能猜到原著的绝望和力量。17年帝都的寒冬,不正是愤怒的葡萄的翻版么?强权与资本,丑陋的嘴脸于今犹有过之。贫穷、愤怒而悲伤的人民啊,被蔑视、被侮辱、被驱逐,仍如河流,生生不息。2.除却那些激昂的独白,最喜欢的段落是老父亲买不起整条面包,店主说是昨天做的廉价出售,一块五分的糖果,卖给老父亲一分钱两块。旁观的卡车司机注意到店主的善举,也留下大额硬币,没要找零。普通人之间的守望相助总是温暖人心。3.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村庄,我们将怀念你的微笑。要记住红河谷你的故乡,还有那热爱你的姑娘。

58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