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

HD中字

主演:吉泽亮,永濑正敏,小栗旬,阿部进之介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3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家人 剧照 NO.1家人 剧照 NO.2家人 剧照 NO.3家人 剧照 NO.4家人 剧照 NO.5家人 剧照 NO.6家人 剧照 NO.13家人 剧照 NO.14家人 剧照 NO.15家人 剧照 NO.16家人 剧照 NO.17家人 剧照 NO.18家人 剧照 NO.19家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比磕CP更重要的是...

作为一部喜剧片是在合格线以上的。无论是恐怖、悬疑还是喜剧元素都运用得很好(恐怖的地方真的吓到我了啊啊啊啊啊)作为一部tong xing lian片,是属于小清新类型(谁跟我说尺度大的?) 其实明翰有没有爱上毛毛,或者有没有被扳弯都没必要计较和在意,真正需要注意到的是他在与毛毛相处的过程中对tong xing lian者变得更加包容和理解,懂得了tong xing lian者其实也只是一个想要享受和获得爱的人罢了——最后的落脚点都要回归到“人”和“爱”这两个最纯粹和凝炼的概念。 真正让我看哭的是最后毛爸跟吴明翰倾诉的段落: “你知不知道我鼓起了多大的勇气才敢告诉你?” “我不敢跟他说,我说不出口” 看着看着眼眶就湿了呜呜 女主人设反转设计得也很好,没有拘泥于花瓶角色,而是有勇有谋有戏的女人!我喜欢! 到底是编剧还是导演设计出最后的结局镜头啊?真的太狡猾了哼!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实现tong hun合法

 2 )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當直男遇到死gay,性少數族群面臨的衝突與對立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難得讓我走不出來,看完了還是瘋狂刷採訪、花絮等等物料的電影,未來有機會肯定會再看的!

要先強調!我是上映當天立馬就去看的,真的很好看!非常推薦可以跟好朋友一起觀賞的電影。

先說這部片的缺點:

1️⃣劇情稍滿:電影想表達的東西很多,元素也很多:冥婚、同志議題、警界現況、刻板印象、黑色幽默等等,導演在這部片裡想講太多東西,儘管劇情推動很快,在短短兩個小時多的電影可能還是塞不下,所以如果對劇情沒辦法接受、消化很快的就會很難適應節奏,就比較不建議觀看。

2️⃣略冗長:先前就聽說金馬影展上的時長是130分鐘,沒有想到正式上映居然還是這麼長!個人是認為有修剪的空間,部分環節也可以再俐落一點,但是因為節奏非常快所以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也沒感覺到冷場,這個缺點對我來說就不算明顯。

3️⃣特效不夠真:這部片的特效真的很好笑,是「怎麼會這麼假!」的好笑😂 不過知道這部片的成本之後,也是大概能理解。但我其實有在想,正是這種誇大的特效才能成就這部喜劇並承載它的張力。

以上是覺得比較不足的部分,但整體來說瑕不掩瑜。

接下來說一些情節的部分,該搞笑的地方搞笑、該煽情的地方煽情,我的心情起伏完全跟著電影的剪輯,雖然情緒高低落差有點大,一下大笑一下大哭的,但幾乎是從頭笑到尾,搞笑的地方甚至整個電影院裡面的人都一起笑了。

整體劇情真的如同我前面所說很緊湊很滿,不過劇情是蠻流暢的,當然也可能是快節奏讓我無法察覺奇怪的地方,電影中的哏我基本上都能get到,也沒什麼特別出戲的地方,這就是程偉豪導演的功力所在了。

劇情方面真的是反轉接著反轉,利用「刻板印象」作為反轉的引子,讓我完全被電影「帶節奏」了,也可以說我是踏進導演及編劇所佈置的名為「刻板印象」的陷阱題裡了,所以思維有點固化,自然就沒想得那麼遠,最後結局是真的是意想不到!

毛爸最後的告白跟前面的救護車情節真的讓我哭到不行,是在我眼中並列最好哭的兩個片段,是打到心裡最深處的感動,沒帶面紙進去的我哭到稀裡嘩啦的出來,超級後悔怎麼不帶面紙進去!!!

整部電影運用了很多的台語、髒話、黃梗,更加入了所謂「冥婚」的傳統習俗,可能會有人覺得不上檯面、不入流,但是正是因為這些細節,讓我覺得這好像是我身邊真的會發生的事情,因為這跟我長大的環境非常相似,可能台灣人就是喜歡這麼講話吧!我會覺得毛毛是我會遇到的gay朋友、吳明翰是我會遇到的臭直男、子晴、毛爸、毛嬤、家豪都是我現實生活中會看到的人物,所以完全能入戲,也非常感同身受,這可能不是台灣人就比較難感覺到。

不過片尾沒有彩蛋我個人覺得有點可惜,因為我認為劇情還有延伸的空間,而且也可以更滿足觀眾心理需求。例如林子晴的後續以及毛毛的下一世等等(我本來都想好想看到毛毛投胎下輩子當吳明翰的狗勾了說⋯⋯)沒有彩蛋說實在的有點空虛,心裡空落落的,相信影廳裡大部分的人跟我想的都一樣,幾乎所有人在電影結束之後都還坐在位子上等彩蛋⋯⋯

電影的核心毫無疑問的就是片名所說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講述家人的愛。我覺得劇情上沒有讓吳明翰被掰彎蠻好的,立意整個上升了一個檔次,如果被掰彎就會流於一般的同志愛情片,真正的主題反而會被忽略。吳明翰和毛毛,臭直男和死掉的gay,雖然沒有變成親密愛人,但卻變成最親密的家人,是可以做出「養你一輩子」這樣承諾的家人、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家人、更是可以為了對方奮不顧身犧牲一一切的家人,這才是真正的soulmate、真正的靈魂伴侶。

另一個電影的主軸則是「刻板印象」這個議題,電影中一開頭就給主角們貼上了滿滿的標籤,吳明翰的臭直男、毛毛的死gay、林子晴的花瓶、毛爸的老古板等等。但是他們最後都一一撕掉了針對自己的偏見,臭直男也有溫暖的一面、死gay並不像外界所認為的那麼不堪、美女刑警也不是只會拍宣傳片的花瓶、所謂的老古板只是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愛。有一個影評我覺得說得很好很喜歡所以引用了:「原來恐同直男不是恐同,是對未知的不了解;原來在gay吧狂歡、被說只會嗑藥打炮及時行樂的同志們,其實只不過是希望有人可以愛自己一輩子。」

分析演技的部分,看到大部分影評和我不帶濾鏡的評價都是林柏宏>許光漢>=王淨,雖然我本身比較多是因為林柏宏才進的影院(主要還是因為卡司和預告真的很吸引人啦),但是很意外地是看到身邊朋友對林柏宏評價特別好,他應該是這部片收穫最多人氣的人,真的是挑對劇本。

林柏宏演gay一開始會覺得是用刻板印象在演,覺得gay就是娘的代名詞。可是看到後來真的會覺得他很自然,陰柔的氣質跟他毫無違和感,但他又能演出一些堅毅、強勢的特質,「娘」的感覺反而沒有這麼重,他不是用表現娘在表現gay、沒有單純地用讓刻板印象再加深的方式去演戲,這點是讓我驚艷的。他的演技是真的會讓人驚訝到,毛毛的演繹他都有精心設計過,包含走路(飄)的方式、講話文鄒鄒的,無不是在配合毛毛的人設,當然也包括毛毛最經典的口頭禪「不敢相信!」也是他和導演的共同創作,會覺得他非常用心而不自覺陷入他的魅力中。我個人最喜歡的地方絕對是在gay bar中沈醉跳舞還有被吳明翰的眼神煞到差點親上的部分,那邊的表情演技真的會讓人感嘆是演技大爆發的橋段。

許光漢的部分我個人認為對他來說也算是很大的突破,顛覆自己以往的形象、學習武打戲以及裸露戲等等⋯⋯也為電影犧牲了不少,不過我認為表情演技是可以再加油的,也只是因為他跟林柏宏搭戲才會顯得有點遜色。

兩個人的些微差距我覺得最大地體現在「許光漢演的吳明翰太像許光漢了!」吳明翰讓我看到太多許光漢的影子,在看電影我有的時候跟朋友悄悄話討論劇情時會下意識地說「許光漢怎麼怎麼樣」而不是「吳明翰怎麼怎麼樣」,不是說演員代入自己是不好的、是不對的,但過多地代入就會像是在演另一個自己,而不是角色;我從頭到尾沒覺得毛毛是林柏宏過,電影中的他在我心目中就是毛毛、一個全新的人物,而不是林柏宏,更誇張點說我覺得他的演技有帶我入戲,所以我才說他演得很成功。

王淨的話台詞功底還有進步空間,而且這部片確實也比較少她發揮的空間,不過她的演技當一枚稱職的綠葉還是綽綽有餘的,只是我用主角的高度去審視她的演技而已。

電影的主題曲我覺得也非常加分,MV的故事可以視為毛毛故事的前傳,建議想要看的人先看完MV再進去,會對毛毛和毛嬤的互動還有祖孫情更有感觸。

最後的最後,林柏宏真的太帥了⋯⋯帥到整個腦袋暈暈的><之前就知道他帥,可是不知道這麼帥的!之前跟他是真的不熟,但看完後完全垂直入坑了。

當然整部片是真的很養眼,許光漢賣肉賣得很到位、林柏宏也小賣了一點,總之完全是女性觀眾的天堂。鬼家人售後也非常多,這也是除了電影真的很好看以外為什麼我會無法自拔到很想去二刷甚至三刷的原因吧!

附上一些我愛的毛毛

這張真的是被毛毛帥到

更)二刷加上看完導演的幕後花絮之後,覺得導演的這個巧思很值得拿出來說:在「同志」片。藏了彩虹,而所有顏色的光混在一起就是白色,跟毛毛有關的場景、服裝都採用鮮明的紅黃橘紫色;而明翰有關的場景則是藍色系,某種程度上用強烈的刻板印象(藍色是陽剛的、紅色是女性化的)給電影增添了鮮豔的色彩;頭尾的喪禮及醫院都是白色系;在兩人聯手與孝哥對抗的按摩店裡則是象徵著同志的彩虹色,我覺得是很棒的小細節,如果導演沒說真的不會注意那麼多。

然後!王淨的哭戲拜託導演給我放出來啊!!!不要私藏,我知道你剪了很多!

 3 ) 直男终究是直男。

在新加坡正好赶上上映。

2022年才将同性恋“除罪化”的新加坡已经能院线上映纯粹的TXL主题电影,而大陆凡事沾边就不能过审,也是让人感慨。

直男和(冤)死gay一起破案并感情进化的故事。其实到最后,死gay终究没有逃脱”爱上“直男的命运。吴明翰假装G混入酒吧和毛毛对视的那一刻,毛毛就已经沦陷了吧......最终,毛毛冒着魂飞魄散无法投胎的风险,多次附身,救下命悬一线的吴明翰,那已经不是共患难的友谊问题了,一定是更深的爱了。

反过来,吴明翰奋不顾身的心态是多次层的,为毛毛破案是一部分,作为直男警察对“破大案”“抓坏人”“伸张正义”的“自大”化追求是更大的一种心理需求吧?那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而并非全然是为了爱情。

虽然影片里会刻意营造一些直男也动了真情的桥段。如,发现家豪的无情后吴说“我来养你(毛毛)一辈子”,救护车上被问到在和谁说话时吴说“我在跟我老...公“,最后帮助毛毛和毛爸和解......人是感情动物,那是人情,不是爱情。但,毛毛的代入感(或者观影的同志朋友的代入感)一定是不同的吧。

所以,案件结束、生活正常后,虽然吴明翰和毛爸毛奶都保持上了亲人一般的关系,但马上的镜头就是他出门前下载yellow小片。直男终究是直男。

影片喜剧、悬疑的设定,也让故事没有落入普通人就不想看男男(假装)谈恋爱的窠臼,所以看到不少女生带着男友(还是男闺蜜),不见得是什么腐女,男生也不会全程尴尬。

 4 ) 以家之名温柔降落:用喜剧包裹所有严肃议题的温情之作

我非常非常非常喜欢这部温柔轻松的喜剧片。

作为第4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参展影片在2023.4.1于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播映

导演与制片人映后谈

正值第4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在靠谱朋友的安排下成功抢到这部电影唯二放映的场次,2023年4月1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剧院播映结束后,导演与制片人惊喜现身,从观众席走上舞台回答大家的提问,我第一反应是:他们作为创作者今晚太幸福了吧!!全场观众一起在两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毫不吝啬赞美的大笑和掌声,在这样轻松的氛围里,一些非常好笑的片段我几乎是在尖叫,时不时笑飞到朋友身上,作为业余脱口秀演员的我,在观影过程中觉得自己仿佛在剧院看一场大型脱口秀商演专场,观众们一起制造的实时反应就是喜剧本身的一部分,真是一个非常难忘的观影之夜啊!

【喜剧手法与想要探讨的广泛的社会议题】

电影本身借用了传统的叙事讲了一个反传统的故事,一场“命中注定”的“冥婚”让一个歧视性少数的男主踏上“赎罪”之旅,喜剧效果拉满,爆梗频出,在一种毫不苦大仇深的轻松氛围里,不论深度地探讨了各种广泛的社会议题:LGBTQ+群体的社会生存现状及其与传统家庭观念的冲突,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官僚主义,撕掉“女人需要被保护”标签的女权主义觉醒,环保议题,同婚法等等。

可以感受到电影娴熟的喜剧手法之下对严肃议题表达与对话的诚意,喜剧手法本身也令我感到运用得很正中红心,先塑造直男刻板印象与男同刻板印象引发共鸣,再用戏剧冲突去消解这两种标签制造共情,整部电影令我感到是一个不停撕掉各种标签,不停反转,翻一番再翻一番的抖包袱的过程。

【温柔落地的结尾处理】

电影的结尾,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痛哭着给出的克制与温柔。虽然我没哭,电影结束时清晰地听到旁边观众席上拆纸巾和吸鼻子的声音。

在这个父权制依然岿然不动,现实依然在吃人的社会中,电影的结局非常美好,在我看来,甚至是过于温和地将最大的根本矛盾从父权本身转移到“沟通”本身上,是一种很理想化的消解啊,不够愤怒但是够温柔,但其实也很难比较到底是愤怒还是温柔更有力。

到最后啊,是名为“家”的存在温柔地包扎了所有的伤口,是爱包容了所有的一切。

不禁令我想到去年一部大热港片《饭戏攻心》的结尾,还有经典影片《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观众提问与导演、制片的回答(大意)】

1.这部电影的结局是否代表着对父权的屈服?如何理解电影中一个真正的“母亲”形象的缺失?

导演:很好的问题。在角色设置上缺少母亲形象是经过讨论打磨刻意留下的缺失,亚洲同志群体原生家庭的议题本身就是我们想要去探讨的,现实往往非常沉重,而这又是造成很多悲剧的根本原因之一,一个没有母亲的男同志,就是我们想要表现的真实的“刻板印象”。

2.饰演父亲角色的演员庹宗华年轻时曾出演过剧版《孽子》中的王夔龍,这个同志角色也充满了悲剧性,失去了爱人,也无法获得父亲的谅解,庹宗华这一次在电影中的角色与《孽子》是否有传承和联动呢?导演在选角时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呢?

导演:我们确实想到了角色之间的传承性,邀请庹宗华老师出演时他也说很想在新电影中“弥补”旧作中属于角色本身的遗憾。这两部作品之间的传承我以为只有台湾的观众能想到,没想到在香港的观众也注意到了,很惊喜,很感动。

3.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我真的不敢相信!(全场爆笑,因为提问的男生用了剧中经典台词)想了解一下推出同婚法以后台湾地区性少数群体的现状。

4.好想知道两位男主到底有没有爱情呢?导演心中他们两个的感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导演:我想这个问题,与其问我,每位观众不如问一问自己,他们之间的感情到底怎样定义呢?love 还是gay love还是家人的love,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而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5.女警察角色为何被设置成一个反派角色?她完成“女力觉醒”过后的最终去向是什么呢?

制片人:我们在打磨剧本的过程中讨论过如何给女警察这个角色一个结局,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职场女性,很多时候需要面对偏见工作,这个女警察打破性别标签的过程我想会引起很多女性观众的共鸣,而把她写成一个反派,我们的想法是,有没有可能,女性不是为了为了打破偏见而打破偏见,她不需要被定义,她可以成为一个完全自由,脱离主流价值判断标准的存在。

导演:关于这个女警察的最终去向,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快的话,也许今年年底就能跟大家见面了。(哇!)

【关于“打破同温层”的一些思考】

制片人提到,她感到很欣慰这一部商业电影在台湾受到了欢迎,某种意义上令她相信他们能够用这样的呈现方式讲一个不那么大众的故事,打破同温层,向更广泛的群体表达观点。

回家路上跟朋友讨论“同温层”,我说一开始我对“打破同温层”这个说法存疑,我还是不太相信同温层外的人会因为这部电影真的相信或者转变什么。

朋友则比较乐观:这样的商业片用很轻松的方式讲性少数故事,没有说教,没有苦大仇深、故作高深,台词爆梗频出,主演(赞美许光汉!)演技在线,自带流量,一些片段剪出来放在tik tok上可能就会有巨大的传播影响力,一些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的人也会被吸引到的。

是的,朋友说的没错。

一部好的作品的存在,本身就是打破同温层的利器啊。

 5 ) 好看,新鲜的好看。

完全没有想到《关于我和鬼成为家人那件事》会这么好看,是单纯的“好看”,愉快和感人的电影。是从创作者到观众应该都会喜闻乐见的开心的多元的电影。

但走出香港过冷的影厅后,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潮湿的南方气候,我真的非常难过。

前阵子看读库出的一套将医学发展的书籍《医学大神》他们每一个人拎出来都是赫赫威名。但若非维萨里不顾一切打破了钳制西方医学千年之久的盖伦人体学理论,非要解剖证明,以事实来辩驳腐朽权威,哈维也不可能站在他的肩膀上,沉默又耐心地查明血液循环的真实情况。

我千真万确地意识到,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是真正“横空出世”的。当然,无论是类型还是美学,艺术也好科学也罢,就连巫术和神秘学,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发展起来的。

而充分发展后才可能、才有余力去考虑多元的事情。

台湾酷儿活动发展多年,小时候偷看白先勇的《孽子》感慨他的过去是我的如今,看《蓝色大门》《盛夏光年》《青少年哪吒》…每一部都是苦不堪言的阵痛。而一转眼,台湾同志婚姻合法化,很多台下的事情摆在台面上来说,视野和格局也有所不同。

去年在北京酷儿影展放自己的片子,但凡大陆的酷儿电影无一不是苦闷沉沉,晦涩沮丧。但一部《桶装仙女》快乐又轻盈,于是台下一位观众提问我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别?当时在台上的我自卑又愤怒,愤慨地告诉他:“因为如果人类在水下,那他能想到的只是想要呼吸。因为憋气的痛苦是对抗本能的痛苦,所以大家呈现出来的狰狞别无差异。但在水上的时候,不一样。我们在陆上站着的时候,难道会集中精力考虑“我该呼吸了”这个问题吗?不会,呼吸是前提,是本能,是被动的,是理所当然的。至此,所有的精力不会放在我要活下来,而是我要活得精彩,且缤纷不同。”

因而我看完《关于我和鬼成为家人那件事》的痛苦就源自于此。这是一部缤纷的不同的影像,连一开始晃做恐同的父亲至片尾也会从容反转为对爱本身的执着。

换个类型,放在科幻片中,最近的《宇宙探索编辑部》也被称为横空出世,但郭帆在里头客串那一刻虽为恶搞,但也牵扯出来了其中的血脉联系。没有《流浪地球》的破局之姿,或许《编辑部》得花更大的力气,得有更大的勇气和底气才能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且不知是否仍有那么肆意和自由。

我真的羡慕,我也想讲我的故事。

北京电影学院的校训叫“尊师重道,薪火相传”。一定是对的,是好的。我也想要传下薪火,实在不行也想要成为点燃柴火的人。

我自信有无穷的火,但奈何眼前抱着的是一团湿漉漉的柴火。不知何时才有阳光把它晒干。

 6 ) 程伟豪个人最新采访

那是1997年的暑假,高雄陽光一如既往熾烈,男孩百無聊賴地坐在補習班裡,盯著牆上時鐘,老師的聲音從耳際滑過,好不容易熬到下課鈴聲響,他挑起書包往肩上一甩,跳上腳踏車,就往彼時的美奇萊戲院加速騎去。

早場便宜,他得趕上。抓著找回的零錢,男孩急促尋著影廳外大大的《第五元素》海報,奔進這個他多年後回想起來像個大型黑箱子一般的奇幻場域。強烈聲光和視覺影像,長驅直入瞳孔深處,那是掉進程偉豪心底的第一顆電影種子。

多年後,他坐在Monitor後,成了台灣最受矚目的類型片導演。2015年,《保全員之死》先為他拿下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後從破億的《紅衣小女孩》系列到犯罪懸疑片《目擊者》,再到入圍高達11項金馬獎並讓張震奪下影帝的《緝魂》,秉著兒時被一部部好萊塢電影震懾的後座力,程偉豪走上導演之路,去年再以破四億元票房的《當男人戀愛時》監製身分,拓開眾人對愛情喜劇的想像。

金牛座的他笑說自己唯一稱得上優點的,就是「固執」,當固執延伸為堅持,所有奇蹟都成了可能。「我這一輩導演幸運在於市場有更大的胸襟,願意擁抱不同風格的台灣電影,但我們有沒有準備好?我希望有一天,不要說跟南韓相抗衡,至少不要再被說只能看著他們的車尾燈,能在類型和技術上都走得更遠一點。」

回看首部執導的電影長片《紅衣小女孩》,程偉豪笑說直到現在都還忘不了得知破億時,那種「懵掉」的感覺。「我也不知道,每次都覺得可能是老天爺在選我。」程偉豪或許是幸運的,當年輕導演如過江之鯽,抱著希望步上長片之路,以為將要迎來滿座掌聲,卻是一個大浪打來,就消失無蹤,唯獨剛滿38歲的程偉豪,穩穩站在岸邊,交出一部又一部讓人難忘的作品。

歸根究底,他從沒浪費幸運,總在每一次到手的機會裡,試著突破外界想像,探索既有類型裡的各種可能。「其實在拍《紅衣小女孩》前,我一直想著要用《目擊者》做我第一部亮相的電影,可能是因為讀電影研究所吧,有一些很無謂的堅持,覺得台灣沒有犯罪電影,那我就要當第一個拍犯罪電影的導演。」

但際遇往往不是自己說了算,當時還沒任何長片經驗的他,儘管已拍出一些讓人驚豔的短片作品,空白的長片履歷依然讓他在募資上頻頻受挫,正巧「瀚草影視」創辦人曾瀚賢想著要為台灣帶起新一波恐怖片風潮,鎖定身邊的同輩電影工作者一塊來「幹點大事」,於是找上程偉豪,「他想集結我們這一輩,看能不能做出一些特別的類型來。」

就在掙扎著是否該放下「犯罪電影先行者」的執念時,早程偉豪幾年入行的導演連奕琦告訴他:「很多想拍的東西不一定那麼快,與其在那糾結,不如先趕快拍部長片,拿到一個真正的名片。」這讓程偉豪轉念接下《紅衣小女孩》導筒,就在上映前夕,他意外以先前創作的短片《保全員之死》拿下金馬獎,「我都還記得我站在台上請大家11月27號記得去看《紅衣小女孩》的畫面!」而後《紅衣》創下的8500萬元票房,加之續集破億,終讓程偉豪被整個業界甚至觀眾記住。

「比起很多導演他們成長過程是拿一些DV或八釐米底片機接觸製作,我的啟蒙其實就是看電影,但我也不是看什麼柏格曼那類型的藝術電影,我看的就是好萊塢電影。」

國中時期血氣方剛,正紅的《變臉》、《第五元素》等片以目眩神迷的劇情和聲光刺激深深擄獲程偉豪,儘管對「導演」二字實際上做些什麼還不理解,他卻是一回家就堅定向爸媽宣告:「我以後要當導演!」他仍記得爸媽當下不敢置信的表情,「我爸是土木工程師、我媽是家庭主婦,他們其實很開明,但對藝術這塊畢竟比較陌生,聽到拍電影,第一時間就是連結到演藝圈。」那很亂、很複雜,怎麼會想選這種志向?爸爸有些生氣地回了話。

眼見反應不如預期,程偉豪只得悻悻然回到房間,卻又忍不住回味起稍早和一群陌生人關在黑箱子裡感受影像撞擊的過程,那股在心底萌芽的悸動,就這樣延續到大學填志願前夕,他暗暗決定「要讀傳播或影像相關科系」,輔大廣告系於此成了他接觸影像製作的起點。「那時《無間道》很紅,一堆人在拍各種諧仿影片,我也是大二時幫系上拍這些片子才開始接觸到製作。」大四時一堂「電影導演美學研究」,則再將程偉豪推入更深的地方。

「那堂課從作者的角度去看電影,包括這個導演為什麼會選那樣的攝影師或那樣的美術和配樂,以及他們探討的題材原點,挖得愈深,就讓我愈有興趣。」在考進台藝大電影研究所後,程偉豪自稱像塊「超大海綿」,開始大量涉獵、鑽研各類商業和藝術電影,包括侯孝賢、杜琪峰、張藝謀、柯恩兄弟等人作品,甚至是第三世界的小眾電影,「當時沒事就泡在板橋的林園二輪戲院,加上四處網羅的VCD和DVD,三年下來應該看了有上千部。」

研究所後期他開始投入短片創作,處女作《搞什麼鬼》和畢業製作《狙擊手》讓他確立了「想好好拍類型片」的目標。2007年寒假,在連奕琦介紹下,他進入《不能說的秘密》劇組擔任花絮側拍,彼時國片還處在低迴階段,《海角七號》尚未問世,集結侯孝賢御用班底如攝影師李屏賓和劇照師蔡正泰的《不能說的秘密》自然備受矚目。首次進到長片劇組的程偉豪,在第一線看著各領域大師施展功力,短短幾個月,成了他導演養成之路上極關鍵的經歷。

「光是看賓哥(李屏賓)拍戲就收穫很多,他在現場幾乎像半個導演了,從處理場務到攝影器材,以及怎麼想分鏡說故事,有時只是擺個直軌,靠著運鏡就能做出畫面的流動感和故事性,這是比起之前看大量侯導電影,更能實際反饋到自己製作上的成長。」

大量觀影和從第一線觀察反芻的鏡頭語言與電影美學,為程偉豪往後風格強烈的類型片裡,注入了獨特的藝術品味。

在《紅衣》系列於市場上大獲成功後,程偉豪開始有了底氣,放在心底的「犯罪電影之夢」也再次浮上心頭。「《目擊者》一直是我很想做的類型,我那時看了一大堆南韓的犯罪電影,有些甚至暗黑到讓人承受不住。但我也同時在想,其實我們好多人文地貌、社會事件都很像,那為什麼台灣不能做出類似的東西?」擱置了六年,台灣卻依舊沒有代表性的犯罪電影出現,「這激起我一定要做出《目擊者》的意志,愈少見的東西我愈想試!」

隨後的《緝魂》亦然,程偉豪衝在前頭,挑戰多數人敢想卻不敢做的科幻片,將背景設定為近未來的台灣,結合過往累積的犯罪和驚悚片經驗,交出他口中的「東方科幻作品」,但也因為總想成為先行者,特效等技術環境卻未臻成熟,程偉豪只能邊拍邊摸索,也慢慢從中建立起班底,甚至成立特效團隊,目的就在為未來其他類型片鋪好地基。

「我可能還沒能力做到帶領產業,所以目前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嘗試拍不同類型的片,從中建立起一點什麼。」於此同時,他也想著為更多比自己年輕的導演助攻,於是在《當男人戀愛時》的故事來到眼前時,他第一時間想起的是拍出《浪子回頭》等MV的新導演殷振豪,「我覺得這也是屬於殷振豪自己的際遇,他過往在MV裡做出的那個『氣味』正好很適合這部片。」

眼見殷振豪對故事本身展現強烈興趣,積極提出所想的改編思路,兩人認識一個月後便一塊碰投資方,隨後開拍。透過監製一職,程偉豪盡可能提供想法和協助,而看著殷振豪,也讓入行超過十年,長期被票房壓力追趕至身心俱疲的程偉豪想起剛入行時的拚勁,「殷振豪那種盡情享受拍片的樣子,以及在現場和工作人員的互動,無形間都喚起我對電影的某種初衷。」

入行沒多久就在兩年內拍出三部電影長片、三十歲出頭就已拿下金馬獎、坐擁「億萬導演」等頭銜,程偉豪認為自己確實算幸運,但風光背後,他實是獨自對抗著一波又一波的患得患失。早在研究所畢業前,他就對未來是否繼續拍電影這件事感到遲疑。「十幾年前剛入行時,看很多前輩拍長片都在抵押房子什麼的,我就想:哇!我又沒有富爸爸在後面,也沒有房子可以抵押,連拍短片都要自己打工籌錢,我還拍什麼長片?」

和如今相對克難的拍片環境,以及觀眾對國片仍停留在純藝術又沉悶的想像,都讓彼時的程偉豪感到悲觀,即使短片拍出名氣,也沒為他帶來更多長片機會。「拍完畢製時我的患得患失算是達到巔峰,嚴重到覺得我應該沒辦法靠拍片維生,那時對當導演這件事算有點且戰且走。」退伍後他一邊接婚禮攝影、一邊拍商業廣告案,直到完成《紅衣小女孩》和《目擊者》後,他才逐漸相信自己能夠靠著創作走下去。

但即便到今日,坐在剪接室裡,程偉豪坦言自己仍會感到焦慮和不安:「這個好笑嗎?觀眾會喜歡嗎?會不會覺得很LOW?」打從決定做類型片開始,他就決定每部作品都要「面向觀眾」,卻因此常被盲測時的回饋和意見影響,加之商業電影上映頭兩周就定生死的票房數字、如何向投資方交代,各方壓力都讓他感到疲乏,「所以接下來想去拍影集了,影集能給導演的容錯率高一些,少了要短期衝刺的票房壓力,也比較能夠放手去嘗試想做的。」

但說是這樣說,談起同步在進行的第五號電影作品,程偉豪仍難掩興奮,他神秘地笑笑:「細節還不能透露,但是我一直想嘗試的動作喜劇。」除了挑戰類型限制,他還希望透過自己的嘗試,為台灣電影產業做點貢獻,諸如成立特效團隊、養成更多本土技術人才,「讓他們回頭去幫導演們把故事說得更精彩,也讓技術產業變得更活絡。」

他回憶當年拍《紅衣小女孩》時,儘管圈內人才多,卻找不到任何有恐怖片經歷的工作人員,透過拍攝過程才慢慢培養出相關人力,也逐步養成能做類型片的班底。他觀察這些年台灣電影市場上,驚悚類型片的數量明顯增加,案量連帶讓培養出的人才有了穩定發揮的空間,也成了程偉豪繼續嘗試新類型的動力。

「其實我很多時候都會過於杞人憂天,或說有點憂國憂民,就是會很在意一些產業上的事情。」他歸因這和自己早期拍類型片時,整個環境能供養給自己的資源相對少,「所以當累積出一點點資源或人脈,甚至有一些話語權時,自然會希望能盡自己所能貢獻一些什麼。」

至於那些因外在壓力或自我要求而生的患得患失,程偉豪這些年也學著與之共存,拍片之外,他盡可能開發和電影本身無關的興趣,諸如待在大自然裡騎單車、看看當下討論度正高的韓劇,說到此他有些羞赧地笑說近期最欣賞的女演員正是主演《二十五,二十一》的金泰梨。儘管多少還是抱著觀察角度,但抽離暗黑題材、回到觀眾身分看戲,享受其他導演營造的氛圍,倒也成了他某種紓壓方式。

「其實直到現在,每次坐在戲院跟觀眾一起看自己作品的過程裡,我都會想起年輕時一直在思考的『電影之於我到底是什麼?』」直到聽見自己鋪好的笑點、埋好的感性,在一陣笑聲和啜泣裡被接住,「那一刻我知道,這就是答案。」永遠面向觀眾,是他給自己的期許。透著光的背影輪廓,依稀見得到程偉豪的滿足,當掌聲散去,難以形容的集體感動,那被稱之為奇蹟的東西,留在了黑箱子裡,也成了他願意繼續耽溺其中的理由。

 7 ) 继续飘红,继续进犯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关于《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变成年度热门的那件事,在环内地上映之后,早已坐实。

它是台湾今年票房最快破一亿新台币的电影,并且迅速超过亚军《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以三倍收入登顶同志议题片票房榜首。目前它累计三亿多票房,上周位列本土电影排行榜第七,电影排行榜第四十六,在今年新片中仅次于《灌篮高手》,而名次肯定还会继续攀升。

在香港上映首日,这部电影就是当周的票房冠军,并且早早破了千万大关。在其他地方,表现也很亮眼。

台湾不乏同志电影,但唯独这部能够成为现象级别的大热之选,套用毛邦羽(林柏宏饰)的口头禅,那就是「不敢相信!」这句话,是以意料之外的戏剧口吻,来肯定一个必须接纳,甚至欣然接受的事实。

四年前,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方,《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就曾顶着心声代表的巨大期待,掀起观影狂潮,片中同志先驱祁家威现身1988年的台北街头,就含有站在当下对过往的致敬。

奈何之于同志故事的杂质太多,结局的种种遗憾与撕裂,很难寄托合法化带来的实质希冀,而这是除却整体质量外,这部电影难以再往前迈步的一大关键。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它实际上还是衔接了同性恋身份作为隐形耻辱的忧伤叙述,对应的是多年来从《孽子》《爱情万岁》《蓝色大门》《盛夏光年》到《女朋友,男朋友》《醉·生梦死》《亲爱的房客》等等作品骨子里的倔强,以及倔强隐含的卑怯、愤慨。

这些内容确实不能断档,但这时候其实很需要一些纯粹的喜剧来转向,就像《爱你,西蒙》在美国的成功,更大价值是以别于《同志亦凡人》伤情内核的调性,来诠释「同志亦凡人」,以及适配的天然喜乐。

如果说《十七岁的天空》充斥古早的憨傻笑料,难以走向喜剧领域的亘古,而经典《喜宴》又必须桥接西方背景,那么,《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则是绕过近年高峰《谁先爱上他的》立足本土对超前议题的高度敏感,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回溯古老议题,进行喜剧性拆解、拼贴乃至重构。

《谁先爱上他的》

也就是说,它本身首先是有非常传统的内容在的,即要自降门槛。双男主设计中,毛邦羽是已成鬼魂的同性恋,阴柔善感,而吴明翰(许光汉饰)则是被「恐同」的钢铁直男,阳刚板正。

人设在初始印象里,说是刻板也不为过。二者之间的相互厌弃,就是构建在对相关群体的片面了解上。比如弯男会认为直男没有品味,也没有同理心,而直男把「死gay」挂在嘴边,直到当真遇到字面意义的「死gay」。

电影妙就妙在,它呈现出一个双向鄙视、敌视的链条,即不像大多数故事那样,异性恋一如现实,处在绝对高位,造成传统叙述中同性恋必然要承受的低气压。可以说,双方有了难得的平视姿态,那放在平权的层面观照,它就不再需要去愁苦甚至悲壮地,历经大篇幅才能抵达这一高坡,再进行诉求,或者「许愿」。

这部电影具有同婚合法化之后,同性关系被默认甚至被普遍支持的「全民」自觉理想环境,所以当吴明翰对同性恋挤出鄙薄口吻,总会遭到周遭人等的指斥。

林子晴(王净饰)那句「都什么时代了,还有人恐同?」就是非常到位的观点输出,内容义正严词,但又因为带上一种嫌厌或说娇嗔,很有喜感地冲刷了议题本身的苦涩。

事实上,充斥电影的冒犯性,都在以这种喜剧感来洗刷、转换然后放大。比如说冥婚,天生的禁忌话题,而在这里,则主张直男跟死去的同志进行,通过吴明翰由厌憎到服从的转变,越崩溃,越搞笑。

设若满足于此,那只是浅白的消费,这部电影是要在消解传统高低差别的同时,藏进许多议题。

毛邦羽是希望有朝一日结婚的,于是奶奶替猝然离世的他实现遗愿,浓厚亲情与开明态度之外,是新观念接上了旧风俗,它本身的荒诞、落差,加上两位新郎无论性情还是现状都一阴一阳的事实,很难不会联想到异性恋与同性恋自身漫长的处境。

冥婚在这里,很僭越地把阴(鬼、同性恋、死去、壮志未酬、从属)引渡到阳(人、异性恋、活着、意气风发、主控),继而几乎是以柔克刚地,让具有一定超能力的同性恋鬼魂「调教」并帮助异性恋活人。

一方面对应非主流人群在情理、艺术等方面的相对超绝,另一方面用实际行动,扭转身处现实食物链顶端的群体的刚愎,慢慢校准双方的平衡,并在平衡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这时候越仗义,越伟大,其实就越悲壮,越动人。

这样的平衡,并不仅仅局限于这对不同寻常的夫夫,它还牵涉到毛邦羽跟父亲,一位看似典型的男权、父权中坚代表,如何沟通与化解的问题。

看下去会发现,同类电影见怪不怪的父子关系,在这里又有了一些巧妙的转动,最终不只是简单地赚人热泪,而是同样赋予父亲——许多同性恋最难亲近而又最难释怀的至亲——某些视角、动机,来再次冲击传统高低的区别。

连带着女性的花瓶地位、胖子的弱者定位等等问题,也都以或高光或反转的方式,完成对平衡的斟酌。当所有观众都成为这样一个审判者,或者反思者,电影越是在冒犯,越是在打破冒犯。

这样来看,它也跟很多平权电影一样,目标人群与其说是同志群体或者相关的友好人群,不如说,更应该囊括相互抱有偏见的观众,不管性向如何。毕竟这就跟各种讲述边缘群体、异常群体(包括「X战警」)、怪物的电影一样,在探向彼此放低戒备的理解。

所以这部电影当然格外适合不能上映的地区的观众来看,像是在我们这里,许多直男时至今日依然以为但凡对方喜欢男人,就一定会垂涎自己,那也许更可以用包容的心态,在未来迎接这样的故事。而不是让事实上对这类电影的「不需要」乃至「不许需要」,在火热票房或者开放心态面前形成偌大落差。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通俗喜剧,让人消解愁闷,但看无妨,尽管对我们而言,总体上前卫得趋于陌生。

而能把这么多内容转译成通俗喜剧,并且做到叫好又叫座,导演程伟豪确实了得。这些年,我们就见证了他对类型电影兴致盎然甚至游刃有余的把玩。

作为导演,他自小的给养就源自于好莱坞大片,比如《变脸》《第五元素》这些背景奇妙、场面流利、人物有趣的电影。简而言之,再多的构想,都要先做到「面向观众」。

首作《红衣小女孩》在票房上的飘红,让他有机会完成设想中最希望拍摄的第一部长片《目击者之追凶》,之后无论是编导的《缉魂》《池塘怪谈》,还是监制的《当男人恋爱时》,都让人看到了他的圆熟,以及追随并翻新寻常类型片的野心。

《缉魂》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显然是多轮前哨战后的又一次综合猛攻。他执导电影里常有惊悚、恐怖元素,《目击者之追凶》的警匪、《池塘怪谈》的奇幻与喜剧、《缉魂》的悬疑和LGBTQ内容,在这部新作里得到了融通。而且,对人近距离的打照,以及由此蔓生的饱满情绪,也得到了传承。

诚然,要把观众始终考量进去,一定会有艺术上的妥协,这也造就了电影很多时候的刻意、浅显与煽情,前面很多地方也就没有预期那么出色。但是程伟豪这次的过人之处,是通过套路的堆叠和反套路的使用,在后段慢慢修补前段故意的露拙,再用真挚感人的情感,如同毛邦羽附身那般,将人定在影院座椅上百感交集。

他拿这部人气、口碑双赢的电影,撑高了目前台湾本土,甚或说亚洲地区同类型作品的天花板。

这是同性恋的胜利,是人、是爱的胜利,也是同志议题电影的胜利。它反过来让人琢磨,下一部,哪怕品质比这部好,也未必有如此难得的窗口期了。

当然,我很希望被打脸,因为这样可以意味着还会有更多优秀的导演,试图在通俗商业类型片领域做出更多推广。

事实上,这类故事不再猎奇化,演员也不需要出演所谓的非主流角色,尤其是直男出演弯男,来博取某种附着自身与电影的关注度,一如好莱坞那般,则是更重要的。

台湾演员,尤其是男演员这些年的空间,多少有点趋近英国。所谓「腐国男星有三宝,裸体女装扮基佬」,放在这里其实很适用,尽管不是每个人都集齐了「三宝」。

比起林柏宏,贡献出几幕裸戏并大跳《舞娘》的许光汉,尺度确实不小,不过说到扮演同志,他在《想见你》里就已经是让人心碎的王诠胜,而在《罪梦者》里头,则有更出位的表演。

在他之外,张孝全、郑人硕、吴慷仁、刘冠廷、王柏杰等等既有辨识度又有人气值的优质演员,都在修炼的路上很磊落地迎合了观众期待,也实现了他们的突破。

前人栽树多了,树荫下确实能够看到台湾故事很大的不同,像是同性元素,就已经能够很自然地流淌在日常叙事中,近期的《不良执念清除师》就是这样。而越是这样「平凡」,越是让人期待在更健康的电影与社会环境里,「同性」标签可以失去「价值」。

而目前,就希望《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继续飘红,继续进犯。

谢谢来自重庆的县豪

 8 ) 一部又穷又精致的噱头喜剧,小成本商业片新的天花板

前几日在香港看了这部风很大的口碑喜剧优先场,导演演员阵容强悍,影院氛围非常好,笑声掌声此起彼伏,是最应该和若干个陌生人一起在影院爆笑的那种类型片。

影片节奏挺简单也挺精巧的,冥婚线挖掘男鬼死因,刑侦线多次反转猜内鬼,最后两条线合二为一,加上男神秀身材,枪战配舞曲,跟大部分人的评价一样,这是部非常合格甚至教科书版的小成本商业片。

能看出主创团队没有想要深挖的社会议题,每个角度都是浅尝辄止,保证不冒犯大多数人,男同是理想中的男同,关心环保热爱公益一生只追求一份陪伴;直男也是理想中的直男,只会为了打抱不平动手,任何歧视言论都会被身边人噎回去;冥婚也是理想中的冥婚,阿嬷开明父亲寡言深情,没几句话就接受了便宜女婿,整部片子盖住了议题中大部分的挣扎和赤裸,用喜剧包裹,用“真爱”呈现,用亲情注脚,把小众题材中的普世价值挖掘到最大,让这部噱头很限制级的电影覆盖极广泛的观影人群,程伟豪迫真商业片鬼才。

讲讲男主,说这是一部把许光汉“用”到极致的片子完全没错,他带着观众一点点挖出冥婚及内鬼两条线的线索和人物背景,承包几乎是全部的“出洋相”笑点和裸露笑点,观众能想到的限制级段子基本都是开在他身上,甚至有好几场是那种通常安给女花瓶的“没必要的裸露戏”,这也是影片的另一个妙点:平等的给所有人安上刻板印象,平等的凝视每种性别,最后再把刻板印象和凝视一条条打破,探索亲密关系的不同可能性。

说到亲密关系,本片一大卖点就是两位男主的“先婚后爱”,这段关系的火花我觉得很大程度要归功于选角正确,选角对了站在一起就自带火花。许光汉出演了一个和他本人天差地别的粗犷直男,编剧很聪明的把这个直男从直男群体中孤立出来,他身边围绕着男同,女警,小胖子,他的每一句歧视性口嗨都会被怼回去,每一次耍帅都会失败然后化成笑点,影片靠他的倒霉经历推动故事推进节奏,加上演员对台词中脏字和尺度的把控,基本没有观众会真的厌烦这个“臭直男”,这也是编剧团队追求的“不冒犯任何人的笑点”。

随着许光汉角色的视角,林伯宏的角色也是从刻板印象的龟毛给蜜,变得越来越立体,越了解越熟悉,他就像我们身边每一个渴望真爱的异性恋,只不过更不被包容,有更多隔阂更需要跨越,更多偏见需要被打破。林伯宏的给蜜举动承包了影片另一半的笑点,多看台湾综艺一定不陌生,从咬字到肢体都是炉火纯青活零活现!

本片的成本只有一千万人民币,追车戏能看出非常明显的建模痕迹,也基本没有商业片爆炸的大场面,这个故事的完成度在小成本里可以说是天花板级别了,今年应该还能看到一部衍生剧正港分局。

二刷有注意到林子晴最后离开的时候和吴有个很微妙的眼神交集,可以理解成吴彻底放弃对她的情愫,也可以理解成别的,有点期待衍生剧会怎么处理两个人的关系,他们肯定不会恋爱,但估计会有一些精彩的交锋。

 短评

《导演和制作如何光明正大玩弄甜菜男演员标准教程》

9分钟前
  • Heath
  • 还行

鬼新郎。。。。。。。。。。笑死我

10分钟前
  • 纳纳塞
  • 力荐

真的好看,笑死我了,你們應該在一起,把林子晴警官留給我。

13分钟前
  • 夏小時
  • 力荐

不敢相信!!!太好看了!!!想到了会笑中带泪但没想到结尾这么好哭,前面这么好笑!!!真的笑到肚痛哭到飙泪!!!除了LGBT议题之外也有女性议题,还有很多商业片元素,反转出人意料,太棒了!!!想想对岸都在公映些什么片,就羡慕嫉妒恨啊!!!文化中心看片气氛太棒了,全场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鼓掌一起欢呼!!!HKIFF第四部

17分钟前
  • 又又
  • 力荐

好看,許光漢漏毛露屁股,全場笑聲掌聲不斷。很多經典模式的笑點,利用恐同親嘴打boss,許光漢也是從恐同到真情流露。不過不止是人鬼情未了改為同性,中間“同婚制度前我們只能四處留情,但是出爐後覺得可以找人過一輩子”太感人了,開始唏噓差距越來越大。結尾要是放大陸又是伏法認罪了。導演映後很真誠,說與孽子庹宗華的關聯第一次在香港被聽到,大段映後主持人能迅速翻譯成英文,真國際電影節,比大陸高到哪裡去了。#HKIFF47th0401香港文化中心

19分钟前
  • 船续前行
  • 力荐

有90年代香港鬼喜剧的意思。特别逗,很久不见这种电影了,笑的特开心,许光汉是真放得开,林柏宏穿粉色好可爱。

24分钟前
  • 不心冰
  • 推荐

開始有些鬧劇式誇張過度,一度看得尷尬,毛毛登場之後表演有了平衡,劇作也越來越自然流暢,好感倍增。喜劇效果十足,兼具社會議題和人文關懷,用這樣一種特別的方式達成生者与亡者的和解。直到映後QA才發現父親是庹宗華扮演,還与《孽子》有承繼關係。我和鬼,家人or兄弟or夫夫,「什麼關係,都沒關係」。千人場氣氛極佳(不止在口水許光漢的屁股),觀感加分不少。林柏宏實在太棒(快來附我的身!

27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观影氛围最好的一次,我和某人坐在一起牵着手,和全场观众一起欢呼大笑鼓掌哭泣。我们不仅投入到电影中,更投入到现场的人潮中,真实地体会到We are not alone. 三位主演都奉献了精彩表演,许光汉裸身洗澡打架跳舞娘毫无保留,王净角色前后发差大表演难度高,而林柏宏可爱调皮又爱得卑微最打动人心,这肯定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电影,但它依旧值得我的五星。

28分钟前
  • 天马星
  • 力荐

4.25台灣類型片全新天花板,開場飛車追逐就驚呆了!除了還是有些微CG塑料感,但是看到國片也終於能有如此精彩的飛車場面追逐,實在倍感欣慰,金盞花大影業第二部作品已完全摸透韓國商業片的賣座公式。程偉豪繼《紅衣1、2》、《緝魂》後又再次用靈異題材包裝,這次用「冥婚」與警匪類型混搭,摻雜同志情節設定,說是程偉豪類型集大成絕不為過。直男與死gay的顯著對比,讓前半段好笑又好玩,中後半段稍微玩了一下《無間道》的梗,收尾一如既往程偉豪式飽滿煽情,如果飽滿是程偉豪從《紅衣2》一路走來的優點話,那這次顯然有些過於飽滿了,希望未來的程偉豪作品在情節堆疊上能適時留白,不需每個環節都弄的如此飽滿。許光漢這次扛起主角的重擔,表演著實進步不少,又是打仔又是賣肉甚至還跳交通錐鋼管...韓國許太太們鐵定會愛死。

31分钟前
  • Puff
  • 推荐

@HKIFF47 预定年度最佳!hkiff 4.1 二楼正中央的我哭的稀里哗啦!很高兴台湾的lgbt电影真正已经进入到了第二阶段。在关注性少数群体在社会的存在问题的第一阶段后,第二阶段的电影开始做到了对群体内的思考,开始思考爱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比如《cmbyn》;而这部电影真正成功的地方,在于对lgbt题材完全融入类型片的探索。民俗、悬疑、搞笑、恐怖、社会,这一系列的元素被彩虹颜料晕染,形成了一副完整的画(故事),这是非常难得的,这部电影做到了,并做的很好。很喜欢导演在影展的话:我们希望这部片子更易被更多人接受,尤其是本身对这个题材冷漠或有抵触心理的人。它做到了!台湾电影又做到了!华语电影又做到了!ps.许光汉真帅😭😭😭

34分钟前
  • 🌈Simon
  • 力荐

我只能說會說它是鬼片跟耽美的人絕對沒有認真看過電影!上映當天立馬就去看,真的很好看!該搞笑的地方搞笑、該煽情的地方煽情,我的心情起伏完全跟著電影的剪輯,雖然情緒高低落差有點大,但我幾乎是從頭笑到尾,搞笑的地方整個電影院裡面的人都一起笑了。我覺得沒什麼出戲的地方,整體劇情也很流暢。劇情方面真的是反轉接著反轉,我完全被電影「帶節奏」了,最後真的是意想不到!不過片尾沒有彩蛋我個人覺得有點可惜,因為我認為劇情還有延伸的空間,而且也可以更滿足觀眾心理需求。最後的最後,林柏宏真的太帥了⋯⋯帥到整個腦袋暈暈的><當然整部片是真的很養眼,完全是女性觀眾的天堂

36分钟前
  • ᴄᴀᴍᴇʟʟɪᴀ
  • 力荐

看了试映场,多种商业元素的有机结合,笑声不断,泪水不止,应该会在湾湾大卖!

40分钟前
  • 忍着少说话
  • 力荐

3.5。有著日式輕小說系片名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是一部非常討喜的商業電影。調性幽默,演員都不錯,許光漢林柏宏BL的粉紅泡泡很可以! 林柏宏可愛到不行。乍看每人都有刻板印象在身上,但其實故事正是"撕下標籤"的過程。感動/好笑/熱鬧/刺激/動作一樣不落的大拼盤。只是沒想到...讓我哭出來的竟然是庹宗華...也太適合演那種舊式大男人了吧...不會溝通的父親,老板著張臉,只懂用斥責來表達關心。當後悔莫及時他的傷痛令人動容...目前130分鐘,估計金馬後還會再修剪。

42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许光汉和林柏宏的颜值太高了。完全长在我的审美上。有点搞笑。轻微有点吓人。长这么帅,直男也会受不了吧?哈哈哈哈。

47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好成熟的商业片,类型元素非常丰富(喜剧、爱情、动作、惊悚……笑点满满,走心的地方也足够多(虽然最后父亲的部分略用力),整个观感就是一个好看,娱乐性非常强的商业片,难怪大卖。对各种社会话题的把握也很妥当,两个主角都是先去做标签,再突破标签,包括对女演员的处理,也是这种方式,很厉害。至于两个演员,也是各有各的帅气与可爱。真的是想要的都满足到了,厉害的。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粉絲特供的神經喜劇,預計票房會賣座。親情,理解同志,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藉由本片與父母溝通」的契機…誇張表演,飆車戲開場,後續逐步鋪陳「夥伴情深」,雖然不乏套路,但整體還算“順暢”,情緒點/反轉點/淚點/笑點/諧音/性暗示…堆很滿,但錯落有致…演員hold住了,不會讓人明顯出戲…如果視為Tw在類型片的又一部嘗試,《鬼家人》與《月老》各有所長,《月老》側重奇幻愛情片“特效技術”探索,《鬼家人》是“同志片“打到更廣闊受眾的“商業化”嘗試…敘事鋪排,尤其是情緒重場戲,莫名接近🇨🇳賣座電影的灑狗血 [e.g.李煥英/小紅花]…視聽層面 向🇰🇷🇺🇸類型片靠近 …(飆車戲=MadMax,橫推打鬥戲=OldBoy,王淨=小丑女…)整體 可以看做是笑哭爽片,角色漫畫化,情節有些瘋癲…

54分钟前
  • 木柵永樂町
  • 还行

不敢相信~會比我期待的還更喜歡!這是一部實事熱點比故事情節豐富的商業電影,可以感受到劇本盡力在不讓觀眾感到too much,不管是動作、懸疑、同性、喜劇都糅合的很好,很喜歡毛毛這個角色的性格設計,許光漢和林柏宏的發揮絕對不會讓人失望,甚至比以往更甚,炎亞綸戲份怪多的不像特出的戲份,冠廷好可愛但怎麼沒有和一起尬舞哈哈哈,王淨的調和還蠻畫龍點睛的,電影裡沒有一個演員會讓你覺得他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55分钟前
  • 小狗吃醋
  • 推荐

#HKIFF47# 这就是那种最适合在电影节上看到的影片,全场一起爆笑爆哭然后疯狂鼓掌,兼具社会议题和商业诉求,成熟流畅,观赏性特别好,涉及到的议题多而不乱,放到电脑上看资源应该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电影还是没法完全离开大银幕的。映后的质量也挺高的。85HKD能看这么多遍许光汉的屁股,值了。(但是他的咪咪好小这是可以说的吗?)感觉这一场文化中心在座的直男观众可能也体会到了一次少数群体的感受吧,所有针对直男刻板印象的笑点全场无论给子拉子直女腐女都在爆鼓掌,感受到了空气中飘过的微妙气息,但还蛮爽的哈哈哈。(当然这片子里其实有刻板印象的也不止直男啦,重点其实是在于打破它。以及排队的时候看到观众里还有好多有点上了年纪的夫妻,就挺佩服的,真好。)

56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4.5!这片子台词蛮神奇,给对直男说:女孩子很厉害哪里需要你的保护;直男对给说:烂的才不是你而是那个渣男。还有 谁看完不会爱上许光汉呐!

57分钟前
  • Betterkwurwish
  • 推荐

刚好今天在电影院上映 还没来得及看预告片就去看了 对于一个胆小很怕恐怖镜头的人 中间有几幕jumpscare确实吓到了 不过对于不介意惊悚镜头的观众来说这几幕应该只是搞笑偏多吧 从无厘头的ming婚+tong性恋开始展开篇幅 也有很多男主的福利哈哈哈哈 本以为是新年的爆米花片 没想到全程无尿点 因为总片时也不长就一路入迷的看到最后 仔细想想还有些刑侦和推理夹杂在里面 末尾藏着浓浓的温情升华 让人感觉小小的影片藏着大大的能量

60分钟前
  • 已发芽还能吃版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