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途秋恨1990

HD

主演:陆小芬,张曼玉,李子雄,田丰,萧湘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英语年份:199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客途秋恨1990 剧照 NO.1客途秋恨1990 剧照 NO.2客途秋恨1990 剧照 NO.3客途秋恨1990 剧照 NO.4客途秋恨1990 剧照 NO.5客途秋恨1990 剧照 NO.6客途秋恨1990 剧照 NO.13客途秋恨1990 剧照 NO.14客途秋恨1990 剧照 NO.15客途秋恨1990 剧照 NO.16客途秋恨1990 剧照 NO.17客途秋恨1990 剧照 NO.18客途秋恨1990 剧照 NO.19客途秋恨199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客途秋恨199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晓恩(张曼玉 饰)留学归来参加妹妹的婚礼,期间发觉与母亲葵子(陆小芬 饰)的隔阂与矛盾只增不减。直到陪母亲回日本探亲时,她才真正开始了解自己的母亲。原来在抗日期间到满洲投靠哥哥的母亲,结识了当时身为军官的父亲(李子雄 饰),并与其结婚,战后决定随丈夫一起搬到澳门生活。因 生活习惯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令母亲与公婆同女儿之间的隔阂与误解不断。然而在母女俩终于取得了沟通与谅解之时,却从大陆传来了从小带大晓恩的祖父中风不良于行的消息, 向来和他们不和的母亲却要求忙拍戏的女儿一定要去......美男子1987国语毒液:致命守护者王牌部队大电站发胶1988阿拉伯之夜3回到未来2武状元铁桥三忠犬八公物语伦勃朗之我控诉要案组雷霆出击战火实录第五惑星熟悉的陌生人2014高中锋,矮教练风之颜色红辣椒1991罗曼蒂克振兴史最卑鄙的谋杀蓝色的海湾雳剑梅林传奇 第五季封神演义战地神探 第二季小五当官哈拉上路2:啤酒桌球赛新人类!男友会漏电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A名单天际星峦寻爱高中第一季大司机淘金童年的许诺哈里王子与梅根脱北者的艺术秘行要员醉颜红尘危机行动世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市委书记日记夜食男女黄祸死亡之桥在那白雪皑皑的季节赛车英魂终极欧巴

 长篇影评

 1 ) 那年的大年初一……

    本来打算写《The Books Of Secrets》的评论,不知为什么却想起了这部电影,事实上,这部电影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被抹去。

    5年前的大年初一,我在家看这部电影,泪流满面,被妈妈狠狠教训一通。那时的我,在异乡求学,和父母一年团聚一次。时隔多年,电影的情节已经忘记,但正值青春年少的张曼玉灿烂的笑脸和看这部电影时被触发的悲伤的心情却至今不能忘记。

    一个坏毛病,真正深深打动我的电影从来不看第二遍,看完以后在心底一遍又一遍的回味,直到再也想不起来细节。离那个泪流满面地大年初一已经五年,在今天的这样一个夜晚,远离家乡的我,想了起来。

 2 ) 天凉好个秋

喜欢的细节:
15岁的晓恩在菜场看到买东西的老人,回忆起和爷爷一起逛菜场的情形。

夏日午后,小女孩趴在爷爷肚子上午休。长大后的晓恩看着中风在床的爷爷,想着:这样苍老的肚子恐怕再也承受不了这个孙女的重量了。——泪奔

母亲在家乡的车站轻声地用日语道:“我回来了。”旋即觉得自语有些失态——那一刻,才不会记得计较自己的生活是否体面。

墙上山口百惠的海报。

现实和回忆在相关情形的引带下交织,揭示故事的全貌。很经典的叙事。

不大理解的:

母亲的变化(从澳门的小媳妇,到香港的麻将师奶,再到后面虚荣的师奶),父亲的态度,其中的矛盾和复杂交待的不够,母亲因为一次归国之旅后的痛哭暂得解脱(让晓恩回去看爷爷奶奶)显得太轻而易举了。

舅舅的中国话突然长进了。

也可以看得出以母女关系为主线想顺带的东西也很多,父辈的对乡土的向往,红小兵对父辈的反咬,香港时事的变化等等,包得太多太紧。

 3 ) 秋风有信

《客途秋恨》。刚看完。听到爷爷那句相信中国会好的。泪流满面。为何会泪流。相信每个国人回看中国的历史。不说仁人志士,就说普通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尽快好起来。如此盼望了一百年。又付出多少血泪。
主人公的爷爷一代。战乱从广州逃到澳门,六十年代从又回到广州。为新中国服务。就算生活艰难,也算是回家。没有客死异乡。
主人公母亲是日本人。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朝思暮想回家。一朝回日本,却发现已不适应。
主人公留学英国,毕业后想留在英国,不再回香港。
香港曾是三代人的客居地。爷爷奶奶归去,父亲去世。而母女却最终把客居地当做归地。以个人体验托出集体记忆,所以说这部关于个人自传的影片,能获得许多人共鸣,千万港人的心态不是如此吗。
大陆已人事物非,不能折返。英国也不再是宗主。港岛犹如一巨轮。搭载过许多离乡之人。遥望大陆,无论是西洋,东洋,还是故土。故乡是回不去了。而香港才是唯一的归地。从不接受到接受。
乡愁是消不去的。爷爷听说她进电视台工作,就想寄一本宋词给她。无非是不要忘了故土。结尾唱出秋风有信的昆曲。乡愁四韵。
女性导演从母女情出发却带出这么大的气魄。这也是个人体验的严肃力量。不要轻视自己的个人体验,无论民族历史等等都由此出发。有其神圣性。

 4 ) 小姑娘,香港,广州,英国,日本,哪里是家?哪里是客?

香港那时候的片子真的很好,有思想。

一个大学毕业的女孩,一场回乡之旅,香港,广州,英国,日本,哪里是家?哪里是客?各种文化,各种历史,恩恩爱爱,各种纠结,理不断剪还乱啊。。。

可惜现在浮躁得狠啊。

老头子说得好—不要失望,一切都会好的!中国一定会强大起来的!

。。。。。。。。。。。。。。。。。。。。。。。。。。。。。。。。。。。。。

 5 ) 他乡故乡处处为乡

看着觉得我跟我娘的结都在里面。

《客途秋恨》的色调特别妥帖,许导的色彩一贯美得不张扬,都很舒服,跟她潺潺的叙述节奏配合得刚好,日本香港澳门广州。澳门老骑楼上穿旗袍的年轻母亲,婆婆的蒲扇,晓恩的草帽,似乎永远不会凉下来的天,曲折的回廊摇曳的荷花,暖绿是澳门回忆里的主色调。日本的场景要稍微深一点,深浅不一的山与田地,老林里黝绿的颀长乔木,炊烟斜在风里,因为母亲仓皇的眼泪暗下来的天。香港永远燠热,大红的色彩卷起的头发,高楼里的灯光,家里藏在阴影里一半永远剑拔弩张的母女。最后到了广州,颜色变成素白和旧蓝,筒子楼里逼仄的目光,外面阴暗的天,爷爷和婆婆苍老的躯干似乎暖不回绿色,粤剧的唱腔里秋天到了。

会结尾真是个特别有本事的活计,话说完了就不符合审美,含在嘴里的分寸最重要,邹静之的《我爱桃花》戏中戏翻转用得纯熟,偏偏要怕人看不懂一讲再讲三讲,看不见桃花就够了,说出来就踩着桃花了。《客途秋恨》的结尾,一江水,穿过大陆和香港,脉脉地,要说不要说的都在里面。

怎么镶嵌家国也是个难题,《绣春刀》的结尾,丁修和沈炼跑去截杀赵公公,若没有酷似《十三太保》的三骑并驱,在我心里要算烂尾了。《客途秋恨》整个片子最后那句台词,想看多少家国大义都在里面了,能拿家长里短容纳这些又不让戳出来硌着才见功力。异乡者主题千百年来讲多少遍,怕只怕故乡也非是昨日的故乡,回溯也只能去梦里找寻,算是真的《客途秋恨》。

片尾曲梅艳芳演唱的《秋天复秋天》,是个激烈的调子,歌词说“到最后才明人生客路永没平,情既是恨,恨也是情”,便可知道其实有一肚子浪涛翻涌,最后却选择潺潺而流。这个故事里母女俩的对峙到和解,真是每看一眼,都心生多少滋味,听说是许导半自传的作品,原来有这样的情结在。

最后,90年的张曼玉真美,还没穿上旗袍的美,所以结尾由她来哭,真是到位。

 6 ) 客途秋恨,羁旅旧梦

昨晚看许鞍华的《客途秋恨》。录像带的画质,模糊,我记错了,认为是80年代初的片子,后来查资料知道是1990年的,难怪,张曼玉已不是花瓶的举止。

一路看来,知道是许鞍华的自传,分外凄凉——什么事情知道是真的,就在道德上倾斜了。当年看《胭脂扣》,片尾如花还给十二少胭脂扣,毅然决绝,我唏嘘不已,两个演员也是魂归天国,谁信一语成谶,把命运当绝句来做,精彩,也短小,亦发没有余地了。

许鞍华在忆旧梦。回忆幼时与祖父母在澳门的生活,似在梦境,老街老巷,黄昏的阳光,黑黢黢的楼梯吱吱呀呀,祖母打牌、买点心给孙女吃,扇子摇摇。母亲永远绷着脸,紧张又倔强。不算新鲜的题目,因为人情温婉,是旧时的经历,有份真诚和理直气壮,会撬起哪根怀旧的神经,由衷的理解。想我小时候在祖父母家,上学前班由二老接送。祖母带着我和堂妹去核桃园市场买菜,会切一方蘸着芝麻的热油饼做点心,水萝卜下来时节就着烧饼在小院子里边吃边看天。那时候祖母是权威,连天冷时能不能去院子玩儿都要她批准。现在我在家时中午送她去打牌,晚上睡觉前要给她按摩腿(老太太关节炎),我又成了她的权威。那日去祖父母的旧居徘徊一阵儿,还是熟悉,马上在里面住也不惊愕。

片中的母亲葵子(陆小芬饰)是日本人,嫁给了中国军官,言语不通,又无容禀,自不受公婆待见,丈夫外地工作,寂寞凄苦。在他乡的人未必皆苦,苦的是要彻底放弃原来的生活,去融入新的,还要被承认和接纳。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问题。你不知道对方在讲什么,可以沟通,如果对方是一个群体,一个国家,本能就有敌意。我看葵子回到日本,不是舒一口气,而是尴尬。即便踏上故土,看着站牌忘情的用日语说出地名,故土也生疏了。看她马不停蹄会旧友泡温泉,是想找回故乡的感觉。可怜被新生活改造的狠了,磨灭掉身体的记号,日本料理榻榻米可以激活本能,但本能只是本能,比本能更高级的不再为日本元素所左右,是被迫接受的他乡的教化。更难受的是亲情在岁月外的纠缠,她想寻回失落的温暖,可是应该想到她当年留在中国就必须有牺牲它的准备。唯一的安慰是看着旧友老去自己有在英国读书的女儿?不是,眼泪出卖了她,若重新来过,她宁愿选择和那帮旧友一样平庸的生活,做平庸的妇人,不必把自己交给历史的大背景安排,那样太残忍。她不会在日本终老,即使那栋房子不卖,因为她不再适应日本了,所有要留下的理由不成立,泡温泉时对女儿说“日本菜生生冷冷,没味道,还是广东菜好,真想煲汤”,教化成功了。代价太惨重,在哪儿都是羁旅,紧张兮兮小心翼翼。这种教化像缠足,经历了一番苦痛,一世行动不便。

小恩对母亲的叛逆是母亲压抑的爆发在女儿这一代的投射。一个在接受教化的人没有资格去教化自己的女儿——女儿不必经历这份再教化的曲折,比母亲理直气壮的享受生活。母女的心结难打开,旁人无意的对母女说“你可不像你母亲”或“你女儿可不像你”,真的不像?母亲当年能够抛弃家庭随丈夫来中国,这种决然和女儿头也不回的离开家庭寄宿学校何等相似。许多上一代和下一代关于成长的矛盾与心结,不是因为父母和子女不像,是因为太像,不像是指生活时代变迁的表象,但骨子里的优缺点继承的很完美。想起赖声川《红色的天空》里老李和儿子养老院吵架的一场戏,儿子对父亲的指责大吼:“我就是因为太像你!我越来越发现我根本就是你!”一家三口都在垂泪,舞台无声。女儿在日本也是言语不通,一人独自出门,迷了路,摘了有农药的果子充饥被主人喝止追赶,最终在村民的帮助下找到了通晓英语的教师,解了围。女儿的这番遭遇是母亲在中国的缩影。她理解了母亲。当母亲不被小舅父原谅并在初恋情人的酒馆买醉时,母女抱头痛哭,是惨然波折后的相认。
小恩回广州看望中风的祖父。那里还是文革时代。望着年迈的祖父母,熟悉又陌生,看着熟睡的祖父,她想“这样苍老的肚子,恐怕再也承受不了这个孙女的重量吧”。我看到这里像针扎一样,想起一次和哥哥在祖母家中翻出旧时的照片,看见许多祖父的,2003年左右和朋友的照片,已是老态龙钟的样子,强打精神。我对哥哥叹道:“那时候就显老了。”都没说话。祖父2005年逝世。头一次身边亲近的人去世,接受不了。老是做梦。不相信。现在谈到祖父很平常,无伤心之意,偶尔独自一人念及前事,只暗暗神伤而已。片尾晓瑜望向窗外的广州,响起了南音《客途秋恨》,“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迁徙了很多次的人,哪儿都是羁旅,停不下脚。未被荒疏的记忆成了旧梦,对葵子来说,故乡是旧梦,对小恩说,祖父母的家里是旧梦。旧梦再好,也回不去了,羁旅是宿命。

画质模糊,片尾的字幕统统看不清。看片头字幕知道编剧是吴念真,总顾问是胡金铨。看在日本远山乡村的清幽淡雅,有胡金铨的风格。许鞍华的镜头是急促拥挤。胡金铨也是一生漂泊未曾有家。拍这个故事,可能有感触。

 短评

背景是巨大的国族历史问题,处理得比《人在纽约》踏实。剧本降落在母女关系的和解,而客途、秋恨并不仅止于此。这片子大概是理解许鞍华的钥匙,若文艺便要谈生命,若政治便要谈仇恨,“越亲的越远,越远的越亲”,刚刚好找到一段暧昧的距离。

6分钟前
  • 57
  • 推荐

陆小芬总感觉太年轻,而且表演情绪过度

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每次看许鞍华的片子,总觉得他无法是个香港导演,更像是一个温情而犀利的脱北者。让我想起她的《千言万语》和《投奔怒海》,连片子的音乐都这么没有任何香港的脚气。

9分钟前
  • jimmy
  • 推荐

许鞍华自传,“不知身是客”,伦敦-澳门-香港-别府-广州以及闪回中的满洲。前半段真是不怎么抓人,完全就是在看演戏,陆小芬的表演痕迹尤重。后面到了日本,才慢慢开始找到感觉。剪接既像害怕煽情,又像生手操作,好在母女故事情真意切,哪怕是念旁白都会感人罢!以及“不要对中国失望”

11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总是要把对方撕碎,才能重新整理出一段原本缺失的感情...

13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许鞍华自传式的书写,倾注了大量私人的情感和记忆,但丝毫不影响整个影片的情绪力量。“在路上”的辗转追寻母亲记忆的痕迹,人物的挖掘带出时代的隐匿变化。许鞍华的笔调轻描但却无比深情,同时也蕴含着对时代或是个人的和解。尽管结尾爷爷口中的语义是“不要对中国失望”“希望在你身上”的希冀,但于晓恩、于许鞍华,可能更是一种对新时代的惆怅和迷茫。

15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力荐

以家庭个体经验,呼出香港本是客途,却最终变成归地。而隔岸遥望国家,已成秋恨。以小托大,全片皆是个人的体验。却让人感到能与历史相接,收尾时气魄很大。那句 要相信中国,中国会好起来的。令人垂泪。自传题材能读到导演不少个人密码。那些东西在以后的作品反复出

17分钟前
  • melonking
  • 力荐

借碟的时候,朋友说,就听歌好了,电影不好看,可是看完后,我倒是不赞成他的说法。是很旧的片子了,有问题也不奇怪,但是感情上,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其中三段是印象深刻的,其一是母亲和小舅吵架后酒后大哭,“我要让他们看看,他们有的我都有”;其二是母亲回忆父亲当年挽留她留下的情节,“我的记忆中,他是这样说的,‘我希望你留下来永远和我在一起’”;其三是爷爷对晓恩说,“不要对中国失望”。回头再想那首歌,更增唏嘘,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的命运是那么可悲,“生命是一条任性的河川,急急缓缓,甜甜酸酸。秋天

21分钟前
  • 半袖
  • 推荐

爷爷的故乡是广州,客途是澳门;妈妈的故乡是别府,客途是满洲和香港;我的故乡是澳门,客途是伦敦和香港。故乡与他乡,家国与天下。这样的格局大概只有吴念真能写出来,而许鞍华的手法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这番格局。张曼玉最后一场哭戏还没到《甜蜜蜜》的火候,不过演员全然不是本片的重点。

22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这才是许鞍华最好的片子哪。

25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这么苍老的肚子,恐怕再也承受不起这个孙女的重量了吧。

26分钟前
  • 夏木
  • 力荐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胡金铨监制,取材家事,情真意切。每个角色都演得很好,情感的展开有条理,有力度。看过这部,才能理解许鞍华作品中的古典文学情结、历史感和她的政治热情。

27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通片探讨两个字:隔阂——文化的隔阂,语言的隔阂,母女的隔阂,历史与现在的隔阂。英国、香港、日本、大陆,一部中华儿女的流亡史。极容易用力过猛但成熟圆润,讲的是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满腔家国情怀,但没有上升到史诗视野,而用年轻一代寻根式的视角代入。未曾想不到100分钟的电影可以承载这么多内容,足见许鞍华的掌控力之强。

30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因为是吴念真X许鞍华,这样的组合甚至是超越侯孝贤的。

31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母子两代的心结,惟有在寻根之旅中才徐徐化解,因为——路途是最能看出一个人品格的。《客途秋恨》可能是最政治的一部许鞍华电影,然而抗战、解放、文革,国仇也不过是家恨的画布。咿咿呀呀的“阳关三叠”催动离愁。

3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不理解是因为不曾想过去了解;越亲的越远,越远的越亲;记忆里长辈的模样,永远也忘不掉。

3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许的自传式电影,有很多怀旧的元素,香港澳门广州日本……爷爷说的“不要对中国失望”那一段看得人鼻子发酸。而编剧,竟然是吴念真呢。

40分钟前
  • Ashes of time
  • 力荐

181215许鞍华真是毫不掩饰人坏的那部分,母亲回乡让女儿重受自身之苦,将“英国”女儿与“加拿大”女儿只充当炫耀的筹码,讥讽旧情人,母亲最终用一种复仇的方式夺回自己的人生,也是对历史的复仇。//半自传的影片,起伏的母女关系。张曼玉美得脱俗,远走他乡的追逐最后仍然要回归。

44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我总觉得妈妈是张艾嘉演的...

47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二战对个人家族境遇产生的后遗症,整个东方人对家国及故乡的情感真挚而又暧昧。这种电影越经过时间的洗涤越能呈现出其价值,六七十年代的港澳,以及电视上的广州(内地)及日本,时间这把杀猪刀啊。

51分钟前
  • 水怪
  • 力荐