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活着

HD

主演:丁尚彪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含泪活着 剧照 NO.1含泪活着 剧照 NO.2含泪活着 剧照 NO.3含泪活着 剧照 NO.4含泪活着 剧照 NO.5含泪活着 剧照 NO.6含泪活着 剧照 NO.13含泪活着 剧照 NO.14含泪活着 剧照 NO.15含泪活着 剧照 NO.16含泪活着 剧照 NO.17含泪活着 剧照 NO.18含泪活着 剧照 NO.19含泪活着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含泪活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经历了十年动乱,知青丁尚彪和妻子返城回到上海,学业中断,身无一技之长,令他在这个充满变革的社会里举步维艰。在朋友的鼓励下,丁尚彪于1989年6月飞往彼岸的日本,开始了求学创业之路。在北海道的阿寒町,他和一众同胞为了未来努力学习,最后却不得不迫于生计逃离这里,成为一名非法滞留者。在此期间,他的想法发生转变,眼见自己的学业无望,于是丁将全部心血花在女儿身上。拼尽全力打工,只为将女儿送往美国留学。15年的日本岁月,一家人天各一方,辛酸、喜悦、误会、理解,万般情感,言语难尽……  本片为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收官之作。寻找隐秘的维度B 侦探中华小当家2005怪物先生粤语版桑格莉之夏特别有种:致命行动少年去天国最佳精选热血高校第二季湾畔倾情第三季特功明星活跳尸2蜂巢机动部队—绝路玉琳成长日记1九霄龙吟传回光奏鸣曲致命距离1993客从何处来2021芝加哥烈焰第十季追捕1976青春海滩2萨拉托夫的方法御龙修仙传金赛性学教授生活对我下手了第8个秀御姐在上荣归恋爱ing裸体动物丛林大反攻极品老妈第五季博士之日榫卯波尔达克第一季传教士第二季X档案 第四季哭泣宝贝睡美人2011特种兵归来之绝地营救上海滩女杀手我的飞天男友探案迷情涅槃咒

 长篇影评

 1 ) 我唯有致敬,为他们一家如此坚韧的坚持

《含泪活着》,看介绍说这是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最后终结篇。《我们的留学生活》,我也是看过的,十许年前的电视里,应该是上海记实频道。十多年前上海这个频道有不少纪录片。

《我们的留学生活》,因为这次完结篇的重提我才是重又想起来,里面的一个个人物的面孔都还有记忆,最记得的两个人,一个是北京月坛小学三年级的小留学生素素,随着家庭怯生生地来了,学校里一句日文不懂,两年后回国时,成绩全班第一名,收获了友谊和真诚。另一个是妻子洗碗打零工担负一家开销也不舍得让读博的丈夫干一点儿活,最后丈夫被骗人去全家全部300万日元积蓄,夫妻终于因此而分开的故事。最难忘离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妻子还是让丈夫回来一家三口包饺子,窗外是白雪皑皑,未知的将来,经济的困顿,还在为博士论文而奔忙的丈夫,唱起了“我的太阳”。

《我们的留学生活》十多集吧,历时四年,跟踪拍摄300多人,采访66人,最后收录在十余集纪录片里的,不过十许人而已。更多的人失去了联系,还有的去世了……

这部终结篇《含泪活着》的主人公是一个叫丁尚彪的男子,89年6月间,以35岁的尴尬年龄从头开始,离妻别女,举债数万只身赴日,进入北海道极其偏僻地方一所谓的语言学校学习。想着一边打工一边读下语言。可现实是根本无工可打,无力还债,最后这个语言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们纷纷逃往大城市,老丁自此黑在了日本。

一个人,几分工,各种体力活。所有的钱都寄回家去,年复一年,老丁消耗着自己,调整了目标,新目标是挣钱供女儿将来度最好的大学。复旦附中的女儿真是争气,在老丁黑在日本八年以后,高中毕业,申请到美国医科名校,赴美就学前,绕道东京,与父亲一见。这是老丁八年来第一次见到亲人。

这些,我记得在《我们的留学生活》中,都有看过。这次的完结篇,继续往下:

女儿去美国后,妻子开始年复一年地申请赴美签证探望女儿,申请了12次,五年后终如愿。一样,先取道东京,夫妻分别13年后,第一次重逢。女儿后的再一次相聚,老丁老多了,几年间,牙齿纷纷脱落,满口假牙,只有八颗牙是自己的。

再2年,女儿行将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即将成为一名医生。镜头跟到了2005年,老丁终于可以结束日本的黑身份,回上海和妻子团聚了。

我说的是经脉,片子聚焦更多的是细节,是血肉:重聚,离别,列车,机场,陌生,隐忍,眼泪,迟疑,落寞,结婚时候妻子绣的红色枕套,寂寥……

这是老丁一家人的选择,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人生。换做我,一开始便是“不”。不易的是,他们一家人没有抱怨,齐齐为一个目标而各自努力。他们在镜头前屏住情绪,可镜头后呢?付出的是一家三口各自16个最美的年华,丈夫与妻子,父亲与女儿,16*365*3 个相携相守的缺失,春去冬来,日暮晨昏。一个人的一生,有多少个风华的十六年呢!所幸他们终博来了个守得云开见日出的结局。

我唯有致敬,不为他们的取舍,不为他们的结局,只为他们如此坚韧的坚持。

 2 ) 成田车站的离别

成田车站,
8年未谋面的父亲与女儿,
13年分隔两地的丈夫与妻子,
短暂的相聚,
仓促的离别。
如果这是一部煽情的电影,
导演会在这里安排一个热烈的拥抱,
父亲给予女儿的一个宽厚的胸怀
丈夫给予妻子的一份不舍的柔情。
然而,
什么都没有,
只有沉默,
只有默默的流泪。
这就是生活,
面对命运的不屈抗争,
面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与不舍。
纵然流泪,
也要活着!

 3 ) 含泪活着,值与不值。论女儿成功的必然性。

看完片子,似乎所有的人都会问。值得吗?

所谓值不值,不过是事先为这件事情标好了价码,然后用结果去进行比较。如果女儿失败了,就是不值得?现在女儿成为了留美医生,所以就是为老美输送了一个医生,那是值得?每个人有心中的那杆尺子。至少对我来说,这部纪录片是一部在人生低谷时能激励自己,获得力量的片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丁的这段经历值得,对千千万万处于低谷而从中获得勇气的人来说,值得。世界上原来还会有这样的人啊?世界上竟然正发生着这样的事。似乎自己所经历的微小,不足道,挺一挺,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除开这个片子,我有看过老丁写的自述,自述比纪录片详细很多,同时解开了看纪录片中我的很多疑问。老丁的很多选择,其实真的是必然,是他在那个年代下会做出的唯一选择。而老丁女儿考上大学,成功出国,我觉得也是必然的成分大于偶然。我看过很多留守儿童的记录片。老丁的女儿和那些外出的父母打工的儿童实则又有什么区别呢?可是为什么很多留守儿童往往找不到出路,仅仅是因为上海和落后地方的教育上的差距吗?我想是因为她有这样一个爸爸和妈妈。

老丁35岁那年,赴日留学。借了以当时工资水平来看,需要15年还完的债,毅然远赴日本读语言班。他的计划是学语言,再考大学。之后有了更好的发展,接妻女来日,或者回国。

35岁,老丁决定从头开始,并且举债,这份魄力,即使是放到现在很多人都没有,何况是80年代90年代。老丁也没有望女成凤,逼迫女儿读书出人投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卷孩子。而是首先寄希望于自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因为老丁的爸爸加入过国民党,他出身不好,在国内并没有上升的通道,而当时那个年代,当警察都是要审三代的,所以他就算为了女儿,做出出国的选择是必然的。

可惜日语班在北海道偏远之处,为了还债,老丁必须打工所以逃向了东京,并且再也无法取得合法身份了。大学梦破碎,未来该如何呢?把债还完了,老丁开始思考人生的下一个目标:把女儿送出国,去念美国的大学。

我看到很多评论,说老丁这样付出,给女儿的压力很大。在这里,女儿之所以还是能够成功,有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女儿的目标和老丁是一致的。纪录片里,女儿说,我从小时候就很喜欢当医生。父母无论怎么努力,给与的都是外驱力,只有当一个人内驱力足够强时,才会真正的成功。虽然老丁人在日本,但是他毅然关心女儿的学业。他从广播里听到个人也可以申请美国本科的时候,写信询问了各方面资料寄给女儿。和女儿一起选择了之后要申请的大学,帮女儿出谋划策。可以说,正是老丁在日的经历,为老丁拓宽了眼界,这是女儿学业上不可或缺的助力。他在扫地时,捡到一篇作业题,也会寄给国内的女儿,让她看看自己的水平。当时赴美留学的基本都是读硕士,读博,她女儿是极少数的赴美留学的高中生毕业生,而且还是在信息不怎么发达的90年代。

反观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缺失了的陪伴不说,父母给子女打电话,一开口就是询问,你成绩怎么样。除此之外,他们和孩子似乎也没有更多的话题。而我自己在申报大学时,父母也无法给出更多的建议,最后随便填了一个专业,草草了事。

老丁本身的性格是不屈不挠,而女儿也正是如此。李丽玲问她,是什么让你对美国的学业有信心呢?是家人的支持,还是你本人的能力?她说,是希望。希望,我从她的眼里看到了光。一旦有希望,还有什么寒冬过不去呢。随后她和老丁碰面。老丁和她说,遇到什么困难,坚持一下也就过来了。

人嘛,也会遇到困难的,也会有失败的时候,但是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咬咬牙就过来了嘛,你看我,经历了wg,经历了ssxx,现在依然活的很好,并且会供出一个美国大学生。我好像听见老丁内心这样说着。

这种挫折教育,难道不是很多人缺失的吗?为什么人只允许成功,却不允许失败呢?失败可耻吗?跌倒了,你就再站起来就好了嘛!人呐,总是需要点拼搏精神的不是吗。

父亲,女儿,接着是默默付出的妻子。从纪录片中不难看出,妻子不怎么认同老丁的做法,她需要有人陪伴和支持,但是她也没有掉链子。这其中我觉得是亲戚或者邻居给了她很大的助力。在她困难时帮助开解她。纪律片里感觉兄弟姐妹之前关系很亲。

镜头前,女儿在书桌前写作业,她就坐在那里静静看书。如果她是抽烟赌博打麻将的妈妈,那女儿大概90%也会走弯路。只能说老丁眼光毒辣,娶了个好妻子。

最后,我想说,老丁在日本是为了支撑女儿的学业,这种说法不尽全然。他同时是为了自己,他享受这种忙碌但是充实的感觉,享受自己终于从无能为力,一文不值的人,成为一个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变的命运的人。这种自我认同和自我实践,才更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缘由吧。

这从他之后在纽约的经历中可见一斑。

到哪里都是不服输的人,到哪里都是有拼搏精神的人。

 4 ) 含泪感动着

小的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为了照顾小鸟,鸟妈妈、鸟爸爸总是会飞到很远的地方寻找食物,然后把食物含在嘴里,回家喂嗷嗷待哺孩子,即使再如何饥饿,他们都不会将口中的食物吃掉。这段讲述动物之间亲情的故事曾让我感动很久。动物忧虑的只是孩子们基本的生存状况,而人类的父母所需顾虑的就更多了。记录片《含泪活着》就是这样一部感人至深的片子,用最普通人的故事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和我们父母的同龄人一样,老丁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经历过上山下乡,没有机会读太多书,也很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改变困窘的状况。为了改变自己和妻女的命运,35岁的老丁在有些尴尬的年龄独自前去日本,打算念完语言课,一切从头开始。然而,命运在此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举借外债才得以出国的老丁发现自己被中介欺骗,到了一处日本的穷乡僻壤里。无奈的老丁思考再三后选择逃离语言学校去东京打工,而这对他则意味着从此成了黑户。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一个决定让他和家人一别就是8年。
 
8年的时间里,老丁每天做2份工,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将所有攒下来的钱都寄回了家。8年的时间里,老丁的女儿也长大成人,接着留学美国的机会,中转到东京见了自己早已有些陌生的父亲...5年后,老丁夫妻在分别13年后终于得以相见,相逢的喜悦,相顾的无言,眼泪千行...在离家15年,女儿也在美国成了医生后,老丁结束了日本的生活,回到了家乡。飞机上,老丁回望着东京,并没有对命运有任何感慨,只是怀着感恩的心期盼回到妻子身边...
 
看过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人,一定不会对这部片子的拍摄者株式会社大富社长张丽玲陌生。《含泪活着》正是张丽玲的封山之作。张丽玲和他的工作伙伴历时十年,辗转美国、日本、中国上海三地,才将记录片拍摄完成。其中的每一个镜头都经过多翻斟酌,让观看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老丁一家人的坚韧,感动于他们的执着。
 
感谢这部片子,让我在感动的一塌糊涂时,更认识到父母的用心良苦。老丁终其一生努力打拼生活,为的是让女儿有机会出国留学,改变她的命运。和老丁的女儿一样,我也曾不十分理解父母的这一番心意,就在看这部记录片前,都不曾认真思考过父母在赚每一分钱时所付出的血汗,更不会为自己从前恣意花着父母的钱而有任何汗颜。我们这一代人,总会被人贴上独生子女、家中宝贝的标签,活得自我,认为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一切都理所应当。父母给与的爱让我们如沐春风,将我们呵护着疼爱着,而我们又回报些了什么呢?
 
看着镜头里老丁的身影,自己的心里抑制不住会联想起家中的父亲。每个家庭里,父亲都是一座大山,支撑着家中的一切,就算是受苦受累也都独自默默品尝。当我在无忧无虑地读书时,父亲是不是也曾遭遇类似的家计苦恼,我如今不得而知,只是看到他那日渐衰老的面孔,两鬓斑白的头发,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涩。
 
从老丁的身上不仅能让我们感怀父母之恩,也同样让最近有些自怨自艾的自己意识到了不足。当看到早已不再年轻的老丁辛苦忙碌的工作着却并不抱怨任何事情时,心中略有嘲笑的想着,自己目前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一个当下突然明白,生活里最难的不在于遭遇逆境,而在于坚持改变命运的坚强决心和行动。
 
老丁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却用行动给我们上了震撼的一课。谢谢这平凡的一家人所做出的不平凡之事,让同样平凡的我有了一次反省的机会。

 5 ) 万幸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刚刚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悲苦的故事,特别是电影特意提醒应当备好一打纸巾,像看到一切煽情的字一定要嘲笑的人一样,我也偷笑了一会。后来才发现,这真的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观影至一半,我都没有流眼泪,心里想着,电影开始的提醒是言过其实了。丁尚彪的故事一点也不稀奇,他固执的坚持留在日本,或许是因为胆怯。随着电影缓慢的展开,我逐渐深刻的体会到这样的一个事实,对妻子忠贞,对女儿负责这样的事情,如此平常,事实上却是如此难的。像老丁那样的人,无论生活是何种境遇都勤勉、踏实、本分,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对妻子忠贞、对女儿负责,不做低劣不耻之事,无论生在何种年代,哪个国家,都注定是最正直、最值得尊敬的人。   每天一清早,丁尚彪就要去餐馆洗碗,炒菜。晚上电车都没有了,他才能走很远的路回到他那个逼仄破烂的屋子。洗澡的时候,就在狭窄的厨房里围上一圈塑料布,他对记者说:这样一点水也溅不出来了。他说的时候似乎很满意自己的发明。可是那圈塑料布让人看着,心都碎了。这个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人,经受着这样的日子,是会让人动容的。   女儿8岁的时候他离开,到高中毕业考上纽约大学时,在东京中转,停留十几个小时,时隔多年父女才又见到。匆匆一面,还不够缓解多年未见带来的生疏,就又告别了。又过了五年,妻子去美国看望女儿,也是短短两三天在东京停留,他们又匆匆见了一面。告别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场景。如此相似的场景,去机场一路上的默然,女儿和父亲甚至一路上都还在说笑。突然地,那种无法再压制的离别之情最后还是让他们无法自持的泪如雨下。老丁压抑的哭非但没有让人觉得他脆弱,反而让人觉得这是个了不起的男人。他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一步一步努力实现家庭的梦想,同时也拥有着深沉的爱。最后老丁送女儿和妻子站立的位置和姿势如此相似,女儿和妻子最后的一挥手,几乎连脸都没有完全转过去看老丁就匆忙转回来捂着嘴哭,这是一种让人无法直视的痛苦,这种生离的痛苦让人无奈又无助。   妻子离开的时候,在机场跟记者说:我对他是有过怀疑的。 老丁那么多年没回家,妻子还以为他在外面有了女人。这一段突然让我意识到,老丁和妻子一样生活那样的苦。一个女人,独自拉扯女儿,怀疑身在外国的丈夫有了别的女人,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家。所以老丁对妻子说:“这么多年,辛苦你了。”一句话,让夫妻俩都泪流满面。这种压抑的苦难和情感,就算是到了宣泄的时刻也显得那么含蓄,但却实实在在的能打动人心。 老丁的苦,妻子的苦,女儿的苦,这样的苦还不足以让我感动。 这世界,其实大部分人都这样卑微而辛酸的活着。   片子拍摄历时十五年,摄制组辗转三个国家,用简单平实的镜头记录一家人的悲欢离合,这需要一种热爱的坚持才能做到。在镜头前,我们看到一个青壮年的老丁,在一分钟后,牙齿豁了,吃东西费力气,上楼梯要扶着扶手;一个年轻坚韧的女人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变老;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自信独立的医生。在这个片子里,没有用任何化妆,活生生的十五年就这样摆放在观众面前。看到这里,我更加断定,这是一个悲苦的故事。    直到影片接近结尾,老丁骑着自行车拜访当年的学校。他对着曾经承载着梦想的地方深深的鞠躬,在回程的飞机上,老丁双手合十,对日本一再的祝福和感谢,我才感觉到,这个故事真正动人的地方。一个让自己与家人分别了,让自己清苦的生活了十五年的地方,老丁心怀感激。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怎样的土地,怎样的文化给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带来了如此细腻动人的情怀!   影片的最后一家人也没有团聚,老丁回到了上海与妻子团圆,但女儿还在美国。但是,这影片让观众相信他们一家总有一天会生活在一起的,一家苦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美好的日子正在到来。十五年的拍摄记录,或许等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要等到这个故事拥有一个好的结局才算是结尾。    一直与女儿同寝同食的母亲自女儿出国后开始申请美国的探访签证,可惜星条旗不懂得这位母亲的心情。拒签11次,第12次终于成行,历时6年。影片中的旁白一直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男声,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对这个家庭的支持和祝福,星条旗不懂的母亲的心,镜头懂,观众也了解了。父女团聚,夫妻团聚,只在开始纪录了一部分,大部分的时间摄制组并没有打扰好不容易能团聚片刻的家人,这样的贴心让人感觉到了摄制组的尊重和体谅。纪录片没有过多的絮絮叨叨这个家庭的不易,老丁在日本的辛苦工作只是作为最后回忆的极少数几个镜头,因为生活的不易观众都可以了解到,不需过多描述形容,如此温柔的镜头让人体会到更深沉的关怀和感动。这样的细节还很多很多,最终,在影片完结了以后我还在久久的体味。 看完影片的当晚,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睡前庆幸着,万幸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2019年10月,突然在微博看到2016年的一篇报道。丁尚彪和家人在美国生活的很好。故事有了美好的结局,善良的人获得了回报,依然令人感动。//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351000464033462309890098

(图来自新闻,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6 ) 说点儿题外话

     看完片子感觉心里堵得慌 流泪是因为心酸不是感动 含泪活着 是谁让他们含泪活着?

   老丁夫妇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人们 扭曲的政治路线 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能寄托于下一代 他们从此忘了的喜怒哀乐而心甘情愿的当起了孩子的垫脚石 只是因为他们年轻时候失去的太多 他们要让孩子带着自己年轻时的梦一起飞翔 这样父母很伟大 也很悲哀 他们的人生好像从来都不属于自己 前半生是给那个时代买单 后半生是为了孩子的起飞买单 一生都在为别人买单 而从未有人为曾经对他们犯下的错误买过单 即使这个错误伤害过很多人 老丁一家的故事无非是因为放大了空间(上海-东京)拉长了时间(跨越近20年)而使痛楚更清晰可见罢了
    
    整部片子看下来 正面讲述的是老丁一家的奋斗史 反面是一部文革造成的微观伤害史 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在一场运动一句口号面前总是显得那么风雨飘摇 如果政治不能让人民更幸福 那至少请不要让人民更痛苦

 短评

为了送女儿去美国念书,牺牲10多年的亲情,值得吗?即使女儿出人头地了,那10多年的亲情空白如何弥补?太不值得。很多人看了觉得感动,我只觉得残酷。感动何来?我不知道。

6分钟前
  • 狂熱的自由
  • 还行

老丁不会恨,也不会坐以待毙,他永远挺直腰板,永远在向目标冲刺。诚恳、正直、努力、自控、善良,他的眼泪只流给家人,从不投降。看到这样的生命总会被迫意识到自己有多不堪一击以及无病呻吟。“我一定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9分钟前
  • DAMreality
  • 力荐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 上天一定要给这一家人一个完满的结局

12分钟前
  • 散步四季的人啊
  • 力荐

人往高处走,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贵国不给机会,还拦着不让别人出去另找出路不成。谁愿意没事妻离子散的异国生活这么多年,其中的辛酸是没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的。只愿这个国家早日好起来,人们不再背井离乡找幸福。

16分钟前
  • 推荐

很催泪很催泪很催泪。以前上海台就放过《我们的留学生活》,看了人要哭的。这里面的老爷叔真是含辛茹苦的上海老爷叔啊!看到就会想到自己的阿爸!这种为小拧奉献一生的爷娘我估计自己这辈子是当不了了我没有这种吃苦精神的。

20分钟前
  • 王小能
  • 还行

太感人了 伟大的父母 哭成泪人~~

22分钟前
  • Supernova™
  • 力荐

首先要向历时10年追踪拍摄成此纪录片的工作人员致敬。像丁尚彪这样底层中国平民,在广州火车站就能找到不少,他们默默付出,不去抱怨太多,不大声喧哗,他们所经受的在许多人看来让人感叹不可思议。只是离开了屏幕,他们就什么都不是,消融在几亿人身边真实的中国脸孔:渺小、朴实和执着着的活着

23分钟前
  • 阿素喇
  • 力荐

大爱无声 父母把生命的一大部分献给了孩子 含泪活着 任劳任怨…虽不是每个父母都如丁氏夫妇 但每个孩子都应该和丁琳一样努力回报~

25分钟前
  • 夏至线
  • 力荐

这周跟本片主人公丁老师吃饭来着,大家都劝他在美国笑着活下去。。。跟我想的不同,他倒不是全为了女儿活着,这么想,人生还有些盼头呢

28分钟前
  • 涡锅头
  • 力荐

跪求女儿从大妈变成女人的过程!

33分钟前
  • A-sun*
  • 还行

这部纪录片让人对人生、时间、家庭、爱、责任都有强烈的认识。而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媒体,也应该去发现、传播这样的真善美。而不是肤浅的“娱乐到死”。

38分钟前
  • 黄晶
  • 力荐

老丁,你现在应该是57岁了吧?回国过得还好吗?牙齿是否换新的了?女儿结婚了吗?

40分钟前
  • 透明
  • 力荐

大爱无言。煽情并不代表俗,有时候该煽的情就得煽。老是装酷的人也挺傻逼的。

45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所有留过学、正在留学、准备留学的人都应该看的,问问你自己,自己人生的责任究竟是什么?

4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一度眼泪泛滥。我不认为价值观有错误,人各有志嘛,没经历过那个时代怎会理解他们的痛楚?即使现在在国内全家团聚也未必就是幸福就有亲情。再说,人家一家人牺牲这么多、隐忍这么久难道不是一件挺励志的事吗?十五年的坚持难道这不是真的诠释了亲情、爱和责任吗?父女、夫妻再见时没有多言语,惟有泪千行。现在全家都移民了。那些指责别人的,何不食肉糜?8.8

54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那些隔着玻璃车窗涌动的离别。我下车时不敢看你,下车后我在月台凝视你而你不敢看我,车开动了,你飞速瞟我一眼掩面而泣。

58分钟前
  • 推荐

一家三口分离在三个国度,动不动就是几年、十几年不见面,多看看这种片,也算提醒自己心怀感激。只是,主角形象好、精通普通话上海话日语,又做事认真,为何如此执着于体力劳动,以及妻子为何工作20年还是工厂女工?这是我可以理解,但不能认同的。倒的确是非常迎合日本的价值观。导演跟拍10年了不起!

1小时前
  • 桃子
  • 推荐

十年的纪录片,不容易

1小时前
  • 鲁拉拉
  • 力荐

纪录片与电影不同点在于:当爱人之间十多年未见,盼来第一次见面时,彼此不是热烈的拥抱,而是无言的微笑、流泪、注视、搬行李。

1小时前
  • J
  • 力荐

那个年代人,那个年代的三观。。。虽然无法认同但这一份拼命真的也是挺感人的

1小时前
  • haz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